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汪小兰-第四版)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CAI教学配套课件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CAI教学配套课件
命名时,Z,E要加注双键位置的编号数字,并 按编号小的在前、编号大的在后顺序写在化合物名 称前面。
21
Ⅰ、烯 烃 > 三、烯烃的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C2-C4的烯烃为气体,C5-C16的为 液体,C17以上为固体。沸点、熔点、比重都随分 子量的增加而上升,比重都小于1,都是无色物质, 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主 链 选 择 (1) X
C2= HC2- C3 H
(2) X
C2-HC2-H C3H
(3)
1 2 3 4 5 6 编 号 正 确
C3-HC=C 2- C H-H 3C- C HH
6
4 3 2 1 编 号 错 误
C3H C3H
2-乙基-1-戊烯
2,5-二甲基-2-己烯
12
Ⅰ、烯 烃 > 二、烯烃的异构和命名
双键( C=C) = σ键 + π键
3
Ⅰ、烯 烃 > 一、乙烯的结构 CH2=CH2
CH3CH3

Ⅰ、烯 烃 > 一、乙烯的结构 杂化轨道理论认为,碳原子在形成双键时是以另 外一种轨道杂化方式进行的,这种杂化称为sp2杂化。
2p
2s 激发态
sp2杂化
2p
sp2 sp2 sp2 杂化态
一个sp2
三个sp2 的关系
18
Ⅰ、烯 烃 > 二、烯烃的异构和命名
同理:(CH3)3C- > CH3CH(CH3)CH- > CH3)2CHCH2> CH3CH2CH2CH2-
③ 当取代基为不饱和基团时,则把双键、三键 原子看成是它与多个某原子相连。
19
Ⅰ、烯 烃 > 二、烯烃的异构和命名
Z、E命名法的具体内容是:

有机化学第四版课件汪小兰编(第15章 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

有机化学第四版课件汪小兰编(第15章 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
HOCH2 N N N NH2 N
HO
OH
OPO3H2
5′-腺苷酸(5′-AMP)
3′-脱氧腺苷酸(3′-dAMP)
核苷酸的命名是取含氮碱的字头加上“核苷酸” , 脱氧核苷酸则在含氮碱的字头前再加“脱氧”两字。
4、DNA的双螺旋结构 DNA的双螺旋结构
Watson和Crick 1953年合作提出
① DNA分子是由两条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组成,它们围绕 同一中心轴以相反的走向平行旋绕而成右手双螺旋结构。 ②在同一条链上,每隔10个碱基,多核苷酸链即旋转一 圈,每一圈的螺距为3.4nm,螺旋直径为2.0nm。 ③两条长链的碱基在螺旋内侧,碱基平面与中心轴相垂直, 它们通过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而固定下来。 由于螺旋圈的直径是一定的,因此两条链上的碱基以一定 规律相互配对。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只能A与T、G与C之间 配对,这一规律称碱基配对原则或叫碱基互补原则 碱基配对原则或叫碱基互补原则。 碱基配对原则或叫碱基互补原则
Ⅱ 多肽
一分子α-氨基酸中的氨基和另一分子α-氨基 酸中的羧基缩去一分子水生成的化合物叫肽。 1、多肽的分类和命名 2个α-氨基酸缩合而成的为二肽;3个和多个α-氨 基酸缩合而成的肽,分别叫三肽和多肽。
O
N端
O
O O
C端
R
R
某氨酰某氨酰某氨酸

蛋白质(Proteins)
一、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_
H
+
O
-
R
+
H
C H N H
3
C O O H
pH>pI
pH=pI
pH< pH<pI
偶极离子--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不移动,此时溶液的 pH值称为等电点(pI)。 (pI) 酸性氨基酸 中性氨基酸 碱性氨基酸 pI pI pI 2.8~3.2 5.0~6.3 7.6~10.8

《有机化学》-教案-汪小兰版

《有机化学》-教案-汪小兰版

有机化学教案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教师姓名:2017 -2018 学年第1 学期教案编写管理规定教案是教师经过教学设计,以授课单元或章节为单位编写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授课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技能的客观反映。

一、教案的基本要求1、依据教学大纲。

2、教案应具备的主要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手段、课时安排、教学基本内容、周次、作业等。

3、教师授课要有规范的教案,应项目齐全、层次清楚、字迹工整、语句通顺、画图规范(可以手写也可打印)。

4、教案的内容,可按教材章节或课时编写,应反映出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过程。

5、教师在编写教案过程中应注意吸收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充实完善更新教案内容。

6、教师在编写教案过程中应力求突出精讲多练的特性,突出案例教学的内容,并结合教学内容确定课内外练习、实践作业及参考书目等,鼓励教师在教案编写过程中不断创新、形成特色教案。

7、开课前,教师应完成课程教案的三分之一,无教案不得上课。

二、基本格式1、首页主要包括课程名称、授课班级及人数、课程类型、课程总学时学分、学时分配、教材名称、课程教学目标、参考资料、授课时间安排等。

2、续页主要包括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与内容、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等环节和内容。

3、末页主要包括课堂讨论与练习、复习思考作业题、本课小结等环节和内容。

三、档案归档学期末教师应将授课教案(纸质或电子版)整理后装入教学档案袋存档。

教案【首页】注:表中()选项请打“√”填写教案。

(2)本页为教案参考格式,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调整页码和篇幅,但基本要求必须与本版式一致。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所属教学计划:0501100000120031课程代码:0500000046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学分:2课程学时:54面向专业:科学教育一、课程性质有机化学是科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预修课程学生在修读普通化学后修读本课程。

三、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初步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基本内容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醛、酮及其衍生物,取代羧酸,含氮、硫、磷、萜类和甾族化合物等各类基本有机化合物,旋光异构现象和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简介,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五、基本要求学生应按本大纲具体要求,理解和掌握基本内容所规定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类官能团性质和特点及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生物技术问题。

六、教学用书汪小兰编《有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七、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要求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共价键,反应类型。

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2、教学内容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二、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和化学键三、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二章饱和脂肪烃(4学时)1、教学要求掌握:烷烃的命名、构象、卤代反应及链反应机理。

了解: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2、教学内容一、烷烃的命名二、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三、乙烷和丁烷的构象四、烷烃的物理性质五、烷烃的化学性质第三章不饱和脂肪烃(6学时)1、教学要求掌握:烯烃的同分异构及命名,不饱和烃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反应,马氏规则,检验方法,亲电加成及加成机理。

了解:萜类化合物及异戊二烯规律。

2、教学内容一、烯烃的结构二、烯烃的同分异构及命名三、烯烃的物理性质四、烯烃的化学反应五、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六、共轭二烯烃的加成反应七、炔烃的结构及命名八、炔烃的物理性质九、炔烃的化学反应第四章环烃(6学时)1、教学要求掌握:环己烷的构象,芳烃性质及命名,单环芳烃的化学反应,定位效应,亲电取代反应机理,Hückel 规则。

有机化学汪小兰第4版教案第九章 卤代烃

有机化学汪小兰第4版教案第九章 卤代烃
第九章 卤代烃
Alkyl halides 卤代烃: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 氢原子被卤原子所代替了的化合物。 卤原子就是卤代烃的官能团。
§9.1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现象
一、分类:classification 1、据分子中卤原子的数目:分为一元卤代烃和多 元卤代烃。 [“元”字的使用,如一元醇、二元羧酸等。] 2、据烃基的种类:分为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 烃、芳香卤代烃。
•§9.4 一卤代烯烃和一卤代芳烃
一、分类 据卤原子与双键间的相对位置分为三类: 1、乙烯式卤代烃:RCH=CHX,C6H5-X 2、烯丙基式卤代烃: RCH=CHCH2X ,C6H5CH2X 3、孤立式卤代烯: RCH=CH-(CH2) n-X,C6H5 (CH2) nX
二、物理性质 d>1, C6H5CH2X有催泪性。 三、化学性质 乙烯式卤代烃中有p-π共扼;C-X键键能 大,不活泼。烯丙基式卤代烃中,-X离 去后的C+是p-π共扼的,稳定,所以化学 性质活泼。
4 、SN1 SN2小结
SN1
⑴、步骤: 两步 ⑵、动力学: 一级 ⑶、立体化学: 外消旋化 ⑷、烃基对反应 速度的影响: 30 >20 >10 >CH3X ⑸、溶剂的极性: 极性大有利于SN1
S N2
一步 二级 Walden转化
CH3X >10 >20 >30 极性对SN2影响不大。 非质子溶剂有利于SN2 ⑹、离去基团: 离去能力强有利于SN1 离去能力弱有利于SN2 ⑺、试剂亲核性: 亲核性弱 有利于SN1 亲核性强有利于SN2 ⑻、副反应: 消除及重排 消除 ⑼、催化剂: H+对ROH催化,Ag +对RX 无催化剂 催化。 所以,RX+AgNO3的反应是有利 于SN1反应。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第四章-环烃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第四章-环烃

总目录
说明:
• 小环不稳定,虽然它们的分子中都没有不 饱和键, 但却能与氢气、卤素、卤化氢 等试剂发生c—c键断裂的开环加成反应。
• 随着环的增大,开环加成活性降低。
总目录
三、小环对氧化剂稳定
KMnO4/ H+
COOH
+
O
总目录
第三节 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
一、环丙烷的结构 1. 环张力的提出
(109.5°- 60°)/2 = 24.75°
总目录
2. 弯曲键的概念
总目录
C—C原子间不连成直线,而是弯曲重叠,比
σ 键弱,又有别于π 键,介于两者之间,更 接近π 键。
电子云分布在C—C外侧,易被亲电试剂进 攻,有一定的烯烃性质。
3. 燃烧热和非平面结构
燃烧热是指1 mol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时所放出的热 量。它反映了分子的内能大小。
三、定位效应的应用
第五节 多环芳烃
一、联苯
二、稠环芳烃
第六节 非苯系芳烃
一、芳香性的几个特征
二、休克尔规则
三、非苯芳烃
四、大环芳烃
40
第一节 苯的结构
一、苯的凯库勒式
H H
H H
简写:
符合实验事实:
H
① 满足C的四价性; ② 一种一元取代物;
③ 三种二元取代物。
H
不符合实验事实: ① 难与Br 加成; ② 一种邻二2 取代物。
•烃
氢化热 (kJ/mol) 离域能(kJ/mol)
离域能(共轭能)越大,共轭体系越稳定。
.
52
四、苯分子结构的共振论解释
1. 共振论的基本要点
(1)各种可能的经典结构——极限式; (2)共振符号(); (3)真实分子是各种极限式的共振杂化体; (4)各种极限式的贡献不同。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3-上传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3-上传
19
反应历程 :
Br Br -
WW
.. :Br: C C
Br C C
Br
C C
慢 决速步
-
Br C C Br
-Br
溴æf离子中间体 Cyclic bromonium
正负离子反应,快
Cl
Br C C Cl
.. H2O
Br C
C
+OH2
-H+
Br C C OH
20
亲电加成本质: 缺电子试剂进攻富电子烯(炔等),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
第三章 不饱和烃
A B C 烯烃 炔烃 双烯烃
• 不饱和烃的结构、同分异构现象、命名 •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1
不饱和烃: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的碳氢化合物。 包括单烯烃(烯烃)、多烯烃、环烯烃和炔烃等。
H2C
CH2
CH3 CH
CH
CH3
H2C CH CH CH2
H2C CH CH2 CH
H2C H2C H2 C CH CH
CH2

C H2
CH
CH
2
3-1
乙烯的结构 (H2C=CH2)
烯烃的结构
WW
• EC=C = 611 kJ/mol, C-C: 348KJ/mol E π= 611-348 = 263 kJ/mol,故更活泼。
3
物理方法测定:电子衍射光谱
a. 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b. 键角接近120 c. 键长 C=C 0.134 nm, C-H 0.1076 nm 丙烯 C=C 0.134 nm, C-C 0.150 nm 烷烃 C-C 0.154 nm, C-H 0.109 nm (杂化不同,超共轭)

化学汪小兰有机第四版

化学汪小兰有机第四版
2020/1/29
第三节 烯烃的化学性质
典型反应:加成反应--在反应中, 键断开,两个不饱和原子和其它原子或 原子团结合,形成两个键,这种反应 称为加成反应。
2020/1/29
Addition Reactions
CC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XY
CC XY
2020/1/29
一、催化氢化
RCH CH2 + H2 催化剂 RCH2CH3 + 氢化热
cis both substituents on same side of plane trans substituents on opposite sides of
plane
2020/1/29
二、烯烃的命名
1. 选择含双键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母 体),根据主链碳原子数命名为某烯。
2. 从靠近双键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Compare REGIOSPECIFIC
only one of the possible products is formed (100%).
2020/1/29
MARKOVNIKOV RULE
催化剂异相催化剂:铂黑、钯粉、Raney
Ni; Fe、Cr、Cu. 均相催化剂:主要为过渡金 属配合物 反应可定量进行,可通过吸收氢的量确定分 子中双键的数目
2020/1/29
乙烯氢化反应机制
催化氢化机制:
HH
HH
H2
HH
CC H
H
H HH C C
H
H-CH2CH2-H
2020/1/29
乙烯加氢
Hydrogenation of Alkenes

(完整版)有机化学(汪小兰-第四版)教学大纲

(完整版)有机化学(汪小兰-第四版)教学大纲

(完整版)有机化学(汪小兰-第四版)教学大纲《有机化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及名称:[11C115010]有机化学学分:3 总学时:50开课专业:科学教育(专升本)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有机化学在化工学院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基础课。

它是化学学科一门关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用途以及有机反应原理的重要课程。

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化学等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生物系的需要,介绍有关的物质和反应,并兼顾现代有机化学新成就: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1、掌握重要有机化学的命名方法,构造异构现象和顺、反异构现象。

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及其典型性质。

熟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缩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了解游离基反应、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的反应历程。

3、初步掌握旋光异构现象。

了解外消旋化和内消旋化。

外消旋化的拆分、构象、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

4、掌握糖、油脂、类脂、重要杂环母体的结构、组成利性质。

5、萜类、甾类化合物利维生素只作——般了解。

6、每章每节都留有一定的习题作业。

在可能的情况下安排一些习题课。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学时)1-1 有机化学研究对象与任务1-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3 共价键的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键的极性。

1-4 分子间的力1-5 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1-6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1-7 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1-8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二章烷烃(3学时)2-1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2-2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基的概念。

2-3烷烃的结构;SP3杂化轨道、σ一键、键角、键长、键能2-4烷烃的构象:乙烷、丁烷的构象。

2-5烷烃的性质:物理性质:熔点、沸点、比重、溶解度、化学性质:稳定性、氧化、热裂化、2-6卤化反应(均裂、异裂、游离反应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及名称:[11C115010]有机化学
学分:3 总学时:50
开课专业:科学教育(专升本)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有机化学在化工学院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基础课。

它是化学学科一门关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用途以及有机反应原理的重要课程。

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化学等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生物系的需要,介绍有关的物质和反应,并兼顾现代有机化学新成就: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
1、掌握重要有机化学的命名方法,构造异构现象和顺、反异构现象。

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及其典型性质。

熟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缩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了解游离基反应、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的反应历程。

3、初步掌握旋光异构现象。

了解外消旋化和内消旋化。

外消旋化的拆分、构象、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

4、掌握糖、油脂、类脂、重要杂环母体的结构、组成利性质。

5、萜类、甾类化合物利维生素只作——般了解。

6、每章每节都留有一定的习题作业。

在可能的情况下安排一些习题课。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1 有机化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1-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3 共价键的键参数
键长、键角、键能、键的极性。

1-4 分子间的力
1-5 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
1-6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1-7 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
1-8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章烷烃(3学时)
2-1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
2-2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基的概念。

2-3烷烃的结构;SP3杂化轨道、σ一键、键角、键长、键能
2-4烷烃的构象:乙烷、丁烷的构象。

2-5烷烃的性质:物理性质:熔点、沸点、比重、溶解度、化学性质:稳定性、氧化、热裂化、
2-6卤化反应(均裂、异裂、游离反应历程)。

天然气和石油。

第三章不饱和链烃(5学时)
3-1烯烃
单烯烃:同分异构和命名(结构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Z、E 表示法,顺序规则,构型)
乙烯的结构 SP2杂化轨道、π一键。

烯烃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加成反应(与氢、卤素、卤化氢、水加成、马可尼柯夫规则、亲电加成反应历程),聚合反应、氧化反应(高锰酸钾)。

丁二烯一1,3:结构(共轭效应、π-π共轭)。

1,4一加成反应。

异戊二烯和橡胶。

3-2炔烃
炔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

乙炔的结构:SP杂化轨道。

炔烃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金属炔化的生成。

加成反应(加氢、卤素、卤化氢和水)。

第四章环烃(6学时)
4-1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

环烷烃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开环反应、取代反应。

环烷烃的结构:二、四环σ一键电子云的交盖。

环已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船式、椅式、α键、e键。

4-2芳香烃的命名和分类
单环芳香烃:苯的结构(闭环共轭体系)
芳香烃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卤化、硝化、磺化、付克反应、亲电取代反应历程)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就取代基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p-π共轭)。

4-3稠环芳香烃:萘、蒽、菲。

第六章卤代烃(4学时)
6-1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6-2卤代烃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卤原子的取代反应(被羟基、烷氧基、氨基、氰基取代)。

硝酸银溶液反应(结构对卤原子活泼性的影响)去卤化氢反应(札依切大规则)。

与金属镁反应(格氏试剂)。

6-3重要的卤代烃: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和聚氯乙烯。

第八章醇、酚、醚(4学时)
8-1醇
醇的分类和命名
醇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金属钠反应、与无机酸的酯化反应(与氢卤酸的作用、硫酸酯、磷酸酯)脱水反应、氧化与脱氢。

重要的醇:甲醇、乙醇(发酵法)甘油(多元醇与氢氧化铜的反应)、肌醇。

8-2酚
酚的分类和命名
酚的性质:酸性、与三氧化铁反应、芳环的取代反应(溴化、硝化)、氧化反应
重要的酚:苯酚、甲苯酚、萘酚、苦味酸、
8-3醚
醚的分类和命名和同分异构(官能团异构)。

醚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过氧化物的生成、镁盐的形成、醚键的断裂。

重要的醚:乙醚、二氧六环。

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硫醇的酸性、氧化(二硫化物、砜、亚砜)
第九章醛、酮(4学时)
9-1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9-2醛、酮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羰基的加成反应(与亚硫酸氢钠、醇、氢氰酸、羰基试剂加成、亲核加成反应历程),a-H的反应(醇醛缩合、卤化及卤仿反应),还原反应、歧化反应。

9-3重要的醛、酮、甲醛、乙醛、丙酮。

第十章羧酸及羧酸衍生物(4学时)
10-1羧酸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羧酸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酸性衍生物的生成、a-萘乙酸、丁烯二酸。

羧酸衍生物一甲酸(还原性)、乙酸、草酸、邻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酸、a-萘乙酸
10-2羧酸衍生物一酰卤、酸酐、酯和酰胺
命名
性质:水解、醇解、氨解、酯缩合反应、
碳酸衍生物:尿素(水解、与亚硝酸反应、二缩脲反应)
醇酸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第十一章取代酸(2时学)
11-1羟基酸
醇酸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酸性、α-羟基酸的氧化、α、β、γ-羟基酸的加热失水反应。

重要的醇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

五味子酸和五味子单宁。

11-2羰基酸
乙醛酸、丙酮酸、p一丁酮酸及其酯(丁酮酸酯的互变异构现象、成酮分解、成酸分解)
第十二章含氮化合物(4学时)
12-1硝基化合物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制法
化学性质:还原、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硝基对其邻、对位取代基的影响及对苯酚、苯甲酸酸性的影响
12-2胺的分类和命名
胺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碱性、酰基化反应、羟基化反应、与亚硝酸反应(重氮盐的性质、偶联反应)和季胺盐。

重要的胺:己二胺、胆碱、苯胺。

有机化合物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生色团、助色团。

重要偶氮染料和指示剂(甲基橙、刚果酚酞、孔雀绿、结晶紫。

次甲基兰)。

第十三章含硫和含磷有机合物(3学时)
13-1含硫有机化合物
硫醇、硫酚、硫醚及其二硫化物
硫醇、硫酚的酸性,氧化。

磺酸化学性质:取代反应
磺胺类药物
13-2含磷有机物
有机磷农药简介
第十四章碳水化合物(3学时)
14-1单糖的构型,环形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

14-2糖苷的概念及其性质。

14-3双糖
还原性双糖和非还原性双糖的结构和性质。

14-4多糖
第十五章碳水化合物(3学时)
15-1氨基酸
氨基酸的构型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两性,与亚硝酸、甲醛作用等
15-2多肽
15-3蛋白质
第十七章碳水化合物(4时)
17-1分类和命名
17-2几种重要环系的结构与性质
呋喃、噻吩、吡咯、吡啶的结构
呋喃、噻吩、吡咯、吡啶的性质:亲代,氧化,还原
17-3与生物有关的杂环及其衍生物
17-4生物碱
烟碱,颠茄碱,麻黄碱,金鸡纳碱,喜树碱,吗啡碱,咖啡碱
三、教材和参考书目
1、使用教材
《有机化学》汪小兰编 2004年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参考数目
小兰编《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北京
邢其毅、徐瑞秋、周政、裴伟伟,《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北京。

胡宏纹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北京。

四、课外学习要求
1.要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2.多阅读有关参考书,多做习题。

五、考核方式期中考试(闭卷)期末考试(闭卷)
1考试形式
采用笔试和实验两种考核方式,笔试和实验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命题。

2考试时间:本课程讲授完后第二周考试。

3.试卷结构:题型、试题的分值、题目难易比例
(1)题型、试题的分值
一、命名题。

(每小题1.5分,共12分)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5 分,共27分。


三、完成反应式。

在各小题空括号内填上产物的结构式或反应试剂、反应条件。

四、鉴定题,用化学方法区别各化合物
五、推导结构题(共10分)。

六、合成题。

用指定有机物为合成起始原料(无机物、溶剂、催化剂任选),合成指定的化合物。

(2)题目难易比例
试题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其比例为:易20%,较易50%,较难20%,难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