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的对策和建议
耕占占补平衡专项整治整改方案

耕占占补平衡专项整治整改方案一、前言。
咱都知道,耕地那可是咱的命根子,就像游戏里的核心资源一样重要。
可现在耕占占补平衡出了问题,这就好比游戏里的资源分配乱套了,咱们得赶紧想办法整改,让这个系统重新正常运转起来。
二、现状分析。
1. 问题梳理。
有些地方啊,占了耕地去搞建设,可是补充的耕地质量那叫一个差,就像拿个小破玩具去换人家的大宝贝。
补充的耕地要么是在偏远的山旮旯里,交通不便,耕种起来可费劲了;要么就是土壤肥力不行,种啥都长不好。
还有些情况是占补的数量对不上号。
就像你说你还了10个苹果,可实际上只给了8个,这可不行啊。
在占补的程序上也是乱得像一团麻。
有些手续不全就开始占耕地,补充耕地的时候也是稀里糊涂的,没有按照规定的流程走。
2. 原因探究。
利益驱使呗。
有些企业或者个人觉得占耕地搞建设能赚大钱,就不管不顾地占了,而在补充耕地的时候又想省钱省事,所以就敷衍了事。
监管不到位。
就像放羊的时候没有好的牧羊犬,有些地方的监管部门对耕占占补平衡的监管就像打瞌睡一样,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就算发现了也没有严格执法。
规划不合理。
有些城市或者乡村的规划就没有考虑好耕地的保护,把建设项目都安排到耕地上了,这就导致了占补平衡的一系列问题。
三、整改目标。
1. 在数量上,要做到占多少,补多少,而且一个都不能少,就像还账一样,清清楚楚。
2. 质量上得提升,补充的耕地要和被占的耕地质量相当,不能拿次货充好货。
要让农民在补充的耕地上能种出好庄稼,就像在原来的耕地上一样丰收。
3. 程序得规范起来。
从占耕地的申请到补充耕地的验收,每一步都要按照规定来,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乱搞了。
四、整改措施。
# (一)加强宣传教育。
1. 开展“耕地保护宣传周”活动。
就像搞个大派对一样,在各个乡镇、村庄里,通过大喇叭广播、贴标语、发宣传册等方式,告诉大家耕地的重要性,还有耕占占补平衡的政策。
让大家都知道,保护耕地就是保护自己的饭碗。
2. 举办培训讲座。
把那些涉及到占补平衡的企业负责人、基层干部都叫来,给他们好好讲讲相关的法律法规,就像上课一样,让他们知道违规的后果可严重了,不是闹着玩的。
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的对策和建议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农业发展的难题之一。
为了保护耕地资源,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的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加强耕地面积管理、鼓励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提出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耕地面积管理。
对于耕地占补平衡的管理,监管和严格的法律法规是不可或缺的。
为此,我们可以完善耕地占用审批制度,加强对耕地的保护。
同时,还可以加强公众的教育,提高人们对耕地保护的意识,从而有效保护耕地资源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其次,我们可以鼓励农业高效节水技术。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耕地灌溉的用水量也相应增加。
使用现代化和高效的农业灌溉技术是保护耕地资源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鼓励农民采用最新的高效节水技术,如雨水收集、滴灌、喷灌等,并向其提供技术支持和补贴。
最后,我们要推进乡村振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的问题已经成为时下热门话题之一。
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保护耕地资源方面,农村振兴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法。
我们需要通过扶持支持和政策倡导,鼓励农民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野生食品采摘等服务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收入来源,同时推动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保护和提高耕地的生产力和效益,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协力推进。
通过加强耕地面积管理、鼓励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和推进乡村振兴等,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并为今后的农业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一)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行各业加大了建设力度,对建设用地需求与日俱增,补充耕地数量难度加大,当前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可开发补充耕地的未利用地十分有限。
经过前些年的开发补充,全县除不宜开发利用的河流水面、内陆滩涂、沿海滩涂以及受自然淡水资源、湿地保护区及城市周边建设条件限制外,可开发利用的很少,在生态环境和耕地质量保证上也凸现不足,因此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难度日益加大。
(二)补充耕地质量难保障。
当前,以补充耕地为目的的土地整治项目或多或少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耕地质量很难达标,为占补平衡带来诸多困难。
由于土地肥力差,产出少,项目建设完成后,群众耕种意愿不高,甚至出现荒芜的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基层建议:一是建议划拨专项资金,对现有的劣质、等级低的耕地,通过回填耕作层表土,增施有机肥料或者采用生物培肥技术,改善土壤耕作层表土的养分含量等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
二是拓宽补充耕地途径,除耕地开垦费外,其他财政资金、社会资金等投入产生的耕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产生的耕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产生的耕地等均可用于占补平衡。
三是实施田、水、路、林、村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增加有效耕地。
2019年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的对策和建议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的对策和建议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将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进了法律,并出台了一系列耕地保护措施,其中“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耕地保护措施。
《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实施对于遏制耕地锐减的势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实施,有效地增加了耕地面积,缓解了因建设占用及退耕造成的耕地压力,推动了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的蓬勃发展。
但由于该制度建立时间不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最主要的是“占优补劣”现象突出。
一、存在“占优补劣”现象的原因分析1、耕地保护考核体系还不够完善。
虽然《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补充的耕地应与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国土资源部也相应出台了耕地质量评价标准,但各省对耕地质量评价尚未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对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
2、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前,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土地开发整理事务的都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无经费来源,办公经费、人员工资、福利、养老保险等经费无保障,不利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开展。
3、缺少一批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队伍,影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的质量。
4、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一般建设所占耕地都是经营多年、土壤肥沃、自然条件较好的土地,而开发补充的土地大部分是未利用土地,自然条件不好,土层薄且土质贫瘠。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问题。
按现行的政策,耕地开垦费必须全额上缴后,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形式拨付用于补充耕地。
现实中,存在拨付资金不足的现象,上缴的开垦费水田一般是10000元/亩左右,旱土是6000元/亩左右。
而拨付的资金仅是2000元/亩左右,并且所拨付资金还有部分用于必须的办公经费、交通工具、人员工资、福利、保险等开支,致使投入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严重不足。
耕占占补平衡专项整治整改方案

耕占占补平衡专项整治整改方案一、背景分析为了保护好我们的农田资源、城镇土地资源、耕地资源,加强对国土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依托国土资源管理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集中整治耕地占用、流转违规、矿山开发垃圾、建设垃圾等违法行为,维护耕地资源的完整性和永续性,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特制定耕占占补平衡专项整治整改方案。
二、整治目标1.严格按照规划和法律的要求,全面保护农田资源和城镇土地资源的完整和稳定。
2.加强对违法耕地占用、流转违规、矿山开发垃圾、建设垃圾等违规行为的整治,还耕地一个清洁整体。
3.通过专项整治,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加大对违法行为的追究力度,保障法律的实施和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整治内容1.严格规划管理,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农田保护和城镇化发展。
2.加强对耕地占用的监管,严格依法审批土地使用权,确保耕地的完整。
3.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管,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杜绝违规流转。
4.加大对矿山开发垃圾和建设垃圾的管理,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清理处理。
5.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农田资源。
6.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和保护,建立健全承包经营权管理制度。
7.开展农田资源专项整治和政策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土地资源的保护工作。
四、整治措施1.建立健全耕占占补平衡专项整治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级责任部门的任务和职责。
2.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测,建立完善的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土地资源的动态。
3.加大对各种违法现象的监督检查和整治处罚力度,对违法者依法予以处理。
4.建立健全农田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保护耕地资源的完整。
5.组织开展农田资源的调查评估和统计分析,查清各类违法耕地占用、流转违规、矿山开发垃圾、建设垃圾等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
6.加大对各类违法行为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土地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关于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十条措施

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十条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议题。
作为粮食生产的基础,耕地的保护和管理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也关系到生态环境的稳定。
为了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下面将提出十条措施,以期为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提供建议和借鉴。
1. 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要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首先需要在国家级和地方级别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明确规定哪些区域可以用于耕地占用,哪些区域需要进行耕地补充,从而避免耕地资源的过度占用和破坏。
2. 实施严格的耕地减少和增加审批制度: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耕地减少和增加审批制度,对于耕地的占用和补充实行严格的审批和监管,确保每一处耕地资源的使用都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规定。
3. 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和修复:通过加强生态补偿机制、设立土地保护奖励、实行土地集约利用等措施,加大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力度,抑制乱占耕地的现象,保持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
4.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和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实现耕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效益,降低对耕地资源的过度占用。
5. 改进土地管理和监测技术:利用现代化的土地管理和监测技术,加强对耕地资源的实时监测和信息采集,及时发现和处理耕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行为,为提高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供有力支持。
6. 加强对耕地占用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耕地占用监督和执法机制,严惩乱占耕地、破坏耕地资源的违法行为,维护好土地资源的整体利益,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顺利实施。
7. 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降低对耕地资源的需求,为保护和利用耕地资源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8. 促进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推动家庭承包经营与土地流转相结合,加大土地资源的集约化使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规范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工作的通知-鲁自然资规〔2019〕5号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规范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工作的通知正文:----------------------------------------------------------------------------------------------------------------------------------------------------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规范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工作的通知鲁自然资规〔2019〕5号各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财政局:为进一步规范补充耕地项目备案入库管理工作,提高备案入库项目质量,规范补充耕地指标调剂程序,确保新增耕地的数量真实、质量可靠。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规范补充耕地项目管理(一)规范项目选址。
补充耕地项目选址要符合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林业和其他行业规划,纳入本辖区国土空间规划。
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划定宜耕后备资源范围,实现耕地后备资源有序开发。
禁止开垦严重沙化土地,禁止违规毁林开垦耕地,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森林、湿地等生态红线保护区域以及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区域内开发耕地。
(二)明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要求。
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
项目承担单位根据年度补充耕地计划,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财政、林业、环保、水利、农业等方面的专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论证并批复。
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1年内未实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自动作废。
对于将历史形成的未纳入耕地、林地保护范围的废弃园地、残次林地等适宜开发的农用地作为新增耕地来源的,须县级人民政府先行组织自然资源、林业、环保、农业等方面的专家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进行可行性评估论证并出具论证意见;将废弃的水工建筑用地、内陆滩涂等作为新增耕地来源的,应根据管理权限征得相关主管部门的同意,相关主管部门出具的意见作为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

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济发〔2019〕2号(2019年1月2日) 为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改进耕地占补平衡,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鲁发〔2018〕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明确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着力加强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保护,采取更加有力措施,依法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为保障全市粮食安全构筑坚实的资源基础。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严保严管、节约优先、统筹协调、改革创新基本原则,已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划定的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提升,构建耕地保护新格局。
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53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444万亩,确保建成320万亩高标准农田,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粮食总产稳定提供资源支撑。
二、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一)加强土地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
启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工作,以土地用途管制为原则,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底数、底盘、底线”作用,协调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各类空间性规划的关系,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层级衔接体系,明确不同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管控重点,探索完善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创新规划分区引导方法,针对不同分区提出差异化管制原则,探索分区引导与用途管制相互衔接的管理思路,探索空间部分留白和指标预留等调控方法。
耕地占补平衡困境与对策

耕地占补平衡困境与对策咱们今天来说说耕地占补平衡的事儿。
你们知道吗?耕地就像我们的大饭碗,我们吃的粮食都是从耕地上长出来的。
可是呀,现在有个大麻烦,这就是耕地占补平衡遇到了困境。
先说说这个困境是啥样的吧。
就像我们村旁边,以前有一大片肥沃的耕地,种着各种各样的庄稼,春天的时候绿油油的,可好看了。
但是呢,后来有人要在那里盖大房子、建工厂,这就把耕地占掉了一部分。
这就是耕地被占用的情况。
那补呢?补起来可不容易啦。
有的地方说要补上同样多的耕地,可是找块合适的地好难呀。
比如说,有的地方虽然找了一块地说是补充耕地,可是那块地的土特别硬,就像石头一样,根本不适合种庄稼,这就没有真正达到耕地占补平衡。
还有啊,有些地方为了完成任务,只是在数字上做文章。
比如说,把一些本来就不怎么能种好东西的边角地也算作补充的耕地,可这些地种出来的粮食很少很少。
这就像我们做数学题只写了个答案,但是过程全是错的一样,是不行的。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这就有对策啦。
我们可以让大家都知道耕地的重要性。
就像我们在学校里宣传爱护花草树木一样,也可以宣传爱护耕地。
我们可以画一些漂亮的画,画上大丰收的耕地,然后贴在村子里、小镇上,让大人们一看就知道耕地有多好。
政府也可以出一些好办法。
比如说,给那些好好保护耕地的农民伯伯一些奖励。
就像我们在学校表现好会得到小红花一样。
要是农民伯伯把耕地照顾得特别好,粮食产量高,就给他们一些奖金或者奖品。
这样大家就会更积极地保护耕地啦。
还有哦,对于那些占用耕地的情况,一定要严格管理。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
有个地方,有个老板想随便占耕地盖商场,大家都不同意。
然后呢,政府的叔叔阿姨们就来管这个事儿了,他们告诉那个老板,耕地是不能随便占的,必须要按照规定来。
最后那个老板就只能去别的合适的地方盖商场了。
我们小朋友虽然小,但是也能出一份力。
我们可以在看到有人破坏耕地的时候,告诉爸爸妈妈或者老师。
只要我们大家都重视起来,耕地占补平衡的问题就一定能够慢慢解决,我们的饭碗就一直能装满香喷喷的粮食啦。
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意见解读

建立黑土地保护监测网络,定期监测土壤质量变化,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调整保护范围
根据黑土地分布情况和保护成效,适时调整黑土地保护范围,确保重点区域得到有效保护。
打击违法犯罪
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占用、破坏黑土地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黑土地保护秩序。
01
02
03
04
加强退化耕地治理
治理酸化耕地
规范调剂程序
优化跨地区耕地占补平衡调剂程序,提高调剂效率,保障调剂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耕地资源优化配置。
统筹跨省开垦
加强跨省域耕地开垦项目的统筹协调,促进区域间耕地资源互补,实现全国耕地占补平衡总体目标。
加强对补充耕地主体补偿激励
落实补充责任
严格落实耕地补充责任,明确补充耕地主体,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刚性执行。
加快构建高标准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系统等现代化农业设施,优化非耕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能力,推动非耕地向高效设施农业转型。
根据不同地区非耕地资源的特性,探索多样化的种植养殖模式,如盐碱地改良种植、沙漠化土地治理与利用等,实现非耕地资源的科学、合理、高效利用。
感谢观看
LOGO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工作原则
坚持量质并重
在耕地保护中,既要确保数量不减少,更要注重质量的提升,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保障。
坚持严格执法
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维护耕地保护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坚持系统推进
注重耕地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部门间协作,形成耕地保护合力。
坚持永续利用
制定费用标准
科学制定补充耕地费用标准,合理确定补偿额度,保障补充耕地主体的合理收益。
耕地占补平衡工作难点及对策

耕地占补平衡工作难点及对策
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是指在城乡发展变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根据国
家和地方政策规定,合理统筹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
活需要的工作。
其难点和对策如下:
难点:
1.定位不清:对于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目标缺乏明确的定位和规划,导致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实施缺乏方向性。
2.土地供需信息不对称:部分地区土地供需信息不对称,难以全面掌
握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及其发展动态,导致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实施存在
一定难度。
3.制约因素多: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实施不仅受到自然条件限制,也
受到经济发展、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难以寻求长期有效的解决方案。
对策:
1.完善规划和定位: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目标的规划和定位,
建立起长效的、科学的、可持续的管理模式和机制。
2.加强信息统计和管理:推动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管理,提
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及时掌握土地供需信息,为耕地占补平衡
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3.强化政策措施: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在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农村
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强改革创新,构建起一套科学合理、有效可行的政策措施体系,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顺利实施。
新形势下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现状及建议

新形势下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现状及建议新形势下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现状及建议一、引言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耕地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其保护和管理尤为重要。
为了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保护好我们宝贵的耕地资源,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本文将对新形势下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现状分析1.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制定背景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耕地被占用用于建设,这导致了耕地资源逐渐减少的局面。
为了保障农民的生计和粮食安全,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在占用耕地时必须进行相应的补偿,以保持耕地总量的平衡。
2. 政策的实施情况尽管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出台已有多年时间,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地方缺乏有效的耕地保护措施。
对于占用耕地的补偿方式和标准存在差异,这给农民的利益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3. 效果评估在一些地区,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实施效果是显著的。
政府在占用耕地时会及时进行补偿,确保农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然而,在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由于政策执行的不到位,农民的权益受到了侵害。
三、问题分析1. 政策执行力度不足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对于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执行力度不足。
在面对土地占用时,相关部门没有及时提供有效的补偿方案,导致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2. 补偿方式和标准不一致对于占用耕地的补偿方式和标准,不同地区存在差异。
有些地方对于同样面积的耕地占用,给予的补偿标准差距较大,这导致了农民的利益受到不公平对待。
3. 农民权益保护措施有待加强在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中,农民的权益保护是至关重要的,但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
在补偿时,对于农民的实际损失没有进行充分评估;另农民对于自己权益的维护意识不足,导致他们在面对政策执行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四、建议与展望1. 加强执行力度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应加强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督,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能够得到切实的落实。
耕地占补平衡遇到麻烦了六招轻松搞定!

耕地占补平衡遇到麻烦了?六招轻松搞定!现行以县为单位的区域耕地“占一补一”的数量平衡比较困难。
一是因为耕地是稀缺资源,无法随意“创造”。
二是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人地矛盾一直比较突出,那些适应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早已被大量开垦或被农民自行开垦为自留地,只剩下数量不多、位置偏远、耕作条件差的耕地后备资源,且多零星分布,开垦价值不大,导致县域内占卜平衡难以实现。
耕地占补的责任主体错位。
现实中,一些建设用地单位并不直接承担耕地补充任务,而是象征性地交纳一定的耕地复垦费,具体耕地补充责任通常由县级地方政府负责,并最终落实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使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对建设主体占用耕地的制约作用大打折扣。
而就土地管理部门而言,既要负责耕地的开发,又要负责耕地开发的质量监管与验收,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创新”应对措施,使占补平衡“变味”。
一是利用地籍年度变更机会,增加未利用地,人为地制造出宜耕后备资源;二是毁林造地或围滩造田,有的地方不得不由政府出面协调林业部门、水利部门与国土部门的关系,为“造地”开绿灯,结果造成生态破坏,引发水土流失。
三是为了实现“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创新地提出了“旱改水”工程。
但是,并不是只要资金投入多,就能建成水田,有些旱地,土质就是沙壤土,保水性能差,无法形成犁底层。
即使有些地段,通过泵站建设,抽取地下水来解决水源问题,但维持成本也很高。
新增耕地的开发、利用与管理难度大。
兰德土地认为,首先,由于农村的山地(包括地籍上的一些未利用地)基本上都分配至各家各户。
由于耕地的经济效益远不如果园,如果可开发成果园,农民当然不希望自家的山地被列为耕地后备资源。
其次,新增耕地很难计入国家的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面积。
如何化解耕地占补平衡的麻烦?第一招:回归建设用地单位的耕地补充责任主体地位。
只有真正把建设用地单位作为耕地补充的责任主体,才能发挥出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对少占耕地的调控作用,因此,应防止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各项建设项目投资,而把耕地补充转移给地方国土部门的行为,应切实让建设用地单位承担起补充耕地的责任。
优秀报告范文: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的对策和建议本页是最新发布的《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的对策和建议》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的对策和建议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的对策和建议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将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进了法律,并出台了一系列耕地保护措施,其中“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耕地保护措施。
《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实施对于遏制耕地锐减的势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实施,有效地增加了耕地面积,缓解了因建设占用及退耕造成的耕地压力,推动了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的蓬勃发展。
但由于该制度建立时间不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最主要的是“占优补劣”现象突出。
一、存在“占优补劣”现象的原因分析1、耕地保护考核体系还不够完善。
虽然《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补充的耕地应与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国土资源部也相应出台了耕地质量评价标准,但各省对耕地质量评价尚未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对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
2、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前,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土地开发整理事务的都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无经费来源,办公经费、人员工资、福利、养老保险等经费无保障,不利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开展。
3、缺少一批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队伍,影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范文写作设计和实施的质量。
4、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一般建设所占耕地都是经营多年、土壤肥沃、自然条件较好的土地,而开发补充的土地大部分是未利用土地,自然条件不好,土层薄且土质贫瘠。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问题。
按现行的政策,耕地开垦费必须全额上缴后,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形式拨付用于补充耕地。
耕地占补平衡改革意见和建议

耕地占补平衡改革意见和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耕地占补平衡改革的经验。
我觉得首先得把政策给吃透了。
就像你想玩游戏通关,你得先了解规则吧。
以前我刚接触这事儿的时候,完全是懵的,政策文件看两眼就觉得头疼,结果在实际工作中就出问题了。
比如说有个项目涉及到耕地占用,我没有完全按照占补平衡政策的规定去核算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差点就违规了。
所以啊,那些政策文件得反复读,一条一条去理解。
还有啊,这个占补平衡过程中的监管得加强。
我感觉现在有些地方在监管上是有漏洞的。
就好比班级里班主任不在的时候,有些调皮的学生就开始捣乱一样。
我见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个小区域在耕地占补平衡中,负责验收的工作人员工作不细致,结果有些补充耕地在质量上根本就达不到要求,但是还被通过了。
这就不行,应该建立多部门联合的监管机制,不能光靠一个部门。
哦对了还有,宣传力度得加大。
很多老百姓、小公司企业啥的根本就不太懂这耕地占补平衡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你看,就像新出的一个大家都需要的福利政策,但是官方只是发文,没什么深入宣传,那很多人就不知道这个好处,就无法积极配合。
可以多弄一些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比如说组织专门的宣讲会,到乡镇去,像摆地摊那样,放上一些宣传手册,还有专人答疑解惑。
说到资金这块,那也是一个大问题。
补充耕地是需要钱的,如果资金不足往往就会大打折扣。
我觉得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渠道。
不能光靠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可以吸引社会资本介入嘛。
但是这又涉及到一些利益分配的问题需要权衡。
比如,有个地方尝试和企业合作搞补充耕地项目,一开始承诺企业很多好处,结果后期因为分配问题搞得不欢而散,项目也受影响。
我也知道我的这些建议不是十全十美的。
毕竟每个地方情况不一样,但是总的来说,目的就是要让耕地占补平衡改革能顺利进行下去。
也需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
像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这块的情况就完全不同,发达地区可能有更多的资源去搞,但是也面临着用地需求大的压力。
耕地占补平衡实施中的不平衡问题与对策

耕地占补平衡实施中的不平衡问题与对策当前,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日趋减少,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需求居高不下,实现占补平衡的难度日益加大,而实践中出现的占多补少、占整补零、占优补劣等问题也暴露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一些弊端。
鉴于此,本文运用政策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剖析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在实施中出现的多种“不平衡”问题,探讨导致问题产生的体制机制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1、数量方面不平衡补充耕地不实,账面“平衡”弄虚作假一些地方在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过程中,虽然在信息库里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的数量实现了“平衡”,但是存在补充耕地实地现状为非耕地、实际补充耕地面积少于验收入库面积、补充耕地验收后“非农化”等补充耕地不实的问题,账面上的数量“平衡”实际为弄虚作假。
2019年,自然资源督察系统随机抽取了7214个2017年以来的补充耕地项目开展实地核查,涉及补充耕地面积为245.1万亩,发现虚假补充耕地共计8.3万亩,占比3.4%。
而同年开展的耕地保护督察,发现全国28个省的部分占补平衡项目存在补充耕地数量不实问题,涉及耕地16.98万亩。
补充耕地弄虚作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补充耕地地块未整理成耕地,却按新增耕地验收入库。
在自然资源部通报的土地违法违规典型案例中,这是耕地占补平衡实施中最突出的问题。
如湖南省某市某镇4个村的土地整治项目,2020年5月经市自然资源局验收通过,新增耕地(水田)797.95亩,2021年8月经省自然资源厅审核通过并纳入省级耕地储备库。
但是,核查发现该项目有2个地块在项目实施前后均为坑塘水面、水工建筑,实际上未进行开发整理却按耕地验收,虚增耕地57.16亩。
二是将耕地地块违规变更为其他地类属性,后续纳入补充耕地项目。
如2021年6月,吉林省某县2020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经县政府整体验收通过,新增耕地21798 .44亩。
2021年9月,省自然资源厅组织专家论证通过。
但核查发现,该项目有46个图斑共计1222.89亩新增耕地在2009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中为耕地。
《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解读

《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解读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19年7月5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四政办发(2019)33号),以下简称《意见》。
对于当前和今后我市坚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意见》制定的背景1、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严守耕地红线、改进占补平衡管理、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和保护等一系列精神。
2、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二、《意见》制定的依据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
三、《意见》的主要内容《意见》包括六个部分,主要包括加强土地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加大后备资源的开发力度、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和保护、强化保障措施和监督考核。
确定了六个重点目标:1、明确工作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81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693万亩,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确保我市粮食总产稳定提供资源保障。
2、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
强化土地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
严格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鼓励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创新,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通过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提高批而未供土地的供地率,对闲置土地依规进行处置,引导产能过剩行业用地的退出。
落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严格土地利用标准,实施建设项目节地评价,确保合理利用。
开展节约集约评价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批后监管工作,促进土地利用效率、效益的提高。
3、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
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对各类建设布局的约束,各有关部门在编制城乡建设、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相关规划,推进多规合一过程中,应当与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充分衔接,原则上不得突破永久基本农田边界。
关于耕地占补平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问题描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我国耕地占补平衡问题日益突出。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动下,大量耕地被征用,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老龄化问题,大量耕地闲置或者低效利用。
这些问题导致耕地资源面临严重的矛盾,严重影响了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耕地占补平衡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
二、存在问题1. 耕地被大规模征用。
在城市扩张和工业园区建设的需求下,大片耕地被征用,直接减少了耕地面积,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
2. 耕地闲置现象严重。
与此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大片耕地闲置,或者仅仅种植杂草,从而导致了耕地的低效利用。
3. 土地承载力下降。
部分地区由于过度开发、过度耕作等原因,土地承载能力下降,使得原有的耕地难以再次利用。
4. 土地准确占补难以实现。
由于农村土地流转和规划难度大,土地的准确占补难以实现,导致耕地占补平衡一直未能取得根本性突破。
三、解决建议1. 完善土地征收和补偿制度。
政府应当完善土地征收和补偿制度,加大对农民利益的保护力度,确保耕地被合理补偿,并且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设施和设备的更新等方面,保护耕地资源。
2. 强化耕地保护法律的执行力度。
加强对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大对非法征用耕地的打击力度,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实施耕地红线制度,确保耕地资源不被非法征用。
3.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
鼓励和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村土地规划整理和利用,确保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
4. 实行耕地占补置换。
对于被征用的耕地,应当实行相应的占补置换政策,即在城市建设需要用地时,应当优先考虑使用已经被开发过的土地,确保耕地被有效补充。
5.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投入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机械化和集约化转变,使得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从而减少对耕地的需求。
以上是关于耕地占补平衡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建议的相关内容,相信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耕地问题将迎刃而解,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耕地占补平衡审计整改措施

耕地占补平衡审计整改措施
对于耕地占补平衡的审计整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明确责任主体、
管理要求和操作规范,确保相关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强化监管力度:加强对耕地占补平衡的日常监管和定期检查,
确保补充耕地的质量和数量与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相当,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现象。
3.实施奖惩措施:对在耕地占补平衡中表现突出的地区或个人
给予奖励,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4.推动技术进步:加强科技研发和应用,提高耕地质量监测和
评估的技术水平,为耕地占补平衡提供科学依据。
5.促进多方参与: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在耕地占补平衡
中的合作与参与,形成共同治理的局面,提高整改效果。
6.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耕地保护和耕地
占补平衡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耕地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耕地占补平衡审计整改需要从制度建设、监管力度、奖惩措施、技术进步、多方参与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综合施策,才能取得实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的对策和建议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将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进了法律,并出台了一系列耕地保护措施,其中“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耕地保护措施。
《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实施对于遏制耕地锐减的势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实施,有效地增加了耕地面积,缓解了因建设占用及退耕造成的耕地压力,推动了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的蓬勃发展。
但由于该制度建立时间不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最主要的是“占优补劣”现象突出。
一、存在“占优补劣”现象的原因分析
1、耕地保护考核体系还不够完善。
虽然《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补充的耕地应与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国土资源部也相应出台了耕地质量评价标准,但各省对耕地质量评价尚未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对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
2、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前,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土地开发整理事务的都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无经费来源,办公经费、人员工资、福利、养老保险等经费无保障,不利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开展。
3、缺少一批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队伍,影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的质量。
4、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一般建设所占耕地都是经营多年、土壤肥沃、自然条件较好的土地,而开发补充的土地大部分是未利用土地,自然条件不好,土层薄且土质贫瘠。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问题。
按现行的政策,耕地开垦费必须全额上缴后,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形式拨付用于补充耕地。
现实中,存在拨付资金不足的现象,上缴的开垦费水田一般是10000元/亩左右,旱土是6000元/亩左右。
而拨付的资金仅是2000元/亩左右,并且所拨付资金还有部分用于必须的办公经费、交通工具、人员工资、福利、保险等开支,致使投入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严重不足。
6、对新开垦耕地的后续管理缺少必要的措施。
二、对策及建议
1、开垦耕地应尽量选质地好的后备土地资源。
通过开发后备土地资源补充耕地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后备土地资源的先天条件,如果要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的先天条件不足或自然质量不高,即使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也难以获得高质量的耕地。
因此,在现有的后备土地资源中,选择适宜开垦而且宜耕性较好的土地,是保证开垦后的耕地质量较高的先决条件。
2、建立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科学做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源开发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首先,各级应加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新技术
应用培训,提高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与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对待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进行“田、林、路、渠”综合规划;设计好田块内的土壤构造,包括土层厚度、土体构型、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等,使其达到理想土壤的水平。
其次是要建立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资质认证和考评制度,对其从业人员也需进行执业资格认定。
只有具备相关资质的机构和个人才能承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质量有保障。
3、完善耕地保护考核体系。
据相关资料的数据表明,全国后备耕地资源只有8100万亩,集中分布在干旱缺水的新疆、内蒙古、宁夏和低洼易涝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以及沿海滩涂。
由于我国后备土地资源先天不足,靠开发后备土地资源来实现耕地占补的数量平衡尚且存在较大困难,要实现耕地占补的质量平衡更是难上加难。
鉴于以上客观原因,建议尽快完善耕地保护考核体系,树立耕地数量与质量相统一的思想,拓宽耕地占补平衡思路。
对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不单纯地进行数量平衡的考核,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质量平衡的考核。
耕地是质与量的统一体,对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实质是对耕地生产能力占补平衡的考核。
在明确这一根本目的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以质抵量”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这一目标。
比如:在占用1亩质量较好的耕地时,若补充的1亩耕地与其质量不相当时,还应投入一定资金用于改造一定数量的中、低产田来平衡占用和补充耕地两者质量的差异,或者直接以改造较大面积的中、低产田来代替补充耕地,而达到耕地生产能力的平衡,并可以有效的避免开发耕地带来的生态风险。
据相关资料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