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少年中国说》课堂实录
2019-2020学年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

第12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体会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体会感情充沛的特点。
难点: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由"戊戌变法"过渡到梁启超以及课文。
由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由梁启超怎么会想到变法的思想这一悬念来阅读本文,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1、重点字、词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果真,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惟进取也故日新日图更新故常敢破格打破常规人固有之,国亦宜然本来应当为缘结为一体天戴其苍,地履其黄顶着踏着2、正音:恶wū澌sī硎xíng三、提出突破口什么是"少年中国"?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四、朗读第一、二段导入1)少年人与老年人性格有何不同?老年人常思既往留恋心保守永旧少年人常思将来希望心进取日新老年人思既往照例少年人思将来破格2)老年人多忧虑灰心怯懦苟且灭世界少年人好行乐盛气豪壮冒险造世界3)老年人常厌事一切事无可为少年人常喜事一切事无不可为4)老年人如夕照瘠牛少年人如朝阳乳虎2、归纳用比喻、对比,将少年人与老年人的不同性格比喻国家的强弱,以整齐的句式层层深入,形象鲜明。
少年人充满朝气,积极进取,敢于破格创新的性格就是少年中国的特点。
3、朗读,背诵。
注意语势,情感充沛。
五、重点研读第三段:(1)、朗读导入(2)、阅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如何展望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的?1、分析这个段落层次2、把握关键句"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说说二三段的关系。
本段热烈讴歌少年中国,将希望寄托中国少年,层层深入。
3、朗读感受第三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1)"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
(2019年新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2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此文相关的先贤救国救民的义举2.认识中国政论文形象生动、情感充沛的优秀特点。
3.引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教学设想1.用大段的背景介绍:写作背景、作者情况、选文的其他内容补充达到第一个目的2.学生自学为主,老师串讲为辅,疏通全文文字,掌握关键词句解释、翻译并背诵第三段为第2、3个目的做准备3.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本文作为一篇政论文但形象生动、情感充沛的特点出示历史上著名的政论文片断李斯《谏逐客书》、《过秦论》帮助巩固认识教学过程:一.导人课文梁启超其人:清华大学的校训是什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个校训就是受梁启超的启发而拟定。
他来清华演讲,引用《易经》里的话来勉励清华学生要做君子,树“完整人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清华国学研究院有四大导师他是其中一位(另外三位:历史学家陈寅恪、国学大师王国维、语言学家赵元任)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惊人的勤奋和才华!更著名的身份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
文章背景:1868年日本实行明治维新,短短二十多年,一跃成为亚洲强国,1895年甲午战争中,日本打败了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的清朝北洋水师,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赔款白银两亿两。
此举给中国知识分子以极大冲击。
广东举人康有为倡导改革得到光绪皇帝支持,开始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后来变法失败,部分维新党人逃往海外。
梁启超逃往日本。
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
《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
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二.总体把握内容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3.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实录)

《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实录师:(指板书)请同学们齐读“胸怀壮志”生齐读师:这是第五板块的主题,我们从这一板块的《龟虽寿》中感受到了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胸襟,也从《十六字令三首》中领略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远大抱负和豪迈之情。
今天让我们走进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看看作者又胸怀怎样的壮志?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预习本课,那你对课题是如何批注的,怎样理解的。
生:“少年中国”就是像少年一样朝气蓬勃的中国。
生:“少年中国”是有希望的中国。
师:“少年中国”只是课题的一部分,其他部分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师:“说”这种文体可以用于记叙、说明、议论。
你们以后还会学到这种文体的文言文,像《爱莲说》《师说》《马说》。
生:节选就是原文很长,从原文中选一段。
师:那你知道原文由多长吗?生:我通过查资料知道原文由3000字左右。
师:课题大家理解得很好,那你对梁启超有哪些了解?生汇报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还想检查一下你们对字词的预习情况。
出示字词指名读,齐读。
师:大家对字词预习得不错,那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指名读,正音,齐读。
师:学习一篇文章仅仅读得正确流利还不够。
还要生:读得有感情,理解意思,体会情感。
师:说得非常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为课文分层,用竖线在文中标出。
师:谁来说说分几层?生:三层,从开头到“红日初升”前是第一层,到“来日方长”是第二层,最后一句是一层。
师:你们在家预习时觉得哪一层好理解一些。
生:第一层。
师:那我们就来读读第一层,说说你的理解。
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层的意思是“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
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部编五年级《少年中国说》教学实录

《少年中国说》教学实录导入:同学们,一年之中有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一生之中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当我们说到少年的时候,心中总会充满力量、充满期望。
有一句诗叫“少年意气与春争”,少年时朝气蓬勃的,是意气风发的。
120年前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曾经洋洋洒洒写下一篇(PPT:梁启超图片,课题。
)新授:1、同学们,你们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开始。
2、谁来读一读,特别注意,红色的是生字,不要把它们读错。
PPT: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一生读:把生字都读准了。
这句话里的“河出伏流”,在这里特别指中国的一条母亲河,什么(黄河),中国还有一条母亲河是(长江)。
在古代的文章当中,黄河用一个字“黄”,长江用一个字“江”。
好,想象一下那个黄河波涛滚滚的气势再来读这句话,(一生读),你看一想就读出味道来了,“一泻汪洋”,最后一个字是上扬的,再读,不错,一起读,再读一遍。
看,第二句话有一个“潜”字,注意观察这个字的字形,猜一猜它是什么意思。
(生答:潜字的意思是深藏在水底的),潜龙呢?(潜龙就是深藏在水底的龙),现在想着这个潜龙一飞冲天,怎么读?(生读),有感觉,我们一起读。
很好,我们再来看,这句话:PPT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方。
(一生读)很好,这里面有一个红色的生字,是“履”,我们平时学过一个成语,叫作“郑人买履”,那个履字是什么意思?(鞋子),在这个地方是什么意思(踏、踩),同一个字,有的时候是表示一个名称的,这个地方是表示一个动作的。
这句话最适合男女对读,来,男生先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要把那种顶天立地的感觉要放进去读,(生读)很好,再看下一句,(一生读)我们五年级同学读过一本书,叫作《上下五千年》,上下称为哪个字?(纵),你看,历史多么的悠久,横有八方,地域是多么的广,把这种感觉放进去,再读。
纵,起(生读),好好体会,把那种感觉,再强烈一点,起,很好,我相信你们只要能过这样读书,相信很有感觉,完整地把这篇课文读一下,谁来?(一生读),真没想到,女孩子能读得这么有气势。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实录今天,我所在的班级进行了一堂有趣的语文课——《少年中国说》的节选。
老师用温润的声音一遍遍地朗读,那些由少年儿童谈及自己对祖国和未来的憧憬与展望的话语让我们深受感动和启迪。
老师在班内放了录音,开始播放。
孩子们的声音真的很好听,很多的诗句让全班的气氛都很思考。
这些小小的孩子们说出来的话却让我们大人感到深深的震撼。
一位同学说,“我想让垃圾分类变成每个人都做的好习惯。
”这一句简单而朴素的憧憬却让我们意识到大家应该热爱我们的地球,保护好我们家园。
另一位同学说,“我长大后要当一名医生,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健康快乐的生活。
”这一句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一个孩子对健康、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还有一位同学说,“我也想要当一名科学家,发明一些好东西,让全世界的人都受益。
”这种大公无私的心态让人感到一份自豪和尊敬。
听了这些话语,让我感受到在这个充满着爱的时代,每一个孩子都有梦想、有憧憬、有希望。
他们的眼中所铺载的光芒,如同一盏熠熠生辉的灯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在孩子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梦想的力量、坚持的信仰、勇往直前的勇气、创造未来的创造力,这些都是孩子们身上所独特的色彩。
在孩子们的身上,我们感受到底层农村、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孩子们所需要的关爱和帮助。
在《少年中国说》的课堂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孩子们渴望成才的心态,更是孩子们对祖国深深的爱和热爱。
所有孩子的内心都蕴含着一份神圣的力量,他们向往科技的力量,向往生态的和谐,向往宽广的天地。
在这样一个光芒四射的儿童世界中,孩子们的理想,也是我们大人为之奋斗的生命的轨迹。
在这堂课的结束时,校长对孩子们的表现也感到很满意。
他说道:“孩子们,做完作业后回去一定要多看几遍这个视频,认真思考这些孩子的话语,让每个人的梦想都能够成真。
”是的,让我们与孩子们一起,为梦想而不停地努力着!听完《少年中国说》的节选,我们不仅仅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美好梦想,更是深刻理解到了孩子们的责任与担当。
2019年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2课少年中国说第一课时教案.docx

《少年中国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简述“说”的问题知识及有关梁启超的资料。
能力目标1.顺畅地朗读全文,并理解文章的内容。
2.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
教学媒体录音机,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思路本文是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有代表性的作品。
作者从改良主义立场出发,把古老的封建中国和他想像中未来的“少年中国”加以鲜明的对比,极力歌颂少年的精神。
笔调辛辣,无情地嘲讽了没落的封建制度。
在学习时,一要注意理解文章的内容,二要体会文章的气势。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A)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从歌词“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入手,引出梁启超先生;或者从历史人物陈天华、魏源等说起,引出梁启超。
二、介绍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是我国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在文学方面影响最大的是散文,他不赞成“桐城派”的古文,也不受汉魏古文的影响,而是追求“务为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
他的散文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别具一种魅力,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
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时标出自己难以把握读音的字词。
教师范读后,解决难字的读音:恶怯懦瘠牛翘足可待鹰隼干将发硎四、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齐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后,教师就学生读音不准或者停顿不好的地方进行提醒。
五、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指名让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思考如下问题:(1)请简要概括这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由日本人对中国的称呼,引出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明确:先写日本人对中国的蔑视性称呼,既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愤慨之情,也很容易激发读者的感情,引发共鸣。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2 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公开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2 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所作的演讲,它热情讴歌了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本节课选自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部分学生在朗读和情感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爱国情怀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作者的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培养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同时,运用朗读、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2.多媒体教学设备3.教学课件4.讨论题目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景色,从而引出课题《少年中国说》。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进行点评。
学生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少年中国,你打算如何发扬中国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少年中国说(节选)》(五上)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了解文体,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半白话、半文言的文章,题目叫———生:《少年中国说》。
师:没有气势。
再来一遍。
生:《少年中国说》。
师:这还差不多。
什么是“说”,我们了解一下,做一点积累,预备读。
(出示,生齐读。
)“说”是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篇幅一般不长,跟现在的杂文大体相似。
师:“说”是一种文体,阐述事理的文体。
我们以前有没有学过带有“说”字的文章?生:《爱莲说》。
生:《师说》。
生:《马说》。
师:对,太棒了!同学们读过的古文还真不少。
再了解一下作者,作者是———生:梁启超。
师:梁启超是哪里人?生:中国人。
师:(笑)来,一起认识一下梁启超。
预备读。
(出示)梁启超(1873耀1929),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他和老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也是一位国学大师。
(生齐读)师:现在知道了吧,梁启超是哪里人?生:广东新会人。
师:离我们这里估计100多千米。
广东人,自豪不自豪?生:自豪。
师:他不仅是变法的领袖,也是一位国学大师。
清华大学国学院有4位国学导师,梁启超就是其中的一位。
(生鼓掌)二、有滋有味读师:这样的文章,首先我们就要好好地读,读出它的气势,读出它的情感。
给大家一点点时间,自由地、放声地读一读这篇文章。
(生自由朗读)师:我们一起来一遍!(全班齐读)师:这里有几个词语,大家读得还不太准,跟我读一读:鳞爪飞扬,这里读zhǎo ,张牙舞爪,也是读zhǎo 。
猛兽的脚,我们称之为爪(zhǎo )。
干将发硎(ɡān jiānɡfāxínɡ),干将是一个人名,也是宝剑的名字,是一把名剑。
师:咱们一起合作读一读吧。
(出示,师生合作读。
)师:故今日之责任———生: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师:少年智———生:则国智。
……师:美哉,我少年中国———生:与天不老!师:壮哉,我中国少年———生:与国无疆!师:太棒了!这次,女同学读刚才老师读的部分,男同学读刚才全班同学读的部分。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2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反思(2课时1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反思(2课时18页)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所作的演讲,它表达了对少年中国的赞美和期望,强调少年的重要性。
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第12课,节选了原文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梁启超的思想,感受他对少年中国的期望,并理解少年的责任。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激情,适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他们可能对梁启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引入相关背景知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文言文词汇和表达方式不熟悉,需要通过注释和翻译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文言文词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梁启超对少年中国的期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难点:理解梁启超的思想,感受他对少年中国的期望,以及如何将这种期望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文言文词汇。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进行思考和笔记。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相关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梁启超的思想。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打印课文,准备给每个学生。
2.相关背景资料:关于梁启超和当时时代背景的资料。
3.投影仪:用于展示课文和背景资料。
4.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介绍梁启超和《少年中国说》的背景,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可以使用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梁启超和他的演讲。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同时提供一些注释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
2019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2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12.《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2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积累重点实词。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教学难点: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教学设想1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内容,可以重温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2 本文的语言特点是通顺畅达,气势淋漓,并且多有恰当的排比、比喻,这些语言特点要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听歌曲《我们是五月的花海》听后思考: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交流)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2、有个人在100多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他就是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
板书课题3、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谁能说说你的理解。
(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师:这么理解也不错,如果把认识再推进一步,你们会发现梁启超这样说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课件介绍时代背景)1900年的中国,贫穷、落后、愚昧,同时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清王朝连自己的龙椅都拱手让与他人,国家命运岌岌可危,京师危矣!中国危矣!民族危矣!!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梁启超等人想改良政治来挽救国家,但不久就失败了。
历史上把这次变法维新叫做“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失败以后,梁启超逃到了日本。
在日本听日本人说到中国的时候,都说是“老大帝国”,(板书“老大”)“过去读到过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
老大的意思就是……”跟“老大帝国”相反的是“少年中国”。
日本人所以这样说我们,因为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看,中国似乎是正在一天天走向“衰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教学设计一、课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少年中国说(节选)》的内容和背景;2.理解文中所传达的理想和情感;3.掌握少年徐迟的情感及其主张。
### 能力目标: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5.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6.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 情感目标:7.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8.培养学生勇敢、坚韧的品质;9.培养学生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少年中国说(节选)》的主题和文中的情感;2.分析少年徐迟的情感及其主张;3.讨论文中传达的中国传统价值观。
### 教学难点:4.理解古文中的意蕴;5.理解并分析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好《少年中国说(节选)》的课文材料;2.准备多媒体设备,以便于展示课文相关内容;3.准备课堂互动环节所需要的道具和活动设计。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少年中国说(节选)》中的部分内容,激起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2.让学生谈谈对于《少年中国说(节选)》的第一印象。
学习:1.分段教授《少年中国说(节选)》的内容及背景;2.让学生分组讨论文中少年徐迟的情感和主张;3.引导学生品味文中所传达的理想和情感。
第二节拓展:1.结合实例,讨论少年徐迟的情感及主张在现实中的体现;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于勇敢、坚韧品质的理解。
总结:1.对于《少年中国说(节选)》中所传达的理想和情感进行总结;2.敦促学生悟出《少年中国说(节选)》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于古文难以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的引导学生品味古文,引导他们从古文中感受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古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以上就是对于《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教学设计的总结和反思,希朥对教师们有所启发。
五上语文优质课实录 少年中国说

五上语文优质课实录少年我国说今天我要为你撰写一篇关于“五上语文优质课实录少年我国说”的文章。
在本文中,我会按照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探讨这个主题,并提供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1. 了解“五上语文优质课实录少年我国说”在此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五上语文优质课实录少年我国说”这个主题。
在这个主题中,“五上”指的是小学五年级,而“语文优质课实录”则是指记录下了一堂优质的语文课程。
而“少年我国说”这一主题更是将焦点聚集在了少年儿童的我国话语上。
通过了解这个主题,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教育者如何在实际课堂中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爱国情感。
2. 进一步探讨“五上语文优质课实录”在“五上语文优质课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们如何设计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思维等综合素养。
这种优质的课程实录不仅在教学内容上有所突破,更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做出了创新。
3. 少年我国说: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少年我国说”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主题,它强调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自信。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爱国精神,都是这个主题下的重要内容。
学生们通过参与其中,能更好地理解和接纳我国传统文化,从而增强自我认同和文化自信。
4. 我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五上语文优质课实录少年我国说”这个主题非常重要,因为它关乎着教育者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爱国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者和激励者。
他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创造更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五上语文优质课实录少年我国说”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了解到了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实际课堂中落实这一理念,以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爱国情感。
这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学生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也应该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少年我国说者。
部编版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课堂实录

《少年中国说》课堂实录师:(指板书)请同学们齐读“胸怀壮志”生齐读师:这是第五板块的主题,我们从这一板块的《龟虽寿》中感受到了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胸襟,也从《十六字令三首》中领略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远大抱负和豪迈之情。
今天让我们走进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看看作者又胸怀怎样的壮志?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预习本课,那你对课题是如何批注的,怎样理解的。
生:“少年中国”就是像少年一样朝气蓬勃的中国。
生:“少年中国”是有希望的中国。
师:“少年中国”只是课题的一部分,其他部分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师:“说”这种文体可以用于记叙、说明、议论。
你们以后还会学到这种文体的文言文,像《爱莲说》《师说》《马说》。
生:节选就是原文很长,从原文中选一段。
师:那你知道原文由多长吗?生:我通过查资料知道原文由3000字左右。
师:课题大家理解得很好,那你对梁启超有哪些了解?生汇报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还想检查一下你们对字词的预习情况。
出示字词指名读,齐读。
师:大家对字词预习得不错,那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指名读,正音,齐读。
师:学习一篇文章仅仅读得正确流利还不够。
还要生:读得有感情,理解意思,体会情感。
师:说得非常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为课文分层,用竖线在文中标出。
师:谁来说说分几层?生:三层,从开头到“红日初升”前是第一层,到“来日方长”是第二层,最后一句是一层。
师:你们在家预习时觉得哪一层好理解一些。
生:第一层。
师:那我们就来读读第一层,说说你的理解。
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层的意思是“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
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少年中国说(节选)》(五上)教学实录及评析

《少年中国说(节选)》(五上)教学实录及评析《少年我国说(节选)》(五上)教学实录及评析一、引言在我国的教育课程中,语文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少年我国说》课本更是在国内备受瞩目,成为了研究与实践并重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以《少年我国说(节选)》(五上)课文为例,撰写有关教学实录及评析的内容。
着重探讨如何通过教学实录深入挖掘和理解课文的内涵,引导学生建立全面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认知。
二、教学实录1. 开篇问答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少年我国说》是什么样的书吗?学生:是一本有关我国历史文化的书。
老师:很好,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我国历史文化吗?学生:因为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懂得中华民族的伟大。
2. 课文朗读学生:(大声朗读《少年我国说》节选内容)老师:好,很认真的朗读。
请问谁能大声说出课文中提到的历史人物?3. 讲解互动老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读的这段话,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这个历史人物非常伟大,让我很自豪。
老师:是的,这位历史人物给我们的历史留下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他的故事是我们宝贵的历史遗产。
4. 互动作业老师:请同学们回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300字的作文,说说你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感受和见解。
三、评析通过以上的教学实录,我们能够了解到《少年我国说》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课本,更是一部涵盖我国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在教学中,老师通过问答、朗读、讲解互动和互动作业等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人物的伟大,激发学生对中华历史文化的兴趣。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少年我国说》的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更是引导学生走进历史的大门,感受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荣耀。
通过深入的教学实录,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对中华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五、总结通过本文的教学实录及评析,我们对于《少年我国说(节选)》(五上)这本课本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情感。
2019年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2课少年中国说教案及练习.docx

12.少年中国说教案及练习【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袭:依照着做。
欧西人:泛指西方英、法、美等国的人。
恶:表示感叹的助词,这里有反对的意思。
请:副词,表示尊敬对方,相当于“请允许”。
故:连词,表因果关系,所以。
皆:都是。
已经:已经经历。
惟:只。
行乐:这里不是指娱乐,意思是保持乐观。
怯懦:胆怯懦弱。
盛气:富有朝气。
苟且: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乳虎:劝虎。
大略:大概。
冤业:罪孽。
业,通“孽”。
举国:全国。
举,副词,全部。
翘足而待:一抬脚就可以等到。
形容时间短,轻易。
吸张:收缩与扩张。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
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
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从戊戍变法前一两年开始,梁启超与夏曾佑、谭嗣同等便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但此时的新诗只不过是“挦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作品。
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进步诗歌理论,对中国近代诗歌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
在他的理论影响下,黄遵宪等一大批新派诗人出现了。
梁启超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也努力实践新的诗歌理论,他的诗作留存不多,多数创作于流亡日本时期,但是用语通俗自由,敢于运用新思想、新知识入诗,诗风流畅。
《爱国歌四章》、《志未酬》等诗感情真挚,语言明白晓畅,是其诗论的较好体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实录

《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语文要素】4.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2.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谈话导入1.同学们,如果要大家用一个词来形容现在的中国,你们会用什么词呢?(美丽富饶、兴旺发达、蒸蒸日上……)说得很好!一百多年前的梁启超先生也用了一个词形容中国:少年!少年有什么特点?(年轻,有朝气)请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少年中国说(节选)》。
(板书课题)“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
“少年中国说”的意思就是(说说年轻的中国)作者为什么“说”?他又将如何“说”?请看课件。
2.哪位同学预习时查阅了资料,能介绍一下作者和文章的写作背景吗?(师相机补充)师:(指板书)请同学们齐读“胸怀壮志”生齐读师:这是第五板块的主题,我们从这一板块的《龟虽寿》中感受到了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胸襟,也从《十六字令三首》中领略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远大抱负和豪迈之情。
今天让我们走进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看看作者又胸怀怎样的壮志?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预习本课,那你对课题是如何批注的,怎样理解的。
生:“少年中国”就是像少年一样朝气蓬勃的中国。
生:“少年中国”是有希望的中国。
师:“少年中国”只是课题的一部分,其他部分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师:“说”这种文体可以用于记叙、说明、议论。
你们以后还会学到这种文体的文言文,像《爱莲说》《师说》《马说》。
生:节选就是原文很长,从原文中选一段。
师:那你知道原文由多长吗?生:我通过查资料知道原文由3000字左右。
五年级上册语文:12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反思(2课时18页)-2019人教部编语文

12 少年中国说(节选)文本分析:五年级上册语文:12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反思(2课时18页)-2019人教部编语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泻、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潜、试、胎”等7个生字。
2.采用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疏通文义。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有气势,并能熟读成诵。
4.通过朗读感受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5.感悟文中蕴含的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熟练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文章的意思,感受语言美。
教学难点: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受到鼓舞。
课时安排:2课时1.会认“泻、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潜、试、胎”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有气势,能熟读成诵。
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疏通文义,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初步体会文中蕴含的爱国热情。
1.掌握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疏通文义。
2.熟练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爱国情感。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播放《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男儿当自强》等歌曲,学生听后交流感受。
交流示例:师:听了刚才的两首歌曲,同学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生:我感悟到了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
我们要努力学习。
生:我感受到了我们少年儿童是初升的太阳,我们要用生命点燃未来,振兴祖国。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
其实有个人在100多年前,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他就是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1)文体:了解“说”。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也可以说明。
本文是议论。
)(2)理解:学生把课题读明白,说说自己的理解。
(“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
)(3)思考:能不能把“少年中国”换成“中国少年”?(不能。
五上语文《少年中国说》课堂实录

《少年中国说》课堂实录一、开课1、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它扎根在亿万同胞的血肉里,深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里,它是一种情怀一种担当。
(ppt出示艾青的话,齐读)2、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探寻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一起走进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预习课文,那你对课题是如何批注的,怎样理解的。
预设:“少年中国”就是像少年一样朝气蓬勃的中国。
“少年中国”是有希望的中国。
2、“少年中国”只是课题的一部分,这里还有一个“说”你是怎么理解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可以用于记叙、说明、议论。
你们以后还会学到这种文体的文言文,像《爱莲说》《师说》《马说》。
3、课题大家理解得很好,那你对梁启超有哪些了解?(ppt)⑴看这段文字,想一个问题:梁启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⑵古人有名有字还有号,他不是瞎取的而是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追求、希望,所以你们看看他的号很多呀,能不能读出点什么来?中国之新民:新民,一个全新的中国人,跟以前、现在这个落后腐败不一样的中国人自由斋主人:倡导、渴望自由,说明他所处的环境未必是自由的,想要个突破特别是有个号广为人知,你们以后会学到饮冰室主人:在《庄子》里面写到“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什么意思担待着国家大任重任我觉很重,我很着急很迫切,巴不得饮冰解渴,所以他是个热切的爱国者4、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还想检查一下你们对字词的预习情况。
(抽3人分段读,点评)点评时可以从是否读正确、清晰、节奏三个方面来点评全班齐读正音(ppt)5、学习一篇文章仅仅读得正确流利还不够,还得将文意读明白,读出感情。
三、品读课文(一)学习第一段1、作者梁启超先生想借助文章表达一个什么观点呢?请孩子们自读第一段,找出答案。
2、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出示1段蓝字标红)⑴在这段话中“故”是什么意思?(所以)⑵今日之责任指什么?⑶今日之责任指的是振兴中华,拯救人民于水火的责任。
《少年中国说》课堂实录

《少年中国说》课堂实录
《少年中国说》教学实录
这个教学实录是2000年我在嘉定区实验中学上课的记录,由我根据录音整理。
后来全国中语会在兰州(好像是在兰州,也许记忆有误)举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邀请魏书生老师和我也去上一堂课,我教的就是《少年中国说》,用的仍同样的教法,上了两堂课。
到第二课结束时,学生几乎已能全文背诵,课后陈金明老师(当时任全国中语会秘书长)对我说:你的课是名副其实的教----读课!”我至今仍记得他拖长了声调说出这个教”字时的欣赏的神态。
有几位听课的老师也对我说,他们一边听课,一边用我指导学生的方法背诵,最后也都背出了全文。
他们认为这样上课,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我教文言文,历来反对串讲,反对一字一句嚼烂了喂”。
文言文首先是文”,就应该把它作为饱含思想感情的文章”来教,词句的解释应该在理解文章意蕴的前提下进行。
《少年中国说》的教学,基本上体现了我教读文言文的理念。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体会作者对国家前途满怀信心的豪迈感情作为教读的主线,结合背读法”的尝试,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读,在背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学生最后不仅背出了文章,而且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强烈的感受。
这两堂课较好地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
如果把整个教读过程看作一个训练过程的话,那幺这就是我所倡导的那种综合的、立体的、灵活高效的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中国说》课堂实录
师:(指板书)请同学们齐读“胸怀壮志”
生齐读
师:这是第五板块的主题,我们从这一板块的《龟虽寿》中感受到了
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胸襟,也从《十六字令三首》中领略
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远大抱负和豪迈之情。
今天让我们走进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看看作者又胸怀怎样的壮志?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预习本课,那你对课题是如何批注的,怎样理解的。
生:“少年中国”就是像少年一样朝气蓬勃的中国。
生:“少年中国”是有希望的中国。
师:“少年中国”只是课题的一部分,其他部分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师:“说”这种文体可以用于记叙、说明、议论。
你们以后还会学到这种文体的文言文,像《爱莲说》《师说》《马说》。
生:节选就是原文很长,从原文中选一段。
师:那你知道原文由多长吗?
生:我通过查资料知道原文由3000字左右。
师:课题大家理解得很好,那你对梁启超有哪些了解?
生汇报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还想检查一下你们对字词的预习情况。
出示字词指名读,齐读。
师:大家对字词预习得不错,那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指名读,正音,齐读。
师:学习一篇文章仅仅读得正确流利还不够。
还要
生:读得有感情,理解意思,体会情感。
师:说得非常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为课文分层,用竖线在文中标出。
师:谁来说说分几层?
生:三层,从开头到“红日初升”前是第一层,到“来日方长”是第
二层,最后一句是一层。
师:你们在家预习时觉得哪一层好理解一些。
生:第一层。
师:那我们就来读读第一层,说说你的理解。
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
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
则国雄于地球。
”这层的意思是“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
全在我们少年身上。
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
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
师:在这段话中“故”是什么意思?
生:所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在“故”的上面标上“所以”,听别人的发言做笔记,
这也是作批注。
“则”字在本段中出现了很多次,怎么理解这个字?
生:“则”就是“就”的意思。
师:非常正确,请没有作批注的同学做好批注。
师:两个“于”字的意思一样吗?
生:“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的“于”是“过”的意思。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于”是“在”的意思。
师:理解了这几个重点字词的意思后,谁再说说第一层的意思。
生说第一层的意思。
师:刚才我们从内容上对第一层进行了理解,你还从哪方面对第一层有理解?
生:这层在写法上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师:排比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有气势。
师:那你能试着读读吗?
生读,指导朗读。
齐读。
师:默读这一层,概括层意,写在书上。
生:这一层写了“中国少年有责任建设少年中国”
师:“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之间有怎么样的联系呢?可以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一说。
生: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日本称我们为老大
帝国,所以作者心目中有一个少年中国。
他是智慧、富强、独立、自
由的。
生:梁启超的“少年中国”是他的理想,他变法失败,实现不了这个
理想,想让少年实现这个理想。
师:所以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学生接读“而全在我少年。
”师生共读第一层。
师:第一层我们理解完了,看第二层,同学们觉得难理解是吧,先看
第一层有几句话?
生:四句话。
师:哪句容易理解些?
生:第一句话。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刚刚
升起,道路充满霞光”。
师:“太阳”和“少年中国”有什么关系?
生:作者把“少年中国”比喻成初升的太阳,说少年中国像初升的太
阳一样有希望,前途一片光明。
师:理解得非常好,这就是“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象征意义。
大
家之所以觉得第二层难理解,就是因为第二层的每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象征意义蕴含其中。
拿你默读另外三句话,先理解字
面意思,再想少年中国和所比喻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再揣摩其中的象征意义,做好批注。
生自主学习,师巡视。
师:谁来汇报你的学习成果?
生:“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的意思是黄河
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
爪舞动飞扬。
象征少年中国非常强大,有声势,前途无量。
生:“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的意思是小老
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
土高卷飞扬。
把少年中国比喻成小老虎,虎虎生威,其他国家都害怕
他。
师:用第一层的词句来概括就是
生:国胜于欧洲,国雄于地球。
生:“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的意思是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
前途象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
说中国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
师: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
生:顶天立地。
生:中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雄踞于世界之林。
师:读读这一层,带着你的感受和理解。
生读。
指名读,齐读。
师:所以作者由衷地赞叹,齐读第三层。
师:第三层进一步点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
作者理想中的少年中国,他没有见到。
但是已经实现了,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国。
你
能说说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吗?
生:我们国家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
生:神州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
师:你们就是少年,中国的未来需要你们的努力。
希望在你们的不懈
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
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下课。
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说(节选)
理想实现希望
少年中国责任中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