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第27课《答谢中书书》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8
清流见底
H
9
源自文库岸石壁
五色交辉
H
10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青林翠竹,四时H俱备
11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H
12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H
13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美
H
14
3.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
美谈
清流见底(俯视)
实 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平远) 欲 界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高远) 之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仙 都
(静景) (动景)
自未 康复 乐有 以能 来与
其 奇 者
H
19
请自由朗读课文,看哪
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 内背出。
H
20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 示来集体背诵课文!
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
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
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
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
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
色了。
H
6
作者描绘了山川的哪些美景?
H
7
高峰入云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林觉
民的《与妻书》等等书信或抒
发感情或描写景物,脍炙人口,
千古不朽!
H
3
陶弘景:字通
明,号华阳隐居, 丹阳人。南朝时人。 有《陶隐居集》。 曾担任诸王的侍读, 因看透了浑浊的人 世,“虽在朱门, 闭影不交外物,唯 以披阅为务。” (《南史》)后隐 居句曲山,可是 “国家每有吉凶征 讨大事,无不前以 咨询,月中常有数 信,时人谓‘山中 宰相’”。
16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
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 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 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 动静的结合等。
H
17
2.本文美在哪里?
山水相映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
H
18
课文理解
写作思路:
高峰入云(仰视)
山古 川来 之共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H
1
答谢中书 书
南朝 陶弘景
H
2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称
“尺牍”或者“信札”,是一种
应用性文体。然而,我国的应
用性文体从来都不排斥审美的
文学属性, 尤其是书信一体,
多记事陈情,古代的抒情散文
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
审美性结合得十分完美。文学
史上,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
H
4
《答谢 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H
5
2.参考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
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
H
21
总引1句 山川句
答谢中书书
写景2-6句
抒怀7句
四季常景
日变景
欲界之仙都
仰视:高峰如云
晓雾句
俯视:清流见底
夕日句
平视:两岸句
H
22
H
23
H
24
H
25
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4.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H
15
知人 论世
H
康乐:南朝著名山水
诗人谢灵运,他18岁时继 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 康乐公。谢灵运是中国诗 歌史上第一个大批量创作 山水诗的诗人,第一个以 山水作为诗歌主要描写对 象的诗人。他的诗歌的出 现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 的山水诗歌的形成。因此 赢得了中国山水诗派开山 鼻祖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