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本科教学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开展本科教学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开展本科教学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校属各单位: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推进本科教学建设,全面支撑2016版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全面支持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要求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特色发展,学校决定开展新一轮的本科教学体系建设工作。
现就实施本科教学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目标新一轮本科教学体系建设要立足学校实际,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全面支撑2016版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全面支持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要求和持续改进,全面适应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用教育信息化支撑教学工作全过程,切实满足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力争在“十三五”末构建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本科教学建设体系。
二、建设内容本轮本科教学体系要围绕着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开展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质量保障,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开展建设工作,具体包含如下内容:(一)课程体系建设。
以学校2016版培养方案的实施为契机,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课程群的设置,加强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
通识课程要致力于学生知识结构优化、能力提高和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专业课程要依托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提高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课程按照“优化内容、加强应用、展现前沿”的原则开展教材建设,尤其是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建设好一批高质量的核心课程,推出新的教学大纲,出版一批新教材,研究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一个丰富的习题库和试题库,选用一套合适的参考书目和文献资料,建好一个实验示范中心和一批优质实习基地,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为贯彻国家和重庆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等文件精神,落实《重庆科技学院“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15年)》有关要求,现就全面提高我校本科教学质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巩固中心地位,坚持内涵式发展(一)巩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全校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走进教学、走进教室、贴近学生。
学校每年要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每三年要召开一次教学工作大会。
学校党委全委会或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年专题研究教学工作不少于4次。
要建立健全领导听课制度、专业核心课程教授负责制、助教制度等教学制度。
要以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通过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办法、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和奖励办法等制度,引导教师将教学作为首要职责,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工作中。
(二)坚持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
在保持本科办学规模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适度放缓新专业增设速度,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内涵建设上。
充分利用国家支持行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相关政策和重庆市“特色学校、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计划,突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着力服务“两业两域”。
(三)资源配置向教学倾斜。
将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
建立教学经费预算制,学校和二级学院(部)每年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应优先保证教学经费需求,确保日常教学投入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并逐年稳定增长。
二、坚持特色办学,着力打造本科品牌(四)优化专业结构。
以教育部和重庆市落实和扩大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为契机,积极探索和完善学校的本科专业设置机制。
修订学校“十二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根据学科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时进行专业设置、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进一步优化在校生结构,2013年起停招专科,集中力量和资源抓好本科建设。
加强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加强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变化,加强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问题。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要深化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知识的应用,还应该包括实际案例分析、工程实践、实验实训等形式。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科高校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要完善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机制。
实践教学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来保证教学质量。
首先,学校应制定相关的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需要有一支具备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同时,学校还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水平。
要加强实践教学设施的建设。
实践教学需要有一定的实践教学设施来支持教学活动的进行。
因此,学校应加大对实践教学设施的投入,提供先进的实验室、实训基地等设施,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要加强实践教学与实际需求的对接。
实践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学校应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将实践教学与实际需求对接起来。
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加强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深化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机制,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设施的建设,并与实际需求对接,共同推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1.02.08•【字号】晋教〔2021〕2号•【施行日期】2021.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山西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晋教〔2021〕2 号各本科高等学校:为加快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促进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行业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结合山西省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总体部署,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围绕转型发展蹚新路的高素质人才需求和“六新”突破的创新人才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办学思路,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变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转变办学方式,开展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转变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提升。
二、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加强内涵发展。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能力培养为核心,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培养符合我省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坚持产业为要,主动服务发展。
建立健全与我省能源革命和14+N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高度契合、紧密关联的应用型高校本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创业体系,提高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对转型发展蹚新路的支撑作用和服务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坚持产教融合,全面协同发展。
推动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持续深入,破解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壁垒,打通产、学、研、转、创、用一体育人“堵点”,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打造一体化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坚持改革引领,加快创新发展。
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政产学研等多方办学主体作用,加强产业、教育、科技资源的统筹和协调,打造比较优势,蹚出一条示范引领的可持续、内涵式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之路。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1.07.30•【字号】教高〔2021〕272号•【施行日期】2021.07.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各本科高等学校:现将《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三年行动计划》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7月30日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三年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以及“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有关精神,全面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河南教育现代化2035》及其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根据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安排,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改革为重点,持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本科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充分发挥智慧教学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加快推进河南省高等教育现代化提供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面向未来、育人为本。
面向新时代未来人才培养需求,紧贴教育强国建设和河南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驱动教育现代化,推动以智慧教学为重心的育人模式创新性探索,构建个性化、多样化、终身化的智慧教学新生态。
坚持问题导向、融合创新。
针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难点和痛点,顺应“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发挥智慧教学对教育变革的内生变量作用,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资源建设、教学治理的融合创新模式,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教学新形态。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财政厅关于积极促进更多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意见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财政厅关于积极促进更多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5.04.16•【字号】浙教高教〔2015〕47号•【施行日期】2015.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财政厅关于积极促进更多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高教〔2015〕47号各设区市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各本科高校、独立学院: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构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高校特色发展,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现就促进更多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思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学校特色发展为重点,以服务地方创新发展和毕业生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试点先行、示范推动,推动更多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加快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深度对接,努力构建定位准确、结构合理、分类发展、相互衔接、特色鲜明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1.鼓励试点。
凡有意愿的本科院校都可以申报开展试点。
重点鼓励学校整体进行试点,也鼓励学校选择若干二级学院或专业(群)进行先行先试。
在明确应用型建设方向的前提下,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确定试点方案。
2.面向需求。
高校应转变办学理念,认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和自身基础条件,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类型、规格与标准,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机制,努力提高学校和学生适应人力资源市场变化的能力。
3.突出改革。
高校应以推进改革为抓手,着眼于解决人才培养中的突出问题,改革办学体制,完善治理结构,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09.29•【文号】教高〔2019〕6号•【施行日期】2019.09.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全面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八次全体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严格教育教学管理1.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建设一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引领带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高校要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
要提升学业挑战度,强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等方面的质量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学分总量和课程数量,增加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提高自主学习时间比例,引导学生多读书、深思考、善提问、勤实践。
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6.06.13•【文号】教高[2016]2号•【施行日期】2016.06.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高[2016]2号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高等学校特别是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以下简称中央高校)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创造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高校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但一些高校仍存在教育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机制不够完善、内容方法陈旧单一、实践教学比较薄弱等问题。
经商财政部,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实施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继续推动和支持中央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基本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在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程中,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主要原则——因校制宜,自主实施。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本校教育教学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确定改革重点和领域,按规定自主安排资源和经费。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整体设计改革方案,注重改革的系统性、集成度,明确目标任务,聚焦重点难点,力争在关键领域尽快取得标志性成果。
——注重绩效,示范引领。
激发改革活力,建立自我评价机制,注重改革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新时代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新时代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1.09.02•【字号】•【施行日期】2021.09.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新时代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各本科高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提升高校教师专业素养、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
为建立健全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全面提升高校教师专业能力,根据国家和我省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系列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准确把握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校内涵式发展,以强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责任,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为核心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培养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2.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强教,德育为先。
把师德师风建设内化到教师专业发展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着力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知者”之德、“育者”之德和“研者”之德,切实做到以德立身、以德修学、以德履职、以德育魂,铸牢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理想和专业情操。
——坚持问题导向,务求实效。
主动对接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项目支撑,通过优化专业发展体系、更新专业发展内容、改进专业发展方法,切实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达成度、条件保障度和结果有效度,持续提升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坚持分类指导,特色发展。
推动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鼓励“双一流”高校、特色骨干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等不同类型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办学特色,针对教师个性特点和能力及其对未来自身发展预期等,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分类指导,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引导教师把精力集中在人才培养上,打造一大批安教、适教、乐教的高校教师队伍。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08.08•【文号】教研〔2018〕5号•【施行日期】2018.08.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教研〔201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有关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双一流"建设,根据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现予以印发。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18年8月8日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根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三项基础性工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在深化改革、服务需求、开放合作中加快发展,努力建成一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确保实现"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确定的战略目标。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任务更加艰巨。
因此,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养数以千万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为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现就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1.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总要求,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是: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确保教学运行需要。
高等学校要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切实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的重点,加大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学校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不得低于25%,用以保障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教学差旅、体育维持等教学开支。
要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尽快改变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同级财政部门积极协调,共同研究制订生均教育事业费拨款标准,确保高等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拨款及时、足额到位。
教育部将定期向社会公布各高等学校教学经费投入情况,并将其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南京理工大学关于制定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指导意见
南京理工大学关于制定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指导意见本科培养计划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实施方案,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南京理工大学“十二五”人才培养专项规划》、《南京理工大学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学校决定对本科生培养计划进行全面修订。
为保证本轮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工作顺利进行,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面向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为根本,构建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多样化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求真务实,能开拓创新、引领发展的工程精英和社会中坚。
”通过本科培养计划的修订,构建“宽基础、精专业、多模块”的课程体系;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二、基本原则1.适应社会需求。
根据教育部专业人才培养规范、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办学目标和本科人才培养定位,认真分析我国社会发展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国内外同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参照,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2.体现学科特色。
专业培养计划要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传统与学科特色,灵活设置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教育课程;课程设置要体现系统性、前瞻性,要反映本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最新研究成果;要有效整合课程,科学地处理好本、研不同培养层次课程之间的衔接;培养具有南京理工大学特色的高素质本科人才。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9.24•【字号】鲁政办字[2013]126号•【施行日期】2013.09.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3〕126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以改革招生考试制度为突破口,建立上下衔接贯通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路径1.逐步扩大3年高等职业教育与2年本科教育(以下简称“3+2”)、3年中等职业教育与4年本科教育(以下简称“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院校范围和专业覆盖面,单列招生计划,2013年12月底前制定转段考核测试办法和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实施办法。
逐步实现“专升本”与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对接。
(省教育厅负责)2.以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为取向,完善春季招生考试制度。
2014年春季高考进行专业技能实操考试,开展“3+2”试点。
对获得政府部门组织的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技能大赛国家级三等奖以上、省级一等奖的学生,免试技能和专业知识,根据语文、数学、英语3科考试成绩,单独划线、择优录取。
建立职业院校优秀学生推荐升学制度。
启动高职院校注册入学,争取省属本科院校自主招生试点。
调整高等院校生源计划,从2014年起逐年增加并单列春季高考本科招生计划。
(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负责)3.加快本科院校分类建设,加强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积极支持省属本科院校整体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督促本科院校选择部分学院或专业,对接产业需求,突出职教特色,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有效载体。
关于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学校实现快速、和谐、可持续发展,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创建全国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地方大学的目标要求,现就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1.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学校及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将质量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完善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教学单位为基础、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充分发挥学院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按年度公布本科教学工作状态数据,展示各教学单位教学运行、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效果和特色项目建设情况,将其纳入考核各单位领导工作政绩的重要依据,逐步建立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标志的奖优罚劣机制,使人才培养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继续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学校合理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保证教学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保证四项经费持续增长且支出占学费收入的比例达到30%左右。
进一步加大对课程建设、实验中心、实训基地、图书资料特别是文科类资料室、多媒体设备及教室维修等教学基本条件建设的投入,加大对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所需经费的支出力度。
同时应加强经费管理及监控,确保教学经费的合理使用。
3.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人才质量观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质量观。
深刻理解“会学习、会做人、能做事、能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时间:2015-11-17 来源:教育部教发[201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以下简称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力举措破解转型发展改革中顶层设计不够、改革动力不足、体制束缚太多等突出问题。
特别是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
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1.指导思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试点引领、示范推动,转变发展理念,增强改革动力,强化评价引导,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为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努力提高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在充分调研和借鉴其它高校关于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有关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已有的各项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对建立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提出如下若干意见:一、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一)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最集中的体现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因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要始终围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来进行,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并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发展观。
(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在教学质量保证中应当发挥主导作用。
通过教学质量监控,可以提高广大教师的质量意识,促使他们主动投入教学研究,努力关注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
(三)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又要重视教学环节的管理,要形成全校上下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使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不断得以完善。
二、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一)教学质量保证的目标体系1.人才培养目标系统——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专业改变和发展方向等;2.人才培养过程系统——主要监控点为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教材的、师资队伍的配备与建设、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性环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考核方式和试卷质量、经费投入等;3.人才培养质量系统——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合格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毕业率、学位授予率、考研率、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用人单位评价等。
(二)教学质量保证的组织体系由校、院(系、部)、教研室(系)构成三级保证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保证。
1.教学质量保证决策系统:主要有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务处组成。
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意见
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意见为深入贯彻精神,全面落实有关文件的安排部署和各项要求,结合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不断提升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现就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1.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校上下必须坚持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要牢牢抓住本科教育这一学校育人体系的核心部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要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全校要统思想、提高认识,牢固确立本科教学中心地位,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首要标准,把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目标,把社会评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质量上,把提高和保证质量的各项举措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2.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思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根本要求。
以“质量立校、兴校、人才强校、科研促校”四大战略为指导,学校各级领导和各二级学院及各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忧患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生存、质量取胜、质量发展的观念,把教学质量特别是本科教学质量作为学校今后长远发展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3.将师德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言传与身教相统、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工作,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和监督机制。
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用、晋升和奖惩的重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4.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全面提高教师质量,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9.04.19•【字号】•【施行日期】2019.04.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普通本科高校:为狠抓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的落实,强力推进教育强省战略,经研究同意,现将《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校贯彻执行情况,请及时报省教育厅高教处,联系人:王允,联系电话:*************,邮箱************。
江西省教育厅2019年4月19日附件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要求,结合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促进我省本科教育全面振兴,推动我省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努力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狠抓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的落实,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和江西教育现代化建设,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共绘新时代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新画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总体目标到2022年,“以本为本”牢固树立,“四个回归”全面落实,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成,高校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建成一批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课程,加速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向纵深,国际合作交流不断扩大,教师育人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效显著增强,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力大幅提升。
海南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doc
海南师范大学规章制度汇编教学管理分册2016年8月海南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海师办〔2014〕52号文印发)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海南师范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省重点大学,结合学校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一)进一步提高对教学工作的认识。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全校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要紧密围绕教学工作展开,深化教学改革,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二)坚持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
从学校领导到各职能部门负责人,都要关注本科教学工作,要关心、支持教学改革。
学校党政一把手为全校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主管副校长是直接责任人;院系党政一把手为院系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主管副院长(副系主任)是直接责任人。
(三)坚持各级领导听课制度。
每学期学校领导听课不少于3节,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节;教学单位院长、副院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教学单位正、副书记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节。
(四)坚持教学工作会议制度。
学校每两年召开一次全校教学工作会议,校长办公会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专题会议,学院每学期召开一次全院教学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改进本科教学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五)不断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
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建设和改革的经费投入力度,保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公共教学条件建设、实践教学、教改立项、学生科研训练、学科竞赛、优秀教师奖励、优秀教学成果奖励等各类专项经费的投入。
二、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六)加强本科专业建设的统筹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开展本科教学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校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推进本科教学建设,全面支撑2016版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全面支持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要求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特色发展,学校决定开展新一轮的本科教学体系建设工作。
现就实施本科教学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目标新一轮本科教学体系建设要立足学校实际,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全面支撑2016版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全面支持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要求和持续改进,全面适应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用教育信息化支撑教学工作全过程,切实满足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力争在“十三五”末构建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本科教学建设体系。
二、建设内容
本轮本科教学体系要围绕着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开展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质量保障,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提升等方面开展建设工作,具体包含如下内容:
(一)课程体系建设。
以学校2016版培养方案的实施为契机,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课程群的设置,加强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
通识课程要致力于学生知识结构优化、能力提高和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专业课程要依托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提高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课程按照“优化内容、加强应用、展现前沿”的原则开展教材建设,尤其是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建设好一批高质量的核心课程,推出新的教学大纲,出版一批新教材, 研究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建设一个丰富的习题库和试题库, 选用一套合适的参考书目和文献资料, 建好一个实验示范中心和一批优质实习基地,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
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不断深化融合,加快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
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和先进平台,提高教学过程中的数据分析、评价反馈、交流互动和资源推送能力。
积极探索混合式、翻转式等多样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持续深化在线学习方式,推进慕课创新应用。
积极探索和实践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体验
式等多元教学方法,推动研究型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教学资源建设。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认真分析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需求和学习者特征,以知识点为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开展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课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研发和建设工作。
以学校课程中心建设为契机,完善课程教学基本资料为基础,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需要,发挥教学团队作用,共同研发和建设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符合国家和重庆高校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和评审标准的高质量、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
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应用。
同时,积极引进校外先进的数字教学资源,注重共建共享,积极推广精品资源的应用,促进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以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关系确定层次,以能力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环节确定模块,以项目驱动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要求,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定位、专业培养目标,遵循教育规律,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队伍和实践教学管理建设,构建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能力培养的途径更加清晰,目标指
向性更加明确,环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内容与实际结合更加密切,符合创新性、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五)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积极开展核心课程教授负责制,倡导教授和专家学者开设新生研讨课,学科前沿微型课,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
鼓励教授副教授为本科低年级学生上课。
建立全员、全程和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营造质量文化。
以教学质量标准建设为基点,开展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课程考核标准、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等标准建设。
充分发挥学院教学管理队伍和教学督导的作用,增强全体教师的质量意识,以教育信息化完善质量监测手段,强化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将立体化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以落实和巩固,确保教学质量在改进中加强。
(六)教师教学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学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落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制订教师发展分类指导方案;帮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制订与学校发展相结合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及相关支持政策;对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面向本单位全体教师,开展各类教学研讨、咨询和交流活动。
通过课堂观摩、教学录像及分析、微课教学、教与学咨询等形式,为教师提供教学咨询、诊断与建议,进行个别辅导和帮助。
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系列专题培训,提供教学理念与教学改革、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研究方法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
训、指导,帮助教师把握教师职业特点,掌握专业技能,领会
教学艺术,促
进教师卓越发展,确保教学改革卓有成效、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三、建设经费
近五年,学校为每个专业预计平均投入约100 万元,五年累计共投入5000 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本科教学体系建设。
各教学单位应在其本科教学体系建设方案中明确建设经费使用的总体情况和内容等事项。
(一)列出经费需求详表。
各教学单位在本单位教学体系年度建设任务书中,针对每个具体的建设项目,列出建设经费需求详表和计算依据,并给出执行进度计划。
(二)遵守经费管理制度。
各教学单位在年度建设任务书中应科学预算,明确使用进度。
建设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做到账目清楚,手续齐全,票证完备。
教学体系建设经费由本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审批使用,专款专用,避免年底突击使用,坚决杜绝铺张浪费。
(三)严格经费预决算。
财务处根据审批通过的建设任务书要求分别为各教学单位建立专门账户,建设单位要规范使用经费,安排专人做好详细使用记录。
学校将开展经费使用绩效评估,对通过评估的单位,按相关规定给予绩效认定,对建设成效突出的单位在绩效认定基础上另行表彰,对不符合建设要求的项目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限期整改、调整建设内容、减少拨款直至取
消建设项目,收回经费等措施。
四、组织管理
(一)教务处为全校教学体系建设的总牵头单位。
教育发展研究院依据学校和各教学单位的十三五规划,牵头负责各教学单位的教学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及其总目标完成情况的审核评估。
财务处牵头负责经费的预算和执行情况的评估。
信息化办牵头负责教学资源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为教学体系建设提供信息技术的支持和服务。
其它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牵头单位的工作,积极主动为各教学单位提供支持和服务。
(二)按教学任务的归属情况,各教学单位组织相关教学体系建设。
根据学校审核通过的本单位教学体系建设方案,各教学单位在每年的?月报送年度建设任务书,经学校审核批准后组织院属系(部、中心)全体老师实施。
教学体系建设任务书必须明确具体建设项目的工作内容、建设方案、建设目标、建设进度、验收标准、所需经费、计算依据及其执行进度。
五、效果评估
教学体系建设工作强化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
学校根据各单位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要求,建立学院- 学校两级建设效益绩效评估机制。
(一)学院自评。
各单位教学对其承担的本科教学体系的建设完成情况进行自评,及时协调处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其
建设内容顺利进行。
(二)学校评估。
学校加强过程监控,实行项目年度评估和建设方案中期评估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实施动态管理。
对各单位自评合格的年度建设任务组织验收评估。
年度评估结果作为下一年年经费调整的重要依据,把中期评估结果作为学校批准该教学单位新任务及单位领导班子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各相关部门、各教学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教学体系建设的认识,加强对本科教学质量重要性的再认识。
明确在教学体系建设中各级人员的责任,提高站位,协同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效果。
2.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教学单位根据本指导意见的要求,成立学院教学体系建设领导机构,明确工作分工,确定时间进度表,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具体负责落实各项活动,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协同落实工作任务。
3.目标管理,绩效评价。
坚持年度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
落实工作例会制度,针对重点目标开展专题研商,明确处置方案,推动解决疑难复杂问题;坚持重点工作与工作热点相结合。
对标考核标准,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程专业认证为抓手,聚焦工作热点和难点,调整优化目标管理内容,提升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坚持目标推进与绩效评价相结合。
把目标管理单独列为本科教学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掌握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及目标管理
推进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明确绩效分配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