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视距的计算
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

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
摘要:
一、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的定义和作用
二、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的设计标准
三、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的实现方法
四、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的重要性
正文:
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是指在一条公路中,中央分隔带两侧的行车道之间,从路肩或分隔带边缘到驾驶员视线的距离。
这个距离的设定是为了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从而提高行车安全性。
在我国,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的设计标准是根据公路的设计速度、路况、交通量等因素来确定的。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应满足以下要求:在平直路段上,行车速度为100-120 公里/小时时,中分带安全视距不小于60 米;在弯道和坡道段,行车速度为80-100 公里/小时时,中分带安全视距不小于40 米。
实现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优化公路设计: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交通量等因素,合理设置中央分隔带宽度、高度和边缘角度,以保证足够的视距。
2.保持路面平整:路面平整对于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应定期对公路进行维护和修复,确保路面平整、无坑洼,以提高行车的稳定性。
3.加强交通管理:通过设置限速标志、警示标志等措施,提醒驾驶员控制车速,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足够的视距可以使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判断路况,采取相应的驾驶措施;另一方面,视距过近容易导致驾驶员产生视觉疲劳,影响行车安全。
中央分隔带视距计算

中央分隔带视距计算是为了确保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能够看到中央分隔带,从而保障行车安全。
中央分隔带视距计算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车辆在特定速度下与中央分隔带保持安全距离的最小距离。
中央分隔带视距计算的基本步骤如下:
1. 确定车辆的速度和车型,以及中央分隔带的高度和宽度等参数。
2. 根据中央分隔带的高度和车辆的高度,计算出驾驶员的视线高度。
3. 根据中央分隔带的宽度和车辆的宽度,计算出驾驶员的视线距离。
4. 根据驾驶员的视线高度和视线距离,使用视距计算公式计算出中央分隔带的最小视距要求。
中央分隔带视距计算公式为:
视距= 车速* 2 / √3 * 中央分隔带高度
其中,视距单位为米,车速单位为千米/小时,中央分隔带高度单位为米。
需要注意的是,中央分隔带视距计算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计算,实际行车中还需要考虑道路环境、车辆类型、驾驶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实际行车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行车安全。
超车会车视距的安全要求

超车会车视距的安全要求公路上的超车和会车是常见的驾驶操作,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地区,这些动作都需要遵守特定的交通规则和安全要求。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视距,也就是车辆之间的距离。
本文将讨论超车和会车时所需的安全视距。
什么是安全视距?安全视距是指在车辆运行的过程中,驾驶员可以看到前面和侧面路段的距离和状况。
这样可以帮助驾驶员避开可能会引发危险的车辆、障碍物和其他不利条件。
具有充足的安全视距可以提高行车安全系数。
安全视距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驾驶员可以准确地辨认前方的所有交通标志和标志牌。
•如果有行人或其他车辆出现,驾驶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作出反应。
•在弯道、上下坡路段,驾驶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前方路况。
•在高速公路或其他需要高速行驶的道路上,安全视距需要更远。
超车时的安全视距超车是一项需要特别小心的驾驶操作。
在超车前需要将视线转移到左侧以检查是否有车辆驶近。
但视线转移也会导致超车者面临盲区的危险。
因此,必须确保安全视距有效并满足条件。
在高速公路上,超车需要更长的安全视距。
通常情况下,在超车前至少应该确保有1,000米的安全视距。
这意味着,驾驶员在超车前应该检查车道内的车辆至少是在1,000米远的位置。
此外,在完成超车之后,驾驶员还应该保证安全视距,以避免来自后方车辆的危险。
针对特定道路的超车规则和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但总的原则是,在超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安全视距以确保安全。
会车时的安全视距会车是道路上的另一个常见操作。
不像超车需要转移视线,驾驶员需要保持警觉以观察来自对面的车辆。
在这种情况下,安全视距特别重要。
如果两辆车的密度过于集中,则会导致碰撞和其他危机。
安全的会车视距应该比超车时更短。
在普通公路上行驶时,与对面来车保持50-100米的安全距离是必要的。
如果在狭窄的道路上,安全距离可能需要更近。
在弯道和上下坡路段,安全视距也需要更长。
在这些情况下,车辆的视线可能被阻碍,驾驶员需要及时确认路况。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及计算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及计算一、交叉口类型1.十字型交叉口:适用于交通流量较大、道路宽度较宽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合理设置红绿灯信号控制,确保交通流畅。
2.T型交叉口:适用于次要道与主干道交叉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考虑次要道交通流的安全性,并设置合适的交通标志和标线。
3.Y型交叉口:适用于高速公路出口与次要道交叉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考虑高速公路的出口车流量和次要道的交通流量,确保安全通行。
4.环形交叉口:适用于交通流量较大、道路宽度较窄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合理设置环形交通标志和标线,并设置合适的进出口位置。
5.立交交叉口:适用于大型道路或高速公路的交叉口设计。
设计时需要考虑立交桥的高度和梁间距,确保车辆的通行,以及合理设置匝道。
二、交叉口设计参数在进行交叉口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参数:1.交通流量:根据交通流的量级和流量分布,确定红绿灯信号控制的时长和配时方案。
2.车速和车道数: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车道数,确定交叉口的几何形状和直行车道、转弯车道的长度。
3.安全视距:根据道路曲线和坡度等条件,确定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视距要求,确保交叉口的安全性。
4.行人通行设施:根据交叉口周边的人流量和行人需求,合理设置人行横道和过街设施。
5.道路标线和交通标志: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要求和交通安全需求,合理设置道路标线和交通标志,指示车辆和行人的行驶方向和规则。
三、交叉口设计计算交叉口设计的计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流量计算:根据交叉口的道路类型、车道数和车速等参数,分析交叉口的交通流量,计算各个车道的流量以及总流量。
2.信号配时计算:根据交通流的量级和流量分布,确定红绿灯信号控制的时长和配时方案。
可以采用绿波带长度法或交通流模型进行信号配时计算。
3.安全视距计算:根据交叉口的道路曲线和坡度等条件,计算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视距要求,确定交叉口的安全性。
4.车道长度计算:根据车速和车道数,计算交叉口的直行车道、左转车道和右转车道的长度要求。
视距计算使用手册

公路最大横净距(视距)计算程序使用手册二O一四年九月行车视距是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向前能看得见的路线距离。
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公路上有障碍物或迎面开来的车辆,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汽车与障碍物或汽车与汽车相碰。
不论在道路的平面弯道上或在纵断面的变坡处,都应保证这种必需的最短安全视距。
行车最短安全视距的长度主要取决于车速和汽车在路面上的制动性能。
行车视距包括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另外还有弯道视距、纵坡视距及平面交叉口视距。
停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住所需要的最短距离;会车视距是在同一车道上有对向的车辆行驶,为避免相碰而双双停下所需要的最短距离;超车视距是快车超越前面的慢车后再回到原来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会车视距为停车视距的两倍。
中间无分隔带的道路应能保证会车视距,对有中间分隔带的较高级道路可仅保证停车视距。
对向行驶的双车道道路,根据需要结合地形设置具有足够超车视距的路段。
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在平面弯道和交叉口处应注意清除内侧障碍,在纵断面的凸形变坡处,应注意采用足够大的竖曲线半径。
确定行车视距的定量数值,须研究:①汽车驾驭员的感觉时间和制动反应时间,它因人而异,且随很多自然和人为因素而变化;②汽车制动效率,它随轮胎花纹与气压和路面类型与湿滑程度而异。
视距计算程序则采用基于AutoCAD的VBA编写的应用程序,能够计算各种复杂线形的最大横净距,并能够绘制视距包络图。
本手册参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校审稿、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研发视距计算程序教程等相关资料整理,如有不足之处,请见谅。
视距计算程序下载可至/sjjs下载。
目录一、............................................................................................. 概述11.1行车视距的概念 (1)1.2行车视距的计算 (1)1.3视距:相关技术指标 (3)1.4平曲线视距的保证 (8)二、计算程序简介10三、........................................................................................... 初始化11四、平面文件格式114.1、交点法平面资料 (11)4.2、积木法平面资料 (12)4.3、交点法平面资料举例 (12)4.4、积木法平面资料举例 (12)4.5、交点法应注意的问题 (13)4.6、积木法应注意的问题 (15)五、司机视点距设计线的距离文件格式15六、桩号文件格式16七、最大横净距文件格式16八、视距限值文件格式17九、断链文件格式17十、操作 (18)一、概述1.1行车视距的概念 1.1.1定义行车视距是指汽车在行驶中,当发现障 碍物后,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交通事 故所需要的必须的最小距离。
安全视距的计算

安全视距的计算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5.1.11条视距的规定如下:
一、道路平面、纵断面上的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表5.1.11-1规定值。
寒冷积雪地区应另行计算。
二、车行道上对向行驶的车辆有会车可能时,应采用会车视距。
其值为表5.1.11-1中停车视距的两倍。
三、对于凸形竖曲线和立交桥下凹形竖曲线等可能影响行车视距,危及行车安全的地方,均需验算行车视距。
验算时,物高为0.1m;目高在凸形竖曲线时为1.2m,在桥下凹形竖曲线时为1.9m。
四、平曲线内侧的边坡、建筑物、树木等均不应妨碍视线应按横净距绘制包络线,包络线与路面边缘之间的障碍物应予清除。
视距横净距计算公式见表5.1.11-2。
表中:a——最大横净距(m);
L——平曲线长度(m);
Ls——缓和曲线长度(m);
Li——曲线内侧汽车行驶轨迹长度(m);
Ri——平曲线内侧汽车行驶轨迹半径(m),其值为未加宽前路面内缘半径加1.5m;
Ψ——视距线所对的圆心角(°);
β——回旋线角(°);
am——汽车计算位置M或N到缓和曲线起点的距离(m);
ss——停车视距(m);
Lc——圆曲线长度(m);
a——道路中心线转角(°);
θ——通过汽车计算位置M(或N)与平曲线切线的平行线和M(或N)至缓和曲线终点间弦线的夹角(见图5.1.11-3)或平曲线切线与缓和曲线的弦线的夹角(见图5.1.11-4)(°)。
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

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摘要:一、引言二、一级公路中分带的安全视距要求1.概念解释2.相关规定与标准3.影响因素三、提高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的措施1.设计优化1.合理设置中央隔离带宽度2.绿化带的设计与配置3.交通标志和信号设备的设置2.施工质量控制1.中央隔离带的施工要求2.绿化带的施工技术3.交通设施的安装与维护3.管理与维护1.定期检查与评估2.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3.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四、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的实践与应用案例1.案例一:某城市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优化工程2.案例二:某地区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事故分析及整改五、结论正文: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是指在公路设计过程中,为保证驾驶员在正常行驶过程中能够清晰看到对向行驶的车辆,确保行车安全而规定的最小距离。
在实际应用中,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不仅关乎驾驶员的行车安全,还与道路的美观、生态环境和交通效率密切相关。
一级公路中分带的安全视距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概念解释: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是指在正常天气和照明条件下,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能清晰看到对向行驶车辆的最小距离。
2.相关规定与标准: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一级公路中分带的安全视距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城市道路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不小于250米,乡村道路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不小于200米。
3.影响因素:一级公路中分带安全视距受道路设计、交通设施、绿化带等多种因素影响。
为了提高一级公路中分带的安全视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设计优化:1.合理设置中央隔离带宽度,保证驾驶员有足够的安全视距。
2.绿化带的设计与配置要充分考虑视线诱导作用,避免绿化过高影响视线。
3.交通标志和信号设备的设置要符合相关规定,确保驾驶员能够及时获取交通信息。
2.施工质量控制:1.中央隔离带的施工要求:保证中央隔离带的平整度、宽度、厚度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2.绿化带的施工技术:选择合适的绿化植物,保证绿化带高度和宽度符合设计要求。
交叉口停车视距计算公式

交叉口停车视距计算公式
1.首先需要确定车辆的速度,一般为60公里/小时。
2. 然后需要确定车辆的制动能力,即车辆可以在多长的距离内停下来。
一般情况下,车辆的制动能力为4.5米/秒。
3. 接下来需要确定交叉口的安全要求,一般为3秒。
4. 最后根据上述数据,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出交叉口停车视距:
交叉口停车视距 = 车辆速度×安全要求 + 车辆制动距离
其中,车辆制动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车辆制动距离 = (车辆速度× 10) ÷ (2 ×制动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只适用于标准道路条件下的交叉口。
在实际使用中,还需要考虑路况、天气等因素,以确保车辆的安全行驶。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1.11条视距的规定如下:
一、道路平面、纵断面上的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表5.1.11-1规定值。
寒冷积雪地区应另行计算。
二、车行道上对向行驶的车辆有会车可能时,应采用会车视距。
其值为表5.1.11-1中停车视距的两倍。
三、对于凸形竖曲线和立交桥下凹形竖曲线等可能影响行车视距,危及行车安全的地方,均需验算行车视距。
验算时,物高为0.1m;目高在凸形竖曲线时为1.2m,在桥下凹形竖曲线时为1.9m。
四、平曲线内侧的边坡、建筑物、树木等均不应妨碍视线应按横净距绘制包络线,包络线与路面边缘之间的障碍物应予清除。
视距横净距计算公式见表5.1.11-2。
表中:a——最大横净距(m);
L——平曲线长度(m);
Ls——缓和曲线长度(m);
Li——曲线内侧汽车行驶轨迹长度(m);
Ri——平曲线内侧汽车行驶轨迹半径(m),其值为未加宽前路面内缘半径加1.5m;
Ψ——视距线所对的圆心角(°);
β——回旋线角(°);
am——汽车计算位置M或N到缓和曲线起点的距离(m);
ss——停车视距(m);
Lc——圆曲线长度(m);
a——道路中心线转角(°);
θ——通过汽车计算位置M(或N)与平曲线切线的平行线和M(或N)至缓和曲线终点间弦线的夹角(见图5.1.11-3)或平曲线切线与缓和曲线的弦线的夹角(见图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