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生活”土壤 点燃创作激情
体验,点燃学生作文的激情
体验,点燃学生作文的激情
沈永龙
【期刊名称】《教育家》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大多数语文老师都品味过这样一个难题:学生怕作文课,更怕写作文。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们学校在作文教学改革上进行了一些探索,构建了“体验作文”教学体系,即引导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中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亲身感受生活中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在独特的体验和个性感受中点燃学生写作激情。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沈永龙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昊窑镇风毛小学,226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点燃学生的生命激情,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 [J], 林碧圆
2.点燃学生作文激情——杨初表“快速作文“课启示 [J], 周昌全
3.点燃学生的生命激情,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 [J], 林碧圆
4.点燃学生的生命激情,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 [J], 林碧圆
5.触动学生心弦,让激情点燃——作文片花,点滴体验 [J], 李润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最新版)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1.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 精神的展现
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 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
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
优秀作品。
观点二:
西方发达国家是市场经 济成熟的国家,我们只需 要坚持价值观移植过来即 可。
观点三: 马克思是"千年第一
思想家",他的理论能够 帮助我们正确的认识、 改造世界。
思考:上面的三种观点对吗?你认为如何处理古今中外文化与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1.融通不同资源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 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③文化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孕育和创造的
④优秀的作品来源于文艺工作者的灵感和汗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余秋雨通过喜马拉雅讲《道德经》《论语》《孟子》,因其内容通俗
易懂,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引起听众共鸣,收听者超3千万。这启示
我们,传承中国文化要( )
①立足当代现实,反映时代呼声 ②继承优秀传统、奉献文化精品
国家大剧院自运营以来,常年持 续不间断的艺术普及教育活动助 推文化发展,成为城市文化生活 的重要景观。国家大剧院将每年 的12月22日定为“公众开放日艺 术节”。每年的这一天,近万名 观众在这里与高雅艺术零距离互 动,与艺术大家面对面交流。徜 徉其中,人们耳之所闻、目之所 见,皆为艺术。
二、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2022年高考优秀作文:扎根沃土,创造未来
2022年高考优秀作文:扎根沃土,创造未来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
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
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
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
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扎根沃土,创造未来假若将社会比作一台庞大复杂的机器,你我就只是其中的一颗螺钉;假如将社会比作汪洋大海,你我就只是其中的一颗水滴;假若将社会比作广袤原野,你我就只是其中的一颗砂砾。
然而,若无螺钉的牢固坚毅、水滴的奋力凝聚、砂砾的静默拥簇,何来机器的完美运作、大海的波涌浪卷、原野的一望无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理应扎根沃土,各尽所能,倾己之力,脚踏实地,创造未来。
选择了扎根沃土,即是选择了最无华的生活,甘作深谷中的流泉,繁花下的灰泥。
扎根者从事着毫不起眼的劳动,重复着单调无味的工作,没有可供炫耀的赫赫声名和亮眼夺目的骄人成绩,在普通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在喧嚣的人潮中难觅踪迹。
扎根的时候无人知晓,扎根的过程枯燥煎熬,扎根的声音少力微弱,扎根的岁月难有收成。
选择扎根,正如张桂梅选择了走遍大山、朱彦夫选择了回乡扶贫、江梦南选择了学习唇语、毛相林选择了凿路绝壁,即使时光漫长,历程艰辛,孤木独支,乏人问津,扎根者也能以这种沉静的姿势、踏实的态度、恬淡的心境来对抗寂寞,奋力前行。
脚踏实地,立足生活
脚踏实地,立足生活作者:吴为山来源:《中国美术》2015年第03期《中国美术》: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社会主义文艺要反映人民的心声,作为艺术家您对此如何理解?吴为山:我正在韩国举办展览,从新闻上聆听到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分兴奋。
总书记的讲话全面、宏观、深刻,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讲话”科学阐释了文艺创作的规律: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文艺、与生活与人民的关系,艺术家的道德与艺术创作的关系,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等。
讲话中多次讲到人民、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情感、人民的审美、人民的精神需求,这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也是我们艺术工作者的立命之本。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社会主义文艺本质是人民的文艺,要反映人民的心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从根本上阐述了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所以说衡量文艺作品优劣的标准取决于是否为人民服务,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怀。
习总书记指引我们要脚踏实地,立足生活,根植于人民的土壤,爱人民,爱生活,爱艺术,爱传统,爱时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对优秀文化传统的情感、对人民的热爱熔铸到我们的艺术创作中去,从而让优秀的艺术创作洋溢感人的精神、情感的力量!总书记在讲话中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保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我觉得总书记这段讲话是我们文艺工作者要深刻体会的,我们要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要学习传统、研究传统。
一个文艺工作者,对自己民族文化没有深刻了解,就不可能爱自己的文化,也就不可能对自己国家、民族有深刻的理解。
中国人的骨气、底气是渗透在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是内蕴于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中的,是折射于杰出人物的精神品格中的。
《中国美术》:您是一位优秀的雕塑家,近年来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您在创作中是怎样立足生活.展示优秀的中国文化的?吴为山:结合我自己的创作,我是在党的培养下,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大潮中,近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为中华民族杰出的优秀人物塑像,把他们的思想、情怀和对人类的价值贡献注入艺术的创作中去,并以创新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他们在世界舞台上充分展示,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民对话,充分展示中国人的文化形象、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我矢志于让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人形象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扎根生活的土壤,绽放语文生活之花
扎根生活的土壤,绽放语文生活之花
李芳芳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新课程教育改革理论认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语文课堂,
学生的视野应该投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向其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语文学习和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吸取生活素材。
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总页数】1页(P121)
【作者】李芳芳
【作者单位】河北省正定县诸福屯学区朱河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巧写小练笔,让习作扎根在语文生活的土壤
2.扎根生活,享受语文——对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3.引生活体验之水浇真情实感之花——小学语文生活化写作的探讨
4.扎根生活土壤绽放教育之花——小学美术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探索研究
5.以
生活之源灌溉作文之花——高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命题及立意策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享写作的标题
分享写作的标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分享写作的标题建议:
1. "点燃你的创作激情:分享我的写作之路"
2. "从初稿到出版:分享我的写作经验与技巧"
3. "写作,让思绪飞扬:我的写作心得与感悟"
4. "写作的秘密:揭开创作的神秘面纱"
5. "打破写作障碍:分享如何克服写作难题的方法与策略"
6. "从梦想到现实:分享如何将创意转化为文字的实践经验"
7. "寻找灵感之源:分享激发创作灵感的技巧与途径"
8. "写作的挑战与机遇:分享我在创作道路上的成长与收获"
9. "写作,让生活更美好:分享写作如何提升生活质量的方法与感悟"
10. "跨文化写作:分享如何理解和表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故事与观点"
希望这些标题能为你提供一些启示,帮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分享写作标题。
让学生的作文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
让学生的作文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作者:仇伟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5年第06期【摘 ;要】学生作文空洞无物仍是较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作文脱离了生活。
针对这一症状,本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出发,提出了“让学生的作文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之四步骤:对生活观察——品味——积累——表达,并逐层举例论述。
【关键词】学会 ;观察 ; 品味 ;积累 ;表达许多语文教师常常为学生作文质量不高而烦恼:内容空洞无物、语言枯燥无味、事情胡编乱造、情感无病呻吟……为究其原因而困惑:有教师认为是指导不得法;有教师认为命题不当;还有人以为是作文本身难度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笔者从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深深感受到学生作文质量低劣的根本原因是脱离生活。
要想改观学生作文状况,就必须将学生引入生活,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表达生活。
一、给学生一双智慧的眼睛——学会观察生活法国雕刻家罗丹告诉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所以我在用学生枯燥无味的作文启迪学生懂得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后,就送给学生一双能够发现美的智慧眼睛——观察生活的方法。
一是要有目的:去哪里、看什么、听什么,自己要有个打算。
如七上第四单元作文要求:“写一篇景物观察日记”,参考题有“花圃、月夜、雨中、秋晨”。
如果是写“月夜”,就要抓住月夜,重点观察月光的变化或月光下的人和事及其感受等,这样作文内容就具体了。
二是要有顺序:观察事物,要了解它的全貌。
这就需要有个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里到外,或由远及近……只有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地观察清楚。
三是要抓住事物特点:如《春》一课中春雨的特点是“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四是要有比较: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如在公交车上同样是青年,有的让座、有的却抢座,对比之中才能更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二、给学生一个灵敏的感官——学会品味生活首先让学生知道要品味生活,仅仅靠眼、耳是不够的,观察景物还需要用鼻嗅、用舌头尝、用身体感受,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五官都尽可能要用上,这样才能写得尽善尽美,更好地描写事物、刻画人物、表达情感及其主题。
作文因扎根生活而精彩
作文因扎根生活而精彩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墩尚镇中心小学陈赪摘要:生活是五彩缤纷的。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时时把握“惟有生活才是作文的源泉”的宗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审视生活,积累素材,引发激情,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习作文和评阅作文,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关键词:生活感悟创造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新的教学理念开始影响现代语文教学,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作文。
无论是应试模式的传统作文,还是倍受人们关注的“新概念作文”都强烈地要求小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生也渴望着自己的作文能言之有物,挥洒自如,真实地表现自己的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对生活水平的品味,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之美是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必由之路。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书写生活百味。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谋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
”因此,作文教学的重心必须在“积累”上,没有生活的积累就没有写作的素材,可见,“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停”。
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走进大自然生活。
杜甫的《望岳》诗曰:“造化钟神秀”,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
“生活中充满了美,只是缺少发现。
”所以,教师要敢于破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啃教科书”的封闭式传统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去观赏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去欣赏蔷薇色的春天,金黄色的秋天……让春天的第一丛绿,夏天的最后一朵玫瑰,秋天的一束红叶,冬天的皑皑白雪触及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引领学生走向大自然生活的博大精深。
浅谈文艺创作要扎根沃土
浅谈文艺创作要扎根沃土作者:杨蓝天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2期摘要:艺术之树要长青,就必须扎根沃土,既要扎根知识沃土,又要扎根生活沃土。
扎根知识沃土,就要真正领会知识的真谛,既不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也不是精华与糟粕统统拿来我用。
要学会取粗取精,去伪存真,提高辨别和取舍能力。
扎根生活沃土,就要做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文艺工作者,把自己投身到生活之中、人民之中,去反映火热的、真实的生活,去发现和张扬生活中的真善美,去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
关键词:扎根沃土;知识;生活;真善美中图分类号: I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6-0246-01艺术之树要枝繁叶茂,保持永远旺盛,就必须扎根沃土,不断汲取营养。
习近平同志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因此,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
”深入生活“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
”“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
只有把生活咀嚼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
”习总书记的论述告诉我们,只有深入生活,扎根沃土,才能使艺术之树长青。
扎根沃土,既要扎根知识沃土,又要扎根生活沃土,二者缺一不可。
一、扎根知识沃土我国有五千多年文明史,文化积淀深厚,艺术门类众多,为人类创造出了无尽的艺术财富,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瑰宝,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再者,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知识在古今融合、中外融合中不断演变与发展。
因此,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是艺术工作者有所成就的必由之路。
要在知识沃土中扎根,就要真扎根、扎深根、扎实根,真正领会知识的真谛,既不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也不是精华与糟粕不分,统统拿来我用。
要学会取粗取精,去伪存真,提高辨别能力和取舍能力。
植根文化沃土绽放创新活力作文
植根文化沃土绽放创新活力作文植根文化沃土,绽放创新活力。
听说了吗?咱们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从老祖宗的智慧,到
现代的创新思维,都是这片土地上的瑰宝。
每次我读到那些古老的
诗词,就仿佛听到了古人的呼唤,告诉我们,创新不是凭空而来,
得在传统文化里找灵感。
你知道吗?现在的科技真厉害,跟传统文化结合后简直让人眼
前一亮!那些古老的手艺,用现代的方式演绎,简直是“逆天”啊!每次看到这些,我都觉得,咱们的文化真的是越活越年轻,越活越
有味道!
创新这个词,现在可是火得不行。
但我觉得,创新也得有个底线,那就是不能忘了咱们的根。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这
样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
每次看到咱们的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我都觉得,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文化啊,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它能激励咱们去探索,去创新,
去追寻更好的未来。
在这片沃土上,咱们的文化就像棵大树,根深
叶茂,不断创新,绽放出属于咱们自己的光芒。
咱们可得好好珍惜,传承下去,让这棵大树永远绿意盎然!。
植根现实的梦想,更容易落地开花作文素材
植根现实的梦想,更容易落地开花作文素材《让梦想在现实的土壤中绽放》嘿,咱今天就来聊聊“植根现实的梦想,更容易落地开花作文素材”这个有意思的话题哈。
大家都知道,梦想这玩意儿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闪闪发光,特别吸引人。
咱小时候,谁还没有个超级英雄梦、公主梦啥的呀。
可随着咱慢慢长大,就会发现,光做梦可不行,得让梦想扎根在现实的土壤里,要不然那就是飘在半空的五彩泡泡,风一吹就破了。
就说我吧,以前老想着成为一名大画家,天天幻想着自己的画能挂满世界各大美术馆。
可是呢,现实给了我一巴掌,我那画功啊,简直没法看。
后来我明白了,光做梦不行动有啥用呀,还得一步一个脚印地练。
我开始老老实实从基础学起,素描、色彩,一点点积累。
虽然离大画家的梦想还远着呢,但起码我现在的画比以前进步多啦,这就是植根现实的好处呀。
再看看那些成功的人,哪个不是把梦想和现实结合得紧紧的。
马云爸爸,当初不就是看到了互联网的潜力,才一步步打造出淘宝帝国的嘛。
他的梦想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可要是没有对现实市场的敏锐洞察和脚踏实地的努力,这梦想能实现吗?肯定不能呀!扎根现实的梦想就像是有了坚实的根基,风吹雨打都不怕。
比如说,你想当科学家,那你就得先学好数理化;你想当作家,那就得多多阅读和写作。
总之,咱不能光对着天空幻想,得低下头来,在现实的土地上好好耕耘。
而且哦,植根现实的梦想更容易让我们有动力。
为啥呢?因为它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呀,每前进一步我们都能看到成果,这就跟打游戏升级一样,特有成就感。
这样一来,我们就更愿意为之努力奋斗啦。
所以啊,朋友们,让我们都把梦想的种子种在现实的土壤里吧。
给它浇浇水、施施肥、除除草,看着它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更加有意义呀!别再做那些不切实际的白日梦啦,脚踏实地,朝着梦想前进吧!。
越扎根生活 作品越有温度
越扎根生活作品越有温度
冯巩
【期刊名称】《新湘评论》
【年(卷),期】2016(000)008
【摘要】小快乐是自己快乐,大快乐是给别人带来快乐,最快乐是快乐着别人的快乐。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逐步推进,我们为许多凡人善举而感动;我们期待大家都
能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
当正能量多了,负能量就少了,社会就美好了。
孝敬就是跟父母多待会儿,爹娘在的时候一定要珍惜啊在央视春晚《快乐老爸》小品中,我饰演的"快乐老爸"被小男孩对母亲的一片孝心打动,出手相助。
生活里
我觉得,对于父亲自己有许多遗憾。
我刚懂事儿,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冯巩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4
【相关文献】
1.扎根于职工和社会生活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以高尚情操塑造人善于在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传播美——浙江巨化集团公司摄影家协会工
作介绍与会员代表作品精选 [J], 梁锋
2.扎根生活,引领风气——从平面设计作品《回报》谈起 [J], 刘敬龙
3.“向人民汇报”——10位中青年美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
作品展 [J], ;
4.对政治越有疏离感越不参与政治吗——青年的政治态度偏好与线上、线下生活政治行为选择 [J], 孟利艳
5.何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
——评舞蹈作品《我等你》 [J], 孙雨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扎根一方热土,薪火相传育桃李感言
扎根一方热土,薪火相传育桃李感言扎根一方热土,薪火相传育桃李。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爱岗敬业,扎根于一方热土用热情点燃学生,用耐心引导学生,用知识浇灌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老师,见证学生的成长,传递知识与智慧,是一种无比有意义的职责。
看到学生获得进步与成功,心中充满喜悦与骄傲。
教育塑造未来,我愿成为他们的指引者,用爱心和耐心点亮他们的人生之灯。
俗话说:“无德无以为师。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做到教好书,更要育好人。
在学术上,我们要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在思想上,要崇尚遵守师德;在行动上,要给学生做表率,争做“四有”好老师,用心、用情、用爱担起这份责任。
怎样成为人师?我觉得要想成为人师就要有一个空杯心态,一辈子都要学习和追求进步,不断的成长并完善自己。
为人师表不单单只是一句口号而已!真的需要一个人一辈子不断的去学习成长,严格要求自己并不断的完善自己,有的时候可能还要和自己的学生一同成长。
教师职业说到底就是良心职业。
有了良心,才有对学生的爱;有了良心,才有对家长的负责;有了良心,才有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
通过此次学习活动的开展,再次增强了全体教职工对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信本次师德师风学习活动将会进一步提升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加深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新域学校全体教职工将一如
既往地守望初心,用心教育,用智慧抒写教育情怀。
何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评舞蹈作品《我等你》
何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评舞蹈作品《我等你》●孙雨欣[摘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艺术创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众多的艺术家是否已经真正将其搞清楚、弄透彻?以舞蹈作品《我等你》为例,通过对作品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情感进行分析,点明其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根基而进行的创作,以期各位文艺工作者能够更为清晰地认识到创作过程中“深入”与“扎根”才是我们最终应达到的目的。
[关键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我等你》;创作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何谓“深入生活”?何谓“扎根人民”?这两句话常萦绕于我们耳畔。
对于大多数文艺工作者而言,进入人民的生活是一件极为容易的事情,但“进入”却并未“深入”,身处人民之间却并未“扎根”人民之中。
文艺工作者不能仅仅只满足于浅层次的田野调查,而应全身心地去探索深层次的精髓,不能漂浮于空中,而应稳住内心、沉淀自己、脚踏实地。
舞蹈作品《我等你》是一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现实题材作品,从形式到内容、从舞台设计到演员表现都准确地塑造了“军嫂”这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人群,清晰地传达出了她们生活的不易,歌颂了她们为大家而舍小家的伟大精神。
一、注重细节,凸显生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过程,即创作者真正潜入并融入到创作作品的素材来源地,与当地人们共同生活、相互接触。
艺术的创作过程主要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与“艺术传达”三个部分。
创作者应该将自己的艺术体验应用于艺术构思。
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应该包含清晰的构架,还应该充盈丰满的血液与灵魂。
故细微之处的描画对于作品的最终呈现便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功效。
《我等你》这部作品的创作者十分注重细节,并通过细节凸显生活。
(一)舞蹈音乐的运用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着实微妙,二者可以互为对方增添色彩。
扎根现实生活,提炼人生感悟
扎根现实生活,提炼人生感悟作者:王江宏来源:《教育界·中旬》2013年第09期【摘要】现实生活是写作的真正源泉,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引导学生扎根现实生活,提炼人生感悟,用心思考,细心体会,在不断增长自己的见闻和阅历不断观察反复练习之后,取得作文写作的大的飞跃。
【关键词】现实生活体验感悟当了这么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师,在写作这个重要环节上,我的感受是学生要么没写的,要么就是不会写。
他们自己也总是一拿起笔来就抓耳挠腮,要么就是没精打采的样子。
作文让他们觉得难,觉得很没有意思。
所以每次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东拼西凑,有的想办法在其他作文书上“借鉴”,署上自己的大名以弄虚作假。
我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一直在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
当然除了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创造条件让他们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最主要的是要让他们懂得现实生活才是写作的真正源泉。
我们读别人的文章,也是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学习别人的写作手法,最后写出自己的东西来。
自己的东西也就是自己的生活,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体会,对社会的看法和见解,对一切真善美的追求,假恶丑的批判。
而充实的生活在于每天坚实的体验。
有的人庸庸碌碌,无所事事,日子在他们身上一点点流过而他们竟毫无体会。
所以我经常告诫学生们一定要体验生活。
有了生活的感受,尽量在最近的时间里把它们记下来,切勿让它们白白地流失。
而对于他们的生活,虽然谈不上经历坎坷,历尽磨难,但在这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只要用心去体会,也会有酸甜苦辣,五味杂陈。
下面我想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谈一谈我对如何引导学生扎根现实生活精心写作的几点看法:一、家庭生活是学生创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北宋大词人苏轼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家庭生活的幸与不幸,盆盆罐罐磕磕碰碰的小摩擦真像一曲曲“交响乐”,给平淡的生活增添色彩;父母的关怀与教导,希冀与失望。
孩子对父母的情感,有喜爱、敬佩、尊重与仰慕;也有烦恼,讨厌乃至憎恨。
让作文在生活的土壤中成长
让作文在生活的土壤中成长
张伟芳
【期刊名称】《作文教学研究》
【年(卷),期】2005(000)012
【摘要】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序》中说:“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作文之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
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是瞬息变化的,
【总页数】4页(P56-59)
【作者】张伟芳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王江泾镇田乐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让科学在生活的土壤中成长 [J], 周娟
2.让科学在生活的土壤中成长 [J], 周娟;
3.在生活中作文,在作文中生活 [J], 姚琴[1]
4.让作文在生活的土壤里扎根 [J], 安庆
5.在快乐中成长,在生活中实践———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J], 王爱霞;谈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扎根生活秀出作文的精彩
扎根生活秀出作文的精彩
万秋
【期刊名称】《小学时代(教师)》
【年(卷),期】2009(000)008
【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新的教学理念开始影响现代语文教学,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作文.无论是应试模式的传统作文,还是倍受人们关注的"新概念作文",都强烈地要求小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也渴望着自己的作文能言之有物,挥洒自如,真实地表现自己的生活."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对生活的品味水平,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之美,是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必由之路.
【总页数】1页(P21)
【作者】万秋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青口镇第二中心小学,222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异”出新意, “创”出精彩, “闪”出亮点——如何引导学生抒写创意作文
2.五彩缤纷生活秀精彩纷呈作文谈
3.扎根团场“枣”出精彩
4.造句“造”出的作文也精彩——《那天我真……》作文教学实录及点评
5."讲"出真情"辩"出精彩——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作文解析指导与佳作点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根生活沃土 沐浴在生命的阳光下
植根生活沃土沐浴在生命的阳光下
陈联欢
【期刊名称】《福建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7(000)008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近孩子们独特的心灵领域,唤醒孩子的心灵,感动孩子的心灵,呵护孩子的心灵,净化孩子的心灵,释放孩子的心灵,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培育成充满生机的精神花园,沐浴在生命的阳光下。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陈联欢
【作者单位】德化县第三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38.2
【相关文献】
1.让生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J], 董文婷
2.植根生活沃土,使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更接"地气" [J], 唐兴友
3.植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杨小凡近年小说创作漫评 [J], 王晓文
4.让小学美术教育之树植根儿童生活沃土 [J], 张辉云;
5.将写作教学植根生活沃土
——谈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 [J], 李映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根于民族生活的土壤
植根于民族生活的土壤
孙舒凡
【期刊名称】《内蒙古宣传》
【年(卷),期】1999(000)001
【摘要】即使到了耄耋之年,扎拉嘎胡还会清晰地记得他在领取内蒙古文学艺术最高奖—杰出贡献奖的那一幸福时刻:他站在领奖台前,双手接过金光闪闪的杰出贡献奖奖牌,然后缓缓地转过身,轻轻地把奖牌举过头顶,台下随之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获得内蒙古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扎拉...
【总页数】1页(P5-5)
【作者】孙舒凡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1
【相关文献】
1.植根于生活土壤,打造生活化课堂 [J], 王有鹏
2.植根于民族土壤的两朵艺术奇葩——卡杰琳娜与花金子人物形象比较 [J], 徐曙玉
3.植根于民族现实土壤中的魔幻之树 [J], 郑孝萍
4.植根于华夏文明土壤中的奇葩——谈民族舞蹈的艺术魅力 [J], 平原
5.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参天大树——论中国古代文学对毛泽东的影响 [J], 张立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扎根“生活”土壤点燃创作激情
【摘要】写作如何创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认为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如立意的挖掘,内容的设置,结构的安排等都能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都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多元化发展。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活体验;多向挖掘;结构清晰;平中见奇
作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但千篇一律,会让你“泯然众人矣”;绝对的“不同”,违背了规则,却会让你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创新大旗迎风招展的背景下,有些中考作文不是首先在思想内容上下工夫,而是在形式技巧上不断创新,从产品说明书到病历报告,从实验报告到各种日记,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热闹的形式之后是浅俗空洞的内容。
因此,作文教学应该如何鼓励学生创新?怎样创新?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生活体验,感应时代脉搏
如今的中考作文题,正在“峰回路转”,逐步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其中有一个特点,就是越来越贴近生活。
如2012中考作文“发现离不开有心观察”、2013中考作文“不该错过的风景”,都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抒发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而往往有一些考生,喜欢用大量的古诗名句,用大量的名人轶事,就是不肯留意身边的人和事,结果削弱了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实为可惜。
李白高呼“黄河之水天上来”,有着强烈的时代震
荡感;杜甫高吟“会当凌绝顶”,亦有着真切的人生感悟。
学生不但要留连古代事,更要关心现实。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整天生活在校园,生活单调枯燥,除了教室、食堂、家三点一线外,就是考试、练习、笔记,哪会发生惊天动地的事?哪还有澎湃激动的情?哪能见到赏心悦目的景?”实际上,社会大校园,校园大社会。
一片秋日的落叶,一缕透进的阳光,一段往事,师生的一次谈话,父母来校的一次探望,均可成为我们的写作内容。
还是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除了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外,我们还可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参与实践、观察社会的机会,让他们在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获取鲜活的写作材料。
“立言之要,在于有物”。
“物”就是文章内容,它是靠材料来体现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写作来说“米”就是材料。
近年,我校常常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工厂,组织小记者外出采风……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了,对生活的理解感悟也逐渐深了,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就有新鲜东西产生了。
二、一料巧妙多用,多向挖掘主题
有了素材之后,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些素材,让他们为我所用,显得至关重要。
回顾总结近两年的中考满分作文,不难发现,同一素材,可作多角度、多层面利用,这对于我们平时积累素材比较少,作文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是一个有益的启示,活学活用熟悉的素材,
能够使文章内涵更丰富,也可以给人以新鲜别致之感。
如:以屈原为例,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坚守原则,不阿权贵,节操高尚;②不懂变通,缺乏灵活的处世策略,所以容易被排挤;③忠君忧国,热爱国家的典范;④怀才不遇,人才的悲剧,是政治的悲剧;
⑤“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不愿自我沦落,乃是一种高尚的坚持,孤独的光荣。
在学生阅读课本的时候,我们一边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一边可多角度分析人物,鼓励学生“百家争鸣”,为作文多多积累素材。
苏轼有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通过学生对现有素材的个性化解读,在尊重历史,忠于历史人物经历的基础上,融入主见,让学生写出生动形象、观点独特的文章来,才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三、结构清晰完整,让人一目了然
文章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观。
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凸现。
结构是文章的组织安排问题,称之为“谋篇布局”。
中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是:一要明朗清晰、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二要结构完整,切忌扭曲变形;三要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切忌松散零乱。
在写作实践中,以下几种结构方式,有助于文章结构的创新:1.题记式结构
这是学生常用的开头。
在正文前援引他人或自撰几句富有意蕴的话,或交代写作缘由,或揭示文章主题,这样的文字,我们称之为
“题记”。
比如,题为《诚信——走向成功的钥匙》的作文就设置了这样一段题记:“诚信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照亮夜行的路;诚信是路,引你走向光明”,整齐的句式,和谐的节奏,恰当的修辞,一下子就能吸引老师的注意力,不看正文,也能大致揣摩到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内容,也能触摸到文章情感的脉搏。
2.小标题式结构
在一篇文章中,精心设计两三个小标题,有两种妙处:一是既可以减少过渡性的文字,又可使文章疏密有致,令人赏心悦目;二是能让读者迅速抓住文章要领。
3.发散式结构
所谓发散式结构,是指围绕一个主题,自由向外发散。
它用跳跃式的思维方式,截取生活中的几个片段,它不要求故事的完整,情节的连贯,只要求所选的片段能够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来进行就可以了。
比如,我布置题为《我的生活》的作文,有的学生将生活中的四个场景,分别标示出地点(课堂——操场——食堂——家庭),就像一部电影剧本,新颖的结构形式,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发散式结构,看似很乱,却将“苦中有乐”这一主题诠释得清清楚楚。
并且往往能减少过渡及铺垫文字,有利于集中笔墨叙述事件,表现初中学生的生活并写出新意。
4.访谈式结构
以“采访”和“回答”来组成文章,新鲜别致。
其中的“问”实
际是作者的提问,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这样的结构,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可以设计成自问自答。
如《我的梦想》,有一学生通过仿崔永元“实话实说”节目,对白云、黑土的采访,演绎出对人生的怀想,并归纳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认真面对生活,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这一主题。
语文是浩瀚的大海,作文是滚滚波涛激起的连天雪浪花;而语文是碧蓝的天空,作文是苍穹中灿烂的云霞。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作文也随生活走遍天涯。
因此,作文创新不能是空中楼阁,需要我们走进生活,从内容、结构和立意等方面入手,才能写出源于生活、激情飞扬、让眼睛为之一亮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志生.《创造性思维:作文教学的核心概念》《语文教学通讯》
[2]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