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脾虚湿困
脾胃虚弱如何通过中药调理来改善
![脾胃虚弱如何通过中药调理来改善](https://img.taocdn.com/s3/m/0406c17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1.png)
脾胃虚弱如何通过中药调理来改善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弱会给身体带来诸多不适,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乏力等。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虚弱有多种分型,调理方法也因人而异。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脾胃虚弱如何通过中药调理来改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脾胃虚弱的常见类型。
脾胃虚弱主要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阴虚和脾胃虚寒等。
脾气虚是脾胃虚弱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食少、腹胀、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
针对脾气虚,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
人参大补元气,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炙甘草调和诸药。
这四味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脾阳虚则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出现了畏寒肢冷、脘腹冷痛、喜温喜按等症状。
调理脾阳虚,可用理中丸。
理中丸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组成。
其中干姜温中散寒,为君药;人参大补元气,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效。
胃阴虚的表现为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干呕呃逆等。
对于胃阴虚,一贯煎是常用的方剂。
一贯煎由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组成。
其中北沙参、麦冬、生地黄、枸杞子滋阴养胃,当归养血和肝,川楝子疏泄肝气。
诸药合用,滋阴疏肝,养胃生津。
脾胃虚寒常见于胃脘冷痛、得温则减、呕吐清水、食少便溏等症状。
此时可选用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饴糖组成。
方中黄芪补中益气,桂枝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饴糖温中补虚。
全方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除了上述方剂,还有许多单味中药也具有调理脾胃虚弱的作用。
白术,味苦、甘,性温。
归脾、胃经。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脾气虚弱所致的食少、腹胀、便溏等。
山药,味甘,性平。
归脾、肺、肾经。
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作用。
对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虚劳咳嗽等有一定的调理效果。
茯苓,味甘、淡,性平。
阳虚湿困与湿困脾阳
![阳虚湿困与湿困脾阳](https://img.taocdn.com/s3/m/bf223c0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2.png)
阳虚湿困与湿困脾阳湿困脾阳与脾虚湿困症状大致相同,但病机上稍有差异。
湿困脾阳,是因外湿影响脾阳的运化,宜燥湿利湿为主,湿去则脾阳可以恢复。
脾虚湿困,是因脾虚导致水湿困阻,宜健脾为主。
结合燥湿,脾健才能正常运化。
脾主运化水湿和饮食物消化。
湿重的患者常出现水湿内停和饮食物消化吸收差而导水湿内停的症状。
即运化水湿功能下降。
(即脾阳不振)。
只有通过健脾除(利)湿,使脾胃的升清降浊的功能恢复后湿热自除的目的。
如寒湿则用温里或温中化湿的方法。
脾虚湿困患者多是由于平时饮食起居不规则引起的,脾喜燥恶湿,嗜食肥甘厚腻或生冷,饮食不规律等都可以导致脾的功能下降,不能运化水液,湿邪困脾。
病情分析:脾虚湿困多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嗜睡体倦,腹胀,便秘或腹泻,舌淡苔白,脉濡缓等,脾虚证是因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不足的病证。
意见建议:可根据以上所述做出补充诊断,再做相应的治疗,如可应用参灵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加减,日常合理饮食,忌食辛辣肥腻,生冷,注意保暖,避免寒湿等,具体应遵循临床医师的指导,以上供参考,湿气重浊黏腻,缠绵难愈,一般难以速除。
用5苓散合7味白术饮,连续服用10剂,可收效。
用参苓白术散效果很好。
意见建议:建议平时少吃油腻的还有甜食少吃,多吃蔬菜,对你有好处,还有就是要加加强锻炼,这比你吃药有用的多!茯苓、白术、利水渗湿健脾益气,白芍养肝生血,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四药共用可以健脾利湿养血柔肝。
意见建议:用于肝脾两虚的腹胀、胃酸、口苦、胸闷、全身酸懒沉重等症。
先天存在脾阳不足的情况,导致后天的水湿难于运化,水湿停留在体内,水为阴邪,导致脾阳更加受伤,从而导致了脾阳不足,水湿内困的局面。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症状出现的先后,是先有阳虚的表现还是现有水湿内停的表现。
一般来说,阳虚是根本原因,湿困是阳虚的结果。
在治疗上脾虚湿困的治疗原则都是一样的,运脾化湿。
不管是哪种都不建议用温阳的药物,而应该使用芳香化湿温运脾阳的药物。
论脾虚的五大症状及调理方法
![论脾虚的五大症状及调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a89d6e0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8.png)
论脾虚的五大症状及调理方法脾虚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脾胃功能失调,导致脾气虚弱,影响人体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
脾虚的症状多种多样,其中五大症状尤为突出,包括食欲不振、乏力倦怠、腹泻腹胀、肌肉松软、面色苍白。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五大症状的表现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介绍中医养生的方法来调理脾虚,以期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和管理水平。
第一节:食欲不振食欲不振是脾虚的一个显著表现,主要表现为对食物的兴趣减退、食欲不佳、口干舌燥等症状。
正常的消化过程依赖于脾胃的协同工作,如果脾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就会影响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进而引起食欲不振。
长期食欲不振不仅容易导致营养不良,还可能引发其他一系列健康问题。
食欲不振的影响营养摄入不足:食欲不振导致摄入的食物减少,长期下去可能引发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各器官的正常运作。
免疫力下降:充足的营养对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食欲不振会使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
情绪不佳:食欲不振可能导致身体虚弱,情绪低落,甚至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
调理方法调整饮食习惯:增加小而频繁的餐次,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避免过度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合理搭配食物:根据中医膳食疗法,可以采用一些温补脾胃的食材,如山药、黄芪、白术等,有助于调理脾虚。
避免生冷食物:尽量避免生冷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对于脾胃功能的刺激较大,容易加重脾虚的症状。
第二节:乏力倦怠脾虚导致气血运化不畅,容易引起乏力倦怠的感觉。
乏力倦怠是一种全身性的疲劳感,不仅表现在肢体上,还包括大脑的疲劳感,影响到认知和思维能力。
乏力倦怠的影响工作学习效率降低:乏力倦怠会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影响个体的综合素质。
免疫功能减弱:乏力倦怠可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感染和患病的风险。
情绪波动:长期的乏力倦怠容易引发情绪波动,包括易激动、烦躁等症状。
调理方法适量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调整气血运行,缓解乏力感。
脾虚证—脾阳虚,脾实证—湿困脾,兼证—脾肝胃不和,共7解法
![脾虚证—脾阳虚,脾实证—湿困脾,兼证—脾肝胃不和,共7解法](https://img.taocdn.com/s3/m/1b00bea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5.png)
脾虚证—脾阳虚,脾实证—湿困脾,兼证—脾肝胃不和,共7解法脾虚证—脾阳虚,脾实证—湿困脾,兼证—脾肝胃不和,共7解法大国医说2019-10-13 22:15:09脾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其特性是喜燥恶湿,脾病运化不健,则湿蕴不化,故脾病多与湿有关。
辨证原则脾病辨证有虚、实、寒、热的不同。
虚证,主要有脾气虚、脾阳虚;实证有寒湿困脾、湿热蕴脾等。
脾与湿的关系非常密切,脾虚可以生湿,湿盛可以导致脾虚,而为本虚标实之证。
治疗原则虚证可用温中祛寒、补中益气法;实证宜用清化湿热或温化寒湿法;若虚实夹杂,又当祛邪与补脾兼顾。
脾虚证1.脾阳虚衰面色苍白,畏寒肢凉,腹胀有冷感,或泛吐清水,胃纳不佳,或纳后不易消化,喜热饮,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脉来沉细。
治法:温中健脾。
例方:理中汤加减。
本方功能温中祛寒,补气健脾,适用于脾阳虚而运化失健的病证。
2.脾气不足面色萎黄,少气懒言,纳少便溏,久泻脱肛,四肢乏力,肌肉痿瘦,脘腹腰胯坠胀,或齿衄、吐血、便血,妇女月经过多,白带清稀,小便淋漓不尽,或尿混浊如米泔水。
舌质淡,脉濡弱等。
治法:补中益气。
例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本方功能健补脾胃,升阳益气,适用于中气不足,气虚下陷的病证。
脾实证1.寒湿困脾胸闷口黏,纳谷不馨,脘腹痞胀,头昏身倦,泛恶呕吐,大便溏薄,皮肤晦暗发黄,四肢浮肿,小便短少。
苔薄腻,脉濡滑等。
治法:燥湿运脾。
例方:胃苓汤加减。
本方功能燥湿运脾,通阳利水,适用于寒湿困脾,脾运不健的病证。
2.湿热蕴脾肌肤黄染如橘色,两胁及脘腹作胀,食少厌油,恶心呕吐,口干苦,大便秘结,或便溏不爽,小便黄赤短少,或有发热。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
治法:清利湿热。
例方:茵陈蒿汤合四苓散加减。
两方均有清利湿热功能,适用于湿热蕴脾,健运无权,熏蒸肌肤,发为黄疸的病证。
但前方兼有通腑退黄作用,后方则以淡渗利湿为长。
兼证1.脾肾阳虚面色苍白,神倦,少气懒言,形寒肢冷,喜温,大便溏泻或黎明即泻,腹痛,下肢浮肿,或有腹水。
脾虚有九种舌苔
![脾虚有九种舌苔](https://img.taocdn.com/s3/m/1c76a6f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01.png)
1、脾气虚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食物与水液,脾气虚,导致脾运化失常典型症状:①口淡、口甜,眼袋大②大便干或溏稀,面色萎黄、消瘦③气虚严重的人,整个人没有精神。
特别容易累,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舌像表现:舌胖、白,舌苔薄白2、脾阳虚症状:腹胀、腹冷、胃脘冷痛。
喜欢温暖和熟食,吃了寒冷的食物就难受(腹泻或肚子痛)。
脾胃怕冷。
3、脾阴虚症状:口干舌燥,手足心热,或大便秘结,烦闷,不思食。
不肯吃饭嘴唇红红的,舌红少苔,经常便秘。
4、脾气不升指脾气衰弱不能生清的病机。
脾的运化功能是以生清为主。
而升清则是脾胃的运动特点。
典型症状:①眼袋下垂,食不知味②疲劳,头晕目眩,眼花耳鸣③下腹坠胀,便意频频,脏器脱垂,肌肉松弛等舌象表现:舌中有凹陷,舌尖陷或者短平5、脾生湿脾胃虚弱了,体内会“水湿内生”,体内湿气重了,反过来影响脾胃的运化典型症状:①觉得身体沉重,困倦乏力,喜欢躺在床上②流口水:尤其是睡觉的时候,能把枕巾弄湿,似睡未睡的时候常见③食量减少:食欲可能还不错,但吃几口就饱了,饭量变小④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不成形、稀清舌象表现:舌头边上出现齿痕,如“锯齿”一般,也就是“胖大舌”6、寒湿困脾典型症状:①寒湿内盛,脾阳受困,脾气郁滞,脘腹胀闷或疼痛,食少②脾失健运,湿滞气机-口腻纳呆③水湿下渗-大便稀溏④脾失健运,胃气上逆-泛恶欲呕⑤湿性重浊,泛溢肢体-头重困重⑥寒湿困脾-肢体肿胀,小便短少⑦寒湿下注-女性白带量多⑧寒湿内盛-口淡不渴,舌体胖大7、痰湿困脾脾是“生痰之源”痰湿的产生与脾最密切典型症状:①面部皮肤油脂较多,眼泡微浮,腹部肥满松软②体味较大,口气也较重③常觉得身重不爽倦怠迟缓舌苔表现:舌体胖大,舌苔白腻8、肝郁脾虚肝属木,脾属土木土之间就是木克土典型症状:①大便溏薄、少腹胀痛②情绪焦虑或精神抑郁③食少纳呆、神疲懒言、体倦乏力④嗳气泛酸、肠鸣,咽部有异物感舌苔表现:舌边偏红舌中间有一条或多条裂纹9、脾虚气滞肝脾虚湿气重,阻碍了脾气正常运转既有脾虚湿气重的症状,又有气滞的表现典型症状:①肚子特别容易胀气、排气多②吃完后出现反胃、恶心③不爱吃东西,没胃口④腹部胀满、腹胀如鼓舌象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舌中鼓胀。
脾虚分4个等级: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脾不统血、中气下陷
![脾虚分4个等级: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脾不统血、中气下陷](https://img.taocdn.com/s3/m/2a8e98e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c.png)
脾虚分4个等级: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脾不统血、中气下陷很多人说,以前精力充沛,和男朋友吵架能不停歇吵上一整天。
而现在,到了周末哪里都不想去,只想窝在家里不想动……这就是脾虚最典型的表现:懒。
因为现代大多数人由于饮食不节,缺乏运动,工作压力大、思虑太过等,造成了脾虚;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虚后,会导致气血不足,脾虚湿困,中气下陷,生命活动也“懈怠”下来。
脾虚——从气虚到气陷脾虚第一证: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脾气虚,是大家多少都会有的症状,比较普遍,症状也比较轻微,经常被大家忽视。
它其实就是「脾气」不足,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退。
方用四君子汤来治疗,这是补气健脾第一名方!脾虚第二证:脾阳脾阴虚脾阳虚: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针对脾阳虚,可选方药理中丸!脾阴虚:阴液不足,阴液不够的结果就是体内有热。
中医学家蒲辅周曾经总结道:脾阴虚,手足烦热,口干不欲饮,烦满,不思食。
方用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是不错的选择!脾虚第三证:脾不统血出现各种出血,也就是「脾不统血」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鼻子、牙齿、皮肤出血、尿血、便血、女性月经过多、崩漏等血不循经的症状。
脾不统血以补气摄血为法,服用归脾丸有很好的疗效!脾虚第四证:中气下陷脾气不上升,中气会下陷(又称脾气下陷),是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气陷临床表现,如脘腹重坠作胀、久泻、便意频数、脱肛、子宫脱垂等。
推荐食用补中益气丸。
针对以上脾虚四证,小安想着重讲解中气下陷的情况,因为很多人从气虚发展到轻度中气下陷,容易腹胀、腹泻的情况了。
对于中气下陷,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治疗。
升补中气——穴位按摩①气海穴是任脉穴位名称,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
气海是针灸保健要穴。
②足三里穴可以帮助生发胃气,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
③百会穴百会穴是各个经络交汇的地方,可以通畅百脉,调和气血,帮助脾气运行。
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湿盛、常见分类及中成...
![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湿盛、常见分类及中成...](https://img.taocdn.com/s3/m/e44d0ea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1c.png)
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湿盛、常见分类及中成...
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湿盛、常见分类及中成药参?
1、脾气虚的表现:色胖大、两边有齿痕、人总感觉没力气、身体不长肉,面黄肌瘦,食欲不好。
参考——四君子颗粒
2、脾气虚顽固不化:
舌淡,苔白,有齿痕,容易胃胀,大便稀溏,大便中掺有未消化的食物,人容易乏力。
3
参考——参苓白术散
3、中气下陷:
出现脏器下垂(包括子宫脱垂、胃下垂、脱肛),身体倦怠无力,胃口差。
参考——补中益气丸
4、脾虚胃胀:
出现喉咙痰多,食欲差,不爱吃饭,胃腹胀气,倦怠乏力,大便沾马桶。
5、脾虚消化不良
出现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口中酸味,肚子胀,大便沾马桶。
参考——启脾丸#我来科普##健康解密#
6、脾阳虚容易拉肚子
吃凉的东西,吹凉风容易拉肚子,早起就容易拉肚子。
理清四种脾虚证,找到正确的养脾方法
![理清四种脾虚证,找到正确的养脾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4f283d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5.png)
理清四种脾虚证,找到正确的养脾方法脾虚怎么办?想要把脾养好,首先得把自己的证候理清,找到适合自己的养脾方法。
1.脾虚第一证:脾气虚「脾气」不足,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退。
脾运化功能减退,则饮食得不到很好地消化,水谷精微不能很好地吸收和输布,就会出现腹胀、便溏或完谷不化、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等。
脾气虚可能是因为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也可能是因为久病耗伤脾气。
主要表现是面色萎黄、肌肉消瘦、倦怠无力、少气懒言、脘腹胀痛,尤其是吃过东西以后,大便溏薄或者腹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常用四君子汤来治疗,这是补气健脾第一名方!2.脾虚第二证:脾阳虚得不到重视的「脾」相当不爽,继续在机体捣蛋,进一步发展为脾阳虚。
脾阳促进脾气的推动、上升、四散和温煦作用。
脾阳虚,运化无力,就会出现泄泻、纳少,甚至会下利清谷、浮肿、四肢冰冷、胃脘冷痛、喜欢温暖和热食,吃了寒冷的食物就难受。
除了肠胃怕冷,还会有腹泻、感觉腹部胀满、浑身乏力、消瘦舌苔白等症状,这都是脾胃「虚」和「寒」的表现。
针对脾阳虚,我们中成药里对证的,就是理中丸。
一般情况下,单纯脾阳虚,我们吃理中丸就可以了,它就是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四味药。
3.脾虚第三证:脾不统血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则气的固摄血液功能能正常发挥,血液不会逸出脉外而发生出血。
如果脾气亏虚严重,水谷精微不能很好吸收,气血生化就会不足,气不摄血,就会使血逸出脉外,出现各种出血。
主要表现为鼻子、牙齿、皮肤出血、尿血、便血、女性月经过多、崩漏等血不循经的症状。
脾不统血以补气摄血为法,服用人参归脾丸有很好的疗效,特别对月经过多的女性。
4.脾虚第四证:脾气下陷除了演变成脾不统血外,脾气虚还可能恶化为另一个大怪:脾气下陷。
脾主升清,是指脾气上升,并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转输至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营养全身。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脾不升清,水谷精微与糟粕浊物就会混杂,会导致完谷不化飧泄的症状。
脾虚气虚阳虚要怎么办?
![脾虚气虚阳虚要怎么办?](https://img.taocdn.com/s3/m/41a73ee204a1b0717fd5dd6d.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脾虚气虚阳虚要怎么办?
导语:大家都知道,当人的身体出现了某些问题的时候,就会引起各方面的虚弱。
而身体虚也分为很多类型。
比如说肝脏不好的人会脾虚,年龄大一点的可
大家都知道,当人的身体出现了某些问题的时候,就会引起各方面的虚弱。
而身体虚也分为很多类型。
比如说肝脏不好的人会脾虚,年龄大一点的可能会气虚,而肾脏不好的人就会阳虚。
那么对待这些问题的时候,大家该如何来医治呢?接下来就由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疾病的症状以及它们的治疗方法。
【脾气虚】指脾气虚弱,运化无力。
临床表现有乏力,食欲不振或食后易胀,伴有眩晕,倦怠,面色萎黄等气虚症状。
多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
能症、慢性痢疾,贫血等。
【脾虚湿困】指脾虚内湿阻滞的病理。
脾主运化水湿,为胃行其津液,脾虚则运化功能低下,引起水湿停滞;水湿的停滞,又反过来妨碍脾的运化。
主
要症状有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泄泻,甚或噁心欲吐,口粘不渴或渴喜热饮,肢体困倦,甚或浮肿,舌苔厚腻,脉缓等。
多见於慢性
胃肠炎,慢性痢疾,慢性肝炎等疾病。
【脾阳虚】即脾胃虚寒。
主要症状有胃脘冷痛、腹胀满、呃逆、呕吐、食少、便溏或久泻久痢、倦怠、尿少、浮肿、消瘦、舌淡苔白、脉虚缓。
多见于胃
十二指扬溃疡、慢性胃肠炎、慢性肝炎、慢性痢疾、水肿、白带等【脾阴虚(脾胃阴虚)】指脾胃的阴液不足而影响受纳运化。
主要症。
脾胃虚弱导致的乏力无力如何调理
![脾胃虚弱导致的乏力无力如何调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0b22a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12.png)
脾胃虚弱导致的乏力无力如何调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常常感到乏力无力,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而这其中,脾胃虚弱是一个常见的原因。
脾胃被誉为后天之本,对我们的身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脾胃虚弱时,就容易影响到身体的正常运转,从而出现乏力无力等症状。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调理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为什么脾胃虚弱会导致乏力无力。
脾胃主要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并将这些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和活动。
如果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就会下降,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能量供应,自然就会感到乏力无力。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具体的调理方法。
饮食调理是关键的一环。
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要选择容易消化、温和的食物。
比如,主食可以多选择小米、山药粥、南瓜粥等,这些食物不仅容易消化,还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
蔬菜方面,像胡萝卜、南瓜、土豆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它们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脾胃的健康。
肉类可以适量食用一些鸡肉、鱼肉,这些肉类相对较为温和,容易消化吸收。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和节制。
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尽量少吃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脾胃。
另外,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让食物充分被咀嚼,减轻脾胃的负担。
除了饮食,运动也是调理脾胃虚弱的重要手段。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脾胃的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
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来决定,不要过度劳累。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也会影响脾胃的功能。
长期的焦虑、紧张、压力过大等不良情绪,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
因此,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
睡眠对于脾胃的调理也非常重要。
充足的睡眠可以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有助于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
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常见三种脾胃虚弱证型及对应食疗方
![常见三种脾胃虚弱证型及对应食疗方](https://img.taocdn.com/s3/m/6a9e0bc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f.png)
️三种脾胃虚弱的证型:1️⃣胃阴虚证️表现为:胃脘嘈杂、饥不欲食、或痞胀不舒、隐隐灼痛、干呕、呃逆、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本证多因热病后期,胃阴耗伤;或情志郁结,或吐泻太过,或过食辛辣、香燥之品,过用温热辛燥药物所致。
2️⃣脾气虚证️表现为:食少纳呆、脘腹胀满、食后胀甚、饥时饱胀、大便溏稀、肢体困倦、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淡黄或萎黄,舌淡苔白,脉缓或弱。
本证多因饮食不节、劳累太过,或忧思日久、素体虚弱、年老体衰、大病初愈、调养失慎等所致。
3️⃣脾阳虚证️表现为:食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甚至完谷不化、小便短少,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本证多因脾气虚进一步进展,或因过食生冷、过用苦寒药物,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所致。
️⚕️三种证型食疗方案:通用方法:金渭泰养胃粉配合舒克幽益生菌调理️胃阴虚✅石斛麦冬山药炖水鸭功效:滋阴降火,对胃中嘈杂、口干、便秘等症状效果较好。
材料:石斛1️5克,麦冬1️0克,山药(干)3️0克,水鸭500克,生姜3️片。
做法:水鸭斩件焯水,用生姜和盐腌制片刻;上述材料洗净,加水2️500ml,煮开后放入上述材料,大火转小火煮1️.5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脾气虚✅党参白术砂仁鲫鱼汤功效:健脾益气,对慢性胃炎、胃动力不足者较为合适。
材料:党参3️0克,白术1️0克,砂仁5克,鲫鱼1️条约3️00克,生姜3️片。
做法:鲫鱼去鳞及内脏,洗净后烧锅下油,将鲫鱼煎至两面金黄色,加水2️500ml,煮开后放入上述材料,大火转小火煮1️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脾阳虚✅当归生姜羊肉汤功效:温脾养血,对畏寒肢冷、纳呆、乏力、妇女经行腹痛者有较好的调理功效。
材料:当归1️5克,生姜2️0克,羊肉500克,大枣5枚,黄酒适量。
做法:羊肉洗净后氽水去血沫,加水2️500ml,煮开后放入上述材料,大火转小火煮1️小时后放入黄酒,再煮半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脾阳虚和脾阴虚各有什么特点(脾虚分为3度)
![脾阳虚和脾阴虚各有什么特点(脾虚分为3度)](https://img.taocdn.com/s3/m/a06b4cc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9.png)
脾阳虚和脾阴虚各有什么特点?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不管是脾阳虚还是脾阴虚,都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出现血虚表现。
所以清末医家唐容川在《血证论》中说"脾阳不足,水谷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
譬如釜中煮饭,釜底无火固不熟,釜中无水也不熟。
,所以气血不足是脾阳虚和脾阴虚共同的特点,但表现又有所不一样。
脾阳不足的症状及治疗、饮食注意脾阳主要负责运化水谷,所以脾阳不足,运化水谷无力,容易生湿、生痰,腹泻拉肚子,一片虚寒的表现。
容易怕冷,尤其是腹部。
气血无所化,水湿泛滥,容易表现为皮肤泛白,或有浮肿,尤其是下眼睑明显,水湿上泛,眼睑颜色晦暗。
嘴唇颜色较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腻或者白厚。
手脚冰凉,四肢肌肉也容易浮肿,尿多,颜色清亮。
对于脾阳虚的治疗方法,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创立了“补气、升阳”之法,针对脾阳不足、脾气下陷的补中益气汤或升阳除湿汤都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也可适当的选择理中丸或者参苓白术散等,都是可以的。
不过脾阳虚往往还有脾气虚,或者脾阳虚日久容易出现肾阳虚,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佐以补气,或者温肾阳的药物一起。
平时的饮食应该注意多摄入一些温热性的食物,比如羊肉、鸡肉、南瓜、韭菜等,少吃寒凉冰冻的食物,尤其是生冷瓜果,如果水湿明显或者水肿,可以适当多吃些健脾利尿的食物,比如玉米须,慧米等,但要配伍,尤其是慧米要炒黄,以免更伤脾阳。
脾阴不足的症状及治疗、饮食注意脾阴主要是指营血,所有脾阴不足,缺乏营血,水谷也无法化生,容易虚烦,不思饮食,食后腹胀,一片虚热的表现。
面无色泽,晦暗或发黄,容易口唇干燥,唇裂脱皮,手足心烦,口干但不欲饮,虽有饥饿感,但不想吃,吃了容易腹胀、烦闷,四肢消瘦,容易便秘。
对于脾阴虚的治疗方法,东汉时期的张仲景有一个治疗脾阴虚的经典方剂"麻子仁丸",主要治疗脾阴不足引起的便秘。
那么对于脾阴虚,我们应该怎么治疗呢?一般选择"甘淡药物",甘淡柔润的药物能够养阴生津,同时佐以酸的药物,能生津敛阴,再适当配伍一些能够升提的药物,比如升麻、葛根、桔梗、柴胡等,有助于脾的运化。
脾胃功能失调的中医辨证治疗
![脾胃功能失调的中医辨证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3931755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8.png)
脾胃功能失调的中医辨证治疗背景介绍脾胃功能失调是中医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泛酸、便溏等症状。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其功能失调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饮食不规律、生活作息不良、情绪波动等。
中医辨证分析根据中医理论,脾胃功能失调的辨证可以分为虚实两种情况:1. 脾胃虚弱: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弱。
虚弱型脾胃功能失调一般是由于饮食不当、过度劳累、忧思郁怒等因素导致脾胃气虚,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所致。
2. 脾胃湿热:主要表现为口苦、口干、纳差、大便黏滞等症状。
舌苔黄腻,脉滑数。
湿热型脾胃功能失调一般是由于饮食不洁、湿邪侵袭、情绪不稳等因素导致脾胃湿热内蕴。
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脾胃功能失调的中医治疗方案如下:脾胃虚弱型1. 调理饮食:饮食宜规律,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稀粥、粥面、绿叶蔬菜等。
少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2. 增强脾胃功能:可选用补益脾胃的中药调理,如党参、白术、炙甘草等,具体用药需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3. 调理生活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
脾胃湿热型1. 饮食调理:宜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多喝水,帮助排除体内湿热。
2. 清热泻湿:可选用清热泻湿的中药,如黄连、苦参、赤芍等,具体用药需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3. 调理情绪: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
适当进行舒缓放松的活动,如散步、瑜伽等。
注意事项1. 中医辨证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 辨证治疗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不宜急于求成。
3. 在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同时,还需注意饮食和生活惯的调理,以增强脾胃功能。
希望上述内容对您有帮助,如还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咨询专业中医师。
脾虚常见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脾虚常见的两个原因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fabc5d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e.png)
脾虚常见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脾虚是中医中常见的一种体质倾向,表现为脾胃功能低下、消化吸收差、体力疲乏、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身体容易水肿等症状。
脾虚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先天禀赋不足,二是后天养生不当。
先天禀赋不足是指个体在受孕时就存在脾虚的倾向。
中医认为,脾胃是先天之本,具有统摄气血运化的重要功能。
如果胎儿在孕期胎气发育不良,或者父母双方的先天脾气衰弱,就会导致后代在出生时就带有脾虚的倾向。
这种脾虚常见于瘦弱、体质差的人群,他们往往容易感到困乏、乏力,吃了很多食物却不能有效吸收和利用,导致体重无法增加或增加缓慢。
此外,这类人的消化功能较差,容易发生腹胀、泛酸、食欲不振等胃肠消化系统的问题。
后天养生不当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饮食习惯不良、生活习惯不规律等不恰当的养生方式,导致脾胃功能逐渐受损,形成脾虚。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忙于工作,常常不顾饮食健康。
他们可能不规律进食,不吃早餐或者吃早餐时间过晚;也可能喜欢吃冷食、生冷食物或者过多的生冷饮料;此外,他们可能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经常熬夜、吃零食等等。
这些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会直接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导致消化功能减弱,气血生成不足,导致脾虚的发生。
总而言之,脾虚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养生不当。
先天禀赋不足主要源于胎儿在孕期发育不良,父母遗传因素等;后天养生不当源于个体
在成长过程中的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
为了预防和治疗脾虚,我们应该从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加以调整,保证适当的营养摄入、规律的作息时间和有规律的运动,以提高脾胃功能,增强体质。
脾气虚弱的中医辨证治疗
![脾气虚弱的中医辨证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850bbdb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e.png)
脾气虚弱的中医辨证治疗简介脾气虚弱是中医学中常见的辨证之一,指的是脾脏功能失调,导致人体脾气功能虚弱,表现为消化系统的不适、乏力、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辨证治疗可以通过调理脾气,改善消化功能,从而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
辨证及治疗方法辨证中医辨证是根据病情的特点和表现,进行不同病因、病机、脏腑的辨别。
脾气虚弱的辨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脾胃虚弱型:主要症状为乏力、纳呆、倦怠、腹胀、食欲不振等;2. 脾阳虚弱型:主要症状为畏寒、身倦、阳痿、腹泻等;3. 脾湿虚弱型: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大便溏沉、舌苔厚腻等。
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辨证情况,中医提供了相应的治疗方法:1. 脾胃虚弱型治疗:主要通过调理脾脏,增强其功能。
常用中药有党参、白术、黄芪等,可进行煎汤或制成药丸,用以补气养血、健脾益胃;2. 脾阳虚弱型治疗:主要通过温暖脾胃,促进阳气的运行。
常用中药有肉桂、升麻、附子等,可制成汤剂或丸剂服用,以温补脾阳;3. 脾湿虚弱型治疗:主要通过祛湿利湿,调理脾胃功能。
常用中药有茯苓、砂仁、陈皮等,可制成中药包或煎汤,以健脾和胃、利湿化痰。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根据个体情况,确保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药物;2. 指导合理饮食:建议患者饮食清淡、定时定量,避免食用过辛辣、油腻等食物,有助于改善脾气虚弱;3. 生活规律: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脾气虚弱症状。
结论脾气虚弱的中医辨证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脾脏的功能,改善消化系统状况,从而提升整体身体健康。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健康饮食和规律生活的调节,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脾虚湿困的辨证论治
![脾虚湿困的辨证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532045d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f.png)
脾虚湿困的辨证论治
四、脾虚湿困(湿困脾阳、寒湿困脾)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痢疾、肝硬变、浮肿病、白带过多等病症具有下述证候者。
主证:轻则脾虚兼湿的证候,重则脾阳虚兼见寒湿的证候。
饮食减少,胃脘满闷,恶心呕吐,口粘不渴或渴不欲饮,头重如裹、身困体沉,腹泻肢肿,或皮肤晦暗发黄,白带多。
舌苔厚腻,脉缓。
病机:湿重伤脾或脾阳先虚,运化迟缓,致使湿浊困阻。
湿困于上,则口粘,头重如裹;湿困于中,则饮食减少,胃脘满闷,渴不欲饮,甚则恶心呕吐;湿迫于下,则腹泻,肢肿,白带量多。
寒湿阻于脾胃,胆汁与寒湿相结,故身黄而暗晦。
水湿充于肌肤,固身体沉。
苔白厚腻,脉缓,均属脾阳不运,湿浊内蕴之象。
治法:运脾化湿或健脾利湿。
药物:
1.健脾: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炒米仁。
2.燥湿:苍术、厚朴、草果、半夏。
化湿:藿香、佩兰、砂仁、蔻仁。
利湿:茯苓、米仁、泽泻、猪苓、车前子。
3.随证加药:胃脘满闷加厚朴;恶心加藿香、佩兰;腹泻加山药、莲肉;黄疸加茵陈、干姜,头重如裹加白芷;浮肿加大腹皮、泽泻。
方例:一般用《和剂局方》之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合《伤寒论》之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化裁。
食疗调理脾阳虚改善消化不良和乏力
![食疗调理脾阳虚改善消化不良和乏力](https://img.taocdn.com/s3/m/c5e4088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e.png)
食疗调理脾阳虚改善消化不良和乏力脾阳虚是中医学中一种常见的体质类型,多数人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和乏力等问题。
中医认为,脾阳虚主要指的是脾脏功能不足,失去了正常的消化、吸收和运化食物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食疗来调理脾阳虚,改善消化不良和乏力的症状。
一、脾阳虚的表现脾阳虚的主要表现包括消化不良、乏力、食欲不振、腹泻、腹胀等症状。
脾阳虚的人常常感到肢体冷、怕冷,并且容易受寒。
他们的皮肤常常没有光泽,容易水肿。
此外,脾阳虚的人也常常出现思维不清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二、食疗调理脾阳虚的原则1. 温补脾阳:脾阳虚的人体寒多湿,所以需要选择温热的食物来调理。
比如姜、红糖、桂圆、山药等食物都具有温补脾阳的效果。
2. 健脾益气:脾阳虚的人消化能力差,脾气虚弱,所以需要选择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来补充能量。
比如白扁豆、白术、黄精等食物都可以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
3. 补充维生素:脾阳虚的人容易出现乏力的情况,所以需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来增加体力。
新鲜水果和蔬菜是很好的维生素来源,可以多吃一些。
三、食疗调理脾阳虚的具体方法1. 豆浆蛋饼:将黄豆磨成豆浆,再加入鸡蛋、面粉等混合搅拌均匀,制成蛋饼。
这道美味的早餐既能补充蛋白质,又能温补脾阳,适合脾阳虚的人食用。
2. 山药炖排骨:将山药、猪骨炖煮,添加适量的调料调味。
山药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而猪骨则富含胶原蛋白,能够补充脾阳,增加消化能力。
3. 桂圆红枣粥:将桂圆肉、红枣、大米等食材一起煮成粥。
桂圆肉和红枣都具有温补脾阳的作用,适合脾阳虚的人食用。
此外,红枣还可以调理气血,缓解乏力的症状。
四、食疗调理脾阳虚的注意事项1. 饮食规律:脾阳虚的人消化能力差,所以需要保持规律的饮食时间,不要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
2. 合理搭配:脾阳虚的人要合理搭配饮食,避免过多的生冷或辛辣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3. 不饮寒冷饮料:脾阳虚的人体质寒多湿,所以应尽量避免饮用过多的寒冷饮料,以免伤害脾阳。
脾虚、阴虚、肾虚、气虚、血虚
![脾虚、阴虚、肾虚、气虚、血虚](https://img.taocdn.com/s3/m/af36556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c.png)
脾虚、阴虚、肾虚、气虚、血虚第一脾虚体质中医理论认为:脾为后天之本。
人体营养物质的来源在于饮食,而饮食的消化吸收全依靠脾胃的运化功能。
脾虚则水谷精微无以传输运化,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就得不到濡养,从而出现面色萎黄、精神疲惫、身倦乏力、食少乏味;或食后作胀,大便溏泻、或谷食不化、四肢欠温、气短怯冷、妇女脾虚带下;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脉细弱无力等一系列脾虚表现。
一、对脾虚体质者有益和不利的食物脾虚之人宜吃具有补脾益气作用的食品,宜吃甘平或甘温的食物,宜吃稀软易消化的温热食品,忌吃生冷瓜果蔬菜,忌吃性属寒凉之物,忌吃滋腻厚味、坚硬难化之物,忌吃辛辣耗气、破气伤胃的食品,忌吃炒爆助火、香燥黏糯的食物。
1.脾虚体质者宜食的食物主要有薏苡仁、饭豇豆、白扁豆、牛肉、牛肚、鲫鱼、小黄鱼、鲈鱼、大枣、樱桃、芡实、菱角、莲子肉、党参等。
此外,脾虚之人还宜服食山药、粟米、高梁、青稞、蚕豆、狗肉、羊肚、鸡肉、青鱼、鲢鱼、乌鱼、鲂鱼、白鱼、银鱼、鳜鱼、白木耳、花生、黄芪、紫河车、白术、甘草等。
2.脾虚体质者忌食的食物主要有鸭肉、甲鱼、田螺、螺蛳、蚌肉、牡蛎肉、梨、山楂、田菜、枸杞子等。
另外,少吃或不吃阿胶、马妈、牛奶、海参、甲鱼、螃蟹、蛤蜊、蚌肉、蚬肉、芝麻、荞麦、柿子、柿饼、荸荠、柑、橘、香蕉、桑椹、无花果、猕猴桃、西瓜、甜瓜、海松子柏子仁、生萝卜、水芹菜、落葵、菊花脑、茼蒿、菠菜、地耳、金针菇、草菇、菊花、金银花、地黄、决明子、西洋参、胖大海、薄荷等。
第二节肾虚进补饮食选择中医理论认为,肾左右各一,命门附焉、内藏元阴元阳,为水火之脏,主藏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听力乃肾气所充,腰为肾之府,所以说肾的生理功能极为重要。
古人称能为“先天之本”,实为生命之根。
如果劳倦淫欲过度,或久病失养,耗伤精气,则会出现肾虚表现。
肾虚之人通常分为肾气亏耗和肾阴耗伤两大类型。
肾气亏耗又可有肾气不固,或肾不纳气,或肾阳不振,或肾虚水泛四种表现,一般出现面色淡白,腰脊酸软,听力减退,小便频数而清、甚则不禁,滑精早泄,或阳痿不举、或尿后余沥,或形寒怕冷、四肢不温,或动则气喘、久喘短气,或下肢浮肿、按之如泥等,肾阴耗伤又可有肾阴亏虚,或阴虚火旺两种表现,一般可见形体虚弱,头昏耳鸣,少寐健忘,腰酸腿软,或潮热盗汗,虚烦不寐,遗精,舌质少苔等症状。
脾胃虚弱导致的乏力无力如何调理
![脾胃虚弱导致的乏力无力如何调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c9cb7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5.png)
脾胃虚弱导致的乏力无力如何调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常常感到乏力无力,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即使经过充分的休息也无法缓解。
这种情况,很可能是脾胃虚弱所导致的。
脾胃作为人体后天之本,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其功能虚弱会对身体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其中乏力无力就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那么,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如何进行调理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脾胃虚弱的原因。
脾胃虚弱可能是由于饮食不节,比如过度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或者是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也可能是由于长期的劳累、过度的思虑、情绪不稳定等因素导致;还有可能是因为久病之后,脾胃功能尚未恢复。
针对脾胃虚弱导致的乏力无力,饮食调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食物的选择上,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可以多吃一些具有健脾益胃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南瓜、小米等。
山药健脾益胃,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薏米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作用;芡实能补脾止泻、祛湿止带;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能补中益气;小米则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的功效。
同时,要少吃那些损伤脾胃的食物,如生冷的冰淇淋、冰镇饮料,油腻的炸鸡、油条,辛辣的辣椒、花椒等。
另外,还要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尽量选择清蒸、煮、炖等,避免油炸、油煎等过于油腻的方式。
除了饮食,运动也是调理脾胃虚弱的有效方法。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增强身体的气血循环,从而缓解乏力无力的症状。
适合的运动有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
散步是一种非常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式,可以在饭后半小时进行,既能促进消化,又能锻炼身体。
慢跑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对脾胃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帮助。
太极拳和瑜伽则注重身心的协调,通过调节呼吸和身体的姿势,达到调理脾胃的目的。
在运动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特别是对于本身就乏力无力的人来说,一开始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可以从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脾虚湿困三、脾的病机。
(一)脾的病机特点,也就是说一般的规律。
也就是说,脾的病理变化当中突出的特点表现为:一消化功能减退;二气血生成不足;三水液代谢失调。
在脾的阴阳气血失调当中,其病理变化以脾的阳气功能失调为多见。
(二)脾的病理变化(1)脾气虚。
脾气不足,脾气血功能失调最常见最常见的,也就是最基本的病理变化。
脾气不足又称脾气虚。
脾气虚是指脾气不足,功能减退,运化失常的病理变化。
脾气虚,我们习惯上又称脾气虚弱。
脾气虚的主要病机特点是: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升清降浊失司;水谷精微化生减少;脏腑组织失于濡养;有气虚的一般改变。
脾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
脾气虚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也是最常见的。
它临床表现的特点也就是说病理现象表现的特征,纳食不化。
就是消化不好叫纳食不化。
纳食不化就必然出现腹胀,甚则出现便溏,影响了消化吸收功能。
由于脾健运不足,导致气血生化之源匮乏,简称化源不足。
最终导致气血的生成减少。
影响了气,也影响了血,最终导致全身气血不足。
注意这里面说脾气虚最终病机演变的结果是全身气血不足,不是指脾气虚本身,这是讲的病理机制、病理变化。
脾气虚,它首先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进一步演变为化源不足,导致气血双亏而致全身气血亏虚。
除此之外,脾气虚,脾气不足,气虚不能固摄血液叫气不摄血,结果导致脾不统血。
它表现出的临床病理现象,以出血为主。
如果脾气虚影响脾的升清功能,升清降浊失司,脾的性质是脾主升清,升清不足会导致一个结果,脾气下陷又叫做中气下陷。
脾气虚,升举无力,甚者反而下陷。
导致的病机结果,中气下陷。
在临床的病理现象上,用内脏下垂来概括它。
它是脾气虚,升举无力,甚或下陷,导致的结果,用病机学术语叫做中气下陷。
那么这种结果表现为病理现象,它的表现叫内脏下垂。
脾不统血是气不摄血导致的结果,那么气不摄血我们前面讲气血失调的时候,这也是一个病机学术语。
脾气不能统摄血液,用气不摄血来表述它。
(2)脾阳虚。
脾阳虚又叫脾阳不振,中阳不振,脾阳虚损,现在的规范的称呼就是脾阳虚、脾阳不振。
脾阳虚多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它的病机特点是脾虚兼寒,运化功能低下,伴有一般阳虚的改变。
它具体的病理变化的机制,①脾阳虚损,导致最常见的结果叫脾失健运,影响了脾的运化功能。
其运化功能表现为失运、运迟,就是纳呆食减。
运化迟滞就运化功能减慢,用失运,运迟,即能进食,但是运化功能减慢。
表现为泻和利,注意脾阳虚和脾气虚在消化吸收功能的改变有相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地方,临床表现不仅是有寒无寒,表现为运化功能而言,又有差异。
②它有阳虚的一般表现,寒从中生,会有形寒肢冷,脾的自己的症状,就是脾病变的部位症状也就定位症状,它有脘腹疼痛。
寒则凝滞,气机不通,所以会出现脘腹疼痛,特别是腹痛。
③它会导致水液代谢功能失调,脾阳虚是阳不能够化气、运水,导致水湿不运,而形成痰饮水肿。
这是脾阳不振叫脾阳虚,最一般的病理改变。
大家看脾气和脾阳虚,同样都会有脾失健运的改变。
用这个术语来表达失运、运迟。
他能进食,而是运化功能减退。
在学证候学它一定是以腹胀为突出特征。
它和脾气虚相比较,腹胀要比脾气虚为甚。
用这个病理现象,用这个术语来表达它。
(3)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调,表现为水湿停聚,痰饮,形成痰饮和水肿。
水湿不运,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调,表现非常突出。
而脾气虚也可以出现脾运化水液功能失调。
脾气虚主要是消化吸收功能改变。
脾运化水谷功能异常突出。
而脾阳虚在脾气虚消化吸收功能,脾运化功能,运化水谷功能进一步加剧的同时,又累及了脾运化水液功能失调。
这就是脾阳虚和脾气虚两者在机制上有同又有不同。
所以脾阳虚在临床上多见就是泻和利。
脾气虚一般来说,大便溏。
脾气虚和脾阳虚它们的共同的病机特点是脾虚失运,消化功能减退。
不同的脾气虚重在以气虚为主,主要的病理改变是气血生成不足,中气下陷,脾不统血;而脾阳虚以虚寒为主,突出表现水液代谢失调。
(4)脾不统血。
大家注意,我们习惯上都说脾气虚,气不摄血,称之为脾不统血。
脾阳虚,阳气不足固摄血液功能失常同样可以导致出血,把这个也叫做脾不统血。
它的机制除了脾气虚,气不摄血之外,还有个阳气不足,就是脾的阳气不足,气不摄血,终致脾不摄血,也表现为出血的症候。
脾不统血,可以脾气虚,寒象不明显,进一步发展也可以导致脾阳虚,出现脾有寒象。
脾的气虚和阳虚都可以导致脾不统血。
脾阳不足而引起的脾不统血,是唐容川的一大贡献,同学们将来看“血证论”。
我们习惯上只讲脾气虚不能统摄血液,用归脾汤,举个例子,归脾汤本身不仅仅治脾气虚不能统摄血液,也可以治脾阳虚不能统摄血液。
这个概念是后世唐容川,咱们中医历代文献只强调脾气虚,气不摄血,很少提及阳气不足引起的气不摄血而脾不统血。
(5)脾虚湿困。
内湿的形成与五脏都相关,其中脾非常重要,脾虚生湿。
内湿一般责之于脾,叫脾虚生湿。
病机的术语叫做脾虚湿困,湿就是脾虚生湿。
它的机制是:气虚为本,湿困为标。
脾气虚、脾阳虚,都是典型的虚;而脾虚湿困是个虚实夹杂,本为气虚,标为湿困,湿困是一个邪气实。
既有脾气虚,又有邪气实,邪气实是指湿邪。
我脾虚湿困会导致病理结果:1.它必然也要引起脾运化功能失调,健运失职。
健运失职它也会出现消化吸收障碍;2.它会导致脾胃的升降失常,湿困中焦,脾胃的升降失常,会出现恶心呕吐。
湿邪困于脾,即:一会影响脾不升清,脾不升清可以出现健运失职,那么脾不升清也必然引起胃失和降,所以常常脾胃的功能异常同时出现。
湿邪阻于胃、脾,那么使脾不升清,健运功能失调,会出现消化吸收障碍。
它影响了胃,会出现恶心呕吐,恶心呕吐,胃气上逆的症候。
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湿邪困于中焦,湿邪困阻中焦,导致全身气机运行阻滞。
突出特点湿性沉重,表现为沉重性特点。
那么阳气不升,因此它出现困倦身重,其中胸闷这两个字是最重要的。
湿邪困于中焦,影响了气机升降的畅行无阻,主要的累及胸闷,阳气运行的地方。
我们反复讲肺和肝的关系,说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也叫气机升降。
将来同学们学习“痰饮”的时候讲,左右者,气机升降之道路也,而脾胃,脾升胃降,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那么脾不升胃不降,湿困于中焦使脾的调节气机升降的功能失调,影响了肝和肺左右气机升降的道路,导致的结果:闷,胸闷。
闷是气机阻滞。
为什么胸不说腹呢?这是根据脾和肝肺的关系来理解的。
所以学习证候学的时候,湿邪侵袭机体第一个症状就要记得是胸闷。
胸中阳气不振,气机不畅,为什么呢?牵涉到脾、肝和肺的关系。
湿邪困阻中焦突出的特点:闷,影响气机升降;再一个沉,表现为身重困倦。
脾主肌肉四肢。
着重讲身体重着,沉重。
这是脾虚湿困的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一个本虚标实。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不能运化水湿导致的结果,水湿不能及时排除,那么水湿停留于体内,还没有表现出痰饮水肿,在这种情况下叫做湿困,脾虚湿困。
(6)脾阴虚。
脾阴不足,也叫脾阴虚。
脾阴虚是指脾的阴液亏虚,散精功能不足的病理变化。
它的病机特点:一阴液亏虚;二运化失常;三、精微无源;除此之外,脾阴虚病机上还有一个特征,常常兼有胃阴虚,最终导致脾胃阴虚。
关于脾阴虚这个概念,过去书上自从李东垣强调脾阳虚,重在用升阳药物、辛温药物来调理脾胃功能失调。
而自叶天士以后强调了脾胃阴虚,填补了李东垣的不足,使中医学对脾胃的阴阳失调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
脾阴虚明确提出来,对它全面的进行阐述,在中医理论的发展过程当中是从现代开始的,明确提出这个概念。
早期曾经把脾阴虚和胃阴虚混同一起来讲述,那么现在已经开始把脾阴虚和胃阴虚逐渐把它分离开来,形成独立的概念,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
脾阴虚是指脾阴液亏损,运化失常一种病理变化。
1.表现为阴液亏损,它从什么表现出来的呢?脾的阴液亏损表现为病理现象,叫饥不欲食,口舌干燥,口干而燥。
至于是舌红少苔,是阴虚的一般特征。
作为定位在脾的阴液不足,它表现为食欲的改变,叫饥不欲食,口干舌燥,表现为阴液亏损的特征。
2.精微物质的化源不足,脾阴虚突出表现为形体消瘦。
3.它常常兼有胃阴虚,最终导致的结果叫脾胃阴虚。
脾阴虚的病理演变的结果,常常表现为脾胃阴虚,就是累及导致胃阴虚。
胃阴虚也常常累及于脾,最终的结果导致脾胃阴虚。
为什么现在强调讲脾阴虚,把概念和胃阴虚分开来讲?我们在讲脾胃的关系已经提到了两者的生理特性不同,不仅病理机制不同,将来影响的病证表现不同,更重要是将来在治疗上处方遣药,选择的性和味有区别的。
脾阴虚的治疗,《内经》在“至真要大论”里面,“七病大论”里明显提出用肝胆来治疗。
而胃阴虚补胃阴用甘寒、酸寒、咸寒来治疗。
特别是甘寒生津的药物来治疗。
都有甘,一个是偏于寒,而这个偏于淡。
所谓淡,就是寒性和热性都表现不突出,这就是为什么把脾阴虚从脾胃阴虚分离开来,也要和胃阴虚分离开来的道理。
张寿甫,《衷中参西录》推崇山药,山药是治脾阴虚最典型的药物。
那么看叶天士的《临证指南》讲胃阴虚,之所以用三药,他是从胃阴虚可以影响脾阴虚来治疗。
他用沙参、生地、麦冬、扁豆、苡米,再进一步出现酸寒、咸寒,重在甘寒生津的药物,将来同学们学习中药的时候注意去学习。
那么最基本的一条记住,滋补脾阴用甘味药,淡味药。
有精力的同学将来可以看《慎柔五书》制定了许多滋补脾阴的方剂,应该去读那个方剂,看看怎样来理解《内经》给留下治以甘淡。
小结脾的派生病理变化:变化:1、脾气虚演变为化源不足,导致气血双亏而致全身气血亏虚。
2、脾气虚影响脾的升清降浊失司,会导致脾气下陷又叫做中气下陷。
3、脾气不能统摄血液,脾不统血。
派生:1、脾阳虚多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2、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表现出痰饮水肿,叫脾虚湿困。
3、脾气虚也可以出现脾运化水液功能失调。
(三)脾病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1、脾病阴阳气血失调,累及到心以后,心脾两虚。
脾病影响到肺,这是从脾来的,那么最终也是脾肺两虚。
脾病和其他脏腑的关系,心和肺前面我们已提到了。
2、重点是脾和肝。
脾影响到肝,出现两种病理结果:一叫木旺乘土。
这个病机学术语它包含两个含义:1.可以是肝脾不调,就是说木旺乘脾,表现为脾;2.木旺也可以乘胃,用脏腑的概念表述叫肝胃不和。
木旺乘土,一表现为肝脾不调;二表现为肝胃不和。
两种结果。
其中有任何一个从病机学上解释都叫木旺乘土。
如果确切地表达,木旺乘土,包括的内涵肝脾不调或肝胃不和。
中间用个“或”字,那就意味着,从逻辑上两者取其一、就是木旺乘土。
肝脾不调和肝胃不和,它们共同特点都有肝失疏泄,肝气旺,肝失疏泄的改变。
那么肝脾不调主要的影响脾不能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
它突出的特点在病理现象上表现为:腹胀、便溏、腹痛。
将来同学们学习“泄泻”的时候,学习方剂有个痛泻要方,解释它的机制就是肝脾不调,就是痛——泻——痛这么一个规律。
那么肝胃不和,主要倾向导致胃气上逆,出现嗳气、恶逆、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