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适应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适应心理
【案例】一个高职大学生的环境适应不良
吴××,女,20岁,某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家居城市,出身干部家庭,各方面条件较好,吃住在家,家人从不让她参加任何家务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由于中学学习压力较大,自述和同学交往较少,人际关系不是很融洽。
小吴自幼学习争强好胜,记忆能力较强,在中学时,一直深受中学老师的器重。每逢有关部门举行学科竞赛,均被选中参赛。但是,每次竞赛前,老师都要布置很多应试需要的记背材料,增加了她的学习负担,同时她还担心在竞赛中失利,因此心理压力较大。于是她对参加此类的竞赛性考试很反感,但是老师告诉她,选中她是学校对她的器重,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荣誉,她就不敢违抗;加上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她也就不忍放弃。于是,每次参赛前几天,她常常要记背到深夜。一天晚上,恰逢隔壁有几名青年在举行生日聚会娱乐,声音很大,严重地影响了她的记背效果,当时她情绪烦躁不安、焦虑、郁闷,产生诸多怨恨情绪。怨恨老师为了学校荣誉总安排自己参赛,影响自己学习,又疲惫不堪;又怨恨隔壁的人吵闹,扰乱了自己参赛的准备,于是她这一夜失眠了。第二天竞考时,她身体疲倦无力,浑身出汗,头脑混乱,考试失败。此次失败后,遇到考试便失眠、焦虑、心烦意乱,为此她高考落榜。
复读一年后,她考入一所职业技术学院。进入高校学习以后,独立生活能力的不足、人际交往经验的欠缺等生活问题给她带来了很多的烦恼。她由于对数学课程兴趣不浓,选择了财会专业,可是出乎她的预料,所学专业开设了高等数学、统计学等课程。而且课程难度较大,老师授课进度较快,课堂内容又很丰富,学习起来颇感吃力,加上中学时期的失眠问题,在大学的首次考试中,高等数学课程就挂了“红灯”。在以后的学习中,由于总担心考试过不了关,心理紧张,失眠症状越来越重,学习效率大打折扣,集中注意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下降,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向家长提出退学,但又遭到家长的反对,无奈,在学校感到十分痛苦。
这是一个典型的大学环境适应不良的例子,从学习、生活到内心等等的不如意,其实都是一种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而言,离开自己熟悉的中学环境进入大学这个新的环境,从学校的管理模式、生活环境、人际交往、学习内容以及老师的讲授
方式都会感到很多的新奇和陌生。如果环境变了,而自己不去主动适应,很容易产生心理适应方面的问题,从而影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改变自己的观念,重新给自己的角色定位,确立新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是保证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学习,促进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适应概述
一、人的适应
心理学上,用适应来说明人对环境和各种刺激变化时所做出的反应。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智慧的本质从生物学来说是一种适应,它既可以是一种过程,也可以是一种状态。所有生命和有机体都以适应作为其生活和生存的条件和任务,即达尔文所说的“适者生存”。人虽然拥有高超的智慧和不同于一般动物的能力,但是,人类也必须尽力去适应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否则就很难生存和发展。
在人的现实生活中,由于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出现的各种矛盾,会使人们产生各种负面情绪,承载着很大的压力而导致心理上的冲突和各种挫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和发泄,就会因心理失衡而精神崩溃。要解决这个问题,学会适应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人对环境的适应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顺应环境,即改变自身状态去顺应变化了的环境。另一方面是选择、追求或者抗争的意思,即对于环境变化而对人产生的各种压力不是屈服,而是顶着压力,勇敢地面对生活中各种挑战,战胜困难,追求自己希望的目标。人类就是这样生存和发展起来的。
二、适应的方式和目标
1. 适应的方式
心理学的理论认为,在应激状态下,人们的反应有两种情况,一是正向的积极反应,即面对突如其来的外在危险,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调动自己的潜能,摆脱困境,脱离危险。另一种是负面的消极反应,即面对突然发生的事件,思维迟钝,大脑一片空白,手足无措,任凭危险的发生。如果平时不注意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心理适应性,往往会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之际,招致本应避免的灾祸。因此,大学生应逐渐认识环境,改变观念,适应环境,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即所谓的“学会适应”和“学会生存”。
在心理适应的方式上,我国古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以某种形式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我们常说的“知足者常乐”、“破财消灾”、“失败是成
功之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等等。有时也以对事件的归因分析实现心理平衡,比如失败后归结为客观环境的不可改变,或者强调其他因素的干扰,以此来寻求个人的心理平衡。人类心理适应的不同方式改变了客观现实和愿望之间的紧张冲突关系,对缓解心理挫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人们建立适合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维护个人的心理健康。
总起来说,人的心理适应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前进的适应。这种适应与人的心理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比如,一个学生考试失败后,努力学习,积极向别人求教,掌握足够的知识,形成扎实的技能,以达到掌握某门课程的目的,实现该门课程的考试及格,而不是抱怨学习环境不良,或者教师授课水平低等客观环境因素。另一种是倒退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为了将来或者整体上对环境的适应,而表现出来的倒退与不适应,实际上是一种通过倒退而迂回前进的适应。我们常说的“好汉不吃眼前亏”,也属于这种适应,“好汉”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免于当时自己不利的局势给自己造成的吃亏而表现出的倒退行为,同时也能够使自己与当前环境要求之间取得整体上的一致,这是一种复杂的整体上的适应,它表现出人类自我的整体机能,是人类权衡利弊得失而进行的选择,也是人类与动物适应的最主要的区别之一。
2. 适应的目标
人类的适应是个人通过与特定的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形成并维持健康心理和完整人格的过程。对个人来说,环境适应是其一生的连续过程,也是个人主动努力缩小个人与环境要求的差距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个人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学习,获取知识、经验和技能,应对人生中所遇到的各种压力和障碍,促使个人心理逐渐发展、成熟起来。对于社会来说,环境适应是一个继承和发扬的过程,整个社会通过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而使民族文化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在传递中得以进一步的发展,保证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人类对环境的适应都反映了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但是从个人角度看,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目标就是个人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获得各方面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交际能力、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综合适应能力。
3. 环境适应的影响因素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生活的环境,人对环境适应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人的不断继承和创新,所以,人们必须首先适应环境,学会现有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环境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创新,推动社会不断的进步。二是形成和完善个人健康个性的需要。人格是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包括心理倾向性和个性特征,它决定着我们为什么去做和怎样去做一件事情。个性是在一系列的心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