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教会了学生什么
教师到底应该教会学生什么
教师到底应该教会学生什么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书育人是其最重要的职责。
对教书育人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有的老师认为,为了应付考试,我只要认认真真地把书本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把书本知识掌握了,考试能考个高分就皆大欢喜了。
假如学生所学到的书本知识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能够用到,并且能一辈子受用的话,这样做就充足好了,能够说是一位非常合格的老师。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
回顾一下自己的上学历程,从小学到大学,我们从课本上学到的东西,还能记得多少,能够记住的就少得可怜,更何况用呢。
即使我们都记住了,在生活中能够用到的也是很少,尤其是我们文科生学的东西。
作为一名老师,教给学生学会书本上的知识,这仅仅最最基本的。
但是书本仅仅是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除了教给学生课本知识以外,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由学会达到会学。
这样,学生才会做举一反三。
课堂上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并且学生在校的时间也是很有限的,但是知识确实无限的,用有限的时间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做不到的,所以,只有交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才会使得学生在无限的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健康的心态在一个人的成长和一生中也很重要。
假如一个人掌握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但是心理不健康的话,那就如同是一个不健康的人,甚至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
马加爵事件已经过去几年了,但是留给人们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
马加爵当初也是一个“天之骄子”。
高三期间,因为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在2000年的高考中,以高分考入一本云南大学,从他的求学经历中能够看出,马加爵以前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但是为什么最后却选择了不归路呢?我想这主要在于他的心理问题吧,因为一次简简单单的打牌吵架,却导致恶果。
假如他是一名心理健康的学生,遇到解不开问题,即时的找老师或者同学寻求协助,主动和周围的人交流,也许事情会朝着截然相反的方向发展。
所以作为一名老师,不要仅仅盯着学生的成绩不放,还要注重、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样学生才会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我们更应该教会学生什么——从一个哲理故事中得到的三个启示
“
远不要走捷径 。 便捷而陌生的道 路可能要 了你 的命 ; 2 . 永远不要对
“ 打工者昼夜 赶路 , 终 于在一个黄 昏来 到家 门前 , 在 刚要敲门 可 能是坏事 的事情好 奇 , 否则也会要 了你的命 ; 3 . 永远不要在仇恨 之际 , 他 听到 了屋 内有男人说话 的声音 。他 内心充满痛苦和仇恨 ,
2 0 1 3 年 9月 2 8日
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们 更 应 该 教 会 学 生 什 么
— —
从 一个 哲理故事 中得 到的三个启 示
文/ 王 晶
摘
要: 教 师是 一份诲人不倦 的职业, 需提高 自身的感悟能力, 能够从生活实践及 文字 中抓取有启发的东西, 勇于教 学、 勇于实践。
关键 词 : 人 生启 示; 哲理教 育; 抉择 个 打工 者在离开老板 回家之前老板给 了他 一道选择题 即 的驱使下孩子有可能想要 尝试 。 于是 , 一些媒体就报出了中学生甚 要 么拿 着工 资走人 , 要么接受 三条忠告 , 放弃工资。打工者在考虑 至小学生 的不 良之举 , 是什么使然 , 细细想来 , 多数时候就 是好奇 两天之后作 出决定 , 接受 忠告 放弃 工资。老板的三条忠告是 : 1 . 永 心 的驱使 , 致使孩子及家人后悔 不已 , 甚至抱恨终生 。
启 示 二
天他来 到一家旅馆 就宿 , 熟 睡中他被惨 叫声惊 醒 , 他 跳起
永远有鱼吃 , 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我进一步 引申一下 , 对于职校
教会学生在掌握钓鱼方法的同时 , 更 应该教会学生掌握 我们除了教育学生要踏 实做人之外 ,还应让学生懂 得遇事学 学生而言 , 如何处理 事情 的方法 , 尤其是 面对 突发事 件 , 应该用一种怎样 的 会淡定 , 不要好奇 。 随着 网络 、 电视的出现 , 各方面信息传播异 常迅 药家鑫为什么会撞 人后又杀人 ;( 下特 等 1 1 6夏) 速, 各方 面的诱 惑也就应运而生 , 不 良诱 惑也掺杂其 中 , 在好奇 心 心态与头脑应对 。
老师应教会学生什么?
老师应教会学生什么今年的校本培训中,听到了许多老师交流了自己在学科教学上和班级管理中的经验心得。
他们慷慨地与大家交了了自己教学过程中思考实践总结出的好方法、小妙招。
使我深切的感受到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创新思考。
每次备课都必须反复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这节课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按照课程要求、依照考试范围,安排活动、适当拓展。
似乎觉得每节课都教给了学生很多的知识。
我们的学生也确实满腹经纶,可为什么一遇到书本上没有、老师没教过的问题,即使是件很简单的事做起来却都像个大傻瓜,呆头呆脑,缺乏个人主见和创新意识,整个是一台储存了大量信息但不会自主思考的机器。
今天我们到底应该教会学生什么呢?作为一名科学老师又应该教会学生什么呢?一、教学生学会学习记得读大学时有位教授在最后一堂课上对我们说,他的这门课其实唯一要教会我们的就是如何翻阅工作手册,因为学到的知识可能会忘记,教授的知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学会翻阅工作手册以后遇到问题时就能学会自己解决。
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信息化发展速度突飞猛进的时代,课堂上跟着老师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
在这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意义并不应该仅仅在教学生学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如何迁移知识、如何在实际中实践,让学生学到活的知识,能创新的知识。
因此,教育在强调广博的基础知识和专深的学科知识的同时,特别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学习的技巧和策略、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素质。
二、教学生学会实践学生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和学科知识,这仅仅是第一步,那么掌握满腹的知识目的是应用于实践,一个人知识再丰富,如果只是纸上谈兵,不会用于实践,那也只是空谈,做事也很难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不需要夸夸其谈的理论家,而是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家,试想一个人虽有满肚子的学问,做起事来却笨手笨脚,这样的人能适应当今快节奏的时代潮流吗?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打破书本试卷的限制,突出实践性、应用性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脑动手能力,特别是运用能力、对各种知识的迁移整合和创新运用的能力、搜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熟练地操作和应用能力、组织管理和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协调各种复杂的人事关系的能力等等。
教师应教会学生做人道理
龙源期刊网 教师应教会学生做人道理作者:林少微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20年第01期孔子一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充分显示了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重要性,因此,我认为:“身教重于言教。
”为人师表,为人之师,教师是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的职责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学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真情可以感化学生古语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取决于教师、父母、兄长、周围环境,而教师又是知识的传授者,因此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手执金钥匙的人,是最崇高、最具威信的人。
学生对教师怀有崇敬感,因此教师要利用自身修养,做学生真正的楷模。
我曾碰到过这样一个学生,父母对他很溺爱,因此养成了他凡事喜欢斗殴逞能的性格。
上课时间吵吵闹闹,张牙舞爪,老师为了保证其他同学的上课体验,点名说了他,没想到他气焰嚣张,完全不听老师的教导,还在课堂上公然与老师顶嘴;下课后,他又聚集同学打打闹闹,同学们对他惟恐躲之不及;在学习方面,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课下作业完全空白。
对此,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苦口婆心地教育他,每次下课我都会把他拉到身边,跟他讲名人尊师爱学的故事,跟他讲我自己的学习经历、学习趣事。
放学后,我多次为他补课,为此,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耐心教育下,他深受感动,他对我说:“林老师,谢谢你没有放弃我,我决心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从此,他不断的改掉自己之前的坏习惯,学习成绩迅速提升,和同学互帮互助,他的转变让我感到很是欣慰,也让我知道,身为教师一言一行对学生是多么重要,真情可以感化学生。
好习惯的引导作用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习惯养成的重要。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平时抓纪律教育、理想教育外,还应注意学生习惯的培养。
因此,教师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用正确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方法的解释
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方法的解释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方法的解释1. 引言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师通常着重于传授学生知识,而学生则以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
然而,随着社会对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方法,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倡议。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个主题,并提供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2. 什么是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方法?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方法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强调教育的目标不仅限于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
传统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习过程本身,过分关注学习的结果。
而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方法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
3. 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方法的重要性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方法的理念是基于以下几个考虑。
传授知识并不意味着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教会学生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不仅仅是掌握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
只有拥有了学习方法,学生才能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持续成长和进步。
教会学生方法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过去的教育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是被动的,依赖老师的指导和安排。
而通过教会学生方法,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学会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自信心。
4. 如何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方法?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方法需要教师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建议:a) 提供指导和支持:教师应该提供学生所需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目标和计划,了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b) 鼓励学生探索和实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所学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c) 提供反馈和评估:教师应该及时提供学生的学习成果反馈和评估,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
教会学生做人比学习成绩好更重要
教会学生做人比学习成绩好更重要推荐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且要以“育人”为本。
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合作,教会学生生存,首先是要教会学生做人。
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同样,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怎样学会做人,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
教师只注重教学成绩的提高,轻视对学生行为品德的养成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没有形成良好人生观,这可能是我们办教育最大的失误。
教会学生做人比学生成绩好更重要。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把“教人做人”作为培养人的根本任务,如果我们按照老先生所说的那样去做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教育孩子学做能人。
让孩子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坚信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让学生有一个较现实的欲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实现的欲望;让学生始终有一个快乐的好心情,快乐的游戏、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从小就要按规则去办事,遵守各种公共秩序、各种活动规则。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勇敢、坚强,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
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心理特点。
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孩子勇敢的面对,并积极的想办法,排除困难和挫折,提高学生抗挫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培养学生喜欢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会做人,对学生而言,要尊重师长,关爱他人。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团结互助。
理解父母的艰辛,明白父母将全部的心血和希望倾注在我们身上,懂得疼爱父母,尊重父母,珍惜父母的血汗钱;更要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听讲,珍惜少年时光,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师长和社会。
教育学生,要学会与人相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撑起语文考试的半边天
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撑起语文考试的半边天教了十几年语文,在工作中,我经常会听到、见到一些关于作文教学、作文写作方面的感慨:老师们常这样讲,作文课该讲的审题方法、写作技巧、注意事项等都已经讲过了,学生就是不会写作文;学生们也会这样说,作文我也认真写了,可就是不得分。
教师和学生都很无奈。
老师们都知道,120分的语文试卷中,作文就占50-60分,如果作文写不好,这一半的分数甚至整个语文成绩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那么我们该怎样给学生撑起这片天空呢?一、作文评分标准其实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要想让作文得高分,我们首先应分析作文评分标准。
近几年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大多都涉及内容、语言、结构这几个方面。
内容方面:要求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具体充实;语言方面:要求行文流畅,语言生动准确;结构方面:要求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有了这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训练了。
1.关于内容切合题意就是要求我们准确地审题,仔细分析题干中的相关信息,看清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进而选择与要求一致的材料进行作文。
中心突出就是要求我们在构思、写作文章的过程中所选材料都必须紧紧围绕所确立的主题展开,写作前应对所选材料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做简要的分析,确定选材不会偏离主题。
内容具体充实即要求在写作过程中对所选材料的基本要素和前后发展因果关系交代清楚,不能只是自己心里明白而让别人看着一头雾水。
关于内容的选择,中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经历还相对简单一些,他们的信息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平时的阅读积累,另一方面是自己简单的人生经历。
这两方面的信息在写作的选材上应以后者为主,因为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大多要求写自己的生活与情感经历,同时选择后者对学生准确把握事件内容、抒写情感认识、提升文章中心也有较大的好处。
2.关于语言行文流畅就是要求在写作中尽可能少出现或不出现语病,语言生动准确即要求教会学生学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学会活用生活化的语言。
因此,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重视阅读教学的开展,同时,大量的阅读既可以形成语言积累,也可以产生潜移默化地熏陶,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向作者学会了语言表达、语言运用技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进行适时地点拨,以便于让学生及时发现材料中隐含的信息。
2019年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范文word版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篇一:201X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201X年教师结构化面试试题汇总自我认知类1教师要耐得住寂寞、清贫、教师要守住这片净土,你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参加教师招考进行教师队伍你的动机是什么?你觉得做教师的伟大之处在哪里?【参考答案】:首先,我十分热爱教师这个写满奉献、充满挑战的行业,这里有可爱的孩子,令人敬佩的同事,他们是人生路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尽管在物质上是贫乏的,但是在精神上却是富裕的。
其次,我在大学期间系统的学习了教育理论知识和所报考职业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基础。
第三,我在大学期间做过家教,暑假做过教师兼职,因此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基础。
第四,如果我有幸能通过面试,那么我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到热爱学生、爱岗敬业,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教育事业增添一片瓦。
2、你最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参考答案】:我崇拜的教育家很多,在这里我想想说说陶行知先生。
我之所以崇拜陶行知,就在于他担任校长期间与教师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道路。
他曾经倡导“六大解放”这一民主的教学方法。
即“解放眼睛、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嘴巴、解放时间、解放空间”。
我们在实践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就是要创设民主、平等、开放的教育氛围,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你平常看的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和杂志有哪些?我喜欢读一些中国教育大师的作品,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的教育理论和知识。
比如说:《陶行知文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语文教会了我们什么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潜心读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语文教会了我们什么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潜心读书语文教会了我们什么,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潜心读书语文教学一直被视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核心课程,而潜心读书也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语文教会了我们很多,而通过潜心读书,我们不仅能够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能够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品德修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潜心读书。
首先,语文教学教会了我们潜心读书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的核心就是潜心。
潜心读书意味着将自己的思想与作品中的世界相融合,将自己的能力与作品中的精华相结合。
只有通过潜心读书,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探究其中的深层含义,进一步激发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欣赏。
其次,语文教学教会了我们潜心读书的方法与技巧。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会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提高阅读的效果。
而这些策略包括预测、推理、概括、批判思考等等。
通过对这些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取有用信息,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潜心读书不仅是对作品的深入思考,更是对自己思维方式的培养和提高。
再次,语文教学教会了我们潜心读书的乐趣。
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取得知识,更是为了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通过潜心读书,我们能够信步于文字的海洋中,与文学作品的主人公一同历险,与作者一同思索人生。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文字所带来的美妙情感和情节的曲折与波折。
同时,我们也能够逐渐培养起对文学的敏感与热爱,不断拓展我们的文学视野。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最后,语文教学教会了我们潜心读书的价值与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获取变得越来越便利,但阅读的重要性并没有减少。
通过潜心读书,我们不仅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长见识,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通过阅读,我们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能够体验到文学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作为教师,我们最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作为教师,我们最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作为教师,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真正、最应该教给学生的是什么?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其中最核心的思想是:教育要使学习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这一思想很快被全球各国所认可,并被称为学习的四大支柱。
学会认知——着重在逻辑思维1、“知”在这里不仅是指“知识”,包括了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的一切认识的对象。
2、“认知”不仅是书本上的、课堂上的,包括学会认识、学习各种社会学习规范,掌握学习的工具、求知的手段。
3、学会认知,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有探求未知的热情,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科学的人文精神,掌握举一反三的科学方法。
4、学会认知,不能在学校教育中一次完成。
“求知”将是一个在认识和实践之间无数次反复、不断“完成”而又重新开始的过程。
学会做事——着重在操作思维1、学会做事,将从传统意义上的掌握某种狭窄的劳动技能,转向注重培养劳动者的综合能力。
2、学会做事,主要不仅指获取智力技能,而是指培养社会行为技能,包括处理人际关系、解决人际矛盾、管理人的群体等能力。
3、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在“求知”过程中养成科学素质的基础上,培养适应未来职业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在工作中的革新能力。
学会共同生活——着重在情感思维1、学会共同生活,首先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
2、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3、学会共同生活,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同时也意味着学习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4、学会共同生活,主要不是从书本中学习,它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参与目标一致的社会活动,学会在各种“磨合”之中找到新的认同,确立新的共识,并从中获得实际的体验。
学会生存——着重在交往思维1、学会生存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
2、学会生存,超越了单纯的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做人”,而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交际、亲和、合作、审美、体能、想象、创造、独立判断、批评精神等方面相对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数学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
古蔺县皇华中学陈勇近日,和我们学校的一个体育老师谈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时,那个年轻的体育老师的一句话提醒了我该思考我标题上的问题。
她说:她最忘不了她的老师的一句话,你跑得跑不得不关事,关键是你如何把学生教来跑得!为此,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的严士健教授的一些资料,他就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说过这样两句话:“一是要真会,二是要有教的意识”. 的确值得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去深思.参加古叙送教活动的日子已经走过三年了,这其中收获我觉得最关键的是两点:一是教师理念的提升,二是教学经验的借鉴。
感触其实颇深的!感谢培训单位给我这个机会,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收获。
让我首先回答我标题上的问题吧!我觉得数学老师应该在各种各样的数学活动中告诉学生:“数学是怎样学好的?”一、应告诉学生得从基础理论学起在学习数学前首先应该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学习,因为数学的每一个理论或者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前一个基础理论为前提的,是环环相扣的理论链的关系。
带着这种观点去学习也就不必去死记硬背一些定理、推理之类的知识了,学习起来自然就显得更加容易了。
要让学生能真正的从理论基础学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古今中外大论的学者、数学界的第一线同仁们都有不少的高招,这里我就不必献丑了。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者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习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注学生,就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就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那么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何培养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呢?我们又如何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不足,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学习目标,给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树立形象。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答:一、首先要正确理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他们最终要走向社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
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目的在于服务社会。
所谓全面发展,就发展对象而言,是要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发展内容而言,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仅是教育合规律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克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忽视德育倾向的必然要求。
教育要发展人的知识和能力,没有知识和能力的支撑,人就无法在竞争中取胜,教育就失去了意义。
因而,教育务必在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下功夫。
但是,仅有知识和能力,没有良好的品德,既不是全面发展,也无法保证服务社会目的的实现。
二、“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没有“德”,知识和能力就没有了方向上的保证。
所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把德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教师的教学要使学生对知识、能力与品德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
在竞争的时代里,学生更容易看重知识和能力的作用,而忽视思想品德在社会现实中的作用,忽视思想品德在成才中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不仅有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因素,同时也有其思想品德和价值观达到了社会期望和要求的因素。
为了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在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自身的发展更符合社会的要求和期望。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还要在课堂上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四、教师实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还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建设,为学生作出表率。
有道是“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就可能影响到学生,甚至是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教师授人以渔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
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授人以渔”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授人以渔”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既要关注知识传授,又要关注能力培养。
授人以渔,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究。
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我们要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
授人以渔,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从而主动探索、求知。
为此,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游戏教学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授人以渔,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做法如下: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如:归纳总结、比较分析、批判性思维等,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3.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注重实践环节授人以渔,就是要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具体做法如下:1. 举办各类实践活动,如:实验、比赛、调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2.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
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授人以渔,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受益。
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具体做法如下:1. 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人
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人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来说,不仅要教给孩子们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会做人。
三字经里讲到“人之初,善恶无,如幼苗,刚出土。
”一个孩子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就像一棵小树,在它长大成材之前就要靠我们这些老师和他们的家长去耐心的培育,小心的修剪,所以在这十来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总结从以下几点出发,让学生在其中有所感悟,学会如何做人。
一、充分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经常、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是班主任有的放矢教育学生的基础。
魏书生曾说过:“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适时适地施肥浇水;治病要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方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
我们现在的班级人数多,他们有不同的天赋、情感、个性、兴趣、爱好,有特定的品质,班主任必须充分了解他们,深刻地研究各种类型,各种特点的学生,并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帮助教育他们做人,才能创造出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从整体上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应包括:学生家长职业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结构、一般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学生等,了解家庭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家庭住址、家长联系电话等。
(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学习情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解。
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对自己学习意义的认识,对课堂纪律的遵守,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特长等。
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分析学生各科学习成绩,可以发现每个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会同科任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了解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特别是心理健康不可忽视,有些学生可能存在着紧张、烦躁、忧郁、恐慌、消沉等心理障碍;对社会、学校、班级、老师存在逆反心理。
要及时了解,进行疏导。
(四)了解学生周边坏境和生活习惯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语文教会了我们什么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潜心读书
语文教会了我们什么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潜心读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形式很多,其中读是最常用、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实践形式。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潜心读书,在读中思索,在读中获知,在读中融情,在读中产生思想和情感的碰撞,使思维与情感得到提炼和升华。
1 激发阅读兴趣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要想让学生潜心读书,应从提升兴趣入手。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把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出来,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阅读能力最为活跃的因素。
要产生这种内驱力,首先是需要,其次是满足,第三是入迷。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披情入文,进入角色,把学生领进作者创设的角色中,以激动人心的情感魅力,激起学生阅读的激情。
如教师可首先提出有关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在师生共同活动中让学生阐发自己的观点,使他们获得满足之后的快乐。
在教学中,可适当鼓励语文基础薄弱的同学回答较为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在阅读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成就与满足感。
经过多次练习后,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便提高了。
当阅读兴趣成为一种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时,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
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会从内心产生学好语文的自我要求,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自觉地去提高语文能力。
从而使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所主张的‘不需要教’的境界。
2 教给阅读方法一是在潜心读书中,要适当重视领读和范读。
不同年级的学生,读的侧重点、读的形式是有区别的。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领读就显得很有必要。
中高年级的学生要加强范读。
领读和范读不仅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降低学生读的难度,而且在领读和范读时。
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声情并茂地读,不仅声人学生之耳,而且情人学生之心。
学校教育赋予孩子什么能力
学校教育赋予孩子什么能力对于孩子来说,学校教育是他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塑造他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途径。
除了孩子要学习的知识,学校教育还应该赋予孩子一些能力,才能让他们从学校走向社会,成为一名独立、有能力、富有人情味的社会人。
一、知识独立思考能力学校教育除了传授孩子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
现在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倾向于听课、做题、考试,但真正有意义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思考问题,理解区别,不止是死记硬背。
这样的学校教育能够让孩子不再拘束于书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合作协调能力在学校生活,孩子往往需要在不同的小组里进行集体学习或合作完成作业,这样的过程能够培养孩子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一个团队里,孩子不仅要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能力在将来职场发挥作用时尤为明显。
三、责任承担能力学校教育是培养孩子承担责任的一个平台。
还记得我们在学校里经常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转危为安吗?在那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承担责任,因为他们是团队中的一员,要对结果负责。
将来的社会,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如果一个人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那么他很难被社会所认同。
四、自我管理能力生活上的自我管理能力应该是一个人成长的必要要素。
学校教育应该引导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从几个方面做起:例如学习、饮食、日常活动习惯的建立等等。
学生可以通过时间安排管理自己的学习,如何获得学习效率。
五、团队精神在学校的班级比较大、拥有各种不同的学生都有,学生们需要不断的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够让一个班级变得温馨,和睦,这么做孩子可以学会成为同龄人的好学生。
社交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的重要技巧。
在小组活动中,彼此互相配合和配合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更好地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学校教育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让孩子们掌握上述的能力,而不是追求名次和分数。
名次和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只是个数字,而上述的能力是孩子们生活和成长不可或缺的能力的基础。
课堂中应该教会学生什么
课堂上应教会学生什么作为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要教会学生什么?教学中,我不断的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其中有的做法比较好,但也有不妥的地方,致使学生和我一起走了许多弯路。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一、教会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们始终不愿表露,将许多新奇深深地埋在幼小的心里,时间久了就遗忘了,这对学生来说是多么大的浪费啊其实学生在学习状态中,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把自己的发现或想法告诉给其他人。
当学生的愿望受到压制时,那种在脑海里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便会永远消失,所以在今天的课堂中,作为老师要很好的保护学生的想法,提供给每位学生表达的平台,让学生在全班,在小组或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思维的火花发生碰撞,那么智慧便由此生成。
看似简单的做法,却对学生带来无限的好处,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在课堂上,即使不流畅,但只要长期坚持,孩子便会渐渐形成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时间久了孩子就会用简单明了的话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在课堂上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遇到重点或难点时,为了更好的突破,教师往往要求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寂静的教室顿时沸腾了。
讨论交流是很必要,但这样做收效甚微,只能让积极的学生更积极,不爱动脑的学生养成不思考的习惯,等别人的成果。
在教学中,我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出现意见不同时分组进行讨论交流。
这样使每位学生都进入积极状态,而不是等到别人想好了他们只是随声附和一下,这样学生才能形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三、教会学生自学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自留地,让他们自由耕耘。
教师应教给学生什么读后感
教师应教给学生什么读后感《教师应教给学生什么》读后感读完关于“教师应教给学生什么”这个主题的文章后,我的脑海中就像有无数的思绪在翻腾,有很多想法想要分享出来。
读到文章开头谈论到知识传授的时候,我感觉这是最基本的。
毕竟在我们的传统印象里,老师的职能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告诉学生。
就像我曾经上学的时候,老师每天会详细讲解数学的公式、语文的课文。
当时我就认为,老师只要把这些内容讲好就够了。
可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文章提出只教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让我想起自己上学的一个经历。
我有位同学,他的成绩很出色,每次考试各个学科的分数都很高。
但是一旦遇到课堂之外需要团队协作或者动手实践的活动,他就显得十分无助,完全不知道如何着手。
这时候我才明白,原来一个好的老师不只是要让学生记住那些干巴巴的知识,更要教他们生活的能力。
特别触动我的是文章中提到的关于品德教育这一部分。
品德似乎在这个追求成绩的大环境下被很多人忽略了。
它提到教师要以身作则,让学生懂得什么是正直、什么是责任感。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是教育不能脱离品德这个基础元素。
我自己的弟弟上学的时候,他们班有个同学总是欺负别人,被欺负的同学告诉老师后,老师只是轻描淡写地批评了几句。
结果这个欺负人的同学并没有改正,反而变本加厉。
我想如果老师从品德教育上让他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这种情况可能就不会这样发展下去了。
后来我明白了,教师除了要教知识、品德之外,还应该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教会学生遇到问题应该怎么看待,如何去分析拆解。
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一样,当我们突然面临一个困难的时候,不是靠硬着头皮去撞,而是要思考解决的办法。
比如说做一道数学难题,如果老师只是把答案告诉我们,在遇到下一道难题的时候我们可能还是不会做。
但是如果老师教会了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就能慢慢自己解决了。
对于教师应教给学生什么这个问题,我想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入思考过。
这篇文章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里一扇有关教育理解的大门。
感悟于学校工作中的所学所得
感悟于学校工作中的所学所得2023年,我已经在学校工作了三年,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在这三年中,我不仅教会了学生们知识,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
与此同时,我在工作中也不断探索和创新,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质。
以下是我在学校工作中所学所得的几点感悟。
首先,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人才。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职责就是培养有能力、有道德、有文化的人才。
而在培养学生时,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些素质不仅能让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容易获得成功,还能够让他们成为有价值、有担当的社会人才。
其次,教育应该是一种启迪,而不是简单地灌输。
教育过程应该是一种启迪式的引导,而不是一种单向的灌输。
我们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来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
只有在这种启发式的教育中,学生才能够真正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地进取。
再次,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性格、兴趣和潜力。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每个学生都塞入同一个模具中,让他们以同样的方式学习。
相反,我们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从而更加有效地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潜力。
此外,教育还必须与时俱进。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快速的时代,教育也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教育方法和技术手段。
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网络工具和教育应用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不断地引入新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适应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
最后,教育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的交融。
教育不仅要满足学生的理性需求,也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精神、情感和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会了学生什么
花桥中心小学校张青
6月5号,我带着两名同学参加乒乓球比赛,在路上,和他们聊天。
作为教师,与学生交流是必须的,但这一次,不在学校,也不是家访,是外出比赛,学生没有紧张的心情,反而显得格外轻松,这也是我和他们进行的最长时间的聊天,一整天都在一起,这一天,我仿佛走进了他们的世界。
路上,我问他们出来比赛紧张吗?他们说一点都不紧张,还非常高兴,因为不用上课。
问他们平时回家都什么,都是上网聊QQ,还有打游戏,我就问,那平时不看书吗?看,喜欢看科幻和言情小说,对学校里的八卦新闻也是娓娓道来。
我记得在我小学和初中是我看书最多的时候,像一些文学作品近乎都是在那时读的,高中因为学业中,看课外书的时间就少了,特别喜欢那种读书的感觉,走进书中,慢慢的品味,这是一种特有的情怀。
我有问,那你们为什么不看一些文学作品呢?一个女生回答:在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说现在不玩的话,以后就没机会玩了,现在玩觉得有趣,以后玩就没意思了。
他们的玩就是课间的追逐打闹,电脑上的聊天、游戏。
玩,当然要玩,但也要玩得有意义。
可以打打篮球、乒乓球等,在体育运动中玩乐,既可以锻炼身体,又收获友谊,还能掌握一项技能。
比赛时,实力悬殊太大,因小组里有位选手弃权,我们的一名女生以小组(小组共3名选手)第二进入八强,在1/8比赛中与另外一组第
一打,比分相差大,看着刚才还在车上说“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的那位女生眼里泪花都在打转,我也心疼了,不忍心再比下去,好像快点结束。
输了第一场,进入5、6、7、8名比赛,大赛只取前6,我知道她的实力,和同事商量后决定弃权,也许这样对她的伤害会减少点吧。
我一直在想,我们老师教会了学生什么,仅仅只是课本上的知识,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又是什么?比赛后,她也知道,当平时她在电脑旁聊天时,人家在练乒乓球;当她还埋头在言情小说中时,人家仍然还在练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次的比赛也是她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