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本阅读题型考点汇总
高中现代文阅读知识要点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散文、小说)答题要点归纳1.如何赏析题目的作用和意蕴?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情感主旨的集中凸显。
由于表达的需要,题目往往运用双关、借代、象征等艺术手法含蓄地表达意蕴。
分析题目的意蕴,要联系文章内容主旨,首先分析表层意义(字面意义),再分析其内在意蕴,由表及里,整合答案。
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①线索;②悬念;③寓意;④主题。
3.环境描写有何作用?①交代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人物活动背景和社会环境;(一般在开头)②营造意境、渲染气氛;③为后文某一故事情节作铺垫(或导引人物出场);④推动小说故事情节发展;⑤衬托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⑥具有象征意义,深化小说主旨。
(一般在结尾)4.如何判别小说的主人公?不应单纯看作者着墨的多少,而应看其性格在群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有关键作用。
5.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2)描写手法:①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一般包括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细节描写;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①景物衬托、人物衬托(正衬和反衬)等;②人物并未出场,是通过其它人物的介绍来描写。
(2)人称视角、语言特色、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6.景物或事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1)方位顺序:远近、高低、俯仰。
(2)描写角度:①调动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描绘。
②大景(整体、广镜头)和小景(局部、特写镜头)③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列锦等。
(4)艺术手法(表现手法):对比、渲染、白描、衬托、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等。
7.怎样分析形象(人物形象或景物形象)的作用?①在艺术构思(行文结构上)起线索、象征、衬托、对比等作用;②在内容主旨上是作者抒情达意的主要载体,为表现主旨服务。
8.情节安排有何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④结构上贯穿全文,是小说叙述线索,使小说结构严谨;⑤烘托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⑥表现小说主旨或深化小说主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全总结
高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全总结高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小说阅读一、情节类型题目标:1.掌握小说情节的概括技巧。
2.掌握小说情节的作用。
3.掌握5种记叙顺序。
情节是指小说中事件的发展和演变的全过程。
小说情节用以展示人物性格和表现作品主题。
小说情节的概括可以采用完整叙述或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
完整叙述应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包括开端、发展、和结局。
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
小说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和交叉叙述。
顺叙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先行提出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补叙是指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往往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
交叉叙述则是交错叙述多个情节或时间线。
小说情节的作用在开头、结尾和中间都有体现。
开头可以采用一般开头、开头设疑和开头写景等方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引起读者兴趣和思考,烘托人物心情。
结尾可以采用一般结尾、悲剧结尾、大团圆结尾和戛然而止的结尾等方式,结构上呼应前文或总结全文,主题上点明主旨,丰富人物形象,引起读者共鸣,留下无穷回味的余地。
中间情节的作用则是展示人物性格和表现作品主题。
二、分析人物形象目标:1.掌握5种人物描写方法。
2.掌握人物形象分析技巧。
3.掌握人物心情分析技巧。
人物形象是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征和性格。
人物描写方法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
外貌描写可以通过对人物的衣着、身材、面容等进行描写,展示人物的外在形象。
语言描写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表达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行为描写可以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行为特征。
心理描写可以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来展示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的知识点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的知识点对于一篇阅读题,同学们首先要有整体感知的能力,在短时间内能够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与感知,综合运用课堂内外的多种语文知识、以及日积月累的语感,对阅读材料有宏观的理解和把握。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的知识1小说部分:考点及答题技巧〈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
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写在空格内。
2.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3.局部内容的理解〈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
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①.缺少要素;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注意答题语言的规范性、合理性。
4.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
〈三〉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节气、天气、气候、风物、景色)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
2.推动情节。
3.渲染气氛。
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
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
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四〉理解标题的含义。
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2.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3.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4. 以主要人物为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集锦
高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集锦近年来,高考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考查的内容也更加多样化。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些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文学流派和作品首先,要熟悉现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
例如,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他的作品以批判现实、呼吁国家独立为主题;而鲁迅之后的“朦胧派”则以崇尚诗意和表现内心感受为特点,代表作品有张爱玲的《小团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等;另外,还有巴金的《家》、王朔的《黄金时代》等都是高考经常考查的文学作品。
二、文学手法和题材其次,要了解文学手法和题材的运用。
高考中常会考查文字表达的特点和文学手法的应用。
比如,夸张手法常被用来渲染情感,运用夸张手法能够更加生动地描绘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另外,对比手法也常被运用,通过对比来强调某个情节或主题的重要性。
同时,还要注意不同题材的特点,如小说常以故事情节为主,而散文则更注重对生活感悟的抒发。
三、文学与历史文学作为历史的重要记录,与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考生要了解作家生活背景和作品所处历史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举例来说,鲁迅的作品多关注社会问题,批判封建主义,这与当时中国社会的混乱和内忧外患的局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阅读时要结合历史背景进行深刻理解。
四、文学与社会文学作品经常反映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因此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了解也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近年来环境污染、人际关系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等问题都备受关注,这些问题也经常会在现代文阅读中涉及到。
因此,了解社会问题的背景和现状,才能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五、优秀作家和作品在备考过程中,多读优秀作家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
要熟悉鲁迅、巴金等作家的代表作品,同时还要关注当代优秀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余华的《活着》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可以提高对现代文学的理解和把握。
六、写作技巧和范文模板除了阅读理解,写作也是高考的一大重点。
高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信息类文本阅读考点5 观点评价与情境探究(创新考法)
(2018·全国Ⅱ卷)文中第一段: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 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 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 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 耗费的成本更低。(《“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 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作者在表述观点时,为了避免抽象, 让读者有具体可感的印象,往往会 对事物或者概念进行举例介绍。这 些例子,仅仅是针对某一事物或现 象中的一个或几个不属于事物本质 属性的信息。
边练边悟 1.(2021·新高考Ⅱ卷)互联网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 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阅读文本 见考点3突破二)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清情境,明确答题方向 题干中有“看法”“解决”“措施”等字眼,题干中隐含着看法、对策等信 息。 [情境]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这是社会 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现象。
突破二 理解文本观点并迁移运用
主次信息的区分判断
区分 类型
阐释
典型题例
标题
往往直接点明话题或表明观点、 主张。
(2020·全国Ⅰ卷)《“孝”作为家庭伦理 的意义》
主要 信息
重要 概念
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语(短语) 或句子,即用简洁而明确的语言 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并和与 之相混淆的事物区别开来。
(2020·全国Ⅱ卷)第3题:A.一件艺术品的 历史形态并不会自动地显现于它的现存 状态,而是需要通过深入的历史研究来 加以重构。(《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 史物质性”》)
对某事物或现象的论断或主张, (2020·全国Ⅰ卷)文末论断:“孝”之核
观点、 即肯定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 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分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分析一、考点分析现代文阅读因其分值高,基本决定了语文成绩的走向,因此,同学们不能丢太多的分。
对这类题,该如何去做呢,下面结合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进行思路讲解。
二、专题详解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什么是重要句子句子的含义一般有基本含义、特定含义、深层含义。
句子的基本义即表层意义,往往不难理解。
有些句子有特定的含义,这往往是指句子的概括意义、警策意义。
这样的句子须在总览全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理解。
阅读文章时还会碰到一些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
这样的句子又往往在文中起到重要作用,往往具有隐含意义(象征、比喻)和附加意义(双关、言外之意、语法意义)(1)从文章的内容看,不同层次的中心句是重要的句子。
在社会科学类文章中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在自然科学类文章中揭示事物重要属性、说明主要事理的句子,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等。
(2)从结构上说,总领句、总结句和过渡句是重要的句子。
(3)从表达上说,富有特色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
比如结构上超常组合或是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的句子。
(4)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小结: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方法(1)进行语法分析。
如果是复句,就要先抓住第一层次,整体把握句意;如果是单句,就要先找准主干,明确陈述的对象。
在抓住句子的第一层次或主干的同时,应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内涵的作用。
(2)注意句子在文中的地位。
重要句子在文章或语段中往往起关键作用,在注意句子结构的同时,须考虑它在文章中所处的地位。
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的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
如果是结尾句一般是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括全文、深化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启人思索等。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
STEP2
STEP3
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 (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 (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
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或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等)
Hale Waihona Puke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艺术类
A
【常见设问形式】
B
从全文看,×× 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C
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D
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E
作者是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的?
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自20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要考点归纳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要考点归纳解题思路一、筛选概括信息类1.找准答案所在区间;2.注意同义替代语和体现文章主旨的概念, 抓关键词句;3.进行整合, 合并相同类;4、归纳答案, 分条表述。
二、概括文章的要点类1.给选段分层;2.逐层概括;3、整理, 分点作答(用自己的语言)。
三、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依据前后句述说的内容→依据相关文字的思路1.原句→文本(从原句入手回归文本)2.本句→上句、下句(关系)(1)总分—分总 (2)阐释、说明 (3)比较、呼应 (4) 指代、复指3.主干(关键词)、枝叶(定、状、补)4.扣住中心主结旨、揣摩作者情感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类语法分析→修辞分析→情感分析→区间分析五、分析文中重要句子、段落的作用类(一)分析文中重要句子作用1.联系本句的含意2.关注是否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是否揭示段意4、 3.联系作者情感(或事物特征或本文中心观点)5、关注是否有用到某种表达技巧(二)分析文中重要段落作用1.确认指定内容在文本中的位置2.分析它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议论、叙述还是描写, 使答案更有针对性:(1)记叙性的段落: 何时、何地、何人、何对象做了什么事(2)描写性的段落:描写了何种对象的何特点, 并由此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情感(3)议论性的段落: 论证了什么观点(4)陈述性的段落: 把握主要的陈述对象是什么?以什么方式引出主要的陈述对象?3、根据指定内容的位置, 联系上下文, 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思考作答。
六、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类1.分层概括写了什么2.结构的作用是什么七、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类1、仔细读题, 明确方向;2、选取角度, 揭示特点;3、示举典例, 具体分析;指向主旨, 阐明效果。
八、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类(一)行文段落类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 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人手)。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攻克典型题型之现代文阅读题信息类文本阅读
(1)信息类文本阅读——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攻克典型题型之现代文阅读题方法技巧考点1 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比确定答案1、审清题干,了解考查角度。
“概念”考查通常是让学生判断所给选项是否与概念的含义相符合。
2、筛选信息,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筛选信息需要考生站在全文的角度去整合分散在文章各个部分的与概念有关的信息。
3、通过对比,确定答案。
要注意选项与概念相关信息的对比,判断选项是否与概念的内容相符合。
考点2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原文定位识关键,双向对比定答案1、读选项,找原文。
命题者命制选项的语言大都来自材料,因此要仔细阅读选项,把握选项中的关键词语,在材料中找到和选项对应的原文以及有效的阅读区间。
2、两比对,识节点。
命题者在组织选项的语言时,往往会通过“增”“删”“换”“调”等多种方式对材料中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在这个过程中,命题者会将错误的内容掺杂进去,形成一个或两个关键性的错误节点,即选项中的“陷阱”。
识别错误选项的关键就在于比对细节,抓住节点。
3、细揣摩,判正误。
仔细揣摩选项表述的意义和逻辑关系是否与原文内容相符,选项中的信息是否在原文中出现,或者内容要点的整合提炼是否与原文一致,即判断选项是否存在混淆逻辑、无中生有、扩大范围或程度等问题,从而判断选项的正误。
选准筛选角度,整合内容要点1、速读文本,观其大略。
通读各则材料,了解各则材料所说的内容以及共同话题,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把握所有材料的主要内容,才不会在做题时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
2、对照题干,定点“扫描”。
阅读题干,找到命题点,以命题点为中心“扫描”材料,寻找答题区间。
有些题干本身或相关语境就暗示了答题所涉及的角度或答题要点,暗示了信息点所在的材料范围,所以考生在答题前务必仔细阅读、分析题干,根据要求筛选信息。
3、分门别类,提炼整合。
把筛选出来的相关信息,分门别类进行整合、归纳和概括。
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将提炼出来的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分条列出,并将同类信息整合在一起,注意语言的简洁性、概括性。
考点3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常规考法)-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Ⅰ 信息类文本阅读
考向三 探究论述文“思辨”与“诗意”的统一 示例3 梳理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六篇文章的论述与分析的特点,思考它们
是如何体现“理性思辨”和“诗意之美”的有机统一的。 [思路提示] 解答此题可以先梳理作者层层剖析错误现象的思路,理解作
者是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出观点的;然后从论证方法和语言表达特色的角度,思 考作者是如何把深刻的思辨说理和灵动的语言文字有机结合,使得理性的思辨 语言富有文学韵味的。
对象
中心论点
分论点
论据
论题
形式
①句式。论点的提出一 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 句、祈使句、陈述句等。 ②位置。论点的位置灵 活,可出现在标题、开 ①各分论点也需 头、文中、结尾。③关 要加以论证。中 联词。通常“所以、因 心论点和分论点 此、那么”等关联词, 的关系是被证明 “显然、由此可见、简 与证明关系。② 而言之、总而言之”等 分论点之间有并 独立成分后的语句是论 列、递进等关系。 点。④特征词。“宣称、 认为、说明、建议、推 测”等表示断定的词之 后的语句可能是论点。
突破一 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论点、论据与论题
对象
中心论点
分论点
论据
论题
含义
中心论点是整篇 文章需要表达的 观点,是作者对 所论述的问题的 基本看法,也就 是写这篇文章的 目的。
分论点是从属 于中心论点并 为阐述中心论 点服务的若干 思想观点。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 点正确性和可行性 论题是作 的材料。①论点与 者所要议 论据之间的关系: 论的问题 归纳、演绎和类比; 和有待证 ②论据与论据的关 明的命题。 系:并列和对比。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 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 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 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 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高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Ⅰ知识梳理考点总结
现代文阅读Ⅰ做题方法和知识梳理一、指导思想:“点面结合”做题法,由点及面,由面及点二、具体方法:123456——一本,二读,三关系,四点,五意识,六文体(众所周知,三六九可表示虚指)(一)一本——《乡土中国》(二)二读1.读题:初步感知文本核心信息点①读题干,圈画设问方向及关键词;②读选项,重点留意核心概念、含有假设关系、因果关系、目的关系、条件关系的句子等关键信息,初步感知文意。
2.读文:由面及点把握文本核心信息点①读文本的标题,读表格的表头(注意:依表而读,因表而变),初步确定多文本之间的关系(或异同点);②读文本内容,圈画顺序词、总结词、指代词、解说词、中心论点句、分论点句、结论句、总结句、过渡句等,标记和选项有关的核心信息句或其他重要信息等。
(三)三关系①转折关系:但是,然而,不过,其实,与之相反②因果关系:究其原因,根源,缘由,之所以……是因为……,何以,所以,导致③假设关系:假如,如果④目的关系:来,以达到……目的,为了,能够⑤递进关系:不仅……而且,甚至,更进一步讲⑥条件关系:必备条件,基础,前提,只有……才……⑦并列关系:此外,以及,和,一方面……另一方面……2.段落与段落的关系①总分关系②并列关系③层进关系④对比关系3.材料与材料的关系——不同材料的相同话题内容之间的区别和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①互补关系:即每则材料内容上各有侧重,围绕同一话题或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材料之间互相补充,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中心话题或陈述对象。
例:2020年新高考卷Ⅰ。
②统领(印证)关系:一则材料为宏观策略或理论,其他材料为微观实例。
宏观策略或理论统领微观实例,微观实例则印证宏观策略或理论。
例:2022年新高考卷Ⅰ。
③递进关系:每则材料呈现的内容之间是层层深入的关系,引导读者深入思考。
(四)四点(1)找准文本核心信息点,需要关注以下提示词:①总结词:总而言之,由此观之,综上所述,一言以蔽之等②顺序词:首先,其次,再次,最后③指代词:这,那,它(他),上述④解说词:比如,也就是说(2)找准文本核心信息点,需要关注文章观点句、段落中心句、总结句、原因句、作用句、措施句、特点句、影响句、预测句、带有或然或必然语气限制语的句子等。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要点大全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要点大全一、大阅读的类型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戏剧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新闻、科普文、调查二、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1、写什么?(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文本的故事结构(小说情节)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情节的类型及作用(一)就整体篇章而言(二)就文章开头而言(三)就文章结尾而言(四)、考题问法:“文章(传记、小说均可)以……………………(周汝昌“安安静静的离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对待“作用”题型,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1. 考虑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2. 考虑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
3. 考虑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4. 考虑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具体分析:1.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①开头的作用:总领全文;照应题目,呼应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欲扬先抑;对比衬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②中间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由……到……(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为下文写……做铺垫(为议论、抒情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照应;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结尾的作用: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长;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照应前文,结构严谨;升华感情,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小见大。
④标题的作用: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2.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具体作用。
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
03 论述类文本高频考点题型突破-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
易 错
[注意] 有些文本中论点的提出、论证方式和论证语言等没有特色,则无须
·
集 分析。
中
突
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聚
“似乎说了点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一种废话式吐槽,已经成为最近
焦 易 这届年轻人之间最流行的梗。微博上,“废话文学大赛”达到了1.1亿的阅
错 读量;豆瓣上也开设了废话文学、豆瓣废话学小组;B站(哔哩哔哩视频网站)
聚 焦
看着影视剧中的康熙大帝、尔康、甄嬛们一本正经地讲废话,观众们属实是
易 乐疯了。而视频的弹幕以及评论,也迅速成为网友们交流“废话文学”的场 错 集 地。“当康熙在怒斥群臣的时候,他在怒斥群臣。”“还好这个视频只有两
·
中 分半钟,让我浪费了两分半钟的时间。”
突
破
随着网友们对“废话文学”写作的得心应手,“废话文学”也衍生出各
聚 材料一:
焦 易
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错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
·
集 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
中 突
众的实践来检验。毛泽东同志 1930 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
焦 论点的 的梗,然后又说到微博、豆瓣上等关于“废话文学”兴起的现象,
易 错
提出 从而引出“废话文学”的话题
·
集
第一段是总起部分,引出“废话文学”的话题;从第二段到第五段
中 突
第二步: 为第二部分,先说到“废话文学”的渊源、流派,接着论述“废话
破 分析论 文学”的功能;第六段为第三部分,探讨了“废话文学”产生的时
高考现代文阅读总复习知识点题型汇编
高考现代文阅读总复习知识点题型汇编现代文阅读I·信息类阅读(一)常见的论证方法: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引用论证: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⑤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新颖别致、生动形象,使说理浅显易懂,妙趣横生,易于被理解和接受。
⑥类比论证: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
⑦因果论证:通过分析事理,揭示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显得文章逻辑性强,无可辩驳。
(二)常见的论证结构:论证结构有层进式、对照式、总分式、并列式四种。
论证结构也就是指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结构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一般的说,引论就是开头,本论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
①并列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行的。
行文在几个并列的层次或者段落之前常常有“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或“从……上看”“从……上分析”等标志性词语。
②总分式:是指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
总分式包括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
注意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如果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就是中心论点,那么一般都是总分式或分总式,因为正文多是论证过程;如果开头段和结尾段互相呼应,那么就是总分总式。
③层进(递进)式:文章的各部分或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便变动。
层次之间的关系往往由浅入深。
段与段之间常常有一些递进式的标志词语,如“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
④对照式:对照式是在阐述和论证论点时,在本论部分选用论据进行对照比较。
它是将论证内容构成正反对比或相关比较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现代文本阅读题型考点汇总这里整理了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题型以及技巧,有三个分类,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
具体内容如下:论述类文本阅读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全国卷),面对颇有点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生畏惧,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耗时却很长。
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态和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比对法,从词语、逻辑关系、推断三方面仔细比对。
一、必备知识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1)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1)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2)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3)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4)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5)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1)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2)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3)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4)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1)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2)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5.驳论文的阅读(1)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哪些道理和论据?(3)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二、常见考点(一)议论文的论点考点1.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2.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
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
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3.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4.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5.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二)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
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
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
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
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三)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1.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2.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
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
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
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
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
(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
(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1.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2.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3.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
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
不宜详细叙事。
否则会喧宾夺主。
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
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六)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
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①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
②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七)开放性、拓展题考点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
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
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
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八)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三、阅读方法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精读(文段)这里的“精”,不是“精细”,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读,才能准确吸纳判断。
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3.用好比对方法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1)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示例:(2013·安徽卷第1题D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比对:“这个特点”指的是“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而不是指“概念”,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②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
示例(2012·安徽卷第1题C项)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原句: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
比对:该项将“基本课题”变换为“全部内容”,所指范围明显扩大了。
③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示例:(2013·安徽卷第1题A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
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比对:原句是“不表达”,选项是“不充分表达”,程度显然是不同的。
(2012·江西卷第7题C项)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原句: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就会被激活。
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比对:原句中的“似乎”变成了选项中的“已经”,性质变了,或然变成了已然。
(2)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对词语,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信息;而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