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案例(四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案例(四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案例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教学中,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然而,由于古代文化背景、词汇理解难度较高等原因,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效果常常不高。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以古诗词《登鹳雀楼》为例,该诗作者王之涣,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景色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展示登高望远的景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同时,教师可以提问方式让学生思考自己在高处俯视时的感受和想法,激发学生的思维。

其次,进行词语解读。

古诗词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常常与现代用语不同,学生对其中的意思可能产生困惑。

教师可以通过词语解读和例句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思,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和猜测的方式理解难懂的词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再次,启发思考。

古诗词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感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可以问学生登高望远的寓意是什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来回答,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情感体验。

最后,进行创作。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感受到古人的创作情感和技巧,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教师可以让学生仿写古诗词,通过创作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古诗朗诵和诗歌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需要创设情境,进行词语解读,启发思考和进行创作。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古诗词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作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收获。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案例(二)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教学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够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

小学古诗词教学实践反思(3篇)

小学古诗词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

本文将对小学古诗词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以期为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二、问题与反思1. 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不足在古诗词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不足,表现为对诗词的意境、情感、语言等方面理解不够深入。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1)学生缺乏文化底蕴。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一定的文化底蕴。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诗词的背诵,而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2)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通常采用讲解、背诵、默写等传统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思:为了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1)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诗词背后的故事、历史背景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诗词的文化内涵。

(2)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竞赛、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单一在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依赖讲解、背诵等传统教学方法,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1)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

教师往往只关注诗词的字面意思,而忽视了对诗词内涵的挖掘。

(2)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师评价学生往往只关注背诵和默写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

反思:为了改变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1)深入挖掘古诗词内涵。

教师应关注诗词的意境、情感、语言等方面,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之美。

(2)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3. 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在古诗词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1)古诗词内容较为枯燥。

古诗词教学反思(必备15篇)

古诗词教学反思(必备15篇)

古诗词教学反思(必备15篇)古诗词教学反思1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古诗词,对提高初中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目前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着诸如偏重知识化、教学教条化、重背诵轻朗读等问题,这些都会制约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本文就如何进行古诗词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简单探讨,旨在寻求一条古诗文教学的新路。

一、兴趣引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1、故事导入,开拓视野在学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时,我首先讲了一个故事:李清照写好这首词后,她的丈夫赵明诚觉得自己写的不如妻子,就冥思苦想写了十五首词,然后连同李清照写的《醉花阴》一起寄给了一位朋友鉴赏,朋友看后说:“只有莫道不销魂等三句绝佳”。

而这三句正是出自《醉花阴》,赵明诚于是心服口服。

与诗词相关的故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习动机。

2、活用古曲,创设情境我们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特点,巧妙地运用古曲,设置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丰富学生对诗词的感受,进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

比如在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可以配上古曲《阳关三叠》,体会依依惜别之情;学习辛弃疾的《破阵子》,又可以配上古曲《十面埋伏》,征战沙场的豪迈油然而生。

3、配画学文,体验情感不少古诗词追求情景交融,正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借助绘画,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激发学习动机。

比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教师提前备好一幅画有“枯藤、老树、瘦马、昏鸦”等意象的图画,词曲所反映的萧条、衰败、冷落的悲凉情调,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了学生面前,学生体验到了作者反应的情感,定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去。

二、解读作者及诗词背景,为学习、欣赏古诗词铺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诗词反应的内容无不与作者生平、阅历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

《古诗》教学反思(优秀14篇)

《古诗》教学反思(优秀14篇)

《古诗》教学反思(优秀14篇)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

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大河归海的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应站得高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满意之处: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真正理解字义和诗句内容,深刻感知诗的意境及蕴含的道理,我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情况调查。

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学生对古诗《登鹳雀楼》比较熟悉,有部分学生已经能读、能背了。

但发现学生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不但不认识诗中的一些字,而且,有的连字音也读不准,字形也不清楚,更不明白诗意及蕴含的道理。

同时,我还发现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且,他们能说的喜欢自己说。

改进措施:教学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运用已有的读新课文的方法来初读古诗,即先自由读课文后面的生字,再自由读课文,然后同桌互读互查,让会读的学生帮一帮暂时不会读的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在学习中互相合作的精神。

不足之处: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先检查生字,再由生字连词。

对于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我进行重点指导、纠正,但是个别字音仍发音不准确,如:“登”、“层”是后鼻音,“鹳”是三拼音,“楼”的发音要到位等等,真正把字词教学落在实处。

而且,我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动手、动口、动脑去学习生字。

教学“入”字时,与“人”比较。

这是个形近字,先让学生讨论交流,一起说说“入”和“人”的不同之处,再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在教学“欲”字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习去解决问题,努力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2一、授课内容:《古诗二首》第一课时二、授课重点1、认识“泉、流”等7个生字,会写“无、树”等5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式了解“惜、晴柔”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古诗词教学反思20篇简短

古诗词教学反思20篇简短

古诗词教学反思20篇简短古诗词教学反思是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的重要环节,下面我将为你提供20篇简短的古诗词教学反思。

1. 《诗经》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加强对古代诗歌的背景知识的讲解。

2. 《唐诗三百首》教学反思,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唐诗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3. 《宋词精选》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宋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感受宋词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4. 《元曲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元曲的理解和演绎能力,同时加强对元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的介绍。

5. 《明清小说选》教学反思,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明清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加强对小说的结构和风格的讲解。

6. 《古文观止》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加强对古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思想的介绍。

7. 《红楼梦》教学反思,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

8. 《西游记》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西游记》的阅读和解读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

9. 《水浒传》教学反思,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水浒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加强对小说中英雄形象的讲解和评价。

10. 《金瓶梅》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金瓶梅》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11. 古诗词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12. 古诗词创作教学反思,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创作体验古诗词的魅力和表达个人情感。

13. 古诗词背诵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和朗诵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古诗教学反思15篇

古诗教学反思15篇

古诗教学反思15篇古诗教学反思1《回乡偶书》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

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

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

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

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

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

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赠汪伦》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

在教学《回乡偶书》时,我选择让学生背诵已学的描写秋天的诗导入,有这个基础,学生在读这首诗时,能较快读出节奏和韵味。

接着,让学生通过看图和看资料大致理解诗中的意思,对于“鬓毛衰”这个词,我通过让学生摸着“鬓毛”所长的位置理解“鬓毛”,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所见到的老人的样子理解“衰”的意思,这样,学生对诗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在理解诗意的情况下,学生的朗诵便更有韵味。

在教学《赠汪伦》时,我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以学生喜欢的讲故事形式出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

整首诗中,“忽闻岸上踏歌声”的“闻”字是理解的难点,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联系《春晓》中“处处闻啼鸟”的“闻”理解,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明白“闻”不是“闻到”,而是“听到”。

再者我让学生设想“你在一位好朋友家玩,离开的时候,好朋友非常舍不得你走,送了好远的路才分手,这时,你最想说什么话呢?”,学生联系实际,更能理解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情谊。

最后,我通过拓展《小兔子落水了》,让学生明白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帮助。

古诗教学反思2古诗词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一代的华夏儿女。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结合自己多年对古诗词的教学,谈几点反思。

(一)让古诗词回归“诵读“之本。

最新古诗教学反思(模板5篇)

最新古诗教学反思(模板5篇)

最新古诗教学反思(模板5篇)古诗教学反思篇一很多问题都是老师代劳了,今后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查字典的习惯还没养成,平时应多让学生查字典。

挂图应该用起来,老师的讲解还不够巧妙,缺少灵动的语言。

学生的朗读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加强。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为下节课古诗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虽已达到,但还要进一步提升。

1、教会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解题。

二、了解作者以及创作作背景,引发感悟。

三、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四、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五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六、合作探究延伸拓展。

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我想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只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对于他们以后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2、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过程中螺旋上升,感悟能力得以加强。

3、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节奏,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韵味,只有在老师的巧妙引导下才能有所体现。

4、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度的统一。

在课堂上应尽量凸显。

每天进步一点点,教学内容根据本班的特点应降低难度。

课前的预习习惯没有,也不会预习,要安排时间专门讲。

还是查字典的问题,好多学生根本没有带字典上学的习惯。

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会查字典。

江枫渔火对愁眠此处学生感受全无,不能理解,可能老师讲解上有问题,学生听不懂。

语言、语言还是语言,师生的语言只有在平时练就。

整节课只为一位学生上课,其他学生是看客。

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课前预习的时候忘记了让学生搜集一些写景的古诗,学习的古诗的兴趣还要慢慢培养。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首诗的意思,对于本班学生来说难度不小。

整堂课目标还应明确点,抓点不要太多,集中一点进行训练,效果达到即可。

1、老师没有很好的进行情境创设,导致对学生没引导好,关键还是课前的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应通多媒体课件创设氛围,等以后条件好了应重新上一遍。

2、上节课,虽然总结了自学方法,但是教的太生硬,学生根本没有接受,也不能领悟,让学生自学困难太大了,没有根据自己班上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今后,还应该实际一点,灵活一点。

古诗教学反思简短10篇

古诗教学反思简短10篇

古诗教学反思简短10篇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歌文体。

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古诗教学反思简短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古诗教学反思简短,欢迎查阅!古诗教学反思简短1当我看到要讲的是《赤壁赋》时,心里很矛盾,由于这一课很有内容可讲,但同时内容多,又怕时间不够,这是刚开始时的困惑,不过,上次讲过一次公布课,这次的信心很强,静下心来,认真回想上次讲完课,评委的评判,一定要注意。

通过几遍梳理,浏览《教参》、查找相干备课资料,心中渐渐理出了思路,那就是抓住景、情、理三者交融这一线索,分析知道课文,试讲几次,发觉成效还不错,但条件是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但后来得知:学生还没学到这一课,那么教学内容就需要变,这时离正式讲课还有六天,作为高三的老师,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建议以后公布课的时间可否提早,他正好跟高三一摸冲突,于是,迅速定目标,大胆删节,立足课本,吃透语言。

可以说,《赤壁赋》的难懂字词不多,但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告知学生,其他的只要结合课下注释,完全能够知道,只要问题引导的具体,学生应当能听懂,事实证明,成效也是不错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在安排教学环节中,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理清感情脉络,难点是第三、四段的哲理分析。

当然,在时间上没有掌控好,分析第四段时,我觉得学生回答得很好,不忍心打断他们,所以延时三分钟,不过我觉得学生参与度较高,就是一种成功,能说一些有用东西,能体会做的一点思想,这节课就是有收获的。

但我觉得呢里的多媒体设备真是太老了,显现状态,又不能及时补偿,有点不好,以上是我对这次作课一点不成熟的看法,留下我的QQ,期望大家批评指正,多多交换。

最后我想说一句:“作为教师,不讲公布课是不完全的,也很难成熟,我就是爱将公布课。

”古诗教学反思简短2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古诗词一样都是先反反复复地诵读,再进行语言的品析,进而感受诗歌的意境。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四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四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经过撰写教案,充分的备课,踏上了磨课之旅。

在研磨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

第一次试教,按照设计好的环节来一步步实施课堂,然而效果并不理想。

主要问题有:环节的设计过多过杂,有些重点不突出;古诗指导有些生硬;时间的分配也不太合理。

导致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没能做好充分的课堂预设,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没经过仔细的推敲。

在进行自我的教后反思和听取备课组老师的意见之后,再次修改教案,调整教学环节,明晰了必须抓重点,有详略,以古诗的朗读为主,在读中去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感悟。

先抓后放,让学生一步一步来读好古诗,理解古诗。

认识到不这些缺陷与不足之后,便开始了重新的备课。

在第二轮的磨课后,效果明显的比第一次好,然而还是发现有部分孩子未能充分进入课堂,回答问题不积极,动手写的时候又写不好。

在听取听课老师的意见之后,总结原因主要如下:一、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

主要问题集中于古诗的朗读指导和古诗的诗意评价不到位。

对于学生互相的评价欠缺引导,导致这一环节有些走过场之嫌。

二、教学语言不够丰富。

总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比较贫乏,欠缺生动。

特别是指导这一类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的时候,老师富有诗意的语言往往能让学生专注于课堂,自然地融入诗情画意当中,然而,这一点还是做得远远不够的。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二)设想中的课时安排应该是第一首___分钟,第二首___分钟。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操作中,前面花的时间却过多,直接影响了第二首诗的教学,学生的自学时间得不到保证,自然教学效果就要打折扣。

针对上述不足,我又进行了第三次的研磨,在过程中,对自己的语言进行了加工润色,也就重点展开教学,使每个教学环节更加紧凑;精心的每一个提问环节,打磨自己的语言,利用幻灯和图片等多种辅助工具。

带着充分的准备,最后一轮的磨课。

最后呈现出来的课堂果然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非常的高,真正进入了课堂,积极的参与讨论。

这时,我才充分认识到,只有经过充分的课堂打磨,才能找出自己课堂上的不足,进而改进不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8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8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8篇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为了增加教学效果,激发同学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同学置身于大自然中。

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颜色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同学入情入境,充足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时提高读的要求,让同学边读边考虑,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同学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特殊值得一提的是,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同学“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同学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留意到了同学的差别,培养了同学的语感。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21、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特别简单了。

2、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

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

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释义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动听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3、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3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胜利之处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熟读深思,受到熏陶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珍宝,如何让学生充分领会这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积累语言,我觉得古诗的教学还要以读为手段。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三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三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课程名称:古诗词教学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一、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选择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内容选择,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及学习需求来确定。

在此次教学中,我选择了《白日依山尽》、《游子吟》和《静夜思》这三首经典古诗词,其中《白日依山尽》较为简单,适合初学者进行学习和理解;《游子吟》展现了离别之情,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静夜思》则以其简约的表达方式,给人一种宁静和冥思的感觉。

通过这三首诗,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又能培养他们对古人情感的理解与思考能力。

2.教学设计针对不同的诗词,我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不同的手段和方法。

在《白日依山尽》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形象描写,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来理解“白日依山尽”的意境;在《游子吟》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们的亲身体验,引导他们思考离别之情,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静夜思》的教学中,我提醒学生注意诗中的冥思和宁静的意象,并通过简洁的表达方式进行诗意的体验。

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教学方法选择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上,我会通过讲解、分组讨论、小组合作、朗读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

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可以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和思考,提高理解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共同完成相关的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音韵和韵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多种方法的选择,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4.教学手段运用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合理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

在《白日依山尽》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形象描写的理解;在《游子吟》的教学中,我通过故事、视频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离别之情;在《静夜思》的教学中,我通过黑板、草稿纸等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诗意的体验和创作。

实践古诗词教学反思(3篇)

实践古诗词教学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价值。

在新时代背景下,古诗词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积极参与了古诗词教学实践。

以下是我对古诗词教学的一些反思。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了解古诗词的起源、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欣赏、创作古诗词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教学内容(1)古诗词基础知识:诗、词、曲的分类,平仄、韵律、对仗等。

(2)古诗词鉴赏: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

(3)古诗词创作: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创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与反思1.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古诗词的起源、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讲解: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词、曲的分类,平仄、韵律、对仗等。

(3)鉴赏: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创作: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创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2. 教学反思(1)注重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通过讲述古诗词的起源、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魅力。

同时,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既注重知识传授,又注重能力培养。

通过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规律;通过鉴赏古诗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创作古诗词,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基础,进行因材施教。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鼓励他们深入学习古诗词,提高鉴赏和创作水平;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逐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范文(四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范文(四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范文本课古诗词教学总体看很成功,这三首诗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五年级的学生是积累了一些表达思乡怀亲的诗词的,所以,我就利用学生的积累,引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一下子就能抓住课文的思想情感。

《泊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基于这个特点,我在让学生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

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

效果比较好。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很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

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

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

联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所以,学生在这课的学习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朗读的质量比较高。

成功之处:是“小练笔”将本课古诗词任选一首改写成小短文。

孩子们的兴趣十分高。

想象也比较丰富有趣。

如;张籍写的《秋思》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被学生们改写的丰富多彩,就连语文很差的学困生吕哲很勇敢地诵读了自己改写的短文,写得也很有意思,她读完后班级立刻响起一片掌声,全班为她鼓掌。

本课的二诗一词同学们都有选择习作。

习作效果很好。

以往我有时教学时间紧常常忽视这种小练笔,而今看来着实是个失误。

往往这种小练笔更能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学习语文,运用祖国汉字表达的激情。

这篇小练笔我布置孩子们写在小作文中,我准备进一步引领孩子们去欣赏品评,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引领孩子们品评欣赏更多的快乐!不足之处: 从作业反馈来看,个别孩子不能准确把握本课基本翻译,如:绿、还、见、开封…看来他们没有认真学习,有走神的大有可能,今后我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范文(二)《古诗词三首》中其中有两首《独坐敬亭山》和《忆江南》已经在平时的古诗词积累中学过,如何把学过的诗上出点新意来,备课前我深入的思考了一下,本着以诵读为主,以调动学生经验背景、引进学习资源为辅,在感悟语言情感、体会诗词意境中,把握诗文的审美韵味与内涵。

古诗教学反思(15篇)

古诗教学反思(15篇)

古诗教学反思(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教学反思1这首诗的作者以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捕捉到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动人景象,描摹出秋野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意境。

通篇诗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语言优美生动,易于朗读和背诵。

在作者的笔下苹果姐姐会因为天气凉了,嚷着要披红袄;葡萄妹妹要披紫袍……这首诗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学生情感,学生学起来自然兴趣盎然,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出于对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的考虑,教学开始,我让学生听教师范读诗文,并看所展示的秋天景象图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很好地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来。

在教学时,我将诗歌展开成一幅幅画面,把图文对照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抓住抒情这条线,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

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当然诗歌重在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意境,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穿插朗读指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并领会诗歌的.内涵,由整体到部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自评、互评,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教学反思2古诗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的确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课文篇目多,且文中一字多义,容易混淆。

然而每次考试中,文言文的比重较大,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曾经有过困惑:只注重灌输,不重视学生个人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做法还普遍存在。

上课时老师一字一句地讲解翻译,学生充当的是记录员。

如此这些,导致学生对文言文越来越没有兴趣,有的甚至认为文言文枯燥干瘪,读起来乏味。

这种现象弱化了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

古诗的教学反思6篇

古诗的教学反思6篇

古诗的教学反思6篇古诗的教学反思篇1杜牧的《清明》是小学教材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对这首诗的教学,大多数教师都只是叫学生背诵并默写就完事。

因此到了中学,教师们提起这诗,要让学生说说这诗的意境或大意,能讲好的寥寥无几。

可见其教学效果并不好。

那么该如何教好这首诗呢?我对教学设计及教学后的反思有以下几点:一、想象表演中揣摩古诗意蕴理解诗的大意可以一下画面提出这样几个问题:清明,这是一个怎样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啊?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路上,是怎样的光景了?行人,指的是谁呢?为什么在雨中赶路?欲断魂,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哪?让学生能根据画面有自己个性的理解、感悟、收获,让孩子能有自己的语言。

朗读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想象画面。

同桌演一演。

想象诗外之境。

诗人看到杏花村会怎么做呢?二、总结学习方法,给孩子拐杖提炼总结学法:刚才我们是如何学习古诗的`?(板书:读古诗、想画面、悟诗情)学生们运用所学方法,自学三四句,效果很好,同时也为今后自主的学习古诗提供了利剑。

三、话题激发对诗歌意境的探究1、这诗写清明前后,天气多雨,雨丝绵绵,又密又细。

春雨、行人、问路,牧童指点杏花村等构成春天野外的雨景,这是什么样的意境呢?2、“断魂”如何理解呢?有作“失意落魄”解。

认为清明雨多,细密令人失魂落魄,表达诗人渴望安宁的思想感情。

有作“消魂畅快”解。

认为“断魂”是游兴的一种反衬,说明行人即使欲断魂也不愿还家。

3、诗意种种:有“哀伤说”,认为清明遇雨,淋湿衣裳没有什么高兴的,所谓“阴雨连绵烦煞人,扫墓悲痛不欲生。

借酒浇愁在何处,杏花村头酒旗昏。

”有“扫兴说”,认为清明时节,春游芳草,兴致勃勃,不料遇雨,只得扫兴而归。

有“陶醉说”,认为春色翠绿,流连往返,春雨浇人,乐在其中。

所谓“春色醉人喜雨淋,销魂散魄不减兴。

犹有浓情觅酒家,举杯赏花度清明。

”古诗的教学反思篇2一、古诗教学不是古文今译“当前,古诗教学中沿用机械抄背词义、诗意的现象还十分普遍。

古诗词教学反思经典(15篇)

古诗词教学反思经典(15篇)

古诗词教学反思经典(15篇)古诗词教学反思1上完《古诗词三首》我首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了反思,发现一节课下来自己的过渡语言单一,无法全面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的意境,一节课执教两首古诗容量大,总感觉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

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

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诗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

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

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设计教学时我充分考虑了这点,但在实际教学时却忽视对意境的描述和渲染,因而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

在《乡村四月》教学中我扣住文眼“才、又”,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

如果此时我能有意识地对乡村劳动场面进行一番描述,相信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能很快感染气氛,入情入境。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

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学生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

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我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的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生怕在课堂上讲的不够,却忽视了对学生拓展的训练,“广积粮”的教学意识将我们引入另一片崭新的天地。

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诗词数不胜数,如何在小学阶段达到一定的目标,靠的不是老师一首一首地讲,而应该是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入古诗词的意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阅读,主动积累。

古诗词教学反思2在教学本课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书中和词语手册上的注释,自己弄懂诗句意思,然后比较三首古诗词,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的各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古诗词教学反思实用10篇

古诗词教学反思实用10篇

古诗词教学反思实用10篇古诗词教学反思 1教学时《四时田园杂兴》,我引导学生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学*:初读——画出不懂的词句;再读——参考学*资料进行理解;品读——与同学深入探讨重点词句,品味诗意;诵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意境。

在学生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后,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将诗的意境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10分钟后,一个学生质疑:这首诗到底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执不休。

有的说:“从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梅子金黄’和‘杏子肥’ 中可看出描写的是夏天的季节” ;有的说:“ 从第二句中的‘菜花’和图上画的‘绿油油的田野’可以看出是春天”。

我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耐心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们情绪高涨。

他们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诗的内容最后一致认为描写的是夏天这个季节的景色。

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多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讨论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

古诗词教学反思 2一、思教学理念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古诗词对学生思想情感具有熏陶感染作用。

但是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不容乐观,在*时的考试默写题中就能体现,丢分严重,学生苦于奔命的记背,忘了再背,背了再忘。

每个初三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在如此紧张的复*中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古诗词的复*上,学生提起来就头痛。

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避而远之,毫无兴趣,谈何继承和发扬?我们提倡高效快乐的语文课堂,或许我们只注重一节课的教学,只注重一个学期教学任务的关联。

假如把初中三年的所有语文课当做一节语文课,每一天的语文课只是极小的一个环节;假如我们把初中所有的古诗词当成一大首诗来背诵,*时的每一首诗就好比一个字节。

我问过学生一个问题:《十二章》初三中考要考,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不看不管不问,800天以后中考复*时,是否记得。

学生肯定的回答:记不得。

我又问:初一上学期《观沧海》初三必考,直到初三下学期中考复*时再来记背,记得否?记不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越千年感受诗词之美——诗词单元教学初识2018届语文备课组李娜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一代的华夏儿女。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去领会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古诗词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因此,语文教学当然不能忽视古诗词教学。

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上,致使古诗词的审美意蕴被拆得支离破碎,失去其审美价值和感染力。

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从诗眼入手,理解诗歌,体会古诗词的内蕴美。

一、用音乐和绘画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1、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是融合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

诗歌它的语言含蓄而优美,跟歌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古诗词不仅大多可以配乐吟唱,而且由于其独特的韵味,常被改编成广为传唱的歌曲。

在学习前,放一段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也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并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顺利进入审美心境。

本学期以诗词教学为主,因此每节课上课前,我会给学生播放一曲古诗词改编的歌曲,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课文的学习。

先从学生熟悉的入手,初中时学生学过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我播放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

这样他们会感到熟悉,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给学生听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

有些学生因为爱唱流行歌曲,便不知不觉把这些诗词给背了出来,乐在其中。

在听歌曲的同时又复习了学过的诗词。

一天课前给学生播放《诗经子衿》的歌唱视频,视频中一女子穿汉服缓缓而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的歌声如天外之音飘然而入,学生不禁发出一声感慨,“好美”。

我就势引导,“不仅这个女子很美,《诗经》本身就散发着一种迷人的魅力,大家已经从歌声中感受到了,那就让我们慢慢的走近我们的诗词,发现它那神秘但又诱人的美丽。

”学生对感情的话题很感兴趣,且有话可说,因此,常在课前播放诗词中的爱情,让他们穿越千古去感受古人那至死不渝的爱情与刻骨铭心的思念。

例如,一天课前给学生播放《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古诗词中的男女互诉爱意,并不像琼瑶剧中“我喜欢你,我好喜欢你”那样无力且俗气,让学生感受到诗词中互诉心意可以这样美。

一节课前给学生播放《我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思念穿越古今,不同的人又不同的表达方法,古诗词中思念也可以如此表达。

学习《钗头凤》前给学生播放《钗头凤》改编的歌曲,在伤感失意的音乐声中,去感受陆游和唐婉那愁肠寸断,令人叹息的爱情悲剧。

通过歌曲与诗词的联结,告诉学生,古诗本来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是可以谱成歌曲广为传唱的,不少优秀的古典诗歌在当时其实就是“流行歌曲”。

这样一来,原来遥远的古典诗歌一下子在心理上被拉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明显有了提高。

当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你就已经走好了课堂教学中的很重要的一步了。

听歌曲到唱诗词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听只是一个欣赏的过程,是被动融入情景的一个动作,而唱诗词则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去体悟、感受的一个过程。

古代诗词是用来歌唱的,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试着将文字的诗词转化为歌唱的歌曲。

在上《凤栖梧》时让学生试着用熟悉的调子去唱这首词,有学生选择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赋予了这首词以新的生命,但同时引导着学生去想:这首歌的情感基调与《凤栖梧》相符吗?学生便会认真去读词,体会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来唱这首词。

在选择合适的歌曲来唱的时候,学生也在慢慢体会诗词中的情感,并在唱的同时也记住了词的内容,有一石二鸟之效。

等到上《雨霖铃》的时候,学生再唱词作,则选择了与这首词感情相符合的《烟花易冷》的调子来唱。

唱完之后,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证明学生很认同这位同学用歌曲所传达出来的情感。

2、绘画激发学生兴趣。

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诗词,既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样,又有深刻的内蕴。

让学生在绘画艺术中初步感知诗词中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的韵味。

本学期学的诗词中有很多很有画面感,在教授这些诗词时通过画面展示,或者学生自己画画,感受诗词中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例如:《登高》一课,课本上附有一幅杜甫的画像,学生从他的神态,动作,服饰来谈“我看到了一个_____的杜甫”。

由看到的杜甫到诗作中的杜甫,让学生在诗词中印证自己的猜测,学生更感兴趣。

本诗后两联写人,可以看到人物形象,前两联写景,可以看到一幅画。

因此在分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联时,让学生用自己的笔,描绘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再结合诗句中的意象进行分析,看自己所作之画与文本的意境是否相符,在绘画中体会诗歌意境,寓学于画,寓教于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上阕写景,画面感较强,于是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笔画出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学生在绘画时便需要找出词中的意象,并要把握意象的特点,才能画出符合诗意的画面。

“楚天”“秋水”“远山”“落日”“高楼”“断鸿声”“游子”,这些意象组成了一幅宏大的画面: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那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的山岭,仿佛在向人呈现着忧愁和愤恨,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独自在楼头遥望着这一片已经沦落的河山,不仅发出一声声哀叹。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这一句,学生在画“断鸿”时便要考虑“断鸿”是何物?是一群大雁还是孤雁?教师在此时就要进行引导,雁群在飞行过程中,往往会鸣叫来互相应和,而此时的雁声断,则说明无雁来应答此雁的叫声,因此断鸿应是形单影只的一只大雁。

学生则更准确的把握了词人的情感。

柳永《八声甘州》中“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读到这首词时,画面感顿时显现了出来。

诗歌与绘画是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的两岸。

人们常说“诗画同源”、“诗画一家”、“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足见诗歌与绘画的亲密关系。

诗用文字来表达社会和人类的活动,画用笔墨来再现或者升华物象给予艺术家的感受。

诗人与读者的交流是在一个意象的空间里完成的。

诗人描绘的是一个设计的世界,但是读者感受到的分明是一次似曾相识的心灵律动。

二、从诗眼入手,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情感,提高学生分析诗词的的能力诗词教学的三步走是:理解诗意、会赏析,会表达。

本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胆识,理解诗意,因此本阶段所选诗歌都是情感比较明显,能够从内容中的一两个字词把握住诗歌的感情基调.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诗眼入手,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分析诗人情感。

1、什么是诗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五官中最能表情达意的部分。

古人所谓诗眼,最初是指唐人五言诗,工在一个字,谓之诗眼。

后来也指全诗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句。

也有人把诗眼说成“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以后又发展成为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

简言之,诗眼就是诗中最能表达情感或概括主旨的的词句。

可以是一个字、两个字、一个短语、一句话。

因此我们又将诗眼分为情感眼和内容眼。

例如《登高》中找出的词眼是“悲”,全诗写家国之悲,身世之悲。

因此“悲”是全诗的情感眼。

《雨霖铃》中学生找出的诗眼是“伤离别”,“离别”是本词的内容眼,“伤”则是本词的情感眼。

通过找诗眼或词眼,学生能从总体上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分析诗词时不至于太偏离。

2、围绕诗眼如何进行诗歌赏析(1)欣赏诗词,必须要在反复诵读中仔细品味,在读中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情感。

在诵读时,应避免流于形式,为“读”而读,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必要的点拔。

以《雨霖铃》为例。

这首词将离别难、相思苦传达得淋漓尽致、备足无余,极具婉约美。

本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叙别情别景,下阕设想别后相思。

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诵读时要注意把握,并对学生加以诵读指导。

首先,要达到了读音无误,字正腔圆,准确清晰。

例如《雨霖铃》中有几个多音字,需要我们注意。

“骤”“噎”“霭”等几个字的读音容易出错,需要格外注意。

再者,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重读以及语调的处理。

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并不复杂,如:五言诗词一般可分为“二/三”或“二/一/二”形式;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的形式。

重读则体现在诗句的关键词上,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词语。

在语调的处理上,要注意把握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升降等。

而在情感的投入上,要注意把握是昂扬激越还是凄清悲凉,是深沉悲愤还是恬淡自然。

正确的诵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词的角色,有利于理解古语词的含义,才能够更好地体悟诗词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①寒蝉凄切——“凄”字要读得长,“切”字要短促,要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第一句要语气缓慢低沉,定下全词的调子。

②“兰舟催发”语气略为急促一些,“发”颤音弱收,显示催促启程在即,心中不舍③竟无语凝噎——注意句读,要稍重、稍停,“竟――无语――凝噎”,语气低沉下去,结尾渐弱,显示极端的痛苦,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而气不断。

⑤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领起字要稍重、稍停,拖音,虽有如此之多的良辰好景,却无人分享,这是全词结语,“何人”重读,极言凄凉,“说”颤音弱收。

诵读是诗歌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诗歌学习前要有充分的诵读,在诵读过程中,学生能不断深入诗歌本身,更好的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更容易将“诗眼”找出来。

在理解了诗词的意象,把握了诗词的意境之后,再进行诵读,则可以进一步体会诗词蕴涵的深层情感,再一次获得情感体验,并达到在理解基础上背诵的目的。

(2)、意象整合,从意象中体悟情感。

意象,就是融合了作家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许多意象经过人们感情的长期积淀,有着独特的情感内涵。

如“月”,也许因为其圆且亮的美好,又也许其遥不可及的神秘,往往成为人们盼望亲友团聚,表达美好祝愿,向往美好生活的寄托。

李白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愁心”无处可寄,只好寄予善解人意的“明月”;“长亭”、“杨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送别诗词中是经常出现的,已经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都是送别诗词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