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7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中图版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归纳提升讲义湘教版-精品推荐
配 情 冬雨型 况
地中海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 制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或信风 带控制
2.气候特征的描述
描述的基本内容
表达形式
“衡温”
热 带:终年高温
型
寒 带:终年严寒
气 温
特 征
气温的高低 及季节或年 际变化
“变温” 型
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 季低温) 温带:冬冷夏热(夏季高温,冬季 寒冷)
夏季炎热干燥,冬 季温和多雨,年降 水量一般在300 mm~1 000 mm
热带草 原气候
南北纬 10°~ 20°
全年高温,一年可 干季受信风带控
分干湿两季,年降 制,湿季时受赤 道低气压带控制 水量一般在750
mm~1 000 mm
(3)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季
热带 草原 气候
南北纬10°至 南北回归线之 间
主要分布于非洲中 部大部分地区,澳 大利亚大陆北部和 东部,南美巴西等
处于赤道低压带和 信风带交替控制地 区,干湿季节交替 明显
热带 沙漠 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 南北纬30°之 间的大陆内部 和西岸
主要分布于非洲北 部大沙漠区、亚洲 阿拉伯半岛和澳大 利亚大沙漠区
专题一 气温和降水特点
1.太阳辐射制约下的气温特点
温度带
温度特点
大致纬度分布
热带
最冷月气温在15 ℃以上
南北纬0°~23.5°
亚热带 最冷月气温在0 ℃~15 ℃之间 南北纬23.5°~40°
温带 最冷月在0 ℃以下,最热月在 20 ℃以上
南北纬40°~60°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造成地表高低不平。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
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
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V 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
素。
环。
其是外力作用对地表形
2 . 地 壳 3.能够运用内、外力作 态的影响,如 2016 全国
物 质 循 用的原理解释有关地貌 卷ⅠT7~9、2015 全国卷
环。
的形成。
ⅠT10~11 等。
1.岩浆活动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侵入 喷出
2.地壳运动 (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类水垂平直运运动动―岩变 石―形 永→久褶 皱断_向 地背__斜垒斜__→→_→__向 _块_背___斜状__斜__谷__山山_―地―侵―侵蚀 ―→蚀→背向斜斜谷山
形成绵 长的断 裂带和 巨大的 褶皱山 脉
喜马拉雅 山、东非大 裂谷
岩层发 引起地 意大利那
垂直 运动
垂直于 地表
生大规 模的隆 起和凹
势的起 伏变化 和海陆
不勒斯海 岸的变动, 台湾海峡
陷
变迁 的形成
相互关系 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一定时期和空间有主次之 分。从全球范围看,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考向一 内力作用与地貌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内力作 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 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基本 形式
示意图
岩层的 运动方
向
岩层变 化
对地表 的影响
例证
水平 运动
平行于 地表
岩层发 生水平 位移和 弯曲变 形
3.变质作用:地壳中原有岩石受内动力的影响,其矿物成分、 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形成变质岩。 4.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内容
①岩石圈被断裂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_六__大 理论要点 板块;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变质 岩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考点: 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 ②运用板块运动原理解释世界主要地形的成因 ③地质构造的类型 ④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3、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②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4、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喷出型
高温高压变质 沉积岩
侵入型
变质岩
重熔、再生 岩浆
技巧: 1、生成岩浆岩必定是岩浆(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它) 岩浆 2、→沉积岩是外力作用 岩 →变质岩是变质作用 风化 变 重 冷 →岩浆岩是冷凝作用 侵蚀 质 熔 凝 →岩浆是重熔作用
搬运
作
堆积 重 熔
岩浆
变质作用
用
熔 重
沉积 岩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考点: 1、地壳的物质组成 ①地壳的物质组成 ②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③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2、地壳的物质循环 ①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②地壳的物质循环及图示
一、地壳物质组成
1.化学元素 地壳内有90多种 化学元素,其中含量 较多的为: 氧、硅、铝、铁、 钙、钠、钾、镁 (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收 地面增温
(4)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b) 1.纬度因素 2.下垫面因素 3.气象因素
纬度因素
纬度低—太阳高度 大—经过的大气路 大 程短—大气削弱少 气 上 界 纬度高—太阳高度 小—经过的大气路程 长—大气削弱多
地
赤 道
球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c)
1.水平气压 梯度力
(百帕) 1000 1005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是由岩石组成,岩石是由矿物组成。
组成地壳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
岩石圈:岩石组成了固体地球的坚硬外壳,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一 地壳物质组成(二)矿物1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
主要的化学元素有: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2矿物:具有确定的化学成、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存在的基本单元。
它是组成地壳物质的最基本单元。
如盐、石墨、石英、铁矿石等。
矿产:在各类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的,就是矿产。
它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3 矿物形态:气态(天然气)、液态(石油)、固态。
最多的是:石英。
4 矿物的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类。
常见的金属矿有: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
常见的非金属矿有:石英、长石和云母(这三种常见于花岗岩中)、方解石(主要在石灰岩和大理岩中),滑石、石膏和磷灰石等。
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造岩矿物: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 (二)岩石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地壳中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它们按照一定规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岩石。
A 岩浆岩在压力作用下 喷出地表 喷出型岩浆岩(火成岩) 如:玄武岩岩浆 沿地壳薄弱地带 侵入地壳上部 侵入型岩浆岩 如:花岗岩 B 沉积岩1、形成过程: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地表岩石 碎屑物质(砾石、沙子、泥土) 沉积岩2、沉积岩按沉积物分: 颗粒由大到小分有 —— 砾岩、砂岩、页岩等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是石灰岩。
3、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性、含有化石)岩层和化石 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①可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 ②还可重塑古地理环境C 变质岩例如:石灰岩 大理岩 、页岩 板岩、 花岗岩 →片麻岩、 砂岩→石英岩二、物质循环(一)地质循环1、地质循环: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07讲名师课件 湘教版
风 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
物质带离原地
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 “U”型谷
冰 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运动不 川 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
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
蚀崖等
波 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
浪
蚀岩壁,使海岸后退
2.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作用 因素
作用表现
作用结果
C.日本岛弧 D.安第斯山脉
解析:第(1)题,从上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及分别出现一个 海沟和海岭可以判断图中板块共有 3 块。第(2)题,上图中虚线 圈内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区,属于消亡边界,大洋板块 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到挤压抬升形成岛或 岛弧,最符合太平洋西岸的情况。第(3)题,喜马拉雅山是亚欧 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形成的褶皱山。
(2)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和人 类活动都可以影响湖泊的形成,图中巴拉顿湖北侧有一典型的断 块山,据此推测该地区有断层发育,上升部分形成断块山,下陷 部分形成了巴拉顿湖。
答案:(1)以平原、丘陵为主;多瑙河以东主要为平原,北 部和多瑙河以西多山地;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
(2)组成甲乙火火山山口锥::呈上封部闭坡或度半较封大闭,状下,部常坡形度成较湖缓泊
四、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关系
2.主要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代码 地貌类型
实例
A 流水侵蚀地貌 长江三峡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B 流水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C 风力侵蚀地貌 戈壁、风蚀洼地、风蚀蘑菇等
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思考探究 3 岩层发生断裂是否就一定形成断层。
提示:不一定。判断某一地质构造是不是断层:一要看岩体 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要看沿断裂面两侧岩体是不是有明显的 位移。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5讲 大气环境——常见的天气系统(必修1)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5讲大气环境——常见的天气系统(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5讲大气环境——常见的天气系统(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5讲大气环境——常见的天气系统(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五讲大气环境——常见的天气系统(必考+加试) (2015·浙江省1月学考)读我国东部某城市1月份一周天气预报图,完成1~2题。
1.昼夜温差最小的日期是( )A.3日 B.6日 C.7日 D.9日2.5~6日,影响该城市的天气系统是( )A.暖锋 B.反气旋 C.冷锋 D.高气压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6号的昼夜温差最小。
从图中可看出6号当日多云雨天气,多云雨的白天,太阳辐射被削弱强,气温不会太高;多云雨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即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故昼夜温差较小。
第2题,从图中昼和夜的气温变化可知,气温在下降,因此是由冷锋过境造成的.答案 1.B 2.C下图为浙江某地5月29~30日24小时内气温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此时段该地受( )A.冷锋影响 B.暖锋影响C.低压中心控制 D.高压中心控制4.此时段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气压下降 B.吹偏南风C.晴朗天气 D.阴雨天气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地5月29~30日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是寒潮南下,即冷锋系统过境。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
知识点解读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的垂直分层以及各层特点和形成原因1、图例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A :太阳辐射 A1:太阳辐射 A2:(大气)吸收B :地面辐射 B1:地面辐射 B2:(大气)吸收 C1:大气逆辐射 C2:大气辐射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分析某地白天气温的高低①吸收: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太阳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太阳红外线。
②反射:云层和尘埃对太阳辐射进行反射。
云层愈厚,云量愈多时,反射作用愈强。
③散射:以空气中的分子、尘埃、云滴等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
散射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短蓝紫光易被散射)。
思考:A.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B.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温室效应):⑴大气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⑵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
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强;故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全球变暖思考:A.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B.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的逆辐射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
C.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D.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E.高处不胜寒----因为地面辐射到达的少3.全球的热量平衡多年平均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因此全球气温稳定;人类活动使热量收支失去平衡,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4.气温的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差值。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7讲 洋流课件 湘教版
第7讲 洋 流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017高考导航→明确考纲 考纲解读
1.运用地图,归纳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能够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重难提示 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重点)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 3.洋流对沿岸气候及渔场的影响。(难点)
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一定都是暖流吗? 提示: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不一定都是暖流。例如,索马 里寒流(夏季)由于受上升流的影响,虽然从低纬流向高纬, 但仍然是寒流。
2.洋流成因与分布
(1)洋流成因 影响因素
①__盛_行__风_____ ②陆地形状 ③地转偏向力
举例 ①受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影响,如 A_北__赤__道___暖流,B南赤道暖流②受中 纬西风影响,如C西风漂流
1.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 暖流有_增__温__增__湿__作用;寒流有_降__温__减__湿__作用。 2.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的影响 (1)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可以形成“水障”,易形成大的 渔场。 (2)上升流:受_上__升__流___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营养物质带 到表层。
大洋环流 大洋环流
西风 漂流
海域
南、北半 球的中低 纬度海域
北半球的中 高纬度海域
北印度 洋海域
南半球 40°S~ 60°S的
海域
北半球 流 向 南半球
顺时针 逆时针
逆时针 -
冬季: 逆时针 夏季: 顺时针
自西 向东
以副热带海 以副极地海 区为中心的 区为中心的 季风洋流
大洋环流 大洋环流
西风 漂流
(2016·西安中学月考)下图为北半球某海域洋流分布略图。读 图回答 3~4 题。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重要知识点总结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1)组成岩石的矿物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矿物:岩石构成的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积聚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2)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需注意岩石转换过程中(箭头)作用的名称。
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内能)地壳物质的循环沉积岩2.2地球表面形态一:地质作用:按能量****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 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2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三: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火山爆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 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2.3 大气环境一、大气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7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优质课
A.东北地区冻土厚度偏薄
B.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晚
C.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高
D.南方冻雨频次偏低
5.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不明显的是( )
A.1890 年
B.1920 年
C.1940 年
D.1960 年
解析:第 4 题,图示 1960-1970 年期间,冬季风指数距平值 为正值,说明冬季风势力较强,则受其影响,我国华北地区 春季气温低于平均值,故植物发芽较晚。同理,受冬季风影 响较大的东北地区气温也较低而冻土厚度偏厚;南方冻雨频 次偏高;天山雪线因气温较低而偏低。第 5 题,正常年份, 副高北移推动雨带北移,使 7 月江淮地区受副高控制而出现 伏旱天气。1890 年夏季风指数距平值为负值,说明夏季风势 力较弱,雨带长期滞留在南方,受其影响江淮地区夏季降水 较多,伏旱不明显。 答案:4.B 5.A
[自我检测] 读某半球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回答下 列问题。
(1)图示为________半球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此时为北半 球的________季,理由是亚欧大陆上为________中心,太平 洋和大西洋上为________中心。 (2)此时亚欧大陆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压中心)切 断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 (3) 此 时 图 中 甲 、 乙 、 丙 、 丁 分 别 受 什 么 大 气 环 流 控 制 : 甲 ________ , 乙 ______________ , 丙 ________________ , 丁 ________。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地 __地_表_转_热_偏_量_向_分_力_布_影不响均⇒三圈环流① ② ③低 _高中__纬 纬纬__环 环_环流 流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天山北坡常出现雨雪天 气(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 南下,被天山阻挡)
(2014·高考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
材料二 图中准静止锋是我国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下表
为图中安顺和昆明的气候统计数据。
安顺(海拔1 392 m) 昆明(海拔1 891 m)
准静止锋与天气
类型
成因
对天气的影响
江淮准 冷暖气团势均力 江淮地区每年夏初出现长
静止锋 敌
达一个月的“梅雨”天气
昆明准 静止锋
天山准 静止锋
南下冷空气与西 冬半年,在云贵高原东北
南暖气流受到云 侧(贵州省):阴雨寒冷,常
贵高原的阻挡 有冬雨天气。在云贵高原西
南侧(云南省):晴朗温暖
南下冷空气受到 天山的阻挡
②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2015·高考全国卷Ⅱ)2013 年 7 月 30 日,我国西北 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 14 时~24 时气温、 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C )
A.16 时~17 时
B.17 时~18 时
2.锋与天气 (1)冷锋
时段
过境前
图示
过境时
过境后
图中城市天气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 暖__干__燥____ 常出现大风、降温、 雨雪天气 气压升高,气温 降__低__,天气转好
(2)暖锋 时段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图示
图中城市天气 单一冷气团控制, 低温__干__燥____ 可能形成连续性 降水或雾 气压降低,气温 升__高__,天气转好
解析:第 2 题,在等压线图中可看出,①地等压线较②地 稀疏,风速较②地小;②地比③地的气压高;④地在冷锋 前,受暖气团控制,②地在冷锋后,受冷气团控制,②地 比④地气温低;③地处于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云雨, 而①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云量少。第 3 题,锋 面过境时风向、风速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结合图 b 可 知④地 10~12 时风向发生了巨变,而 12 时后风向没有发 生大的改变,说明锋应该在上午通过④地。
C.18 时~19 时
D.19 时~20 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B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解析] (1)由图中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知,本 次强沙尘暴是因冷锋过境形成的,18 时~19 时这个时间 段,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最大,说明正是强沙 尘暴伴随冷锋过境的时间段。故选 C。(2)强沙尘暴经过该 地时,该地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很大,导致气 温水平差异和水平气压梯度都增大,故 A 项错、B 项正确。 沙尘暴经过时,沙尘弥漫,大气能见度降低,削弱了太阳 辐射,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随之减少,但增强了大气逆 辐射,故 C、D 两项错误。
②看降水区的位置
(3)依据天气特征判断 ①经历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过程的是冷锋活动。一般 情况下,冷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相对剧烈、明显。 ②经历阴雨、升温等天气过程的是暖锋活动。一般情况下, 暖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比较温和。
(4)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判断 ①冷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高考北京卷)图 a 为某日 08 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百帕),图 b 显示④地 24 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 2~ 3 题。
2.图 a 中( B )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3.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 )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
月份 12 1
2 12 1
2
平均气 温/℃ 6.5 4.3 5.8 8.2 8.1 9.9
降水量 /mm 17.6 23.0 24.2 11.8 15.8 15.8
降水日 数/日 11.2 16.5 15.4 3.8 4.4 4.6
安顺和昆明位于准静止锋两侧,比较两地冬季气候差异,
并解释其原因。
[解析]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安顺和昆明相比,前者 气温低,降水量大,降水日数多。原因是安顺在准静止锋 的冷气团一侧,受冷气团影响。 [答案] 安顺与昆明相比:气温低,降水量大;降水日数 多。安顺受冷气团控制,在准静止锋的下方;昆明受暖气 团控制;准静止锋位置稳定少动。
(3)准静止锋
①特点: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来回摆动,移动幅度 __很__小____。 ②天气: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多形成阴__雨__连__绵__天气。
冷气团温度不一定比暖气团低。为什么? 提示:冷暖气团是相对于所经地区而言的,不同地区之 间的冷暖气团没有可比性。
锋面活动不一定都能带来降水。为什么? 提示:若暖气团中水汽含量较少,在上升过程中无法凝 结成云或成云较少,则无法形成降水。
冷暖气团各有什么性质?在其影响下,天气分别有 何特点? 提示:冷气团:气温较低,水汽较少,重量大。在其影 响下,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暖气团:气温较高,水汽较多,重量小。在其影响下, 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冷锋、暖锋与天气
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看符号
(2)依据锋面结构图的特点判断 ①看冷气团的运动方向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重难提示 1.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重点) 2.低压、高压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重点) 3.锋面气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重难点)
考点一 锋与天气 1.认识锋面 (1)锋面结构示意图
(2)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 天气。
冷锋、暖锋与天气
1.(2014·高考山东卷)下图为甲地所
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 P1 和 P2 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 地经度相同。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
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
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C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解析:相对于甲地而言,乙地位于 60°N 附近,来自乙地 的气团是冷气团,该冷气团南下影响甲地天气变化,符合 冷锋的性质和特点,故选 C。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 7 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考纲解读 1.理解冷、暖气团和冷、暖锋的概念,并掌握其成因、分 布、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气压分布特征、气流 运动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应用锋面、高低气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分析一些简 单的天气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