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杨氏之子 【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风趣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出示马克·吐温的故事,默读: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请大家看看。
(投影出示)有一次,马克·吐温乘火车去一所大学讲课。
由于要在预定的时间内赶到,所以他十分着急,而火车却开得很慢。
这时,查票员过来了,问马克·吐温:“您有票吗?”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票,查票员发现这是一张儿童票,就说:“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还是一个孩子哩!”马克·吐温不紧不慢地说:“现在我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票时还是孩子。
您要知道,火车开得太慢了。
”生:(默读故事)师:看懂了吗?想想,马克·吐温真的是在孩子时买的票吗?生:不是。
师:那他为什么这样子说呢?生:他的意思是说火车开得慢,我买票时是孩子,但是我长大了火车还没有到目的地,可见火车是开得多么的慢。
师:是的,马克吐温的确是这个意思。
他用夸张诡辩术非常幽默地表达了此时急迫而又无奈的心情,且对火车的慢速度进行了委婉而辛辣的嘲讽,这里就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
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代的故事,这是一篇文言文,(示题)齐读课题──杨氏之子2、引入课题,解题:师: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生:这篇课文讲了杨氏的孩子的故事。
师:“杨氏”的意思是姓杨的人家,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生:“杨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师:如果你姓李,那你是?(李氏之子)二、合作交流师: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看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文言文故事读通。
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案通用7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案通用7篇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
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谈话双方的身心。
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他机敏聪慧,回答别人时语言更是风趣机智、妙趣横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杨氏之子》吧。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诣、为、曰、应、禽。
(2)引导学生读准节奏。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中间要停顿。
)(3)反复读课文。
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1)其父:他的父亲。
其,他。
(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
设,摆放,摆设。
(3)此是君家果。
此,这。
君,您,古代对对方的尊称。
(4)未闻:没有听说过。
未,没有。
闻,听说。
(5)夫子家禽:先生您家的鸟。
夫子,古时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君平。
禽,鸟类。
以上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学生能够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
《杨氏之子》优秀教案
《杨氏之子》优秀教案《<杨氏之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
3、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理解文意。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2、教学难点理解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记录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
2、板书课题,理解“氏”“之”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和停顿。
4、全班齐读课文。
(三)理解文意1、对照注释,自主理解文意。
2、小组交流,互相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检查,重点讲解以下词语和句子:甚:很。
惠:同“慧”,智慧。
孔君平诣其父:诣,拜访。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家禽,您家的鸟。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四)深入探究,体会语言之妙1、思考:孔君平为什么说“此是君家果”?引导学生理解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姓杨,就故意逗孩子。
2、杨氏之子是怎么回答的?学生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讨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以对方的姓氏做文章,进行反击。
采用否定的方式,语气委婉,有礼貌。
反应迅速,思维敏捷。
4、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人物的语气和情感。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想象:孔君平听了杨氏之子的回答,会有怎样的反应?2、交流生活中机智应对的小故事。
(六)总结全文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杨氏之子》,了解了文言文的特点,感受到了杨氏之子的聪慧。
2、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杨氏之子一样,机智应对各种情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一、故事引入。
1、出示罗斯福的故事,默读。
师:孩子们,昨天我们聊到了一个话题"语言的艺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语言艺术的故事,请大家看看。
生:(默读故事)师:看懂了吗?一个小小的问题,罗斯福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告诉朋友了吗?生:罗斯福没有告诉他的朋友。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生:罗斯福说:"我也会保密",说明罗斯福没有告诉朋友。
师:对,你读懂了这个故事。
罗斯福拒绝了朋友,但是他并没有正面的拒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这里就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
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刚才大家读的故事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古文,叫文言文,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生:这篇课文讲了杨氏的孩子的故事。
师:"杨氏"的意思是姓杨的人家,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生:"杨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师:文言文语言很简练,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
读文言文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善于想象.把一个字变成好多好多字,把一句话变成好多好多话,这样你就能读懂。
下面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会不会读文言文。
生:指名读。
师:不错。
请坐下。
再听我读一遍,注意看大屏幕:(出示屏幕停顿)师:再找同学来读一读,全班一起读。
三:理解句子师: 读通了课文,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个古人的话说成现代的话,把古文的意思用现代的话说一说。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谁来说?说错了没关系。
生:第一句话的意思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人家有个男孩子九岁了,非常聪明。
师:你也真聪明!谁还愿意再说一遍?或者重复一遍,或者说得更好?生:梁国有位姓杨的,他的儿子九岁了,非常聪明。
师:你说的"非常"是原文中哪个字的意思?生:是"甚"的意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一、教学背景在五年级下学期,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已经有所掌握,能够进行基础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本节课将侧重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杨氏之子》这篇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主题、人物、情节等要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杨氏之子》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能够表达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主题和情节的理解; 2. 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难点: 1. 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杨氏之子》的主要内容及相关图片素材;2.板书内容:关键词、重点句子、学生互动环节设计;3.教学辅助材料:生词卡片、思维导图、学生作业布置。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有听说过《杨氏之子》吗?这个标题让你们想到什么?”第二步:阅读理解1.教师小组读段落,学生跟读;2.学生个人或小组阅读,理解文章内容;3.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题、人物性格等要素。
第三步:讨论互动1.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2.引导学生针对文章展开讨论,鼓励各种不同观点。
第四步:练习与拓展1.针对生词或重点句子进行解释和记忆;2.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文章内容。
第五步: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写作练习,反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2.提出下节课预习内容,并布置相关任务。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参与讨论的积极性;2.作业评价:对学生写作练习的评分和指导。
七、课堂延伸1.可以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2.设计相关的手工或绘画活动,巩固对文章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杨氏之子》这个故事,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精品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明。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课件出示故事,导入对课文的学习,感受幽默。
(课件出示故事)有一次,周总理在接见来访的美国外交家基辛格时,基辛格故意发难说:“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走路都低头弯腰的,不像我们美国人走路抬头挺胸的?”周总理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美国走的是下坡路,我们中国走的是上坡路。
”这位以语言尖刻而著称的美国外交家当时哑口无言,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导语:同学们,周总理的回答巧妙吗?从这巧妙、机智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什么?是啊,周总理的智慧体现在语言的交流上,这就是语言的艺术。
同学们,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课文——《杨氏之子》,从一个九岁孩子的话语中去感受一下语言的魅力吧!2.板书课题,提出质疑。
(板书:杨氏之子)思考:题目是什么意思?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杨家的孩子有多大?在他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个故事除了写杨氏之子,还写了谁?……)3.介绍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袭临川王,曾任兖(yǎn)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
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文辞虽不多,足为家室之表。
他招聚才学之士,远近必至。
其著作有《世说新语》10卷、《徐州先贤传》10卷、《幽冥录》30卷、《文集》8卷、《小说》10卷。
《世说新语》由刘义庆和门下文士博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原书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篇。
主要记载汉末至晋宋间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1篇】《杨氏之子》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对话导入:师生对话,要求学生相对应地用一句话回应老师师:a.同学们好;b.同学们真可爱;c.同学们真精神。
通过对话让学生初步领会语言的精妙。
接话: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课件出示以上两句话,看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
二、揭题,初识文言文。
1.刚才我说的话和我们平时说的有什么区别2.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以往的积累运用中也学习过,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课件出示课题)三、初读读通顺。
1.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请大家打开书,读一读,看看什么感觉读一遍,说说什么感觉。
2.请一位同学读,正音,正确朗读。
注意指导“为”、“应”的读音,注意断句。
3.去掉标点读。
四、再读读明白。
1.同学们读得很流利也很正确,我相信你们还能读懂。
下面就请大家再认真读一读,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等等我们来交流。
2.生读书自学。
交流。
3.把这篇文章的意思讲一讲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很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
于是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家人给孔君平摆上水果招待他,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反驳说:我怎么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呢4.同桌对讲,说说文章的意思。
五、三读,品味语言的精妙。
1.在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句子很精妙。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按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学生自由阅读(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互相交流: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点?(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
)3.交流古文:(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的意思。
)(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吾)(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样说?(汝)(4)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怎么说?(孺子可教也。
)4.谁能完整地背诵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个学生背诵《自相矛盾》。
)5.谈话导题: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
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杨氏之子。
(板书:杨氏之子)学生齐读课题。
6.理解课题:“氏”古代“姓”和“氏”分用。
《杨氏之子》优秀教案7篇
《杨氏之子》优秀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合同方案、演讲稿、作文大全、教案、述职报告、调查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contract proposal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job repor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杨氏之子》优秀教案7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促进个体化的教学和评价,一份出色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习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杨氏之子》优秀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优秀教案(精选10篇)
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优秀教案(精选10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难点: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人物的机智,有礼貌。
课前出示:(生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
教学过程:一、导课1、从今天我们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请同学们打开第三单元单元导读,读一读第一段,想想这一段讲了什么?(师: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的奇妙,凡是精炼、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所以本单元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学习这单元应从哪方面入手呢?(师:读懂每篇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在生活和学习中加以运用)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杨氏之子(板书)。
这也是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理解杨氏之子的意思),这里的杨是人的姓,“之”是助词,相当于“的”,“子”古代专指儿子。
而“氏”有两个意思:(师出示)(1)在有特长或者有身份的人姓或者姓名后面加“氏”表示尊重。
(2)旧时放在妇女父姓或夫姓的后面称呼已婚妇女。
(比如嫁给了姓张的人就叫张氏,嫁给姓李的人就叫李氏)2、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和平时学的课文感觉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师:1、很短小,只有55个字。
2、难理解,文言文语言很简练,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让学生通过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4、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教学难点】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在前几节课中学到了两首写小孩子的古诗,一起来读读。
(课件出示)刚才,我们背的都是古诗。
古诗语言简短,但是意韵丰富,诵读起来朗朗上口。
一、导入新课1.古人写的诗叫古诗,那古人写的文章叫——古文。
古文又叫文言文,它语句简短,字词的意思与我们现在的语言文字差别也很大。
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去学一篇文言文,去认识一个聪慧的小孩。
板书课题。
读一读课题(生读)杨氏之子。
2.谁知道课题的意思?“氏”指的是(姓氏)。
这里的“之”指的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老师姓刘,在古代就称作——那你就是—()之子二、接触文本,读通课文,理解句子意思1、学习文言文,朗读很重要,你们会读吗?先请大家打开课本48页,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板书:读)2、指名读。
第一次读就读得字正腔圆,真了不起。
正音:“为、应”。
3、听老师读。
听老师怎么读出古文的韵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顿。
出示课文,生自由反复读读。
男生读,注意了停顿,如果能用气息把词语连起来会更有古文的味道,齐读。
4、大家读得很好。
怎样学好文言文呢?常用的一个方法是借助书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板书),把文言文的字词变成一句一句的话来理解。
(课件)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老师说的方法自学课文。
要求 1.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情?2.逐字逐句地理解课文。
三、出示填空,检查自学情况1.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文章主要讲了杨家小儿才()岁,是个()的孩子。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3、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
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为设果,果有杨梅。
”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
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
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
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
”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2、背诵课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世说新语》。
它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机敏善对的九岁男孩形象。
全文情节简单,人物巧妙逗笑,颇具诙谐情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历史先贤,感受言语智慧。
教学目标:1. 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读通文本,争取当堂背诵。
2. 借助注释自读自悟,读懂古文,欣赏文言语句的表达艺术。
3. 充分展开对话,聚焦高阶思维,理解杨氏之子对答的机智。
4.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1.充分展开对话,聚焦高阶思维,理解杨氏之子对答的机智。
2.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释题活读,感受文言趣味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古时候一位孩子,他就是——读题“杨氏之子”,齐读课题。
杨氏之子的“之”是什么意思?那么杨氏之子就是指谁家的孩子?2.学以致用,你们能这样称呼自己吗?你们会这样介绍同学、老师和家人吗?【设计意图:由于孩子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是有距离的,不是很熟悉文言的表述的。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的文言特点,理解课题关键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仿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消解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
】读准节奏,体味文言味道学生自渎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解决文中的两个多音字(1)“为设果”的“为”读第四声为谁准备水果的意思,所以读第四声。
(2)“儿应声答曰”的“应”读第四声3.读好文言文,还得读准节奏,刚刚听大家读的时候,发现这两句话读得不准确。
怎么读?(1)孔指以示儿曰(谁指着什么给谁看?读正确节奏)孔/指以示儿/曰(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解“家禽”为家里的鸟,从而读懂节奏)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放入文中同桌之间互读,看看是否能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0《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10《杨氏之子》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领会语言的奇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采集、发现、累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课要点: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诵。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趣话言。
教课难点:领会语言的奇妙性。
教课时间:三课时教课资源: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2.能理解课文意思。
教课过程:一、出示课题,感觉文言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谈谈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 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 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其他地方?(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高声地朗诵课文,感觉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究竟有什么差异,有什么不一样。
4.自由的谈谈你感觉到的差异和不一样。
依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课:(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 )”、“应( yìng)”。
(2)联合课文中的相关字词,解说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方: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1.高声频频朗诵课文,把课文读通畅。
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状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说明,谈谈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3.讲堂沟通,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
要点指导:“为设果,果有杨梅。
”省略了主语,前方要加上“儿童”。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儿童九岁了。
孔君平去探望儿童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
儿童摆出水果款待客人。
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儿童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
”儿童应声回答:“我没听闻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怀疑问难,背诵课文1.默读课文,谈谈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教课目的: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领会语言的奇妙艺术。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4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4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4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想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初步接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6.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7.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过程:一、简介文言文,导题解题。
1.简介文言文。
〔1〕指名背诵《自相矛盾》。
〔2〕教师简介文言文: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根底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
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2.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节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
学生齐读课题。
〔2〕理解题目: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
《杨氏之子》教案设计(精选12篇)
《杨氏之子》教案设计(精选12篇)《杨氏之子》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并理解“惠”、“曰”、“禽”三个生字;2、通过对比学生与教师读的不同处,展示矛盾,探究原因,读通课文,理解意思;3、立足“未闻”、“应声答曰”的品味体悟,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4、在迁移运用中感悟古文之韵之味,初步培养喜爱古文的感情。
教学板块板块一:释题导入,迁移运用板块二:初读古文,读准字音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学习生字,理解意思3、指名朗读,掌握学情板块三:探究停顿,读通课文1、细听范读,边听边画,展示矛盾2、借助注释,探究停顿,读通课文预设点一:孔君平诣其父引导学生明白“孔君平”是人名预设点二:孔指以示儿曰引导学生理解“孔”就是指“孔君平”预设点三: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从“孔雀”不是“家禽”这对矛盾中明白停顿3、再读课文,理解意思,讲述大意板块四:深层对话,体悟“言外之意”,品味精妙之处预设点一: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1、师生对话,理解“字面之意”此是君家果——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2、品读对话,体味“言外之意”此是君家果——你和杨梅同姓,乃一家人。
预设点二: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
”1、感悟对答之巧,一叹“聪惠”引导学生理解杨氏子对答妙在以对方的姓做文章,能以其人知道还治其人之身。
2、品读“未闻”之妙,二叹“聪惠”读出“未闻”隐含的礼貌与委婉,感悟言外之意。
3、感悟反应之快,三叹“聪惠”理解“应声答曰”,体会杨氏子反应敏捷。
板块五:美读古文,迁移改文,熟读成诵1、美读全文,读出韵味2、迁移改文,熟读成诵《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教案设计篇2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2、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美的语言。
《杨氏之子》教案7篇
《杨氏之子》教案7篇杨氏之子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解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灵聪明和他的答复的奇妙之处。
3、熟悉3个生字,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人物语言的幽默和机灵。
三、教学难点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人物语言的幽默和机灵。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预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日我们二实小来了很多评委教师和听课教师,你们快乐吗?对啊,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日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真是一件欢乐的事情。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节课我确定也会遇到不少值得我学习的人,是不是?刚刚我们的沟通中,有两句话和现代语言不一样,你们发觉了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
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
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宝。
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
板书:杨氏之子2、解释课题题目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姓杨人家的儿子)课文中的小孩姓杨是杨氏之子,你姓什么?在古代你就是——二、读课文,初识文言文味道1、课件出示故事,激发兴趣2、通读课文同学们喜爱这个故事吗?现在让我们抓紧一起来试着读读课文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3、检查通读状况同学们都读得很仔细,课文中的字音都读准了吗?教师来检查一下。
(课件出示)字音都读准了,课文确定能读得更棒,是不是?(指名读后,正音)你们都读得特别仔细,教师情不自禁也想读一读,好不好?(师范读)教师读得好吗?觉得好在哪里?(学生自由答复)(课件出示标有停顿的课文)请同学们根据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
指名读,齐读。
4、沟通学习古文方法像这样的古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读懂它?(引导方法有看解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现在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个句子的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笑话,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文章通过讲述杨氏之子孔君平与杨氏的对话,展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本课内容具有生动、幽默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了解古代笑话的韵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古代笑话这类题材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笑话的特点,引导他们正确理解文言文,并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笑话的魅力,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内容。
2.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古代笑话的幽默。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景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古代笑话的魅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方便学生跟读、模仿。
3.相关资料:搜集一些古代笑话,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兴趣。
如:“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古代的笑话,故事中的人物非常聪明,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随后,教师逐句讲解课文,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诣、禽”两个生字,会写“梁、诣、禽”三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3、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待客有礼,体会文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回忆旧文同学们,谁还记得我们本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我听到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了《自相矛盾》。
谁能完整地背诵出来?(指名背诵)2、揭示新课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文言文的世界,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
来,齐读课题——杨氏之子。
(板书:杨氏之子)3、理解课题氏,姓氏。
之,的。
完整意思为姓杨人家的孩子。
4、了解出处《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刘义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其内容是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和轶事。
二、走近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交流分享,预设:(1)夫子与孔君平的混淆。
夫子是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的是孔君平。
(2)杨父的混淆。
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杨父有没有在场。
(3)__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君平去拜访杨家父亲,父亲不在,于是就叫出了杨家孩子。
孩子用杨梅招待客人,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孩子马上回答:“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3、再读课文(1)自由朗读,试着将停顿读正确。
(2)指名朗读,请同学分享停顿的理由,大家一起讨论是否恰当。
(3)纠正朗读,在文中划出正确的朗读停顿线。
(4)教师范读,尤其注意孔君平与杨氏儿的两句对话。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 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孝道与忠诚的重要性,理解故事中发生的故事并体会其中的人物情感。
2.学生能够掌握词语“谭者”,“汝所为兄弟”,“武侯”,“糜夫人”的读音和意思。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跟读,达到流畅、准确、有表情的阅读。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分析故事情节背后的道德和智慧。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长辈的情感,关注家庭故事和情感。
2.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感情认同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主题和情节。
2.学会识字并理解汉字的用法。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情感。
2.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标点符号和语调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备好“杨氏之子”的教材、课件、教学反思。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好课本和笔记工具,做好听讲和朗读准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2.学习新课: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然后讲解生字词语的意思。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享个人观点。
4.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写作或朗读作业。
第二课时1.复习与导入:教师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学习新课: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4.拓展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活动,如剧情演绎或情感表达。
5.总结与评价: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评价学生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故事《杨氏之子》中的主题教育,通过亲情、孝道和忠诚的展示,引导学生明白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需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3、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
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
”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
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
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
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
”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
(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