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琳《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寓言两则

滥竽充数

武汉市江汉区北湖小学付琳教学目标:

1.学会5个字,会认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让学

生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要败露的。

4.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寓言的寓意。

2.通过课文拓展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5日是什么日子吗?这天曝光了一些商家将产品以次充好,欺骗国家和人民的行为,这种鱼目混珠的做法现代社会有,古代社会也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寓言两则中的《滥竽充数》(板书:滥竽充数,教师相机指导“滥”和“竽”的书写。)谁来解释一下“滥竽充数”?(出示竽的图片),它是用竹做的,它吹奏出来的声音别有一番风味。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齐宣王的国君,非常喜欢听人吹竽。想知道它的故事是怎样的吗?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出示导学要求:(ppt)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主学习

3.自学反馈:教师检查生字认读

思考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师生合作探究,体验感知人物

1、激趣: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也不例外。今天,老师想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着的深刻道理。有信心吗?

2、明确研究的学习任务:

(1)本课一共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板书:齐宣王南郭先生齐湣王)介绍南郭这个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司马上官

诸葛欧阳)

(2)出示研究的话题:

从课文人物中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来研究一下他是个怎样的人,找出有关句子,说出你的理由,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4.师生合作,共同研究学习探索。

师:你研究的是哪位?他是怎样的人?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研究南郭先生

1.生:我研究的南郭先生,他很聪明,很会钻空子,找机会。

生找出相关句子:

南郭先生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哪里,请求参加吹竽。

学生从“机会”,“请求”加以体会。

(学生们想象南郭先生自吹技艺高超等花言巧语来欺骗,请求齐宣王让他参加吹竽队的情景)

师: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想尽办法,动歪脑筋,就这样混进了吹竽队伍。

2.生:我觉得南郭先生是个很会弄虚作假的人。

(ppt出示句子)每逢吹竽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学生从“鼓”“捂”“装腔作势”来体会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装作会吹的样子),加深对“装腔作势”的理解。

3.演一演:(感受南郭先生的“装”)

1).指名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4名学生上台表演)

2).“评委”评价。(抓住装腔作势的样子,突出南郭先生会装,会骗)

师:我们平时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来体现这个人物的特点,作者这样写让我们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南郭先生很会?(装腔作势)

学生边读边演

4.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悟人物形象。

师:光读得正确流利还远远不够,读到人物的心里那才叫真本事。想想南郭先生混在吹竽高手的队伍里吹竽的时候,心里是怎样的生:(紧张,紧张什么?)你能读出他当时紧张的心里吗?

(害怕?害怕什么?)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他的害

怕吗?

(得意,得意什么?)你能想象南郭先生拿到俸禄以后,回到家

时得意忘形的样子吗?

5.小结:南郭先生由起初的担心害怕,到后来的完全放心了。这个过程有起着关键作用的就是“装”:紧张害怕装着不紧张不害怕,不会吹竽装着会吹竽。装得居然没有人发现。由这个装你想到了哪些成语?(装腔作势、装模作样),南郭先生就是这样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

指名两名学生试读,再齐读。(把南郭先生的丑样子读出来)。。

四、了解“滥竽充数”的不同结果。

师:看来你们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在齐宣王和齐涽王时期,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一样吗? (齐涽王时,逃走了。)

同样的“滥竽充数”,为什么前后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我们再去认真研究研究齐宣王和齐涽王,他们有什么样的不同,找出文中描写他们的句子,好好体会。

研究齐宣王

1.生:我研究的是齐宣王,我觉得他做事不严格,让南郭先生占了便宜。

生:南郭先生不会吹竽,齐宣王还给他很高的待遇!

学生从“待遇”一词理解,只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应该有很高的待遇。南郭先生这种不会吹竽之人,齐宣王不该如此。

2.生:齐宣王喜欢讲排场,他常常让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ppt出示句子:

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抓住“讲排场”“常常”,联系生活理解,体会齐宣王的好面子,铺张奢侈。)

师:仅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三百人的齐奏啊,这人可真够——多的,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会是怎样的效果?(隆重.气派.盛大)(指导朗读:把齐宣王喜欢讲排场,以及吹竽的盛大场面读出来?

注意重点的词。)

3.师:文中谈到“常常”这个词,如果把它换成“有时“好吗?(让学生体会这是南郭先生得以混在里面而不被识破的根本原因。

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用词要准确,就一定要经过反复斟酌。)

4.小结:是啊,齐宣王喜欢讲排场,爱听齐奏,对南郭先生不加考核就录用了,还给了他很高的待遇。

研究齐湣王

1.生:齐湣王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吹。

(ppt出示):齐湣王的脾气与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指名读谈体会。学生从“一个一个”体会到齐湣王在用人制度上的严格。)

2.引读:难怪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