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合集下载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比一综合vs.分析口综合思维,即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并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等结合起来。

翻译家杨友钦1999曾说,中国人强调整体和归纳;而西方人则注重分析和细节。

由于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上整体优先,即强调整体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试图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万物一体”“天人合一”。

因此,中国人喜欢先从整体上分析事物,然后再将其分成不同的部分。

在西方,柏拉图首先提出“主客二分”的思想。

分析性思维从二元的角度解释世界。

它明确区分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并把二者对立起来。

分析性思维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然后深入分析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了解其特殊本质。

二形象vs.抽象口形象思维指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较为发达,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并且大量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通过物体的形象表达思想,重视直观经验。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

西方人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概念来表达具体的现象或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的运用。

在语言中大量使用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三螺旋型vs.直线形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受其文化影响巨大。

在社会中人们会根据一些约定俗成的习俗或规则来为人处事,他们总是从一个整体的角度认识并指出事物。

Hofstede1991指出,中国人从直觉或感觉上去思考,认为个体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其思考方式是呈螺旋型的。

与此相反,西方人善于分析推理,其思维模式是呈直线形,即一开始就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因此,他们逐渐形成了直线形思维模式。

受其逻辑思维传统影响,西方人在推理和判断事物时更倾向于追求精确。

二、中西思维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一词汇方面1.词汇选择英语词类可分为10种,并与汉语词类没有完全一一对等关系。

3.中英思维方式的对比(精编课件).ppt

3.中英思维方式的对比(精编课件).ppt
精品课件
4)Differences in reasoning, percepetion of time and space, etc. (英汉语在时空观等方面 的差异性)
在时空观上,英语是由小到大,汉语则是由大 到小。例如时间标记,英语里先说日期和月份, 再说年份;汉语里正好相反,先说年份,再说 月日。空间观念差异在写信地址上表现尤为明 显,英语里由小到大,如由街道而城市而省或 州而国家;汉语正好相反,由大到小。这是英 语民族重个体思维、汉民族重整体思维的语言 例证。在叙事时序上,英语里叙述事件常常是 按照时间顺序由现在向过去推进;汉语正相反, 由过去向现在推进。
英译汉时,英语的物称一般应转换为汉语的人称。人称主语从语境 内外寻找,多在句内,有时在句外。 例如: (1)The sight of the little poor boy reminded him of his childhood. 译文:看到这个可怜的孩子,他想到了自己的童年。 (2)The bad weather prevented him from attending the meeting. 译文:天气不好,他没去开会。 (3)His passion carried him away. 译文:他因感情冲动而误入歧途。 (4) Memories of that historic and happy occasion still linger. 译文:人们对那次历史性的盛会记忆犹新。
精品课件
3)English: a strong sense of objectivity (客体 意识强)
Chinese: a strong sense of subjectivity (主体 意识强)
❖ 英语:主客体二分 ❖ 汉英语句子一般不能没有主语,且多为无灵主语(没有生命的事物)。

中英文思维的差别

中英文思维的差别

中英文思维的差别1、汉语很直观,在描述一件事时倾向于用身体可以感受到的动作或表象来直接描述,而英语则倾向于透过现象描述本质的东西。

Help me up. Let me see if I can bear weight. 扶我一把,看我还能不能站起来。

His wife comes back to life.他老婆醒了。

(这里的醒指苏醒)Have you been educated? 你念过书没有?(读书表象化)Chewing gum 口香糖2、汉语主观性很强,英语客观性很强。

懂事grow up 听话behavior yourself请节约用水please turn off爱护草地,请勿践踏keep off the grass3、在句子的表述顺序上,汉语倾向于从整体出发叙述问题,先整体,后局部,先次要,再主要;英语则倾向于从局部出发叙述问题,先局部,后整体,先主要,再次要。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姓名以及地址的排序。

4、英语句子结构严谨,汉语则相对比较松散。

I got really hot in my pants, so I took them off. But they must have shrunk from the sweat, or my legs expanded from the heat. I cannot get them back on!说不成就不成。

I said no. And that’s that.那也没办法呀!I can do nothing about it.我让着他呢!He is lucky. I let him go.非打不可?You have to resort to the violence?。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中英两种思维方法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两个文化的不同背景和思维方式。

下面将从语言表达、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等方面对中英思维方法的差异进行比较。

在问题解决方面,中英思维方法也存在差异。

中文思维一般较为细致入微,注重整体问题的解决。

中文习惯于从整体出发,通过探究事物的根本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中文思维也注重过程和方法的灵活性,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相比之下,英文思维更注重分析和抽象思维。

英文思维习惯于将问题分解为细节,然后通过逻辑推理,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

英文思维更注重目标的明确和计划的实施,强调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措施。

在决策制定方面,中英思维方法也有差异。

中文思维更加注重集体决策和共识达成。

中文习惯于通过讨论和辩论,通过多方参与和观点的碰撞来达成共识。

中文思维注重协调和妥协,倾向于找出多方利益的平衡点。

相比之下,英文思维更注重个人决策和效率。

英文思维更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注重迅速决策和追求效率。

可以看出,中英思维方法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不仅是由两种语言的特点所决定的,也与两种文化的不同背景和价值观有关。

中文思维强调整体、直觉和情感,追求协调和平衡;英文思维注重逻辑、分析和理性,强调个体和效率。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中容易造成误解和困惑。

因此,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思维方式是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前提。

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可以达到思维方法的融合和转化,提高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效果。

英语和汉语的不同逻辑思维

英语和汉语的不同逻辑思维

2302019年51期总第491期ENGLISH ON CAMPUS英语和汉语的不同逻辑思维文/梁 平构决定了形式主语的使用。

比如,It is impossible to finish the task before dawn.。

实际上是To finish the task before dawn is impossible. 只是因为to finish the task in one hour放在主语的位置上显得句子头重脚轻,另一方面又为了保持主谓结构的形式,才用it做形式主语。

这样纯粹为了句式而进行的操作,在汉语里是不多见的。

英语里的句子本身就像一个个严密的公式,在很多情况下,其中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

例如,在这句话“Stephen Hawking, a British scientist specializing in theoreticalcosmology, has been proclaimed the greatest genius of the late 20th century.”里,主干就是“Stephen Hawking has been proclaimed the greatest genius”,其他部分都是附加成分。

“a British scientist specializing in theoretical cosmology”明显是“Stephen Hawking”的同位语。

用两个逗号将其与主干部分分离,更凸显了它在句子结构上的次要地位。

相反,汉语中一句话的逻辑关系往往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校长召开大会动员全体教师教育好学生遵守一切规章制度。

从英语的语法角度看,这句话是有语病的,但是这却符合汉语的语言逻辑,也没有人看不懂。

中文读者可以在阅读的时候习惯性地把主语在“校长”“教师”“学生”之间转换。

从语义上寻找逻辑关系,是中文里约定俗成的一种思维方式。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pen
直觉VS实证
• 中国: • 重直觉悟性天人合一 • 英美: • 重实证理性知识天人相分 • 一热得我满身大汗 • The heat made me sweat. • I was sweating all over. • 二不坚持就会失败 • One will fail unless one preserves.
• His successes were so repeated that no wonder the envious and the vanquished spoke sometimes with bitterness regarding them.
登幽州台歌
• 前不见古人 • 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泪下 On climbing the Tower at Youzhou
• Spring has so much more than speech in its unfolding flowers and leaves and the coursing of its streams and in its
• sweet restless seeking
• John Galesworthy The Apple Tree
年 ➢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
也没有
本体VS客体思维
• 我想到了:这是只熟鸟也许自幼养在 笼中
• It occurs to me that it must be a tame bird.
• 他赢钱赢得那么多无怪乎眼红的人赌 输的人有时说起这件事情便发牢骚
直线思维VS曲线思维

英汉语言与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英汉语言与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2010年第12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12,2010第26卷JOURNAL OF EDUC AT IONAL I N S T ITUTE O F J IL I N PR OVINCEVol 26(总252期)To tal No 252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易立新(66),男,湖北武汉人。

硕士,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哲学、英汉对比及语言测试理论。

英汉语言与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易立新(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

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汉字属于会意文字,具有象形的特点,象形文字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形象思维的特点;英语属于拼音文字,在思维方式上表现为西方人善于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

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直觉思维,而西方文化则尚逻辑思维的特点。

关键词:会意文字;拼音文字;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中图分类号:H 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0)12005102一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

一方面,思维离不开语言,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现实的抽象反映活动,它需要在语言这种物质材料的基础上形成、存在和发展。

没有语言的巩固,思维无法定型,思想正是通过语言而得到实现!。

语言帮助人形成特定的思维和表达习惯。

因此可以说,人是通过语言来认识世界的。

金克木先生在介绍符号学时说:学一种语言符号就必然要学其中的意义和意义所属的文化系统(内含世界秩序)。

婴儿学会了母语和其中的文化系统,他就会用这种系统的眼光看世界,把世界当做是照他的编码安排的。

他的思想得到语言的帮助,也受到语言的限制。

他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思想。

!另一方面,思维的发展也能促进语言的发展。

思维活动的成果巩固在语义之中,使语义日益丰富,成为直接引起语义变化的动力。

因此,可以说,语言和思维这两者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

语言影响人的思维和思维方式,不同的语言结构对不同民族在思维方式上也有不同的影响。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导读:对外汉语专业,顾名思义,就是教外国人汉语,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也不是所有人都想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而通过目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中西方对比文化等专业知识,不断地深厚了语言功底,学习了广博的文化知识,我们越来越认为,其实在另一种职业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一一翻译。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翻译分为笔译和口译,笔译注重译文的连贯通顺符合逻辑,口译注重达意,而不管是笔译还是口译,做翻译之前,了解两种语言思维的差异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了解了两种语言思维方法的差异,才能使翻译达到标准,才能继续翻译任务及工作,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奠定基础。

关键词:思维方式、综合性思维、分析性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正文:由于文化包含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制度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分为物质文化(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指一切可见可感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制度文化(指人类的社会制度、宗教制度、生产制度、教育制度、劳动管理分配制度、家庭制度、亲属关系、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社会规约以及与它们有关的各种理论)、心理文化(指人类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信仰、心态等)。

作为制度文化的语言,与其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

没有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就不可能产生语言,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的变化和发展在语言中得到反映,语言也因此才能不断变化和发展,所以说,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史语言发展的源头活水。

因此,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确切的说是文化的转换。

而不同的文化也承载了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

文化语境与翻译分析解析

文化语境与翻译分析解析

二、思维差异与翻译启示
汉语“流水型”句子结构取决于句中动词的安排,动词高 频率使用是汉语组词造句的特色;而动词的使用又取决于 动作发生的时间顺序,由此决定了句子的语序结构。 e.g. 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地看见一条 丁字桥,明明白白横着。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 的铺檐子,蹩进去,靠门立住了。 译:Absorbed in his walking, Old Shuan was startled when he saw the cross road lying distantly ahead of him. He walked back a few steps to stand under the eaves of a shop in front of its closed door.
一、中英思维方式与语言逻辑比较
3.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 中国文化以人本为主体,西方文化以物本 为主体。 反映在语言上:描述事物和阐述事理过程 中,尤其是涉及行为主体时,汉语习惯用 表示人或生物的词(animate)作主语,而 英语则常用非生物名词(inanimate)作主 语
一、中英思维方式与语言逻辑比较
一、中英思维方式与语言逻辑比较
e.g. The verbs in hypothetical conditional clauses are back-shifted, the past tense form being used for present and future time reference and the past perfective form for past time reference. 译1:假设条件分句中的动词是后移的,过去时形式用来 指现在和将来时间,过去完成体形式用来指过去时间。 译2:假设条件分句中的动词是前移的,过去时形式用来 指现在和将来时间,过去完成体形式用来指过去时间。 e.g. But we are getting ahead of the story. 译:可是我们已经说到故事的后面去了。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教育]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教育]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一、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着持某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百年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体现着持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

英汉两种语言也毫不例外。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中英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抽象思维与具像思维英语民族重抽象思维,而汉民族重具像思维。

英语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恰恰相反,崇尚天人合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具像代表概念,喜欢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定式,更习惯于运用具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而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

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而汉语则习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理性概念,例如:1.“I hope my presence here tonight is further proof of the importance we British attach on relations with your great country.”“我希望,今晚我到这里来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英国人非常重视和你们伟大祖国的关系。

”英文中的抽象名词presence, proof, importance 汉译时都转换成了具体的动作.2.Wisdom prepares the worst; 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者临渴掘井。

此例中的抽象名词wisdom, folly汉译时都转换成具有共相概念的一类人。

以上两例中的抽象名词对于习惯于抽象思维英美人来说,词义明确,措辞简练;但对于习惯于具像思维的中国人来说,必须将这些抽象名词所表达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才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汉语遣词造句的习惯。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作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有着很大的不同。

要在翻译中灵活转换,就很有必要首先弄清楚其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

标签:思维模式;思维差异;英汉互译很多学者认为,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

(连淑能,2002)。

东方和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两大类型的思维模式。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模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理性、逻辑、实证等等。

英汉互译中语言转换很大程度上受英汉思维模式的影响,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整体思维VS 分析思维(Synthetic thought VS Analytic thought)一般来看,中国人倾向于整体思维。

而英语国家的人则恰恰相反,会将整体分解成具体的部分,然后分析其特征、功用、关系等。

中国人计算时间一般按照年-月-日-小时-分钟从大到小的顺序,而英语中则从小到大,分钟-小时-日-月-年;中国人的名字一般将姓置于前,名放在后,而英语国家的人名顺序是先名后姓。

二、形象思维VS 抽象思维(Imaging thought VS Abstract thought)中国人往往选择形象思维,西方人选择的抽象思维。

中国的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会选择形象思维,例如,“人”、“田”、“山”等;而英语是一种字母文字,其需要借助于抽象思维的方式来表达含义。

例1:Now that the merger of “dot and com” has created so many young millionaires,there’s a new topic:venture capital.译文:既然网络公司的兼并造就了如此多的年轻百万富翁,我们面临一个新话题:风险资本。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作者:项琳琳来源:《校园英语》 2020年第14期文/项琳琳【摘要】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两种语言在选词、句子结构以及语序衔接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因此,相关翻译人员需要在清楚掌握两者不同之处的前提下,在翻译过程中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本文就中英思维方式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究翻译过程中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

【关键词】中式思维;英式思维;翻译;转换【作者简介】项琳琳,大连外国语大学。

一、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分析1.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

作为人类思维的两大基本形式,整体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分别是中西方民族秉承的思维模式。

中式思维强调“天人合一”,注重个人领悟和时间顺序,重视综合、概括和整体;而英式思维将人与事物分隔开,强调形式一致与逻辑分析,重视独特与个体。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有所体现。

汉语重意合,众多短句只需要按照思绪或时间顺序罗列,用逗号连接即可。

而英语重形合,英文有严格的句工结构和语法规则,各短句之间需分清主次。

另外,模糊概括的用语常出现在汉语中,而细腻具体的用语常出现在英语中。

例如,“bulge, protrude, stick out, jet out, swell”等词都译为汉语中的“突出”,可它们却暗指不同的突出物和突出方向。

在汉语中,“突出”一词可用于任意语境;而在英语中,则需要根据不同语境选择不同的词语。

2.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英式思维重视抽象概念,而中式思维更重视具体概念并视其为抽象概念的基础。

中英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用词上,两种语言会选用不同的词性表达同一个意思。

英语多选用表示静态和抽象的名词和介词,而汉语则常使用表示动态和具体的动词。

对于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翻译时需要转换遣词造句的习惯。

如“加快建立”译为“speed up the establishment”。

其中,“加快”为状语,“建立”为动词。

第二章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第二章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这样看来,中西思维方式分别属于整体、 直觉、具象思维与分析、逻辑抽象思维。 思维是语言的工具。刘宓庆认为:“思维 支配语言。”可见思维对语言有着决定性 作用,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方式的 差异在语言中得到了反映。 • 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强调“悟 性”,重形象思维。其反映在语言上,则 重意合,不强求语言形式。其反映在语言 上,则重意合,不强求语言形式,少用连 词,多无主句,少被动语态句,形文求全 面,不怕重复,词句求平衡与对称。
例句
• (1)你来了,我走。 • (2)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 • (3)小辣椒见是书记,一愣,松开手,跟着就瘫了下来,滚 地皮,大哭大叫。 • 其中例(1)没有连接词,故可作几种解释。如:如果你来, 我就走;既你来了,我可以走了;当你来时,我就走。例 (2)是无主句。例(3)借助动词,按事物发展顺序道来,也没 用连词。 • 中国人似乎更长于总体把握,而西方人长于条分缕析;中 国人善于归纳,西方人善于演绎;中国人强调群体,西方 人强调个体;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重理性;中国人善形 象思维,西方人善逻辑思维;中国人更具诗人的气质,西 方人更具科学家的头脑;中国人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充 塞其中的是“道tao”或“气”,西方人把宇宙看作一个个 原子,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中国人处理事情就像中医, 把人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西方人处理事情就像西医,头 痛医头,脚疼医脚。
如:SL: 个人主义
TL: individualism
• 亲属称谓 • “张明和李丹是表亲.张明的母亲是 李丹的姑母,李丹的母亲是张明的舅母.” Zhang Ming and Li Dan are cousins. Zhang Ming’s mother is Li Dan’s aunt who is the sister of Li Dan’s father, while Li Dan’s mother is Zhang Ming’s aunt who is the wife of Zhang Ming’s mother’s brother.

英汉句型中蕴涵的中英思维模式对比

英汉句型中蕴涵的中英思维模式对比

一 切 干 得 有 条 有 理 。
不仅数量大 ,种类多 ,而且用得 十分频繁 .英语的形合方法 主要使用关 系
干 得 有 条 有 理 。
词 、连接词和介词及其他形 态变化形式等等.
有 条 有 理 。
(1)关 系 词和 连 接 词
汉语 中把信息的焦点放在句末 ,这是 因为 汉语的思 维表达方式 是从
关系词包 括关系代词 、关系副词 、连接代 词和连接 副词 ,用来 连接主 细节 ,即客观出发 ,得出主观结论 。而英语 中则 先强调 主观判断 ,即把信
适壹 窒 ·101·
英 汉 句 型 中蕴 涵 的 中 英 思 维 模 式 对 比
李丹 丹 王海 霞
(商 丘科 技 职 业 学 院 河 南 商 丘 476000)
摘 要 : 语 言反 映一 个 民族 的特 性 ,它 不 仅 包含 该 民族 的历 史和 文化 背景 ,而且 蕴 涵 看 该 民 族 对 人 生 的 看 法 、生 活 方 式和 思 维 方 式 。 语
没 想 到他 把 一 切 干 得 有 条 有 理 。
合法 。所 谓 意 合 ,指 的 是 词语 之 间 不用 语 言 形 式 手 段 连 接 ,句 中 的 语 法 意
他 把 一 切 干 得 有 条 有 理 。
义 和逻 辑 关 系 通 过 词 语 或 分 句 的含 义 表 达 。英 语 句 中的 连 接 手 段 和 形 式
根据语言谱系分类法 ,世界上众多 的语言分 为八类 ,汉语 归为汉藏 语系 , 首 先 说 出 ,开 门 见 山 ,一语 道 破 ,然 后 再 把 各 种 标 志 一 条 条 补 过 ,一 步 步 交
而英语属于印欧语 系。可见英汉两 种语言相距 甚远 。所 以 ,英汉 民族 在 代 ,形成一条头短尾长 的线性链。句子 的主要成份好 象火车头 .其他 次要

浅谈中英文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

浅谈中英文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

- 227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浅谈中英文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江西省上饶县职业技术学校/谢良芳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

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

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 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成、思维方式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

东西方语言思维方式既是老课题,又是新课题。

严复、林语堂等早期名家及当代不少中外专家、学者都有过精辟的论述。

以下从两个方面简要地讨论中英文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

一、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中国人比较擅长于运用形象的方法来表达抽象的事物,而不太习惯于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因而造成中国人思维观念的流动性和模糊性。

而西方人的思维始终能保持概念的确定性和对应性,抽象思维比较发达。

形象思维有其长处,思维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任何知识及其教学利用形象思维予以说明,就容易被人们理解,学习和掌物。

但是,如果抽象思维不足,人们就容易停留在经验阶段,对问题缺乏系统和理论的阐述。

例1)汉语说:“院里车很多”“路上车很多”时思维只反映现象,而西方人的思维却反映出“动、静”的概念区别,相应的英文译文是:There are many vehicles in the yard.Traffic is heavy on the road.例2)1.由于定货甚多,我们目前不能接收新定单。

2.希望你们尽早向我们定货。

1句中的定货按西方思维即是指卖方已接受的负有责任的定货。

与1 句末的定单(实际也是定货)以及2 句中的定货是有区别,而中国人的思维却没有反映出来。

英译:1)Owing to heavy commitments, we cannot accept fresh orders at present.2)I hope you will place your order with us as early as possible.例3) 浓茶、浓烟、浓墨中国人的思维只注意到了颜色这一表面现象,而西方人的思维却反映了事物内在特征,浓茶对于人刺激大些,有较强的使人兴奋的力量;浓墨写在白纸显得黑。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14-10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14-10

《商山早行》--温庭筠
• 鸡声茅店月 • 人迹板桥霜 • The cock crows as the moon set o’er thatched inn; • Footprints are left on wood bridge paved with frost. • 许渊冲 译
• 中国:本体型思维 • 以人为中心来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事 物的思维方式
•Rain or shine
中国:
重整体 偏重综合性 (从多到一) 对称与和谐 语法的隐含性 句法的意合性 词义的笼统与模糊性
英美:
重个体
偏重分析性思维
(由一到多)
语法的外显性 句法的形合性 词义的具体性
重整体VS重个体
• 起源——造字法 中国:形声造字法 英美:”原子主义“=原子核+核外电子 ”木”旁:松 柏 桃 李 树 林
• •
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者临渴掘井。 Wisdom prepares the worst, 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es.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O’er old tree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s fly evening
• 文化背景和传统习惯的不同,必然会影响 到思想方法的不同;而思想方法上的差异, 又总是要体现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 。
Examples
• 请勿受潮 • 油漆未干 • Keep dry! • Wet paint!
• 反饥饿游行
• 反恐怖活动的战争
• hunger march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源于两种语言所依托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社会环境的不同。

这种差异对于翻译工作的进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进行中英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理解和处理这些差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影响:一、词汇和语法的差异中英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存在许多差异。

中文的词汇较为简洁,常常通过词义的扩展或者变化来表达不同的含义。

而英文则更注重将不同含义的词汇分开,以确保准确性和清晰度。

举个例子,中文中的"心"可以用来表示心脏、情绪、思想等多种意思。

但在英文中,这些含义通常被分开表达,比如"心脏"、"情感"、"思绪"。

因此,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准确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另外,语法结构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通常采用主谓宾的结构,而英文则更注重主语、谓语、宾语的一致性和顺序。

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要转换思维方式,并根据英文的语法规则进行调整和重组。

二、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的差异例如,英文中常用的"Thank you" 是表达谢意的方式;而中文中的"谢谢" 并不仅仅是表示感谢,还具有一种礼貌的表达,类似于"请您多关照"。

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这种差异,以确保传递正确的信息和意义。

此外,各国文化对于礼貌、隐喻和直接表达的态度也存在差异。

中文通常更注重委婉和间接的表达方式,而英文则更直接和明确。

在进行翻译时,要确保能够准确传递原文的意思,同时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和沟通方式。

三、修辞手法和文体差异中文和英文在修辞手法和文体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通常使用成语、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意义。

而英文则更注重简洁性和直接性。

在进行翻译时,要灵活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以表达出原文的含义和感觉。

此外,不同文体对于语言的使用和表达也有所区别。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PPT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PPT
•Rain or shine
词义的朦胧(hazy) 具体(specific) • 汉语词义较笼统,英语语义较具体
“车来了” Here comes the …” 车=bus, minibus, lorry, taxi, bike, motorcycle… “借我一支笔” 笔=pen, ball pen, pencil, a piece of chalk, color pen
Western people think a lot of evidence. They think use evidence to get the conclusion , which is convincing and objective.
Common and difference because of the need of control, qin dynasty publish the policy, it is called “big unification”(大一统) this thought influenced many aspects of people, it became the need of strengthening imperial power and booming of country
Linear thinking and curved mode of thinking(直线思维与曲线思维) chinese people are soft ,they often use the indirectly way to express their ideas. Many kiss the baby for the nurse’s sake .(醉 翁之意不在酒),it is typical of chinese people’s nature

中英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

中英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

中英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在英语学习中,不同国家的学习者面临着不同的文化差异的影响。

中英文化差异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对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造成了一些困扰。

本文将分析
中英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并提出对策。

1. 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人在思考问题时更注重整体性、关联性和感性经验,英国人
则依赖于逻辑推理、因果分析和理性经验。

这种差异在语言表达中会导致交流困难。

2. 礼仪礼节不同:中国人注重人际交往中的尊卑之分、场合的不同等,而英国人则
更注重礼貌和公平原则。

不同的礼仪礼节可能会对英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造成影响。

3. 喜好不同:中国人喜欢红色、金色等代表吉祥富贵的颜色,而英国人则更偏爱素
雅的颜色。

这种不同的喜好可能影响英语学习者对于英语语言中形容词和颜色的理解和运用。

1. 充分了解中英文化差异。

学习者可以通过外语课程、网络等途径,了解中英文化
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和文化。

2. 适当调整学习策略。

学习者可以根据中英文化差异调整自身学习策略,例如在阅
读时更注重逻辑分析,采用交际礼仪时注重表达的礼貌和公平原则。

3. 在交流中积极学习。

学习者在与英语母语者的交流中,可以积极学习对方的语言
表达和交际习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语言和文化。

总之,中英文化差异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通过充分了解差异、调整
学习策略和积极学习,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和文化,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L: When it gathers its wings full of exquisite patterns, it conceals its beautiful colors. When it flutters out from a cluster of blooming flowers and alights somewhere in the middle of its graceful flight, it turns into a dried leaf , not even of a withering yellow, but of a deathly grey.
③中国人的的伦理精神重视“群己合一”, 突出“群体”的人格,倡导集体主义,较轻 视个体的人格;而英美人注重个体的人格, 倡导个人主义。 如:SL: 个人主义 TL: individualism

重伦理思想观念体现在重宗族和宗族关系,重辈 分尊卑 宗教信仰: 东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与历史典故中, 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西方人多信奉基督教, 认为上 帝创造一切, 宗教多有" 圣经" , " 洗礼" , " 修女" , " 教堂" , " 上帝" 等词汇. 而中国人信奉佛教, 道教, 多有" 玉帝" , " 观音" , " 菩萨" , " 佛主" , " 慈悲为 怀" 等宗教词汇. 在中国文化中, 历史典故丰富多彩, 如" 盘古开天" , " 牛郎织女" , " 项庄舞剑" , " 卧薪 尝胆" 等等. 在西方文化中, 许多历史典故来源于古 希腊和罗马神话及圣经故事.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一、中国人注重伦理(ethics),英美人注重认知(cognition)
①儒家思想“关心的是人道,而非天道, 是人生之理,而非自然之性”;英美人对 天文地理有浓厚兴趣,从而形成了探求自 然奥秘,向自然索取的认知传统。 如: SL:顺其自然
TL:let nature take its course in accordance with its natural tendency

英词则不然。西方哲学主张“人物分立”,强调 客观,重形式论证与抽象思维。其反映在语言上, 则重形合,力求结构上的严谨,多长句和复杂句, 多用连词、介词等, 主语既可是人,也可是物。
三、中国人重直觉(intuition), 英美人重实证(evidence)
中国人:理解语言时突出“意”,力图领会 “言外之意”,不太重视对语言的科学分析;
英美人:重视理性知识,重视分析,主张通 过对大量实证的分析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
例如,They were beaten, refused anything to read. 误译:他们受到毒打,拒绝阅读任何书籍。 正译:他们受到毒打,不准阅读任何书籍。 例2:2004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 译:2004 saw a series of great events happened in China.
我爱我的心上人,因为她那样地叫人入迷(enticing);我恨 我的心上人,因为她已订婚将作他人妻(engaged);她花容月貌 她的名字叫埃米莉(Emily),她的家就在东城里(east)。我为 我的心上人呀,一切都因为这个E!(陆乃圣)
25
无可比拟( exquisite ),我劝她私奔跟我在一起( elopement );
我爱我的爱人,因为她很迷人;我恨我的爱人,因已许配他人; 他在我心中是美人,我带她私奔,以避开外人;她名叫虞美人, 是东方丽人。(姜秋霞、张柏然)
23
R
I love my love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ticing; I hate her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gaged; I took her to the sign of the exquisite, and treated her with an elopement; her name's Emily, and she lives in the east. (Dickens, David Copperfield) 译文3:
我爱我的那个“丽”,可爱迷人有魅力;我恨我的那个 “丽”,要和他人结伉俪;她文雅大方又美丽,和我出逃去游
历; 她芳名就叫爱米丽,家住东方人俏丽。(马红军)
24
R
I love my love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ticing; I hate her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gaged; I took her to the sign of the exquisite, and treated her with an elopement; her name's Emily, and she lives in the east. (Dickens, David Copperfield) 译文4:Fra bibliotek例句:


You are just a doubting Thomas. You won’t believe what I tell you. 译为: 你这个人真多疑, 我说什么你都 不信.
eg: 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ings begin to breathe. 译为: 老师是创造的见证人, 目睹生命呼吸 成长.
R
I love my love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ticing; I hate her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gaged; I took her to the sign of the exquisite, and treated her with an e’lopement; her name's Emily, and she lives in the east. (Dickens, David Copperfield)
译文1:
我爱我的爱人为了一个 E ,因为她是 Enticing ( 迷人的 ) ;我 恨我的爱人为了一个 E, 因为她是 Engaged ( 订了婚的 ) 。我用我 的爱人象征 Exquisite ( 美妙 ) , 我劝我的爱人从事 Elopement (董秋斯)
22
(私奔),她的名字是 Emily ( 爱弥丽 ) ,她的住处在 East ( 东方 ) 。

• •
汉语词义一般比较笼统,英语词义一般比 较具体. “胡子” full beard, circular beard, round beard shadow whiskers handlebars goatee tile beard military moustache stubble beard
②整体性思维还体现在汉语语法的隐含性, 句法的意合性及词义的笼统与模糊性上。 分析性思维则表现在英语语法的外显性, 句法的形合性及词义的具体性上。 例: SL:you are no more needed , so you can go now. TL:你可以走了,这里不需要你。


“一言而蔽之,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 是综合的(comprehensive),而西方则是分析的 (analytical)”。 -------季羡林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 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 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学、 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西方 人重理性、逻辑、实证……。” ------陈淑能
②中国人特别喜欢用具体形象词语比喻抽象的事 物,以物表感,状物言志。英美人常用抽象名词 指代具体事物。 例:中:脚踏实地
英:have a down-to-earth manner
③汉语的量词数量多、文化内涵丰富、生动形象; 而英文没有。
例:数词“一”, 一面镜子(a mirror) 一朵花(a flower)
Nobody could be too foolish this day. 误译:今天谁也不会太愚蠢" , 正译:今天, 无论你怎样出洋相, 都不算过分. It is impossible to overestimate the value of the invention. 误译:过高估计这项发明的价值是不可能的。 正译:这项发明的价值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会太高
②汉语中亲属称谓特别复杂;英语的亲属称谓 比较笼统。
如:SL:叔叔,伯伯,舅舅 “张明和李丹是表亲.张明的母亲是李丹的姑 母,李丹的母亲是张明的舅母.” Zhang Ming and Li Dan are cousins. Zhang Ming’s mother is Li Dan’s aunt who is the sister of Li Dan’s father, while Li Dan’s mother is Zhang Ming’s aunt who is the wife of Zhang Ming’s mother’s brother.
信写好了,但还没有发出去。 The letter finished, but it hasn’t sent.” The letter has been finished, but hasn’t been 车修好了 The car has been repaired. 碗洗好了 The bowls have been washed. 作业做完了 The homework has been finished.
R
I love my love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ticing; I hate her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gaged; I took her to the sign of the exquisite, and treated her with an elopement; her name's Emily, and she lives in the east. (Dickens, David Copperfield) 译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