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模高分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一模高分作文
这个学生是2001年深圳市中考状元,去年高考成绩很不错,但没有达到她自己的理想分数,因此复读。
05年深圳高考一模高分作文之一 学 会 怀 念
她深知家常的中国和平凡生活的乐趣,懂得其中的乐趣是细碎,微小的。
她咂摸到人生漫途中的苍凉,悲怆的滋味,体会到其中的不可理喻。
她于是将一切付诸笔端,写那早逝的“天才梦“,那上海的“流言”,那迷人的“传奇”。
她是张爱玲,她的主题是怀念。
(程按:开头看似平易,实则奇崛,直扑主题却不露躁相,很见功力。)
有人说,张爱玲的大多数作品是对她前半生生活的涂抹。这种“涂抹”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腔悠长缠绵的怀念,在怀念中,人常常回体会到人生的真正况味。(程按:这里“有人说”用得好。)
《金琐(锁)记》里的七巧会怀念起几十年前那模糊的月光,也许和今天的没什么两样吧?可是,那曾经的姑娘已经不在了,怀念中的美好也在怀念中被“琐(锁)住”。怎样的人生!
《私语》里的“我”是张爱玲自己的影子,回忆里不全是什么惊天大事,也许只是一个“烂成了一堆水”的柿子,就把人的心从现实拉进回忆中。怎样的时间!
怀念是对过去的美好感情的搜寻。似水的年华不知不觉地流逝,但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在心里扎根。怀念的时间里,我们给这些种子浇水,施肥,有一天,它会开放朵朵寂寞的小花,给我们心灵上的舒适和慰藉。(程按:“寂寞”用得好!不只是化用了“寂寞开无主”。怀念即寂寞,即美好的寂寞!)
怀念常常催生思想的灵光。和张爱玲相似,沈从文也说过这样的话:前二十年生活在湘水那片土地上,后二十年生活在对那片土地的记忆里。怀念让我们多了一双眼睛,多了一对触角,多了一条敏感的神经,于是,我们更有力地握住了笔,写下最美的人生形式和最真的感情。
(程按:“人生”、“时间”、“感情”、“思想”,条分缕析,繁而不乱。不过本段有点小毛病:写到沈从文时,主题句是“怀念常常催生思想的灵光”,落脚点却是“最美的人生形式和最真的感情”,文脉稍有游离。)
那就让我们学会怀念。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即(尽)管我们要义无返顾地向前飞,但也不要忘记在雪地上留下指爪,那是我们成长的痕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欣赏的态度去梳理往事,曾经被拨动的心弦仍会给你奏响余韵,那曾有过的痛苦也不过是笑着谈的材料。
我们不是张爱玲,沈从文,也不是高超的
画家或摄影师,但我们同时可以用笔记下情思,用画,用照片留下倩影。这些怀念的原料会常带给我们新的勇力,激励我们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程按:此段笔力偏弱,有每况愈下之相)
学会怀念,即是学会点缀生活。
学会生活,不要忘记偶尔怀念。(程按:结尾挽回一些颓势。)
【点评一】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视觉独特,文学韵味浓郁。作者首先引领我们走进张爱玲的世界,并通过她的人生特点和作品内容准确解读了怀念的内涵,然后借用沈从文的名句,进一步诠释怀念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最后将重点笔墨落在我们“如何怀念”。文章紧扣主题,逐层阐述,感受真切。一气读来,作者的才思情采斐然,文学积淀立现。虽有个别语病和错别字,但仍掩盖不了清丽典雅的的语言风格和迎面扑来的书卷气。(深圳市中语学科带头人、梅林中学 马恩来)
【点评二】这个学生读张爱玲不少,语言有张力。我曾多次在高三老师会上谈到:高三学生要精读一个自己喜欢的著名作家的作品,让自己长期濡染在这个作家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这样的精读多了,一下笔就有这个作家的味道,从而使自己作文的文笔、立意、构思个性鲜明。高三期间精读一个自己喜欢的著名作家的作品,不只对高考有助,而且一辈子受益无穷。俗语“打死一只老虎,卖一辈子膏药”,此之谓也。(深圳市教学研究室 程少堂)
深圳市高考一模高分作文之二
学 会 怀 念
有多少旧事已被雨打风吹去,有多少情愫依旧在心头萦回。逝去的人、事、物仿佛一块块幽黄的琥珀,在我们的记忆里凝结,保留了他们瞬息的优美,而当我们一次次以怀念的方式去抚摸他们的时候,悲欣交集之感总是迤俪(逦)而来。(程按:开头化用辛弃疾、弘一法师的名句,显示出作者的文学积淀。但不够自然,没有《小楼昨夜又东风》开头的风采与神韵。)
在精神文化如同核爆炸一样的时代,(程按:比喻生硬。)我们遗忘的(得)太多,弃掷的(得)太多。我们醉心于新世界新事物的斑斓色彩,而忽视了对旧有事物之美好的怀念。(程按:怪怪的“之”。)
怀念,不是沉迷于故纸堆,不是一般意义的因循守旧。
怀念,是对旧有美好的依恋与肯定,也是对过去、现在与未来一脉相承的理性思索。(程按:这两句好!)如同一位诗人所说:“我在仰望未来浩渺的天空时,同时深爱着这承载过去的大地”,道理其实很简单,只要你站得足够高,你会发现大地原本是天空的一部分。
学会怀念,其实就是学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程按
:很好!)
今年是中法文化年。我想,大多数中国人会把“法国”与“浪漫”联系在一起,但你知道法国人是以怎样的方式来“怀念”一种文化的吗?也许法国人是最乐于怀念,也最擅长怀念的。(程按:“也许”用得好!)走在街上,你若作为一个外国人向警察问路,请务必使用法语;与商店店员交涉,你也要讲法语:法国人即使熟谙英语表达技巧,也会不遗余力地坚持使用本国语言。打开收音机,你会听到一个专题栏目,名字就是《怀旧》;望望塞纳河畔,旧书摊上飘扬着百年文化的芬芳;法郎纸币上,印着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时代的伟人像;一座破败得如同两河文明遗址的博物馆依旧被法国人小心地保存。(程按:很好!)
就是这样, 这样充满血缘之爱 , 民族之爱 , 理性之爱地怀念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才是真正地怀念。(程按:这句话有意思!第二个“这样”重复得妙!)
学会怀念,我们不能单单模仿怀念的形式而无视怀念之实质。(程按:怪怪的“之”。)甚至,我们连怀念的形式也没有做到。听说,绍兴的沈园中商家又建设了“连理园”, 供现代有情人拍摄婚纱照,让古人的悲情为现代人的爱情服务,沈园,实不应失却它的沧桑。(程按:这几句好。)还有一座座将欲坍塌的古城墙,还有“唐诗一样的美丽”的北京、西安,还有逐渐失却安宁的江南古镇……。(程按:连续3个“还有”好不好?换个句式试试看效果如何。)当一个个曾被古人今人的歌谒洇润,被汉文化填充,被时间渲染,被记忆强化的意象悄然失色时,当我们从不会怀念到无可怀念时,一种民族的悲哀将“世代相传”。(程按:这3个“被”却是用得好的。)
请为心灵留下空间,让我们静静地寻找过去,寻找过去的美好,为现在,为将来留下物质与情感的依托,莫在灯残漏尽时无奈叹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程按:结尾比开头更好些。)
【点评一】
本文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切入角度好,二是紧扣“学会”议论。写得大气、有深度,体现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可贵的人文情怀。文章从文化的视野,深刻阐释了怀念的内涵和方法。以法国为例,列举他们坚持使用本国语,旧书摊上飘扬的百年文化气息,纸币上启蒙时代的伟人像,被法国人小心保护的破败的博物馆……无不表露出法国是一个“会怀念”的民族,他们怀念的是自己的历史文化,这是一种真正的怀念。反观我们自身:充满悲情的沈园被商家用来牟利,唐诗一样美丽的北京、西安、江南古镇,它们身上的文化意蕴正在一点点褪色。我们表面似在怀念,其实还没
有学会怀念,文章结尾紧承上文,呼唤为心灵留下“怀念”的空间,最后一句“莫在灯残漏尽时无奈叹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更是引人深思。(梅林中学 陈静莲)
【点评二】 这篇作文总的看来不错,但虚词的使用不够精致。语言功夫低层次看实词,高层次看虚词和标点。素质好的同学之所以素质好,不仅要体现在语言通顺流畅干净上,更要紧的是体现在虚词和标点的使用上独具匠心。虚词并非没有意义,恰恰相反,虚词和标点有独特的修辞功能,汉语独特的诗情画意和细腻韵味,往往通过虚词和标点来体现,汉语虚词与标点之妙,妙不可言,因此平时阅读时要多多揣摩、品味、领悟。本文是3年前(2001年)深圳市中考状元(现在宝安中学就读)的作文,我们对她寄予厚望。(程少堂)
深圳市高考一模高分作文之三
学 会 怀 念
常有人对我说:“小小年纪知道“怀念”是什么呀,再说你才多大,哪有事情给人怀念。”对此,我总是淡淡一笑。因为我知道什么是怀念,而且可怀念的东西很多,但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会了怀念。
怀念,我曾经天真的以为就是站在烈士陵园,胸前佩戴白花一朵,听着上面追忆英雄事迹就是怀念。并且视这种怀念为长大的表现。因为总以为怀念是大人们干的事,与自己无关,谁要是怀念就是大人或老人。说一句可笑的话,我还曾以为怀念的人都是死去的,只有对死去的人回忆才叫怀念。
那年奶奶去世,家里哭作一团,我在其中也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想着从前奶奶是多么幸福的一手领着孙子,一手领着孙女出去,脸上每每挂着笑容。可三年的病痛使这样的幸福一去不复返。当时越想越哭,竟成为哭得最厉害的,反而人人劝我。从那时我才隐隐约约的感到这有些怀念的味道。
一日,路过某店,突然发现小时侯常吃的一种食品,但如今很难买到了。一种莫名的冲动,买了一包。味道没有变,感觉十分好。尽管比不上现在的东西好吃,但其中的滋味实在让人难忘。吃着吃着便不自觉的想起那时的事情。学校组织去看电影,一块钱买了很多东西,其中就包括这一食品。手拿着这些“宝贝”不让别人看见,害怕抢了去,想着想着就笑出了声,惹得路人都看我。可以说我一天不是兴奋,简直就是亢奋。突然发现怀念竟然会给我带来如此大的快乐和影响。
那日吃午饭,大家闲聊,不知怎地就说到小时侯看的电视剧、动画片电影。桌上的人都兴奋起来了,互相讨论着剧情,结尾,最后一起大笑,险些将饭喷出来,尽管这样有些失态,但这样的场景毕竟
难见。说着谈着大家发现我们小时候有些相识的经历,相识的娱乐的内容,无论是天南地北,大家总是有很多共同怀念的东西,总是滔滔不绝讲个没完。
夜晚,躺在床上,望着看不清的天花板,怀念同学,老家的房子,小时侯玩的游戏,一直在傻笑,这就是怀念吧,它不是大人和老人的专利,我们同样拥有怀念。你们说是我们不懂是因为我们还未学会怀念,不如不说在某一天早上醒来发现怀念就是如此。怀念无需去学,当有一天你发现你自己开始喜欢追忆过去,那么我想怀念就学成了。
一段段记忆是我脑海里闪烁的珍珠,那么怀念则是拾起珍珠的手。
【点评一】
“文贵真”,真情是文章的生命。
本文截取生活中的几个片断,细致地抒发对“怀念”的感悟。从“奶奶去世”的初识“怀念”到“买小吃”引发的怀想而至于兴奋,再到“大家闲聊”一起怀念小时侯的相似经历而快乐得大笑,选材虽是身边琐事,但由于感情真挚,所以能不断地拨动读者共鸣之弦,使读者不知不觉也随之一起走进悠长的怀念之中。新课标强调中学生的写作要感情真挚,感受独特,体会真切,本文不失为体现这一精神的佳作。
另外,小作者将自己的切身体会娓娓道来,平实中不乏隽永之语。(梅林中学 陈静莲)
【点评二】依鄙人所见,本文不算好。
首先,本文开头有些小气。其次,中间“那年”“一日”“那日”三段看起来层次分明,实则是作者没有意在笔先与袖手于前的整体构思,而是写一段想一段,罗列拼凑成文,因此文脉不畅。这是考试作文写不好的同学的通病。第三,本文无论是语言还是思想感情都比较幼稚,这样的作文高考恐难得高分。(程少堂)
05年深圳市高考一模高分作文之四
半江瑟瑟半江红
求全的人天真,舍半的人诚实。
求全不是错;是天真,是浪漫,是一种执着。亚当和夏娃只是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终究得不到生命树上的果实。人是带着遗憾来到人间的,“可怕”的是:人得到的那一半是智慧而不是永恒的生命;灵魂一旦得到了智慧,她的追求便永无止境。黑格尔说:人的灵魂一定到过至善至美之境,否则她怎么会永远地追逐完美呢?
不是吗?楚大夫屈原正是如此一个灵魂。明知在那个黑暗的社会永远无“美政”可言,又何苦耗尽生命的浪漫呢?然而他对美政的追求却是如此的固执,“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无论是哪个时代,总有那追求完美的不死的灵魂,郁郁而来到今世,留下的却是汨罗江上的万古悲风。
求全的人是可爱的,又是可悲的。没有
一个求全的人不为此付出代价,然而他们宁可如此,也要灵魂完璧归赵!
而我又说,舍半的人是诚实的。
我相信,长大了的人都是明白的,只是淡淡的日子总已经淡忘罢了。当如今的我终于走进了这一门槛,我才承认并非多数的人生可以叱诧风云,也并非多数的人生可以功成身退。少年轻狂,梦中曾经的乌托邦已成为彻底的童话……我相信是这样的,人在妥协中成熟,当你一只手捧着理想的甜蜜,一只手必然握着现实的冷漠;当你想一只脚登云踏月,另一只必然脚踏实地。
多么喜欢萨冈的直率。(程按:连萨冈都知道,好。)她用文字告诉我,少年要面对甜蜜的幸福,也要面对冷涩的忧愁。其实,一句话便够了。《你好,忧愁》。萨冈说:她要早早地死去。我很惊诧,而今明白了,她也无法承受狂欢后的空虚。然而她终究没有自杀,她明白,她必须面对那一半的空虚。
历史上灿烂的生命仿佛都是一个模子造出来的。不是吗?(程按:换个句式不更好吗?不是吗?)梵高用他一生的潦(寥)落凋零,去换取灵魂那一半的辉煌,可以见证的便是他心中灿烂的“太阳”。
贝多芬失去了外界的声音,收获的却是生命的乐声。
李煜失去了他的王国,雕栏玉砌都化为心中的废墟,难道他收获的不是另一个艺术的王国吗?
李清照失去了她休戚与共的丈夫,得到的不是人生的成熟吗?(程按:这五个艺术家的顺序摆得好。“成熟”用得稍欠火候。)
人生都是这样一来的,最懂人生的莫过于小丑——他的半脸满面微笑,他的另一半必然满含泪水。(程按:好。)
不要嘲笑求全的人,不要悲哀人生的残缺。日出日落,云涨云消,花开花谢,春来春去;这才有了值得感怀,值得珍惜,值得期待的东西啊!
人生的确如此,半江瑟瑟半江红。(程按:凤尾。回头一笑百媚生。)
【点评一】
该文立意深刻,充满哲思。求全的人“可爱”,但是未免“可悲”;“舍半的人才诚实”,人生不得不也应当在求全时选择舍半。让人感佩的是作者对相关材料的熟识和运用自如,从其娓娓道来的文字里,我们很容易觉察到平时知识积累所显示的张力。从亚当夏娃、贝多芬到萨冈、梵高,从楚大夫屈原到李煜、李清照,还有标题对白居易《暮江吟》中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化用,都体现了作者阅读之丰,积淀之深。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惟有涉猎广泛、积累丰厚、腹笥充实,方能纵横捭阖,议论风生。(梅林中学 明开华)
【点评二】文章不错
。不过,老师我提一个不太怪的怪问题:高考时是用这么多自然段占便宜呢,还是合并成几个大段占便宜?(程少堂)
深圳市高考一模高分作文之五
非全非半
我爱半。
半是一种生活情趣。
喜爱半开的花,含羞带怯,欲言又止,多出几分韵致,开得正好的花不是不美,只是想她下一刻便开始凋零,不免遗憾。
又或是一弯残月,清冷孤寂的调子,比之那俗气的圆月,(程按:这个“之”用得好。)添了些许高雅。且月盈则亏,圆满得过了,便开始有遗憾,反不如残月,含意悠长。
我亦爱全。
全是向往的一种境界。
飞蛾扑火算是全了吧?全然的热烈,全然的燃烧,全然的绝决,不给自己留半分后路。不如该笑它痴傻还是羡它轰烈。世上总有未完的事,未尽的愿,有时也想豁出一切圆一个梦,临到头来,却总是退缩。过多了“半”的生活,对“全”反而生出敬意。
传说中有一种鸟,集香木自焚,五百年后灰烬之中重生,它叫凤凰。多么美丽的传说。何不学那凤凰,一场大火一场试炼,又为何止步?怕吗?我怕不是凤凰,经不过那场试炼,到最后凤凰不成反成了烤鸡翅膀,岂不贻笑大方?我们都怕,怕太全太过,所以只敢在半真半假,半醉半醒中生活。那种叫凤凰的神鸟,只敢在心头偷望。它高飞,张大双翼,如天边的一团火。终究是传说。
先哲如何教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徒。”看书时嘲笑那些刚正不阿,不懂盘旋之人,大事未正便失了性命。迂腐,何不委屈求全?全?一句话惊醒,到底什么是半,什么是全?委屈求全,全的是人的性命,半的是人的气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碎的是身体,全的是志气,瓦全的是身体,却失了志气,全与半,纠纠缠缠,一时间分不开来。
我依旧爱我半开的花,一弯残月。
我亦爱飞蛾扑火的热烈与绝决,风凰烈火里的美丽与骄傲。
一切顺其自然,应全则全,应半则半,过份追求半的生活,也是另一种全的反映。
“生命给了什么,我就享受什么,每颗人间烟火,全都美丽了我。”
用我的方式,理解一种或全或半的生活,爱上水的柔美与火的炽烈。
我爱半。
我亦爱全。(程按:这个学生辩证思维好。思路开阔。)
【点评】“我爱半”“我亦爱全”。爱半是因为“半”是“含羞带怯”的“半开的花”,或是“含意悠长”的“高雅”的“一弯残月”;爱全是因为“全”是“飞蛾扑火的热烈与绝决(应为决绝)”,是“凤凰烈火里的美丽与骄
傲”。可贵的是,作者既能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应全则全,应半则半,过分的追求半也是一种全的反映”,又能充分展示个性,“用我的方式,理解一种或半或全的生活”。文章较好地达到了“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辨”的有机结合,因而既血肉丰满,又个性张扬。出众的思辨能力源自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感悟,符合发展等级中“丰富”与“深刻”的要求。另外,文章语言干净,结构也很紧凑。
(梅林中学 明开华)
深圳市高考一模高分作文之六
体“半”字百味
我觉得,“半”字是一种哲学。饮酒,若微则不畅,若过则伤身,饮酒择半,处于半醉半醒之间最妙;看花,若为花骨朵则无趣,若全盛又太过矫情,看花择半开,在羞涩与热情间品花花最俏。“半”字是一种适度的哲学。同时也暗蕴着放弃。若不舍酒的芳醇而豪饮,则必多;若不舍花的美艳而留之,花终凋零而逝。要懂美赏美,首先必须懂“半”字的蕴意。(程按:有些句子我不大懂。考试作文开头别弄花枪啊!)
于是我想,人生大抵也离开不了“半”字的机缘。看李白,一边在官,一边在山,他并不沉醉于官途,又不完全丧志于道路——“须行即骑访名山”。当在官途受挫,仍一半在山水,则可释放心灵,享天地无穷;看苏轼,他也不全沉沦在官场,而是在山月间穿梭,在水石里游玩,“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留一半于朝外,让心灵清静纯洁。因为李白与苏轼懂半字里的玄机,所以他们才不似贾谊因屈长沙志不得扬而日日咳血最终郁郁而逝,也不像屈原无法释怀心中苦闷徘徊汨罗投江而逝。(程按:这4个例子不错。)懂“半”字玄机者才能在绝处逢春,才能在不顺的路上有一口新鲜的空气入芜杂的心,滋润灵魂。“全”字太危险,犹如一朵全盛灿烂无比的玫瑰,不知何时死亡将悄然而降,香消玉殒。惟独“半”字恰似那半盏酒,静静醺着香,饮下去,则全身筋脉尽舒,大快人心……
人生中要“半”字玄机,现代化建设中更须“半”字哲学。美国在经济规划时,总是留出一部分的土地、资金来给环境建设。因为美国深知,若把全部的力量加于发展,盲目地追求全面经济建设必然导致环境的紧张。为了使经济与环境平衡,采取“半”字政策,什么东西都留一半给生态环境,所以才有今天美国绿化带建设如此好的结果。站在市场经济竞争起跑线上的中国,也应该有这种“半”字精神,千万不要一昧(味)地经济发展发展再发展而导致另一部门或部分的空虚。应该在“半”字中寻找可以处理各种事业间关系的支点。(程按:能联
系经济建设来谈真好!可喜!无奈认识不到位,可惜!这里满可以讲一下半即全。)
总的来说,“半”字百味可总结为:
酒半酣为妙,花半开为悄,
人生“半”处生,建设“半”最好。。(程按:结尾上不去了。)
【点评一】作者围绕“半”字说古论今,体“半”字百味,令人耳目一新。从“酒半酣为妙,花半开为俏”,领悟到“半”字的适度哲学,再由此谈到人生中离不开“半”字玄机,如李白苏轼者“一半在官,一半在山”,方能让心灵清净纯洁,进而谈到现代化建设中更须领悟“半”字真谛。文章立意高远,思想深邃,紧扣时代脉搏,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思维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虽然论述经济发展和其他关系时,尚欠老到,但作为八九百字的限时作文,能有如此开阔的视野和独到的见解,仍不失为一篇耐人咀嚼的佳作。 (梅林中学 孔佩霞)
【点评二】这个学生的观点有些偏。他只肯定半而否定全,未明确半与全的关系。如果以美学观点看,有时全即半,有时半即全,全和半可互相转化,“黄金分割”、“不到顶点”实际上都是讲半中有全的美学。中国美术史上有深懂此理的画家“马一角”、“夏半边”等。中国文化讲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乃至欲速不达等都可作如是观。(程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