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生活”土壤 点燃创作激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扎根“生活”土壤点燃创作激情
【摘要】写作如何创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如立意的挖掘,内容的设置,结构的安排等都能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都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多元化发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活体验;多向挖掘;结构清晰;平中见奇
作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但千篇一律,会让你“泯然众人矣”;绝对的“不同”,违背了规则,却会让你付出惨重的代价。在创新大旗迎风招展的背景下,有些中考作文不是首先在思想内容上下工夫,而是在形式技巧上不断创新,从产品说明书到病历报告,从实验报告到各种日记,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热闹的形式之后是浅俗空洞的内容。因此,作文教学应该如何鼓励学生创新?怎样创新?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注重生活体验,感应时代脉搏
如今的中考作文题,正在“峰回路转”,逐步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其中有一个特点,就是越来越贴近生活。如2012中考作文“发现离不开有心观察”、2013中考作文“不该错过的风景”,都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抒发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而往往有一些考生,喜欢用大量的古诗名句,用大量的名人轶事,就是不肯留意身边的人和事,结果削弱了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实为可惜。李白高呼“黄河之水天上来”,有着强烈的时代震
荡感;杜甫高吟“会当凌绝顶”,亦有着真切的人生感悟。学生不但要留连古代事,更要关心现实。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整天生活在校园,生活单调枯燥,除了教室、食堂、家三点一线外,就是考试、练习、笔记,哪会发生惊天动地的事?哪还有澎湃激动的情?哪能见到赏心悦目的景?”实际上,社会大校园,校园大社会。一片秋日的落叶,一缕透进的阳光,一段往事,师生的一次谈话,父母来校的一次探望,均可成为我们的写作内容。还是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除了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外,我们还可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参与实践、观察社会的机会,让他们在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获取鲜活的写作材料。“立言之要,在于有物”。“物”就是文章内容,它是靠材料来体现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写作来说“米”就是材料。近年,我校常常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工厂,组织小记者外出采风……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了,对生活的理解感悟也逐渐深了,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就有新鲜东西产生了。
二、一料巧妙多用,多向挖掘主题
有了素材之后,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些素材,让他们为我所用,显得至关重要。回顾总结近两年的中考满分作文,不难发现,同一素材,可作多角度、多层面利用,这对于我们平时积累素材比较少,作文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是一个有益的启示,活学活用熟悉的素材,
能够使文章内涵更丰富,也可以给人以新鲜别致之感。如:以屈原为例,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坚守原则,不阿权贵,节操高尚;②不懂变通,缺乏灵活的处世策略,所以容易被排挤;③忠君忧国,热爱国家的典范;④怀才不遇,人才的悲剧,是政治的悲剧;
⑤“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不愿自我沦落,乃是一种高尚的坚持,孤独的光荣。在学生阅读课本的时候,我们一边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一边可多角度分析人物,鼓励学生“百家争鸣”,为作文多多积累素材。
苏轼有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通过学生对现有素材的个性化解读,在尊重历史,忠于历史人物经历的基础上,融入主见,让学生写出生动形象、观点独特的文章来,才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三、结构清晰完整,让人一目了然
文章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观。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凸现。结构是文章的组织安排问题,称之为“谋篇布局”。中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是:一要明朗清晰、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二要结构完整,切忌扭曲变形;三要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切忌松散零乱。在写作实践中,以下几种结构方式,有助于文章结构的创新:1.题记式结构
这是学生常用的开头。在正文前援引他人或自撰几句富有意蕴的话,或交代写作缘由,或揭示文章主题,这样的文字,我们称之为
“题记”。比如,题为《诚信——走向成功的钥匙》的作文就设置了这样一段题记:“诚信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照亮夜行的路;诚信是路,引你走向光明”,整齐的句式,和谐的节奏,恰当的修辞,一下子就能吸引老师的注意力,不看正文,也能大致揣摩到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内容,也能触摸到文章情感的脉搏。
2.小标题式结构
在一篇文章中,精心设计两三个小标题,有两种妙处:一是既可以减少过渡性的文字,又可使文章疏密有致,令人赏心悦目;二是能让读者迅速抓住文章要领。
3.发散式结构
所谓发散式结构,是指围绕一个主题,自由向外发散。它用跳跃式的思维方式,截取生活中的几个片段,它不要求故事的完整,情节的连贯,只要求所选的片段能够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来进行就可以了。
比如,我布置题为《我的生活》的作文,有的学生将生活中的四个场景,分别标示出地点(课堂——操场——食堂——家庭),就像一部电影剧本,新颖的结构形式,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发散式结构,看似很乱,却将“苦中有乐”这一主题诠释得清清楚楚。并且往往能减少过渡及铺垫文字,有利于集中笔墨叙述事件,表现初中学生的生活并写出新意。
4.访谈式结构
以“采访”和“回答”来组成文章,新鲜别致。其中的“问”实
际是作者的提问,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这样的结构,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可以设计成自问自答。如《我的梦想》,有一学生通过仿崔永元“实话实说”节目,对白云、黑土的采访,演绎出对人生的怀想,并归纳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认真面对生活,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这一主题。
语文是浩瀚的大海,作文是滚滚波涛激起的连天雪浪花;而语文是碧蓝的天空,作文是苍穹中灿烂的云霞。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作文也随生活走遍天涯。因此,作文创新不能是空中楼阁,需要我们走进生活,从内容、结构和立意等方面入手,才能写出源于生活、激情飞扬、让眼睛为之一亮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志生.《创造性思维:作文教学的核心概念》《语文教学通讯》
[2]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