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反思
《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学童话,语言活泼,富有情趣。

但我认为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语言不算浅显,但生动,吸引人,尤其是小松鼠的形象稚气、可爱。

如何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既能掌握本课的字词,同时能语言能力方面也有进一步的提高呢,这是我在本课中所要解决的。

在今天的这堂课中,我力求实在,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真的有所学,学有所乐。

因而,整堂课,也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自己成为课堂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做一个平等中的首席。

问题的设计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顺引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让其读出句子的美,体会用词,是有相当的难度的。

如在教学花生已经开花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这一句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自由说,然后读句再说,提高的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对语言的感觉力,提升了学生的认识。

然后出示()的花生花这一卡片让学生说,既丰富学生的口头词汇,又为鲜艳的理解做了铺垫。

学生在读读说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了句中的一朵朵、格外、金黄色等词,学生在读句时也就体会得更深了。

在整堂课中,学生的朗读也很出色,出现的亮点也很多。

比如有个男孩儿,在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时,他就喊了,说他要读小鼹鼠的话,自信十足,他说鼹鼠是男的,让我们忍俊不禁。

这种童言稚语给课堂增添了亮色。

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才敢如此畅所欲言。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对学生语言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及时发现语误,纠正语病,为学生学习语言创设一个开放规范的氛围。

但一堂课中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自己明显感觉到的有两处:
一是生字教学比较薄弱。

比如在读题时,只点了生、找两个生字,而忽略了学生最易念错的松字;在生字检查时,把写有生字的花生一下子就奖给了学生,认读生字的面非常小。

虽说这些花生卡片的用途还有另外两个,一是要有卡片的学生要给别的学生读,检查识字情况,二是为下堂课让学生贴贴,知道花生长在哪儿。

但在本课中,明显地忽略了中下学生的识字情况。

二是关于评价方面的不足。

在读句子时,采用了竞赛读,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读得非常棒,一次比一次有了提高,但我在肯定她读得好时,却忽略了她的进步,轻易地放弃了这一资源,只作了简单笼统地评价。

此时,如果再肯定这个女孩子自身的进步,再让全班的学生学一学,读一读,就更有深度和厚度了。

反思二: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反思
花生在地下结果的特性,为常人所知。

但在许多小朋友的眼里,却是个谜。

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大树旁边的地里种了许多花生。

小松鼠原本打算等花生结了果,摘下来留着冬天吃。

可是,等啊等,等到花都落了,却找不到一个花生,它很奇怪: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

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既与课题呼应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课文
采用科学童话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

1.形象揭示课题,学生质疑。

教学时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分别认识花生和松鼠,再把两样事物组合成课题〈小松鼠找花生果〉,然后让学生齐读课题,大胆猜测一下课文会围绕小松鼠找花生果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下被激发了出来,基本能围绕
(1)小松鼠为什么要找花生果?
(2)小松鼠怎样找花生果?
(3)小松鼠找到花生果了吗?这三个方面提出疑问。

感悟语言,训练朗读。

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小松鼠为什么要找花生果?学生很快就会找出答案即等花生结了果,就摘下来留着冬天吃。

这是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在这部分内容中,第一自然段的文字十分华丽,是要引导学生好好感悟的。

怎样让学生理解并体会绿油油,黄灿灿这两个词语呢?我没有采用传统的与绿色、黄色做比较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想象一下小松鼠看到的花生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用自己的话来形容。

学生很快说出叶子是很绿很绿的,绿得亮晶晶的,好象有光一样的,这时,我就马上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肯定对了,这就是绿油油的意思。

感悟黄灿灿我也采用了同样的办法。

在学生充分理解语句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第二自然段,学生朗读得十分出色。

3.发挥想象,进行表演。

课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交代了小松鼠怎样找花生果,这两段文字比较简单,学生一读就能理解。

我把这部分内容作为学生语言训练的基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分小组合作表演小松鼠天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

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还加深了对课文的掌握。

4.课外延伸,拓展知识。

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通过蚯蚓的话道出了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科学知识,从语言的理解上学生很容易接受和掌握,不过学习这篇课文的最终目的不应是只让学生掌握花生这一植物的生长特点,我教学时,引导学生展开课外搜集,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其他植物的生长特点,学生搜集到的有桃子、苹果、山芋、藕等好多植物结果的不同方式。

更为可贵的是有一位学生找到了无花果的开花结果方式,从字面上理解,无花果是不开花就结果的,这位学生就告诉了大家,无花果并不是不开花,而是它开的花太小了,人类的肉眼很难看到。

如果不通过学生的课外搜集阅读,连我也不知道这个知识呢!
反思三: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反思
自古以来就有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之说法。

我们试开展的六环三步的问题创设情境的教学研究以来,现将我的《小松鼠找花生》一课反思如下:
语文教学中教学问题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问题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真正成为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从而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一年级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印象比较肤浅,但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教学重点。

因此,首先从题目入手,让学生看着课题想,你有什么想法?生自由提问、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其次,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思考,有什么不懂之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最后,让学生想一想,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学生动脑思考,解决问题。

此外,在教学中我注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理解课文时,抓住关键词品析,让学生体味、思考,无不体现问题意识。

总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任重而道远。

反思
四: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反思
《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学童话,采用科学语言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富有情趣,符合儿童特点。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也就特别注意:怎样引起孩子的注意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把课文上得更有趣。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运用课件让大家认识一位新朋友并大声地和它打声招呼。

看到小松鼠着急的样子,便请小朋友来帮小松鼠找东西,这时找的东西以谜语形式出现:红房子,麻帐子,里面有个白胖子。

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情境,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开展创设了鲜活的空间,教师也变换角色参与其中,整个情境立体化,趣味纵横。

二、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识字过程采用闯关的形式,让学生体验成功。

先认识课题中的生和找,然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建议:先自己响亮地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你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你的汉语拼音好朋友。

读完课文后,可别忘了把12个生字找出来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通过小组的交流识字方法,让更多的学生记住生字,摘神奇果,用字串句。

老师把生字编成小短文的形式让学生记忆,效果更好。

三、结合课文插图,理解重点词语
配有几幅插图,图文并茂。

我充分发挥图片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透过观察了解文章内容。

教案中,我让学生观察花生开花
图,想象花生开花的情境,从而理解格外、鲜艳一词,引出松鼠与鼹鼠的对话,体会松鼠高兴的心情。

观察小松鼠疑问图,引出
奇怪和自言自语,并加以理解。

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花生到底到哪儿去了?
四、多种形式朗读,深入感知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比指名读、同桌分角色读、师生对读以及表演读,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练读上,让学生从读中感悟。

五、拓展延伸
布置课外调查:除了花生,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供我们吃的部分也长在泥土里?(土豆、山芋、藕、萝卜)这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习语文向生活延伸,对于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并培养了学生搜集使用信息的能力。

总之,在设计本节课时,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采用了很多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个人心理素质较差,导致课件操作有点生疏,师生互动也有点不太理想,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再多多锻炼自己,使自己更能熟练的驾御整个课堂。

反思五: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反思
《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学童话,采用科学语言的形式,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

由于,本课课文篇幅较长,句子读起来不是很顺口,因而,在前天下午放学前,我先领着学生朗读课文。

领读两遍以后我听见有学生说:我知道,花生是被鼹鼠摘走的。

也有学生说:花生根本没有,是鼹鼠骗小松鼠的。

我笑了,这正是一颗颗天真可爱的童心呀!我知道,虽然我们的学生有一部分是农村孩子,可是我们这里很少有人家种花生,学生们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

我告诉他们明天再学就宣布放学了。

第二天,由于早读时已经了解孩子们把课文读得很流利了,我就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品词析句、了解故事内容及拓展想象合理续编故事上。

在猜谜导入课题后就开始分段检查个别孩子的朗读,同时也让孩子们再熟悉一下课文内容,我接着就充分发挥图片的作用,让学生透
过观察理解金黄色鲜艳一词,引出松鼠与鼹鼠的对话,体会松鼠高兴的心情。

观察小松鼠疑问图,引出奇怪和自言自语,并加以理解。

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花生到底到哪儿去了?这时好多孩子都大声地说:谁也没摘走!花生长在土地里呢!我又笑了。

这正是我要的答案。

但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一定是问了家长或查阅了有关资料。

真好!孩子们探索知识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了。

我于是顺势引导:如果这时鼹鼠也来了,会对小松鼠说什么呢?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了鼹鼠会对小松鼠说:哈哈,谁也没摘走花生,它们在土地里长着呢!我接着引导:那小松鼠听了鼹鼠的话,有会怎样想、怎样说呢?不一会儿,又有孩子举手了小松鼠会很高兴!小松鼠会大声地说,原来花生不是长在叶子上,而是长在泥土里!
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

在课的最后,我还帮助学生拓展课外知识,组织学生交流:除了花生果,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供我们吃的部分也长在泥土里?(土豆、山芋、藕、萝卜)这实际上是让语文学习向生活延伸,对于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要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语文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