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章教案(集体备课版)
(新)粤教版化学九上《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公开课教案(word版) (5)
2.2 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目的通过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介绍分子、原子、离子等物质结构初步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物质,认识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并认识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微观本质,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根底。
教学重点难点分子、原子、离子、相对原子质量等概念的建立。
教学课时五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根本性质和概念。
使学生会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洁物和混合物。
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
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分别由有什么微粒构成的呢?[板书]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探究活动]【实验2-2】把香水洒在小手巾上,抖开手巾,绕教室一周。
问题:为什么我们的鼻孔与手巾相隔一段距离,就能闻到香味?假设:解释:许多物质由叫做分子的微粒构成。
香水是由酒精分子和香精分子混合在一起构成的,当香水中的这些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后,我们就能闻到酒精和香精的气味。
【实验2-3】两根玻璃棒分别蘸浓盐酸和浓氨水,逐渐靠近而不接触。
观察:生成白烟。
问题:为什么蘸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并没有接触,却会在空中生成浓浓的白烟?假设:解释:存在于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相遇,并发生化学反响,转化为白烟状的氯化铵。
讨论并完成课本35页下的表格[板书]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观察活动]【实验2-4】往无色的氨水中滴入两滴无色的酚酞溶液,振荡。
观察现象。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2-5】 A、B两个小烧杯,A杯装蒸馏水,并滴数滴酚酞试液,B杯装浓氨水,用大烧杯将A、B两小烧杯罩住一段时间。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备课教案新版粤教版_372-
物质的构成
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微观角度了解物质的构成,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是化学的重要学习内容。
只有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所了解,才能理解物质的多
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
念的学习贯穿其中,帮助
微观世界,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
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
③初步认识原子的内
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过程与方法
值观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元素不变的观念,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第2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说课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元素概念和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分布。
通过资料部分介绍了生物细胞中元素的分布,旨在使学生形成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余种元素组成的概念。
然后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第二部分介绍元素符号及其意义。
这部分内容要使学生知道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一种符号,不同的元素用不同的元素符号来表示。
第三部分简单介绍元素周期表。
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元素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我们若能掌握其规律性,学习一些元素的性质就变得相当容易。
本节内容较难较抽象,学生对元素的概念难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还容易跟原子相混淆。
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所以在本节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逐个对难点进行突破。
1.注意和前面有关原子的知识进行区别和对比。
2.组织好本课题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组织好本课题的课堂讨论。
4. 使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浯,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复习课教案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本章内容涉及的主题
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的成分及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物质构成的奥秘:纯净物和混合物;物质微粒性的观点;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和
构成;初步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物质的化学变化: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科学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分子特
性的探究。
【复习的目的要求】
1.能够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氧气、氮气的体积分数(了解)。
2.知道空气某些成分的主要用途,初步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了解)。
3.能解释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现象(了解)。
4.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应用)
5.通过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技能。
6.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物的来源、危害,认识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性,能根据污染物及污染物的来源提出一般的防治措施(理解)。
7.初步了解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计入空污染指数的项目等(了解)。
8.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了解)。
板书
二、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及初步应用;
空气污染源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原子结构
相对原子质量
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1、了解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
2、记住空气的组分及研究过程
3、知道空气是怎样受污染的
4、理解分子、原子及离子的概念
5、记住空气污染的危害及监测方法
6、找出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7、了解原子内部的构成,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和生活现象。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第3课时教案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教材及学情分析学生对空气污染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实例和学生的自学,学生对空气污染物的分类,使学生对空气污染的认识会更进一步,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1、阅读课本思考(1)空气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物有哪些?(2)空气污染的危害有哪些?(3)空气质量日报主要包括哪三项内容?1、通过学生自学,和对思考题的回答对所回答的问题进行评析1、知道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哪些,空气污染有什么危害,知道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
教学过程1、填表下表是几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危害: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突出的危害含硫燃料的燃烧引发呼吸道疾病、严重者死亡;造成酸雨设施氮氧化物汽车、飞机等尾气引发眼睛、呼吸系统炎症;造成酸雨;破层等一氧化碳汽车尾气、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破坏人体血液输氧功能,使人死亡等氟氯烃空调机破坏高空臭氧层可吸入颗粒物(粉尘、铅、碳颗粒等)汽车尾气、建筑、生活等城市垃圾扩散引发咳嗽、喉病、“尘肺”;导致云雾增度降低2、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定为、、等。
空气质量级别划分为级。
2、对学生的所作内容进行评价,分析2、完成检测题教学过程。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教案电子教案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教案授课课题:2.1空气的成分教学时间: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三周教学目的1.知道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认识空气成分及其大致含量,知道空气各成分的主要用途。
3.了解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
4.认识空气污染物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意义。
教学重点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2.分辨混合物与纯净物。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同学们,我们能感受到我们周围有什么吗?空气就存在于我们四周,无处不在。
同学们看得到摸得到空气吗?空气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空气被污染了我们会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将解答这些问题。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上一章我们学习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和铜在空气中加热的反映,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含有一种成分——氧气。
那么,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是多少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测定。
1.实验装置及仪器①燃烧匙②导管③止水夹④集气瓶⑤烧杯药品:红磷(紫红色)2.实验仪器的连接:先左后右。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空气热胀冷缩法。
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集气瓶身,看烧杯中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有,则表示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4.实验演示(1)操作:用药匙取用足量红磷放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迅速把燃烧匙放入集气瓶中,拧紧胶塞。
等集气瓶内气温降到室温,松开止水夹。
(2)现象及解释:红磷燃烧冒出白烟(注意白烟和白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烧杯中水倒流入集气瓶中,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红磷在燃烧时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气体约占1/5。
(3)结论:证明瓶中的空气约有1/5体积的气体支持燃烧,4/5体积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中其主要成分是氮气,此外还有少量其他气体,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5.空气的组成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0.03%注意:强调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2.1空气的成分课时2教案
2.1空气的成分第_____教案_ _______年____月___日星期____课题第二单元认识空气、保护空气2.1空气的成分(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2.认识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二)过程和方法1.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学习或理解有关概念。
2.通过教师着重讲解、分析实验过程等方法,能自主得出实验结果,为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打基础。
3.通过观看多媒体等辅助学习资料,能更深刻地理解有关学习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树立尊重客观事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3.通过空气污染与保护的学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重点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难点区分物质的种类课型新授课教法复习—讲解—练习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我们把它叫做混合物;而其中的氧气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我们把它叫做纯净物。
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混合物?什么是纯净物?并举例说明。
板书:三、怎样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填写表格四、怎样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特点组成性质表示方法举例【得出结论】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氮气、二氧化碳、氧气都是纯净物;我们平时喝的桔子水就是混合物。
【引导设问】既然空气是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组成空气的这些物质它们之间是否能够反应呢?这说明了什么?个性化设计思考,回答:它们彼此之间不反应;说明了组成混合物的多种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自己的性质,这样才能称作是混合物。
在我们身边发生过那些污染空气的情况呢?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呢?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我们又能做什么?四、保护空气(一)空气是怎样污染的课本P36—P37,找出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
课题第2单元(初三化学粤教版)
课题:《第二章空气、物质结构复习》教学设计学科:化学学校:闽清县省璜中学教师:黄声颖指导教师:黄敬芬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本章在课标中的要求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初步认识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初步学习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方法和人体吸入与呼出气体成分不同比较,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从空气的组成成分,初步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知道分子的特性,能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进一步掌握原子的结构和质量、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关系及原子和元素的关系,能用微观理论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是粤教版第二章的内容,内容涉及面广,新课标中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都有涉及。
首先介绍了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方法,空气的组成成分和用途,人体吸入与呼出气体成分的比较试验;接着进入物质构成的微观理论学习:由花香分子的扩散引出了分子性质,进而进入原子结构的核心知识学习,从原子的结构和质量学习,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进而了解原子与离子的关系;最后学习物质的元素组成。
突出了探究能力、微观抽象思维、化学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3.学情分析空气、微观构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其实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了空气和微观粒子。
但由于本次教学对象为本校B班学生,学习基础较弱,平时几乎没有独立完成作业。
并且山区学生小学自然课缺失,生物和物理基础薄弱,对微观的学习和理解存在更大的困难。
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微粒概念,并运用分子、原子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就特别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情境激学,联想推理与多媒体辅助等等一切可能的教学策略进行启发式教学。
概念之间转化关系以及知识脉络构建有一定难度。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第3课时)教案 粤教版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2、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
教材及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物质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而对于纯净物的种类还没有了解,通过元素组成物质的学习,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和组成,得出单质和化合物元素组成的不同,进而再分析化合物中元素组成不同从而学会对纯净物进行分类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运用元素的概念对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两组物质元素组成的对比,形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用类比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初步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重点重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难点难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教法学法指导对比法、自学法、讲授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提要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1.什么是元素?2.写出下列元素符号钡锌氧钠铝氢钙汞3.氧化汞由构成,由组成,氧化汞分子由构成。
4.H表示的意义是:2H表示:回顾前节课的内容教学过程根据ppt的题目,观察两物物质的元素组成,得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完成ppt中的练习分析讨论:下列物质哪些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氧气二氧化碳铜空气氧化汞氩气氮气氧化铜铁水试将上面的物质中的纯净物按其元素组成种数的不同不同分为两类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形成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练习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第2课教案
空气的成分
教学设计
课标
要求
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教
材
及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有空气的一些常识,通知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一步的观察中,体会化学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能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能初步辩别纯净物、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学习或理解有关概念。
2.通过空气成分的实验、分析实验过程等方法,能自主得出实验结果,能更深刻地理解有关学习内容。
为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打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空气污染与保护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重点重点:
1.空气的作用。
2.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
难点
难点:
1.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教法学
法
指导
实验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1、通过练习的强
化,学会区分
1、通过对概念的分析,出示具体的物质让学生来
区分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
A、洁净的空气
B、冰水混合物
C、食盐水
D、矿
泉水
1、熟练区分混合
物和纯净物
板书设计
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
物质
纯净物
作业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新版)粤教版
1. 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元素组成。
2. 通过实验、实例等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其交流与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原子、分子等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他们在理解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学反应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1. 知识层次分析:大部分学生对原子、分子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了解,但对其性质和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他们对元素的概念及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的理解也还不够完善。此外,学生对化学反应与物质元素组成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还较为模糊。
6. 网络资源:提前准备好可能需要用到的网络资源,如在线化学知识库、教育视频网站等,以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7. 教学反馈工具:准备一些教学反馈工具,如问卷调查、答题卡等,以便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8. 教学指导用书:教师需要准备教学指导用书,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参考和指导学生。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新版)粤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中的2.4节《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元素的概念及其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3课时)教案粤教版(
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迎丰桥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3课时)教案(新版)粤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迎丰桥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3课时)教案(新版)粤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迎丰桥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3课时)教案(新版)粤教版的全部内容。
构成物质的微粒(2)—--—-原子、离子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理解离子的概念教材及学情分析通过学生以有原子结构的知识,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形象的展示原子得失电子的过程,从而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理解离子的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和教师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方法形象的讲解,知道离子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世界的物质性、初步形成微观想像能力.重点重点:离子的概念难点难点:离子形成过程教法学法指导阅读法,讲授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提要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观察、叙述、记录演示实验(观看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的视频)记录实验现象教学过程教阅读教材有关内容 , 讨论钠的原子与氯的原子怎样生成氯化钠?[提问 ]1. 什么叫阳离子 ?2. 什么叫阴离子?3。
带上电荷的原子 ( 或原子团) 称为什么 ?第47 页原子-分子论是怎样根据学生对思考题的回答,评价学生并讲解离子形成过程介绍化学家建立离子的概念阅读与交流。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2教案新版粤教版
①含氧化合物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含氧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氯酸钾等。
②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则称为氧化物。如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等。即“俩素一 氧”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物质的分类,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个性化设计
教
学
过
程
[媒体显示] 1.物质类别的从属关系
2.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各成分都保持各自原来的化学性质,可以分离。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和组成。
[作业]
1.习题3.4的第1、2、3题
2.制作元素符号卡片,一面写元素名称,另一面写元素符号,同学间用此卡片互相提问,并互相校正。
个性化设计
教
学
过
程
【引入】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比较第一组和第二组在元素组成上有什么不 同?
1.(1).氧气________(2).氢气________(3)铜_______(4 )红
磷________
2.(1)二氧化碳_______ (2)氧化铜_______(3)氧化镁_______(4)五氧化二磷______。(5)氯化钾_______(6)水________
板
书
设
计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四、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氮气、碳、硫、铁等。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氯化钾、氯酸钾等。
(3)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
集
体
意
见
课
后
反
思
[板书]四、单质和化合物
粤教初中化学九上《2.0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word教案 (2)
2.2《 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理解原子的概念,了解他们的特征和存在状态,知道分子、原子之间的区别3、了解原子内部的构成,看懂原子结构示意图4、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化学反应的实质5、感受世界的物质性、物质运动的永恒性和物质的可分性观点二、【重点】原子的概念及其特性,原子内部结构三、【难点】解释某些现象,分子、原子之间的异同点四、【教学流程】五、【教学过程】【复习】1.举例说明分子的真实存在。
2.分子具有哪些性质,一一举例说明。
分子很小;分子在不停的做运动;分子间有间距。
【引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那么它分成了什么呢?它是如何变成其它物质的分子的呢?以下先看一个实验:【演示】不加热高锰酸钾,观察是否有氧气放出。
加热高锰酸钾,观察氧气的放出,分析为什么,试从物质的组成入手,思考有何新发现?【分析】 高锰酸钾是由大量高锰酸钾分子构成的。
受热时却可分成氧气和其他两种物质,从这个事实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高锰酸钾分子应该由更小的微粒构成,受热时这些微粒彼此分开。
【讲解】 这种微粒叫原子。
【板书】 第二节 原子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设疑】 在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你们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解疑】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的分子。
列表分析、对比各种概念的不同和相同及相互关系。
【讲解】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汞由许多汞原子构成,铁由许多铁原子构成。
【引入】 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
用其它方法能不能再分呢?1897年,在英国科学家汤姆发现电子以后,人们开始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秘密。
【阅读并总结】【讲解并板书】 二、原子的构成原子核所带的正电量=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量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 形成概念 原子与分 子的异同 原子- 分 子论 原子的内部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 小结了解原子的大概结构。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第2课时教案新版粤教版_
教
学
过
程
元素周期表中,什么叫周期?什么叫族?什么叫原子序数?
在周期表中任选一元素,指出期元素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元素种类
下列元素名称或符号书写上有错误,请更正
铜CU钙cA氢h氯cI锰mn钠Ne镁Ma
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O:H:2Cu:2S:
出示ppt中元素周期表的前18种元素,观察分析,和学生共同寻找族和周期的规律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说出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能从元素周期表中
指出某元素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元素种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书学习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能说出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教师对元素周期表的讲解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项的意义
情感态度介值观:通过元素的学习体会化学的发展,感受化学家对化学发展所做的贡献
重点
重点:元素符号的意义
难点
难点:元素符号的意义
教法学法
指导
自主学习法,讲授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阅读P58-59,思考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什么?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通过学生阅读,提问学生书写元素符号,师生共同发现错误,归纳书写原则
提问学生说出元素符号的意义
元素周期表中,什么叫周期?什么叫族?什么叫原子序数?
在周期表中任选一元素,指出期元素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元素种类
检测
教
学
过
程
小
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教案 粤教版
单元题目
本章教学地位
本章是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开始,学习初步的化学知识。本章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开始,学习初步的化学知识。教材介绍了空气的组成,引出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在学生探究空气成分的活动中,接触一些化学现象。通过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材介绍了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物质结构初步知识,使学生及时地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确认自然界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并能从本质上认识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安排了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使学生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教材还编入了“空气组成的发现史”、“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分子有多大”、“原子-分子论是怎样提出来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大气污染的危害”等内容,供学生学习,了解一些化学发展史,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5.元素及元素符号
6.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教学
难点及其原因
1.用分子观点解释某些现象。学生微观想象能力尚未形成,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离子与原子的区分。
3.元素与原子关系。易混
教学方法交流讨论源自、讲授法、实验法等知识结构
空气的成分――空气污染
分子――原子――原子构成――核外电子运动――相对原子质量――离子
教学
目标
1.说出空气的成分2.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3.了解空气污染4.知道什么是分子,分子的特性
5.知道什么是原子,懂得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
6.知道离子是怎么形成的7.认识元素是什么
8.区分单质和化合物9.认识氧化物
教学
重点及其原因
1.分子的特性
2.原子的定义及原子构成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学设计
物质构成的微粒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教材及学情分析学生对分子在物理课中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分子、原子的区别没有认识,只是一个笼统的认识,本节课对分子的学习,在学生感性的认识上,加入动画视频,使学生能直观的认识到分子这一客观存在的,构成物质的微粒。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理解分子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演示动画和分格,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世界的物质性、物质运动的永恒性和物质的可分性等观点。
初步形成微观想像能力。
重点分子的概念难点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教法学实验法,演示法,讲授法法指导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提要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 还有其他微粒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 。
2. 在物理变化中 , 分子的性质____改变 , 即一种分子没有变成另一种分子 ; 在化学变化中 , 分子的性质____改变 , 即由一种分子变为另外的分子。
3. 对于由分子聚集构成的物质而言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 对于由分子聚集构成的物质 , 由____种分子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由____种分子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师生共同完成【实验2-3 】、 , 再按 " 提出问题一猜测一讨论一解释 "的程序进行活动 ,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是如何改变的小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没有变,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
板书设计2.2物质构成的微粒1-----分子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 还有其他微粒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 。
2. 在物理变化中 , 分子的性质____改变 , 即一种分子没有变成另一种分子 ; 在化学变化中 , 分子的性质____改变 , 即由一种分子变为另外的分子。
3. 对于由分子聚集构成的物质而言 ,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发现测得的体积低于五分之
()
课后反思:
1.教学过程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是立足于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引导讨论教学过程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学生在课堂实验探究过程中的专注、相互合作的精神以及对自已的见解的执着,再辅以教师的启发、引导等教学手段,出色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从学生下课后一改往日课间休息的喧闹,仍在为课堂上的问题争论不休,不难看出,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又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2.教学效果反思:
上课前,我对本课的教学方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特别是通过创设探究情景,进行了认真的构思。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在学生中征集探究情景的引入方案,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教学过程中,先了解空气的现状,并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资料和视频,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大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最高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树立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虽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逐步巩固。
弧线表示弧线上的数字表示各电子层上容
纳的
)核内有12个质子
21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在于是否由
B.同种元素组成C.同种分子构成 D.同种离子构成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