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
【2021-2022学年 精品课件】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宋
州(府、军、监)和县二级 → 路、州(府)、县三级制
路的主要职责是监察州县各级官吏
元
行省制
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
成了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
明
省、府、县三级制
废行中书省,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
挥使司分割,后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总揽一省之权
清
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
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厉王虐,国人谤王。
——《左传·襄公十四年》 ——《国语·周语》
秦汉到明清的中央政治制度
皇帝
皇帝制度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奉 常
郎中令三卫 尉公九太仆卿
廷 尉
制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丞
相
百官之长,统领百官; 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
——摘自任怀国著的《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 )根据材料一,分别以秦、唐、明为例,写出与“独相”、“群相”、“兼相”对应的制度名称。
材料二:无论是明代的内阁,还是清代的军机处,都不是事实上的宰相府。自明太祖废除丞相后, 无论是内阁制中的首辅,还是军机处的军机大臣,都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 他们仅有参议政事的权力,并无相应的决策权。但在具体的施政过程中,阁臣和军机大臣还是具 有相权的一些特征。他们兼有相权之职,但无相权之实。
第一单元政治体制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 的形成与发展
【目录】
一 先秦政治制度 二 秦汉到明清的中央政治制度 三 秦汉到明清的地方政治制度 四 课堂总结
导入新课
2020年全球疫情日益严重,中国在抗击疫情的 过程中展现了中国速度,彰显了大国责任,同时政 府工作始终坚持民生导向,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制 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 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政府在制度安排方面 凝聚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经验,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 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 深远,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或民族所难与相比的。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PPT课件
——史记《周本纪 》
PPT学习交流
◆史料分析
史料反映出实 施分封制的目 的是拱卫王室、 巩固西周统治, 被分封的诸侯 有拱卫王室的 义务。
8
史料2《荀子·儒效篇》记: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 ◆史料分析
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1)注意史料的来源(
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
位、任人唯亲等现象,成为扼杀人性、民族进步和
发展的瓶颈;宗法意识使“国人”形成了“非我族
类,其心必异”的盲目P排PT学习外交流心理。
20
分封制、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PPT学习交流
21
•易混易错
•1.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功臣和先代贵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分封制主要在 西周时期推行,但在西汉初年和明朝初年也推行过。 •2.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 天子而言是小宗,而对于封国内的卿大夫而言是大宗。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 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两者 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紧密结合。
PPT学习交流
23
从“封邦建国”到“封建亲戚”——
天下归周
从“宗法关系”到“家国同构”——
天下归宗
从“制礼作乐”到“协和万民”——
天下归心
尊尊亲亲的文化氛围
家国同构的政治体制
贵贱有序的等级社会
PPT学习交流
24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
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 D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政治:社会大变革,国家逐渐由分裂走向统一;分封制趋于瓦解;通过变法 运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逐渐出现。 2.经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小农经济、 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形成。 3.科技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科技繁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 础。《诗经》和楚辞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早期成就。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②西周:实行“ 工商食官 ”,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③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 私营
商业兴起,官营局面被打破;出现了许多
强大经济实力的大商人和商业中心。
(2)商业政策
①商周:国家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②战国:秦国商鞅变法时首倡“ 重农抑商 ”。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结构,其内涵仍体现在当今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3.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
(1)目的:巩固 贵族
的身份地位,协调 统治阶级 内部矛盾,解决权力
认同问题,即天下归心。
(2)内容: 礼乐制度 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
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②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封建土地 私有制确立。 特点:以 家庭 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 基本模式。 评价:小农经济下,农民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贡献;农 民负担沉重,而且十分脆弱。 (4)土地制度的变革 ①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下,土地不 能随便买卖、转让。西周后期,贵族间的土地买卖、转让现象出现,地权逐渐开 始由王下移到贵族、平民。 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的私人占有,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第1部分第一单元先秦秦汉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PPT课件新人教版
[思考] 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是如何嬗变的?
[解读] 史料以第二个省略号为界,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对背景的阐释, 第二层是对观点的陈述,指出国家形态从“封建制”演变为“官僚 制”。 [试答] 秦朝实现了政治制度的转型,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完成了“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思考] 表中内容能够反映汉代丞相任用的多种变化情况。指出其中一 种变化情况并说明其原因。 [解读] (1)表中横向数据反映出汉代丞相任用由功臣、功臣子为主向属 吏、经学之士为主变化。 (2)从表中纵向时间看,从汉武帝开始,丞相任用身份多样,之 后转向以经学之士为主。
[试答] 变化:由功臣、功臣子为主向属吏、经学之士为主变化。 原因:功臣对汉朝建立居功至伟,其子弟政治素养较高;汉以 来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统治者改变丞相来源以加强皇权;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发展儒学教育;推行察举制,重视丞相 素质。
2.先秦至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
时期
中央体制
地方体制
选官体制
家国一体,最高执政 内外服制度和分封 世卿世禄制;中央
西周 集团尚未实现权力 制;地方具有较强独 官员的职权分工
的高度集中
立性
不明确
首次建立君主集权 创立郡县制,用官僚 推行军功爵制度;
秦朝 于上、行政分权于下 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以吏为师”
一、秦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 1.农业的发展 (1)耕作方式 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 ①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 ②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 (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灌溉 ①汉朝出现了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 ②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③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考试概述】:本单元考试热点有:宗法制、分封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秦始皇维护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刺史制度、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宋代的“二府三司”制、行省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清军机处。
第1讲:先秦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重点考向】1.分封制、宗法制2.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秦律、秦的选官制度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的政治制度(BC2070-约BC1046)(1)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上的公共权力。
(2)出现了王位世袭制度。
(3)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4)商朝在中央设置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相对松散,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2.西周(约BC1600—BC771年)(1)分封制选官特点:世官制,贵族子弟继承祖权。
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口分封给王族、功臣、姻亲、先代贵族。
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封邦建国,以藩屏周”其时代称为封建时代,与封建社会不同。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权利:可以再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瓦解:铁器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在现在表现为:姓氏、地名影响:前期:疆域扩大,对边疆开发起了积极作用;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后期:诸侯在领地内有很大的自主权,为分裂割据创造了条件。
本周末年,井田制瓦解,分封制难以维持,王权衰弱。
【数字法解读分封制】:一个目的:“拱卫王室”;一个原则:“同姓不昏”。
二种分封形式:人口和土地三个分封对象:王族、功臣、贵族四项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宗法制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用父系血缘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血缘和政治紧密结合;大小宗之间的关系具有相对性。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0张PPT).ppt
中枢行政体制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制度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枢行政体制的演变
朝代 西汉 东汉
隋唐
中央行政(强化君主专制)
①汉初:汉承秦制, 三公九卿 制 ②汉武帝: 中外朝制度 ,从而使外朝 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③西汉晚期以后: 尚书台 权力增大 尚书台 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三省六部制 :新阶段 ①三省:三省长官并称 宰相,分掌宰相 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 政事堂 。 ②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③特点: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
总结: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的特点
三公九卿制 尚书台为行政中枢 二府三司制 废宰相,设内阁
秦
西汉
东汉
隋唐
宋
元
明
清
中外朝制
三省六部制 一省两院制
军机处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总趋势)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3)宰相权力不断被分散或分割 (4)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直到废除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制度的演变
第 贰 部分 秦朝的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文书制度
概念解释 皇帝
集中
中央权力
集中
地方权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 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 制 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主
义
皇权与相权
中
央 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
集
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权
中央与地方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朝代
制度
(2)(依据)宗法制:
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 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第一单元1课 先秦政治
• 3、(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2)秦汉至明 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 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 •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一、原始社会时期经济成就
知识点 内容 1.作物分布格 北方粟为主,南方水稻为主。 局 2.农业生产工 耒耜。 具 刀耕火种。 3.耕作方法 4.金属冶炼 原始社会晚期我国已经掌握冶铜技 术。 5.丝织技术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丝 织品。
• 夏、商、西周(约2070年—公元前771 年)。
资料介绍:资料分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世界史 三部分,共12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为“考试条目 说明”、“知识结构”、“内容概要”、“教参整 合”、“经典解析”5个版块。资料中大字为必修内 容;小字为选修内容。内容表述可能和高一学过的 略有差别,因为它选择的是人教版和岳麓版相同的 表述,剔除了不一样的表述,这是为了减少大家复 习记忆量而选择的两本书的交叉点。我们就用这本 资料作为教材。同时把五本教材作为补充材料带着。 复习安排:从现在开始到高三一模之前,我们进行 一轮复习。本学期基本复习到隋唐时期。复习策略 还是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
①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 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 就没有分封制。 ②井田制是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 层建筑。 ③两种制度都适应了锄耕时代的生产力发展的水 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2)农业生产
角度 1.工具
2.作物
内容
(2)农业生产
角度 内容 1.工具 耒耜出现和普遍使用,青铜农 具出现,金石并用 2.作物 种类丰富,主要农作物具备。
1、下列关于分封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 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 周王确立天下共主地位 ③ 形成等级秩序 ④ 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历史二轮专题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_先秦时期学案含解析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先秦时期时空坐标阶段特征从远古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
(1)政治:中华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的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改革变法,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
(2)经济:西周时期实行以井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制度,集体耕作,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小农经济产生。
(3)思想文化:商代出现我国成熟的汉字——甲骨文。
“百家争鸣"是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诗歌成为当时代表性的文学形式。
具有浓厚农耕文明特色的实用科技得到发展一、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前771年)1.政治:(1)夏商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实行以王族为主体的分封制,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在地域范围上的扩展。
(2)西周实行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形成“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3)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两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2.经济:(1)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井田制(土地国有制)是主要的土地制度。
(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高超。
(3)商业:商朝时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称为“工商食官”。
3.思想文化:商代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汉字,文字传承华夏文明。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1。
政治:宗法制、分封制走向崩溃,诸侯混战、社会变革,秦国进行商鞅变法,郡县制、集权思想开始出现。
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2。
经济:(1)农业: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较大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
先秦时期的货币制度逐渐完善,如 布币、刀币、蚁鼻钱等,方便了商 品交换,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经济思想
重农思想
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以重农为主,认为农业是国家经济的根基, 强调发展农业、稳定农村。
轻重之辩
先秦时期的经济学家如管仲等提出了轻重之辩,主张国家应调控市 场、掌握经济命脉,以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展。
水利建设
先秦时期重视水利建设,如春秋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等水 利工程,提高了农田灌溉能力,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与商业
手工业发展
先秦时期的手工业以青铜器铸 造、陶器制作、玉器加工等为 主,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
术价值。
商业繁荣
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逐渐繁荣起 来,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集市, 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官僚制度的初创
先秦时期,世卿世禄制度逐渐向官僚制度过渡。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任用贤能之士担 任官职,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为后世科举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经济观念与政策的传承与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
先秦时期,各国为了增强国力,普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这种政策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限制商业活动,对后世 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秦时期的政治思想
儒家思想:孔子提倡仁爱、礼义,主张恢复周礼 ,强调君主的道德责任。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 思想,提出性善论和仁政说。
道家思想:老子倡导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强调 顺应自然规律,反对过度干预。庄子进一步发展 了道家思想,主张逍遥自在,追求精神自由。
法家思想:商鞅、韩非子等法家代表人物主张法 治、重刑,强调国家权力和法律的重要性,提倡 变法图强。
THANKS
感谢观看
礼乐制度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ppt课件
时限:581— 907年 特征:封建社会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
家重要发展时期 朝代:隋朝—唐朝
5.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时限:907— 1368年 特征: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政权并
立,形成民族大融合第二次高 潮和统一趋势加强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战争、祭祀、渔猎、农事,都先向鬼神问 卜,所得结果写在甲骨上。
1、一种手段,商王通过 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探究:商朝是一个 弥漫着神权色彩的 王朝。你怎样看待 这一问题?
2、王权还不很强大,中 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也有 限。
3 、迷信,社会落后;
结论:商代不存在中央 集权。
留有占卜痕迹的兽骨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保留着氏族社会许多特点——如最高统治
者称为“后”(当初的意思是生育,亦有祖 先的意思),以祖宗的身份来行使统治权力, 号令各个部族,表明它刚刚从氏族社会组织中脱胎出来,还带
有氏族社会组织的痕迹。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能开始对症下药,然后药到病除。近年来国家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已经展开了“精准扶贫”项目
历史脉络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内服与外服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原始社会
夏朝
?
商朝 公元前 1600年
西周
春秋
?
公元前 ?
770年
战国 公元前 221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A\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 B\等级森严,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 C\世袭君主尚未建立绝对集权(没有中央集权)
高考历史第1部分第一单元先秦秦汉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高三全册历史
第一单元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时空坐标·单元概览][阶段特征] 先秦(远古至公元前221年)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时期,中华文明基本定型。
先秦、秦汉对整个中华文明起了奠基的作用。
[时空坐标][整体感知] 政治—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制度,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很大发展。
文化—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科学技术则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考点1|先秦时期的政治[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神权色彩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商朝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3.内容(1)积极:周朝初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稳定了当时的统治秩序,使周朝的政治文化得以稳定延续。
(2)消极:周朝后期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是导致诸侯分裂、割据混战的重要根源。
三、西周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内容(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课
[ 时空坐标]
[ 整体感知]
政治 —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制度,专制皇权逐渐形 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 —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 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文化 —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科学技术则具 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
三、西周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1.目的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 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内容 (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2)建立起大宗、小宗体系,形成宗族内等级关系和政治上隶属关系。 3.实质 按父系血缘关系继承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
实质 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 影响 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保证了西周社会的和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瓦解 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2.两大基本政治理念 (1)贵族政治 政治权力都掌握在世袭贵族手里,实行“世卿世禄制”,所有的官员都是贵 族,有封地而无薪俸,将政权固定在贵族的家族范围内,用族权维护王权。 (2)“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 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家国同结合起来,强化了王权。 (2)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和团结,保障了分封制的推行。 (3)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的分封。 (4)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结构,如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 (5)其内涵仍体现在当今日常生活和观念中,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天下 一家”等观念的形成。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一单元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
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
依据阶段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和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
政治上: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改革变法,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
经济上:早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产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发展到铁犁牛耕,土地制度也从井田制发展为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思想文化上:科技与文艺成就突出,如甲骨文的成熟,青铜艺术、天文历法、医学等水平高超,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其中,“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传承的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分封制三、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特点: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4.内容(1)分为大宗和小宗,但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2)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四、西周的礼乐制度1.目的:为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2.内容: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第一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PPT课件
n 时空坐标
农
业
n 时空坐标
手工 业
n 时空坐标
商
业
n 时空坐标
经济 政策
一、农业经济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 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农业发展概况
1、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变
社会 形态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时间
生产 工具 耕作 方式
距今七八 千年前 简单石器
.
21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贫民
.
奴隶
级西 制周 度分 示封 意和 图等
22
二、西周政治制度 (一拓)展西:周理建解立“:家国同构” (二(1))“制家度国建同设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
面2的、共宗同法性制,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32))宗特法点制与①②分核确封心立制是了嫡严互长格为子的表继大里承宗。制、嫡;小宗长体子系世(袭大王小位宗是,是 :君主,也是宗相对族的的)大;宗。其他诸子分封为诸侯,是臣
① 积极——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 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尊宗敬祖”、 “认祖归宗” 、民族 凝聚力)
②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 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制意 识相违背。 其他如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唯 上是从的作风等 。
形成了两类人,农民和地主,地主. 剥削农民
系
19
二、西周政治制度
(一)西周建立: (二)制度建设:
1、分封制
(6)瓦解破坏
A、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井田制崩溃;诸侯实力增强,周王室衰落;
先秦时期的政治(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第一部分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朝:王位世袭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其子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它取代了“禅让制”,从此“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二.商朝: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
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
由此,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三.西周: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一)。
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的统治,有效地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服各地原有的邦国(封邦建国)。
1.内容:周王将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可以再分封,最后形成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注:①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制,又叫封建制。
②王族的封国有:晋、燕、鲁、卫、魏、吴;齐是功臣姜太公的封国;宋是先代贵族的封国。
2.评价:积极作用:①加强了西周对地方的控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巩固了政权,使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③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各诸侯国保持了较强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造成国家的分裂。
(二)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解决各级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通过嫡长子继承制,形成严格的大小宗体系。
3.特点: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将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与“国”结合。
作用: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
②宗法观念根植于中华文化,重视血缘关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宗法制是早期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分封制的基础,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往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外服
以 较外至 商服外落服后以,外故的而内方也服国不时,进其外服入经王济畿多
2.地方行政制度: 内外服制度 抢掠。终商一代,与方国的战争
⑴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⑵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十分频繁。
——张帆《外中服国古代简史》
王畿:大体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历史地图册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上》
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① 秦朝
西汉:任中②用外亲朝信制。西汉
东汉:尚书台。内朝官
逐渐③变为外朝官东汉
——临时变正式
④隋分唐化相:权三省, 牵六制部隋,制唐配。合。
宋朝:⑤分二化府宋事三朝权司制。
元 提朝 高:效⑥中率书,省但。威元集胁朝中皇,权 明没⑦朝有决:策废相权,明设朝内阁。 ⑧清君朝主专:设制立达军到清机顶朝处峰。。
秦朝开始的廷议在后世经历了 不同发展阶段,其趋势是向较为 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廷议制度是 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一 种“民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 保障了决策的合理性。廷议制度 虽对君主权力有一定制约,但其 作用是有限的。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思考】据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有何作用?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西周的政治制度
礼乐制 维护
分封制 权力的分配
互为表里 家国一体
国家政治
宗法制
权力分配 的原则 家族血缘
4.原始民主
材料: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
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
行而不悖。
商周时期君主权力不是绝对的, 受原始民主传统制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实行□01王位世袭制,传承方式是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2.政治特点:通过□02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1)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权力的分配制度——分封制1.前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室强大。
2.目的:维护周天子的有效统治。
3.对象:□01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4.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5.核心:周天子将王畿以外的□02土地和□03人民分封给诸侯。
6.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7.诸侯权力:再次分封、设置官员、建立□04武装、征派赋役。
8.瓦解(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2)原因:封国诸侯具有相对的□05独立性,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干涉和控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增强,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
(3)表现①周王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挑战周王室的权威,如楚庄王问鼎等。
②诸侯国之间:为争夺霸权,相互兼并、相互战争,“春秋无义战”是其最突出的表现。
③诸侯国内部:卿大夫夺位,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9.影响(1)积极:加强了对□06地方的统治;促进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扩大了统治区域;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使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2)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是导致诸侯国分裂割据混战的根源。
三权力的继承制度——宗法制1.起源:从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3.内容: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建立起大宗、小宗体系,形成□03宗族内的等级关系和政治上的隶属关系。
4.特点:□04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
5.实质:按□05血缘关系继承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
6.宗法制度的瓦解(1)小宗上升发展,大宗沉沦下降。
西周灭亡;东周王室的继承之争,造成王室威严扫地,天子地位下降;各国兼并激烈。
贵族没落,平民崛起。
[问题探究1] 有人说:夏朝取代原始社会,政治权力“传子”取代“传贤”,促进了社会的不平等,是历史的倒退。
你怎么看?提示:评价社会的进步与否,最主要的标准是生产力。
夏朝取代原始社会,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易错易误] “封建”的概念具有双重性[图解历史] 分封制的实质[问题探究2] 为什么说分封制是导致诸侯国分裂割据混战的重要根源?提示:因为分封制下的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2)人才的流动方式。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盛行养士之风,用人唯才,打破了宗法血缘限制。
(3)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流行,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改革,在客观上起到了瓦解宗法制的作用。
四维护权力的工具——礼乐制度[巧法妙记] “一二三四”巧记宗法制[问题探究3] 嫡长子一定是长子吗?提示:不一定。
嫡长子指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非正妻所生的儿子有时不一定小于嫡长子。
[思维导图] 西周统治与三大政治制度的关系互动探究史料研读主题1凸显贵族政治特色——分封制一西周分封诸侯的战略示意图二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
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中国历史·先秦卷》三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通“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指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教你读史]史料一中的图片主要反映了三层信息:①从图片中诸侯的身份总结出分封对象多元化及以王族为主的特点;②根据图中诸侯国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同姓诸侯占据战略要地;③同姓封国分散在异姓封国的周围。
史料二主要叙述了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诸侯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第一个句号为界限,分为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明确王室与诸侯之间权利和义务的纵向联系;第二层反映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诸侯之间的横向联系。
史料三中“诸侯先畔”“天子拥空名于上”“列国擅威命于下”说明周王朝后期,地方诸侯分裂割据,挑战周天子权威,主要体现了分封制的弊端。
[史料运用](1)指出史料一图示中同姓与异姓封国在数量与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什么明显特点?结合史料二,分析这些特点体现出西周统治者怎样的统治策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史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分封制最终走向瓦解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特点: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地,或居于战略要地。
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力转化为政治向心力。
(2)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西周后期,周王的直辖地范围越来越小,王权衰弱,诸侯国的势力却日益壮大,维持分封制的宗法血缘关系松弛。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促使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历史解释1.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分封制的历史遗存(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主题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一二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白虎通义·德论》[教你读史]史料一中“大宗、嫡长子”可知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诸侯、士大夫既是小宗又是大宗;周天子既是天子又是大宗,体现政治隶属关系。
史料二从历史评论的角度说明了宗法制的作用。
“长和睦”“纪理族人”说明有利于家庭和睦,实质体现了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相结合。
[史料运用](1)史料一体现了宗法制的哪些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史料二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以血缘为纽带;形成森严的等级制。
(2)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历史解释1.宗法制的特点(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
(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3)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家国一体。
2.宗法制的影响(1)对当时的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有利于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对后世的积极影响: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对后世的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
高考研析把握考向1.(2018·全国卷Ⅱ)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 A解析商汤认为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意在说明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项。
夏商时期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项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与材料主旨不符,而且材料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项;材料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项。
2.(2017·全国卷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 A解析材料反映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分封王族等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从而使周的文化影响也因此覆盖其所辖之处,客观上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加强了文化认同,故选A项。
在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局面,排除B项;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称为王畿,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对地方是间接控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贵族的世袭特权问题,排除D项。
3.(2016·全国卷Ⅲ)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 B解析根据“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可知此种铭文商代已经存在,只是字数和语句发生了变化,故A项错误;根据“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可知祖先的功绩被记录和传承,利于形成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项正确;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未涉及,故C项错误;商周时期青铜器多数属于礼乐器具,同当时的礼乐制度密不可分,另外有少量兵器、工具、生活用器等,其功用并未发生重大改变,D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