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农药学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学院
理学院
培养类别
博士
学科、专业代码
090403
一级学科名称
植物保护
二级学科名称
农药学
基本学习年限
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培养方式
全日制
学分
总学分不少于2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12学分;培养环节8学分
研究方向
1、农药分子设计与合成方向;2、农药分析与环境毒理学研究方向;3、农药毒理与使用技术原理方向;4、农药制剂、药械与施药技术方向
同学校要求
课程计划:入学1个月
论文计划:第二学期
2.开题报告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完成
2
3.学术交流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完成
2
5.实践教育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完成
2
5.学科综合水平考试
农药学学科综合考试
中期考核前完成
2
6.中期考核
同学校要求
第三学期
7.论文中期检查
同学校要求
第五学期
8.同等学历或跨学科考生补修本学科硕士主干课程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完成
9.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时需提交至少1篇SCI/EI/ISTP/SSCI/A&HCI等检索系统上收录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第一作者(作者单位为中国农业大学)学术论文或3篇国内核心期刊学术论文
备注
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博士学位课
外国语(博一外)
3
秋
博士学位课
B001204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药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
药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
药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基础:培养学生深厚的医药学理论基础,包括药品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2. 技术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药物研发和制造技术,包括新药发现、药物合成与纯化、药品分析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能。
3. 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包括设计并完成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进行学术交流等。
4.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药物研发和制造领域提出创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5. 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能够为社会和药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药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广泛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研究能力的药学专家,能够在药物研发、制造、临床应用等方面发挥领导者和创新者的作用。
农药学专业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药学专业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农药学专业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090403一、培养目标农药学博士研究生应具有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农药学专业知识(包括具有一定相关学科的知识);熟悉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掌握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具有组织或独立从事农药学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并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能熟练地应用电子计算机及先进的仪器设备;要求掌握两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运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写作和听说能力。
小语种外国语的学生要求学习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第二外国语要求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二、研究方向1.生物农药重点开发新型微生物源农药(拮抗真菌、细菌、放线菌等)、植物源农药及昆虫病原线虫等,研究其分离、提取、发酵、培养及大规模生产工艺,探讨其作用机制,并利用生物技术手段选育、改造和重组生防菌株。
2.农药残留控制研究农药残留标准化检测方法及技术,研究残留动态及其变化规律, 研究农药残留控制措施。
3.农药毒理学重点研究农药对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作用机理,探讨其达到靶标的途径及作用特点,农药的构效关系、选择性机理、有害生物抗性机理以及农药环境归趋。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 3 年,最长学习年限 6 年;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学制5 年,最长学习年限6 年。
博士研究生原则上不能提前毕业,对于特别优秀者,最多可提前一年毕业,但须按有关规定,经本人申请,导师及所在专业和学院领导同意,研究生部审核,报校长批准。
四、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成立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由3-5 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教授或校外导师,研究生导师任组长。
1.导师负责制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充分发挥导师在选拔研究生、选修课程、确定论文题目和研究设计以及科学道德培养等方面的作用。
药理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药理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706)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2、培养博学多才,在本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最新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本领域中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3、精通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如果第一外语不是英语,则第二外语必须选英语。
1、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 心血管药理学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物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尤其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药理学。
2.脑血管药理学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探讨缺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深入研究治疗缺性脑血管疾病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3.神经药理学研究药物和内源性物质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重点研究神经损伤机制与保护、防治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药物的作用机制。
4.临床药理学利用色谱、质谱等技术和方法,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进行人体药物多态(异型)代谢、药代动力学研究。
5.免疫药理学研究影响机体炎症和免疫功能的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6.内分泌药理学研究影响机体内分泌功能的特别是糖尿病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四、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成立由导师任组长的、由3-5名本专业及相关学科专家(必须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组成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专家组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导师或校外导师。
五、课程学习要求应修总学分:13,其中必修11学分,选修2学分。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
必修课分学位公共课和学位专业课。
(一)必修课:1. 2. 3.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 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
学位专业课3学分。
(导师组开设)学位专业课由导师组开设,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之一:①经典著作或文献阅读:写出读书报告3篇,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评定成绩,每篇为1 学分。
南药学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南药学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南药学是在药用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种质资源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
这一学科的发展,将为进一步揭示南药的生理活性成分、遗传奥秘、构建南药植物基因图谱、探索基因与植物的性状及生理生化过程的关系等领域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海南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具有丰富的南药资源,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天然药库,为药物的创新研制与开发提供了美好的前景。
本学科立足于海南南药资源的优势和特色,致力于南药种质资源、引种驯化、栽培技术与生理、遗传多样性、药用活性成分、药材质量监控及其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重视以海南道地南药为主要原料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与创制。
经过多年的发展,本学科在南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评价利用、南药药用活性成分的研究、南海生物活性成分研究等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二、培养目标博士生的培养应贯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坚持质量第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要求博士研究生: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南药学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和国内外研究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本学科的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高阅读和理解外文资料的能力,能用外语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4、身心健康。
三、主要研究方向1、南药种质资源研究广泛收集南药种质资源,进行原位保护或移位保护,如建立南药种质资源苗圃,种质圃用于保存无性繁殖的多年生药用植物, 种质库用于保存种子繁殖的药用种质资源;开发组织培养物离体保存技术,同时进行特色南药的深入开发。
药理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探究 生培养方案计划
药理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706)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2、培养博学多才,在本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最新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本领域中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3、精通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如果第一外语不是英语,则第二外语必须选英语。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 心血管药理学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物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尤其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药理学。
2.脑血管药理学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探讨缺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深入研究治疗缺性脑血管疾病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3.神经药理学研究药物和内源性物质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重点研究神经损伤机制与保护、防治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药物的作用机制。
4.临床药理学利用色谱、质谱等技术和方法,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进行人体药物多态(异型)代谢、药代动力学研究。
5.免疫药理学研究影响机体炎症和免疫功能的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6.内分泌药理学研究影响机体内分泌功能的特别是糖尿病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四、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成立由导师任组长的、由3-5名本专业及相关学科专家(必须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组成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专家组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导师或校外导师。
五、课程学习要求应修总学分:13,其中必修11学分,选修2学分。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
必修课分学位公共课和学位专业课。
(一)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2.专业外语2学分。
3.学位专业课3学分。
(导师组开设)学位专业课由导师组开设,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之一:①经典著作或文献阅读:写出读书报告3篇,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评定成绩,每篇为1学分。
药学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药学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7 )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药学学科领域教学、科研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掌握药学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创造性地从事新药创制及相关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和探索、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全面了解药学领域的发展动向,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药物化学专业:1.基于生物靶标的合理药物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2.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心脑血管药物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3.化学生物学。
药剂学专业:1.新型药物给药系统研究;2.靶向给药系统和生物药剂学研究。
药物分析学专业:1.药物分析技术研究;2.生物分析技术和生物制剂学研究;3.药物生产过程分析技术体系的建立。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1.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2.多糖类药物研究;3.微生物药物及药物生物合成与生物转化。
药理学专业:1.肿瘤药理学;2.药物靶点研究。
天然药物化学专业:1.活性天然产物研究;2.活性天然产物化学合成、结构修饰、活性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3.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研究;4.抗糖尿病、抗癌、抗菌微生物药物研究;5.天然活性产物的合成方法学研究。
免疫药物学专业:1.免疫功能基因的及其功能研究;2.免疫治疗学;3.免疫药理学。
三、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四、学制全日制普通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
达到培养方案要求可申请提前毕业,最长提前时间不能超过一年。
药物化学专业10070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药物化学专业(10070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Medicinal Chemistry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是药学学科中重要的二级学科,是连接化学与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并使其融合为一体的交叉学科。
药物化学综合利用化学、医学、生物学和计算科学等知识,对药物结构和活性进行综合性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靶标的可药性验证,先导化合物的发现,药物分子设计和优化,化合物理化性质、合成方法及工艺的研究,活性小分子的成药性评价和优化,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活性小分子的作用机制,为新药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一、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博士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体要求如下:(一)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和事业心;(二)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规范、强烈的科学责任感,有独立工作能力且有竞争力的科研工作者。
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生命伦理等;(三)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对所研究的领域有全面的了解,掌握本学科主要进展,对本学科研究涉及的科学问题进行鉴别、提出和解决;(四)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五)具备创新药物分子的设计、发现和成药性优化能力,以及药物合成工艺的优化技能;(六)具备独立开展创新药物研究的能力。
二、培养年限博士生基本学制为4年,其中直接攻博生基本学制为5年,硕博连读生基本学制为6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
博士生应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学习内容,且达到学校授予博士学位相关的条件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博士生在校时间不得少于3年,其中直接攻博生在校时间不得少于4年,硕博连读生在校时间不得少于5年,同等学力者不能申请提前毕业。
如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习计划,须提前三个月由博士生提出申请,导师同意,并填写《研究生延期毕业和论文答辩申请表》,经研究生院批准后方可延期,不得擅自延期或先延期后报批,延长期间经费自理。
药学博士培养方
药学博士培养方
药学博士培养方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和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药学理论知识、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专业人才。
以下是一般性的药学博士培养方案:
1. 学术课程学习:学生需要修习一系列的药学核心课程,包括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制药工程、药理学、药剂学等。
这些课程旨在提供学生全面的药学基础知识。
2. 科学研究:药学博士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科学研究,并撰写博士论文。
学生通常会选择一个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如药物设计与合成、药物代谢与药动学、药物分析与质量控制等。
3. 学术导师指导:学生会有一位导师负责指导他们的研究工作和学术发展。
导师通常是一个有丰富研究经验和学术声誉的教授,会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4. 学术交流与出版:学生应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向同行学者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学术界人士进行交流与合作。
此外,学生还应努力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论文。
5. 教学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科学传承能力,药学博士生可能需要参与一定的授课和指导本科生的工作。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科学传承能力。
6. 学位论文: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来获得博士学位。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学校和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药学博士培养方案,具体的培养方案还需参考学校和国家相关规定。
山东大学069药学-博士-1007博士培养方案 (3)
药学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7)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药学学科领域教学、科研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掌握药学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创造性地从事新药创制及相关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和探索、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全面了解药学领域的发展动向,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药物化学专业:1.基于生物靶标的合理药物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2.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心脑血管药物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3.化学生物学。
药剂学专业:1.新型药物给药系统研究;2.靶向给药系统和生物药剂学研究。
药物分析学专业:1.药物分析技术研究;2.生物分析技术和生物制剂学研究;3.药物生产过程分析技术体系的建立。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1.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2.多糖类药物研究;3.微生物药物及药物生物合成与生物转化。
药理学专业:1.肿瘤药理学;2.药物靶点研究。
天然药物化学专业:1.活性天然产物研究;2.活性天然产物化学合成、结构修饰、活性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3.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研究;4.抗糖尿病、抗癌、抗菌微生物药物研究;5.天然活性产物的合成方法学研究。
免疫药物学专业:1.免疫功能基因的及其功能研究;2.免疫治疗学;3.免疫药理学。
三、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在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各个环节,着重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获取知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学术鉴别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药物化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药物化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100701,授医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药物设计、制备与构效关系2.天然产物全合成3.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注: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药物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硕博连读、直攻博贯通设置)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
4.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6)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
药学博士培养方
药学博士培养方药学博士培养方案药学博士是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药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介绍药学博士培养方案的相关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以及培养流程等。
一、培养目标药学博士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药学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药学领域的核心理论知识,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等;2. 具备深入的专业研究能力,能够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项目;3. 具备跨学科的能力,能够与其他领域的科研人员进行合作;4. 具备科学道德和职业操守,能够遵守学术规范以及伦理要求。
二、培养要求1. 学术要求药学博士培养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术背景和研究能力。
在学术要求方面,学生需要:1) 具有硕士学历或者相当学术水平的学历背景;2) 具备深厚的药学理论基础,熟悉药物研发流程以及相关技术;3) 具备良好的学术英语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国际期刊文章;4) 具备一定的科研经验,能够独立承担科研项目。
2. 培养要求药学博士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的教育和培养任务。
具体要求包括:1) 课程培养:学生需修读与药学领域相关的课程,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可以选择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
2) 科研实践:学生需参与科研项目的实践工作,并最终完成一篇符合学术规范的博士论文。
在科研实践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创新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学术交流:培养期间,学生应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会议、研讨会等。
通过与其他学者的交流,学生可以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并增进专业知识。
三、培养流程1. 选题阶段在选题阶段,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方向,并确定一个科研导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研究领域,并与导师进行讨论和指导。
2. 学术研究阶段在学术研究阶段,学生将深入研究选定的研究方向,并进行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
学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并与导师和团队成员进行密切的合作。
3. 论文撰写阶段在论文撰写阶段,学生将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博士论文。
大学博士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XXXX大学博士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根据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及《XXXX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结合我校全日制博士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实际,现重新修订本方案。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方案规定了博士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总体要求和基本目标,各学科应根据学科培养需求和本方案制订培养方案细则,规定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要求。
在本方案公布后获批新增学位授予学科,在招生目录公布前应设立相应培养方案细则。
第二章培养目标与要求第二条博士学术学位旨在培养能够深入掌握相应学科方向的专门知识,能自主设计并运用必要的研究方法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具有科学创新能力及较高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学术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践行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热爱医疗卫生事业,遵守医学伦理道德,尊重生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评判、思辨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对学术规范有深刻理解,恪守学术道德;3.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能力;4.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查阅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及外文专业写作能力。
第三条基本培养年限为三年,最长培养年限为六年。
第三章培养内容及时间安排第四条培养内容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工作,以科学研究为主。
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科研和专业技能培养、学位论文与答辩。
第五条培养时程入学后两年内完成课程学习,累计时间约三个月。
科研工作和撰写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两年。
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博士学术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培训不做必须要求,导师可根据需求自行制定其临床技能培训计划。
第四章课程学习与考核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学术活动讲座课程。
第六条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和专业课,实行学分制。
药学学科硕博连读(或直博)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至少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实验研究性SCI 收录论文,且两篇文章的累计影响因子不低于5分。当实验研究性论文 在SCI二区及以上收录期刊发表且影响因子不低于5分时,发表论文不受 篇数限制。
硕博连读(或直博)研究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均要求研究生为第一 作者(第一单位为山东大学药学院),博士生导师为通讯作者,资格审 查以公开发行期刊上登载的学术论文或出版清样为准(清样必须在一年 内正式刊出)。
(12)分离纯化原理,顾觉奋主编; (13)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4)分子药理学,王学林主编; (15)分子药理学,张庆柱主编; (16)肿瘤药理学,郭青龙主编。
2.阅读期刊
Nature、Science、Drugs of the Future、Journal of Natural
Chemistry、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 Biomedical Analysis、Analytical Chemistry、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International Journal pf Pharmaceutics、Advanced Drug
1.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 硕博连读(或直博)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于第四学期完成论文选 题工作。研究课题必须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硕博连读(或直博)研究生应于中期考核时提交论文撰写计划,并 向导师组及中期考核领导小组做开题报告,通过专家审核者,方能正式 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2.学位论文进度检查 每隔3~5个月,硕博连读(或直博)研究生要在本专业范围内报告论 文进展情况。由导师、指导小组对论文工作进展中的问题和难点给予及 时指导,以便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3.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 硕博连读研究生应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3个月,由学院学位评定 分委员会组织进行预答辩工作。预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 严格、认真的审查,重点检查博士学位论文中的创新成果及创新水平、 论文工作量、有无违反学术规范现象等,并详细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 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预答辩情况填写《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 辩意见书》备案。 4.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后,由本人申请、导师推荐、学院学位评定分委 员会审核通过后,严格按照《山东大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工作细则》 的规定和要求,组织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工作,切实保证学 位授予质量。 5.博士论文与论文发表要求 硕博连续(或直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为实验研究性论文,要 求:实验设计正确、技术路线明确、实验数据真实、语言通畅、文章结 构合理,在理论或方法上有创新,或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字数一般不得 少于3万字。需将已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以附件方式附在 学位论文之后。
浙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药物分析学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药学院药物分析学专业(代码:100704 )(一级学科:药学)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药物分析学坚实和宽广理论基础知识、精通现代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具有创新性科研能力,能从事药品质量检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临床药学、药物代谢及动力学科学等方面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制:3.5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药物转运与代谢分析,2.体内手性药物分析3.药物代谢酶转基因细胞及其应用4.中药代谢及其动力学5. 药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6.药品质量分析7.新药创制与计算机辅助药物分析8.药物蛋白质组与代谢组分析9.制药过程分析、建模与控制四、课程学习要求应修最低总学分1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2学分,选修课6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完成读书报告6篇,至少公开在本专业范围内做读书报告3次。
2、开题报告要求:在入学后第二学年内完成开题并在第三学年开学一个月内上交书面报告。
3、发表论文要求:符合药学学科学位申请要求。
课程设置浙江大学直接攻博研究生培养方案药学院药物分析学专业(代码:100704 )(一级学科:药学)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药物分析学坚实和宽广理论基础知识、精通现代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具有创新性科研能力,能从事药品质量检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临床药学、药物代谢及动力学科学等方面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制:5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药物转运与代谢分析,2.体内手性药物分析3.药物代谢酶转基因细胞及其应用4.中药代谢及其动力学5.药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6.药品质量分析7.新药创制与计算机辅助药物分析8.药物蛋白质组与代谢组分析9.制药过程分析、建模与控制10.临床药学研究四、课程学习要求应修最低总学分38学分,其中公共课8学分,专业学位课12学分,选修课14学分,读书报告4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完成读书报告10篇,至少公开在本专业范围内做读书报告5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医科大学
药剂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有关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了解本专业中的新进展和前沿研究课题。
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某些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着手研究和解决本学科中的某些理论和实际问题。
4.具有担负本学科相当助教或助研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5.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学科简介
药剂学学科以建设药物制剂创新理论与创新技术为基本点,以加强新型药物制剂临床应用为特色,以建立药物制剂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践基地为目标,在药学研究中注重创新和知识产权意识,以基础应用研究为导向,建立创新理论与创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本学科初步创建了新的药物传递系统、自组装技术平台、缓释制剂处方设计平台,初步开展了药物缓控释新剂型的药效学研究、吸收机制及剂型研究。
研究了化学药物和生物大分子药物的转运,为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和技术研究。
三、学科方向
1. 纳米缓控释药物输送系统研究方向
2. 靶向分子设计制备与靶向给药系统研究方向
3. 基因靶向的药物递送系统设计方向
四、学习年限及安排
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二年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入学后直接进入学系(教研室)、科室进行科研能力训练及学位论文工作;安排一个学期的教学或临床训练工作。
第二学年(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开题报告与开题考核。
五、学习过程学分要求
研究生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8.0学分;学位论文答辩前应修满28.0学分。
开题报告与开题考核:2.0学分
学术讲座:至少4.0学分
包括学位论文中期汇报1.0学分
学术讲座具体规定见《首都医科大学关于加强研究生学术讲座的实施意见》。
研究生凡是参加学术讲座或作学术报告,均应将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题目及时间填入《论文工作进展表》中的《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登记表》中,并由主办单位或主讲人签字或盖章证明,或有相应学术会议的邀请函,在答辩前交各学院(研究所)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核,认可学分。
教学工作或临床工作:1.0学分
科研训练与考核:3.0学分(其中包括医学研究中的生物安全防护学习与考核
0.5学分)
六、课程学习
研究生所选修课程,均应参加考试,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评定。
必修课及必选课70分及格,选修课60分及格。
为进一步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取长补短,有些学科可派研究生到教育部所属院校学习部分课程,成绩合格,所获学分我校予以承认。
具体要求见《首都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教学工作的暂行规定》。
1.公共必修课:共7.0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学时,2.0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18学时,1.0学分
外语(英语):90学时,4.0学分
2.必选课:至少4门,至少7.0学分
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65学时,3.0学分
医学科研方法学(科研型):36学时,2.0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1.0学分
选课表选择课程一门:1.0学时
(此课程适合医学、生物学科专业的研究生)
3.选修课:
4.0学分(从选课表中选择)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神经科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药物动力学(理论)18学时 1.0学分
纳米材料与药物递送18学时 1.0学分
高等有机合成18学时 1.0学分
高等药剂学及实验108学时 4.5学分
七、实践培养
1.校本部各学科专业的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要安排一定时间的教学工作,各学系(教研室)按同年资助教要求安排一轮教学工作。
教学实践可以是讲课、辅导、领导课堂讨论或带领本科生的实习课等等,学时数(10-30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
凡参加教学工作均应填写教学工作情况表。
2.临床学科的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要结合本人的科研课题安排半年左右的临
床实践工作。
参加门诊和病房工作。
1.教学实践要求:校本部各学科专业的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要安排一定时间的教学工作,各学系(教研室)按同年资助教要求安排一轮教学工作。
教学实践可以是讲课、辅导、领导课堂讨论或带领本科生的实习课等等,学时数(10-30学时)可根据具
体情况自行安排。
凡参加教学工作均应填写教学工作情况表。
2.科研实践要求:药剂学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在实验室工作时间不少于2年,掌握包括药剂学基础理论、药物制剂设计、药物稳定性研究、药物制剂新技术、生物技术制药、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达到能够独立根据药物性质和临床应用设计药物的要求,并能使用现有技术和仪器设备进行药物的研发工作,具备药物制剂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进行评价的能力,能独立完成药物制剂的一系列流程和工艺操作。
八、学术培养
1.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
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开展学位论文工作前,首先需完成“医学研究中的生物安全防护”课程的学习,并参加考核,成绩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学位论文工作。
(1)选题
硕士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论文题目,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是从某一科学领域提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论文的研究工作应与本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或导师的专长相结合,可适当考虑研究生原有的基础和个人志趣。
(2)开题报告与开题考核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文献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参加科研工作,确定选题,并经学系(教研室)、研究室、科室审核批准后,尽快拟定论文工作计划,写出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
于第三学期末之前在学院内进行开题报告与开题考核,考核专家小组就研究课题的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以及是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等方面进行评议,同时指出研究课题中的不足之处或有待完善的部分,研究生听取意见后,
进一步补充修改。
进行开题考核时应有详细记录,并填写相应表格。
开题考核及开题报告内容的具体要求见“首都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开题考核及加强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管理的实施办法”、“首都医科大学关于规范研究生开题报告内容的通知”。
(3)论文中期汇报检查
研究生进入课题研究阶段后,在导师指导下严格进行科研能力的训练,并在课题研究到一个阶段时在学院报告论文中期课题进展情况,存在问题,解决办法等,并有详细记录。
(4)论文工作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已经完成,撰写论文前在学系(教研室)、研究室、科室汇报研究结果及有关情况,与会者就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性、完整性进行评议,并是否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提出建议。
(5)实验记录
课题研究的实验记录按《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记录》中的要求认真进行填写。
以上论文工作过程管理中各阶段报告均应填写在《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表》中。
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经各学院(研究所)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2.学位论文的撰写:
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进行的科研实践及科研资料的整理,论文中应对本人研究成果做出详细的阐述。
论文字数要求3万字左右,中英文摘要700-1000字(词)左右。
3.发表论文要求
发表论文的具体要求参见《首都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规定(修订)》。
4.科研能力考核
导师指导小组成员或考核小组从学位论文中期汇报、结题报告、实验数据记录、独立完成科研工作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考核。
九、学位评定与授予
医学(理学、工学等)硕士科学学位完成学位课程的学习,成绩合格,修满学分;完成科研训练并考核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后,可向所在学院(研究所)研究生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导师、本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见“首都医科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的规定”。
十、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生采取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的办法,既要使研究生深入掌握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又要使其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入学二年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入学后直接进入学系(教研室)、科室进行科研能力训练及学位论文工作;入学八个月内由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硕士生本人的特点,确定硕士生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的预期目标及进度、教学等做出安排。
培养计划需经学系(教研室)、科室审批后执行。
指导方法:指导教师负责,导师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指导教师由学术水平较高,在研究工作中有成就的教授、副教授担任,导师指导小组可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讲师(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教师2-3人组成。
具体要求见“首都医科大学关于聘请导师及导师指导小组成员的暂行规定”。
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要灵活多样,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加强对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更适应新形式下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完成专业和专业外语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