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新闻调查_的栏目特性及其选题理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新闻广角
!"#$%&’()* "+,$+(,去做,它只不过是节目反映问题时的 表现角度不同而已。而 《 新闻调查 》 注 重的正是深层次的内容而非角度,然 而问题是更多的软性题材并不具备那 些深层次的内容。虽然软性的题材有 着人文关怀的内涵,而且有人文关怀 的东西什么时候都可以说是一个好的 节目题材, 但《 新闻调查 》 并不是所有 好节目都可以容纳的,这一点也许需 要创作者有足够的、 清醒的认识。 如果 凡是好题材 《 新闻调查 》 都可以做的 话,《 新闻调查 》也就失去了它的内在 品质了。 好题材很多,《 新闻调查 》容量有 限, 这就需要新闻调查抓住重点。 这在 现的是人类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张 扬的是一种顽强的精神,也表现出了 《 新闻调查 》 对人和人性的关爱。 但是, 这三 这是调查类的节目吗!我们承认, 期节目无论是内容和形式包括思想都 可以说是上乘佳作,但它可能更适合 做成纪录片, 更适合像《 百姓故事》 这样 的栏目,未必适合 《 新闻调查》 。还有 《 重婚证据》 , 它可能是一期很好的 《 今 日说法》 甚至 《 社会经纬》 的节目, 但把 它做成《 新闻调查》 似乎有些勉强, 因为 它主要说的是对重婚问题的取证上现 行法律、 法规还存在诸多的不足。这样 一个题材是属于表层的,它并不具备 节目所需的那种深层调查的空间 ……这些节目的出现,似乎反映出这 样的问题:创作者在实际操作中有时 没有对选题的区隔性给以充分重视, 而这一点原本是被栏目注意到了的, 赛纳提出的选题四原则中就有这一 点。 三 这样谈论节目的选题并不是要割 裂栏目与栏目之间的联系,也不是说 《 新闻调查 》 就不能做那些软性的题 材,而是希望栏目应该保持一个明确 的定位,以在观众中确立一个稳定的 形象, 形成一定的节目期望值。 实际上 在软性的题材中,如果它反映的是一 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是 深层的、 具有调查空间的, 那当然可以 某种程度上可能表明仅有四条抽象的 选题原则还不够,也许还需要确立几 个重点的具体的选题空间—— — 《 新闻 调查 》 还是要抓大题材, 正如曾任中央 电视台副台长的李东生所说: “ …… "《 #节目在题材选择上多从 新闻调查 》
! 那么 “ 深度报道 ” 又是什么呢 & 端。 ”
" ” 这么看来, 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
深度报道的内涵要大得多,调查类报 道显然和它不是一个层面的概念。所 《 “ 以, 中国应用电视学 》 中指出, 解释 性、 调查性、百度文库分析评述性、 问题探讨性 等一切具有思想内容深度的报道都可
# 。这么 归属于广泛的深度报道范畴 ”
" ” 所以作为 《 新闻 幕调查是不现实的。
《 新闻调查 》 提出 可挖。 所以, $%%& 年, 了选题的三项原则: 新闻性, 广泛的大 众参与度, 足够支撑 ’" 分钟持续悬念 冲突的内容和张力 。 也就在那一年, 他 们提出了三句话理念:重大新闻事件 背景调查全面深入,国计民生改革话 题难点疑点解惑,大时代背景下的新 闻故事一波三折。这可以说是把选题 的原则具体化,同时也是选题内容的 一个扩展—— — 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些 深层问题也被考虑进去。于是, $%%& 年《 新闻调查 》 涌现了不少反映深层问 题的优秀之作:反映民营企业发展的 《 刺桐大桥 》 , 反映下岗职工的 《 再就业 的人们 》 ,反映青年志愿者的 《 大山里 的志愿者 》 ,反映官僚作风的 《 透视运 城渗灌工程 》 ……可以说, $%%& 年的 《 新闻调查 》 大大拓宽了调查类报道的 范围。这时他们的选题不仅重视 “ 新 闻” , 更重视“ 调查” 。 这里的“ 调查” 已不 仅仅是一个形式,而开始成为选题的 重要依据—— — 节目应该是具有调查价 《 新闻调 值的深层问题。 到了 ())) 年, 查》 的选题又进行了调整, 少了重大题 材的探讨分析,多了 “ 从人本的角度、 个案的角度去透视人物、事件、时代、 历史的相互关系,展示事件中的人物 命运和心路历程 ” 的题材 。())) 年, 《 新闻调查 》 让人们记住的是一个个普 婚礼后的 通人: 状告“ 丈夫” 的吉开桃 *《 +、 对 日 军 血 泪 控 诉 的 万 爱 花 诉讼》 *《 +、坦然面对死亡的陆 羊泉村记忆 》 +、 状告丈夫 “ 包二 幼青 *《 生命的留言 》 + …… 罗润俏的官司 》 奶” 的罗润俏 *《 确定这些选题的目的, 是“ 使《 新闻调 查》 对历史的观照、 对事件的审视更具 新闻调 人性化和人本精神 ”# 。这是 《 查》 选题的一个大胆的尝试, 尽管人们 对这种题材是否适合 《 新闻调查 》 这样 的栏目尚存在争议。 选题内容的变化, 一方面反映出 《 新闻调查 》 对自己栏目 的认识正一步步深化,一方面也反映 出 《 新闻调查 》 的选题尚处于探索阶 段,尚未形成一个真正基于栏目本质 的选题理念,用栏目制片人赛纳的话 《 说就是 “ 新闻调查 》还没有单纯到一 个理念和追求特别明确的栏目的地
$ 。 步”
到了 ())$ 年, 在《 新闻调查 》 创 栏目的制片人塞纳说: 办 " 周年之际, “ ……我们提出了 ‘ 探寻事实真相 ’这 个口号。 在这个口号里, 不但包括我上 面所说的内幕调查,同时也包括对复 杂问题的深层探究。这也许可以被叫 ” 这标志 做调查类节目的中国特色。 着《 新闻调查 》 对自己选题的认识已经 到了问题的本质认识阶段。调查的本 质就在于事物的真实情况没有显现或 没有完全显现,所以才有调查的必 《 要。 到这里, 新闻调查 》 这几个字中的 “ 调查 ” 才完全摆脱了主要作为形式的 限制,它已经成为节目内容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 — 节目中必须有值得调查 的事实真相。当然, 在节目的选题上, 光有 “ 探寻事实真相 ” 是不够的, 也就 是说, 不是仅具有 “ 被掩盖的真相 ” 的 题材就可以成为 《 新闻调查 》 的节目内 《 容。 在这次会议上, 新闻调查 》 提出了 选题时的四项要求: 有没有真相, 是不 是有需要反证或澄清的事实;这些事 实是不是有关切度;这一事实有没有 价值,是否反映出社会发展与变革中 的典型特征; 是不是有区隔性, 即这样 的选题会不会同时被其他栏目选中。 这可以说是 《 新闻调查 》 在选题上达到 了高度的理论化,它抓住了调查类节 目最本质的特征: 真相、 关切度、 社会 价值。 理论的提出指导了实践的发展。 《 新闻调查 》 出现了一大 ())$ 年之后, 《 批更具调查性的节目: 绛县的经验 》 、 《 厦门特大走私案 》 、《 走进文楼村 》 、 《 南丹矿难内幕 》 、《 黑哨内幕 》……这 一大批节目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 调查类报道的日趋成熟。 然而, 成熟并 不代表完善。就在这些节目出现的同 时, 也出现了一些颇有争议的节目, 它 似乎反映出创作者在对栏目确定的选 《 题理念认识上还存在着差异: 第二监 狱的春节 》 虽然给人们展示了犯人生 活一些鲜为人知的场景,但是很多人 怀疑它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高墙 内的世界。 《 家有聋儿 》 、《 生命的企 盼》 、《 艾滋病人小路 》 ,这三期节目表
调查 》 自己, 它在节目的选题上作了长 期的探索。 栏目创办之初,他们的选题原则 是“ 新闻背后的新闻 ” ,关注对于新闻 事件的幕后挖掘,由此也诞生了一批 优秀的作品, 如《 新闻调查 》 的开山之 作,反映贫困家庭孩子上学的 《 宏志 班》 ,如反映环境污染严重状况的 《 淮 《 河水 》 、 再访淮河 》 ……然而随着实际 工作的深入,《 新闻调查 》发现单一个 “ 新闻背后的新闻 ” 在统率选题时有些 力不从心: 一些新闻尽管很有意义, 但 它可能只关系到少数人;有些新闻既 有意义, 也关系到很多人利益, 但它本 身又太单薄,并没有太多深层的东西
新闻广角
!"#$%&’()* "+,$+(,-
《 新闻调查》 的栏目特性及其 选题理念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 山
说法是“ 中央电视台的深度报道栏目” , 可 一 《 新闻调查 》 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 名牌栏目。 自 !""# 年 $ 月 !% 日开播 以来, 以其深刻、 理性的栏目风格确立 了自己在广大电视观众中的形象,被 誉为对事实调查最为详尽、对问题分 《 析最为透彻的栏目。六年来, 新闻调 查》 的内容涉及到政治、 经济、 文化等 “ 领域的诸多方面。有人说, 除了综艺 娱乐类节目不做以外,《 新闻调查 》几 《 乎无所不包” 。 可以说, 新闻调查》 以其 极大的社会责任感将自己的目光投入 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表现出了一 种博大的人文关怀。 可是, 外界的这句 话也在表达这样一个意思:每个电视 栏目都有自己的定位,都有自己的内 容侧重点, 这样能形成自己的个性, 而 无所不包的结果则是泯灭了自己的个 性,从而失去了自己赖以存在的内在 品质。 所以, 外界的批评其实也是在提 《 醒: 新闻调查 》 要保持自己的特色, 就 必须精选符合自己栏目特色的题材。 那么什么是 《 新闻调查 》 的特色 新闻调查》 的栏目性质。 呢&这决定于《 《 新闻调查 》的栏目性质,按其自己的 是从字面来看, 它应该是 “ 调查类报道栏 目” 。那么这二者之间是否可以等同 调查类报道 ” 产生于美国, 由揭发 呢 &“ 黑幕而兴起。它的特点是以暴露或揭 丑为核心,以社会的腐败现象、犯罪、 政府官员的错误行为、内幕新闻以及 被某些人企图掩盖的事实为主要目 标。 《 新闻学大辞典 》 将它分为两类: “ 一类是针对某人某事进行的 ‘ 单项揭 丑式 ’ , 另一类是针对某一方面存在的 问题而进行的 ‘ 综合分析式 ’ , 也称 ‘ 新 型调研式 ’ 。 前者重在揭露政府和公共 机关里某些人的违法活动及腐化丑 闻,最典型的如对尼克松 ‘ 水门事件 ’ 的报道;后者重在分析研究政府和公 共机关及整个社会体制中存在的弊
《 新闻学大辞典 》 的解释是: “ 运用解 释、 分析、 预测的方法, 从历史渊源、 因 果关系、 矛盾演变、 影响作风、 发展趋势 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 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 而是使新闻要素做进一步的深化,要 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另一 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总
电视研究
!"
新闻广角
!"#$%&’()* "+,$+(,相。 ”! 新闻背后的新闻是什么 ! 是调 查;探寻事实真相又是什么 ! 还是调 查。如果说 《 新闻调查 》 刚创办时把自 己定位于调查类栏目还只是一个尝试 的话,那么经过 " 年的实践和思考, 《 新闻调查 》 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了自己的生命所在—— — 调查 # 所以, 如 果要给 《 新闻调查 》 一个明确定性的 话, 根据它的实际情况, 认定它为 “ 调 查性报道 ” 更准确一点。 它自己所说的 “ 中央电视台的深度报道栏目 ” ,应该 理解为广义的深度报道,它应该是一 个属性概念。 《 新闻调查 》 是属概念意 义上的深度报道,更是种概念意义上 的调查类报道。 明确这一性质, 就是为 了避免 《 新闻调查 》 混淆自己与其他报 道特别是狭义的深度报道的界限,以 至自己负载过多的内容,也从而避免 由于这种定位模糊和信息过载而给观 众造成的不确定性和陌生感。 既然明确了 《 新闻调查 》 的调查特 性,就应在选题时注意与这个特性相 切合。那么什么题材才是适合调查类 根据 节目的题材呢!按照西方的观点, 前面所列的 《 新闻学大辞典 》 和有关专 家的解释,这类节目应该主要选取针 对社会丑恶现象和社会弊端的曝光和 揭丑类题材,这显然是具有局限性 《 的。 新闻调查 》 的现任制片人赛纳说: “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完全照着这种 模式去做,完全做我们标准模式的内
看来,调查类报道只能算在广义的深 度报道范围内,但它绝对不是狭义的 深度报道,即新闻文体中严格意义上 的“ 深度报道 ” 。 二 之所以区分这两个概念,目的就 在于说明调查类报道只能承担起自己 力所能及的报道范围,而不能代替分 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以及可涵盖这 三者的深度报道,否则它也就不是调 查类报道了。那么回到 《 新闻调查 》 这 里, 它的性质到底是 “ 深度报道 ” 还是 “ 调查性报道 ”呢& 不妨看看它栏目的 实际: 新闻调查创办之初, 定位语是“ 新 闻背后的新闻, 正在发生的历史” 。 到了 ’((! 年,新闻调查开播 $ 周年时,他 “ 们已经鲜明地提出了一个口号: 我们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 — 探寻事实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