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文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1月第27卷 第1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 )Jan.,2000

V ol.27.N o.1

胡风文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范际燕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 要]从世界范围来看,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形成了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西

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三大分支。胡风无疑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代表。在胡风文艺思想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苏联“拉普”理论和中国左的思潮的影响,胡风并没有完全避免那个时代左翼理论家共有的不足。但是,由于他接受了鲁迅的言传身教,并大量地阅读了国外文学大师的作品,特别是由于他本人就是一个忠于艺术,有着丰富艺术实践经验和艺术感受力的诗人,使他更能将理论的触角伸向艺术创造的广阔天地,从而取得了别人无法取代的理论贡献,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宝库。

[关键词]胡风;文艺思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00)01—0043—08

H u Feng ’s Ideology on Literature &Art and Marxist Theory of Literature &Art

FAN Ji 2yan

(School of Humanities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2,China )

Abstract :In terms of the w orld scope ,the dissemination of Marxist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has led to the existence of three major branches -the S oviet Marxist theory ,the Western Marxist theory and the Chinese Marxist theory.Hu Feng is un 2doubtedly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Chinese Marxist theory.In the course of its formation ,having been in fluenced by Chinese Leftist thought and the S oviet RUPW theory (Russian Union of Proletarian Writers ),Hu Feng inevitably bore s ome inadequacies shared by the Left -Wing theorists of his times.H owever ,he g ot nurtured from Lu Xun ’s w orks and actions ,and had extensively read w orks by foreign literary masters.His loyalty to art and ample artistic experience as a poet makes it possible for him to stretch his theoretical antenna into the expanse of artistic creation.C onsequently his unprecedented theo 2retical contribution greatly enriches the treasure house of Marxist theory.

K ey w ords :Hu Feng ;thought of literature and art ;Marxist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S oviet Marxist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Western Marxist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Chinese Marxist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subjectivity

[收稿日期]1998—11—20

[基金项目]“九五”国家社科基金课题(96BZ W035)。

[作者简介]范际燕(1939— 

),男,湖北鄂州人,湖北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一

胡风文艺思想的形成是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密不可分的。在20世纪世界性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流派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最为重要的学派之一。当然,由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传播、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不同的文化条件、不同的现实、不同的历史背景,以及它所面临的不同的文艺对象和文艺问题,结果

便导致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本身的分化衍变,产生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派别。从世界范围来看,迄今为止,至少已经形成了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三大分支。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不同于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在救亡图存的急迫现实

34・

背景下开始产生与发展的,而且,极端落后的文化条件与普遍低下的人口素质,以及封建主义根深蒂固的影响,都使扎根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之上的马克思主义遇到了前所未遇的问题与挑战,于是它不得不在中国的这些不利于现代理论发展的客观条件下被通俗化、教条化和实用化。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不同地区、国度,不同条件下的这种变形,是不足为怪,可以理解的。当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时代风尚,在中国也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的指导思想的时候,中国左翼文坛服膺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是顺理成章的,所以,左翼文坛内部的理论论争,不存在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但变形马克思主义与力图接近马克思主义真谛的“原装”马克思主义的论争,始终是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矛盾。

自然,要解决这种矛盾也是一件极为困难而棘手的事情。如果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博采和精研,如果没有学贯中西的世界眼光,如果没有对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学现实的与历史的了解与把握,这种真伪之辨是很难完成的。然而遗憾的是,由于2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所接触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上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而是苏联十月革命初期一些实验性质的文艺政策、文艺论争材料,这就使中国左翼文学工作者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方面从一开始便走了弯路。例如30年代在左联内部出现的那种以一时的政策宣传来取代对理论本体的研究,和在文学领域把阶级斗争扩大到庸俗的程度,以及那种无原则的、“唯我独尊”的宗派情绪等等,都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使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一些重要的理论范畴几乎不能得到深入与展开,文学实践中所出现的种种不良的倾向也得不到及时而必要的纠正与批评,从而直接妨碍了伟大作品的产生和伟大作家的成长,正如胡风所感叹的那样,“空洞的说教并不能真正对现实的文艺界发生什么有实践意义的用处”,它改变不了我们“没有震撼一代的伟大的作品”[1](P299)的局面。

为理解中国左翼文学思潮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胡风文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关系,回顾一下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中的斗争是很有必要的。

众所周知,世界性无产阶级文学的兴盛是与20世纪初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密不可分的。自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苏联建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苏联文艺界相继涌现出了一大批与旧文学截然异质的新作品,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现象。文学的发展变化要求文艺理论对创作中的新问题、新经验加以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文艺创作实践,推动文学的进一步繁荣。所以,在当时,几乎所有的苏联作家、理论家都十分注意创作方法的问题,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创作口号。

在创作方法问题的探讨中,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简称“拉普”)最后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的口号。认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不仅是一定的世界观,也是作家的不同方法”,公开号召无产阶级艺术家“应该站在先进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高度,应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并善于把它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2]这一方法在相当一段时期里被“拉普”奉为唯一正确的创作原则。但是,“拉普”的这一理论口号其结果是十分有害的。它非常简单地把创作问题完全归入思辩范畴,把哲学方法直接搬用于艺术创作,把艺术方法仅仅看作是艺术家所掌握的辩证唯物主义,似乎只要学会了一套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可以成为一个作家,而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则成为可有可无的附加物。这种理论显而易见是错误的,到后来也就理所当然地受到了苏联文艺界的一致批判。

1932年至1934年,在苏共中央筹备建立统一的作家协会的过程中,关于共同的创作方法问题的讨论再度掀起高潮。结果,“拉普”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首先受到严厉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到1934年,在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得到了确认。在此过程中,恩格斯致敏・考茨基和致玛・哈克奈斯的两封信在苏联刊物上发表,其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倾向”、

“真实性”和“现实主义”等命题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根据。不仅如此,苏共总书记斯大林也多次参加关于新的共同的创作方法的讨论会,并明确表示,反对“拉普”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主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在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问题讨论中,斯大林首先对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艺术真实性问题发表了重要的意见,直接批评了“拉普”把学习、掌握辩证唯

4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