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新视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新视野

姚美红

(湖南理工学院社科部湖南岳阳414000)[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关于学习及教学

及的不同认识以及两种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的不同特点,指出了传统教学和人本主义的教学在教学过程﹑学生的角色﹑教师的角色的转换三方面的深刻区别。

[关键词]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教学角色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两大学派观念的时代背景下兴起的第三势力。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康布斯、罗杰斯。他们提出的许多关于教育的观点对传统的教学理论给予了强大的冲击。传统教育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本文对此分析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学习及教学实践中的不同特点。

一﹑行为主义视野下的教学特点

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特别是斯金纳(B.F.Skinner)的学习理论。他将教学过程视为刺激(Stimulus)--强化(Reinforcement)――反应联结(Responsebond)。关注的是作业和结果。强调知识的纯粹客观性、外在性;强调行为的“外显性“和“可观察性”。与学习者的内在心理无关。因此,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传统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教学过程的机械性

行为主义者在心理学研究中采用了一种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来“科学”的研究人的外显行为,对人的知识结构及内省的忽视,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在环境因素决定的,人的反映由环境中的刺激所引起。行为主义者根据动物实验所得法则,解释人的行为,将人类复杂行为简化。在教学上,行为主义将人的学习简单化所导致的机械性具体表现为:教师地教学中强调外在的知识和技能,整个教学过程就建立在奖惩基础上的一种训练,考试和分数成为教师最主要的强化-反馈和手段,在这种机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就是为了获得高分,成为分数的“奴隶”,教师也就只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整体个人的成长。连H加登纳也指出:“在行为主义的课堂里,教师着重于学生得也教师期望的回答,教师试图影响学生的回答,直到这些回答像某一愿望。至于在头脑中进行的过程是什么则不是他们所关心的。”

2﹑学生角色的被动性

基于行为主义教学过程机械性的理解,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角色是处于被动地位。他们认为,学生是按要求进行学习的,教师不教,学生不

学,教师不教,学生不会,学生就是在教师按部就班的教学程序下和知识容器,老师就是知识的强制灌入者。这样的教学活动就完全抺杀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学习方式、知识结构、自身需求及个人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不同。教学的决定权完全掌握在教师所代表的成人手中,学生处于一种被控制的过程之中。

3﹑教师角色的工具性

基于行为主义者对教学过程的机械性的理解, 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知识的持有者和单向输送者,讲授教科书及其他一些言语智性的教导方法被作为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而老师就成为实施这知识输送过程的僵死的方法的执行者,教师成为了教学的主宰,成为知识的权威,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忽视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差异,不利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有效建构, 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工具。罗杰斯说传统的教师奉行的是“桶罐理论”,学生不装知识的桶,老师一罐一罐地把知识舀到桶里去,因此,传统的教师琢磨的是“怎样使那些知识,桶保持平稳,以便他把全罐里的知识――那些在教材的编制者和我自己看出有价值的知识――装到桶里去。”罗杰斯对传统教师的工具性描述简直是入木三分。

二﹑人本主义视野下的教学特点

行为主义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来解释人的学习如何发展,在教学中强调有效学习的条件与控制。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内在性﹐从人本身来看教育的发展,因此, 人本主义教学表现出以下的特点。

1﹑教学过程的自由发展性

自由包括消极自由(negative liberty),也包括积极自由(postive liberty)。学生自由就是学生在学习与生活方面的自主活动,而构成学生的不自由的主要因素有教育者所加于学生行为的干涉和限制、教育观念对学生构成的压力等方面。为此,罗杰斯提出让学生自由发展,并要学生“学会自由”。他对“自由”有独特的理解,认为它不是外在的给予,而是内在的“个人对自己是一个显示过程的认识。”他说:“一个人是一个流程,而不是固定的和静态的实体;是一条流动的变化之河,而不是一团固体材料,是不断变化着的一组巨大的潜能,而不是一群固定的特征。”教学过程就是为了让学生自由发展,以实现自身潜能的最大挖掘和发展。

2﹑学生角色的主动性

首先,传统教育下的学生是十分被动的,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逼迫方式”。而人本主义教育主张学生的自由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全身心的投入的学习。其次,在评价观方面,人本主义教育极力推崇促进内部评价方法,即自我评价方法。自我评价不是与别人比较,而是对照自己,看出自己前后不同的学习情况,避免了用分数竞争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和厌倦情绪。这种学生自我评价学习结果,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检讨自己,如何改进自己,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持续一生的过程,为此,学习评价的主体只能是学生自己。总之,无论是从学习观,还是评价观,人本主

义教育观都突出了学生角色的主动性。

3﹑教师角色的转变

人本主义教育为人们审视传统教师角色提出了新视角,突破了旧的思维定势,人本主义教育的教师角色应有别于传统教师。他并不重视认知的,他不握有所谓“正确答案”,他不过是一位愿意帮助学生掌握可能答案的人,教师就应如罗杰斯所描述的那样,他应是一位“促进者”。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发展的“促进”(facilitating),而不是传统教育中对学生的“训练”(training)或“教导”(teaching)。教育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具体而言,人本主义教育的角色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教育情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习时空更加开放了,学校教育的藩篱已经消失,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任何人都可以共享世界上很多信息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复制、解说知识的工具向学生的指导者、促进者转变。人本主义教育的教师认为,教师角色应有别于传统教师。罗杰斯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天赋的学习潜在能力。教师只须设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人学习能力和提高及学生认知结构的自人建构难力。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做全面的了解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b﹑教师是学生的平等合作的伙伴

传统的传统的教师观认为,教师教的内容学生必须学会;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必须做到,这是知识传授至上教学观念。而现代信息技术摧毁了教师独断知识了局面,教师的“专业权威”受到严峻的挑战。中国古代的“师道尊严”和“尊师重道”的师道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都体现出教师的权威地位。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合作的伙伴。与此相适应的人本主认教育认为,在教学中,师生的关系应是所谓的“我与你”(I---You)即“主体与主体”的关系,而不是“我与它”(I---It)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即是说,教师要把学生当人,而不是当物看待,把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自己主动的探索,而不是把学生看成一个对象,须要外在的导引与灌注知识。人本主认教育中的师生平等关系是平等的、朋友的关系,套用存在主义大师卡缪(Albatcamus)的话来说,就是:“请不要站在我的前面,我不会跟随您;也不要站在我后面后,我不愿领您;请站在我旁边,让我们做朋友。”这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人本主义教育关于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人本主义教育认为,教学中最能决定效果的因素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质量”,也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谐的教学气氛的建立。正如罗杰斯所说:“即使在某种有限的程度上,如果一个促进者能造成这样一种课堂气氛在其中,他可以达成真诚,珍视和移情;如果他相信某个团体的这种建设性倾向,那么他就会发现他已经开始了一种教育改革。”这里的真诚,珍视和移情都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