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情景创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中的情景创设

山东省汶上县康驿镇中心小学赵洪存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执行以来,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雨后春笋般席卷全国。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越来越被教师们所理解。在这种新形势下,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面对新的挑战,本着学习的态度,我认真研读了《数学课程标准》,让我受益匪浅。

其中,新课标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这就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特别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一旦在数学活动中享受到成功与喜悦,便会增强学习的动机。因此,学习活动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使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当中,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学习活动中,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将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投入数学活动当中。

问题情景可以成为学生创设思维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一个好的、恰如其分的、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发现问题的思索与探究从而发展其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但问题情景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状况巧设情景,将学生引人积极的思维状态,且是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创设起来的。现在,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对如何创设适合与学生学习的数学情景的不成熟的见解。

一、创设问题情景应遵循的原则

创设问题情景要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联,尽可能是真实的,

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并能有效的支持当前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基本技能。所以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创设富有趣味的问题情景,就是给学生提供让问题意识萌芽的合适土壤,启迪学生积极的思维。教学中的小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法,可以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合、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愉悦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愉快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结晶,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就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熟知的生活创设情境,这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生数学、理解数学,经历数学的刺激,更好的体验数学的价值,并养成善于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眼光,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有序性原则

创设有序的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经验和方法。据有关专家研究,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认知发展是有序性的。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用能设计有层次排列有序的问题,激发学生在了解初始问题后,便有一发不可收的感触,从而激励学生不断的探索,思考全面解决问题,而获得数学知识。

4、适度性原则

情境的创设应保持一定的尺度,不应一刀切,或顾此失彼,应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所以在创设情境时,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将学生已有知识与要学知识有关联,并巧妙的设置问题,使之环环相扣,难易度相结合,让学生由浅入难,如上楼梯一般。步入数学知识的殿台。因此,创设问题一定要把握住适度,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5、开放性原则

在课堂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创设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索。操作、猜测、验证。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正是这种灵活的多向开放的、具有挑战的问题情境,从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提供思维平台,引导他们自主探索,获得真知,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1、创设“游戏、故事”类的问题情境

恰当的游戏、故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含有有趣的游戏、故事,则可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例如:学习“10的加减”时,可用“摆小棒”的游戏,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可以以同桌为伴,摆出与10有关系的等式,看一看哪组摆得又多又正确。此时,同学们积极投入游戏中。如甲同学摆出7根小棒,乙同学就会摆出3根小棒,然后他们分别说出“7+3=10、3+7=10、10-3=7、10-7=3 ”并能相互验证各自答案。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在游戏中的交流、讨论,培养了学习的交流、评价的能力。

2、创设“生活常见事例”的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把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引人数学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真正看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认识钟表”时,可以设计成:上个星期天,学校组织同学们去看电影,时间定为上午九点。“小马虎”王小虎匆忙到达影院时,却发现影院门前没有一个人。但他发现影院前的大钟表的指针正好指在这个时刻上(钟表教具显示上午8点).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认为小马虎他还能看到电影吗?为什么?此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的发言。学生可能回答:他还能看到电影,因为学校规定的时间是上午9点,他却早来了一个小时。师:你为什么这样判断?生:因为钟表的长针指在12上,短针指在8上,爸爸告诉我这是8点。就这样一步步把钟表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教育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创造性。重视学生的选择,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所以,在创设问题的情境时,教师选材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探索,获得全面发展。例如:教分数除法应用题例3时,教师可先出示“池塘里有12只鸭子,和四只鹅”这一条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不但提出教材所需要问题,还提出许多新问题:①鸭的只数是鹅只数的几倍?②鸭的只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③鹅的只数比鸭的只数少几分之几?等等。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答,不仅使学

生对分数的意义、单位“1”和分数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有了深刻地理解,而且还培养了创新意识、锻炼了思维能力,增强了合作能力。

4、创设“故置悬念”的问题情境。

疑问能使学生的求知欲处于积极状态,疑问越多,探索越多,其收获也就越大。因此,在教学,教师要注意巧设疑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他们主动地探索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比较下列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1)7/16和7/9(2)9/10和3/10(3)5/8和3/5第(1)(2)题,学生顺利地完成。第(3)题则令大部分学生陷入沉思当中,这时,教师则因势利导地问:第(3)题能不直接比较大小?为什么?师并用鼓励性的语言启发:能用以前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吗?大家试一下。就这样学生通过比较,而发现问题,产生疑问,一步步的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活动当中。所以,巧妙的设置问题,造成学生认知冲突,为学生主动认识新知识奠定了基础。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适时的从情境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进而积极探索、求知,让学生从中学会思考,学会科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要是创设的问题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贴近生活实际,从已有经验出发,又保证问题情境的趣味性、适度性、开放性,一定能使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得到开发;真正完成素质教育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任务。

当然,问题情境的创设并非一日之功,只要是在教学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因地制宜,我想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绩,使自己真正的成为一名“创作”型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