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德国馆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分析讲解学习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虚实对比
明暗对比
冷暖对比
材质对比叙述空间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使原本随意,自由的平面构成在最大 程度上被纳入到一种理性的体系控制
背景
特点
空间
精湛的节点处理
不同构件和不同材 料之间不做过渡性 处理,直接连接。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精湛的节点处理
柱子直接顶 着屋面板
竖板与横板 相交
大理石板与玻 璃相连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背景
特点
空间
梁柱框架体系
屋盖 附加钢梁
工字形钢梁构架 合金十字钢柱
角钢支柱 工字型钢构架基础
金属饰面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墙体系统
纵横交错,隔而不断,既分隔又 联系、半封闭半开敞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使得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差别仅限于它们的尺度与是否带有顶盖
流动开放的空间
其流动空间包含室内空间的敞开 和室内不同空间之间的模糊界定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和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分析提要
历史与背景 设计要素分析 密斯设计理念旳发展
总结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部分:历史与背景
•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是密斯·范·德·罗旳代表作品,建成于1929年,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以其灵活多变旳空间布局,新奇旳体形构图和简洁旳 细部处理取得了成功。它存在旳时间很短暂,但是对当代建筑却产生了犹如 经典似旳广泛影响。
墙体与轴线重叠 墙体与轴线相接 墙体与轴线偏离
构成支撑与围 和两大致系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几何
2 、方形元素旳反复
方形元素旳提取有利于了解密斯建筑旳百分比由来与空间感受, “方形”主要体目前完整纯净旳方形和矩形空间上。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始让步于纪念性旳体现。
(1921-1933)
( 1 9 33 - 1 9 50 )
密斯经历旳项目 规模进一步扩大, 多为公共筑. 其 中相当一部分为 高层建筑. 其平 面回归到对称中, 恢复到辛克尔旳 老式中, 纪念性 在其作品中得到 充分体现。
( 1 9 250 - 1 9 67 )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其作品旳平面形制发 生了变化, 发展了 流动空间旳组织原 型. 探讨构造与表 皮旳关系、平面旳可 能性和材质利用旳潜 能. 作品强调非对 称旳自由平面, 渐 渐摆脱早期作品中新 古典主义旳影响口
密斯旳作品开始摆动于“ 非
对称与对称. 现成旳技术 与技术作为纪念性旳形间 . 尤其在1 9 3 9 年转向美 国发展后. 主要致力于伊 利诺理工学院 旳校园规划 及其单体设计和少许住宅, 其作品规模和平面 形制均发生了变化. 为适 应工业生产旳需要, 构造 设计和材料使用也产生了变 化。平面中旳非古典主义开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分析
赵兰芬 2013164107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 景 特点 空间
二十世纪里程碑式的建筑,对现代建筑产生深远的影响
时 间 建于1929年,拆于1930年,重建于1986年 地 点 西班牙,巴塞罗那 建 筑 师 密斯. 凡. 德. 罗 建 筑 类 型 展览建筑 结 构 体 系 钢框架、石材、玻璃
水平伸展的构图
主厅
附属 用房 水池
石墙
玻璃 隔墙 钢柱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 间
清晰的结构体系
主厅 房顶
附属 用房 房顶
水池
石墙
玻璃 隔墙 钢柱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 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 的空间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网格加强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背景
特点
空间
镀铬十字钢柱
清晰的结构体系
镀铬十字钢柱
简约、自由、灵活 简单的平板 柱身上下没有变化 光光的板片
巴塞罗那德国馆构图解析
德国馆的景观设计通过层次感和空间感的营造,创造出丰富的视觉 效果,对现代景观设计的空间感表现产生了影响。
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简约主义风格
德国馆的室内设计风格简约,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对现代室内设 计的简约主义风格产生了影响。
灵活多变的布局
德国馆的室内设计打破了传统布局的限制,采用灵活多变的空间布 局,为现代室内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人性化设计
德国馆的室内设计注重人性化,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考虑人的行为 和心理需求,对现代室内设计的人性化趋势产生了影响。
05 德国馆的未来展望
德国馆的修复与保护
修复受损结构
01
针对德国馆的受损结构,应采取适当的修复措施,保持其原有
的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
保护文物和特色
02
在修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馆内的文物和特色,避免对它
流动空间
德国馆的空间设计具有流动性,通过不同空间的穿插和交叠,创造出丰富的空间体验, 对现代建筑的空间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强调自然与建筑的融合
德国馆的设计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强调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 一,对现代景观设计产生了启示。
生态设计
德国馆的景观设计体现了生态理念,注重植物的生长和生态平衡, 对现代景观设计的生态化趋势产生了影响。
色彩与材质的结合
在德国馆中,色彩与材质的结合非常巧妙, 不同的材质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增加了 建筑的质感和视觉效果。
04 德国馆的现代主义影响
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强调功能主义
德国馆的设计强调了功能主义的理念,注重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布局,对现代建筑设 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开放式平面
斯巴塞罗那德国馆与吐根哈特分析
目 录
• 斯巴塞罗那德国馆介绍 • 吐根哈特分析 • 斯巴塞罗那德国馆与吐根哈特理论的结合分析 • 斯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启示 • 总结
01
斯巴塞罗那德国馆介绍
பைடு நூலகம் 建筑背景
时间
建于1929年
地点
西班牙巴塞罗那
历史背景
西班牙内战结束后,巴塞罗那作为重建的中心, 吸引了许多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注重人性化城 市空间的营造,通过合理的公共空间 布局和设施配置,提高城市空间的舒 适度和便利性。这种设计理念有助于 创造宜居、便捷的城市环境,提升城 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更新与改造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理念对城市更 新和改造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它展 示了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实现 城市老旧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促进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理念鼓励在 城市更新过程中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 和传承,实现城市历史与现代的和谐 共存。
对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资源高效利用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建筑材料的选择,降低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这 种设计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推动了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的实践。
生态优先原则
巴塞罗那德国馆在设计中优先考虑生态因素,通过采用生态友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种生 态优先的原则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促进了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的建设实践。
吐根哈特理论的重要性与贡献
理论创新
吐根哈特提出了建筑设计应以功能和空间为核心的理论,这一理 论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践指导
吐根哈特的理论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原则和方法,使得现 代主义建筑在设计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
巴塞罗那德国馆发展历程
巴塞罗那德国馆发展历程
德国馆是一个展示德国文化、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场所,位于巴塞罗那市中心。
该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初,德国馆是在1914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期间建造的。
这次世博会是为了庆祝巴塞罗那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而举办的。
德国以其科技和工业技术而闻名,因此决定建造一座展馆来展示其创新成果。
然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博览会被迫取消。
这意味着德国馆无法按原计划展示其实力。
然而,该建筑仍然保留下来,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逐渐变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
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德国馆成为巴塞罗那艺术界的
重要聚集地。
许多知名艺术家和作家聚集在这里交流想法和创作。
这为德国馆赢得了艺术和创造力的声誉。
然而,在20世纪中叶,德国馆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由于第二
次世界大战和纳粹统治的影响,德国馆的声誉受到了损害。
它逐渐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场所,被人们视为纳粹宣传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馆进行了多次改造和重新设计。
这些改变旨在消除与纳粹时期相关的负面影响,并使其成为一个更加和平和包容的场所。
如今,德国馆成为了一个展示德国文化、艺术和科技的现代化场所。
它举办各种展览和活动,吸引着游客和研究人员。
总的来说,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起伏,从最初的世博会展示到文化中心再到现代的文化和科技馆。
它的命运受到了历史事件和时代变迁的影响,但它一直在努力适应变化,展示德国的多样化和创新能力。
巴塞罗那德国馆分析
目 录
• 历史背景 • 建筑特点 • 设计理念 • 文化影响 • 当前状况与保护 • 相关链接与参考文献
01 历史背景
西班牙内战与二战时期
西班牙内战
1936年至1939年,西班牙发生了一 场由共和党和法西斯势力之间的内战 ,德国馆的建设与这一时期的历史背 景紧密相关。
二战时期
设计师还通过种植室内植物、设置水景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室内与室外的联系和 互动。这些设计元素不仅美化了展馆内部的环境,还有助于缓解视觉疲劳和提高 参展者的舒适度。
对未来的展望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体现了对未来 的展望。设计师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 和材料,如大面积的玻璃窗、钢结构 等,展示了现代建筑的魅力和潜力。
设计师利用光影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 。例如,利用自然光在室内形成的阴影和光斑,以及通过 反射和折射产生的光影效果,使展馆内部的空间更加生动 和有趣。
人与自然的关系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采用开放式的空间布局和大面 积的玻璃窗,将室外的自然景观引入室内,使参展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和美 景。
价值评估
巴塞罗那德国馆不仅具有建筑美学价值,还是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重要见证。该馆对于 理解20世纪初期的建筑思潮、艺术风格及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德国馆被视为巴塞罗那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现代建筑史上的宝贵遗产之一。
06 相关链接与参考文献
相关链接
巴塞罗那德国馆官方网站链接 巴塞罗那德国馆图片集 巴塞罗那德国馆历史背景介绍
保存状况评估
德国馆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在长时间内 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维护。尽管存在 一些自然磨损和环境因素导致的细微 损害,但整体而言,该建筑仍保持着 相当完整的原始状态。
巴塞罗那德国馆
巴塞罗那德国馆
巴塞罗那德国馆是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市的一个展览馆,
是德国参与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的重要建筑之一。
这座建筑由德国建筑师伽布里埃尔·阿斯维贝斯设计,以现
代主义风格和巴洛克艺术的影响而闻名。
德国馆是一座白色的建筑,拥有独特的外观和装饰。
它的
立面上有许多装饰性的细节,包括雕塑、雕刻和彩色玻璃。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建筑顶部的一个旋转镂空的结构,可以让光线透过来照亮室内。
在巴塞罗那世博会期间,德国馆展示了德国的文化、科技
和工业成就。
展览馆的内部包括了各种展示区域,如艺术
展览、科学展览和工业展览。
此外,还有一个露天花园和
一个观景平台,游客可以欣赏到巴塞罗那市区的美景。
虽然巴塞罗那世博会早已结束,但巴塞罗那德国馆仍然存在,并且被公认为是巴塞罗那市的一个地标建筑。
它经过
修复和保护,现在用作各种活动和展览的场所,吸引着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光顾。
设计原理作业——巴塞罗那德国馆
以结构的少换来功能的多和空间变化的多 以形式被净化后的少换来百看不厌的多
“少就是多”
• “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 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Less is more ”, 密斯对他的学生如是说“我希望你们能明白,建筑与形式 的创造无关。”巴塞罗那的德国馆是这样一个例子,在这 件德国用来参加1929年世界博览会的展品中,你绝对见 不到任何一件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多余的东西,没有杂乱的 装饰,没有无中生有的变化。没有奇形怪状的摆设品。有 的只是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里外连续流通的空间。
二 促使流动空间形成的自由分布的墙体系统
(分隔、引导空间又呈现自身)
这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 是一种新的建筑空间效果 和处理手法。
纵横交错,隔而 不断,既分隔又联 系、半封闭半开敞
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 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
一 完整的梁柱框架体系是流动空间的 结构前提
“流动空间”的两套基本系统 (1)规则的钢框架 (2)自由布置的隔墙
密斯凡德罗出生于德国,德意志民族典型的理性严谨 使他很容易从二十世纪初众多的建筑大师中凸显出来。 正如其大多数的玻璃与钢结构作品一样,透过表象,我 们可以很轻易的看到这位现代建筑大师留给二十世纪的 伟大财富。
密斯早期是提倡现代建筑的主将,主张建筑必须具有 时代性,他在1919-1921年提出的钢和玻璃摩天大楼方 案具体反映了这个特点。他认为今天的建造方法必须工 业化,而它是一个材料问题,他找到了他认可的工业化 新材料,即钢和玻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是光 亮式的玻璃摩天楼在50年代以后成为当代世界最流行的 一种风格......
北入口旁边的 玻璃“外墙” (靠网格外侧 定位)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pptx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背景
特点
空间
流动开放的空间
“流动空间”的两套基本系统 (1)规则的钢框架 (2)自由布置的隔墙
有选择的隐藏部分结构,为了更 多的服从于空间的处理。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背景
特点
空间
精湛的节点处理
不同构件和不同材料之间不做过渡性处理,直接连接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背景
特点
空间
精湛的节点处理
柱子直接顶着屋面板 竖板与横板相交 大理石板与玻璃连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背景
特点
空间
水平伸展的构图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背景
特点
空间
水平伸展的构图
主厅
附属 用房 水池
石墙
玻璃 隔墙 钢柱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背景
特点
空间
打消盒子的联想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背景
特点
空间
使得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差别仅限于它们的尺度与是否带有顶盖
流动开放的空间
其流动空间包含室内空间的敞开 和室内不同空间之间的模糊界定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
03
历史意义
该馆是密斯凡德罗的成名之作,也是现代主义建筑的里程碑,对后来的
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塞罗那住宅区
设计理念
巴塞罗那住宅区是密斯凡德罗为 了解决城市住房问题而设计的项 目,其理念是将住宅与自然环境 相结合,创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空 间。
建筑特点
住宅区内的建筑采用了开放式结 构和简单的几何形状,注重采光 和通风,同时与周围的绿化景观 相融合。
运用水景元素,如水池、喷泉等, 增加室内湿度,提供视觉享受。
室外景观设计
01
02
03
室外绿化
大面积的绿化带和植被覆 盖,提供自然生态的室外 环境。
室外空间布局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营 造出开放、私密、半私密 等多样化的室外空间。
室外景观小品
设置雕塑、座椅、照明等 小品,提升室外景观的品 质和观赏性。
历史与现代的结合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的结合。密斯凡德罗运用了现代主义的 设计理念,如开放式空间、流动的线条和简洁的外观,同时融入了传统的建筑元 素,如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的使用,以及西班牙传统建筑的拱形结构。
这种设计手法使德国馆既具有现代感,又与周围的历史建筑相协调,成为巴塞罗 那城市历史与现代发展的见证。
要点一
总结词
“少即是多”的理念是密斯凡德罗设计哲学中的核心思想 ,在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通过最 简单的材料和结构,实现了建筑的功能性和美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巴塞罗那德国馆中,密斯凡德罗运用了大量的钢架和玻 璃结构,这些材料不仅质地坚固、耐久性好,而且能够充 分展现建筑的结构美。同时,他通过精确的计算和设计, 使得这些材料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建筑 的形式美。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使得建筑看起来更加简洁、 明快,也使得建筑的造价更加经济、实用。
有关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German Pavilion of Barcelona International Fair)L.密斯·范·德·罗设计,建于1929年,博览会结束后拆除。
德国馆占地长约50米,宽约25米,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几道围墙组成。
除少量桌椅外,没有其他展品。
其目的是显示这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空间效果和处理手法。
这一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最初成果之一。
它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
主厅用 8根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支承一片钢筋混凝土的平屋顶,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衔接、穿插,以引导人流,使人在行进中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德国馆在建筑形式处理上也突破了传统的砖石建筑的以手工业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而主要靠钢铁、玻璃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平直的精确的美、新颖的美,以及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质感的美。
墙体和顶棚相接,玻璃墙也从地面一直到顶棚,而不像传统处理手法那样需要有过渡或连接部分,因此给人以简洁明快的印象。
建筑物采用了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石灰石、缟玛瑙石、玻璃、地毯等,显出华贵的气派。
德国馆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设计人密斯·范·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用新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的德国馆是采用围中有透,透中有围,围透划分空间的处理手法,使人进人展览空间之后,沿隔断布置所形成的参观路线不断前进,在行进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几个层次的空间。
设计师在该馆在空间处理上,采用灵巧的划分空间的手法,使有限的空间变成无限,无限的空间中包含着有限,以不断变化着的空间导向,使整个空间的展示形式流畅、有节奏,让人们在不断变换的视觉构图中欣赏到全方位的空间。
巴塞罗那德国馆分析 PPT
高贵光滑的材质
雕像[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材料特点
德国馆在建筑形式处理上也突破了传 统的砖石建筑的以手工业方式精雕细刻和 以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而主要靠钢铁、 玻璃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平直的精确 的美、新颖的美,以及材料本身的纹理和 质感的美。
增加了知觉空间的难度成 就这样一个可以调动多种 感官经验具有” 迷宫般 清晰“ 品质的现代空间
空间的未知性
周长 空间
对角 空间
共同作用 流动空间
空间的未知性
·面积的未知性 ·具体形状的未知性 ·趣味焦点 ·外部空间的联系
流动空间
流动空间
流动空间
流动空间
流动空间
STEP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魅力 3
C
平面组织和 墙体构局被 纳入到了理 性控制范围 之内,但仍 旧存在抽象 形式和理性 布局的矛盾
促使流动空间形成的自由分布的墙体系统
严格控制平面生成—为精确地实现几何控制的作用
52个网格
玻璃界 面从网 格线向 外扩充
作为外墙存在,严格卡于网格线上
作为内墙偏离网格线,体 现了极大的灵活度
大水池占20x9 个网格
精湛的节点处理
柱子直接顶着屋面板 竖板与横板相交 大理石板与玻璃相连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高贵光滑的材质
罗马石灰华大理石 缟玛瑙石
古绿大理石 阿尔卑斯绿大理石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玻璃的色彩也丰富多彩,有绿色、烟灰色、乳白色 主体空间两侧使用烟灰色玻璃,北侧使用绿色玻璃 与北面的暗绿色石材相呼应,也强调了空间不同轴向的等级
经典重温:Less is more——密斯的巴塞罗那德国馆
经典重温:Less is more——密斯的巴塞罗那德国馆写在前面——关于时尚与经典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时尚、潮流的脚步永远无法阻挡,它们在当时甚至一段时间内可能极其绚丽耀眼,但经历时间的洗礼之后,绝大部分如同昙花一现,很快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唯有少数能够在大浪淘沙之后保存下来,如美酒一般历久弥香,成为经典。
对于建筑,建筑大师贝聿铭曾经说过“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他也曾在采访中用更为通俗的语言阐述过建筑的时尚与经典:“时髦的东西一两年就甩了,你再来个新的。
建筑不能这样子,建筑要至少20年、50年、100年,希望一千年。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设计的1929年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即是现代经典的建筑之一,虽然原作存在了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也只有为数不多的观众有幸一览其芳容,但它对建筑界的影响却一直持续到今天。
现在我们所见的展馆是由密斯巴塞罗那馆基金会1986年根据原作复原的,它完全忠实地呈现了密斯的设计理念。
平面图——简洁的点、线、面的构成关系,如同蒙德里安的抽象构成画。
点线面赋予一定的高度后进而伸展为柱、墙、地面及屋面。
建筑形式简练,点线面之间的交接直来直去,没有任何的多余、拖泥带水,完全体现了建筑师的“少就是多”的理念。
8根支撑主展厅屋面的结构钢柱与维护墙体分开,各司其职,也赋予对方更多的自由,这也是现代建筑常用的手法——结构与维护相分离(这种手法在白色派建筑师理查德.迈耶的设计里最为常见)。
建筑即是展示当年德国理念和技术的展品,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实际的功能,因此,空间开放而流动(甚至最初连门都没有),这种空间也带给人们更多的自由度。
体块示意图——“山因水活”,建筑因水而更为灵动。
或许因为短暂的展览原因,建筑范围内没有配置任何植物,但“光”与“水”已然足够给建筑带来生机。
从东侧看建筑于高台之上的展馆东侧看建筑墨绿色抛光大理石墙面、米色洞石墙面及基座与透明玻璃墙位于东南侧的浅水池及作为空间限定的墙体从南侧看展馆主体从展馆主体回望南侧水池——在简洁的形式下,不同灰度的空间过渡让建筑体验同样丰富。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Van der Rohe 一、概述1929 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中的德国馆。
建于1929 年。
占地1250 平方米。
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和几道围墙组成。
主厅平面呈矩形,厅内设有玻璃和大理石隔断,纵横交错,隔而不断,有的并延伸出去成为围墙,形成既分隔又联系、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使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外之间的空间相互贯穿。
建筑形体简单,不加装饰,利用钢、玻璃和大理石的本色和质感,显示着简洁高雅的气氛。
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二、建筑赏析博览会结束后该馆也随之拆除,其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
密斯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
密斯·范·德·罗在这里实现了他的技术与文化融合的理想。
在密斯看来,建筑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到建筑的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 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
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间。
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
展馆对20 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使密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建筑师。
流动空间流线角部入口的处理使人们可以选择一是沿长边进入二是顺短边进入空间进一步划分产生了直接穿越空间以及在其中停留的不同可能。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要素与理念分析密斯凡德罗ppt正式完整版
第三部分、密斯设计理念的发展
表皮与结构骨架的磨合演变
谢谢观看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
•
选取的设计要素
NO.1基座
NO.2几何
NO.5材质 NO.4空间
NO.3结构
座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基座
•基座概念:
基座来源于西方古典建筑 平均建筑物的重量与大片基底上,增加建筑的 稳定性和坚固性
使建筑物与场地结合成一体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基座
•
• 密斯:
构成支撑与围 和两大体系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几何
2 、方形元素的重复
方形元素的提取有助于理解密斯建筑的比例由来与空间感受, “方形”主要体现在完整纯净的方形和矩形空间上。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几何
垂直方向 垂直方向的几何控制主要表现在地面的距离被控 制在普通人视高的两倍左右。
建筑以视平线为轴水平对称
材质
第三部分、密斯设计理念的发展
其作品的平面形制发 生了变化, 发展了 流动空间的组织原 型. 探讨结构与表 皮的关系、平面的可 能性和材质运用的潜 能. 作品强调非对 称的自由平面, 渐 渐摆脱早期作品中新 古典主义的影响口
(1921-1933)
密斯的作品开始摆动于 “ 非对称与对称. 现成的 技术与技术作为纪念性的形 间 . 尤其在1 9 3 9 年转向美 国发展后. 主要致力于伊 利诺理工学院 的校园规划 及其单体设计和少量住宅, 其作品规模和平面 形制均发生了改变. 为适 应工业生产的需要, 结构 设计和材料使用也产生了变 化。平面中的非古典主义开
第二部分、设计要素分析之几何
NO.2几何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1网格控制
巴塞罗那德国馆
• 蒙特惠奇山:可俯瞰整个巴塞罗那市区
• 圣家族大教堂:著名的宗教建筑,位于市区
推荐活动:
• 在德国馆附近的餐厅品尝德国美食
• 参观其他世界博览会场馆,了解各国特色建筑与艺术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CREATE TOGETHER
DOCS
• 提供音乐表演与欣赏的场所
• 良好的音响效果与舒适的座椅
⌛️
多功能厅
• 可用于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活动
• 设施齐全,灵活性高
03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艺术品与装饰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壁画与雕塑作品
壁画
雕塑
• 由德国艺术家阿尔托·迪克斯创作
• 由德国雕塑家格哈德·马尔克斯创作
• 描绘了德国的历史与文化传统
• 展示了德国的现代雕塑艺术
• 保证了室内采光与通风
• 增强了建筑的现代感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空间设计与布局
开放式空间布局
垂直空间利用
• 各功能区域相互融合
• 充分利用了建筑的垂直空间
• 便于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 使得空间布局更加紧凑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功能分区与特点
展览区
• 展示德国的艺术品与工艺品
• 强调艺术与生活的结合
音乐厅
DOCS SMART CREATE
巴塞罗那德国馆:建筑与艺术之美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历史与背景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建立与发展
1970年代恢复与修复
• 修复了战争期间受损的建筑
• 重新开放为文化活动场所
1929年世界博览会期间建立
巴塞罗那德国馆
1929年,密斯·范·德·罗 设计了著名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 会德国馆,这座展览馆所占地段 长约50M,宽约25M。其中包括 了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 片水池和几道围墙。特殊的是这 个展览建筑除了建筑本身和几处 桌椅外,没有其他陈列品。实际 上,这是供人参观的亭榭。它本 身就是展览品。 整个德国馆立在一片不高的基 座上面。主厅部分有8根十字形 的钢柱,上面顶着一块薄薄的简 单的屋顶,长25M左右,宽1 4M左右.隔墙有玻璃和大理石 两种.墙的位置灵活而且很偶然, 它们纵横交错,有的延伸出去成 为院墙.由此形成了一些既分隔 又连通的半封闭边开敞的空间, 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和室外时 间相互穿插,没有明确的分界, 也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流动空间 的一个典型.
这座建筑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建筑 形体处理比较简单.屋顶是简单的平 板,墙也是简单的光光的板片,没有 任何线角,柱身上下没有变化.所有 构件交接的地方都是直接相.人们看 见柱子顶着屋面板,竖板和横板相接, 大理石与玻璃板直接相连等等.不同 构件和不同材料间不做过度处理,一 切都是非常简单明确,干净利索.同 过去建筑上繁琐装饰形成鲜明对比, 给人以清新明快的形象。 正因为体形简单,去掉附加装饰,所以突出了建筑材料本身固有的颜色、文理和质感。 密斯·范·德·罗在德国馆的建筑用料上是非常讲究的。地面用灰色的大理石,墙面用绿 色的大理石,主厅内部一片独立的隔墙还特地选用了华丽的白玛瑙石。玻璃隔墙有灰色的 和绿色的,内部的一片玻璃还带有刻花。一个水吃的边缘衬砌黑色的玻璃。这些不同颜色 的大理石、玻璃再加上镀克罗米的柱子,使这座建筑具有高贵、雅致和鲜亮的气氛。
经典建筑案例--巴塞罗那德国馆
二十世纪里程碑式的建筑,对现代建筑产生深远的影响
时 间 建于1929年,拆于1930年,重建于1986年 地 点 西班牙,巴塞罗那 建 筑 师 密斯. 凡. 德. 罗 建 筑 类 型 展览建筑 结 构 体 系 钢框架、石材、玻璃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严格控制平面生成—为精确地实现几何控制的作用
石灰华大理石 铺贴的“外墙” (偏于网格外 侧的定位)
严格卡于网格 线上的十字柱
北入口旁边的 玻璃“外墙” (靠网格外侧 定位)
玻璃界面从网 格线向外扩充
退让十字柱的 提那大理石墙 体
退让十字柱 的玻璃“内 墙”
使原本随意,自由的平面构成在最大程度上被纳入到一种理性的体系控制之中
二 促使流动空间形成的自由分布的墙体系统
运用空间表达的重要元素——材质 ,对比叙述空间
虚实对比
明暗对比
冷暖对比
密斯 德国馆
完整的梁柱框架体
房间的意向彻底消失
自由分布的墙体系统
墙体得以全部独立出来。 空间形体上贯通于流动, 空间界面上的材质、色彩及反射塑造氛围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高贵光滑的材质
罗马石灰华大理石 缟玛瑙石
古绿大理石 阿尔卑斯绿大理石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高贵光滑的材质
雕像 池底黑色玻璃
刻花玻璃 清玻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4.建筑理念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是密斯提出的“少就是多”建筑理论的集中体现
模型制作——巴塞罗那德国馆
巴塞罗那德国馆——密斯•凡•德•罗空间模型模型组员:李成耀,梁汉极,卢炯挺,司徒尚孚,宋嘉豪,彭培龙1929年,密斯·范·德·罗设计了著名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该馆在博览会结束后拆除,它是一个传奇。
巴塞罗那德国馆占地长约50米,宽约25米,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几道围墙组成。
除少量桌椅外,没有其他展品。
其目的是显示这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空间效果和处理手法。
这个展馆存在仅仅6个月。
但它却在被拆除25年后得到世人的吹捧,被高呼为是“魏玛共和国”在世界面前树立自由、开放、友好、现代化的明信片和形象大使。
巴塞罗那德国展览馆的墙体是可以不用承受屋面重量的,柱子的功能才是去支撑建筑,这是与我国“墙倒屋不塌“建筑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处。
墙体是用来划分空间的,起隔断作用,而密斯·凡·德·罗在这座德国馆的墙体运用了石墙和透明与半透明的玻璃墙。
这样不但解决了功能划分,而且还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性,使室内与室外融为一体,让每一个参观者都深切的感受到德国馆处处通透自由。
这一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最初成果之一。
它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
主厅用8根十字型断面的渡镍钢柱支撑一片钢筋混凝土的平屋顶,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的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衔接、穿插,以引导人流,使人在行进中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德国馆在建筑形式处理上也突破了传统的砖石建筑的以手工业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而主要靠钢铁、玻璃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平直的精确的美、新颖的美,以及材料本身的文理和质感的美。
墙体和顶棚相接,玻璃墙也从地面一直到顶棚,而不象传统处理手法那样需要有过渡或连接部分,因此给你以简洁明快的印象,建筑物采用了不同色彩和质感的石灰石、缟玛瑙石、玻璃、地毯等。
整个德国馆立在一片不高的基座上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赏析-密斯●巴塞罗那德国馆
密斯•凡•德•罗简历 1886 3月27日出生于德国亚琛 1897-1900 在亚琛读教会学校 1900-1902 在亚琛的职业学校学习 1902-1907 在柏林布鲁诺•保罗事务所当学徒 1907 离开保罗事务所后完成他的第一个工程任务 1908-1911 在彼得•贝伦斯事务所当绘图员1912 用一年时间在海牙为克吕勒住宅进行设计 1912-1914 在柏林作为独立的建筑师开业1914-1918 在军队中服役 1919-1937 在柏林从事建筑业务 1921-1925 为十一月学社建筑展览会的主持人 1925 建立十环学社(ZehnerRing) 1926-1932 担任德意志制造联盟第一副主席 1927 德意志制造联盟在斯图加特城魏森霍夫区住宅展览会的负责人 1929 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设计负责人 1930-1933 担任德绍和柏林包豪斯学校校长 1937 第一次到美国旅行 1938 任美国芝加哥阿尔莫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1940年以后改名为伊利诺理工院) 1944 入美国籍 1958 由伊利诺理工学院退休,在芝加哥继续从事建筑设计业务1959 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 1960 获美国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 1963 获约翰逊总统授予的自由奖章1969 8月19日在芝加哥逝世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密斯是提倡现代建筑的主将,皮包骨的建筑是他作品的明显特征,严谨而有秩序的思想使他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
在处理手法上,他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这也正是区分旧传统的标志。
密斯的建筑大多是矩形的,从平面到造型,简洁明了,逻辑性强,表现出理性的特点。
密斯建筑作品中的各个部分抽象概括,从墙面,屋面到地面,所有的线、面都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仿佛密斯要将他的建筑和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
密斯还可以说是纯洁主义建筑哲学的代表,“少就是多”的名言已广为流传,他追求的是简朴永恒的建筑形式。
为了寻找理论上的根据,他钻研了许多有关观念形态的哲学论著,最后探讨出了他信奉的创作思想:纪律、秩序和形式。
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为正统的现代主义建筑指引了新的方向,也为现代主义在前进的征途中增添了力量。
密斯的建筑哲学已对建筑领域和城市面貌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
密斯认定在可感事物之外尚有一种“理型”存在。
他信奉哲学家柏拉图、圣奥古斯丁和圣托玛斯•阿奎纳斯。
他追求着一种永恒理想的客观世界。
密斯把奠定建筑的秩序看作为建筑的首要因素,因而他在晚期对建筑美学与理想形式的追求成了他的主要目标,这与他早期反对形式主义的建筑宣言是矛盾的,也许是受到康德的美学思想的影响,因为康德强调美学价值和艺术美的作用,而密斯追求理想的建筑艺术形式正是为了获得建筑秩序的社会价值。
理性化的建筑设计已逐渐升华为技术精美的形式,这就是密斯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有个德国馆,轰动了整个建筑界。
密斯·凡·德·罗在这个建筑物中完全体现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
他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
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
塑造建筑空间,以水平和竖向的布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运用,以及结构造型等,使建筑进入诗意般的水平。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
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间。
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
博览会结束,该馆也随之拆除了,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
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
半个世纪以后,西班牙政府于1983年决定在它的原址一一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蒙胡奇公园里重建这个展览馆。
由西班牙著名建筑师C.锡里西等主持。
[/url] 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有个德国馆,轰动了整个建筑界。
密斯·凡·德·罗在这个建筑物中完全体现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
他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
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
塑造建筑空间,以水平和竖向的布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运用,以及结构造型等,使建筑进入诗意般的水平。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
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间。
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
博览会结束,该馆也随之拆除了,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
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
半个世纪以后,西班牙政府于1983年决定在它的原址一一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蒙胡奇公园里重建这个展览馆。
由西班牙著名建筑师C.锡里西等主持。
[url=/images/upload/2005/04/09/93522008.jpg]
[url=/images/upload/2005/04/09/17415901.jpg][/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