_内经_十二经循行布局分析_牛淑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经》十二经循行布局分析

牛淑萍

(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1)

1上肢部: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皆循经上肢。

1.1上臂

手三阴皆从腋下出胸腔,上臂段皆行于“臑内”。三经依前后位置分臑内前区(太阴)、臑内后区(少阴)、臑内中区(厥阴)。

手三阳皆循“臑外廉”,上肩,分别对应行“髃骨之前”、“绕肩胛”。然后皆入缺盆进胸腹腔。故依三经所行宜分臑外前区(阳明)、臑外后区(太阳)、臑外中区(少阳)。

关于“臑”的考証:(1)通“需”ruǎn 柔软。《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周身名位骨度》“臑”注:“臑者,肩髆下内側對腋處,高起軟白肉也。” (2)nào 动物的前肢。后引伸上臂也谓之臑。这里显然就是引伸义。

1.2 前臂

手三阴前臂段皆行“臂内”,分别对应上腕部的桡骨茎突(掌后高骨)、尺骨茎突(掌后兑骨)、两筋间。故依序应分臂内桡骨区(太阴)、臂内尺骨区(少阴)、臂内尺桡间区(厥阴)。然后三阴经分别入掌部的大鱼际区、小鱼际区、掌心区。

手三阳分别出腕部背面的“两筋”、“踝”、“表腕”,皆上“循臂”,但分别对应走臂的“上廉”、“下廉”、“两骨之间”之不同。故依序宜分臂外前廉桡骨区(阳明)、臂外后廉尺骨区(太阳)、臂外尺桡骨间区(少阳)。

1.3肩部

手三阴皆从胸腔“出腋下”。手三阳根据原文描述,阳明走锁骨区(髃骨前)、太阳走肩胛区(绕肩胛)、少阳循肩上区。手足阳经在肩中布局一致。且手三阳皆“入缺盆”进胸腔。

2下肢部: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胸,皆纵贯下肢。

2.1 大腿

足阳明出少腹气街后进髋关节前的大腿根部(髀关),沿大腿前区(伏兔区)入膝髌、足太阳从髋关节后(髀枢)贯臀走大腿外后廉区入腘、足少阳出气街,横入髋关节(髀厌)外,走大腿外侧区(髀阳区)入膝外廉。(所以足三阳占据整个大腿的前、后、侧区)

足三阴皆循“股内”:足太阴走股内前廉区入腹,足少阴走股内后廉区入腹,足厥阴走股内区入腹。

2.2小腿

足阳明循胫骨(胻)外区,然后沿 长伸肌键入足背;足太阳循踹区(小腿肚),过外踝后入足背;足少阳循腓骨(辅骨)外区,然后过外踝前入足背。

足三阴皆行小腿内侧面。足少阴从内踝后上踹内侧区(小腿肚内侧),入腘内侧;足太阴和足厥阴皆从内踝前上小腿,太阴在胫骨后(胻骨后),厥阴在前走胫骨内侧面(胻骨内侧)。(上膝后,太阴在前,厥阴在中)

3头部: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胸,内上咽腔;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经皆上头面。诸经头面的循行看似复杂,但最终皆与五官发生联系,手足阳明经偏于口鼻区;手足太阳经偏于眼、额区,然后行于顶枕区;手足少阳经偏于颞耳区。同名手足阳经在头面的分区有交叉重叠倾向。各经之间有较多交会处,如目兑眦□。

4胸腹腔部

足三阳走胸腹段时皆有两支:一条入胸腹腔内联系藏府,其中足阳明、足少阳皆以缺盆为入口,以气街为出口。足太阳以项为入口,以腘为出口。

另一条走胸腹壁,呈左右对称性。足阳明走乳区过髀关,足太阳走胂区过髀枢,足少阳走季胁区过髀厌。

足三阴只有腔内线(无走胸腹壁的线路),皆从股阴入腹腔,从胸腔上咽喉。肝经进一步上颅内出巅会督脉。股阴与咽喉皆为人体隐蔽之窍,所以为阴经所过。5总结

5.1四肢部表里阴阳两相对:四肢由“皮、肉、脉、筋、骨”五体构成圆柱实体,保持掌心相对上举两臂的体位状态下,十二经在四肢的态势是:手六经贯上肢,足六经贯下肢;阴经升,阳经降;阴经走内侧,阳经走外侧;左右对称。任意一个横截面的阴阳布局顺序是一致的,三阴由前往后的顺序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三阳由前往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这样阴阳表里相对,

如图所示。

5.2胸腹部别走腔内与腔外:躯干部的“五体”呈空心状,围成了一个胸腹腔,足三阳经脉循胸腹腔段分两支,一支是胸腹壁线,一支是腔内线。胸腹壁线是左右对称的,大致分乳区,季胁区、脊背区。足阳明经行乳区,足少阳行季胁区、足太阳行脊背区。

腔内线通过缺盆、腋下、气街、股阴等进出腔内与相关藏府发生联系:

手三阴:从胸(出)走手。皆从肺系或胸胁横出腋部走上肢内侧。(肺系出。)手三阳:从手走头。从肩入缺盆,入胸腹。(另分支从缺盆上头面)(缺盆入)足三阳:从头走足。阳明与少阳入缺盆,走胸腹。太阳夹脊抵腰入腹。(缺盆入气街出)

足三阴:从足走胸。从股阴入腹。(阴股入咽喉出)

需要强调的是:足三阴只有腔内线。所以《内经》的足三阴在胸腹部分皆无穴位。

5.3头面部“根结”相呼应:头部也由五体构成腔隙状(颅腔),颅骨相对发达厚实,头皮层相对浅薄。头颅结构虽相对复杂,但也是左右对称的。颅腔内有大脑,头表还有眼耳口鼻舌五官,以实现视听说、呼吸、饮食等功能。

三阴三阳经络分“手、足”主要是区分行于上肢和下肢的,而上至头面,手足同名经的循行就呈融合趋势了。手足阳明融汇于口鼻(面部);手足太阳融汇于眼区(额、顶、项部);手足少阳融汇于耳区(耳部)。这与根结理论是相呼应的。手三阴不走头,足三阴皆至舌本,只有肝经上连目系,出额交巅,会督脉以完成大循环。(参《灵枢营气》)

早期腧穴形态观念阐微

张树剑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201046)

[摘要]考查了《内经》对腧穴的认识观念,认为腧穴所在之处具有明显的体表形态特征,表现在:气穴、骨空、溪谷、络脉、脉动、筋结、压痛等。腧穴的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