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察

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 1001 1211100123

王亚超

一、皎然的诗歌理论。

大唐宏肆的国土气韵,祖先谢灵运的山水遗风,南方温润内敛的水土灵气,种种因素极度优越而又相遇地恰到好处。于是,茶香萦绕的千里山峦之间,便走出了皎然。

皎然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僧人,更是一位茶者。他走过大唐的天南海北,春夏秋冬,无论邂逅新友还是重逢故人,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即使和平与战争,都不能改变他一如既往地淡然,他让动乱中的陆羽找到了家,成为了陆羽的长辈、导师、笃友、兄弟。我多少次想象,在昏黄的油灯下,皎然是如何与陆羽谈茶论道,如何一步步指导陆羽将《茶经》献给世人。他走过河流,走过芒川,走过心灵圣地,他以心写诗,以心做论。最后,他一声不吭,独自一人走进了历史。留给后世的净是敬佩和感叹。

皎然的诗人和僧人气质使他对于诗歌创作有着独到的见解。

1、“意境”说

皎然诗歌多为赠答作别,山水游赏之作,他以心交友,一边游山玩水,一边与朋友品茶论道,那么,他所强调的“意”与“境”的关系也就不难理解,山水的自然清灵与茶道的高雅纯香成为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这些外物的“境”触发了诗人的内“意”,而后者又凭借前者来描绘抒发,即“诗情缘境发”。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取境”便成为了皎然诗歌创作的品格高下,风格类别的关键,皎然说:“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逸,则一首具体便逸。”正为此意,皎然信佛,这与他所追求的佛境是相通的。

2、“取境”说

皎然先摆出了论诗高下的标准,然而他又提出:想达到这种“诗情缘境发”的地步是不容易的。有时“取境”易,那么诗歌创作自然是“佳句纵横”、“宛如神助”,反之便会“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我认为皎然在这里强调的是“取境”的成功与否需要外境与诗人的内境所契合,外境触发内情,即所谓灵感的顿生。内情感于外境而发又不拘泥于外物。“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这才是皎然认为的“取境”成诗的高手。

3、具有“意境”的作品的审美品格

皎然前面所讲的是诗歌创作的过程,是文本与作者,文本与世界的关系,而后皎然又提出了这种具有意境的作品完成后所具有的特殊审美品格,即在意、境契合的基础上,具有超出表层文字、形象的审美内涵,能激发读者无穷无尽的审美情思。这正契合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所说的文本与读者的关系。在如此多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创作出的文本不同于一般的文本:“采奇于象外” 具有象外之奇,言外之意。皎然在他的《诗式·明势》提到这种作品气势腾飞,具有动态之美,真率自然,天生化成,无人为造作痕迹。这里我们也不难理解,皎然在说那些由外境触发内情而作的诗歌具有非常独特的审美气质,不见斧凿,造化天成。

从皎然的诗歌理论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心境,他的诗人气质也在他的理论中展现的淋漓尽致,皎然的诗歌是他的心,而他的心又来自于自然,自然的外境吸引着皎然,这种自然之意境与内心的情愫的契合便成为皎然诗歌的魅力所在。

二、古代文论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概论学科产生于20世纪前期,虽是“豆蔻年华”,却承载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

古代文论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经济文化架构中的产物,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流行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冲击,文学艺术话语范式的转变,以及西方文化形态的挑战,导致传统文论的失语,这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因而我们很有必要将古代文论摆在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寻找它所具有的更大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在学习古代文论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许多朴素的、新鲜的古代文学理论,它们散落于书海之中,既丰富多彩,又相承相通。提出者绝非信口开河,乃是经过无数文章的品读、创作实践活动才提出来的,每一条文论都隐含巨大意义。文论的全方位化,文学化,哲理化,让人觉得并不是在学习生涩的文化理论,而是在品读优美的文本。比如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简单几字便将奏、论、铭、诔等文体特点概况出来,且用以排比句式,一气呵成,读起来痛快淋漓。又如,陆机《文赋》在讲到文章创作中如何构思与想象时说:“其始也……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观古今於须臾,抚四海於一瞬。”这一段话,既有四六骈体对偶佳句,又有三五长短句搭配,极其精炼准确,将整个构思过程形象而又不失文学优雅气质地展示出来,这是现代话语结构所远不能及的。像这样既是文学理论又是古典美句的精辟论断在我国古代文论中不胜枚举,乃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

中国古代文论的历史、现实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学好它。

(1)学习古代可以加深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认识和接受,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等文学经典的价值所在:不仅在于文本创作上的成功,更在于他们个人所阐发的文化理论。从《诗经》中的“赋比兴”到孔子的“兴观群怨”,孟子的“养气”再到《毛诗序》的“诗言志”,《典论·论文》的“不朽”“文气”,《文心雕龙》的“原道”本质,大家孔孟,帝王曹丕,朱熹韩愈,刘勰陆机,句句如玉,字字珠玑。这些不同的文化理论又有其内在的相通性,一脉相承。比如说韩愈提出“气与志”之“气”对于孟子所言“配义与道德”,强大后天修养而成的浩然之气有继承之处,两人都在强调“气”与人格养成的关系。这些对于我们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2)学习古代文论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传统人性心理结构和精神价值。

古代文论不仅仅是人们对于文本创作的理性思考,客观

上也体现了他们对于客观世界的看法,学习这些理论使我们得以更好地发掘人物心理,探求其精神价值所在,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对于历史人物的了解和定位。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理解了这一句,我们至少可以体味到孟子内心的那种豁达,心境的旷远和对于养性的看重。

(3)学习古代文论有助于加深对传统社会多元视角的了解与认识,找寻我国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根源。

同是写文章,不同理论家提出了不同理论观点,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不同经济价值基础上的文化价值差异,是社会多元化的一个重要体现。着重研究这些有助于我们多角度了解古代社会经济、文化价值结构,这对于我们研究分析现代社会经济价值结构的很有帮助。

(4)学习古代文论有助于我们在古今中外文论对比中加深理性认识和思考。古今中外文学理论既有差异,又有相通之处。例如,在差异方面,古代文论注重人的精神层面的修养,而现代文论则注重文论本身的现实功利价值,中国古代文论注重主观感性认识,而西方文论则注重客观理性认识。由此,我们可在学习中国古代文论中找到恰当方法,以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不同文学理论。

毕竟这些古代文论的提出距离我们年代已久远,在理解上难免会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在跟随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的同时,自己更要认真领会个中意味,挖掘其价值所在。古人对于文学理论的深刻解读,将是我们学习理论的强大助力,也是我们的巨大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