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渭渠《日本文化通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古代文化的全盛(二))【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古代文化的全盛(二)
7.1 复习笔记
本章考点:
1.《古今和歌集》相关知识
2.物语的概念及意义
3.物语文学代表作品相关知识(包括《竹取物语》《伊势物语》《宇津保物语》《落洼物语》《源氏物语》)
4.日本古代审美学主体的完成过程(从“真实”到“哀”,再到“物哀”的演变过程)
内容索引:
一、敕撰和歌集与和歌中兴
二、物语文学的诞生与繁荣
三、《白氏文集》的流行
四、古代审美学主体的完成
主要内容:
一、敕撰和歌集与和歌中兴
1.和歌中兴
(1)背景
①在汉诗文盛行的40余年间,和歌一度式微。

②9世纪后半叶至10世纪,在废止遣唐使的大文化背景下,对于吸纳汉文化增加了有选择的自觉性,出现了反弹汉诗文的现象,汉诗文“和风化”。

③新创造的假名文字日渐成熟和普及,写作和歌在修辞上已无拘束,可以自由表现。

④首次出现了神乐歌、催马乐,日本固有的风俗歌、朗咏等游宴歌谣重新隆盛。

出现了物语、日记等纯和风的文学模式,还试行对《万叶集》进行训点。

(2)表现
①宫廷和贵族社会经常举办各种歌会、赛歌会,还提倡在当时流行的大和绘屏风上题屏风歌。

以赛歌和屏风歌为中心,大力推进撰歌,宫廷和贵族社会又流行沉寂已久的和歌。

和歌成为宫廷必修的教养科目。

②和歌作为宫廷新文化风向,形成和歌、汉诗并存的局面,其后将和歌汉诗合集,编出《和汉朗咏集》等,将迄今视为游戏的和歌提高到与汉诗对等的地位。

③《古今和歌集》是日本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和歌更进一步与汉诗并肩而立,改变了男性咏汉诗、女性主要吟和歌的风习。

其后又先后敕令编撰了《后撰和歌集》和《拾遗和歌集》,史称《三代集》。

《三代集》的问世标志着古代和歌进入了黄金时代。

2.《古今和歌集》
(1)概况
《古今和歌集》简称《古今集》,是纪贯之等4人奉醍醐天皇敕令而编撰的。

全20卷,作者主要是中下层贵族知识分子和僧侣,皇族、上层贵族和庶民的作者不多。

四季歌、恋歌最多,成为《古今集》的根基。

(2)序文
《古今集》的序分假名序和真名序(汉文序)两篇,都涉及和歌的本质、功能、风格、内容、形式等歌论的基本问题,以及和歌发展史、和歌编纂等问题。

其批评注重汉诗、轻视和歌的现实,提倡作和歌,将和歌编入日本文化网络之中,高度评价复兴和歌的意义及和歌的价值,从而确立了和歌的正统地位。

(3)歌风
《古今和歌集》大多数歌的歌风与《万叶集》不同,从古雅质朴转向纤细优雅,形成古今时代的新歌风。

其具体表现如下:
①对自然表现出比较自觉的关心,不是客观描写自然,而是将主观投入自然,对自然和季节的感受性非常纤细。

产生季题意识,影响其后俳句季题的诞生。

秋歌最多,其中多含悲(かなし)和“哀”(あわれ)美意识,有助于同时代的《源氏物语》完成物哀(もののあわれ)文学精神的创造。

②恋歌的歌风内向、含蓄婉约,从实际到虚空,乃至到梦境,隐隐透露爱的心路,不像万叶恋歌那样外向、直率炽烈。

总之,古今和歌以自然与恋为双轴,“心·词”相兼,以“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作为歌心而发展。

《古今和歌集》时期的歌风替代《万叶集》时期重直观而停留在咏叹调的歌风,吟咏出人与自然的混融世界,反映了日本本土的美意识,作为和歌的正统成为歌学的规范。

(4)功绩
①推动了和歌的中兴,与当时流行的汉诗文同为宫廷文学,使汉诗、和歌并存与融合,促进了和歌的创新,确立了和歌独自的艺术个性。

②在日本民族诗歌的自然发展——从《记·纪》歌谣、万叶歌、古今歌到其后的新古今歌、连歌、俳句发展的路径中,起着重要的中间环节的作用。

即《古今和歌集》与《万叶集》没有断层,它继承万叶歌的传统,又经过对汉诗的吸纳和调适有所创新和发展。

③其序文作为歌学论的“心词论”的源流,对日本歌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古今和歌集》是日本文学和文化向“和风化”转折的重要一环。

3.《后撰和歌集》与《拾遗和歌集》
《三代集》中《古今和歌集》是敕撰和歌集的先驱和典范,后两集继承其歌风,同时各具特点,但编撰方面无法与之比肩。

4.总结
《古今和歌集》迎接了和歌中兴新时期的到来,勾画出从敕撰汉诗文集到敕撰和歌集的变迁历程,是日本文化史上从“汉风化”到“和风化”的重要标志。

二、物语文学的诞生与繁荣
日本古代散文文学——“物语”是日本文化和文学走向“和风化”的重要一环。

1.物语的概念及意义
(1)概念
“物语”是将发生的事向人们仔细讲说的意思。

从文学文体来说,即说话文体。

它是将日本化了的文体与和歌并列使用而创造出来的,是日本最早的小说模式。

(2)意义
物语文学的诞生标志着日本散文文学拥有自己的独特形式、规模和特色,并且使古代的日本小说日臻成熟,日本古代文学和文化进入一个新的更多样化的历史阶段。

随着时代的变迁,物语文学不断发展,产生了历史物语、军记物语、说话物语等类型的物语文学。

物语文学的出现在日本小说史、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竹取物语》
(1)《竹取物语》又名《辉夜姬物语》,是日本最早的一部物语文学,也是第一部用假
名书写的小说,实现了日本语言与文字的统一,对其后日本古代散文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竹取物语》的创作与日本民间传承有着血缘关系,它立足于日本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

同时其与中国民间传说《斑竹姑娘》、《月姬》和“嫦娥奔月”等也有明显的联系。

3.《伊势物语》
(1)《伊势物语》是日本第一部“歌物语”,故事以歌人在原业平为原型。

(2)其在表现方法上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还运用大量和歌表现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文与歌相辅相成,达到完美的契合。

(3)它完全抹去了《竹取物语》中神仙谭、说话点缀的痕迹,确立了文学的虚构源于生活的基本原则,具有更起伏的故事情节、更丰满的人物形象、更深刻的心理描写,更增多了小说的艺术效果,对于完善作为古代小说的物语文学起到先驱作用,为长篇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经验。

4.《宇津保物语》
(1)《宇津保物语》全20卷,是古代长篇小说的雏形。

(2)小说开始摆脱传奇的色彩,其主题突现出平安王朝贵族社会立太子纷争这一普遍存在的政治生活和相关的恋爱生活,增加了浓厚的现实性。

同时也宣扬了崇高艺术精神的力量及其不灭之美,贯穿了追求艺术主义的理想。

(3)《宇津保物语》的人物塑造部分地摆脱了人物的概念化、类型化,对主要人物的描写颇具个性化。

描写人物的性格变化非常细腻,挖掘出人性的真实,这是此前两部物语文学所不及的。

这说明作为物语文学的小说已初具规模。

5.《落洼物语》
(1)《落洼物语》是一部中篇小说,全书故事围绕贵族家庭生活展开。

(2)小说的内容反映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思想。

同时还提出了贵族社会一种新的道德规范和价值,突出了爱情专一的可贵精神。

这在当时一夫多妻制的社会背景下是不多见的。

(3)《落洼物语》完全以散文为本,立足于描写现实生活。

人物性格的塑造通过人物的说话、动作,并辅以书信、和歌加以表现。

人物的心理刻画非常细腻,初具典型性。

《落洼物语》还反映了许多庶民风俗、采用了许多会话技巧。

《落洼物语》在完成日本古代“物语”这一小说模式方面起着重要的先驱作用,促进日本古代长篇小说的成熟,催促着《源氏物语》的问世。

6.《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约1007-1008)是日本物语文学的高峰之作,将日本古典写实主义与古典浪漫主义的结合推向一个新高峰。

(1)作者紫式部
紫式部出身中层贵族。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紫式部很有汉学素养,对佛学也多有研究,学艺造诣颇深。

她作为女官侍奉中宫彰子,直接接触宫廷的内部生活,并经历了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精神炼狱。

在和歌、物语文学发展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紫式部学习和借鉴了先行和歌、物语文学的经验,扬长避短,第一次整合这两个系列,写下了《源氏物语》,使散文与韵文、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

(2)美学意识
①《源氏物语》全书共54回,真实地反映了时代与历史的潮流。

它写了源氏等的好色和风流,但也是为了折射与之相伴产生的矛盾、世间的无常、荣华背后的衰落等,隐蔽地从内面揭示了贵族社会盛极而衰的历史趋势,堪称一幅历史画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