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八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公开课资料

备课思路:

《始得西山宴游记》这一专题的标题是“像山那样思考”,这是一个带有祈使、号召意味的短语,大意就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员。人类是大自然生态链中的组成部分,我们同万物的关系和山同万物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做到了“像山那样思考”,就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较高境界。所以我认为本专题的题旨是在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性情,涵养心灵,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养审美能力,激发珍爱自然地情感。

而且本专题是由三部分组成: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沉思自然。这三个板块是相为应答的。而《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其中的感悟自然系列的,是柳宗元在被贬期间寄情山水时的感悟,所以这篇文章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西山能引起柳宗元的共鸣呢?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文章的主旨大意以及板块的指向和柳宗元个人的志向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我在备课时候围绕这个问题,分别设置了一系列的小问题。通过小问题的解决来引导这个主旨问题的解决。其中在设置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是解决“始”字的理解和西山的特点。

基于这是一篇文言文,而且是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的文言文,所以我决定把字词的理解放在课前预习中解决,为了使预习的效果更加的明确,特意设置了一张预习的练习题。课中就主要解决文章的主旨——为什么西山能引起柳宗元的共鸣呢?

教学目标:

1、体会柳宗元滞留永州时的一次心灵苦旅,从“恒惴栗”而麻木于山水到“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的天人合一境界,精神上的自救。

2、了解西山特点和她在柳宗元心中的位置及作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采用开门见山式), 今天非常荣幸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像山一样思考”的第三专题“感悟自然”的一篇文章《始得西山宴游记》,请打开课本到86页。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前,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以填空的形式进行)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贬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齐名,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2、注音:(齐读两遍)

僇人恒惴栗施施而行斫榛莽焚茅茷箕踞而遨

衽席岈然洼然若垤若穴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

不与培塿为类颢气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与万化冥合

3、解释字词:

自余为僇人:僇,通“戮”。这里是刑辱的意思。

施施而行:缓慢行走的样子。

披草而坐:用手拨开古今异义

更相枕以卧:更,更换交替。相枕,互相紧靠着。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极,到趣,通“趋”,往。

缘染溪:沿着

始指异之:以......为异

箕踞,席地而坐,像个簸箕。

攒蹙累积:累积,重叠积压。

萦青缭白: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萦,缭都是缠绕的意思。

莫得其涯:边际,极限。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释:解除束缚。冥合:浑然一体。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从前。未始,未尝。

游于是乎始于是,从此,从现在。

4、翻译句子:

A、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我认为,凡是这永州有奇异形态山水的,都被我领略过,却不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特别。

B、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我的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应,而无法找到它的边际;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的尽头。

C、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此时心神凝定,形体仿佛已经消散和万物融合为一体。

D、是岁,元和四年也

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三、进入文本分析

(一)解题

1、解决了字词问题之后,我们就进入文本来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先看题目,从题目中我们先确定从文体上来说,这属于哪一类的文章?

游记散文

2、对于这类文体,大家有没有接触过?

(提示)初中时期,也是柳宗元写的,其中有一句:“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3、是,《小石潭记》,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同一系列的文章,他们和另外六篇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是中国游记散文的奠基作。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按照《小石潭记》题目的内容,把《始得西山宴游记》这一题目可以简化为《西山游记》,可以这样呢?

不可以,为什么呢?

4、那么我们来看《始得西山宴游记》比《西山游记》这一题目多了什么信息内容呢?

始得和宴

5、这两个词分别作何解释呢?

始得:开始发现

宴:快乐(提示:宴有三种解释,1、用酒饭招待客人;2、乐,快乐;3、安逸、安闲)6、这两个词做这样解释之后,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出哪些信息呢?请同学们把ppt上的填

空题补充完整

A、这篇文章记载的是作者第1 次游玩西山的所见所遇及所感所想

B、这次西山之旅是一次快乐的游玩。

【过渡】:我们从题目中得到了这样两个信息,是第一次的西山之旅是快乐的游玩。下面我们来看文章。请同学们边读文章边思考ppt上的问题:

1、作者在文章中记载里几次的游玩?

2、在游玩之前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3、两次游玩后他的心情一样吗?分别是怎样的?

请带着问题诵读全文。

(二)课文内容分析

1、作者在文章中记载里几次的游玩?

两次。分别是游诸山和游西山

2、作者在游玩之前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悲。

(追问)从哪里看出来的?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因为作者是被贬谪在此地,是待罪之身。他为何会被贬呢?因为革新失败。也就说明他的政治理想在这次贬谪中破灭了。他空有满腔的理想抱负,却报国无门。

PPT:他在永州待了十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永州也给了他一分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

这样的情形我想大家并不陌生。中国许许多多的文人都曾遭遇过同样的情况——被贬谪。在我国有这样一句话:诗家不幸文章幸。柳宗元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3、两次游玩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

A游诸山后是悲的。从“觉而起,起而归”中看出,运用顶针的手法,使得三个动作一气呵成,干脆利落。说明作者对这些景物毫无留恋之感。

B游西山后是喜的。从“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中看出作者依依不舍、流连忘返之感。而且作者此时是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仿佛达到了与外物合二为一的境界。

4、可见之前游诸山和游西山两次游玩,结果是截然不同的,那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次朗

读课文,这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再次思考试卷上的表格。(请两位同学起来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