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外家拳等拳种介绍.
中华武术之百家拳术概述
中华武术之百家拳术概述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拥有丰富多样的拳术门派,其中百家拳术更是各具特色,体现了中华武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百家拳术涵盖了各种不同风格和流派,每一家都有其独特的技法和特点。
以下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百家拳术:1.太极拳:太极拳被誉为中华武术之精髓,以慢、柔、圆为特点。
太极拳注重以意驭力,讲究以柔克刚,追求内外兼修,强调意念的运用和功夫的细致。
练习太极拳有助于调节身心,增强体质,提高自我防卫能力。
2.形意拳:形意拳是以十二形、十六意等为基本练习内容,注重实战效果和力道发挥。
形意拳的特点是直来直往,注重攻防转换和实用性。
练习形意拳有助于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爆发力,培养意志品质。
3.八卦掌:八卦掌是一种以绕圈转身和变幻不定的步法为主要特点的内家拳术。
八卦掌注重绕圈引力、借力打力,强调轻快敏捷的步法和出奇制胜的技法。
练习八卦掌可以增加灵活性和反应速度,提高战斗能力。
4.太极八法:太极八法是太极拳的一种派别,包括上升、下降、进退、开合、静动、收放、开合、前后八种基本功夫。
太极八法强调用意识引导身体运动,注重内劲的发挥和运用。
练习太极八法可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和促进循环系统健康。
5.少林拳:少林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以快速、刚猛、有力为特点,注重实战效果和攻防转换。
少林拳包括形意拳、大洪拳、小洪拳等多个门派,各具特色。
练习少林拳可以增强体质,塑造健康体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总体而言,中华武术之百家拳术概述中展示了中华武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每一种拳术都有其独特的技法和特点。
通过练习不同的百家拳术,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意志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在今天这个现代社会,中华武术之百家拳术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
中国传统武术里的十八般武艺、内家拳、外家拳都指的是什么
中国传统武术里的十八般武艺、内家拳、外家拳都指的是什么十八般武艺是中国武术的一个传统术语,也称“十八般武器”,常见于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指使用各种武术器械的功夫和技能。
作为军事术语“十八般武艺”始见于南宋华岳撰的《翠微北征录》上。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技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
其名称,始见于元曲。
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铲、叉、鞭、锏、锤、戈、镋、棍、槊、棒、矛、钯十八种兵器。
由此可见,所谓“十八般”,并非仅仅局限于十八种兵器,而是古代多种武艺的概说。
实际上,冷兵器时代产生了许多武器,其数目远远超过了“十八般”。
内、外家拳之分,则“以内劲为主,筋劲骨力为臣辅”的拳法,就是“内家拳”;“以筋劲骨力为主,内劲臣辅于筋劲骨力而强化之”的拳法,即为“外家拳”。
内家拳,现在一般是指“内练一口气”,内讲内气,外用内力,表面松柔沉静的一种风格的拳术。
外家拳则是以外功为主,多蹿蹦跳跃的大幅度动作,发力刚猛迅捷。
内家拳的三大代表拳种: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
另外武当派的一些拳术也是内家拳。
外家拳的代表:主要是少林派的武术,包括少林派的各俗家支流派别,以及南拳等。
其实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外家拳。
在中国武术的谚语中常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而内、外家拳法就是以该拳法在练气和练筋骨皮中以何为重来区分的。
练气重于练筋骨皮的拳法叫做内家拳法,它的任何招式都是以用意领先,拳脚随后,更讲究以柔克刚,料敌在先。
例如太极拳、八卦掌、武当拳就是最典型的内家拳。
练筋骨皮重于练气的拳法叫做外家拳法,它更讲究以力量和速度克敌,以招式为先,例如:少林拳、洪家拳法、截拳道都属于外家拳。
另有武术谚语说“太极十年不伤人,形意一年打死人”,意思是说外家拳学得快,功夫不深,而内家拳学得慢,功夫年久方深。
福建七大拳种
福建七大拳种福建省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拳术文化。
福建七大拳种是福建省地方特色武术的代表,也是中国武术传统拳种之一。
这些七种拳术分别是南少林拳、螳螂拳、龙形拳、鹤拳、太祖长拳、八卦拳和武当拳。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福建七大拳种。
1. 南少林拳南少林拳是福建七大拳种之一,承袭了少林寺拳术的精髓。
这种拳术注重内外兼修,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强调心身合一和养生保健。
南少林拳的特点是动作快灵、力道凌厉,注重攻守兼备。
南少林拳广泛流传于福建省,对于身体的强壮健康和自我防卫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2. 螳螂拳螳螂拳起源于福建省漳州地区,是一种以模仿螳螂捕食习性为特征的拳术。
螳螂拳讲究灵活变化、粘连粘拆和以小搏大的技巧,并融入了气功和内家拳的特点。
螳螂拳以其独特的姿势和迅猛的攻击力在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3. 龙形拳龙形拳是模仿龙形动作的一种拳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福建明代。
龙形拳注重流畅的动作和柔韧的身体,模仿了龙的灵活性和力量。
这种拳术以其华丽的技术和令人震撼的气势在武术界有很高的知名度。
4. 鹤拳鹤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形意拳,起源于福建省。
鹤拳模仿鹤的动作和特点,强调优雅、柔和的动作和平和的气质。
鹤拳重视内功修炼和内外兼修,通过练习提高身体的协调性、柔软性和爆发力。
5. 太祖长拳太祖长拳是福建省特色武术中的一种拳术,也是太祖福建拳术的代表。
太祖长拳注重拳法的连贯、变化多样的技巧和简洁的动作。
这种拳术强调攻守兼备和迅速的反应能力,对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有很大的帮助。
6. 八卦拳八卦拳是福建七大拳种中的一种内家拳术,起源于道家八卦思想。
八卦拳以其特殊的步法和掌法在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八卦拳注重循环、转化和变化,强调身体的柔软性和内功修炼。
7. 武当拳武当拳起源于福建宁德市,是福建七大拳种中的一种内家拳术。
武当拳注重内力和内功的修炼,强调以柔克刚和以静制动的原则。
武当拳以其平和、沉稳的动作和内外兼修的理念在武术界备受好评。
武术拳种类别
武术拳种类别
武术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体育运动和文化传统,其中拳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武术拳种类别繁多,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主要的几种:
1. 南拳:南拳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拳术,以广东、福建、台湾、海南等地的拳种为代表。
南拳注重身法灵活、拳势细腻、以快打慢、以柔克刚,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2. 北拳:北拳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拳种,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区的拳种为代表。
北拳注重力量、速度、以刚克刚、以刚化柔,动作简练、气势磅礴,是中国武术中的代表之一。
3.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内家拳,注重内功、呼吸、意念和身法的协调,被誉为“拳中之王”。
太极拳的特点是慢而柔、圆而缓、配合呼吸运动,强调柔化刚劲、以静制动。
4. 五行拳:五行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基础拳种,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
五行拳通过模仿自然界中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以及人体内脏的相应关系,进行练习,有利于增强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
5. 长拳:长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传统拳种,以挡、拿、打、踢、摔等五种技术为主要手段,动作简单、直线而快速,注重攻击和防御的实用性。
以上是中国武术中的主要拳种,每种拳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也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
中华武术的内家和外家流派介绍
中华武术的内家和外家流派介绍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其中包括了众多不同的流派和学派。
其中内家和外家是两大主要流派之一,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理念。
首先介绍内家拳,内家拳是指通过练习“内功”来培养内在力量和意识的一种武术流派。
内家拳强调以意动气,以气动力,以力发劲,力求以少胜多。
代表性的内家拳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和八极拳等。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的代表之一,强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追求“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注重以身体的内在动作和呼吸来实现技击目的。
形意拳则以“形意合一”为核心理念,注重以身法变化和意念调动来发挥力量,力求达到“动如雷霆、静如山岳”的效果。
八卦掌和八极拳则分别以“圆周周旋”的变化和“上下分明”的力量为特点,注重运用阴阳五行理论和八卦八卦推演来发挥技击效果。
相比之下,外家拳注重发力和技击的外在效果,偏向于外在力量的训练和实战技巧的运用。
外家拳的特点是注重肢体的力量、速度和技巧,追求以刚击柔,以力压招。
代表性的外家拳包括少林拳、南拳和咏春拳等。
少林拳是外家拳中最为著名的流派之一,它注重身体的力量和爆发力,训练者需要进行大量的体能和技巧训练,追求以刚力克服对手。
南拳则以迅猛的攻击技巧和招法著称,善于利用快速的出拳和腿法进行攻击。
咏春拳则是一种注重中距离肘膝技法的武术流派,强调快速、准确和直接的攻击方式,力求以少胜多。
总体来说,内家拳和外家拳在武术技击的理念、训练方法和发挥效果上各有千秋。
内家拳注重修身养性、强调“内功”,着重培养内在的力量和意识;外家拳则着重于实战应用,追求技击效果和肢体的外在力量。
无论是内家拳还是外家拳,都是中华武术丰富多彩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统武术的深厚底蕴。
通过学习和练习不同流派的武术,可以帮助人们强身健体、增强意志力,并体验和传承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
【此内容为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中国的武术有哪些流派?
中国的武术有哪些流派?中国武术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
下面将介绍中国武术的三大流派及其特点。
一、南拳派南拳派起源于中国南方,以福建、广东、台湾等地为主要发源地。
它注重拳脚功夫的灵活性和舒展性,追求柔中有刚的特点。
南拳派注重内外兼修,内功修炼包括气、神、意的调养,外功修炼则侧重拳法技巧的研究。
南拳派的代表性流派有闽南派、客家派、南派等。
闽南派注重生存格斗,技法独特,跳跃动作较多;客家派技法简练、迅猛有力,擅长近身搏斗;南派则注重拳腿配合灵活机动,形象独特。
二、北拳派北拳派起源于中国北方,主要流行于河北、山东、陕西等地。
它注重力量感和冲击力,追求以刚猛的攻击为主要手段。
北拳派讲究身法的稳实和技击的准确性,注重力的整体爆发和节奏感的把握。
北拳派的代表性流派有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等。
形意拳以气贯长虹、意达意精神为特色;具有八卦掌的变化多端,弧形步法与身法的搭配使对手难以捉摸;太极拳注重缠绵柔软的拳腿动作和阴阳兼容的哲学思想,被誉为“动中求静”。
三、内家拳派内家拳派强调以内功为核心,通过修炼内功提升身体的综合素质,以及强化意念和技击的协同作用。
内家拳派注重内外合一的技击方式,内家拳派的代表性流派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太极拳架式舒展、慢而不停,通过松柔的身体动作、沉静的呼吸和慢而精细的动作,达到意念运动、身心统一的境界;形意拳以意识引导的“意到神之一动,神到形之一动”为核心;八卦掌着力于灵活机动的身法,总之,内家拳派注重内功修炼,追求“以柔克刚”。
武术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一项重要的身心锻炼方式。
学习武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增强体质,还能培养意志力和自律能力。
不同的武术流派背后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与发展。
人们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品味其中的哲学思想和艺术表现,也逐渐体验到武术中包含的哲学智慧和修身养性的精髓。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武术的世界,感受其中的神韵和魅力。
武术拳种类别
武术拳种类别
武术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体育运动,武术包括拳、剑、刀、枪、棍等多种武器以及形、套路等多种练习方式。
其中,拳种是最为常见和基础的一种。
武术拳种类别众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多种。
一般来说,可以从拳的起源、发展历程、技术特点等角度来分类。
从起源来看,武术拳种可以分为传统拳和现代拳。
传统拳是指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拳种,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现代拳则是指近代形成的拳种,如散打、跆拳道等。
从发展历程来看,武术拳种可以分为北拳和南拳。
北拳指的是发源于北方地区的拳种,如长拳、少林拳等;南拳则是指发源于南方地区的拳种,如南拳、鹏飞拳等。
从技术特点来看,武术拳种可以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
内家拳是指以内功为主要特点的拳种,如太极拳、形意拳等;外家拳则是指以外功为主要特点的拳种,如少林拳、八卦掌等。
除此之外,还有形式多样的散手、散打、搏击等拳种,以及专门用于防身、警用等领域的实战拳种。
综上所述,武术拳种类别繁多,每种拳种都有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不同的拳种,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意志力,更好地体会中国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
- 1 -。
功夫流派及特点
功夫流派及特点
功夫流派是指不同的功夫传承系统,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功夫流派及其特点:
1. 少林寺功夫:少林寺功夫源自中国少林寺,以强调肢体协调、爆发力和内外兼修著称。
其特点包括踢、打、拳、棍、剑等多种武器的应用,注重身体的力量、灵活性和敏捷性。
2. 形意拳:形意拳是中国传统的内家拳流派,注重意念和内劲的运用。
其特点是以拳法为主,兼修踢、打、摔、拆等多种技法,强调以少胜多、用力自如的原则。
3.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内家拳流派,强调柔中有刚、以柔克刚的原则。
其特点是慢、柔、圆、粘的动作,通过练习来调整呼吸与内力,提升身心健康。
4. 武当派:武当派是中国武术的主要传统流派之一,源自武当山道家文化。
其特点是注重内功修炼,强调内外兼修和以柔克刚的原则,技法包括拳、剑、刀、棍等。
5. 西藏僧战术:西藏僧战术是西藏僧侣所使用的武术技法,以独特的搏斗技巧和心理战术而闻名。
其特点包括灵活的身法、独特的格斗方式以及内心的平静和韧性。
6. 五禽戏:五禽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健身功法,以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为特点,分别是虎、鹿、熊、猿和鸟。
它注重活动关节、舒展筋骨,以增强身体健康和延缓衰老。
这些功夫流派及其特点只是其中一部分,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流派和独特的功夫风格。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传承和特色,通过不断练习和研究,能够增强身体素质、提升武术技艺及培养自律精神。
武术的种类
武术的种类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中国武术有着丰富的种类,每一种武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以武术的种类为标题,介绍中国武术的不同种类。
一、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为著名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柔克刚的内家拳术。
太极拳的特点是缓慢、柔和、流畅,动作简单而富有变化。
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有助于调节身心,提高免疫力。
二、形意拳形意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外家拳术,它以刚健有力的拳法为主要特点。
形意拳的动作简单而有力,注重拳势的刚猛和力量的爆发。
形意拳的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力量和爆发力,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和战斗力。
三、八卦掌八卦掌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内家拳术,它以旋转和变化为主要特点。
八卦掌的动作流畅而有节奏感,注重身体的旋转和转移。
八卦掌的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四、咏春拳咏春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南拳,它以快速、直接的拳法为主要特点。
咏春拳的动作简单而迅速,注重拳势的直接和力量的爆发。
咏春拳的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爆发力和反应能力,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战斗力。
五、少林拳少林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北拳,它以刚健有力的拳法为主要特点。
少林拳的动作简单而有力,注重拳势的刚猛和力量的爆发。
少林拳的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力量和爆发力,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和战斗力。
六、武术套路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综合性训练方法,它包括了各种武术拳法、器械、散打等多种训练方式。
武术套路的动作复杂而多变,注重身体的协调性和技巧性。
武术套路的练习可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战斗力,有助于培养武术综合能力。
七、散打散打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实战性训练方法,它注重实战技能的训练和应用。
散打的动作简单而实用,注重身体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散打的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战斗力和实战能力,有助于培养武术实战技能。
中国武术的种类繁多,每一种武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内家拳、外家拳等拳种介绍
中华武术内家拳、外家拳等拳种介绍2008-11-1 7:23:49 来源:秦楚网-十堰日报进入【秦楚论坛】八极拳八极拳全称“开门八极拳”或称“岳山八极拳”。
称“开门”者,取其以六种开法(六大开)作为技法核心、破开对方门户(防守架子)之意。
称“八极”者,系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殥,八殥之外有八统,八统之外有八极”的说法,寓“八方极运”之意。
称“岳山”者,相传八极源自河南焦作岳山寺,故名冠“岳山”。
北方称武术为把式、八式。
八极的意义在于勉励门内弟子要将八(把)式练到极高的境界。
另外八极的训练讲求头、肩、肘、手、尾、胯、膝、足各部位的应用。
所以八极之名是要求本门弟子将这八个部位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这里八极代表了极远之处。
八极拳之名也是要本门弟子将八极拳的劲道练到极远之境。
八极拳历史悠久,经历代传人刻苦精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练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断发扬光大,经久不衰,代代涌现出诸多的武术名家,在武术界影响很大。
八极拳是非常讲求实战、打练结合的拳种之一,猛起硬落、硬开对方之门,连连进发是八极拳技击中的最大特色。
南拳南拳在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形成独有的南方特色,尤其是清代以来,以“反清复明”始,以“行侠仗义”终,在武侠传奇小说和影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福建南少林,传说中是一个反清的大本营,在那里集结了洪门子弟和三山五岳的侠雄豪客。
南拳的基本特点是门户严密,动作紧凑,手法灵巧,重心较低,体现出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多打少、以快打慢的技击特色。
闽粤一带人体形较为瘦小,力气也相当弱些,因此特别重视下盘的稳定性,讲究步法的灵活多变,多有扭拐动作(如骑龙步、拐步、盖步等),使身体可以灵活转向。
内家拳和外家拳
内家拳是以练气为主,讲究内修;外家拳是练力为主,讲究外型。
从人的外表看,练内家拳的和一般不练武的区别不大,练外家拳就不一样了,看上去就比较强壮,肌肉发达!要说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别,从外型上看区别不是很大,从方法上就区别比较大了;外家拳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是以练身体的速度、力量、技巧等为主,在技击方面,效果比较快;而内家拳就不一样了,内家拳注重的不是速度、力量、技巧的训练,而是以开发人体内在的潜能、健身为主,在技击上讲究技巧和自身内力的培养。
气功可以被内、外家拳借鉴过来使用,不是内家拳所独有的。
内家拳和外家拳共有的特点就是六力合一。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是众所周知的内家拳的最基本的修炼原则,又叫内外三合论。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意合”为内三合,是神意内敛的修炼法要,又是达到“炼神还虚”功夫艺境的不可或缺的心法匹配的要求,“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为外三合,是筋骨外形的修炼法要,又是达到“上下相随”的功夫艺境必不可少的身法匹配的要求,因此内外三合的理论原则贯彻了整个传统武术修炼的全过程,成为了修炼传统武术的行[心]为准则!!!外三合最简单理解就是;手脚上下合,肩胯中间合,肘膝关节合。
有了外三合你才能进入到内三合的修为。
也是就是内外六力合一。
我见过的最早版本是来源于王征南墓志铭“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
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
盖起于宋之张三峰”但后来又见到两个版本一个是说内家是指汉人的土著武术,包括达摩所传和所衍生的被认为是外家,意思是外国来的武术。
后来又引深为道家武术为内家,其他武术为外家的说法另一个是万籁声以后流传的一个版本,说内家有内练气功辅助,外家则只练筋骨皮肉的功夫。
中国武术的分类
中国武术的分类引言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更是中国古代兵法和文化的重要体现。
中国武术的分类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各个方面的技巧和风格。
本文旨在介绍中国武术的主要分类,并对每个分类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析。
分类一:内家拳内家拳的背景内家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大分类,属于内功拳法的范畴。
它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山东、河南一带,以陈长兴、杨露禅、吴全佑等人为创始人。
内家拳的特点是注重锻炼内功,强调身体和内心的和谐统一。
内家拳的技术特点内家拳的技术特点主要有五个方面:发力内外合一、起伏有致、身法灵活、迎敌制敌和胯下功夫。
内家拳的发力注重内劲的运用,力量不仅来自于肌肉的收缩,更多地来自于腹部和腰部的发力。
内家拳的起伏有致,动作以圆圈形为主,具有连贯性和流动性。
身法灵活是内家拳的特色之一,它通过身体的旋转和变化来躲避和进攻敌人。
迎敌制敌是内家拳的基本原则,它通过前进迎敌,并以柔克刚的方式制敌。
胯下功夫是内家拳的独特技术,通过动作中的胯部运动来增加发力和稳定身体。
内家拳的代表拳种内家拳主要有太极拳、八卦掌和形意拳三个代表性拳种。
太极拳是内家拳中最有名的一种,它以圆融、柔和的动作和内劲的运用而闻名。
八卦掌强调围绕自身的旋转和变化,它的动作流畅、灵活而具有变化性。
形意拳则注重力量和速度的发挥,它以刚猛的动作和快速的攻击为特色。
分类二:外家拳外家拳的背景外家拳是中国武术中另一个重要的分类,与内家拳相对。
外家拳主要发源于湖北、河南一带,以洪拳、咏春拳、陈式太极拳等为代表。
外家拳注重锻炼肌肉和外在力量,强调力量的爆发性和攻击性。
外家拳的技术特点外家拳的技术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力量突出、攻击性强、技击技巧多样、动作刚猛有力。
外家拳以力量为基础,动作中力量的表现突出而直接。
攻击性强是外家拳的显著特点之一,它强调攻击的速度和威力,注重打击敌人要害。
外家拳的技击技巧非常多样,包括拳、腿、肘、膝、掌、指等的运用。
中华武术的分类和特点
中华武术的分类和特点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的分类种类繁多,主要可以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两大类别。
内家拳以太极拳、八卦掌和形意拳等为代表,注重内功修炼、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特点;外家拳则以少林拳、咏春拳和洪拳等为代表,强调力量的爆发和快速的攻击。
在具体的分类方面,中华武术还可细分为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螳螂拳等多种门派和流派。
中华武术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是注重内功修炼。
中华武术强调培养身体的内在力量和气质,通过打坐、呼吸和动作练习等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调养精神,提升内在修养。
其次是注重技法和套路。
中华武术的招式动作多样化,包含拳法、腿法、擒拿、投技等多种技术,每种招式都有独特的功效和应用方法,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此外,中华武术还注重实战能力。
在传统的武术练习中,除了技术练习外,还注重对对手的应变能力和实战体验,锻炼出对抗技能和自我防身能力。
除了以上特点外,中华武术还有许多独特之处。
首先是注重整体性和德行修养。
中华武术强调武术修养的同时,也注重道德品行和为人处世的原则,追求以武铸德,以德护身的境界。
其次是强调精神意志和修身养性。
武术练习者需要保持专注和自律,通过精神修炼和身体训练来提升个人意志力和自律能力。
再者是注重传统文化传承。
中华武术承载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包括哲学思想、历史传承、道德观念等,弘扬了中国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具有多样的门派流派和丰富的特点,不仅是一种身体训练的方式,更是一门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和练习中华武术,可以提升身心素质,培养品格修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会中国功夫的博大精深。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热爱中华武术,共同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中国武术的“外家拳”与“内家拳”
中国武术的“外家拳”与“内家拳”中国武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
其中,“外家拳”和“内家拳”代表武术流派中两种不同的技术风格。
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国武术的“外家拳”与“内家拳”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呢?下面和店铺一起了解一下吧。
从技法特点上看:所谓“外家拳”就是刚显于外,强调先发制人、以动制静、主于搏人等武术技术风格的拳种。
属于外家的拳术种类很多,如少林拳、大小红拳、炮拳、长拳等五十多种。
所谓“内家拳”是相对于“主于搏人”的外家拳技而言的,它是柔显于外,强调后发制人、以静制动、主于御人等武术技术风格的拳种。
代表拳种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从本质上讲,两者都是拳法的范畴,都必须以人体的生理机能为根本,都离不开武术特有的运动技法。
从外功与内功上看:首先,武术有内功和外功之分,内功主练气,即内练一口气;外功主练筋骨皮,提高击打能力。
一般认为内家拳尚柔,以静制动,重视内练内养,用中国哲学理论来阐述拳理。
而外家拳则以刚猛、劲力见长,以动制静,重视外劲的训练。
实际上这并不意味着内家拳只重于内功修炼,外家拳只偏于外劲的修炼。
内外两家之分,是就两大门派的技术风格而言,两者之间的区别在术不在气。
武术的内功和外功是各流派都要求具备的,各流派均强调“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内外双修,如拳谚所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无气不是功,无功不是拳”。
外功不是“外家拳”专有的,“内家拳”中也要求外功的修炼;内功也不是“内家拳”所固有的,“外家拳”也有内功的修炼。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外家拳”和“内家拳”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并逐步吸取各自的优点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是自然法则。
从刚柔相济说法上看:传统上认为,“外家拳”重刚,“内家拳”重柔。
而在武术基本法则中,拳家认为“过刚易折,太柔易痿”“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迫不捷”。
刚与柔在拳法中是相互变化的。
入选非遗的传统武术项目
入选非遗的传统武术项目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什么是非遗?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以人为媒介传承的文化传统,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和做法以及相关的器物、手工技艺等。
中国武术分类
中国武术分类中国武术是一种古老的武术体系,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几千年前。
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武术风格和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技术、哲学和文化传统。
以下是中国武术常见的分类方法:1. 外家武术外家武术是中国武术的一种主要流派,其特点是强调力量、速度和攻击力。
外家武术的代表包括太极拳、形意拳、螳螂拳、八卦掌等。
2. 内家武术内家武术的特点是注重内在修养和身心协调,强调气的运用和发挥。
内家武术的代表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六合拳等。
3. 民间武术民间武术是指在民间传承和发展的武术,源于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
它们包括了许多不同的武术风格和流派,如蔡李佛拳、洪拳、崖州刀、南拳等。
4. 武术套路武术套路是武术表演和比赛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包括了各种动作和技巧的组合。
武术套路的种类很多,如太极拳、长拳、短打等。
5. 武器类别中国武术中有许多与武器相关的技术和流派,如剑术、刀术、枪术、棍术、鞭术等。
这些技术强调武器与身体的协调和配合,展现出华夏古代武士的豪气和英勇。
6. 规定动作规定动作是武术比赛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涵盖了多种技术的标准表演。
规定动作分为套路和对练,套路是指个人单人演练,对练则是两人协调演练。
7. 对抗比赛对抗比赛是武术比赛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展现选手的技术实力、战斗力和心态素质。
对抗比赛一般分为三种形式,散打、搏击和武术套路对抗。
总之,中国武术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其分类和技术形式多种多样,每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无论是传承、发展还是推广,都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和定位。
中华武术的传统套路与拳法分类
中华武术的传统套路与拳法分类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其中,武术套路和拳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技艺精髓。
在中华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套路和拳法分类,每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根据套路的特点和内容分为内家和外家两大派系。
内家拳以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为代表,注重内功修炼、意念导引、柔中带刚的原理,强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外家拳则以形意拳、洪拳、少林拳等为典型,其特点是运动量大、气势磅礴、刚猛有力,强调技击、发劲、跳跃等动作。
其次,根据拳法的特点和技巧划分为长拳、短打、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武当太极、少林功夫等多个传统拳法。
长拳指的是动作幅度较大、动作线路较长的拳法,如八卦掌、形意拳等;短打则是以短小、迅速的技击为主,如洪拳、武当太极等;太极拳强调柔化刚劲,运用太极图形、太极推手等技巧;形意拳以形势步法、变化繁多的手法著称;八卦掌则以八卦步法、掌法旋转为特点;武当太极则融合了武当功夫与太极拳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除此之外,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武术也各有卓越的拳法传统。
比如少林功夫以其勇猛有力、动作幅度大、气势恢宏而闻名于世;咏春拳则注重实战效果,以快速、有力的连续进攻为特点;太极拳则以其缓慢、柔和的动作、追求内外兼修为特色;八卦掌则以围绕八卦图形的步法、掌法旋转等标志性技巧而著称。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的传统套路和拳法分类繁多多样,涵盖了内家、外家、长拳、短打、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少林功夫等多个传统拳法,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这些传统套路和拳法不仅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技艺精髓。
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套路和拳法,不仅可以提高技艺水平,更可以感受到中国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武术的特点及分类
中华武术的特点及分类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分类。
中华武术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传统价值观念,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身心和谐、精神境界的追求。
其特点和分类如下:一、特点:1. 内外结合:中华武术强调内功修炼和外功技法的结合,既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也重视心灵修养和气质塑造。
2. 融合哲学思想:中华武术融合中华传统哲学思想,强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原则,体现出中国文化中的阴阳哲学和道家思想。
3. 多样性:中华武术包含丰富多样的拳法、剑法、刀法、枪法等,每种武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4. 注重身心调和:中华武术不仅强调技击能力的培养,更重视身心调和、健康保健的功效,使练习者在修炼中获得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二、分类:1. 内家拳:主要包括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注重内功修炼和气的调养,以柔化刚,追求内外合一的境界。
2. 外家拳:代表性的有少林拳、武当剑、峨眉刀等,强调外功技法的练习和实战技能的提高,注重力的运用和身体的灵活性。
3. 南拳北拳:南拳以娴熟的脚法和速度见长,如福建白鹤拳、南少林洪拳;北拳则注重力的运用和技击的刚猛,如北京八极拳、演武拳。
4. 器械拳:包括刀、枪、剑、棍等武器的使用技艺,如太极剑、刀法太极等,讲究器械和人的结合,既能练就出娴熟的器械技艺,也能提升身体素质和内力修为。
总体而言,中华武术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技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吸引着众多练习者和研究者。
通过练习中华武术,不仅可以提升身体素质,还可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获得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和重视中华武术,将其传承发扬下去。
按武术功类分类法内外家武术代表拳种
按武术功类分类法内外家武术代表拳种在中华武术史上,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武术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宗教与武术究竟有哪些关系?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关系?如何评价宗教在中华武术史上所起的作用?研究中华武术史,以过些问题是不应回避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按武术功类分类法内外家武术代表拳种。
欢迎阅读!按武术功类分类法内外家武术代表拳种宗教与武术的关系宗教与武术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两个子系统文化。
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二者之间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换而言之,宗教对武术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既有表面的、一般性的影响,又有内在的、实质性的影响;既有思想、理论性的影响,又有实践、功能性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又有消极方面的影响。
一、从武术内容的分类看宗教与武术的关系中华武术内容丰富,流派众多。
很多不同名称的武术套路,因为在形成中彼此之间有亲缘关系,或相互间有某些共同的技法特点,而同属于一定的拳系范畴。
武术家们依照自己的理解,对分属于不同拳系范畴的武术流派进行分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分类法。
大体而言,历来较通行的有三种分类法:1、按武术门类分类法依此类分法,中华武术的代表门类主要有:主要传承于河南嵩山佛教名刹少林寺的少林门,主要传承于湖北均县道教名山武当山的武当门,以伊斯兰教穆斯林查密尔始创拳技为基础发展形成的查拳门;此门,还有所谓达摩门、罗汉门、二郎门、大圣门、醉八仙、佛山、万法归宗门等名目。
显然,这些名目均带有宗教色彩。
2、按武术功类分类法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按武术功类将其分为内、外两家。
他在所撰《王征南墓志铭》中云:“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
”其子黄百家在所著《内家拳法》中亦云:“张三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
”以后,有人遂将武术分别归入内家与外家。
曹秉仁《宁波府志》云:外家“其法主于搏人,而跳踉奋跃”;内家“其法主于御敌,非遇困危则不发”。
中国武术境界划分
中国武术境界划分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深受人们的喜爱。
中国武术的境界划分,是指将中国武术分为不同的境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武术的精髓。
首先,中国武术可以分为基础境界和高级境界。
基础境界是指学习者初步接触武术,学习基本功,掌握基本技巧,建立起武术基础的境界。
高级境界是指学习者在基础境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掌握更多的技巧,提高武术水平的境界。
其次,中国武术可以分为外家拳和内家拳两大类。
外家拳是指以外力为主,以外力攻击为主,以外力防御为主的武术,如太极拳、八卦拳等。
内家拳是指以内力为主,以内力攻击为主,以内力防御为主的武术,如太极内功、八卦内功等。
此外,中国武术还可以分为拳术、剑术、棍术、刀术、推手、投掷、摔跤等不同的类别。
拳术是指以拳头为主要武器的武术,如太极拳、八卦拳等。
剑术是指以剑为主要武器的武术,如太极剑、八卦剑等。
棍术是指以棍为主要武器的武术,如太极棍、八卦棍等。
刀术是指以刀为主要武器的武术,如太极刀、八卦刀等。
推手是指以推手为主要武器的武术,如太极推手、八卦推手等。
投掷是指以投掷为主要武器的武术,如太极投掷、八卦投掷等。
摔跤是指以摔跤为主要武器的武术,如太极摔跤、八卦摔跤等。
总之,中国武术的境界划分,是指将中国武术分为基础境界和高级境界,以及外家拳和内家拳,拳术、剑术、棍术、刀术、推手、投掷、摔跤等不同的类别,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武术的精髓。
只有深入学习,才能掌握武术的精髓,才能提高武术水平,才能达到高级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武术内家拳、外家拳等拳种介绍 2008-11-1 7:23:49 来源:秦楚网-十堰日报进入【秦楚论坛】八极拳八极拳全称“开门八极拳”或称“岳山八极拳”。
称“开门”者,取其以六种开法(六大开作为技法核心、破开对方门户(防守架子之意。
称“八极”者,系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殥,八殥之外有八统,八统之外有八极”的说法,寓“八方极运”之意。
称“岳山”者,相传八极源自河南焦作岳山寺,故名冠“岳山”。
北方称武术为把式、八式。
八极的意义在于勉励门内弟子要将八(把)式练到极高的境界。
另外八极的训练讲求头、肩、肘、手、尾、胯、膝、足各部位的应用。
所以八极之名是要求本门弟子将这八个部位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这里八极代表了极远之处。
八极拳之名也是要本门弟子将八极拳的劲道练到极远之境。
八极拳历史悠久,经历代传人刻苦精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练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断发扬光大,经久不衰,代代涌现出诸多的武术名家,在武术界影响很大。
八极拳是非常讲求实战、打练结合的拳种之一,猛起硬落、硬开对方之门,连连进发是八极拳技击中的最大特色。
南拳南拳在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形成独有的南方特色,尤其是清代以来,以“反清复明”始,以“行侠仗义”终,在武侠传奇小说和影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福建南少林,传说中是一个反清的大本营,在那里集结了洪门子弟和三山五岳的侠雄豪客。
南拳的基本特点是门户严密,动作紧凑,手法灵巧,重心较低,体现出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多打少、以快打慢的技击特色。
闽粤一带人体形较为瘦小,力气也相当弱些,因此特别重视下盘的稳定性,讲究步法的灵活多变,多有扭拐动作(如骑龙步、拐步、盖步等),使身体可以灵活转向。
南拳的上肢动作绵密迅疾,极富变化,有时下肢不动,拳掌可连续击出数次,力求快速密集,以快取胜。
在发力时,南拳大多要呼喝作声,吐气催力,以增大爆发力。
南方人四肢较短,所以讲究贴身靠打,多出短拳,充分发挥“一寸短,一寸险”的优势。
南拳拳系中有许多象形拳,不仅有龙、虎、豹、象、鹤、蛇、马、猴、鸡等常见的象形拳,而且有狮、彪、鱼、犬等罕见拳种。
蔡李佛拳“蔡李佛拳”是南拳优秀拳种之一。
它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手法着重攻防配合,步法灵活而稳健,发劲刚中带柔,讲究发声与动作的配合,要求发声以助威,发声以助势。
动作舒展大方,拳路气势磅礴。
“蔡李佛拳”是由三家拳法合成的。
不过,这个蔡不是指当年广东省的洪、刘、蔡、李、莫五大名拳的“蔡”。
五大名拳的创始人,是福建省少林寺至善禅师的高徒。
那个“蔡”是指广东番禺县人蔡展光。
而蔡李佛拳的“蔡”,却是指广东省罗浮山白鹤观的蔡福,另外,“佛”也不是指当代还流传的南拳“佛家”的“佛”,而只是用来代表独杖和尚拳法的。
蔡李佛拳的创始人是陈享。
陈享创编的蔡李佛拳共四十九套,高级拳二十九套。
高级拳的套路分别以龙、蛇、虎、豹、鹤、象、马、猴、彪等命名的共十套,还有龙虎拳、虎豹拳、五形拳、十形拳、独脚拳、佛掌以及带有“八卦”两字套路等。
在手法内容上,高、中、初级拳均含三家手法,而其中初级拳又以李家拳手法为主。
在蔡李佛的高级拳中,有一套叫“白模拳”的,是陈享主要模仿白玉峰拳法进行创编的。
武当太极拳武当内家拳,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拨千斤,后发先制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济,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
更有发人潜能,开人智慧,充人精神,壮人体魄,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独特功效,实为中华武术之晶体,东方文化之瑰宝。
太极拳法,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两仪、太极、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修炼功法。
五祖拳南拳流派之一。
相传为福建晋江人蔡玉明所创。
因综合了白鹤、行者(猴)、达尊、罗汉、太祖五种拳派的技法,故名。
五祖拳属典型的外家功力型拳术,威猛激烈,以柔克刚,包涵内家拳的很多技击法和内功修炼法。
该拳套路多达两百余套,空拳、长短兵自成系统,小套仅有十数步,大套多达一百多技手。
无论大小套,五行蕴中,左右相维,攻守相续,内外兼修,步稳身正,出拳时,欲发先收,常用摇身抖膀的方法,加快拳速,增加拳势。
亦有发声,以声助力。
该拳特点脚马夹束稳固,前轻后重,进如脱兔,退如蹲虎;技手简约严谨,一阴一阳,攻守分明,沉肩拾肘,身法自然。
下盘坚牢,落地生根,脚法缠绊细腻,起踢直起直落,低而沉重。
行气发力,丹田为灶,起于腰胯,节节相催,内气和技法都讲究吞吐沉浮。
器械以棍术最为著名。
三节棍古代兵器,三节棍属武术软器械之一。
它由三条等长的短棍中间以铁环连接而成,又称“三节鞭”。
三节棍全长等于习者直立直臂上举至手指尖的高度,而民间武师的三节棍有“伸开一丈”之说。
因而放开使用如同长器械一般,可作远距离击打。
折叠则是一短棍,约同臂长,携带十分方便,常作自卫防身的随身之物。
三节棍的使用方法有劈、抡、摔、打、盖、扫、截等。
要求演练时棍法、步法、手法、腿法及身法紧密协调配合。
三节棍的特点是快速灵活,变幻多端,刚劲有力,招法奇特。
地躺拳地躺拳之动作以摔跌为主,有“九滚十八跌”和“就地十八滚”之称,故名地躺拳。
沧州地躺拳,据传,系秘宗拳法。
于沧之首传者孙通,所授称秘宗地躺拳。
后经发展改进,自成一体。
孙传静海县吕铜锤;吕传周达;周传周五、赵卯;周、赵传青县黄显贵等;黄等传周连甲、黄凤山、杨锦榜、褚玉通等,杨传胡广明等。
沧州郊区等地亦有些人习练此拳,但传系不清。
明戚继光《拳经》曾云:“山东李半天之腿,千跃张之跌”,即指此拳。
此拳风格独特,扑跌翻滚,衔接严谨,巧妙自然,起伏灵敏,快速奔放,时而潇洒优美,时而扣人心弦,既有较高欣赏价值,又具明显技击技术。
此拳法善用腿,以踹、蹬、剪、扫、勾、撩、踢、绊为主。
其主要技法有:翻身楔、枪背、绞剪、前滚翻、后滚翻、刺剑、飞绞剪、鲤鱼打挺、扑虎、栽碑、盘根跌、扑地蹦、头翻、手翻、空翻、乌龙绞柱等。
通臂拳通臂拳亦称通背拳、通备拳、属长拳类。
明末学者黄宗在《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就有“佑神通臂最为高”之语。
其子黄百家在《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中,进一步为六路注释:“通臂,长拳也”。
说明此拳在明代就已经流行。
此拳的源流还有将创拳时间向前推移的说法:春秋战国时,由白猿公所创(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道号动灵子,即四川峨眉山的司徒玄空。
司徒年轻时人称白猿道人,在峨眉山授徒甚众)。
在民间的辗转流传中,逐渐形成了“白猿通臂”等拳套。
通臂拳是模仿猿猴运臂的动作和特点,结合武术招法创编而成的。
明代流传的武术歌诀,就有“柔太极,走八卦,打通臂和佑神通臂最为高,斗门深锁转英豪”之说。
近现代传留的通臂拳,主要有“祁家通背”,“白猿通背”、“劈挂通臂”三种。
红拳红拳最早起源可追溯到周、秦。
西周沣镐盛行“武舞”、“角力”。
秦时三辅(今陕西关中一带)盛行“手搏”、“击剑”,长安附近尤甚,并以对练套路娱乐提高技艺(见《中国武术史》)。
又据《史记·张仪传》记载:“秦人秦声,舞秦舞击缶弹筝,击膊拊髀”,说是秦王嬴政打完胜仗后的庆功宴上,武士“击膊拊髀”(跳拍打舞)以示庆贺,这与现红拳演练套路中“放炮”、“十大响”有着同样的表现形式,与民间流传的红拳谚语“击皮为鼓”也同出一辙。
“击膊拊髀”体现秦人粗犷豪放,既练了“拍打之功”,又练了“撑斩之法”。
红拳以“撑斩为母”,撑斩是红拳拳法的精髓。
红拳是陕西地拳的主流派,这是众所公认的。
在陕西境内又以潼关、大散关为标志分为“关东红拳”、“关中红拳”和“关西红拳”三支。
据说陕西境内不少拳术派列,大都是在“关中红拳”的基础上演变的。
“关中红拳”以“小红拳”、“大红拳”、“二路红拳”“太祖红拳”、“粉红拳”“六趟”、“六架势”、“炮锤”、“四八锤”为中心,习练者最为广泛。
八卦掌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
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
有些八卦掌老拳谱常以卦理解释拳理,以八个卦位代表基本八掌。
八卦掌是我国流传很广的拳种,是武当内家拳三大名拳之一,也是道家养生、健身、防身阴阳掌的一个体现。
它以八大桩法为转掌功,又集八大圈手于一体,下配一至八步的摆、扣、顺步法为基础,以绕圈走转为基本运动路线,以掌法为核心,在走转中全身一致,步似行云流水,身法要求:拧转、旋翻协调完整,走如游龙,翻转似鹰。
手法主要有:穿、插、劈、撩、横、撞、扣、翻、托等。
关于八卦掌的起源,据考证为清代河北文安县人董海川 (约1813年~1882年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结合武术加以整理而成。
董海川曾在清朝肃王府作拳师,故八卦掌首先在北京一带流传开来,近百年来遍及全国,并传播到国外(如东南亚地区。
八卦掌的特点是身捷步灵,随走随变,与对方交手时身体起伏拧转,敏捷多变。
拳谚说它“形如游龙,视若猿守,坐如虎踞,转似鹰盘”。
其基本功以桩步﹑行步为基础。
咏春拳咏春拳是中国拳术的南拳之一,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
此拳初传于福建咏春县,为该县严三娘所创,以地名为拳名,故名“咏春拳”。
此拳主要手形为凤眼拳、柳叶掌,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三套拳及木人桩。
基本手法以三傍手为主,还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
主要步型有四平马、三字马、追马、跪马、独立步等。
它是一种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
它立足于实战,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短桥窄马,擅发寸劲为主要特点,以大闪侧、小俯仰、曲手留中的手法,以搭、截、沉、黏、摸、偷、漏和“二字钳阳马”的身形步法为标志。
凭借手上肌肤灵敏的感觉,发挥寸劲力量的内家拳法。
查拳查拳起源于山东冠县张尹庄(又名一里庄),由回族人查尚义(查密尔)、滑宗岐、武殿璋等人创编并在回民中传播。
据查拳拳谱和历代继承人相传,明朝西域回民查尚义为抗击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应征到内地,行至山东冠县因病疗养,当地百姓对这位爱国义士爱戴尊敬,精心护理,他病愈后为感激当地百姓的恩情,遂将周身武艺留传给冠县一代人民。
从此,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将查尚义(查密尔)所传身法武拳命名为“查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