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赏析
晏殊《蝶恋花》词、注释、白话译文
蝶恋花①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②
罗幕轻寒,③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④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⑤
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
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
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
为当时词坛耆宿。有《珠玉词》。
槛:栏杆。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宋·晏殊词《蝶恋花》赏析
赏析这首词前,我们先来看看作者。
晏殊﹐字同叔﹐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市)。七岁能文﹐景德初﹐以神童荐﹐深获赏识,赐同进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年六十四﹐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宋仁宗亲篆其碑。曰:“旧学之碑。”
晏殊高才硕学。文学方面。能诗善词,文章瞻丽,四六文﹑书法无不工。《宋史》载“晚岁笃学不倦,文集二百四十卷。”即《珠玉词》。清人辑有《晏元献遗文》。编有类书《类要》。
词风继承五代,深受冯延己的影响,工于造语,写景言情均属上乘。冯煦《蒿庵论词》说“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宫右徵﹐和婉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他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词人。一方面吸收了《阳春集》的清丽蕴藉﹐另一方面又避免了《花间集》的浓艳纤巧﹐在取舍之间形成自己特定的词风。有词家誉其“导宋词之先路”,诚为恰当之论﹗
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名作《蝶恋花》。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歌咏风花雪月之诗已成为中国诗歌史的奇
观。没有一个民族的诗人像中国文人那样拥有一颗易被风花雪月浸透的伤感的心灵。以明月和秋夜为背景,渲染心情的诗更是历代不乏其人。其中北宋词人晏殊(991——1055),以其清新淡雅,含蓄而有韵致的笔触为后人留下《蝶恋花》。传诵千年,馨雅流芳。
此词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三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此词,上阕用“槛菊愁烟兰泣露”开头,一个“菊”、“愁”、“泣”便奠定了词的感情基调是伤感萧瑟的。是一首以悲秋寄离愁的作品。自古逢秋悲寂寥,所以在文人情结中有悲秋之意绪。
此词,首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一个“泣”字用得非常好,“泣”字用在这与“感时花溅泪”有异曲同工之妙,采用拟人的手法。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她的哀愁。让读者的心情始带忧伤。兰花它为啥哭泣?是在与我同悲吗?还是它也难耐这萧瑟的“秋”?
次句“罗幕轻寒”进一步点明了时令已来到深秋,虽处在罗帏帐下,但寒意逼人。此时此刻是多么伤心。燕子也会双飞,而我呢?孤单一人,睹燕思人,更是伤怀不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她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写得有点隐晦,但其离情别绪的伤感还是不难让人猜测,明月啊!你既不懂得离恨,此时你又为何穿过朱户,来到我的床前呢?当圆月在树梢头隐约美丽的时候,那温柔的月儿不单是照着幸福快乐,正在安然入睡的人儿,还有一颗孤寂悲伤,彻夜难眠的灵魂。也许作者是在等待一个承诺,那个曾经说过要在月圆时与她共同分享圆月的人,又或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可如今月圆了,却又为何只剩下我一个人孤独呢?无眠的月光,将她的思念离愁沥出一道道碎影。心已憔悴,梦也飘渺,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里的离愁很容易让人想起张若虚的“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春江花月夜)。
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她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本来,写闺中女子的情思在宋词中并不少见,这首词在内容上也无新颖之处,但在艺术的表现上却颇具匠心。他借闺中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活动,深婉而含蓄地表现了自己临秋怀人那种执着而真挚的感情。秋晨本来黄花亭亭,兰草青青,但在她眼里却是“槛菊愁烟兰泣露”,秋菊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仿佛在忧愁;兰草上沾满了露水,好象在哭泣。这些秋菊和兰草都还在栅栏之中,显然,闺中这位女子是用拟人手法在自比,她为什么会有这种触景之情呢?“罗幕轻寒”是说秋天轻微的寒意已透过丝绸的帘幕传入闺房之中,她睡不着了,我们仿佛看到了她孤独地站在房间里看着庭院中栅栏里的秋菊和兰草在愁苦哭泣,可偏在这时,连平时朝夕相伴的燕子也成双作对地翩然飞去了,这就更显得闺房的凄清和她的孤寂愁苦。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姑娘望着西天的明月,不禁迁怪于它:明月呀,你太不懂得离恨之苦了,竟然将清冷的月光彻夜地斜照在我朱红的窗户上,是那样的无情,致使不能成眠。读到这里,我们方才明白,原来她在思念着远方的情人。内心世界表露得那么深婉而含蓄。孤寂难耐,她要看一看心上的人,哪怕是一眼,哪怕是身影。
我们再来看看词的下阕。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