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思维模式的不同

合集下载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比一综合vs.分析口综合思维,即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并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等结合起来。

翻译家杨友钦1999曾说,中国人强调整体和归纳;而西方人则注重分析和细节。

由于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上整体优先,即强调整体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试图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万物一体”“天人合一”。

因此,中国人喜欢先从整体上分析事物,然后再将其分成不同的部分。

在西方,柏拉图首先提出“主客二分”的思想。

分析性思维从二元的角度解释世界。

它明确区分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并把二者对立起来。

分析性思维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然后深入分析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了解其特殊本质。

二形象vs.抽象口形象思维指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较为发达,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并且大量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通过物体的形象表达思想,重视直观经验。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

西方人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概念来表达具体的现象或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的运用。

在语言中大量使用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三螺旋型vs.直线形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受其文化影响巨大。

在社会中人们会根据一些约定俗成的习俗或规则来为人处事,他们总是从一个整体的角度认识并指出事物。

Hofstede1991指出,中国人从直觉或感觉上去思考,认为个体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其思考方式是呈螺旋型的。

与此相反,西方人善于分析推理,其思维模式是呈直线形,即一开始就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因此,他们逐渐形成了直线形思维模式。

受其逻辑思维传统影响,西方人在推理和判断事物时更倾向于追求精确。

二、中西思维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一词汇方面1.词汇选择英语词类可分为10种,并与汉语词类没有完全一一对等关系。

英汉思维差异学习

英汉思维差异学习

英汉思维差异学习英汉思维差异学习汉语语义流程: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后,强调从整体直观出发,属于后重心。

句尾封闭,语义由后向前延伸。

英语语义流程:先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信息呈现按“倒金字塔”逐次减弱,先概括后细节,先一般后具体,先判断后阐述,属于前重心。

一、英语思维特点1、英语思维受“主客二分”思想影响,具有分析型、逻辑性、外倾式、抽象化、个体性、写实性、细节化、直接性等特点,属于“法治化”语言,具有“理性”特点。

英语重形合,是一种高度形式化的语言,句法完备,逻辑严密,用词求异,表意精确,富有变化,具有“显山露水”的特色。

英语句子必须有主语,句尾可无限延伸。

2、英语名词性结构多(句子呈现静态特征),介词结构多,物称结构多,被动结构多。

静态结构多,抽象性表达多,长句多,从句多,用抽象的词表达具体的事物和现象,体现了英语的形式化和逻辑化特点,用介词表达比较虚泛的意义。

3、英语句子呈现“焦点式”特点,句子组织结构是树状或葡萄型结构。

即句子的主谓结构,尤其是谓语动词,是全句的焦点和出发点,其它修饰、限制、补充附加成分的配置都要根据主谓框架而搭建,好似主干上的旁支,借助各种关联手段(关联词、语法手段)进行空间搭架构成一种树状结构。

在表达复杂意思时,主要通过增加结构层次,旁支延伸,叠床架屋的办法,是一种空间构型的复杂化。

二、英语的布局谋篇以直线为主,段落通常是以一个主题句开头,然后再按照一条直线展开,在以后各句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属于直线式的篇章结构。

三、1、英语:描述事物大致可以分为按时间顺序描述和按空间顺序描述。

从时间上来说,美国人崇尚一种“人文序列”,习惯“开门见山”,从自我出发,描述时总是把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先点出来,然后是次重要的,他不考虑这个东西在时间上按什么顺序发生。

2、而中国人习惯“按部就班”地描述事物,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后。

从空间上来说,美国人总是由我及外,由里及表的,而中国人通常是远远地走来,一步步贴近自我。

中英思维差别

中英思维差别

英汉语思维的差异From English Salon Forum--------------------------------------------------------------------------------1、英民族重抽象思维,汉民族重形象思维。

英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却恰恰相反,他们更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

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这种表达给人一种"虑""泛""暗""曲""隐"的感觉。

如The absence of intelligence is an indication of satisfactory developments(= No news is good news .)句中absence,intelligence 和developments 。

而汉语则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这种表达给人一种"实""明""直""形""象"的感觉,如"画饼充饥"(借空想安慰自己)中的"饼"与"饥"。

2、英民族重直线思维,汉民族重曲线思维。

在表达思想时,英民族的思维更直截了当,他们习惯把要点放在句首先说出,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一补进,而汉民族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

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句式结构多为前重心,头短尾长;而汉语句式结构多后重心,头大尾小。

如:英文讲"I met with my middle school classmate at the entrance of the entrance of the theatre at 7:30 yesterday evening, whom I haven't seen for years." 而汉语则说"昨天晚上7点半在剧院门口,我遇到了我多年未见面的中学同学。

中英文思维的差别

中英文思维的差别

中英文思维的差别1、汉语很直观,在描述一件事时倾向于用身体可以感受到的动作或表象来直接描述,而英语则倾向于透过现象描述本质的东西。

Help me up. Let me see if I can bear weight. 扶我一把,看我还能不能站起来。

His wife comes back to life.他老婆醒了。

(这里的醒指苏醒)Have you been educated? 你念过书没有?(读书表象化)Chewing gum 口香糖2、汉语主观性很强,英语客观性很强。

懂事grow up 听话behavior yourself请节约用水please turn off爱护草地,请勿践踏keep off the grass3、在句子的表述顺序上,汉语倾向于从整体出发叙述问题,先整体,后局部,先次要,再主要;英语则倾向于从局部出发叙述问题,先局部,后整体,先主要,再次要。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姓名以及地址的排序。

4、英语句子结构严谨,汉语则相对比较松散。

I got really hot in my pants, so I took them off. But they must have shrunk from the sweat, or my legs expanded from the heat. I cannot get them back on!说不成就不成。

I said no. And that’s that.那也没办法呀!I can do nothing about it.我让着他呢!He is lucky. I let him go.非打不可?You have to resort to the violence?。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中英两种思维方法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两个文化的不同背景和思维方式。

下面将从语言表达、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等方面对中英思维方法的差异进行比较。

在问题解决方面,中英思维方法也存在差异。

中文思维一般较为细致入微,注重整体问题的解决。

中文习惯于从整体出发,通过探究事物的根本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中文思维也注重过程和方法的灵活性,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相比之下,英文思维更注重分析和抽象思维。

英文思维习惯于将问题分解为细节,然后通过逻辑推理,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

英文思维更注重目标的明确和计划的实施,强调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措施。

在决策制定方面,中英思维方法也有差异。

中文思维更加注重集体决策和共识达成。

中文习惯于通过讨论和辩论,通过多方参与和观点的碰撞来达成共识。

中文思维注重协调和妥协,倾向于找出多方利益的平衡点。

相比之下,英文思维更注重个人决策和效率。

英文思维更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注重迅速决策和追求效率。

可以看出,中英思维方法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不仅是由两种语言的特点所决定的,也与两种文化的不同背景和价值观有关。

中文思维强调整体、直觉和情感,追求协调和平衡;英文思维注重逻辑、分析和理性,强调个体和效率。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中容易造成误解和困惑。

因此,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思维方式是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前提。

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可以达到思维方法的融合和转化,提高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效果。

汉英思维模式差异(形合与意合)

汉英思维模式差异(形合与意合)

汉英思维模式差异(形合与意合)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各民族的观念、语言、思维习惯、情感和意志等的构成要素都有差别。

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往往潜藏于讲该语言的人的思想深处,这种隐蔽的机制常常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只有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人们才察觉和意识到。

就英语与汉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形合与意合的差异。

英语重形合(hypotaxis),句中各意群,成分之间都用适当连接调(Connectives)组成复句,形式上比较严谨,缺乏弹性;汉语则重意合(parataxis)即更多地依靠语序直接组合复句,由于其句子成分用逻辑意义贯穿起来,结构灵活、简洁,不会引起误解。

英语注重运用具体的连接手段以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这些句子组织严密,层次井然有序。

在单个句子内,往往以一个主谓结构为核心框架,借助众多的形态变化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形成一种主句套从句、结构复杂的复合句。

如: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这句谚语用Where连接,逻辑关系较为清晰;而汉语相对应的表达方式“有志者,事竟成”则未用任何连词传达了相同的意思。

汉语很少使用连结手段,句子看上去松散,缺乏明显的外在逻辑联系。

通过句子内在的意义将句群连在一起。

如汉语古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这些隐含丰富内蕴的词句末用任何连结词,却带给人们无穷的意境和无尽的遐想。

将汉语无主句的唐诗译成英语,翻译家则需根据英语习惯加上主语,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许渊冲翻译为:Looking up,I find the moon bright;Bowing,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英语句子加上了主语I,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这些差异反映了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民族重理性.重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注重辩证思维。

掌握了上述差别,翻译工作者在构句上就有了基础。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作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有着很大的不同。

要在翻译中灵活转换,就很有必要首先弄清楚其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

标签:思维模式;思维差异;英汉互译很多学者认为,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

(连淑能,2002)。

东方和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两大类型的思维模式。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模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理性、逻辑、实证等等。

英汉互译中语言转换很大程度上受英汉思维模式的影响,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整体思维VS 分析思维(Synthetic thought VS Analytic thought)一般来看,中国人倾向于整体思维。

而英语国家的人则恰恰相反,会将整体分解成具体的部分,然后分析其特征、功用、关系等。

中国人计算时间一般按照年-月-日-小时-分钟从大到小的顺序,而英语中则从小到大,分钟-小时-日-月-年;中国人的名字一般将姓置于前,名放在后,而英语国家的人名顺序是先名后姓。

二、形象思维VS 抽象思维(Imaging thought VS Abstract thought)中国人往往选择形象思维,西方人选择的抽象思维。

中国的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会选择形象思维,例如,“人”、“田”、“山”等;而英语是一种字母文字,其需要借助于抽象思维的方式来表达含义。

例1:Now that the merger of “dot and com” has created so many young millionaires,there’s a new topic:venture capital.译文:既然网络公司的兼并造就了如此多的年轻百万富翁,我们面临一个新话题:风险资本。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inking Modes 中英思维模式的不同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inking Modes  中英思维模式的不同

• S11a. Another idea suddenly struck me. • S11b: 我突然想到另一个主意。 • S12a. The second world war brought him rapid battle promotion. • S12b: 他在二战中屡建战功,晋升很快。
• S14a: He didn’t come because he was ill • S14b: 他因为生病而没来。
• (In consequence of such thinking modes, the Chinese would organize their speech in logic order by telling the causes before describing the consequences, and offering some prepositions before the deductive reasoning, and describing the facts before offering the speaker’s attitude. And even in the spacious or sequential order, they tend to list from the more general to the more specific. As for the sequence of importance or significance, it’s not difficult to see why they would begin with the most important or significant and then move on to the less important or less significant. The English speaker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conjunctions and prepositions, can be more flexible than the Chinese in this aspect.)

中英思维的差别

中英思维的差别

中英思维的差别1.中文的逻辑性是由语言内容表达的,而不是关联词。

这使中文的句子顺序比较固定,在不使用连接词的时候,必须遵循先因后果,先时间再事件等顺序。

而英文不是你定罪后被判五年when convicted,you will face five years' imprisonmentyou will face five years imprisonment on conviction翻译的时候,把句子前后对调一下试一试把不会的词想一个动作一样表意相同的表达介词用好,提升N个档次2.英文的抽象主语常见去年我们公司从一个小公司变为一个大公司The last year has seen us from a small company to a large oneEqually, in poetry, the highly personal, performative genre is the only form that could claim real liveliness.3.中文被动少,英文被动多4.中文喜欢用动词,一个句子常常好多个动词英文一个句子只能一个动词,把动词转换为名词是十分重要的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地区性事物说明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国家China's increasing regional involvement show that China is a responsible country5.介词和动词英文的介词非常灵活好用,翻译时中文的动词翻译成介词林肯说的:民有,民治,民享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6.主从句Busy as he is,my father never seems in a hurry英语主句一般不用代词,从句用代词中文先说的用具体的,后说的用代词7.词语重复英语一般同义词代替8.英语好多词“世故性”的,比如raise 本来就有up的意思举手raise you handcircle the treeaccelerate 就表示的是加快…的速度9.单复数10.词形变化表达特定含义be being …表故意11.倒装so sudden was the attack12.虚拟语气如果我收了贿赂,我再也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了If I were to take the bribe,I could never look at other people in the eyeIf Gilbert and the Philharmonic are to succeed, they must first chan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erica‟s oldest orchestra and the new audience it hops to attract.13.不定式做宾语他摔倒的时候我刚好在他旁边I happened to be standing next to him when he fell down.当地报道称,这家银行昨天在光天化日之下遭到抢劫The bank is reported in the local newspapers to have been robbed in broad daylight yesterday.人们都知道他曾被捕过He is known to have been arrested by the police.英语被动形态的应用英语把句子中的主体作为主语(他)放在开头,而另一个和主语相同性质的词(人们)被省略,用动词的被动表示汉语把表面上动作的发起者放在开头1.看看表达我看着她那依然消瘦的身体优雅地弯下,她的手臂迎向从窗口倾泻而入的阳光。

第二章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第二章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这样看来,中西思维方式分别属于整体、 直觉、具象思维与分析、逻辑抽象思维。 思维是语言的工具。刘宓庆认为:“思维 支配语言。”可见思维对语言有着决定性 作用,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方式的 差异在语言中得到了反映。 • 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强调“悟 性”,重形象思维。其反映在语言上,则 重意合,不强求语言形式。其反映在语言 上,则重意合,不强求语言形式,少用连 词,多无主句,少被动语态句,形文求全 面,不怕重复,词句求平衡与对称。
例句
• (1)你来了,我走。 • (2)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 • (3)小辣椒见是书记,一愣,松开手,跟着就瘫了下来,滚 地皮,大哭大叫。 • 其中例(1)没有连接词,故可作几种解释。如:如果你来, 我就走;既你来了,我可以走了;当你来时,我就走。例 (2)是无主句。例(3)借助动词,按事物发展顺序道来,也没 用连词。 • 中国人似乎更长于总体把握,而西方人长于条分缕析;中 国人善于归纳,西方人善于演绎;中国人强调群体,西方 人强调个体;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重理性;中国人善形 象思维,西方人善逻辑思维;中国人更具诗人的气质,西 方人更具科学家的头脑;中国人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充 塞其中的是“道tao”或“气”,西方人把宇宙看作一个个 原子,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中国人处理事情就像中医, 把人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西方人处理事情就像西医,头 痛医头,脚疼医脚。
如:SL: 个人主义
TL: individualism
• 亲属称谓 • “张明和李丹是表亲.张明的母亲是 李丹的姑母,李丹的母亲是张明的舅母.” Zhang Ming and Li Dan are cousins. Zhang Ming’s mother is Li Dan’s aunt who is the sister of Li Dan’s father, while Li Dan’s mother is Zhang Ming’s aunt who is the wife of Zhang Ming’s mother’s brother.

你知道中英文思维的差别吗?

你知道中英文思维的差别吗?

你知道中英文思维的差别吗?留学之前,为了通过雅思或托福考试,很有同学多少有些过于注重英语应试技巧,而忽略了语言的表达思维,以至于出国后感觉自己口语说得挺溜的,其实在别人看来,完全是英译了中式表达,甚至出现了很多老外听不懂的情况。

其实,表达方式受思维影响,今天,留学汪就来谈谈中英文思维的差别。

1. 汉语主观性强,英语客观性强在公共场所的警示语上,我们可以发现二者的差别。

比如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请勿吸烟”。

这里的潜台词是:在这个场所里,你要做一个不要吸烟的人。

而同样的意思在英语里多用“Smoke free”, 意思是这里是无烟区域,没有任何道德的暗示。

当然用no smoking 也没错。

因为表达方式的不同,很多朋友还错误地把这里的free,理解成“自由吸烟区”,以为可以随意吸烟, 闹了笑话。

2.汉语很直观,英语则需要透过现象进行理解汉语在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直接坐到表象的描述,英语则无法坐到。

例如,汉语中表示“受伤的战士醒了”,这里的“醒”有苏醒的意思,和睡觉睡的“醒”是一个字。

但在英语中则需要用其他词汇将二者区分开来:The fighter comes back to life。

这里就用了comes back to life 代替了wake up。

3. 汉语先表达原因后表达结果,英语先表达结果后表达原因汉语喜欢把原因放在前面,来解释后面的结果,英语则喜欢先告诉读者或听着结果,然后用原因修饰这个结果。

例如: The prince in rags was thrown out of the palace because the guard could not recognize him. 那个侍卫认不出穿着破衣裳的王子,就把他从王宫里赶了出来。

4. 汉语先交代背景后给出焦点,英文先给出焦点后交代背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基本上是首先考虑事物的环境和外围因素,然后考虑具体事物或中心事件。

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正相反,首先考虑中心事物,然后才加上外围因素。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

一、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1.思维方式不同——抽象与形象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

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

体现在语言层面,英语多用抽象表达法,汉语多用形象表达法。

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同时,英语是构形语言,有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如词缀;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汉语。

而在汉语中,常用具体表抽象。

2.思维风格不同——焦点思维与散点思维语言表达各异——聚集与流散英民族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密,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

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

英语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统领全局,提纲挈领。

英语句子就如一棵树,由树干延伸出去,形成无数的分叉。

因此,英语句式呈“聚集型”。

而汉民族是散点思维,思维按逻辑事理,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排列,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但形散而神聚。

3.思维指向不同——客体思维与主体思维语言表达各异——物称与人称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与客体,强调用客观、理性、冷静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寻求自然规律,探索科学真理。

而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注重主体意识,常常以“我”为视角,以“我”的情感、态度、观念为依据做出价值判断,以“我”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体现为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

英语中有很多句子,不以人做主语,而以抽象名词或事物名称做主语,而汉语经常用表“人”的词、词组、短语作主语。

4.思维侧重不同——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语言风格各异——形合与意合英民族注重形式逻辑,而汉民族重辩证思维。

表现在语言上,英语用各种形式连接手段,而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意合,“刘勰(465-532)所谓…意授于思,言授于意‟(《文心雕龙•神思》)就是说意思受思维支配,语言受意念支配” (陈定安,1998:38)。

汉语很少或几乎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汉语中少用虚词,只是将句与句排列起来,让读者去了解其内在关系。

浅谈中英文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

浅谈中英文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

- 227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浅谈中英文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江西省上饶县职业技术学校/谢良芳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

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

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 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成、思维方式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

东西方语言思维方式既是老课题,又是新课题。

严复、林语堂等早期名家及当代不少中外专家、学者都有过精辟的论述。

以下从两个方面简要地讨论中英文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

一、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中国人比较擅长于运用形象的方法来表达抽象的事物,而不太习惯于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因而造成中国人思维观念的流动性和模糊性。

而西方人的思维始终能保持概念的确定性和对应性,抽象思维比较发达。

形象思维有其长处,思维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任何知识及其教学利用形象思维予以说明,就容易被人们理解,学习和掌物。

但是,如果抽象思维不足,人们就容易停留在经验阶段,对问题缺乏系统和理论的阐述。

例1)汉语说:“院里车很多”“路上车很多”时思维只反映现象,而西方人的思维却反映出“动、静”的概念区别,相应的英文译文是:There are many vehicles in the yard.Traffic is heavy on the road.例2)1.由于定货甚多,我们目前不能接收新定单。

2.希望你们尽早向我们定货。

1句中的定货按西方思维即是指卖方已接受的负有责任的定货。

与1 句末的定单(实际也是定货)以及2 句中的定货是有区别,而中国人的思维却没有反映出来。

英译:1)Owing to heavy commitments, we cannot accept fresh orders at present.2)I hope you will place your order with us as early as possible.例3) 浓茶、浓烟、浓墨中国人的思维只注意到了颜色这一表面现象,而西方人的思维却反映了事物内在特征,浓茶对于人刺激大些,有较强的使人兴奋的力量;浓墨写在白纸显得黑。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源于两种语言所依托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社会环境的不同。

这种差异对于翻译工作的进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进行中英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理解和处理这些差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影响:一、词汇和语法的差异中英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存在许多差异。

中文的词汇较为简洁,常常通过词义的扩展或者变化来表达不同的含义。

而英文则更注重将不同含义的词汇分开,以确保准确性和清晰度。

举个例子,中文中的"心"可以用来表示心脏、情绪、思想等多种意思。

但在英文中,这些含义通常被分开表达,比如"心脏"、"情感"、"思绪"。

因此,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准确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另外,语法结构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通常采用主谓宾的结构,而英文则更注重主语、谓语、宾语的一致性和顺序。

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要转换思维方式,并根据英文的语法规则进行调整和重组。

二、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的差异例如,英文中常用的"Thank you" 是表达谢意的方式;而中文中的"谢谢" 并不仅仅是表示感谢,还具有一种礼貌的表达,类似于"请您多关照"。

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这种差异,以确保传递正确的信息和意义。

此外,各国文化对于礼貌、隐喻和直接表达的态度也存在差异。

中文通常更注重委婉和间接的表达方式,而英文则更直接和明确。

在进行翻译时,要确保能够准确传递原文的意思,同时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和沟通方式。

三、修辞手法和文体差异中文和英文在修辞手法和文体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通常使用成语、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意义。

而英文则更注重简洁性和直接性。

在进行翻译时,要灵活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以表达出原文的含义和感觉。

此外,不同文体对于语言的使用和表达也有所区别。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商业领域中,中西方之间的交流更是常规。

然而,由于中西方思维文化的差异,中西方人在交流交流过程中常常出现误解和不适应的情况。

本文将对中西方思维差异进行详细对比,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一、方法论差异中西方对每个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西方人讲究逻辑分析,强调条理清晰。

而中国人则讲究系统思维,强调全面考虑。

在商业谈判中,西方人通常会把研究和分析作为事前准备,以便在会谈中采用逻辑清晰和精确的论证方法来达成协议。

在中国,人们更愿意在会谈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试图与对方建立关系,以此达成协议。

二、表达方式差异中西方人的表达方式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西方人喜欢直截了当地表达,简短而有力。

而中华文化则强调含蓄委婉,善于通过修辞手段来实现表达(如歇后语、成语等),并注重语言风格的优美和演讲技巧。

在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方人需要倾听对方的表达方式,并学习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

三、时间观念差异中西方人的时间观念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西方人讲究时间管理和效率,强调快速和及时地完成工作。

而中国文化则强调“时势造英雄”,注重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宿命论的思想体系。

在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方人需要理解彼此的时间观念,以便更好地协调与合作。

中西方人的平等观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西方,平等观念不仅被应用到社会和政治领域,还广泛地应用于商业领域。

一些西方商业公司实行“平权”(equal opportunity)政策,以确保雇用更多的女性和少数族裔。

在中国,平等观念则强调协调和统一性,注重群体意识和文化共同体建设。

在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方人需要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平等观念,以此更好地进行合作。

五、领导力差异中西方文化对领导力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领导人通常是独裁的,决策权高度集中在他们手中。

而在中国,领导人通常会倾听下属的意见,以便作出更为全面的决策。

在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方人需要理解彼此对领导力的期望和理解,以更好地协作和合作。

中英思维方式差异

中英思维方式差异

Demographic Household Financial
Vehicle Ownership Interests
他赢钱赢得那么多,无怪乎眼红 的人,赌输的人,有时说起这件 事情便发牢骚。 His successes were so repeated that no wonder the envious and the vanquished spoke sometime s with bitterness regarding them.
中英思维方式差异
小组成员:王贝伊 杨仪敏 余伏音 屈佳慧 姚 旺 赵 爽
1
content
No
地理环境对思维的影响
中西方思维的差异概论
No
The influence of geogra phical environment on t he way of thinking
Overview of difference in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way of thinking
geographicalenvironment英美思维逻辑思维客体思维逆向思维重个体偏分析性思维重实证曲线思维重认知中国思维形象思维本体思维顺向思维重整体偏综合性思维重直觉悟性直线思维重伦理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概论overviewchinesewaythinking11理性与感性?sense?sensibility理性与感性中国人看事情喜欢加入自己的感受把自己融入于观察之中用形象的思维把事物拟赋予事物人的性格人的感受西方人看事情喜欢以分析的眼光来看问题对事物作细密解剖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反应出事物做根本的特性1需要运用词类的转化意义的引申或加适当的范畴词使其具体化以便符合汉语的习惯
中国:本体型思维

英语思维vs中文思维的三大差异

英语思维vs中文思维的三大差异

英语思维vs中文思维的三大差异人的很大一部分思维活动是用语言进行的。

英文思维就是这部分思维用英语在进行。

中文思维就是用中文去思维。

但这是需要中英文都好的人才能做到。

不懂英文的人就不可能用英文去思维。

传统的英文学习,大多数老师习惯于先用中文思考,然后再翻译成英文。

这样会使到速度很慢,影响了流利的程度,而且由于受中文的影响,表达时容易变成中国式英文-Chinglish。

所以学习英文要练习用英语思维,有了这种习惯,英文的表达才能达到真正的纯正和流利。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大量的听读练习,才能逐步形成用英文思维的习惯。

1.英文思维是线性结构,中文思维是螺旋状结构,意思是中国人喜欢绕弯子,外国人喜欢直来直去,体现在作文中就是中国人喜欢开头先讲个故事,外国人却直入主题。

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先想象这样一个情景:你刚在星巴克买咖啡时,看到两个人在争吵,其中一个男的朝另一个女的身上扔了一杯热咖啡。

后来你想把这件事转述给别人,于是,你会发现中国人和外国人在叙述方式上的很大差异:中国人通常会这样说:我跟你说,刚我在星巴克买咖啡,看到两个人在吵架,其中一个男的直接把一杯热咖啡扔到了另一个女的身上啊!不同的是,一个外国人的叙述可能是这样:I saw a guy throwing hot coffee at a woman during an argument while I was buying drinks in the Starbucks.如果将一件事分成重点和背景,那中文一般是先铺陈背景,再进入重点;与之相反,英文一般是开门见山,先放出重点,然后再加上细节和背景。

中学语文老师教作文时会说'欲扬先抑,起承转合',这就是典型的中文思维。

如果你将这种思维方式不知不觉地带到了英语表达里,那么你的句子就一定会有'中式英语'的痕迹,如:'I'm telling you that .........翻译上述对话'.2.小的方面,比如时间、地点、姓名等。

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

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

王强: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从汉、英句子结构看思维方式的不同生长于某种文化中的人们会很自然地接受该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作为人类主要交际工具的语言,则传达着人们的思想。

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萨佩尔 ( EdwardSapir ) 说:语“言是社会现实的向导。

”也就是说,把握了语言的特征,并加以使用,就可以了解一个种族的思维及生活的特点。

另一位语言学家沃尔夫则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或组织外语句子,所以会很自然地把母语的习惯套在外语上,这是不符合语言交际规律的。

因此,要了解汉英句子结构的异同,以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笔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汉英句子的区别,试图探究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句子结构上的反映。

一、汉英句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主 +谓+宾,然而这两种语言句子的形成却大不一样。

其中,英语的句子是一种以动词为中心的空间结构体,也就是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并通过大量的关系词、连词、介词把句子的各个成分分层搭架而成,从而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图式。

而汉语句的脉络是一种有逻辑的时间流,它是以意义的完整为目的,并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以流水句的形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和事理推移的方法,一件件交代清楚,一层层铺张开来。

如 He jumped up and hastened to the mirrorin the bathroom,taking away the towel to exam the cut upon his cheek. (他跳起来,连忙跑到卫生间的镜子前,拿掉毛巾,仔细查看脸上的伤口。

) 其中,英语句子除了一主动词 (两个并列动词 ) 外,其他动词都分别变成了分词和不定式;汉语则用多个动词按时间先后将一个个动作介绍清楚。

又如,He didn’t remember his father who died when he was three years old,这句话以限定动词 remember 为中心搭建,可以直译为“他不记得他三岁时死去的父亲。

中英逻辑思维方式差异--重庆地道英语口语培训

中英逻辑思维方式差异--重庆地道英语口语培训

教你认清中英逻辑思维方式差异——重庆安迪英语Maxine老师逻辑思维方式的差异影响句子的质量,汉语重视时间,英文重视逻辑。

采用英语的逻辑思维方式,更加像原汁原味的英文。

中英逻辑思维方式的具体差异汉语思维方式英语思维方式先原因后结果先结果后原因先叙事后表态先表态后叙事先分后总(先论据后结论)先总后分(先结论后论据)主体思维重人称、外在特点客体思维重事物、内在特点男性为尊女士优先先东西后南北先南北后东西从大到小排列从小到大排列……我们知道,中英思维方式对于语言表达有很大影响,现在把两者之间的差异总结如下。

请看以下的例子:例子1:(1) Because I made progress in English, the teacher praised me. (思维方式:因果)(2) The teacher praised me for my progress in English. (思维方式:果因)例子2:(1) As soon as the bell rang, the students ran out of the classrooms, and ran down to theplayground to do morning exercise. (思维方式:多动词连动)(2) The bell for the class sent the students out of the classrooms down onto the playground for morning exercise. (思维方式:介词连动)例子3:(1) If you want me to finish the task in such a short time, I think it is impossible for me to do.(思维方式:先叙事,后表态)(2) It is impossible for me to finish the task in such a short time(思维方式:先表态,后叙事)思维方式决定句子的质量看看这个例子, 请翻译句子:“出了城,我花钱雇了一头小毛驴,在驴背上骑了3天,来到河边的一家小旅馆里住了两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S16a: What on earth do you mean by talking about these at that moment when we were all in high spirits? • S16b:当大家兴高采烈时,你却谈论这些问题,到底 :当大家兴高采烈时,你却谈论这些问题, 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 • S13a: I met with my middle schoolmate at the entrance of the theater at 7:30 yesterday evening, when I haven’t seen for years. • S13b: 昨天晚上 点半在剧院门口, 我遇到了我多年未 昨天晚上7点半在剧院门口 点半在剧院门口, Thinking VS Analytical Thinking概括思维和分析思维
• S6a: 尽管她很年轻,但她懂的东西比你多。 尽管她很年轻,但她懂的东西比你多。 • S6b: Young as she is, she knows more than you. • S6c: Though she is young, she knows more than you know. • S7a: 她气的连话都说不出来。 她气的连话都说不出来。 • S7b: So angry was she that she couldn’t speak. • S7c: She was so angry that she couldn’t speak. • S8a: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 S8b: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solve the problem. • S8c: The problem can only be solved this wa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inking Modes
1.Visual Thinking VS Rational Thinking
The Chinese is perceptual(感知的) in their comprehensive thought, but the English and other Western nations lay have developed their own rational and analytic thinking modes.
3.Subject-oriented Thinking VS Object-targeted Thinking
The Chinese habitually (习惯地)take the person or subject as the object in their intent thought while the Westerners tend to take the nature as the object for their cognitive thought.

In the above specimen of S1a, S2a and S3a, , the subjects are not any person or object but rather some state or concepts although the sentences are more person-oriented. Yet in the Chinese version, the persons concerned are used as the subjects to directly reveal the speaker’s concern. • Even when the Chinese means to express some attitude or impression, they may not state it directly but rather use metaphor or indications by means of some specific images. E.g. •
S2a. His weariness and increasing heat determined him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ent shade. • S2b. 他疲惫不堪,天气也越来越炎热,于是 他下定决心一碰到舒适的阴凉处就坐下休息。 • S3a. Shortness of time has required the omission of some countries. • S3b. 由于时间不够,他取消了对某些国家的 访问。
• S14a: He didn’t come because he was ill • S14b: 他因为生病而没来。 他因为生病而没来。
• (In consequence of such thinking modes, the Chinese would organize their speech in logic order by telling the causes before describing the consequences, and offering some prepositions before the deductive reasoning, and describing the facts before offering the speaker’s attitude. And even in the spacious or sequential order, they tend to list from the more general to the more specific. As for the sequence of importance or significance, it’s not difficult to see why they would begin with the most important or significant and then move on to the less important or less significant. The English speaker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conjunctions and prepositions, can be more flexible than the Chinese in this aspect.)
• S9a: 托马斯 杰弗逊对美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 托马斯·杰弗逊对美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 大的贡献。 大的贡献。 • S9b: American education was a great debt to Thomas Jefferson.
4.Tortuous Thinking VS Straight Thinking曲折思维 直接思维
• In Chinese we have a word “气” (qi)-----物质之气, 物质之气, 气 物质之气 人生性命之气,能动的实体之气,正气. 人生性命之气,能动的实体之气,正气 But how shall we understand these qi in English? Actually they are greatly diversified in meaning, referring to material force, air, vitality, vital energy and integrity. • S18a: 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 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 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红楼梦》第七十 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红楼梦》 。( 二回) 二回) • S18b: If I go in now after him, he is sure to feel embarrassed and she is sure to start imagine things. It would be better to go back without seeing her. (Chapter 72,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5.Fuzzy Thinking VS Accurate Thinking 模糊思维 准确思维
Fuzzy thinking is more emphatic of the general impression or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reflection and is not so much concerned with the specific details of the objects or the relative information. The English, in contrast, lay great emphasis on the accuracy of description and speech.
• (The above English sentences, with the abstract subjects, sound quite natural to English readers, but would sound quite awkward to the Chinese readers if literally transferred into Chinese.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n the other hand, begins with the personal subject and sounds quite smooth and comprehensible to the Chinese readers. )

• S4a.He had sacrificed with less visibility in the policy decision. • S4b.在决策过程中,他已经不那么抛头露面 在决策过程中, 在决策过程中 了。 • The concept of “visibility” in S4a is replaced by the image expression of “抛头露面” in 抛头露面” 抛头露面 S4b in which “头”(head) and “面”(face) are 头 面 used to show his presence or visibility in the occasio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