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传播过程模式案例
2第二章 传播学的兴起与创立
信息
二、舆论领袖 对于媒介所播的信息和观点,有部分受众会 积极接受 , 并加以再传播,这些人即为“舆论 领袖”。而另一部分人则主要依靠与这些“舆 论领袖”的接触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舆论领袖”的提出夫兰(1912—1961)
(1)微观的传播技巧研 究:态度说服理论; (2)控制实验法。 (3)耶鲁学派 代表作: 《传播与说服》 “耶鲁大学态度与传播研 究丛书”
第二章 传播学的兴起与创立
第一节 传播学兴起
一、传播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一)传播研究起源于20世纪—二十年代,形成 一门学科是在四五十年代。传播学的形成是 有基本前提条件的。
1.
2.
3.
20 世纪初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的年 代。 传播业的诞生。 科学发展的基础。
(二)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孕育于20世纪上半叶,
霍夫兰的这项研究给传播者的启发可以概括为两点: 1、为了进行有效的说服,重视传播的来源。 2 、传播取得最佳效果的关键还在于传播的内容本身。 脑 白金广告视频全集.flv
第三节
传播学的创立者施拉姆 及其贡献
传播学家威尔伯· 施拉姆(1907一1987)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
一、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 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 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 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新学 传播学。 二、施拉姆不断著书,目的在于立说,推进 传播学的壮大。
研究在俄亥俄州的伊利县进行。 这项调查旨在研究大众媒体和人际传播对于个 人决定的影响。 研究预期:媒体在改变个人选举的选择中起到 非常重要的作用。试图证实大众媒体在构成人 们关于在总统选举中如何行事的意向上具有直 接的与强有力的效果。 研究的结果恰恰相反:媒体只能告知和说服一 些关键个人,这些人转而通过与其追随者的人 际传播联系而将这种效果加以扩大,形成两级 传播。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及其在教育中传播实例
05教育技术学20052801160 伍小惠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及其在教育中传播实例一、拉斯韦尔模式(一)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阐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他认为,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就是回答以下几个问题: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谁,说了什么,通过何种通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这就是所谓的五W传播模式。
如图一所示。
图一从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我们得到传播研究的五大内容:(1)控制分析:研究“谁”,也就是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
(2)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或称信息内容)以及怎样说的问题。
(3)媒体分析:研究传播通道,除了研究媒体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体与传播对象的关系。
(4)受众(对象)分析:研究庞大而复杂的受传者,了解其一般的和个别的兴趣与需要。
(5)效果分析:研究受传者对接收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
拉斯韦尔的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它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河。
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具有以下明显的缺陷:首先,它忽略了“反馈”的要素。
它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模式。
由于受他的模式的影响,过去的传播研究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
其次,这个模式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
在动机方面,有两种值得重视的动机:一是受众为何使用传播媒体,二是传播者和传播组织为了什么去传播。
最后,重视传播者的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与”地位。
(二)拉斯韦尔模式在教育中的实例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因其缺乏反馈系统而适用于大众传播。
〔案例一〕在教育中,特别是过去传统的教育中,常常采用的就是这种单向传播模式,也就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中学历史——鸦片战争”的课堂中,教师担任传播者的角色,对传播内容、传播媒体进行控制;学生则是受众的角色,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
传播模式及其实例分析
传播模式及其实例分析拉斯韦尔模式基本观点:拉斯韦尔(Haold Lasswell)认为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就是回答这几个问题: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 . 也就是所谓的五W传播模式,综观所有的传播现象都逃不出这个模式。
该模式的五个要素:1. 控制分析:研究“谁”——传播者;2. 内容分析:说什么——信息内容;3. 媒体分析:传播通道——媒体;4. 受众分析:复杂的受传者——对象的兴趣和需要;5. 效果分析:受传者对信息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改变——受传者身上发生的变化。
针对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他在概括中过于简单,忽略了反馈的因素,从而降低了模式应有的价值,且他也没有考虑传递的具体环境,如传播者的意图。
当然随着不断的研究,它已发展更全面了。
有人在此基础上发展成“7W”模式。
其中每个“W”都类同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相应要素,这些要素自然也成为研究教学过程、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设计所关心和分析、考虑的重要因素。
这7W所指的分别是:Who 谁教师或其他信息源Says what 说什么教学内容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教学媒体To whom 对谁教学对象即学生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教学效果Why 为什么教学目的Where 在什么情况下教学环境传播实例:我想用拉斯韦尔的5W模式来分析一下超女旋风的传播。
1.作为传播者的超女们打破了人们某种传统的欣赏习惯和参与比赛的规则,“超级女声”之所以火爆,一方面是当代女性追求个性化的展现,更重要是她们的平民化形象一观众更亲近。
2.至于信息,我们或多或少都有听过她们唱的歌,她们的歌声以及她们在舞台上的表演就是她们要对我们说的内容——讯息。
3. 媒介的传播是超女的火爆的重要原因,在超级女声的决赛期间,上亿的受众关注,还有各大媒体、报刊杂志的密切关注、广播的宣传,手机短信的深度参与,网络新闻的广泛传播都是超女火速成名的传播渠道。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第一章:传播学的定义与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掌握传播学的发展历程理解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信息传递、符号交流、意义传递等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公关传播、社会传播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传播学的应用领域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学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二章:传播过程与模式2.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2.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等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线性模式、互动模式、网络传播模式等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编码、解码、反馈、互动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传播过程和模式的理解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传播过程和模式的案例分析,分享和评估成果第三章:传播媒介与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掌握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影响分析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媒介的变革3.2 教学内容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传统媒体、新媒体、互联网等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影响:印刷术、广播、电视、数字技术等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媒介的变革:社交媒体、移动传播、虚拟现实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媒介的种类、特点和传播技术的发展案例分析法:分析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媒介的变革案例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媒介和技术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四章:受众与消费者行为4.1 教学目标理解受众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消费者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因素分析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4.2 教学内容受众的概念和特点:接受信息的群体、具有特定需求和兴趣的个体消费者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因素:需求、欲望、态度、社会文化等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受众对产品或服务的接受程度和消费决策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受众的概念、消费者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因素案例分析法:分析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实际案例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五章:传播效果与影响力5.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效果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指标分析传播效果的影响力和作用机制5.2 教学内容传播效果的概念和分类: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指标:实验研究、调查问卷、舆论分析等传播效果的影响力和作用机制:信息传播、意见领袖、社会影响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效果的概念、研究方法和评估指标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效果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影响力和作用机制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效果与影响力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六章:传播与文化6.1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分析文化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6.2 教学内容文化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文化传承、文化扩散、文化交换等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教育、媒体、移民、互联网等文化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文化冲突的解决、文化创新的发展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化传播的概念、特点和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化传播的实际案例,理解其作用和影响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文化传播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七章:传播与性别7.1 教学目标理解性别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性别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分析性别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7.2 教学内容性别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性别差异、性别角色、性别刻板印象等性别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内容分析、话语分析、社会建构主义等性别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性别平等的促进、性别歧视的消除、性别认同的塑造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性别传播的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性别传播的实际案例,理解其作用和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性别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八章:传播与政治8.1 教学目标理解政治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政治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分析政治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8.2 教学内容政治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政治信息、政治宣传、政治话语等政治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内容分析、话语分析、政治社会学等政治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民主参与的促进、政治意识的塑造、政治稳定的维护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政治传播的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政治传播的实际案例,理解其作用和影响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政治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九章:传播与伦理9.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伦理的概念和原则掌握传播伦理的判断和决策方法分析传播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9.2 教学内容传播伦理的概念和原则:真实性、公正性、尊重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等传播伦理的判断和决策方法:道德哲学、伦理准则、案例分析等传播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媒体诽谤、网络欺凌、数据保护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伦理的概念、原则和判断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伦理的实际案例,讨论解决方案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伦理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十章:传播与未来10.1 教学目标理解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未来的影响掌握传播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趋势分析传播未来的挑战和机遇10.2 教学内容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未来的影响:社交媒体、物联网、等传播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趋势:5G、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传播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数字鸿沟、隐私保护、版权问题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未来的影响、传播技术的最新发展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未来的实际案例,理解挑战和机遇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未来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传播学的定义与发展补充说明:传播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涵盖了人类交流的各个方面。
第2章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ppt课件
ppt精选版
13
四、接收与解释阶段
在这一阶段,受教育者接收信号并将它
解释为信息意义,也就是信息译码阶段。
受教育者首先通过视、听、触等通过感 官接收传来的信号,信号对感官的刺激通过 神经系统传至中枢神经,通过分析将它转换 为相应的符号。然后,受教育者依据自身的 知识与经验,将符号解释为信息意义,并将 它存储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
习有关学科内容的心理特点和社会特点。 (二)确定受教育者原有知识基础 了解受教育者原有知识基础和认识能力是
为了确定当前所学新概念新知识的教学起点
ppt精选版
21
三、教育媒体的设计
事实性情境 意境性情境 示范性情境 原理性情境 探究性情境
ppt精选版
22
四、教师与学生活动的设计
(一)问题/项目的设计
简明表述,是对教育传播过程各要素构成方式与
关系的简化形式,它反映了教育传播现象主要的 本质的特征。
构建教育传播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性 (二)现实性
(三)简明性 (四)操作性
(五)创见性
ppt精选版
30
2-2-2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
一、几种著名的传播模式
(一)亚里斯多德模式
演讲者 演讲内容 听者
1.信源和编码者 2.受传者和译码者
施拉姆受奥斯古德双行为模式启发,提出了循环模式。循
环模式首先已与单向传播划清了界限;其次,它强调在信源与
信宿之间,只有在共同经验范围内才能真正进行传播;再次,
传授双方在编码、解释、译码和传递、接收讯息时,是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的;最后,传播信息、分享信息和反馈信息的过
程是循环往复、持续不断的。ppt精选版
35
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概述
第二章
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
1933年受希特勒大肆迫害犹太人的影响,被迫移居美国。 1933~1935年在科内尔大学任教。 1935~1944年在以阿华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44年提出 了团体力学理论,并于同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团体力学 研究中心。 犹太人知名人士数量比较多.doc
犹太人为何多出伟人.doc
团体有三个要素: ●活动。是指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 中的一切行为; ●相互影响。是指人在组织中的相互 发生作用的行为; ●情绪。是人们内在的,看不见的生 理活动,如态度、情感、意见、信息,但可 以从人的“活动”和“相互影响”中推知。
第二章
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
以上三者,即活动、相互影响和情绪不是 各自孤立的,而是密切相关的其中一项变动, 会使其他要素发生改变。 团体中各个成员的活动、相互影响和情绪 的综合就构成团体行为。 案例:日本禽兽兵、将熊熊一窝、随大流。
第二章
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
3、社会心理学家拉扎斯菲尔德
(1)个人简介
保罗· 拉扎斯菲尔德
(1901~1976)
美国社会学家 拉扎斯菲尔德.doc
1901年1月2日生于奥地利,卒于1976年 8月30日。1924年获维也纳大学应用数学博 士学位。次年在维也纳创办应用社会学研究 所。曾任维也纳大学应用心理学讲师。后赴 美国进修心理学并加入美国籍,任哥伦比亚 大学社会学教授。 《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其为“在20世纪 整个后半期是影响深远的”。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在于他把美 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 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归纳、总结、修 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 新学科———传播学。
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由他编 撰的第一本权威性的传播学著作《大众传 播学》的出版。这本书收录了政治学家、 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以及许多 其他学科的专家对传播学的研究成果。施 拉姆当时还仅限于挖掘前人和他人的传播 研究成果,并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
大众传播的过程
英国传播学者D.H麦奎尔根据拉斯韦尔传播
过程模 渠道 媒介
对谁说
传播者
讯息
受传者
有什么 效果
贡献: 明确了传播的要素;该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
却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 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 具体的出发点。
四、传播过程的要素与特征
大众传播的要素
施拉姆的观点 显性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 反馈 隐含要素
大众传播过程的特征
施拉姆曾经将传播过程概括为八个要素:
信源(source):即信息的来源,是传播过 程的开始。 讯息(message):是传播的内容,行将用于 交换的信息组合。 编码者(encoder):负责将讯息译制为可用 于传输或表达的形式如声音、电子信号等。 渠道(channel):传播讯息所依赖的介质、 通道或信息传输系统。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的大众传播概念模式
根据韦斯特利-麦克莱恩1957年文章绘制。 此模式对认识大众传播过程意义重大,一是它指 出大众传播过程是经过选择的,而且这种选择是 经过若干阶段进行的,这说明了大众传播过程中 把关人及其多重把关性,二是它指出了反馈的重 要性; 不足之处有:它认为过程中的参与者之间是平衡 的、互利的,事实上,传播过程中参与者之间是 很少平衡的。它夸大了大众传播过程的一体化程 度,而现实中,每一方都会追求各自的不同的目 标,它过分强调了传播者对社会的独立性。
大众传播的隐含要素
隐含要素,指隐藏于或包含于传播行为中的各种要 素,包括: 信息来源: 传播关系: 传播环境:传播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当时的 情况就构成了传播情境。 传播目的:(1)分享信息 (2)传授知识 (3)愉悦情感 (4)改善关系 (5)改变态度 (6)促成行为 传播效果:这种在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所发生的某种变化 传播技巧:各种策略、战术和手法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掌握传播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学派理解传播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的历史发展:从传统传播学到现代传播学传播学的主要学派:实证主义、批判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传播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1.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传播学的定义、历史发展和主要学派小组讨论:探讨传播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案例分析:分析具体传播案例,加深对传播学概念的理解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学的定义、历史发展和主要学派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传播学的应用和意义的理解传播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具体传播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二章:传播过程与模式2.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和相互关系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理解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2.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反馈传播模式的分类:线性模式、互动模式、控制论模式等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编码、传递、解码、反馈2.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播模式的分类和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角色扮演:模拟传播过程,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和信息传递的过程小组讨论:探讨不同传播模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播模式的分类和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的理解程度角色扮演表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对传播过程的体验传播模式分析:评估学生对不同传播模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的理解第三章:人际传播3.1 教学目标了解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人际传播的基本形式和过程理解人际传播在人类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面对面的交流、非语言交流、情感交流等人际传播的基本形式:语言传播、非语言传播、模拟传播等人际传播的过程:信息的编码、传递、解码、反馈人际传播在人类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建立人际关系、传递社会文化等3.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人际传播的定义、特点、基本形式和过程角色扮演:模拟人际传播的场景,让学生体验不同形式的传播小组讨论:探讨人际传播在人类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人第四章:大众传播4.1 教学目标了解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理解大众传播对社会文化和个体行为的影响4.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广泛的覆盖面、单向传播、标准化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传播的功能:信息传递、舆论引导、文化娱乐、广告宣传等大众传播对社会文化和个体行为的影响:价值观塑造、认知框架构建、消费行为引导等4.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媒介分类和功能媒体素材分析:分析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案例,探讨其对社会文化和个体行为的影响小组讨论:探讨大众传播对社会文化和个体行为的影响及其责任4.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媒介分类和功能的理解程度媒体素材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媒体素材分析中的表现和对大众传播影响的理解大众传播影响分析: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对社会文化和个体行为影响的分析能力第五章:文化传播与全球传播5.1 教学目标了解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机制理解全球传播与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关系5.2 教学内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文化传承、文化扩散、文化适应等文化传播的途径:移民、教育、媒体、国际交流等文化传播的机制:文化扩散、文化适应、文化同化等全球传播与文化冲突与融合:文化多样性、文化霸权、文化融合等5.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文化传播的定义、特点、途径和机制文化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文化传播案例,探讨其在全球传播中的作用小组讨论:探讨全球传播与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关系及其影响5.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定义、特点、途径和机制的理解程度文化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文化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对文化传播的理解全球传播与文化冲突与融合分析:评估学生对全球传播与文化冲突与融合关系的理解能力第六章:传播与认知6.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与认知的关系掌握传播对认知过程的影响理解传播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传播与认知的关系:信息传递、知识分享、观点交流等传播对认知过程的影响:信息处理、认知框架构建、思维方式等传播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知识积累、认知拓展、思维训练等6.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传播与认知的关系、传播对认知过程的影响和传播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小组讨论:探讨传播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认知任务实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传播对认知过程的影响6.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与认知的关系、传播对认知过程的影响和传播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传播与认知关系的理解认知任务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认知任务实践中的表现和对传播对认知过程影响的理解第七章:传播与社会心理7.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与社会心理的关系掌握传播对社会心理的影响理解传播在塑造社会心态中的作用7.2 教学内容传播与社会心理的关系:信息传递、观点交流、价值观共享等传播对社会心理的影响:舆论引导、社会认同、群体心理等传播在塑造社会心态中的作用:价值观塑造、社会共识形成、心理状态调整等7.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传播与社会心理的关系、传播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和传播在塑造社会心态中的作用小组讨论:探讨传播在塑造社会心态中的作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心理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传播对社会心理的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与社会心理的关系、传播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和传播在塑造社会心态中的作用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传播与社会心理关系的理解社会心理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社会心理实验中的表现和对传播对社会心理影响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传播学教程》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环节需要重点关注。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学生
教师
媒体
学生
图2-19 协作互动传播模式
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教学评测 HTML文件 学生 学生
EMAIL/BBS
图2-21 基于网络的课堂讲授型教育传播模式
教师
学习资源库 CAI软件 CAI课件
下载网上浏览
学生
EMAIL/BBS
图2-22 基于网络的个别辅导的教育传播模式
教师/ 专家
网站/分析
任务
网站/讨论
互相评价 结束
设 计 实 践
学生作品 充实完善
图2-27“教学设计”课程专题网站的学习流 程
学生 学生 学生
EMAIL/BBS
图2-25 基于网络的专题网站式教育传播模式
开始
案例学习
专题研讨
专题网站
设计实践 学生作品 充实完善 结束
图2-26 “教学设计”课程专题网站的基本结构
开始 网站/播放案例
交流讨论 观察、思考、分析
实 例 学 习
网站/自学
问题
网站/研讨
专 题 研 讨
专题 网站
学习汇报
反馈 图2-13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
媒体科技 教师 电教制 作中心 人才 训练 信息 软件制作 传统黑板,挂图, 教科书 视听幻灯, 录音,录象 广播 印刷 电视 新事物学习 新技能培养 电脑 卫星 受众的研究 信息软件的 理论 传者的研究 探讨 研究 工具硬件的研究 教学效果的研究 传播教学 新体系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第二章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教育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过程的概念 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
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
教育传播模式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起源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传播学的相关图像和知识点案例材料: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播学案例分析的能力第二章:传播过程与模式2.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传播模式的理解和应用2.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图像和知识点案例材料: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的分析能力第三章:人际传播3.1 教学目标理解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分析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人际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角色扮演材料:提供角色扮演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人《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六章:大众传播6.1 教学目标理解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媒体分析法:通过分析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大众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媒体素材:提供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媒体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的分析能力第七章:文化传播7.1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分析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2 教学内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文化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化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文化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文化案例素材:提供文化案例,帮助学生分析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文化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的分析能力第八章:危机传播8.1 教学目标理解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分析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8.2 教学内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案例分析法:通过危机传播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8.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危机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危机传播案例素材:提供危机传播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8.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危机传播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策略和原则的分析能力第九章:广告与营销传播9.1 教学目标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掌握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分析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9.2 教学内容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案例分析法:通过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9.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素材:提供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9.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的理解程度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广告与营销传播策略和技巧的分析能力第十章:传播学与现代社会10.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掌握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分析传播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10.2 教学内容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传播学教案》PPT课件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和框架。
4种传播模式案例分析
05教育技术学 20052801120 吴清泉4种传播模式案例分析传播用于教育目的并且具有教育的相关特性时,就称为教育传播,即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决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它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
一、案例阅读1. 阅读下述关于《感悟亲情》的作文教学案例的三个不同场景片断:【案例一】场景1:教师布置作文题目《感悟亲情》,向学生讲解亲情的伟大可贵(我们可以感受到亲情……),让学生用自己的笔表现亲情。
举例说明写作时细节很重要,可以通过细节表现出真挚的情感。
场景2:教师给学生看图片《父亲》(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图中父亲那沧桑的目光,刀刻般的皱纹),讲感人的故事《母亲》(为了孩子舍弃了自己的生命)《姐姐》(为了弟弟上学,主动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去打工),创造了动人的气氛,告诉学生本节课的任务——写自己的亲情故事。
分析图片的细微之处和故事的情节,说明表现情感时细节的作用。
场景3:教师首先借助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展示表现亲情的课件(表现母子情深),渲染气氛,使学生先感受亲情,并且说说生活中使自己有感触的亲情。
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小品《背影》(对父亲的特写镜头:蹒跚地过特轨,努力地爬月台),感受名家写亲情。
结合影片的特写镜头对《背影》经典片断进行分析(文章中动词的运用),强调细节的重要性(知识点,方法的教学)。
最后每位同学谈了自己对亲情的看法,老师满意的点了点头。
进行德育教育),在特定的环境中(教室、实验室、纪念馆),由特定的人员(学科教师、实验教师,讲解人员)组织活动,希望学生能够发生预期的变化(知识、操作技能、情感),达到教育的目的,从这几个案例可以明显地看出教育传播系统至少包含这样几个要素:教育目的、教育环境、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教育效果。
关于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要素,可以用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如下图)来解释。
《传播学原理》教案
《传播学原理》教案章节一:传播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掌握传播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基本概念、传播学的历史发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活动:讲解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章节二:传播过程与模式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
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
4. 教学活动:讲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了解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通过互动讨论加深学生对传播过程和模式的理解。
章节三:传播媒介与技术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掌握传播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
2. 教学内容: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传播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活动:讲解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传播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传播媒介和技术对传播学的影响。
章节四:人际传播与群体传播1. 教学目标:理解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掌握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主要形式。
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主要形式。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
4. 教学活动:讲解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主要形式,通过互动讨论加深学生对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理解。
章节五:大众传播与公共传播1. 教学目标:了解大众传播和公共传播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掌握大众传播和公共传播的主要形式及其影响。
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和公共传播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主要形式及其影响。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活动:讲解大众传播和公共传播的定义、特点和作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和公共传播的主要形式及其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大众传播和公共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分析课件
网络传播模式
总结词
去中心化、节点、链接
详细描述
网络传播模式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模型,它强调了信息在网络中的流动和传播。在这种模 式下,每个节点(个体或组织)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并通过链接形成复 杂的信息网络。这种模式突出了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使传播成为一个更加开放和包
容的过程。
03
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效果的概念与分类
传播效果的概念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对受众的思想、行为、认知等方面所 产生的影响。
传播效果的分类
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预期效果和非 预期效果。
传播效果的评估方法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 方式了解受众对传播活 动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变化。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
成功传播案例分析
案例一
可口可乐的"Happy Holiday"广告活动
案例二
星巴克的"Upstanders"倡议
总结词
成功传播案例通常具有明确的目标受众,创意特殊且与品牌形象高 度一致,同时重视与受众的互动和情感连接。
失败传播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品牌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争议性广 告
传播的方式
传播的方式包括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情势,不同的传播方式适用于 不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场景。
02
传播模式分析
线性传播模式
总结词
单向、直线性、无反馈
详细描述
线性传播模式是最早的传播模式之一,它描述了信息从发送者直接传递给受众, 没有反馈或互动的过程。这种模式忽略了受众的反馈和参与,认为传播是单向的 直线性过程。
传播过程模式
传播过程模式传播过程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行呀!你看,信息就像一个旅行者,从源头出发,经过各种“道路”和“关卡”,最后到达目的地——受众那里。
源头呢,就好比是旅行者的出发地,信息从这里产生。
这可以是一个人有了个想法,或者是一件事情发生了。
然后信息这个旅行者就开始上路啦!传播的途径就像是道路,有各种各样的呢!比如电视、广播、报纸这些传统的大道,也有互联网、社交媒体这些新兴的快捷通道。
信息旅行者在这些道路上奔跑着,有时快有时慢。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影响因素呢!就像旅途中可能会遇到风雨、交通堵塞一样。
比如说,信息的清晰度,如果信息模糊不清,就像旅行者迷路了一样,那可不行。
还有传播者的可信度,如果大家不信任这个传播者,那信息旅行者可能就会被冷落啦。
受众呢,就像是旅行者最终要到达的地方。
不同的受众就像不同的目的地,有的喜欢热闹,有的喜欢安静。
信息旅行者要根据他们的喜好和特点来调整自己的“表现”。
我们可以想想,要是信息旅行者在半路上出了问题,没能到达受众那里,那不就白折腾啦?或者是到了受众那里,受众不理解、不接受,那也是白费力气呀!所以说,这个传播过程可真是个有趣又复杂的事情呢。
比如说广告吧,商家精心制作了广告,就像给信息旅行者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然后通过各种渠道送出去。
如果广告做得不好,信息旅行者可能就没人关注;如果渠道选错了,可能就到不了目标受众那里。
再比如新闻报道,记者要把事情准确地传达给大家,如果报道不准确,那信息旅行者就变成“谣言旅行者”啦,会造成混乱呢!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也都是传播者和受众呀!我们和朋友聊天,就是在传播信息;我们看新闻、刷朋友圈,就是在接收信息。
我们要让自己发出的信息旅行者顺顺利利地到达别人那里,也要认真对待别人发给我们的信息旅行者。
总之呢,传播过程就像是一场充满惊喜和挑战的旅行,信息旅行者在其中穿梭,我们要好好把握这个过程,让信息传播得更准确、更有效。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呀!难道不是吗?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第二章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第二节 教育传播模式
网络教育传播模式 2-2-3 网络教育传播模式
一、基于网络的课堂讲授型的教育传播模式 二、基于网络的个别辅导的教育传播模式 三、基于网络的讨论式教育传播模式 四、基于网络的探究式教育传播模式 五、基于网络的专题网站式教育传播模式
第二节 教育传播模式
网络教育传播模式 2-2-3 网络教育传播模式
谁 说什么 通过什 么渠道 对谁 产生什 么效果
Who 谁
says What 信息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 接受者 媒体 效果
第二节 教育传播模式
2-2-2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
一、几种著名的传播模式
3.香农-韦弗模式: 3.香农-韦弗模式:单向线性传播 香农
确定信息 选择媒体 通道传送 接受解释 评价反馈
调整再传送
第一节 教育传播过程
2-1-3 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
一、教育信息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 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策略: 渐进分化策略、逐级归纳策略、 渐进分化策略、逐级归纳策略、整合谐调策略 五段教学策略: 五段教学策略: 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 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 九段教学策略 假设-推理教学策略: 假设-推理教学策略: 问题-假设-推理-验证- 问题-假设-推理-验证-结论 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 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
二、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与典型模式
1.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 1.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
教育环境
教 育 者
教 育 信 息 反馈
拉斯韦尔等四种传播模式及例子.doc
11教技2班雷艳 20110401042042四种传播模式及例举的教育中的传播实例。
1、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也即5W模式(Who 、What 、Which 、Whom、With what effects)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案例:老师像学生讲解《家乡的春天》这篇课文传播者:稿本的编写者,也就是专业课的任课老师信息:多媒体所呈现给学习者的知识、图片、声音媒介:多媒体教室受众:学习者效果:学习者通过老师的讲解及多媒体的辅助,理解课文,学习了新的知识。
2、香农-韦弗传播模式传播过程的七要素: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干扰、反馈香农-韦弗传播模式案例: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传播模式信源:远程网络教育者所准备传播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等编码:利用卫星广播系统等编码器将这些信息转换为符号和信号信道:传送信号的光纤译码:处于接收端的译码器信宿: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干扰:在整个传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的遗失、噪音等反馈:远程学习者在学完课程之后通过邮件、BBS、考试等进行反馈3、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传受双方要有共同的经验或者说背景要相似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案例:大二时班级进行了一次辩论赛辩论的正反方成员充当传播者,对信息进行编码,向其他成员传播,也充当译码者解码者。
他们相互传递信息,对信息进行编码译码。
同时他们又在共同的经验内传播,使信息被传播双方共享,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使传播信息,分享信息和反馈信息这个过程循环往复,持续不断。
4、贝罗传播模式也就是S-M-C-R模式,该模式分为四个基本要素,即信息源,信息,通道和接受者。
信息源也就是信息的发出者,信息是在传播中要传递的信息,而通道是信息传播的渠道、方式;接受者既信宿。
贝罗传播模式案例:中学化学老师给同学做《盐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实验课信源:老师的传播技术、态度、知识、社会制度、文化。
信息:因为同学对实验的不熟,所以要求老师实际操作讲解,并且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知识结构要求老师有较高的把握。
传播学第2-3讲传播过程模式
第2-3讲传播过程模式☐传播的基本过程(事物运动的程序与状态)➢1960年美国传播学家D.伯洛提出将传播作为过程来研究➢传播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传播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结构体,我们研究的基本单元就说结构的各要素及其相互的多元关系➢传播过程的本质是运动,即过程中各要素及其关系的相互影响和变化。
➢传播是由多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结构的信息流动过程。
☐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模式是指对客观事物内外部机制的直观而简洁的描述,是理论的简化形式。
☐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的一种方法。
是对现实事物在某种程度的抽象化和定理化;是对理论的一种解释。
☐组织功能能将个系统排序并连接起来,获得整体形象,提供适用于各种不同特殊状态的一个普遍图景。
☐解释功能用简洁的方式来提供如果改用其他方法则可能相当复杂或含糊的信息。
引导关注过程或系统的核心环节☐预测功能对事件的结局或进程进行预测。
为估算各种不同结局发生的概率提供基本依据,可据此建立研究假设☐模式的评价标准✓模式的普遍性如何?它组织的材料有多少?组织的有效性有多高?✓模式的成效性或启发性如何?对发现新的联系、新的事实或新的方法有多大的帮助?✓可由它得出的预测对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如何?在某个领域发展的某个阶段,这些预测是否关键?✓由模式发展出的测量的准确性?模式原创性如何?或它的不真实性如何?它提供的新见识有多少?✓模式的简化程度、手段的经济性、简约性如何?✓模式的真实性如何?我们可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它表明某种实际情况?☐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1948)☐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述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
☐用于组织和构建关于传播的研讨(洛克菲勒传播研讨班1939.9-1940.6《必要的传播研究》)☐成为限定美国传播研究的范围和问题的占有统治地位的范式。
☐或多或少想当然地认为传播者具有某种影响接收者的意图,因此应该把传播看作主要是一种劝服性的过程。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综述课件
传播过程的模式
单向直线模式
传播者将信息直接传递给受众 ,缺乏反馈和互动。
双向对称模式
强调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 和反馈,强调信息的共享和理 解。
社会系统模式
将传播过程置于更广泛的社会 背景中,考察传播与社会系统 的互动关系。
信息传播的数字模式
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传播模式 ,强调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
、互动性和个性化。
互动传播模式
定义
互动传播模式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传播方式 ,信息在传播者和受众之间进行多向流动,受众 可以主动地参与到传播过程中,并与其他受众进 行互动交流。
优点
能够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信息传递的针 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能够促进信息的即时反馈和 交流。
特点
互动传播模式强调信息的即时性、交互性和个性 化,适用于社交媒体、在线游戏等需要即时互动 的场合。
双向对称模式
定义 双向对称模式是一种交互式的传 播方式,信息在传播者和受众之 间双向流动,受众可以主动地参 与到传播过程中。
缺点 信息传递效率较低,受众覆盖面 较窄。
特点 双向对称模式强调传播的互动性 和反馈机制,适用于需要与受众 进行互动交流的场合。
优点 能够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提 高信息传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综述课件
• 传播过程 • 传播模式 • 传播媒介 • 传播效果 • 传播理论
目录
01
传播过程
传播过程的定义
传播过程
传播过程的特性
指信息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传递、扩 散、互动的过程,包括信息的产生、 编码、传递、解码和反馈等环节。
动态性、互动性、系统性、目的性。
传播过程的本质
信息交流与共享,通过特定的媒介和 渠道,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意义的共享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3月15日7时36分
第二章 传播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2020年3月15日7时36分
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一、传播的过程及构成要素 二、传播过程模式 三、传播模式简介 四、传播模式的应用及基本原则
2020年3月15日7时36分
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谁 (Who)
传播者 控制分析
说什么 (Says what)
通过什么渠道 (Through
which channel)
对谁 (To whom)
讯息 内容分析
媒介 媒介分析
受众 受众分析
取得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
效果 效果分析
2020年3月15日7时36分
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建立假说,提出增强传播效果的可行性建议。
2020年3月15日7时36分
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五)优秀模式的标准: 呈现性:用文字或符号、图形对内在机制和外部联系的主要特征进 行有意的、十分简明的呈现,让人一目了然 。 整体性:能够鸟瞰和反映出传播活动的整体形貌和全部过程,有助 于以最经济的方法揭示出传播的内部机理和本质规律。 超陈性:超越了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构架的束缚,以富有批判的勇 气和创造的精神,提出了新的深刻的见解。 启发性 :能够发挥传播学者的智能和潜力,分析和解答传播活动中 新出现的事实和难题,便于找出和发现认识过程中新的关系、数据 和方法。 实用性:好的模式可以应用于特定场合,防止某些事件发生,为预 定的目的服务。
2020年3月15日7时36分
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三、传播模式简介 (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 (一)单向传播模式 1.拉斯韦尔“五W模式”
这个简单的模式抓住了传播的主要方面,有多种用途,其中特别 有助于用来组织和规范关于传播问题的讨论。后来大众传播学研 究的五大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 果分析。就是沿着拉氏的思路形成的。
2020年3月15日7时36分
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四)优秀的传播模式应具的功能: 构造功能:揭示传播过程中各系统或要素之间的先后
次序、排列方式、结构形态以及与外界的种种联系 解释功能:回答和解决信息沟通中遇到的各种复杂的
问题 引导功能:引导研究者、决策者以及实际操作人员密
切关注传播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及其关系, 简化功能 :研究中简化一些基本的要素抓住重点 预示功能:估算不同结果可能发生的概率提供依据,
2020年3月15日7时36分
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从结构角度看传播过程: 结构观认为客观事物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基本结构,各要素在这种静
态的结构中相互作用,发挥着某种
这些基本要素是: 1.传播者(信源)。指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 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2.受传者(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3.讯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 义的信息。 4.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5.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
2020年3月15日7时36分
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传播过程构成要素按时间序列图示:
2020年3月15日7时36分
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二、传播过程模式 (一)对传播过程模式理解
模式:重复出现事物的规律总结。事物的标准样式。 所谓模式(model),是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确定思维方 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 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双重性质: (1)模式与现实事物具有对应关系,但又不是对现实事 物的单纯描述,而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化和定理化性质; (2)模式与一定的理论相对应,又不等于理论本身,而 是对理论的一种解释或素描。
言辞模式:指人们对活动现象所作的口语或文字的叙述说明。 图形模式:以图框、画线、流程图等方式来描述反映对象。 数学模式:以数学公式、符号等数学语言抽象地呈现复杂的 传播活动。
2020年3月15日7时36分
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二、传播过程模式 (三)依据内容和形式的差异,模式分为二种: 结构性模式: 结构性模式侧重于描述对象或原物的结构, 如有线电视传播图、电子邮件流程图、网络传播结构图等。 功能性模式:就是从传播功能、能量、信息流向等角度, 描述传播系统及传播要素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
2020年3月15日7时36分
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二、传播过程模式 (二)依据表现方式,模式分为四 种: 心智模式:是指一个对现实和原物所作的心理抽象的形式。 是指人们的思想方法、思维习惯、思维风格和心理素质的反 映。 《列子.说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
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 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也。
一、传播的过程及构成要素 传播是由多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结构的信息流动过程。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指的是具备传播活动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的过 程。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 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 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 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影响和变化。 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 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拉斯韦尔“五W模式”评价 好评:
米夏埃尔·比勒(1980)称赞“拉斯韦尔第一次准确描述了构成‘传播事 实’的各个元素。”
赖利夫妇(J.Wand M.W.Riley,1959)认为,这个简单的模式有 多种用途,其中特别有助于用来组织和规范关于传播问题的讨论。
赛弗林和坦卡德(SeverinandTankard,1981)既看到了拉斯韦尔认识 上的局限性,也看到了它的创新性,认为“和许多好的模式一样,它已 抓住了传播的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