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临床类型——青春型

精神分裂症临床类型——青春型

青春型(Hebephrenictype):多在青春期发病,起病较急。症状以精神活动活跃且杂乱多变为主。表现言语增多,联想散漫,幻觉丰富,内容生动,妄想荒谬离奇,人格解体,象征性思维,情感多变,行为幼稚,怪异或冲动。此型病情发展较快,症状显著,内容荒谬,虽可缓解,也易再发。[病例] 女,17岁高中生。平素身体健康。病前性格:喜沉思,寡交友,胆怯腼碘,不苟言笑。无恋爱史。其母曾因“精神分裂症”住院,父患“神经衰弱”常就诊于精神科门诊。患者学习成绩良好,系班中优秀生。三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失眠、上课时注意不集中,主动要家长给介绍男朋友,二个月前发展到不去读书,在街上闲游,住院前一月常半夜高歌、自言自语、扮丑脸、做怪动作、照镜子、痴笑,有时头插鲜花,甚至赤身裸体、将家中玻璃窗打碎、喝痰盂中小便、自打耳光、哭笑无常、讲话前言不对后语,无故咒骂老母,言语粗鲁。躯体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好,蓬头垢面,不断傻笑,有时又歌又舞,然歌曲内容支离破碎,舞步杂乱无章。言语散乱如“今天的甜密,我要传给下一代,也就是喜欢熊猫的人,吃巧克力就是猪虼,黄岩密橘就是炎皇子孙,未代皇帝走的时候,把我当熊猫一样抬到日本。”无自知力。诊断: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114例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研究

114例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14例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系首发并未经过系统性治疗,患者年龄在13~18岁。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年龄75%;显效: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总分减分率在50%~74%;好转: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总分减分率在25%~49%;无效: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总分减分率<25%。 1.4统计学方法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当两组患者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青少年组思维障碍程度明显高于儿童组,儿童组行为以及情感障碍明显高于青少年组。其中,青年组中具有思维障碍的患者有100例,儿童组为36例;青年组中具有情感障碍的患者有63例,儿童组为40例;青少年组中具有行为障碍的患者5例,儿童组为12例。两组在发病形式和治疗效果两方面的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且病因尚未未明,该种精神疾病多在青壮年阶段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患者表现为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等情况。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发展和加重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精神分裂症的病程一般较长,并且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的趋势,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青少年首发精神病患者在临床較为多见,主要表现为思维障碍特征,也就是说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思维过程中不按照一定的逻辑或者规则,甚至是断断续续的,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另外,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主要是指患者表现为情感疏离和淡薄,敏感多疑,精神不集中、行为懒惰等。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会给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害,因此,需要临床研究上能够及时对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和确定,以便提供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并且确保能够早诊断和早治疗[3]。 医务工作者需要不断对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进行研究,还要深入分析和研究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特点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进用专业化的手段和专业知识对青少年进行身心发展的正确引导,并从家庭、学校

精神科临床路径

精神科临床路径 一、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20.0/20.1/20.2/20.3),且为急性发作期,排除慢性退缩病人。 (二)诊断依据 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年)相关指南 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2.严重标准 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3.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4.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

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5.临床类型 (1)偏执型分裂症(F20.0) 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听幻觉较多见 (2)青春型(瓦解型)分裂症(F20.1) 符合分裂症诊断,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 (3)紧张型分裂症(F20.2) 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以紧张性木僵较常见 (4)未定型分裂症(F20.3)又名混合型或未分型 ①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阳性症状 ②不符合上述亚型的诊断标准,或为偏执型、青春型,或紧张型的混合形式(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舒良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等相关指南 1.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症治疗药物 2.合并其他合适的非药物治疗 如:MECT;rTMS治疗;心理治疗;胰岛素低血糖和休克治疗;脑电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作业治疗;音乐治疗及其他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12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20/20.0/20.1/20.2/20.3精神分裂症疾病编码 2. 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且既往治疗为非难治性。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含血型检测)、尿常规、大便常规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心理研究现状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心理研究现状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反复发作、具有慢性化和严重致残倾向的精神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措施。精神分裂症的首发年龄多在青少年(约1/2患者在20~30岁发病,国内资料显示16~35岁为最多),尚未独立生活者居多,经过治疗临床痊愈出院后,仍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的治疗和支持。国内目前对青少年分裂症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旨在对目前国内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青少年期;精神分裂症;脑功能 起病年龄在 13~18周岁的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称为“青少年期起病的精神分裂症”。患儿因环境变化能力以及感情表达能力得不到合适的发展和培养。他们在成长后,难以融入社会,尤其在他们遇到挫折时,容易发生心理卫生问题。在学生中,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对众多的精神、行为和发育障碍及具有社会功能不全的病人,不仅自身感到痛苦,同时在学习和事业上也会遭到挫折,对家庭、社会、国家更是沉重的负担,这既是实际问题,也是作为当代研究人应该攻克的一个难题。 1.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脑机制 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前额叶、颖叶、海马、前扣带回、丘脑、纹状体及顶叶、枕叶等脑区的皮质和白质的容量减少、形态及代谢异常。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被认为是一种与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相似但更严重、预后更差的类型。患者存在脑总容积减少,灰质容积减少, 脑室扩大等特征。 国内通过,H一MRs技术,对青少年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海马脑组织N一乙酞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三种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旨在探讨其的脑功能变化特点及其与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代谢异常的关系,为揭示精神分裂症神经生物学基础提供研究线索。 方法对21例青少年(13~17岁)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0名(14~17岁)年龄、性别、受教育时间均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应用,H一MRs成像技术检测两组前额叶、海马N一乙酞天门冬氨酸(NA八)、胆碱(Cho)、肌酸(cr)3种代谢物,计算NAA/Cr和C/r 比值。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患者组左侧前额叶NA/cr(l.56士081)低于对照组(2,0上0.81),右侧前额叶NAA/Cr(1.84士0.牡)低于对照组(2.55士0.53),右侧前额叶ch “cr(1.25士0,17)也低于对照组(1.51土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

第五章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精神分裂症最多见的幻觉是:() A.听幻觉 B.视幻觉 C.触幻觉 D.嗅幻觉 E.味幻觉 2.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 A.情感不稳 B.情感不协调 C.情感高涨 D.情感低落 E.情感脆弱 3.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妄想主题多为:() A.被害妄想 B.夸大妄想 C.疑病妄想 D.影响妄想 E.贫穷妄想 4.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下,病人出现忐忑惶恐,坐力不安,精神十分紧张。这个症状为() A.易激惹 B.情绪不稳 C.恐惧 D.焦虑 E.情感低落 5.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最有意义的一组症状是:() A.思维迟缓,情绪低落,企图自杀 B.情绪高涨,思维活动加速 C.思维散漫,思维破裂 D.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症状 E.思维敏捷,动作增多 6.注意增强常见于:() A.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B.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C.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D.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E.未分型精神分裂症 7.精神分裂症最多见的幻觉是:() A.幻听 B.幻视 C.幻触 D.幻嗅 E.内脏幻觉 8.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妄想主题为() A.被害妄想 B.夸大妄想 C.自罪妄想 D.疑病妄想 E.嫉妒妄想 9.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主要是:() A.假性幻听 B.言语性幻听 C.幻视 D.内脏幻觉 E.幻嗅 10.问一女病人年龄时,病人答到:“二十二,二月初二生,二八月乱穿衣,衣服脏了没人洗,洗衣机是我买的,我属猴”你认为这个回答说明病人有下列何症状:() A.思维散漫 B.病理象征性思维 C.音联意联 D.强制性思维 E.思维破裂 11.诊断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依据:() A.幻觉突出 B.无自知力 C.思维情感不协调 D.青壮年 E.妄想 12.引起错觉的常见因素为() A谵妄状态B焦虑、紧张等情绪因素C疲劳D以上都对 13、在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研究中,目前最重要的因素是() 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精神因素 D 性格因素 14.精神分裂症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 A 思维障碍 B 记忆障碍 C 意志障碍 D 行为障碍 15.关于精神分裂症的预后,错误的是() A 发病年龄越早预后越好 B 病前性格健全预后较好 C 无明显发病诱因预后较差 E 病程长、发病迟、未及时治疗效果差 16.下列不属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关的是() A 焦虑B抑郁症C精神分裂症D癔症 17.有关精神分裂症,下述错误的是() A 多起病于青壮年 B 常缓慢起病,病程多迁延 C 具有思维、意识等多方面障碍 D 在重性精神障碍中患病率最高 18.下列不属于精神分裂症常见症状的是() A 被控制感 B 情感障碍 C 幻听 D 智能障碍 19.精神分裂症最有效的维持治疗是() A 较长时间住院 B 坚持服药 C 坚持服药并参加工作 D 渐减药并参加工作

精神分裂症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病(psychosis)是指可造成社会功能障碍和现实检验能力下降的一组重性精神障碍。临床相多以幻觉、妄想为突出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部分病人会出现持久的功能损害。在这一组障碍中,最为常见的是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和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第一节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3.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精神分裂症神经生化基础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假说:(1)多巴胺(DA)假说: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即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DA功能亢进。(2)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中枢谷氨酸功能不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之一。谷氨酸是皮层神经元重要的兴奋性递质。(3)5-羟色胺(5-HT)假说:6.社会心理因素尽管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学因素、特别是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心理社会因素在其病因学中仍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除了前述的精神分裂症与社会阶层、经济状况有关外,临床上发现,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前性格多表现为内向、孤僻、敏感多疑,很多患者病前6个月可追溯到相应的生活事件。国内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发病有精神因素者占40%~80%。当然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精神因素就是病因,但精神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起到了诱发作用。 三、临床表现 (一)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精神分裂症的幻听内容多半是争论性的,如两个声音议论患者的好坏;或评论性的,声音不断对患者的所作所为评头论足。其它类型的幻觉虽然少见,但也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见到。如一位患者拒绝进食,因为她看家盘子里装有碎玻璃(幻视);一位患者感到有人拿手术刀切割自己的身体,并有电流烧灼伤口的感觉(幻触)等。 精神分裂症的幻觉体验可以非常具体、生动,也可以是朦胧模糊,但多会给患者的思维、行动带来显著的影响,患者会在幻觉的支配下做出违背本性、不合常理的举动。如有的患者在幻听的影响下辱骂甚至殴打亲人,有的患者为了躲避幻听的“骚扰”而频频上访,要求有关部门拆除安装在自己脑子里的“播音器”。曾有一位老年妇女,因为总是听到声音讲水里有毒,为了喝上“干净”的水,提着暖瓶走了二十多里,路上花了4个小时。 (二)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1.妄想妄想的荒谬性往往显而易见。也许在疾病的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某些明显不合常理的想法还持将信将疑的态度,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逐渐与病态的信念融为一体。 最多见的妄想是被害妄想与关系妄想,可见于各个年龄层。涉及的对象从最初与患者有过矛盾的某个人渐渐扩展到同事、朋友、亲人,直至陌生人。他人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暗有所指,寒暄问候、家常聊天都别有深意。严重者甚至连报章杂志、广播电视的内容都认为与己有关。 妄想的内容与患者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如一位在化工行业工作的工程师认为自己喝水的杯子被人做了手脚,每天都会释放出定量的毒药,造成自己慢性中毒;一位老护士认为自己在上次住院时被人注射了艾滋病病毒;一位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称自己丢了块价值“5万元”的罗马表,是让邻居偷走送给了国家领导人。 2.被动体验正常人对自己的精神和躯体活动有着充分的自主性,即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运动,并在整个过程中时刻体验到这种主观上的支配感。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常

精神分裂症分类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分类及诊断标准 F20精神分裂症 F20.0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F20.1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F20.2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F20.3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F20.4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F20.5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F20.6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F20.8其它精神分裂症 F20.9精神分裂症,未特定 可采用第五位编码指明症状 F20.x0持续性 xF20.1发作性,伴有进行性损害 F20.x2发作性,伴有稳定性损害 F20.x3弛张发作性 F20.x4不完全性缓解 F20.x5完全性缓解 F20.x8其它 F20.x9观察期尚不足一年。 精神分裂症 虽然无法分辨出严格地标示病理性质的症状,但出于实践的目的,有必要将上述症状分成一些对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并常常同时出现的症状群,例: (a)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广播;

(b)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c)对病人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病人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它类型的听幻觉; (d)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 (e)伴有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 的幻觉; (f)思维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词语新作; (g)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h)“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但必须澄清这 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i)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诊断要点: 诊断精神分裂症通常要求在一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确实存在属于上述(a)到(d)中至少一个(如不甚明确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e)到(h)中来自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符合此症状要求但病程不足一个月的状况(无论是否经过治疗)应首先诊断为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F23.2),如症状持续更长的时间再重新归类为精神分裂症。 回顾疾病过程可发现在精神病性症状出现之前数周或数月,有一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 性障碍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

精神分裂症药物分类

精神分裂症药物知识简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类疾病,因发病突然、治疗过程漫长、病程多迁延而难以治愈。受病情和药物副作用的影响,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受尽折磨,十分痛苦,往往会丧失治疗信心而半途而废。 其实,患者发病期在接受心理治疗的同时应予以药物治疗,并力求治疗的系统化和充分化,以期获得较好的疗效。能够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及其类别如下: 1.二苯氧氮平类 代表药物有:洛沙平、氯氮平、氯噻平等。 2.苯酰胺类 代表药物有:舒必利、泰必利、舒托必利等。 3.硫杂蒽类 代表药物有:泰尔登、氯噻吨、三氟噻吨等。 4.丁酰苯类 代表药物有:氟哌啶醇、氟哌啶醇葵酸酯、苯哌利多、三氟哌啶醇、五氟利多、氟司必林等。 5.吩噻嗪类 代表药物有: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奋乃静、氟奋乃静葵酸酯、甲硫达嗪、氯丙嗪、奋乃静等。 6.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代表药物有: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氨磺必利、舍吲哚等。 总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有很多类型。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和临床表现,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的药方各有不同,而且这些药物的作用复杂,用药的技术性和技巧性很强,所以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服用,患者切勿盲目服药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常用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有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奥氮平、氯氮平、阿立哌唑、氨磺必利、舍吲哚等,这些药物多数是在氯氮平的化学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通过药物对DA、5-HT二个系统的协同作用达到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情感症状和认知障碍的目标,相对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减少了锥体外系反应和肝脏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患者使用后生活体验和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的优势。但相对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催乳素水平升高的副作用又是新的医学问题,常常出现体重增加、泌乳、闭经、血糖血脂升高等,形成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理学和临床学特点,但总体而言较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其一定的临床应用优势。其中阿立哌唑因为作用机制有较为特殊,无明显的催乳素水平升高问题。

MMPI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测试分析.

MMP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测试分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务工作者不仅要重视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结果,更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影响。对精神分裂症病人作为一特殊疾病群体,我们采用国际通用的人格测定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表MMPJ探讨病人的病理心理改变及治疗后人格特点,以指导临床康复工作。 1对象与方法 对象:为我院1999年10月?2000年3月,符合CCMD H -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精神病人96例,入组标准为BPRS>3分、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对MMPI 中的问题能正确理解。病人入院2周做第一次MMP测查,经过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三个月后,以BPRS减分率评定疗效,治愈或显著好转61例进行第二次MMP测试(BPRS减分》80汹治愈,>60%- 79%为显著好转)。61例病人中男42人,女19人;年龄18?55岁;病程3个月?22年。诊断分型偏执型39人、未分型17人、青春型5人。文化程度初中23人,高中17人,大专以上21人。 方法:测试采用中国版“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表MMP”,所得数据资料 进行统计学处理。 61

△:中国常模T分 2结果 2.1 61例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前后BPRS佥查,得分均值为40.63 ± 5.99和22.88 ±6.63,经统计学处理,病人治疗前后BPRS寻分有显著性差异 (PV0.001)。 2.2 61例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前后MMP结果(见表)。 3讨论 3.1 6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测查MMP时,都处于疾病状态 (BPRS40.63土 5.99),存在大量精神症状,如突出的幻觉、妄想、怪异离奇的思维内容等。经过三个月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精神症状大部分消失,疗效达 到显好水平,BPR盼值有所下降(BPRS为22.88 ± 6.63),说明患者病情有了很大转变。MMP测试结果在治疗前后也有变化,Pa Sc分下降,测在正常范围,这与BPRS的改变是一致的,此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一致:1。这种随着病情好转 而量表分逐渐向正常的趋势,说明在治疗前所测的MMP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病人发病时的病理心理状态,而非患者性格基础所引起的:刀。因此,治疗前后的MMP测试结果,对于临床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可作为评估疗效和观察病情 变化的辅助手段,可以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转归状况。 3.2 比较治疗前后MMP测试结果各因子分,可以观察到经过三个月治疗后,病人精神症状得到改善,F、Pa Sc分值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并出现D分显著升高。这说明经过治疗后精神症状大部分消失,开始真正地关心自身的健康及 生活问题,担心自己的将来,能否重新回归社会、重新得到社会的认可等,因此,会出现抑郁、悲观情绪。病人精神症状缓解后伴有抑郁,在临床上是比较多见的。这给我们临床康复工作者以警示,要注意病人痊愈及好转后自杀现象的发生。并根据每个人的个性特征,因人而宜、因势利导进行有效的心理康复工作,减少复发率,达到康复。 3.3 MMP测试结果除症状量表发生变化外,效度量表L、F分值也有相应的变化,L分较疗前上升,提示病人精神症状改善后,掩饰心理有所上升:3:o F是病理心理学的指示度,高分者有较多的病理心理问题:幻。F分下降后,提示病人经过治疗病情有所缓解,这点与临床疗效判断是相符合的。 姜肇琴(内蒙古包钢青山疗养院心理康复科014030) 王玉光(内蒙古包钢青山疗养院心理康复科014030) 王红艳(内蒙古包钢青山疗养院心理康复科014030) 参考文献 [1]陈红芳?精神分裂症治疗前后的MMPI比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 6(5) :

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

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 (试行) 一、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癫痫性精神病(:)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十版》(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符合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有原发性癫痫的证据,精神障 碍的发生及其病程与癫痫有关; 、病程分发作性和持续性两类,前者有突然性、短暂性及反复发作 的特点,后者为迁延性病程; 、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排除感染或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排除分离(转换)性障碍、睡行 症、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精神病学》(第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进行系统的病史采集、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制 定治疗策略。 、抗癫痫药物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跑、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化疗法(小剂量氟哌啶

醇短期肌内);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内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 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 4.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必要时合并MECT (四)标准住院日为42-4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癫痫性精神病(ICD-10: F06.8)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心肌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 (3)头颅CT胸片、心电图、脑电图、脑地形图; (4)神经心理测评:韦氏智力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 等; (5)人格状况评估:MMPI/EPQ/16P等。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心脏B 超、腹部B 超、眼动监测、脑诱发电位、血药浓度测定、抗链“ O'、抗核抗体,尿妊娠试验等其他感染性疾病筛查。 (七)选择用药 1. 选择原则:(1)抗癫痫药物 ①根据发作的类型选药;②根据癫痫综合征选药;③根据特殊的病因进行治疗。(2)抗精神病药物对癫痫伴发偏执状态及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的患者,在应用抗

目前我国对精神分裂症常见类型都有哪些

目前我国对精神分裂症常见类型都有哪些 1、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本型为精神分裂症中最多见的一型。一般起病较缓慢,起病年龄也较其他各型为晚。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妄想和幻觉,但以妄想为主,这些症状也是精神病性症状的主要方面。妄想为原发性妄想,主要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和影响妄想。这些妄想通常结构松散、内容荒谬。此外也可出现幻视、幻触、幻嗅等。除妄想和幻觉外,虽然也可有情感不稳定、行为异常等表现,但一般对情感意志和思维的影响较少,行为也不很奇特。 2、青春型(瓦解型)精神分裂症 本型在精神分裂症中也较为多见。起病多在18-25岁的青春期。起病缓急,常与始发年龄相关,始发年龄越早,起病就越缓慢,病情发展呈阵发性加剧;始发年龄越晚,起病就越急骤,病程在短期内就能达到高潮。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思维、情感和行为障碍。思维障碍表现为言语杂乱、内容离奇,难以为人理解;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波动大、喜乐无常,时而大哭,时而大笑,转瞬又变得大怒,令人难以捉摸;行为障碍表现为动作幼稚、愚蠢,做鬼脸、玩弄粪便、吞食苍蝇、傻笑,使人无法接受。 3、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本型较为少见。起病较急,多在青壮年期发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紧张性木僵,病人不吃、不动也不说话,如泥塑木雕,或如蜡像一般,可任意摆动其肢体而不作反抗,但意识仍然清醒。有时会从木僵状态突然转变为难以遏制的兴奋躁动,这时行为暴烈,常有毁物伤人行为,严重时可昼夜不停,但一般数小时后可缓解,或复又进入木僵状态。 那么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睡眠改变:逐渐或突然变得难以入睡、易惊醒或睡眠不深,整夜做恶梦、或睡眠过多。 情感变化:情感变得冷漠、失去以往的热情、对亲人不关心、缺少应有的感情交流与朋友疏远,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或因一点小事而发脾气,莫名其妙地伤心落泪或欣喜等。 性格改变:原来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的人,变得沉默少语,独自呆坐似在思考问题,不与人交往;一向干净利索的人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纪律松弛、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原来循规蹈距的人变得经常迟到、早退、无故旷工、工作马虎,对批评满不在乎; 原来勤俭节省的人,变得挥霍浪费,本来很有兴趣的事物也不感兴趣等。 语言表达异常:与其谈话话题不多,语句简单、内容单调,谈话的内容缺乏中心或在谈话中说一些与谈话无关的内容,使人无法理解,感觉交谈费力或莫名其妙,或自言自语,反复重复同一内容等。 行为异常:行为逐渐变得怪僻、诡秘或者难以理解,喜欢独处、不适意的追逐异性,不知羞耻,自语自笑、生活懒散、发呆发愣、蒙头大睡、外出游荡,夜不归家等。 敏感多疑:对什么事都非常敏感,把周围的一些平常之事和他联系起来,认为是针对他的。如别人在交谈,认为是在议论他;别人偶而看他一眼,认为是不怀好意。有的甚至认为广播、电视、报纸的内容都和他有关,察言观色,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有的认为有人要害他,不敢喝水、吃饭、睡觉,有的认为爱人对他不忠而进行跟踪。 精神分裂的注意事项: 忌居室不安静。喧闹、嘈杂的居住环境只会使患者病情加重。因此,患者得病后,家属应给以同情,为其安排安静舒适的环境,或将患者送往幽静的农村进行治疗,以期缩短疗程。忌单独外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单独外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应予避免,家属严加陪伴守护。 忌喝酒吸烟。烟酒均具有刺激性,属于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的禁忌品。受精神刺激。忌看惊险、凶杀、悲剧性的小说、画报、连环画、电视、电影等等,以免增加患者的刺激,加重患者的病情。忌玩弄刀剑棍棒等体育用品,以免患者失手,造成意外。忌练气功。有多数患者练气功会出现“气

第78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1、小学儿童的年龄范围是6.7—12.13岁,属于童年期,也叫前青春发育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2、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呈现出一些基本特点: (1)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2)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3)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4)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有一个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是小学的三四年级。 4、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对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这种发展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5、小学儿童概念发展的特点有三,一是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二是概念的逐步丰富化,三是概念的逐步系统化。 6、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1)思维敏捷性方面,儿童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正确迅速能力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方面,表现为①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②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在增加。③儿童的组合分析水平在不断提高。 (3)思维深刻性方面,表现为:①儿童寻找标准量的水平不断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提高。②儿童不断掌握运算法则,认识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③儿童提出假设,独立地自编应用题的抽象逻辑性逐步发展。 (4)思维独创性方面,表现为:①从对具体形象性材料加工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②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发展到独创性。 7、说明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是在幼儿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展进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1/ 9

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CCMD-3:20,ICD-10:F20),年龄18-50周岁,病史≤5年。 二、诊断依据: 根据《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主编单位:中华医学会,主编:舒良,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2010年3月第7次印刷)。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主编单位:中华医学会,主编:舒良,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2010年3月第7次印刷)。 (一)药物治疗 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 (二)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 (三)物理治疗(包括中频或低频脉冲电治疗、电针等),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相关治疗。 (四)心理治疗 (五)社会功能康复训练 四、标准住院日:21-4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CCMD-3:20,ICD-10:F20精神分裂症疾病编码(单纯型除外),并且排除以下情况: 1、符合CCMD-3:20,ICD-10:F20诊断标准的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心境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障碍、谵妄、痴呆、记忆障碍或其他认知障碍者; 2、患有严重的不稳定的躯体疾病者;已确诊的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血压病、心脏病等; 3、窄角型青光眼; 4、有癫痫病史者,高热惊厥者除外; 5、符合CCMD-3:20,ICD-10:F20酒药依赖(尼古丁依赖除外)诊断标准的患者; 6、患有药源性恶性综合征,严重迟发性运动障碍者; 7、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计划妊娠者。 (二)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3天,所必须的检查、评估项目: (一)病史采集 (二)体格检查 (三)精神检查 (四)辅助检查(72小时内完成) 1、血常规、尿常规、血钾钠氯钙测定、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2、脑电图、心电图、肝胆脾肾彩超、子宫附件彩超(女性); 3、胸透(胸片),必要时到外院做脑影像学检查(CT、MRI); 4、根据病情需要,必要时查心肌酶、分析等。 (五)治疗前评估:PANSS、TESS、心理评估(冲动风险、自杀风险、

话说青少年心理疾病之五——精神分裂症

话说青少年心理疾病之五——精神 分裂症 滨州魏美红 暑假前,同事刘泽老师(化名)找到我,说他班里一名学生,近期行 为异常,经常发呆、自言自语、说话颠三倒四,怀疑有同学害他,与同 学关系越来越差,一言不合竟然对同桌动手,情绪极不稳定。这个学生 叫王堃(化名),高一成绩优秀,自从进入高二以来,因为喜欢一个女 同学被拒绝,情绪一蹶不振,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班主任多次谈话后, 状态略有好转。我见到了这名学生时,他的脸上写满了警觉,第一句话 就是“班主任带我来找你,你们是不是有什么预谋?”,话语中充满了敌意。看着消瘦的王堃,眼睛满是血丝,我问他睡眠情况,他说不好,随 即不断反复问我:“为什么问他睡眠情况?为什么要谋划害他?”说着说着,情绪随即也变得激动起来,我马上终止了谈话。根据王堃的异常言 行和精神状态,凭借多年的咨询经验,我初步诊断王堃属于青少年精神 分裂症早期症状,需要通知家长带孩子及时就医。随后家长带王堃去省 精神卫生中心的检查,证实了王堃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青少年患上精神分裂症的早期,会出现以下不适症状: 1.情绪多变:青少年患病之后情感变得冷漠、失去以往的热情,缺少应有的感情交流,与朋友疏远,对周围的事情不感兴趣,或因为一点小事而 发脾气,莫名奇妙地落泪或者欣喜等。 2.经常失眠:青少年患病会长期出现失眠的现象,有的时候变得难以入睡、易惊醒或者睡眠不深,整夜做噩梦、或者睡眠过多。 3.敏感多疑:敏感多疑是精神分裂的典型症状,患者常常把周边的事情与他联系起来,认为什么事都是针对他的。 4.行为异常:喜欢独处、不适意地追逐异性,羞耻感降低、自语自笑,生活懒散、发呆发愣、蒙头大睡、外出游荡、夜不归家等。 5.随着病情加重,患者认知也会出现改变,可能会出现一些古怪或者异常的观念或者想法。同时,对自身和外界的感知觉也会出现一些改变,比 如幻觉、妄想,自知力逐步降低。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还不是十分明确。研究表明,遗传、大脑结构和神经递质出现病理变化或者障碍、妊娠问题以及后天 环境,共同激发了精神分裂症的发展。当今社会,青少年成了社会一个

精神分裂症等五个病种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 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 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

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七)选择用药。 1.选择原则:

【Educiot】谈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案例说|谈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半年前,小明的妈妈发现上高三的孩子常常独自在偷笑,还以为孩子是因为自己争气考上一中而高兴呢。没有多久,小明的心情变的烦燥,情绪不稳,上课常常发呆,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每天一回家便躲在房间里不出来,而且对父母冷漠,也越来越不愿与人交往。 一开始小明妈妈以为小明是因为升学压力太大,而出现暂时不适应的情况,岂料小明的状况越来越怪异,经常自言自语,精神显的紧张不安、敏感多疑。瞧着神情淡漠的小明,心急如焚的父母赶紧带着小明来到医院找心理医生咨询。 ◇医生在心理门诊见到了神情呆滞的小明,经过交谈和精神检查,医生告诉小明的父母:“孩子患了精神分裂症……”不等医生说完,小明的父母都哭了:“这种病就是精神病吗?能治的好吗?我们家没有人得过这种病啊…” 分析 小明常常独自在偷笑、自言自语、敏感多疑,其实就是患了精神分裂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说的精神疾病就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多发于15岁~28岁。目前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精神疾患。其临床特点是病人的情感、思维和行为与现实脱节。 在发病之初,病人可能出现成绩或工作表现一落千丈、社交退缩、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先兆,在潜伏期阶段,若未予以适当的处置,病情便会更加恶化,而衍生出幻觉、妄想、语无伦次、行为怪异等症状。一般没有意识和智能障碍。 本病可分为四种类型: 单纯型:多在青少年时发病,起病缓慢,诱因不明显。可先有头痛、头晕、

失眠、精神不振等早期症状,逐渐对环境不感兴趣,显得孤独懒散。与家人情感疏远,言语和动作缓慢减少,少有幻觉和妄想。预后多不良。 青春型:在青春期发病,起病缓慢,表现孤僻怪诞。情感多变,易冲动,言语杂乱无章,妄想荒谬,常有幻觉,表现古怪愚蠢、淘气、幼稚、扮鬼脸等行为。此型预后不良,出现精神衰退较早。 紧张型:青壮年起病。急性、亚急性起病居多。少数缓慢起病。早期精神不振、乏力、少动、对周围事情缺乏兴趣、缄默不语,动作被动或违拗、出现典型的木偶型状态,或紧张兴奋状态出现,此型预后较好。 妄想型:发病较单纯型或青春型晚、起病多缓慢、常以敏感多疑开始,如怀疑别人陷害他,议论他。常有各种妄想和幻觉,以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物理作用妄想,及评论性幻听多见。情感不稳定,行为常受妄想幻觉支配,有时会有攻击、自伤行为。 那么,怎样才能早期发现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由于精神分裂症起病比较缓慢,早期症状比较隐蔽,常不易被家属和周围人发现,甚至到了病情严重以后,有些家属还不能回忆起确切的发病时间。而早期识别精神分裂症,对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日康复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早期发现病人,家属和周围人必须充分重视下列症状: 1、生活懒散:原来爱整洁、生活有规律,突然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讲个人卫生,甚至不愿理发洗澡;原来对工作认真负责,突然对工作不认真,不遵守劳动纪律,常常迟到、早退,甚至旷工,受到批评也觉得无所谓;原来学习不错的,突然上课不听,作业不做,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老师和家长教育帮助,仍无动于衷。 2、情感淡漠:情感淡漠的显着特点是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病人兴趣索然,少言寡语,独自呆坐,对人冷淡,有时即使是自己的父母妻儿,也不理不睬。

-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病例摘要 李某,男,17岁,未婚,初中三年级学生。因急起行为反常五天于1969年10月14日入院。 国庆节前几天为预备游行连续操练节目,甚感疲劳,节后出现失眠。10月9日急起话多、唱歌、唱戏,到街头闹市区游荡。说看见别人身边有鬼,对一个不相识的小孩说其父已死,吓得小孩哇哇大哭。上课时突然拍桌踢椅,吃饭时将碗中的鱼头往窗外抛,晚上把蚊帐撕破。起病5天后入院。 既往体健。幼年生长发育良好,聪明伶俐,语文成绩好,数学成绩差。个性较倔强、急躁。无特殊嗜好。家族无精神病遗传史。 入院体查无异常发现。 精神状况检查:意识清晰、仪表整洁、接触合作、情绪兴奋、行为忙乱不停,言语显著增多而凌乱,思维破裂,脱离现实,无法理解。如下课时拍桌踢凳,解释为:“老师讲红外线、紫外线可用来打飞机,而我的哥哥是开飞机的,所以我发火,”问吃饭时何以把鱼头丢到窗外?说:“看到鱼头就想到别人骂我油头滑脑,心里不高兴。”自知力丧失。 住院期间服氯丙嗪每日300~400mg,4周后渐见兴奋控制,讲话有条理,不再使人费解。二个月后行为举止适度,情绪较安定,自知力部分恢复,获显著进步出院。出院后继续服少量氯丙嗪并跟班学习,混到毕业(1970年夏)。 1970年间正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患者要求到黑龙江省插队支农,家长及有关部门照顾他刚患病不久而未下放,也未分配工作。患者不理解,常埋怨父母不该送自己去精神病院,有了精神病就找不到出路,发脾气殴打父母兄妹,甚至持刀砍母亲未着而误伤老祖母脚背,乱花钱,学抽烟,因家中无法管教乃于1970年9月再次入院。 入院后对医院环境熟悉合作,谈话能言善辩,未见妄想、幻觉,但意志行为改变较著,比较顽皮,常欺侮其他病员,跟着其他吵闹病人起哄,声称“造反有理,大门是监禁人民的,要砸烂大门。”无自知力。 住院期间服氯丙嗪400~500mg/日,合并奋乃静20~30mg/日,吵闹骚扰行为获控制,自知力未充分恢复,即提前要求出院,坚持回家服药。 1971年上半年,每月约有一周行为紊乱,话多爱乱跑,5、6月份以后病情加剧,多次到亲友家串门,时而说自己患食道癌,时而说马路上及自家住的房屋要倒塌,不敢上楼,使人无法理解。声称父母给自己吃假药,出路只能是或者去肿瘤医院,或者去火葬场,或者去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