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我们周围的物体《4.给物体分类》教科版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4《给物体分类》教案 教学设计
第4课给物体分类【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1.呈现超市中蔬菜摆放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生活中,你们知道如何把物体分类的?”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出想法,比如,超市中将蔬菜分类摆放,自己将书本分类摆放等。
2.呈现本节课研究的物体实物或照片,让学生回顾它们的名称后,提出引发思考的问题:“我们怎样给物体分类?”学生可能会说根据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分,可能会说将物体分为几堆,也可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来分。
二、探索活动:给物体分类1.回顾描述物体的各种特征,提出问题:“我们探究了物体的哪些特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各种特征,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特征分类。
2.指导学生阅读“探索”中的图文部分,根据学生提出的不明白之处,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解答或针对性地讲解。
3.提出问题:“你可以选择哪种特征,如何分类?”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情况,教师作修正性讲解,然后示范记录方式——先带领学生给这些物体贴纸条并编上序号,再将同一类物体的编号圈起来。
4.先让每位学生选择1-2种特征进行分类,分类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分类的结果;还可以让一位学生把自己分类的结果呈现给同桌观察,让同桌猜一猜“这是根据什么特征分类的”。
5.分发材料,分小组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要求先自己选择特征进行分类,记录后,再进行小组内的相互交流。
三、研讨活动:探讨分类的方法1.实验后,先让学生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类的,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教师把他们提到的特征呈现在班级记录表中。
2.接着,根据学生提到的分类特征进一步追问,比如“都是用轻重来分类,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吗”,学生可能表达不同的分类结果,教师把它们呈现在黑板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引导学生意识到,要得到一致的分类结果,我们还需要对“轻、重”作出具体的规定。
教师还可以针对其它特征组织学生讨论类似的话题,比如透明、颜色、软硬等。
3.通过对分类情况的探讨,教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同的细分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给物体分类》PPT教学课件
较重
12 3论交流
根据相同的特征分类,为什么 大家的分类却不完全相同?应 该怎么办? 细化分类标准。
四、练习、巩固
玩个蔬菜、水 果归归类的小 游戏吧!
第四课 给物体分类
我们可以怎样给市场中的蔬菜分类?
给它们编号
选择一个特征(比如颜色)进行分类
进一步了解分类
你能用二分法把动物们一分为二吗?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
第4课 给物体分类
一、课程导入
超市里的物品是分类摆放的 生活中的垃圾是分类回收的
二、实践探究
描述物体特 征,按照一 个特征分类。
大螺母、小螺母
小大 橡橡 皮皮
小大 塑塑 料料 块块
大木块、小木块
二、实践探究
给物体分类
给每个物体编号
选择一个特征 给物体分类
二、实践探究
展示小组记录
比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
科学精神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给物体分类》教案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给物体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能够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分类的依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分类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分类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分类的方法。
能够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分类特征。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杂乱无章的物品图片,如文具、玩具、水果等,提问学生:这些物品看起来很混乱,我们可以怎么做让它们变得整齐呢?引出分类的话题。
2.认识分类讲解分类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管理物品。
展示一些已经分类好的物品图片,如超市里的货架、图书馆的书架等,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物品是如何分类的。
3.给物体分类分发一些物品给学生小组,如铅笔、橡皮、尺子、苹果、橘子、香蕉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等。
让学生选择一个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对物品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不同的分类方法。
4.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和分类依据。
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比较不同小组的分类方法和结果,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对学生的分类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5.拓展延伸提问学生:除了我们今天选择的特征,还可以根据哪些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呢?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分类方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对自己的玩具、书籍等物品进行分类,并向家人介绍自己的分类方法和依据。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分类特征,进行分类活动。
教科版我们周围的物体4.给物体分类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全)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4.给物体分类教学目标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3.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4.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教学重点能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准确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乒乓球、大木块和小木块、与木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塑料块、大螺母和小螺母、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1.找物品:出示超市物品专柜,请学生找牛肉、巧克力等物品。
2.提问:超市物品繁多,但我们总能快速找到物品,原因是什么?3.引出:超市的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能方便我们寻找所需物品。
4.揭示课题:给物体分类(板书)。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学生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对一些事物进行分类了。
通过超市货架的场景重现,唤醒学生生活中的分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给物体分类(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1个乒乓球、1块小木块、1块大木块、1块塑料块、1块小橡皮、1块大橡皮、1颗玻璃珠、1个塑料杯、1个小螺母、1个大螺母1.课件出示10种物体,认识物体并编号。
2.提问:我们可以怎样给这些物体分类?(提示:我们在前面的课堂中探究了物体的哪些特征?)3.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找出物体的不同特征和相同特征。
4.引导: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归为一类。
5.明确任务:给物体分类。
6.活动指导:(1)观察、认识每一种物体;(2)选择1种方法进行分类,写下你的分类依据;(3)编号表示物体,同一类物体编号写在一起,圈起来,分为几类画几个圈;(4)尝试用第2种方法进行分类,并记录。
7.领取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以确保每个小组能完成实验,必要时给予指导。
8.整理材料【设计意图】使用前面三节课中出现的物品,能帮助学生回顾学习过的物体特征,将物体的特征与分类依据直接联系在一起,促进学生对分类这一思维方法的掌握。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 4 给物体分类》_37
给物体分类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
知道什么是分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2.科学探究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分类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
3.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每组5根不同颜色铅笔,带橡皮头的铅笔(削尖的与未削的)各一支,普通铅笔(削尖1支、未削的2支)。
每组四个容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小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试管。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开门见山,交待学习任务(二)新课学习1.认识分类(1)出示按教材准备好的五支铅笔,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2)学生尝试分类:各小组学生根据比较的结果整理铅笔。
将某一特征相同的铅笔放在一起,没有这一特征另外放在一起。
(3)教师示范分类:例如以是否带橡皮头为分类标准,整理、示范分类的过程,帮助学生提炼分类的流程:明确对象、观察比较对象的特征、找出相同和不同、选择分类标准(同一次只能采用同一个标准),依据标准分类。
(4)学生再次分类。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一分为二的标准(例如按是否削尖、按冷暖色、按铅笔型号、按品牌等)将铅笔再次分类。
(5)汇报交流,小结(重点小结一分为二的方法)。
2.分类练习(1)提供4个不同的杯子,(2)放手让学生按一分为二的标准给杯子分类。
(3)交流、评价。
(三)讲述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对动物分类的科技史,体会分类工作由来已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四)课后拓展用学过的分类方法,整理散乱的图书。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 给物体分类-教科版
第 4 课《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给物体分类》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中的第四课。
“我们周围的物体”这一单元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对观察到的物体特征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尝试根据物体的一些特征进行分类。
本单元第1课,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观察、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第2课,通过观察、预测、掂量、简易工具测量等多次比较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建立对“物体有轻重”的认识;第3课,对“形状”这一物体的重要特征展开研究;本课是基于前三课的知识与能力基础,鼓励学生用多种分类标准给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描述物体外部特征,进一步认识各种各样的物品。
本节课教材内容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聚焦,以市场里的蔬菜都是分类摆放的场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点出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我们怎样给物体分类,唤醒并调查学生生活中的分类经验,同时点明本节课的探究主题。
第二部分——探索,这部分主要包括一个探究活动——把前3课中用过的所有物体根据特征进行分类。
此探究活动包括以下三步:首先给物体进行编号,接着提示学生选择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然后让学生选择其他特征尝试更多的分类方法。
第三部分——研讨,此部分包括两个讨论问题,“我们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进行了分类?”引导学生回顾探究过程,知道可以选择物体颜色等外部特征进行分类;“根据同一个特征进行分类时,我们的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分类结果。
【学情分析】一般特征: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
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及观察描述等能力、发展思维、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周围物体观察、比较和描述能力有限,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4《给物体分类》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4《给物体分类》教案一. 教材分析《给物体分类》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会按照一定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探究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分类方面还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发现分类的方法和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并能够说出分类的依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学生能够发现分类的方法和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各种物体,如玩具、书籍、文具等,以及分类的标签和卡片。
学生准备自己的书包和小物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物体,如玩具、书籍等,并提问:“我们可以怎样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学生自由尝试分类,并分享自己的分类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分类的依据,如“按照物体的颜色分类”,学生根据这一依据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分类。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检查分类结果,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学生互相学习,巩固分类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类的方法和规律,如“按照物体的形状分类”、“按照物体的用途分类”等。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4《给物体分类》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4《给物体分类》教案【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4课,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物体有很多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描述为大或小、轻或重、光滑或粗糙、透明或不透明,以及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等。
本课要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开展“分类”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以及分类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科学和培养科学素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四个活动:1.聚焦分类话题;2.制订分类标准,进行分类;3.研讨,回顾学习过程:4.了解分类的意义。
通过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更清晰有序地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科学地观察、描述之后进行科学的分类,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分类方法,明确分类标准的细化是准确分类的要素。
教材中提示选用的教学器材为前三节课观察的物体。
在本课中,教师要尽量安排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便于学生进行分类活动。
【学生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课学习,一年级学生逐渐了解了科学课程的特点。
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科学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出合作学习和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
但是学生各方面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仍处于培养阶段,在行为能力上相对较弱,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同时,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仍需进一步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 4 给物体分类》_21
《4.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选自科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中的第4课。
通过对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很多能够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如大小、轻重、光滑、粗糙、形状、颜色、是否透明等,这为本节课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要求学生根据物体相同的特征进行分类,明确准确分类需要将分类标准细化。
课堂上开展“分类”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实践,有助于学生了解分类的方法以及分类的意义,对学生学习科学和培养科学素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四个活动:1.聚焦分类话题;2.制订分类标准,进行分类;3.研讨,回顾学习过程;4.了解分类的意义。
这四个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学生更清晰有序地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对物体科学地观察、描述之后进行科学的分类,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分类方法,明确分类标准的细化是准确分类的要素。
教材中提示选用的教学器材为前三节课观察的物体,在本课中,教师要尽量安排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便于学生进行分类活动。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分类”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前概念,认为“给物体分类”是指将一堆物体分为两类,对“分类”的概念认识比较模糊,需要对“给物体分类”进行更具体的了解。
同时,一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初步接触科学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出合作学习和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但是他们各方面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仍处于培养阶段,语言理解能力、表达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而且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三、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①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②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2. 科学探究目标①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②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3. 科学态度目标①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②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1.4给物体分类》精品教案
教师小结
这学期同学们取得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都离不开你们的努力,我们既要会欣赏自己的进步,也要会欣 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看待别人,使自己不断进步。只要你们努力去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勤奋刻苦、充满自信的过好每一天,雏鹰总会凌空翱翔。
本环节的设计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在分类时有不同的方法,因此在本环节的展示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多的让小组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认识到原来分类有这么多种方法,从而发展了孩子们的发散思维。
主问题2预设答案
比如选择“透明”这个特征,把木块、橡皮、螺母等不透明的物体放在一个圈里,把塑料杯、玻璃珠等透明的物体放在另一个圈里等等。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学本教学教学设计
课题
1.4给物体分类
设计者
审核者
执教者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3.组长合理分工——4号讲解,3号动手分类,2号组织,1号对质疑进行解答。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展讲者:声音洪亮,落落大方。能够有效配合,并能够较好的应对台下其他同学的质疑。
2.倾听者:认真倾听,积极质疑,有效评价。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三、研讨(教学总结)
1.我们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进行了分类?
2.根据同一个特征进行分类时,我们的分类结果又有哪些不同?
四、拓展
1.分类整理自己的房间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4课时 给物体分类》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4课时给物体分类》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的教材内容我们周围的物体第4课时给物体分类。
本节课的重点是教授给物体分类的方法和目的。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 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以便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周围的物体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分类的概念和方法可能还不太清楚。
他们的观察和归纳能力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具体的示例和引导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出分类的概念。
教师提问:请看这些物体图片,你们觉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们能找出其中的一种特征,让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组吗?示例:教师出示一张包含苹果、草莓和香蕉的图片。
学生回答:这些水果都是可以吃的。
它们的形状都不一样。
Step 2: 引入分类的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分类的概念,并给出简单的示例。
例如,将一些动物图片分成两组,一组是会飞的动物,另一组是不会飞的动物。
教师解释:分类就是把一些相似的东西分成一组,把不同的东西分成另一组。
通过分类,我们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示例:教师出示一张包含鸟和狗的图片。
教师解释:这里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鸟,它们可以飞翔;另一种是狗,它们不能飞。
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组,一组是会飞的动物,另一组是不会飞的动物。
Step 3: 根据特征分类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物体,例如水果、玩具等,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特征,并根据一个特征将它们进行分类。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实物或者投影幻灯片等方式展示物体。
教师引导:请观察这些水果,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们能找到一个特征,让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组吗?示例:教师出示苹果、草莓、香蕉和橙子的图片。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 4 给物体分类》_12
《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材料准备】学生带回的各种物体、数字贴纸【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师:大家喜欢春游秋游吗?秋游前老师都会让我们排队,如果老师要我们排成两队,可以怎么排呢?生答:(男生、女生)(师板书两个大圆圈表示分为两类)师:如果要排成三队呢?生:(高的、矮的、不高不矮的……师板书三个圆圈表示分为三类)2.老师让大家带了自己喜欢的物品回来,我们能不能用标准给它们分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
(板书:给物体分类)设计意图:聚焦话题,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教师利用任务驱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二、发散思维、给物体分类1.确定分类标准。
(1)学生拿出各种物体和活动手册。
(2)小组讨论说说自己计划以什么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并填写在活动手册中。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理解分类是以特征作为标准的,而且标准有很多,为开展分类活动明确主线和目的。
2.为物体编号并初次体验分类。
为了方便大家分类,让我们先给物体编号吧。
(给带回的物品贴上数字编号)3.开展小组分类活动。
(1)小组观察物体、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将分类结果以物体编号的形式填写在活动手册不同的圆圈里,有几类就画几个圈)(2)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
(3)学生展示小组记录单并说明分类标准三、交流研讨1.大家是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分类的?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分类有很多方式,但是不管哪种方式分类的标准,都是物体比较典型的、有共性的特征。
教科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 4 给物体分类》优质课教学设计_11
给物体分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通过生活体验,明白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不同的物体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
3. 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器材准备红色圣女果、黄色圣女果、大西红柿、金桔、香蕉、猕猴桃、黄瓜、核桃、红毛丹、果冻、购物袋。
以上材料每组一套实物,每人一套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聚焦主题1.提问:周末刘老师家里有朋友来做客,刘老师去超市买食物招待客人。
老师在逛超市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超市里的物品有成千上万中,我们为什么可以在这么多的物体中快速地找到我们想买的那个?超市物体摆放的秘密是什么?(学生回答:分类摆放。
)2.引出本课主题——分类:我们通过比较,把具有某些共同或相似特征的物体分成一组,这种方法叫做分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物体分类”。
(板书:给物体分类。
)3.复习物体特征:PPT出示超市分类照片,它们相似特征是什么?老师发现超市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有按大小、颜色、形状、软硬、轻重等特征进行分类的,但没发现按光滑度、透明度等特征进行分类的。
4.提出新问题:回到我们的故事中,老师在超市里买了一些食物,你们都认识吗?红色圣女果、黄色圣女果、大西红柿、金桔、香蕉、猕猴桃、黄瓜、核桃、红毛丹、果冻老师付款后把这些东西装进购物袋,回家打开购物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发现黄色圣女果也压扁了、香蕉压烂了......)假如你们和刘老师一起购物,一起装袋码放这些食物,你们怎么样避免这种问题呢?(学生回答:没分类摆放,需要分类)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杂乱无章和有序摆放的物体,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分类的重要性,体会分类对于人们生活的帮助,分类可以让人们更便捷的生活。
教科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物体4给物体分类》课教学设计4
给物体分类一、设计理念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四周的物体?单元的第4课,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初步认识了物体有好多特点,这些特点能够描绘为大或小、轻或重、圆滑或粗拙、透明或不透明,以及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形状等。
在本课中,他们要对以前用到的全部物体进行分类 ,进一步清楚、有序地认识它们的属性。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生活中,学生早就在不知不觉地对一些事物进行分类了。
在本课,他们要对前3课用到的全部物体进行分类,进一步清楚、有序地认识它们的属性。
本课要指引学生依据一个特点对物体进行分类,并由此认知到“给物体分类时,依照的特点不一样,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一样〞。
因此,本课有明暗两条主线:明线是“用一个特点给物体分类〞,暗线是“经过分类进一步认识物体的属性〞。
本课主假如经过实践研究的方式让孩子体验分类、学会分离。
二、教课目的科学观点目标1.认识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依据物体的特点进行分类,能够更清楚、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研究目标1.能够依据一个特点对物体进行分类。
2.认识给物体分类时,依照的特点不一样,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一样。
科学态度目标1.持续展开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可物体能够依据某一特点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领会人们能够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旁的各样信息。
三、教课重难点要点:能够依据一个特点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认识科学正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四、教课准备乒乓球、木块、大塑料块、小塑料块、大螺母、小螺母、大垫片、小垫片、木棒、长塑料棒、短塑料棒、塑料球、不干胶贴纸、记号笔、印有圆圈的白纸、记录单五、教课过程〔一〕聚焦经过兔子小姐买糖果引出课题给物体分类。
〔二〕研究1.认识教师带来的物体,议论怎样给物体分类2.学生登台演示依据物体的一个特点进行分类,教师合时指引学生给物体编号。
3.活动:给物体编号4.学生沟通怎样记录5.小看频明确任务:给物体分类6.学生实验〔三〕商讨学生在展台报告,教师随机贴出板书〔四〕拓展学生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分类。
统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给物体分类》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交流观察发现
(1)按活动手册上的顺序进行交流
(2)说出观察到的特征,还要说说用什么方法观察到。
(3)板书并总结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
(4)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能流动
洗发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动
3.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吗?
4.说说你的理由
5.如果你是小马,你会告诉妈妈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
已经知道了盐、红糖可以溶解在水中,那么还有哪些物体可以溶解在水中,哪些物体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外继续去尝试。
板书设计
6、它们去那里了
食盐:
红糖:
小石子:
教学反思
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表格内设计好的字体、格式不许改动。
3.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观点,乐于讲述自己观点。
2.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教学重点
水和洗发液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
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
总(7)课时
课题
6.他们去哪里了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能溶解。
2.知道盐、红糖在水中看不见的现象叫做溶解,能用溶解一词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给物体分类一年级科学教案(通用6篇)
给物体分类一年级科学教案给物体分类一年级科学教案(通用6篇)给物体分类一年级科学教案篇1【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4课,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物体有很多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描述为大或小、轻或重、光滑或粗糙、透明或不透明,以及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等。
本课要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开展“分类”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以及分类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科学和培养科学素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四个活动:1.聚焦分类话题;2.制订分类标准,进行分类;3.研讨,回顾学习过程:4.了解分类的意义。
通过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更清晰有序地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科学地观察、描述之后进行科学的分类,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分类方法,明确分类标准的细化是准确分类的要素。
教材中提示选用的教学器材为前三节课观察的物体。
在本课中,教师要尽量安排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便于学生进行分类活动。
【学生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课学习,一年级学生逐渐了解了科学课程的特点。
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科学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出合作学习和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
但是学生各方面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仍处于培养阶段,在行为能力上相对较弱,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同时,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仍需进一步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4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4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让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 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物体的分类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中的第4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如何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教材中提供了不同特征的物体,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给物体分类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对于物体的特征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的认识还比较表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并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四、重难点重点: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难点:理解分类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分类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不同种类的物体,如玩具、文具、水果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学生自由发言,描述自己看到的物体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玩具可以分为电动汽车、玩具熊等,水果可以分为苹果、香蕉等,文具可以分为铅笔、尺子等。
教师进一步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会被分为不同的类别吗?”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为了方便管理和使用等。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给物体分类。
”(二)新课教学1. 初步认识物体的特征教师出示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学生自由发言,描述自己看到的物体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 学习分类的方法教师介绍分类的方法,如根据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些物体进行分类。
学生动手操作,记录分类结果。
实验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分类的方法和步骤。
3. 深入理解分类的概念教师进一步提问:“什么是分类?”学生思考并回答,如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归为一类。
教师让学生体验分类的方法,并让学生思考这种方法是否准确。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思考结果。
教科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 4 给物体分类》优质课教学设计_17
给物体分类
科学知识: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知道什么是分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科学探究: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在老师的
指导下归纳分类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
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
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准备
每组5支不同颜色的铅笔,带橡皮头的铅笔(削尖与未削尖的)和不带橡皮的铅笔.
每组4个容器:纸杯、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的玻璃管。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物体的相同与不同,那么怎样给物体进行分类呢?
(二)、活动一:每组分好5支不同颜色的铅笔,让学生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学生汇报:
学生动手活动:分一分
学生汇报:你是怎样分的?标准是什么?
(三)、活动二:给容器分类。
每组4个容器:纸杯、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的玻璃管。
1、讨论: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你打算怎样给它们分类?
2、学生活动:
汇报本组的结果。
(四)、我们已经学会了给物体分类,那么,为什么要给物体分类呢?这样做有什么好
处呢?
学生讨论、汇报。
教科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物体4给物体分类》课教学设计21
4?给物体分类?教课方案【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四周的物体?单元的第4课,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初步认识了物体有好多特点,这些特点能够描绘为大或小、轻或重、圆滑或粗拙、透明或不透明,以及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形状等。
本课要依据物体的特点进行分类,睁开“分类〞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认识分类的意义以及分类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科学和培育科学修养拥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四个活动:1.聚焦分类话题;2.认识分类方法;3.小组进行分类,商讨分类标准;4.认识分类的意义。
【学生剖析】一年级学生对科学课比较感兴趣,学习热忱高涨。
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科学察看、记录、表达、沟通等科学研究方法,逐渐培育出合作学习和脚踏实地等科学态度。
可是学生各方面的科学修养和学习能力仍处于培育阶段,内行为能力上相对较弱,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同时,学生的剖析能力、表达能力、聆听习惯等仍需进一步培育。
【教课目的】科学观点目标1.认识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依据物体的特点进行分类,能够更清楚、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研究目标1.能够依据一个特点对物体进行分类。
2.认识给物体分类时,依照的特点不一样,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一样。
科学态度目标1.持续睁开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可物体能够依据某一特点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领会人们能够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旁的各样信息。
【教课重难点】要点:能够依据一个特点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认识科学正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器械准备】乒乓球、大木块和小木块、塑料块、大螺母和小螺母、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玻璃珠、带有编号的不干胶贴纸、、印有圆圈的白纸、假定干个带有两个大圆圈的小组记录单等。
【教课过程】一、聚焦分类1.今日老师想去商场里购物,买一瓶洗发水,看看哪位同学先帮老师找到〔播放课件上的商场图片〕找同学说一说逛商场的感觉。
总结:商场离物件分类摆放方便人们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4课,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物体有很多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描述为大或小、轻或重、光滑或粗糙、透明或不透明,以及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等。
本课要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开展“分类”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以及分类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科学和培养科学素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四个活动:1.聚焦分类话题;2.制订分类标准,进行分类;3.研讨,回顾学习过程:4.了解分类的意义。
通过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更清晰有序地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科学地观察、描述之后进行科学的分类,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分类方法,明确分类标准的细化是准确分类的要素。
教材中提示选用的教学器材为前三节课观察的物体。
在本课中,教师要尽量安排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便于学生进行分类活动。
【学生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课学习,一年级学生逐渐了解了科学课程的特点。
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科学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出合作学习和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
但是学生各方面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仍处于培养阶段,在行为能力上相对较弱,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同时,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仍需进一步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
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器材准备】乒乓球、大橡皮和小橡皮、木块、与木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塑料块、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学生活动手册、特征贴纸、物体照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播放课件:小猪佩奇图片、超市水果区、蔬菜区、奶制品区图片。
师:小猪佩奇到超市买苹果,他应该去哪个区域选购呢?
生:水果区。
师:为什么去水果区而不去奶制品区呢?
生:苹果是水果;
奶制品区只卖酸奶牛奶,不卖苹果;
苹果不是蔬菜类……
师:苹果是水果类,不是奶制品类。
为了让顾客方便快捷找到他们需要的商品,超市的理货员将商品分类摆放。
2.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品是分类摆放的?
生:衣服和鞋子分类摆放;
厨房的餐具分类摆放;
文具分类摆放;
书分类摆放……
师:引导学生具体说一说怎样分类,按什么分类。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生活的孩子,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给物体分类》(板书:给物体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找苹果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分类,体会分类对于人们生活的帮助,分类可以让人们更便捷的生活。
二、探索
1.描述物体特征
师:前几节课我们观察了很多物体,你还记得它们有哪些特征吗?生:根据前几节的活动手册和班级记录单描述前几节课上观察的物体特征。
师:根据学生说出的特征将提前准备的特征标签贴在黑板上,学生说
出教师没准备的特征可以板书。
设计意图:从物体特征入手,聚焦分类标准指向的是物体的特征,并贯穿全课。
2.确定分类标准初次分类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说出了这么多种物体的特征,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特征作为标准给它们分类呢?
生:能。
师:那我们就选用透明不透明这个特征给物体分类。
设计意图:聚焦话题,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教师利用任务驱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生:按照同一特征(透明不透明)作为标准给物体分类
生:汇报分类结果。
3.给物体标号
师:我们要把分类结果记录下来,可是物体的名称比较难写,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拼音、画图、编号……
师: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哪个办法比较简单快捷呢?
生:编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进行给物体做编号的活动做好铺垫。
师:好,我们给物体统一编号(师粘贴数字编号)
师:有了编号我们就可以把分类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啦。
师:指导学生记录活动手册。
(可以投影,也可以拍成照片在PPT上展示)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利用直观实物进行初次分类,帮助学生明确分类活动的目的和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游戏形式二次分类
师:物体还有这么多的特征,你们想用其他特征给物体分类吗?生:想。
师:好!我们来做一个分类游戏:我来分,你来猜。
请听游戏要求:
(1)选择一个特征,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上;(不会写的字可以拼音代替)
(2)小组合作给物体分类;
(3)汇报分类结果;
(4)其他小组同学来猜一猜他们是按什么特征分类的。
师:分发实验材料
生:分类活动
师:汇报之前收回材料。
设计意图: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指向分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特征,便于寻找和生活便利。
学生通过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大小等特征作为标准对物体多次分类,不但能更好地了解物体的特征,而且对分类的科学探究方法有更深的学习与体会。
展示小组记录单,一人汇报,其他人参与猜测,以游戏形式调动全班参与分类活
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倾听的习惯。
三、交流研讨
1.师:在刚才的分类游戏中,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的特征作为分类标准,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
但是,老师发现一个问题:以大小作为分类标准,两个组的分类结果也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谁对呢?(若是两组分的一样,老师自己分一个与学生不同的结果)
生:讨论、汇报。
两个方法都对,要看和谁去比较。
师: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统一?
生:根据细化的标准再次分类。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活动的交流中已经发现这一问题。
本环节是让学生对于相同标准,分类结果却不同的现象进行研讨交流,进而发现分类的标准除了特征之外还要有细化的标准,从而掌握科学分类的正确方法。
师:看来要想分的准确,我们要将分类标准细化。
四、拓展
观察生活中身边的分类。
师: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分类给我们带来帮助呢?(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课件演示分别说说是哪些方面的分类,又是如何帮助我们便捷生活的)
设计意图:理解分类的意义不仅是更好地了解特征,还能帮助我们便捷生活。
【板书设计】给物体分类
特征分类标准细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