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与分类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的经 济活动。通常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 按资本来源划分:资本输出与资本输入 • 按时间长度划分: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 • 按投资方式划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

间接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包括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借贷资本输出,
其特点是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使用这些资本的企业的经营 管理。
国际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购买外国企业和政府 发行的中长期债券,或在股票市场上购买上市外国企业股票的一 种投资活动。 借代资本输入是指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的国际资本流动:主要包括 商业贷款,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等。

跨国直接投资(FDI)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投资于国外的工商企业,直接 参与或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获取利润的一种投资方式。 特征是以谋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而投资则不仅
仅是资本的投入,是经营资源的综合投入。
新设工厂(Greenfield investment) 兼并收购(M&A)

市场导向型投资
以更好地扩大在东道国市场的占有率为目的而进行的直接 投资。 投资与出口比较所存在的优势:
克服供求关系的不稳定性。 避免价格的过度波动。 统一配置资源,集中利润。

邓宁的折衷理论
邓宁(1977)上述三种理论综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折衷 理论(eclecticism theory),即O-L-I分析框架。 把跨国公司的内在优势(O),东道国的区位优势(L) 与跨国投资带来的内部化优势(I)结合在一起,能较好地 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国际资本流动。
目标不是短期的市场赢利而在长期的市场开拓。 以新兴经济体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市场为主体。
投资方式偏重于兼并收购,主要借重于技术、品牌等要素, 市场目标不只是局限于东道国。

国际寡占理论
海黙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经凯夫斯逐步完善。 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是利用本身的垄断优势,通过投资而 在国际市场上而获得寡占地位而获得超额利润。 跨国企业的垄断优势:技术、品牌、规模经济等。 水平型投资与垂直型投资。

要素跨流动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
要素流动拉大国际贸易的规模。 要素流向直接决定国际贸易的区域结构。 要素转移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国际贸易的结构。 要素流动是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推动力。

要素跨国流动的类型和动因
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在开放之后都会成为可能流动生产 要素。 现实生活中资本要素的流动性最大,技术要素次之,而劳 动要素的流动往往受到较严格的限制。 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目的是追求更高的市场报酬。
9.3 :劳动跨国流动量
MPL*
A
B
C MPL
MPL* O 国内就业 L2 L1 外国就业 O*
从国内迁往国外就业 的劳动
世界的劳动要素总量

劳动力流动的阻碍因素
各国生产的产品不同,或者使用的技术不相同,往往会使 得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难以进行比较。 劳动迁移的因素比较复杂。经济因素并非唯一。 流动性大的劳动要素往往是高素质的劳动,对发展中国家 冲击大。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钱纳利、Raj Aggaral等,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国际化 进入到相应的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就成为必要和可能。 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相对的优势,从而具有对外直接投资 的动因,并获得对外直接投资的利益。 邓宁的投资路径理论(IDP),随着发展中国家本身经济 阶段的变化,对外直接投资逐步地成长发展。


劳动要素跨国流动:分析模型
假定只有两种要素劳动力和土地。两国使用同样的技术, 生产同样的商品。 当土地要素数量为一定时,投入的劳动增加到一定时点上 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现象。 劳动要素丰裕的国家里,劳动的报酬较低。

劳动要素跨国流动的一般经济效应
劳动要素跨国流动可提高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产出,从而 让各国从中分享到利益。 要素流动对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有不同的影响。输出劳 动要素通常是因为其供给相对丰裕,劳动者到国外可获得 较高的边际生产率。 要素流动的利益在国家之间的分配往往是不均衡的。

重点问题
如何对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 跨国直接投资有哪些类型,与间接投资比较有什么不同的 特征? 如何对跨国直接投资的动机进行合理的分析? 发展中国家开展海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目标是什么?

课后阅读与思考
全球金融危机的后阶段我国扩大开放进程中如何更好地引 进外资和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后进国家对外直接的战略价值
拉动出口贸易 促进技术创新
平衡国际收支
深化经济合作

海外直接投资与我国的“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的主要标志是开拓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近年我国的海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但许多问题没有很好 解决。 海外直接投资是中国经济发展未来的热点和亮点。

重点概念
要素流动 间接投资 直接投资 水平型投资 要素导向型投资 国际投资的折衷理论 对外投资发展路径
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土战略,提高消费者接受程度。 快速反映,提高对市场变动的适应性。 绕开关税壁垒。

资源导向型投资
以获得当地自然资源为目标而进行的跨国直接投资。 目标和优势
满足国内经济运行稳定或更好地扩大出口 供应的稳定性 价格的可控性 特殊的竞争优势

效率导向型投资
利用东道国的劳动力资源等提高企业利润率而进行的跨国 投资。 特征与目标:
产品返回本国市场或出口到其他市场。 利用东道国的政策优惠、区位优势等方面的优势。
生产国际化:全球价值链:需求主导与生产主导

战略资产导向型投资
着眼于未来全球竞争,重点在提高未来市场竞争力而进行 的投资布局。 特征与目标:

区位优势理论
由沃尔特·艾萨德等人提出。 选择合适的投资地点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区位优势主要包括:
自然资源 要素价格 市场区位 贸易壁垒 社会环境

内部化理论
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巴克利和卡森在科斯理论 的基础上提出。 通过跨国投资把外部的市场交易转变公司的内部交易,以 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本讲主要内容
劳动要素跨国流动的经济效应 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与动因
跨国公司行为的经济理论分析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国际贸易扩展促进要素跨国流动
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各国要素的利用效率形成直接比较,贸 易利益的存在是要素转移的动力。 国际贸易带来的市场国际化,为要素跨国流动提供了便利 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