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公司治理学

一、企业制度演进的脉络与公司制企业的特征

古典企业制度(业主制、合伙制:企业归业主所有,业主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独立于出资人的自然人形式的经济、法律实体即永续生命体,股份自由转让,出资人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

二、公司治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司治理学是一门通过对公司治理的综合性研究,探讨公司治理实践中具有共性的基本原理、运作规范和方法的科学。

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

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制度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第二章公司治理:框架理论与基本问题

一、公司科层与市场契约的关系

公司内部的科层为委托——代理关系,公司外部与公司之间为契约关系

二、掌握公司治理的基本问题和当事人

1.股东需要一种机制来有效地监督和制约经营者。

2.拥有大量股份的股东或股东团伙的权利也必须受到制约。

3.“有限责任” 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4.公司当事人博弈行为和他们的专用性资产之间的关系。

5.投资者在投资中拥有流动性和多样性的优势。

6. 设计一套机制来保证投资者能够得到充分信息。

7. 公司科层与市场契约之间的双向关系对公司治理的调节问题。

当事人:1.债权人、经营者、雇员2.供应商、客户和社区、政府

三、专用性资产与公司治理边界之间的关系,掌握公司边界、公司治理边界的类型和主要内容

1.资产专用性是为支持某项特殊交易而进行的耐久性投入。公司治理边界是指公司当事人在公司中专用性资产的维度和半径所形成的范围。

2.公司治理边界的主要内容

(1)主要当事人组成的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他们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

(2)董事与董事会作为股东达标在相互博弈以及与其他人的博弈均衡中实现公司治理;(3)接管威胁,代理权争夺,财务结构等博弈形态也成为公司治理的内容。

3.公司治理边界的主要类型

(1)有限责任与公司治理边界

(2)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治理边界

(3)网络经济中的公司治理边界

4.公司边界

财产边界、组织边界,法人边界。

第三章股东权益:谁是治理主体

一、股东权益的概念及其与债权人权益的差异

1.股东权益就是股东基于其对公司投资的那部分财产所享有的权益。

2.差异——(1)在公司经营中所处地位不同

(2)各自承担风险不同

(3)两种权益的偿还期限不同

二、中小股东维护机制

(1)累积投票权制度

(2)强化小股东对股东大会的请求权,召集权和提案权

(3)类别股东表决制度

(4)建立有效的股东民事赔偿制度

(5)建立表决权排除制度

(6)完善小股东的委托投票制度

(7)引入异议股东股份价值评估权制度

(8)建立中小股东维权组织

三、普通股和优先股的区别

1.普通股股东的权利

剩余收益请求权和剩余财产清偿权、监督决策权、优先认股权、股票转让权

2.优先股股东的权利

利润分配权、剩余财产清偿权、管理权

四、股东利益至上理论及其局限性

1.股东利益至上理论:股东利益至上理论的基本理念是管理者服务于股东,股东是公司剩余风险的承担者,股东拥有使用、处置、转让其产权的权力,管理者的目标就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

2.局限性:

(1)企业价值增值的来源不仅仅是股东最初投入的物质资本要素

(2)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资源,企业职工也与股东一样承担了与企业经营效益相关的风险

(3)股权的分散和流动降低了股东承担的风险,其关注企业的积极性减弱

经营环境的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群体的利益受到企业业绩的影响,企业越来越演变为“社会的企业”

五、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不足

1.利益相关者理论:基本论点是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而且要对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相关者负责。

2.不足:

(1)利益相关者理论将股东利益至上的企业单一目标转向服务于满足相关利益主体的多目标,实际上将导致公司无目标;

(2)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公司治理成本高,决策效率低;

(3)强调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企业管理者对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负责任,相当于让他们对谁都不负责任。

六、股东大会的职能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行使决定公司重大问题的权力,决定公司关于合并、分立、解散、年度决算、利润分配、董事会成员等重大事项。

第四章董事会和监事会

一、董事的权利

1.公司董事的一般权利

出席董事会会议、表决权、董事会临时会议提议权、参与行使董事会职权的权利

2. 董事长特有的权利

二、董事会的运作

董事会决策、规划董事会会议、召开董事会会议。

第五章独立董事:实质重于形式

一、区分一般和特殊独立性、名义和事实独立性

1.一般独立性描述一个具有对称信息,完全流动性的经济主体,根据自身的偏好目标,选择进入或退出某一契约的自然状态。

2.特殊独立性就是非对称信息,不完全流动性的经济主体,根据自身的偏好目标,基于已有的信息和流动状况,选择进入或退出某一契约的自然状态。

3.名义独立性是指担任独立董事的人员符合市场监管部门有关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相关规定,具备担任独立董事的资格。

4.事实独立性是指独立董事在公司重大决策参与方面能够做出独立判断并发挥相应的作用。

二、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分析哪些主要因素制约独立董事发挥作用

1.过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导致独立董事缺乏流动性

2.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缺乏聘请独立董事的动力

3.独立董事能力欠缺

4.独立董事受制于诉讼风险

第六章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

一、高层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理论依据、概念及主要内容

1.激励机制是关于所有者和高层管理者如何分享经营成果的一种契约。

2.激励机制理论依据:激励相容性原理、信息显露性原理

3.激励机制主要内容:报酬、经营控制权、剩余索取权、声誉感荣誉、聘用与解雇、知识激励机制。

4.约束机制:指公司的利益相关者针对高层管理者的经营结果、行为或决策所进行的一系列客观而及时的审核、监察与督导行为。

5.约束机制理论基础:现代公司理论:公司产权、委托——代理中的利益冲突、非对称信息,公司监督机制原理:内部权力的分立与制衡。

二、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之间的关系

内在激励与外在约束两者不能截然分离,应相互对称和协调一致,所形成的机制才会高效可行。

三、西方国家在激励与约束机制方面的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