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鲁迅作品选读:忽然想到(节选)_课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ppt课件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
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 ,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 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 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
“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 ,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 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 ,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 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 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7.【考点1题】选文中写到了海婴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 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_海__婴__年__幼__,__孩__子__蹦__蹦__跳__跳__是__特__性__,__但__保__姆__总__是__要__吩___ _咐__他__“__轻__一__点__走__”__,__因__为__怕__吵__醒__了__彻__夜__工__作__、__刚__刚___ _才__睡__下__的__鲁__迅__先__生__,__从__侧__面__突__出__了__鲁__迅__先__生__的__人__格___ _魅__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衬托了……突出了……的……形象, 答题模板
表达了……的感情。 对应训练:阅读第7题、第9题、第16题、第17题。
1.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今属
哈尔滨)人,作家。1930年离家出走,流浪各地。1933 年开始文学创作。次年到上海,1935年在鲁迅帮助下出 版小说《生死场》,描写东北农民的悲惨生活和抗日斗 争。文笔细腻,抒情色彩浓烈,颇具散文化倾向。全国 性抗战时期在香港病逝。另著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马伯乐》,短篇小说《小城三月》等。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ppt课件
2.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先生的“琐记”是流水账,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 正确?请简述理由。
我认为这种说法不正确。①文章围绕鲁迅先生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 记述,并非无中心的散漫之作。②文章撷取生活琐事刻画悼念的对象, 感人至深。③文章通过女性作家的细心体察,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先生 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彰显了他崇高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④文章提 供了局外人无从了解的生活细节,再现了一个真实而又富有人情味的鲁 迅的形象。
(2)任务二:短片第二部分介绍鲁迅先生的广州故居。请从以下两幅字 中选择一幅作为片头题字,以此体现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请你选择 并说明理由。
【甲】草书——民族魂 【乙】楷书——民族魂 【注】1927年1月,鲁迅应中山大学之邀来到广州, 担任中大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钟楼是中山大学的 办公楼,鲁迅抵达广州的第二天搬进钟楼二楼居住。
A.①毁灭 ②彷徨 ③莽原 ④呐喊 B.①莽原 ②呐喊 ③毁灭 ④彷徨 C.①莽原 ②彷徨 ③毁灭 ④呐喊 D.①毁灭 ②呐喊 ③莽原 ④彷徨
答案:B 【解析】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原则,上联的②空应填“呐喊”, 下联的④空应填“彷徨”,可以排除A、C两项。根据上联首字“踏”,只有 “莽原”能与之搭配,因此①空应填“莽原”,可以排除D项。故选B。
③这位深情而执着的老人,这位从朝鲜战场上走过来的志愿军老兵, 这位从此以后孜孜不倦地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老文化战士”,就是常 年居住在嘉鱼县的谢忠告。我们都称他为“老谢”。
④老谢是湖北省民间文艺界出了名的“机智人物”,这得益于他三十 多年的民间文化的濡染。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湖北各地市的群艺馆 和各县文化馆,都接受了采集民间文学“三大集成”的任务。“三大集 成”分别是民间故事集成、民间歌谣集成、民间谚语集成。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ppt课件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 (nǎi)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 人,作家。1933年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 文集《跋涉》出版。她的散文文笔亲切 细腻,抒情色彩浓烈;小说具有鲜明的 文体特征,语言清丽新鲜。代表作有小 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字词清单 读读写写
用瓢、勺等取东西(多指流质)。 揩油(比喻占便宜)。
)
赏析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归纳形象,感悟情感
(一)思考归纳,作者萧红眼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要求:根据新的批注内容,自主完成下列表格) 表格详见学案
生活中的鲁迅 ①作为长者
②作为良师益友 ③作为丈夫 ④作为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父亲 ⑤作为文学家、思想家
萧红眼中的鲁迅 幽默、风趣、直爽、率真
——————————————————————— ②分析性格特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鲁迅侄女-周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回忆文章。作者以女性特有 的细腻感觉,捕捉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为我 们展现出一个真实、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鲁迅的形象,抒 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希望通过本课的学 习,大家能学会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
一、导入
从题目《回忆鲁迅先生》中,我们可以了 解到本文主要是介绍鲁迅先生的。上学期我们 阅读了《朝花夕拾》,并学习了《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大家心中的鲁迅是什么形象呢? 沉着?严厉?倔强?果敢?说说你心中的鲁迅 形象。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ppt课件
字词积累
1、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2、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 真对待。
人物形象
品评关键语句,把握人物特征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答题方法:
运用了xxx 描写方法,写出了xxx性格/精神/ 品质。
人物形象
示例: 第1段: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 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
明确: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鲁迅先 生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
人物形象
第2段: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 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 顾一切地走去。
人物形象
第57-58段: 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 然不是新鲜的。鲁迅先生说: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 杀是不对的。”
明确: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出鲁迅先生
严谨求证的品质。
人物形象
第61-62段: 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常常把要寄出 的书,鲁迅先生从许先生手里拿过来自己包,许先生本 来包得多么好,而鲁迅先生还要亲自动手。 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 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 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明确: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鲁迅先生一往无 前,义无反顾的果敢精神。
人物形象
第6段: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 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明确: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了鲁迅先生嘱咐许 先生给萧红付车费的细心。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鲁迅作品选读:补白(节选)_课件
鲁迅先生首先问道:保护国家的责任 在谁?在成年男子,但中国却把责任推给 妇女儿童。一旦有了国难,这些人就编出 些“木兰从军,缇萦救父”的故事津津乐 道,这回就把运动的失败归之于青年学生 的五分钟热度。在鲁迅先生看来,这些成 年男子既不敢承担救国责任,又动辄怪罪 青年学生,正足以显示他们自己是一个死 不争气的瘟虫,该比喻道尽了鲁迅先生憎 恶和蔑视。
鲁迅反对“民气论”而主张“民力论”: “可惜中国历来就独多民气论者,到现在还 如此。如果长此不改,‘再而衰,三而竭’, 将来会连辩诬的精力也没有了。所以在不得 已而空手鼓舞民气时,尤必须同时设法增长 国民的实力,还要永远这样的干下去。”
“什么木兰从军,缇萦救父, 更其津津乐道,以显示自己倒是一 个死不挣气的瘟虫” 这一句的瘟虫 是哪一类人,表明了鲁迅怎样的感 情色彩?
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
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探究思考
“现在的强弱之分固然在有无枪炮, 但尤其是在拿枪炮的人。假使这国民是卑 怯的,即纵有枪炮,也只能杀戮无枪炮者, 倘敌手也有,胜败便在不可知之数了。这 时候才见真强弱。” 这句话如何理解?
鲁迅非常强调思想革命的重要性。这句 话鲁迅强调了“立人”在当时的重要性。在 “救亡”的形势面前,鲁迅没有去激发民众 对英日帝国主义者的愤恨,却津津于自己的 “立人”工作,他是要提醒学生从五卅运动 中汲取教训,多点理性。
俯横 首眉 甘冷 为对 孺千 子夫 牛指
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 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 《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 《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 等。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PPT课件
怀念、热爱
• 你对鲁迅先生有何新的认识?你觉 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给我 们讲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哪些事情? 哪个地方你感受颇深?
写作技巧
• ⑴生动的细节描写。 • ⑵选取生活中的琐事,用浅白、平实的语
言塑造人物。 • 没有奇闻异事,没有高超的写作技巧,都
是生活的真实记录,却真挚感人。
• 作者以细腻的感觉捕捉鲁迅先生 日常生活中零碎的细节,包括饮 食起居、待人接物、休闲娱乐等, 随意点染,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 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 关联,但感情真挚而深厚,文笔 散漫而抒情,展现了鲁迅先生丰 富的性格特征。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ppt课件
第一章
常识积累
文体知识
回忆录
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记叙个 人的生活经历或熟悉的历史事件的一种文体,具有文献价值。
写作回忆录要注意真实、广泛、突出六个字。 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广泛,是指回忆录要回忆个 人及其相关的人和事。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
背景链接
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 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 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 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 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时间没有几 年了,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留给人类更多,鲁迅先生就 是这样。
为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精读细研
……
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鲁迅先
生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 哀、乐的“普通人”。他既是一 位热情的主人、可敬的长者,又 是一位风趣的智者,更是一位敬 业的伟人。
休闲 娱乐
待人 接物
第三章
深层理解
精读细研
作者从这几方面,刻画了鲁迅先生怎样的形象特点? 根据示例找一找相关语句。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 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 笑得咳嗽起来。
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精读细研
文章开篇从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写起,有何用意?
2015-2016学年度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鲁迅作品选读》选读(回忆鲁迅先生)课件(49张ppt)
3、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 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 笑。 萧红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 学会用好心情回报鲁迅,这一句充 满着温馨和谐和其乐融融。
4、鲁迅先生很有意思的在地板上走 几步,而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 货的商人,是贩卖精神上的……”
鲁迅戏称冯雪峰先生是贩卖精神武器的 “商人”,显得诙谐幽默,自然和谐,对 青年人的爱护,对革命的支持在文中进一 步体现。
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1、提问: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 活场景来表描写鲁迅先生?
有以下生活场景:(1)笑声明朗;(2)、 走路轻捷;(3)、品评衣着;(4)、待 人饮食;(5)、调侃玩笑;(6)、感染 快乐;(7)、接待商人;(8)、回复来 信等,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 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回忆 鲁迅先生
萧 红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学 习以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格的技巧;学习详略 得当的安排材料的方法,体会课文内容。 2.过程和方法:仔细揣摩本文的细节描写,体会 细节描写对人物性格刻画的作用。仔细阅读课 文,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把握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敬仰、无限怀念 之情。
说明: 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 令人不可触及。但实际上,伟人也和普通人 一样,拥有喜怒哀乐。本文作者通过女性的 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 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 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无怪乎, 有人说: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 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 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 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 不凋谢的花圈。
鲁迅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 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 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 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 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 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 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 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 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鲁迅作品选读 忽然想到节选课件
其实,这原由是很容易了然的,
就因为我们并非暴徒,并未赤化 的缘故。(点明问题的根源,在 于中国“并非暴徒,并未赤化” 而导致积弱不堪,所以变成外国 肆意欺凌的对象。)
公道和武力合为一体的文明,世界上本未
出现,那萌芽或者只在几个先驱者和几群 被迫压民族的脑中。但是,当自己有了力 量的时候,却往往离而为二了。(此段进 一步批驳当时报刊“辩诬”的同时感慨“ 伪文明破产”的言论和思想。)
寄 意 寒 星 荃 不 察 , 我 以 我 血 荐 轩 辕
灵 台 无 计 逃 神 矢 , 风 雨 如 磐 暗 故 园
1903 年 日 本 东 京
1933
年 鲁 迅 一 家
写作背景
本篇最初分四次发表于一九二五 年一月十七日、二十日、二月十 四日、二十日《京报副刊》。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的观点,了解写
忽然想到(节选)
鲁 迅
作者简介
鲁迅(1881.9.25~
1936.10.19),浙江绍兴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 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 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 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 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作者简介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
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 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 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 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 辑校和书信100万字。
如此。如果长此不改,“再而衰,三而竭 ”,将来会连辩诬的精力也没有了。所以 在不得已而空手鼓舞民气时,尤必须同时 设法增长国民的实力,还要永远这样的干 下去。(此段指出“民气论”的毫无效果 ,肯定了“民力论”。)
但足以破灭这运动的持续的危机,在目下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完美版PPT
细心体察,敏锐捕捉生活中有灵性的生活细节。
细节品读,探究写法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以下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红色字重读,蓝色字轻读,“\”表示停顿。)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 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 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 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着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三、细读课文,品析形象
细读课文,品析形象。
话题探讨:说说你读到了怎样的鲁迅?
方法一:抓住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话,
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分析:“笑声明朗”“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笑得咳嗽起来”,这里的神态的描 写让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
一、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关于作者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笔名 萧红,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 《生死场》,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 地位。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呼兰河传》。
写作背景
萧红对鲁迅的感情非常深厚。鲁迅对她来说是 思想上、创作上、生活上的良师益友。本文是萧红 在鲁迅先生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性文章,主要对鲁 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
名人资料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爱国
鲁迅在你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文章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学习目标
忽然想到(节选)-苏教版鲁迅作品选读教案
忽然想到(节选)-苏教版鲁迅作品选读教案一、作品分析1.1 题材与主题鲁迅的短篇小说《忽然想到》讲述了一个神秘男子的故事。
主人公在一次雨夜中遇到了一个不速之客,这个男子十分神秘,对主人公说出了一些让他疑惑的话,引发了主人公心中的思考。
这篇短篇小说的主题是人性的复杂性。
鲁迅通过讲述这个男子的故事,呈现了现代人内心的困惑和迷茫。
同时,小说中展示了社会现状下人类的苦闷、失落和绝望。
鲁迅透过描写人物形象,探究人类的本质和存在。
1.2 文学手法鲁迅作品的特点之一就是文学手法的丰富多样性。
《忽然想到》中,鲁迅巧妙运用了象征手法和语言手法,将小说的主题和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首先,作者采用了象征手法。
神秘男子的身份和他所说的话都带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他犹如是主人公内心深处的一股力量,引导着主人公对于人生的思考。
其次,鲁迅充分地发挥了语言的作用。
小说的叙述非常细腻,人物形象的刻画生动鲜明,语言简练而深刻。
二、教学设计2.1 教材分析本教案选取的《忽然想到》为苏教版《鲁迅作品选读》的一篇短篇小说。
该书是历年中学语文教育中重要的阅读教材之一,对于学生了解和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学特点,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的作品和思想2.分析鲁迅作品中的主题和文学手法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3 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1.鲁迅及其作品介绍2.小组学生自由讨论《忽然想到》中的神秘男子和主人公第二课时1.分析文本,解读小说主题和文学手法2.分组整理文学分析报告第三课时1.学生报告文学分析结果2.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和点评第四课时1.模拟考试,学生自选作品进行分析2.小组讨论,撰写考试答案2.4 教学评估方法教学评估方法分为三个部分:1.课堂表现评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进行评估。
2.小组分析报告和模拟考试答案的撰写:评估学生对于文学鉴赏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采用模拟考试的形式,测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忽然想到(六)ppt课件
沽名:略作考证,赶印目录,就升为学者或高人 卖国:外国人所得的古董却每从高人的高尚的袖底里共清风一同流出。真心保古的人:上了外国人当的糊涂人率领了少年、赤子,共成一个大古董以供他们的赏鉴者。
5
革,衰朽到毫无精力了,还要自相残杀。6段:我们的古也就难保,因为土地先已危险而不安全。土地给了别人,则“国宝”虽多,我觉得实在也无处陈列。11段:不到(六)
鲁迅是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问题, 提出反对保古的主张?他的真正的意图 是什么?他的依据又是什么?
2
1925年前后,以章士钊为代表的“甲寅派” 提出了提倡复古,尊孔谈经的主张,攻击新 文学运动,激烈反对用白话文取代文言,甚 至鼓吹恢复科举制,一时间保古风潮甚嚣尘 上。
3
帮同保古的鉴赏者“很希望中国永是一个大古董以供他们的赏鉴”
6
非议。他抨击的是不顾当下时代发展的主 要矛盾,把保古作为一面旗帜来号召天下 非保古不可,以排斥革新为最终目的的保 古,以牺牲当下生存为代价的自杀式的保 古,而牺牲了当下也就消灭了未来。
7
保存我们,的确是第一义。只要问他有无 保存我们的力量,不管他是否国粹。
《随感录 ﹒ 三十五》
8
视现实中中国人的生存困境,并且反 抗一切妨碍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现 实黑暗,致力于现实中国社会与人的 改造。
9
是古是今,是人是鬼……全都踏倒他。鲁迅明确提出衡量一切文化的标准,即这种文 化是否能够解决“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 否有利于我们的“生存、温饱和发展”。如果 不能那么“无论是古是今”,当然也不分中外,
都要“全都踏倒”。
10
是古是今,是人是鬼……全都踏到他。鲁迅既不是不加分析的“反古”,也不是不加 分析的“崇今”。他关注的不是某种文化的原 始意义和价值,他关注的是这种文化到了当下 中国,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是起一个什么样的作 用。这种“当下”视角是鲁迅思考社会生活时 的一个基本立场。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鲁迅,中国现代小说之 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之一。光绪七年八月初三 (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 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 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樟寿, 字豫山、豫亭、豫才。1898 年更名为周树人。1936年10 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鲁迅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 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 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 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 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 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 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 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 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这样评 价鲁迅先生: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 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 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 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在 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 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 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 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你如何理解鲁迅先生提倡的思想解放?
• 鲁迅先生把思想解放当做生存权利的
先决条件,这是空前的。事实证明,思想 解放得越彻底,越是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 义的桎梏中摆脱出来,就越能为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扫清道路。鲁迅的呼吁客观上反 映了旧中国的封建势力还相对强大。
课外作业
理解鲁迅先生的不仅号召别人反 抗,更从自己做起的思想。请阅读 1925年4月8日给许广平的信。请课下 阅读《两地书》,理解鲁迅的思想。
读文章看鲁迅先生忽然想到了什么? 请概括主要内容
• 作者从封建礼教禁止孩子说笑,而扩
展到抨击当时的军阀专制。
• “治世的人们虽异,而其禁止说笑也
则同 ”,目的是“使人们变成死相 ”。
• 封建礼教是封建政体统治人民的思
想工具,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的系统而形 象的揭露,其矛头是直指腐朽的封建政体, 这是鲁迅先生的高明处,这样就形象的告 诉人们,只有推翻了封建政体,才能彻底 解放人们的思想,才能真正的拯救国和民。
应该给孩子读一点鲁迅。鲁迅 曾将渺茫的希望寄托于孩子。他愿肩 住黑暗的闸门,放孩子到光明的地方 去。他曾大声呼吁:救救孩子!
应该读一点鲁迅的岂止孩子? 然而—— 读或不读,鲁迅都在那里。 谨录郁达夫书赠鲁迅的诗一首: “醉眼朦胧上酒楼,彷徨呐喊两 悠悠。群盲竭尽蚍蜉力,不废以犀利泼辣见长。
忽然想到 (节选)
鲁迅
导入:
• 几十年前有个小学生马珏曾这样写道:“在所
看的这些小说里,最爱看的,就是鲁迅先生所作的 了。我看到他的作品里面,有许多都是跟小孩说话 一样,很痛快,一点也不客气;不是像别人,说一 句话,还要想半天,看说得好不好,对得起人或者 对不起人。鲁迅先生就不是,你不好,他就用笔墨 来痛骂你一场,所以看了很舒服,虽然他的作品里 面有许多意思,我看不懂,但是在字的浮面看来, 已是很知足的了。”
写作背景
• 《忽本篇最初分两次发表下一九二五年四月十八日、
二十二日《京报副刊》。
• 《然想到》一共写了十一则。类似“随感录”,主
要是对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政治时事、社会风习、 思想文化进行抨击。本篇是第五则。
• 1925年4月,正是五卅运动前夕。这个运动以工人阶
级为先锋,曾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当时,北洋军阀 政府十分嚣张,4月,北洋军阀政府的教育部下令整顿学 风,想迫使青年就范。5月,北京各界 人民开“国民追 悼孙中山会”,北洋军阀政府竟出动军警,下令干涉。 反动势力还猖狂一时。本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的。
品味语言,赏析下面这句话的深意。
• 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
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 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 的时代!
• 这是五四时代精神的最强音。鲁迅所
要求的思想解放,他带着戊戌维新和辛亥 革命所未曾有的姿态。戊戌维新的勇士谭 嗣同说也提出过要冲决一切罗网,但是在 君权面前停止了;辛亥革命注重民族主义, 全力推翻清朝统治,因而放松了民主、个 人自由的宣传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