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学》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管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Z08004
建议课时数:64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先修课程:《安全学原理》
后继课程:《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介绍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我国安全管理现状和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态势,掌握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
(二)设计思路
在《安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了解目前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及应该采取的预防措施,我们采用多媒体等手段,引入案例,为学生讲解最新的安全生产事故,明确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主要课时安排如下:
二、课程目标
(一)职业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安全管理的基本概
念和原理,掌握事故致因理论,熟悉我国安全管理体制,对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使学生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1)掌握安全管理所需的企业管理、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解企业所处的法律法规环境;
(2)掌握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3)掌握安全法律法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安全文化与安全教育等安全管理技术的基
本内容;
(4)学会如何进行事故调查与处理,掌握基本流程。
(二)学习任务与职业能力
三、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模式
本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
(二)教学任务安排
本课程共有70学时的课堂教学,教学安排如下:
1、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对课程内容中许多抽象、复杂、不直观、学生难以理解接受的概念,采用形象逼真的图件、动画以及录相形式讲授;课堂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提问、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学等多种方式灵活使用,着重启发学生思维理解和想象力。
2、本课程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及方法,了解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因此本课程重点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管理基本知识及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讲解,并运用大量案例结合实践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3、课外引导学生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在网络上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发挥学生个人的兴趣、特长和潜能,优秀学生可进行创造性学习。
四、课程内容、要求和设计
注:每一章中需要重点讲解的部分用“★★”标注,次要讲解内容用“★”标注,其他内容只需使学生大体了解即可。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 在讲解安全管理方法、事故应急管理等重点内容时,可以按照教学进度,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对该部分内容产生直观认识,并且增加课堂设计和课题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可以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与校外企业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到企业进行深度的学习,加强对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评价
本课程实施综合考评,采取课堂训练、案例分析、课后作业等方法,注重学习的学习态度和最终成绩的平衡,以全面综合地评定学生的能力。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总成绩(100%):期末考核成绩(70%)+ 过程考核成绩(30%)
过程考核成绩(30%):包括出勤情况(10%)、课堂表现(10%)、作业成绩(10%)。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材编写
(1)针对目前国内安全专业课程教材存在内容重复、专业特色不明显等不足,根据本校安全专业特色,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增加反映最新研究方法的内容,逐步减少并删除较为陈旧的内容,建设系统安全工程教材,服务课程教学;
(2)总结目前课程建设的经验,进一步整合课程体系内容,优化结构,使之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并跟踪安全设计评价的最新理论与设计方法;
(3)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阐述简明扼要,内容做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重点和难点突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2.相关资源建设
(1)确定一位老师专门购买、收录与收集本学科有关的音像资料,为今后进一步制作多媒体课件作好资料贮备;
(2) 收集《安全管理学》试题,建立试题库,并进一步对其进行丰富,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通过让学生通过做题掌握各种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3)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扩充性资料的使用情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或推荐一批参考教材和参考文献资料,建立安全管理案例教学系统,使中外文安全类网站和各种参考资料可以供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扩充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实践;
(4) 把网络课件挂于校园网上供学生随时使用,学生寝室、各学院实验室、图书馆都可宽带连接到internet。另外在学校电子图书馆为学生免费提供读书环境。课程网站上放置与本课程相关的共享资源和网络课件,网络教学资料浏览、网络提问与答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