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造假的危害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1. 引言1.1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会计造假是指企业通过篡改会计记录、虚构业绩等手段,以达到欺骗投资者、股东和监管机构等市场主体的目的。
会计造假的危害不仅仅是对企业自身的经营和发展造成影响,更可能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投资者利益受损,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会计造假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有效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现象,需要深入分析其定义与表现形式、危害与影响、原因分析、防范措施以及治理机制。
只有全面理解会计造假的本质和特点,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治理水平,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能够深入探讨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问题,为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和市场稳定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会计造假的定义与表现形式会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利益目的,通过故意虚增收入、虚报资产、隐匿负债或利润等方式,在会计报表中进行造假,以欺骗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管机构的行为。
会计造假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资产减值问题:企业可能通过评估资产价值不实来虚增资产,或者故意隐瞒资产贬值的事实,以保持企业资产净值不受损害。
2. 收入与支出操纵:企业可能会通过虚构收入或操纵支出来操纵财务数据,从而掩盖真实业绩。
3. 资产负债表的伪装:企业可能通过调整账户余额或变更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使其看起来更有利于企业。
4. 利润的虚增:企业可能会通过虚构交易或调整会计政策来虚增利润,使企业看起来更具竞争力。
5. 现金流量的操纵:企业可能会通过人为干预现金流量表的数据,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现状。
会计造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企业往往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段进行欺诈。
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加强监管,是防范会计造假的重要途径之一。
2.2 会计造假的危害与影响会计造假对企业和社会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和影响。
会计造假会导致企业财务报告的失真,影响到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的权益。
对会计造假现象的剖析
对会计造假现象的剖析黄敏慧会计造假是指有关经济人为了实现其自身的利益目标所采取的违反国家和制度,或虽然不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但违背经济活动客观事实,致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行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中的重要依据,尽管政府部门在不断地采取各种手段来打击企业对会计信息造假的现象,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企业会挺而走险地实施造假呢?本人从以下几方面对会计造假现象进行剖析。
一、会计造假现象发生的原因分析(一)以获取经济利益为最终目标一些公司进行会计造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巨大的经济利益。
通过会计造假,企业可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方面的利益;企业负责人可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可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方面的利益;会计师事务所也可获得买方市场的一席之地。
总之,这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毫无顾忌地进行会计造假。
(二)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违规成本太低一些会计执业人员和经营者之所以“造假”,都是因为能从“造假”中捞到好处。
注册会计师放弃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时,会拉到更多的业务而被发现的风险与损失都较小。
由于违规所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违规所付出的成本,使企业、中介机构才敢铤而走险,造假欺骗投资者。
(三)公司法人治理机构不完善,制衡监督机制弱化在经济发达国家,企业注重组织机构之间的权力制衡,权力分离和权力监督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而我国的公司法人制度起步较晚,在理论结构上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一是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集团公司绝对控股,没有人来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二是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住客户而偏离公正的方向,这样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就不能很好地代表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即使经营行为严重偏离所有者的经营目标或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时,也不会受到应有的制约。
(四)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上存在缺陷,给造假者带来了机会会计作为一种信息系统的管理活动,本身有其局限性,主要有会计法规的不完善、会计政策和方法的可选择性等。
财务造假的危害
财务造假的危害(1)会计舞弊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
国家财政部门根据企业报送的会计报表来监督检查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税务部门通过阅读企业的会计资料,了解税收的执行情况等。
而会计舞弊导致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使统计上报给政府宏观调控失误,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
如果依据虚假的会计信息制定国家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就会超过误导作用,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2)财务造假损害了有关信息使用者的利益首先,企业的危害。
企业的目标解释为理论最大化还是价值最大化,其最终实现都离不开管理,而管理离不开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
企业过去一定时期发生的经济活动最终都通过财务会计予以反应,相应地,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是管理当局评价过去的成绩与不足的基本依据,而管理会计又可以提供关于为未来的夸己信息,以便经营管理者对未来的经济活动做出预测、决策和规划。
在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中,会计还发挥着监督、分析等职能,使得企业的经济活动合法、合理、有效地进行。
如果会计信息虚假,就无法满足各有关方面的要求,不仅不能发挥会计应有的职能,而且还将导致错误的决策,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例如产品的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应生产成本的会计信息;赊销政策的制定,应依据反应顾客以往付款情况的会计信息如果会计信息虚假,企业管理当局势必难以做出正确的生产和经营决策,长此以往,必然弱化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使企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相关者的危害。
会计信息是企业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依据。
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必须据以做出决策,以决定买进、出售或者保留企业的股份;原材料供应商必须据以决定企业可被接受的信用程度;贷款者必须据以考虑是否向企业贷款,应要求何种担保或者条件。
在具有贷款承诺的情况下,还应决定是增加还是减少贷款,或者是否要求企业到期偿付全部贷款。
如果这些决策都是以虚假的会计信息为基础,必将导致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必使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会计造假案例
会计造假案例会计造假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隐瞒或篡改有关会计记录,以谋取个人或公司利益的行为。
会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也损害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会计造假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
案例一,WorldCom公司。
2002年,美国第二大电信公司WorldCom公司因为会计造假丑闻而申请破产保护。
该公司的高管人员利用会计手段,将数十亿美元的费用误记为资本支出,以此来掩盖公司的亏损。
这一丑闻最终导致了WorldCom公司数百亿美元的资产贬值,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
案例二,Enron公司。
Enron公司是美国一家能源公司,也因为会计造假案例而声名狼藉。
公司高管人员通过虚构交易和隐瞒债务等手段,使公司的利润看起来更加可观,吸引了大量投资者。
然而,实际上公司的财务状况却是岌岌可危。
2001年,Enron公司宣布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
案例三,山水集团。
山水集团是中国知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但因为会计造假案例而备受关注。
2016年,山水集团因为涉嫌虚报销售额、利润和资产规模,被证监会处以重罚。
公司高层人员通过虚构业绩、夸大资产规模等手段,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最终导致了公司的信用受损和股价暴跌。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会计造假对企业和社会的危害。
会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也损害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因此,加强会计监管,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是防范会计造假的重要举措。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依法依规编制财务报表,增强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同时,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也应增强风险意识,理性投资,不盲目追逐高额利润,以免受到会计造假案例的伤害。
总之,会计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监管,提高透明度,防范会计造假,维护企业和社会的正常秩序。
滥用会计政策财务造假
滥用会计政策财务造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滥用会计政策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谋取利益,而采取一系列不当手段,通过扭曲财务信息来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等各方,从而达到蒙骗他人的目的。
这种行为属于企业道德和法律的双重违背,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信誉,也给整个市场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滥用会计政策财务造假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种类繁多。
其中最常见的手段包括虚假报告、账务操纵、不当披露等。
虚假报告是指企业为了掩盖财务状况的真相,主观夸大或隐瞒财务信息,从而使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情况产生误解。
账务操纵则是通过改变会计准则或政策,将财务数据人为地调整,以实现虚假经营状况的目的。
不当披露是指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故意隐瞒重要信息,导致投资者无法正确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
滥用会计政策财务造假的危害不可小觑。
这种行为会扰乱市场秩序,造成市场的不稳定性,影响市场的公平竞争。
会给投资者造成财务损失,破坏投资者的信心和信任,从而阻碍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和发展机会。
滥用会计政策财务造假还会影响社会的经济秩序和发展,甚至对整个市场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滥用会计政策财务造假的现象,我国相关部门一直在不断地加强监管和打击。
财政部、证监会等机构都发布了一系列规定和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和境内外上市公司必须按照规范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并进行审计。
对于违背监管规定、滥用会计政策财务造假的企业,相关部门也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除了政府部门的监管外,企业自身也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避免滥用会计政策财务造假的行为发生。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的合规性检查,确保公司的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可靠。
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防止意气用事、追求短期利益而滥用会计政策财务造假。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要坚守诚实守信的原则,做一个守法守规的好企业。
滥用会计政策财务造假不仅短期利益有限,而且迟早会被揭穿,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
会计人员犯罪真实案例
会计人员犯罪真实案例在会计领域,犯罪行为时有发生,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些真实案例来了解一下会计人员犯罪的情况。
案例一,财务报表造假。
某公司的会计人员为了追求业绩和利润,利用财务报表制造了虚假的利润和资产价值,以此来欺骗投资者和股东。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会计准则,也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利益。
最终,这些会计人员因为虚假报表被揭露,面临着刑事和民事责任。
案例二,盗窃公司资金。
另一家公司的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资金转移到个人账户,或者伪造支票、报销单据来骗取公司资金。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司的财产利益,也构成了贪污和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
一旦被发现,这些会计人员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制裁。
案例三,偷税漏税。
还有一些会计人员在处理公司税务时,故意隐瞒收入或者虚报费用,以此来减少公司的税负。
这种偷税漏税的行为不仅违法,也损害了国家的税收利益。
一旦被税务部门查实,这些会计人员将面临重罚甚至刑事处罚。
以上这些案例都反映了会计人员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作为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业操守,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不得为个人私利损害公司和社会的利益。
同时,公司也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审计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会计人员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会计人员犯罪对公司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危害。
只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内部监管,才能有效预防和打击会计人员犯罪行为,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大家对会计人员犯罪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共同营造一个诚信、公正、透明的商业环境。
财务造假事件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报告将对一起典型的财务造假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及防范措施。
二、事件背景1. 事件概述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通过虚构业务、夸大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增公司利润。
经监管部门调查,该公司涉嫌财务造假,被责令改正,并处以巨额罚款。
2. 事件影响(1)投资者利益受损:财务造假导致投资者对公司业绩产生误判,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额损失。
(2)资本市场信誉受损:事件曝光后,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3)监管机构公信力下降:事件暴露出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导致财务造假事件频发。
三、事件原因分析1. 内部因素(1)公司治理缺陷: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2)内部控制失效: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无法有效防范和发现财务造假行为。
(3)道德风险:部分管理人员和员工为追求个人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进行财务造假。
2. 外部因素(1)市场竞争激烈:公司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为提高业绩,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
(2)监管力度不足: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理。
(3)会计准则不完善:部分会计准则存在模糊地带,为企业进行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事件影响分析1. 对投资者的影响(1)投资决策失误:财务造假导致投资者对公司业绩产生误判,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额损失。
(2)信心受损:事件曝光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导致市场恐慌。
2.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1)市场秩序混乱:财务造假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影响了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
(2)监管公信力下降:事件暴露出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导致监管公信力下降。
3. 对社会的影响(1)诚信缺失:事件暴露出我国部分企业诚信缺失,损害了社会道德风尚。
公司财务报告分析造假(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展示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文件,是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沟通的重要桥梁。
然而,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铤而走险,通过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来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本文将深入剖析公司财务报告分析造假的手段、原因及其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财务报告分析造假的手段1. 收入确认造假: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隐瞒收入或虚构收入等方式,虚增收入规模,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2. 成本费用虚减:企业通过虚减成本费用,如虚构成本、低估费用、提前摊销等手段,虚增利润,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3. 资产评估虚增:企业通过高估资产价值,如虚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虚增企业资产规模,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4. 负债评估虚减:企业通过低估负债,如虚减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虚减企业负债规模,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5. 信息披露不实:企业故意隐瞒重要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三、财务报告分析造假的原因1. 利益驱动: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如上市、融资、获得政府补贴等,不惜采取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手段。
2. 监管缺失: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为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3. 内部控制薄弱: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等环节存在漏洞,为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提供了条件。
4. 企业文化缺失:一些企业缺乏诚信意识,内部存在不正当竞争、利益输送等现象,为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提供了土壤。
四、财务报告分析造假的危害1. 损害投资者利益:财务报告分析造假误导投资者,导致投资者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2. 扰乱市场秩序: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扭曲企业真实财务状况,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市场公平竞争。
3. 损害企业形象: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损害企业声誉,降低企业市场竞争力。
4. 影响宏观经济:财务报告分析造假导致宏观经济数据失真,影响政府决策和宏观经济调控。
会计违法案例
会计违法案例会计违法是指在会计核算、报告和监管等方面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损害国家、企业和社会的利益。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来了解会计违法的表现和危害。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关于虚假销售收入的案例。
某公司为了虚增销售收入,将一部分未售出的产品列入销售收入,虚假增加了公司的经营业绩。
这种行为不仅误导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也给公司的财务状况造成了严重损害,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其次,还有一起关于资产减值准备不足的案例。
某企业在资产减值测试中故意低估资产价值,不足额提取资产减值准备,掩盖了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这种行为不仅会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也会导致企业在未来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损失。
另外,还有一起关于滥用公司资金的案例。
某公司的高管滥用公司资金进行个人消费,包括购买奢侈品、旅游度假等。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司的财务利益,也严重违反了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给公司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风险。
再者,还有一起关于财务报表造假的案例。
某公司为了达到业绩目标,故意虚增收入、减少费用、隐瞒负债等,编造了虚假的财务报表。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也对整个市场的秩序和信心造成了严重破坏。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关于违规披露信息的案例。
某公司在信息披露时故意隐瞒重要信息,误导了投资者的决策,给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定,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综上所述,会计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损害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的倒闭和市场的混乱。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会计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打击,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维护市场的公平和透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企业和会计人员也应提高自律意识,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做到诚实守信,为企业和社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会计违法违规行为 虚构经济业务
《会计违法违规行为虚构经济业务:背后的危害与应对之策》一、引言作为一门古老而又重要的经济学分支,会计学对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会计违法违规行为和虚构经济业务的问题愈发突显,给企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会计违法违规行为和虚构经济业务的本质、危害以及应对之策。
二、会计违法违规行为的本质1. 会计违法违规行为的定义与范围会计违法违规行为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违反了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和规范,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篡改、造假或隐瞒,从而达到误导投资者、掩盖经营真相、蒙骗监管机构的目的。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利益,也损害了投资者和整个市场的利益,对经济秩序产生了破坏性影响。
2. 会计违法违规行为的危害会计违法违规行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损害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导致企业在市场上的声誉受损,甚至被迫退出市场;二是影响投资者的决策,造成投资者的损失,甚至引发金融风险;三是扰乱市场秩序,给整个经济体系带来不稳定因素,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3. 会计违法违规行为的根源会计违法违规行为的根源主要在于企业治理体系的不完善、监管制度的缺位以及内部控制机制的薄弱。
只有抓住根源,才能有效遏制会计违法违规行为的滋生和蔓延。
三、虚构经济业务的本质1. 虚构经济业务的定义与特征虚构经济业务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为了追求暂时的经济利益,以虚构、夸大或隐瞒的方式对经济行为和交易进行操纵,从而使企业的经营业绩呈现出一种不真实的繁荣景象。
这种行为既没有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也违背了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诚信原则。
2. 虚构经济业务的危害虚构经济业务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误导投资者和财务用户的决策,导致他们对企业的价值和风险有误判,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损失;二是扭曲了市场经济的信号传递机制,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市场秩序的混乱;三是损害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最终损害了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和成长。
会计造假的原因 危害及其对策分析
4、强化社会监督体系
总之,会计造假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损害了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 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信用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加强外部监管力 度以及强化社会监督体系等多方面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会计造假 行为的发生,保护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3、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3、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 度体系,加大对会计造假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同时,应加强对会计师事 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监管,防止其与被审计单位合谋造假。
4、强化社会监督体系
4、强化社会监督体系
社会监督是对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管的有效补充。应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 与监督,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提高公众的监督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媒体也 应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报道和披露,增加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
三、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产生的直接责任人,应加强对其 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职业操守。
三、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4、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增加 违法成本,使企业认识到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后果。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 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确保其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三、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途径。 2、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会计制度、审计制 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应建立科学合 理的业绩评价机制,避免单纯追求短期利益而忽略长期发展。
会计造假的危害与治理
利益直 接由单位负责人 所掌握 和决定 . 们物质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高 ,在追求物 素 ,最终扰乱社会 的经济关系、扰乱社
所 以违法干预会计人员工作 。授意 、指 质 利 益 时 。个 人 主 义 、利 己 主 义 、享 乐 会经济秩序。 使 、强令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 ,假 造 主 义 等不 良思 想 逐 步 抬 头 .在这 些 不 健 2 会 计 造 假 严 重 败 坏 了会 计 行 业 、维普资讯 财 务 Nhomakorabea 会 计
会 计 造 假 的 危 害 与 洽 理
口 王 亚娟
现阶段有些会计人员不讲诚信利用 资料 吗 ? 如 国 内 闻 名 的 “ 广 厦 ” 案 、 假的重要会计信息仍 出具无保留意见的 银
虚 假或 虚 拟 经 济业 务事 项 .编造 不 真 实 “ 田股份 ”案等等 ,都 是企业负责 人 审计报告 。致使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蓝
计人员在单位负责人授意 、指使 、强令
3 会 计 资料 信 息 的 监 管 不 严 。 如 是破产关 门。而会 计造假者 弄虚作假 、 、
人不 得 以任 何 方 式 授意 、指 使 、强 令 会 自觉 抵 制 来 自于 各 方 面 的 诱 惑 和压 力 . 理部 门、投资 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
计机构 、会 计人 员伪 造 、变造 会计 凭 拒绝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但 是 目前我 国 进行宏观调控 、改善经济管理、评价财 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 ,提供虚 会计人员中业务素质普遍较低 、法制观 务 状 况 、 防范 经 营 风 险 、作 出投 资决 策
的会计资料 ,欺骗投 资者、债权人和社 直接 指 使 和 策 划 下造 假 的 。工 作 中大 多 无法保障。因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
会计造假的危害分析
接依据不实 ,造成不能反映 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错位态势, 制 约 国民经济健康、 持续 、 快速发展。. 3 价格分配政策错位 。 会计信
息是国家价格政策和收人分配政策的直接依据之一 , 对两种政 策制定过程中反 映经济现 实的准确 程度 、 运行质量 、 实施效 果 具有决定性作用 。 如果会计信息虚假则会使价格政策和收人分 配政策不具有真实性 、 准确性 、 公平性和安全性 , 造成 国民经济 运行质量低下, 制约经济发展 。
业会计信息失真 、 搞假账 , 长此下去 中国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是难以建成的。 其危害表现在 :. 1 导致市场 主体不平等。 市
场 主体平 等的实质是市 场竞争机会和信息取得平等 , 包括会计 主体供给会计信息对所有主体平等和客观真实。 会计造假则会
使市场竞 争主体获取的信息不公平 、 不对称、 不安全 , 使主体之
计划和计划调控政策不可能反映宏观经济运行 的真实状况。2 . 财政货 币政策错位。 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是 国家宏观调控的核
心政策和主要工具 , 两种 政 策 的 准 确度 、 控 度 和 效 果 度 直 接 调
、
会计 造假 的经 济 危 害 对 国 民经 济 运 行 和 发展 产 生 的 损
市 场竞争 的公平 , 从而不可能维护市场竞争者 、 会计信息消费 者和社会公众 的合法权益 。 朱镕基同志指出 : 目前 , 一些 国有企
府决策 的准确程度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起着关键性作用。 会
计造假会使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决策没有真实准确 的信息通道 , 使其决策成为无源之水 、 无本之木 , 造成不可估 量的损失。 会计造假使个体 、 单位和地 区决策失误 , 必然造成股东投 资决策不可能得 到应有的投资收益 、并加剧银行金融风险 ; 经
企业会计造假的形式、危害及治理2
企业会计造假的形式、危害及治理专业:财务管理学生:向勇年级:2012级论文类别:案例分析指导老师:王霞摘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不仅能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而且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然而,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监管制度薄弱的情况下,不少企业铤而走险,昧着良心做假账,据相关资料统计,企业会计造假也逐渐成为我国财政的最大问题之一,严重危害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企业会计造假的手段多样,危害严重,治理难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主要以万福生科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为例,简述企业会计造假的形式、危害并提出治理的办法。
关键词:万福生科会计造假造假危害治理办法1 万福生科会计造假1.1 万福生科万福生科集大米结晶葡萄糖、大米高蛋白、高麦芽糖浆等淀粉糖系列产品生产、销售,粮食收购、储备及科技研发为一体,是稻米深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企业,坐落在湖南常德沅江边上。
2011年9月27日,它以每股25元的发行价成功登陆创业板,加上超募资金,共募集4.25亿元,曾被多家劵商誉为“新兴行业中的优质企业”。
而在2012年9月起万福生科被监管层调查, 2012年10月26日,万福生科公告造假事实,公司2013上半年虚增营收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净利润4023万元,而且隐瞒了公司上半年循环经济型稻米精深加工产线项目长期停产的事实。
1.2 造假后果会计造假危害就是指会计造假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造成的伤害或损失。
首先,我们来看我国企业会计目标。
我国的企业会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因此,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成为财务报告的目的;二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1]可想而知,我们的会计资料一旦造假,我们的会计目标就无法实现:财务报告使用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真实信息;股东们也不清楚自己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
审计监督下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审计监督下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信息在各领域的作用愈加重要,但会计造假却一直严重扰乱着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通过分析审计监督下存在的会计造假现象,因此,本文提出通过完善审计综合体系、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强化会计审计认知、完善人员管理制度以及提高会计造假成本等措施,防范与治理审计监督中会计造假。
关键词:审计监督;会计造假;防范;治理历经30多年的发展,我国国家审计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成效。
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对公共部门各类违法违规问题予以曝光,对国家审计走向“良治”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会计造假案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对企业的诚信度及可持续发展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现代企业在审计监督背景下,应把对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作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诚信意识,从而使会计工作的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审计监督的新要求第一,严格进行审计监督,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宏观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在审计组织内部构建整体部署实施、分级负责领导的审计项目纵向监督体系,通过审计机制的协同配合,从而高效约束和监督权力的运行;做好审计监督与其他各种类型监督的统筹规划工作,建立扬长避短的审计监督横向协同体系。
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入手,完善监督实施的组织架构和目标监督体系,基于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一个具有内部驱动力的、高效协同的、多元主体联动的网络综合治理平台。
第二,通过审计监督可以高效链接其他监督手段。
一是在审计的过程中进行追踪、发现和披露,可以给其他监督手段提供有效的监督信息,通过审计整改、意见反馈以及问责等手段,有利于各类问题的解决与防范;二是为审计提供数据信息方面的支持与沟通,可以显著增强其他监督手段的权威性、公信力以及执行力;三是审计监督只有具备因小见大的微观判别能力和深谋远虑的宏观战略部署,才可以促进不同层级监督手段的完美链接,通过事前防范、事中核查、事后整改的方式,介入不同的阶段中,从而弥补其他监督手段过于单一的缺陷。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通过编造、篡改财务数据,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达到掩盖真实经营状况的行为。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也对整个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造成了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财务造假案例,来深入了解这一现象的危害和特点。
案例分析,Enron公司。
Enron公司是美国一家知名的能源公司,曾经是全球最大的自然气和电力公司之一。
然而,由于财务造假丑闻,Enron在2001年宣布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
Enron公司的财务造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虚假财务报表。
Enron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大肆夸大公司的收入和利润,通过各种会计手段掩盖了公司的真实亏损情况。
公司高管和会计师团队共谋,编造了大量虚假交易和合同,以虚增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从而误导投资者和监管部门。
2. 虚假资产价值。
为了掩盖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Enron公司通过设立特殊目的实体(SPE)等方式,将大量亏损资产转移至关联企业,通过虚假交易和资产估值,夸大了公司的资产规模和价值。
3. 股价操纵。
Enron公司高层利用虚假的财务数据和信息,人为操纵公司股价,通过内部人士的大量卖出和做空操作,获取利益,同时误导外部投资者继续投资,从而维持公司股价的稳定。
财务造假对Enron公司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投资者因为被虚假信息误导,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公司股价暴跌,市值蒸发,最终导致了Enron的破产。
此外,财务造假还对整个金融市场和投资者信心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整个市场秩序造成了恶劣影响。
通过对Enron公司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财务造假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问题,它还涉及到整个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利益保护。
因此,对于财务造假行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都应高度重视,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监管和审计,提高透明度和真实性,共同维护市场的公平和健康发展。
总结,财务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它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和利益,也对整个市场和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会计造假的危害
一、虚假会计信息带来的危害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对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的评估、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等,都密切相关。
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状况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还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秩序。
会计造假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会计造假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就整个社会而言,会计资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会计资料的质量直接影响资料使用者.会计资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资料,是记录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重要载体,是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进行宏观调控、改善经济管理、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造假不仅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导致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的失误,还会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滋生腐败,甚至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最终扰乱社会的经济关系、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2、会计造假严重败坏了会计行业的诚信。
诚实守信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的最基本道德规范,而作为经常与钱财打交道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更应诚信第一,真实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事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诚信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如果没有诚信,企业要想能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简直是痴人说梦,其最终的结局就是破产关门。
而会计造假者弄虚作假、见利弃义,违背基本的职业道德,连最起码的社会公德都没有,怎指望他们把好经济活动的“关〃?怎能让投资者、管理当局、社会公众相信他们的会计资料呢?又怎能让我们会计业和会计人员受到社会的尊重呢?3.虚假会计信息危害会计行业本身导致社会环境恶化。
会计信息真实性程度如何,直接影响了会计行业可信度的高低.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会计师受迫于企业与企业管理当局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但由于会计师是会计信息的主要生产者,财务丑闻一旦曝光,虚假的会计信息给其使用者造成决策上的误导和经济损失,使得社会公众利益无以保障,社会经济活动无信可言,人们首先就会对会计师产生怀疑,进而产生对会计行业的不信任感,导致会计行业的信誉危机,这无疑会危害到会计行业本身的健康发展。
会计造假的危害
一、虚假会计信息带来的危害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对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的评估、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等,都密切相关。
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状况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还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秩序。
会计造假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会计造假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就整个社会而言,会计资料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会计资料的质量直接影响资料使用者。
会计资料就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记录与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资料,就是记录会计核算过程与结果的重要载体,就是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进行宏观调控、改善经济管理、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造假不仅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导致宏观调控与微观决策的失误,还会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滋生腐败,甚至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最终扰乱社会的经济关系、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2、会计造假严重败坏了会计行业的诚信。
诚实守信就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就是每个公民的最基本道德规范,而作为经常与钱财打交道的会计工作与会计人员,更应诚信第一,真实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事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诚信就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如果没有诚信,企业要想能在市场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其最终的结局就就是破产关门。
而会计造假者弄虚作假、见利弃义,违背基本的职业道德,连最起码的社会公德都没有,怎指望她们把好经济活动的“关口”?怎能让投资者、管理当局、社会公众相信她们的会计资料呢?又怎能让我们会计业与会计人员受到社会的尊重呢?3、虚假会计信息危害会计行业本身导致社会环境恶化。
会计信息真实性程度如何,直接影响了会计行业可信度的高低。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会计师受迫于企业与企业管理当局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但由于会计师就是会计信息的主要生产者,财务丑闻一旦曝光,虚假的会计信息给其使用者造成决策上的误导与经济损失,使得社会公众利益无以保障,社会经济活动无信可言,人们首先就会对会计师产生怀疑,进而产生对会计行业的不信任感,导致会计行业的信誉危机,这无疑会危害到会计行业本身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虚假会计信息带来的危害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对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的评估、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等,都密切相关。
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状况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还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秩序。
会计造假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会计造假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就整个社会而言,会计资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会计资料的质量直接影响资料使用者。
会计资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资料,是记录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重要载体,是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进行宏观调控、改善经济管理、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造假不仅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导致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的失误,还会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滋生腐败,甚至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最终扰乱社会的经济关系、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2、会计造假严重败坏了会计行业的诚信。
诚实守信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的最基本道德规范,而作为经常与钱财打交道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更应诚信第一,真实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事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诚信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如果没有诚信,企业要想能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
展,简直是痴人说梦,其最终的结局就是破产关门。
而会计造假者弄虚作假、见利弃义,违背基本的职业道德,连最起码的社会公德都没有,怎指望他们把好经济活动的“关口”?怎能让投资者、管理当局、社会公众相信他们的会计资料呢?又怎能让我们会计业和会计人员受到社会的尊重呢?
3.虚假会计信息危害会计行业本身导致社会环境恶化。
会计信息真实性程度如何,直接影响了会计行业可信度的高低。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会计师受迫于企业与企业管理当局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但由于会计师是会计信息的主要生产者,财务丑闻一旦曝光,虚假的会计信息给其使用者造成决策上的误导和经济损失,使得社会公众利益无以保障,社会经济活动无信可言,人们首先就会对会计师产生怀疑,进而产生对会计行业的不信任感,导致会计行业的信誉危机,这无疑会危害到会计行业本身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