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传播学教程框架图

合集下载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超详细知识点笔记(最后五章)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超详细知识点笔记(最后五章)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超详细知识点笔记(最后五章)今天继续给各位同学整理了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知识点笔记最后五章(小编整理了一版超级详细的给大家,但由于太长,想要获取剩下全部资料-word版本的话,文章底部有方法唷~嘻嘻)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一、传播效果的概念意义(一)什么是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个概念的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说服性传播,指的是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

2.指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构成了两方面:一是对效果产生的微观过程分析;二是对它的综合、宏观过程的考察。

(二)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1.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知识构成的变化,属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2.作用于观念或价值体系而引起情绪或感情的变化,属于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3.这些变化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成为行动层面上的效果。

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1.环境认知效果2.价值形成与维持效果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向社会提示具体的行为范例或行为模式来影响人们的行动。

“地位赋予”功能。

二、传播效果的类型及研究课题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时间);预期效果和非预期效果(与传播者意图的关联);积极效果、消极效果和逆反效果(效果的性质)英国,戈尔丁,大众传播效果的四种类型:1.短期的预期效果。

包括“个人的反应”和“对媒介集中宣传报道活动的反应”。

2.短期的非预期效果。

“个人的自发反应”和“集合的自发反应”。

3.长期的预期效果。

长期信息传播所产生的与传播者意图相符的累积效果。

推广与普及,知识的传播等。

4.长期的非预期效果。

整个传播事业日常的、持久的传播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或客观结果。

每一个具体传播过程的每一要素或环节都会对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最终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最终版)

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笔记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第五章人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人传播第二节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第一节群体传播第二节组织传播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理论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理论)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第三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第二节抽样调查方法第三节容分析法第四节控制实验法第一编(1-2章)传播、传播学及其发展历史【一、传播学的概念1、定义1)库利(社会学角度)2)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3)施拉姆4)郭庆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传播学教程图表

传播学教程图表

传播学教程图表《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综述:(符号标识:如“传播学”为名词解释,?表示识记,??表示记忆,表示重点)一、传播学概述:(第一、二、三、十四、十五章)1、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十四章)(1)产生起源:20世纪初——40年代美国p257-258产生原因和起源于美国的原因(2)早期学术思想源流:p258-260欧洲源流:塔尔德(法国):模仿理论西默尔(德国):网络理论——舆论的厨房美国源流:芝加哥学派杜威:实用主义,《思想新闻》,教育在社会改造中的作用,大众传播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工具库利:《社会组织》最早系统研究传播现象人的社会化——初级群体和镜中我帕克:《群众与公众》,芝加哥学派领袖——社会互动理论,为“传播”定义米德:芝加哥学派二号人物,互动理论创始人之一,《精神,社会与我》,主我与客我李普曼:《自由与新闻》、《舆论》——拟态环境、刻板成见(3)奠基者和开创者p260四大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A) 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世界历史上的宣传与传播》社会传播基本功能: 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谁媒介研究说什么内容分析传播基本过程5W 渠道 ?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对谁受众研究效果效果研究B) 卢因:群体传播问题、把关人研究C) 霍夫兰:说服效果研究D) 拉扎斯菲尔德:开创有限效果理论两级传播,伊利调查,《人民的选择》,政治既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意见领袖第五位奠基人(开创者)——施拉姆香农的信息论:概念,评价和意义p263威纳的控制论:概念,与信息论区别,贡献p265(4)主要学派p266经验学派:p266经验性方法,主要原则,缺陷p267美国经验学派p268主要研究成果(14个里程碑),意义和评价p269-2701批判学派:由来和立场p270-27流派:A)政治经济学派p272-273B)文化研究(伯明翰学派)p273-274C)意识形态霸权理论p274-275D)哈伯马斯的批判理论p275-276 ?2、传播学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章)(1)传播学p2和传播的定义和特点p5-6(2)信息p4(3)传播的系统性p8: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4)社会信息系统运行规律和现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特点p9传播隔阂、传播障碍p11(5)研究立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p12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和物质交往理论的辩证关系p13-18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和西方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p14-153、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二章)(1)人类传播发展进程p28-34:四个阶段依次叠加的过程口语传播时代p28-30文字传播时代p30-31印刷传播时代p31-32电子传播时代p32-34(2)信息社会的定义,特点p35,37,38信息社会和信息爆炸贝尔《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和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3)A哈特传播媒介发展史概略图(媒介分三类)p35-36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机器媒介系统(4)媒介进化对社会发展的意义p36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p36(与p147麦克卢汉理论联系)(5)高速信息化社会p36-40二战后社会信息化进程:a初级信息化阶段(50-80年代)b高度信息化阶段(80年代至今)90年代后信息社会发展:p39a美国:“全国信息高速公路”(NII全国信息基础设施)“全球信息高速公路”(GII)b中国:“三金”——金桥、金卡、金关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展p40功能分化——多样化——媒介融合(“媒介是人的延伸”) ?4、符号、意义(第三章)2(1)符号p43-45两大类信号特点象征符性质语言符号符号体系非语言符号:伴生符体态符号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符号符号的基本功能:表述和理解,传达,思考(2)意义p47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符号意义的分类p48: 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语言符号暧昧性:模糊,多义性传播过程中的意义:传播者意义,受传者意义,情境意义(传播情境) (3)象征性社会互动p51象征性互动理论p52象征性社会互动 :共通意义空间,主我与客我(与p78主我与客我理论联系)文化的象征化p555、传播学研究方法(第十五章)(1) 调查研究p277-280类型,基本过程(2) 抽样调查法p280类型,问卷设计(3) 内容分析法p283定义,特点,课题,应用,程序,技术(4) 控制实验法p288程序,技术,用途二、传播过程与系统结构(第四、五、六、七章)1、传播的基本过程p58(5大构成要素):(第四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2、传播过程模式:(1)直线模式:p59拉斯韦尔5w模式及其评价和缺陷香农-韦弗数学模式及其评价和缺陷(2)循环、互动模式:p61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3)传播过程的特点p64: 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 ?3、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1)系统模式下的传播结构p653赖利夫妇系统模式马莱兹克系统模式(2)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p68日本学者传播总过程研究、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4、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第五章)p73(1)人内传播:p73主要环节: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性质p77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p78A)米德主我与客我理论B)布鲁默自我互动理论C)米德的内省式思考(2)人际传播p81动机p82:获得信息、社会协作、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满足精神和心理需要特点和社会功能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5、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第六章)(1)群体传播 p92群体意识 p92群体压力 p94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p95-98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群体模仿与匿名性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流言的流通量公式:R(流言的流通量)=i(问题的重要性)×a(证据的暧昧性)(2)组织传播p99功能: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正式渠道:下行、上行、横向传播组织内传播非正式渠道:组织内人际传播、非正式小群体传播媒体形式:书面,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计算机通信系统信息输入:DSS 、MIS、POS(销售数据系统)组织外传播信息输出:公关宣传、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CIS)宣传6、大众传播(第七章)(1)定义p111(2)特点p1114(3)社会功能p113:拉斯韦尔三功能说赖特斯功能说施拉姆总结三个方面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功能观(4)大众传播产生与发展过程p116产生标志: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电子媒介出现:电报、电影、广播电视:媒介特性,技术发展(5)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p120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P121 一是“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二是“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大众传播对人及信息环境的影响(A)人与环境互动过程发生了变化(B)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C)信息环境的环境化(拟态环境、信息环境的环境化)三、传播制度,媒介及媒介规范(第八、九章)1、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p129(1)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主要方面)p130(2)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p131(3)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p1322、传播制度的规范理论 p134 ? 极权主义理论席伯特和施拉姆 ? 自由主义理论《报刊的四种理论》 ? 社会责任理论(1)麦奎尔规范理论 ? 苏联的共产主义媒介理论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发展中国家媒介理论(2)极权主义制度下媒介规范理论:极权主义理论(3)资本主义制度下媒介规范理论自由主义媒介理论——《论出版自由》社会责任理论民主参与理论(4)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社会主义媒介规范理论渊源苏联社会主义传播制度及其媒介规范理论我国社会主义传播制度和规范5(5)发展中国家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3、麦克卢汉媒介理论(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p147-151(1)媒介即讯息(2)地球村(3)媒介:人的延伸(4) “热媒介”与“冷媒介”(5)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4、媒介工具和技术对现实社会的影响p151(1)电视人(2)容器人——媒介依存症(3)充欲主义5、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冲击p153(1)新媒介(2)新媒介的特点与性质(3)防止幼稚的“电子乌托邦”思想6、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播(1)作为传播者的大众媒介的特点(2)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和制约因素经营目标和宣传目标公共性与公益性(3)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新闻选择的“把关人”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把关过程的实质四、受众研究(第十章)1、大众与社会理论(1)大众与受众p167、p174(2)大众社会理论p168与传播学研究(受众观)p1722、受众观(1)作为群体成员的受众p174:IPP指数、政治既有倾向假说、选择性假说(2)作为“市场”的受众p176:受众即市场(3)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p178:传播权、知晓权、传媒接近权3、“使用与满足”(受众行为理论)p180(1)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p180对广播媒介的“使用与满足”对印刷媒介的“使用与满足”对电视媒介的“使用与满足”6(2)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p183(3)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p184五、传播效果研究和宏观社会效果(第十一、十二章)1、传播效果p187(1)双重含义p188(2)三个层面p188-189(3)研究课题p189戈尔丁4类型:短期预期效果,短期非预期效果,长期预期效果,长期非预期效果传播效果研究与具体过程要素的关系p191传播者,传播内容,讯息载体,传播技巧,传播对象(4)理论与实践p192麦奎尔三理论及其评价:常识理论,现场理论,社会科学理论 2、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p192(三阶段)(1)第一阶段:早期“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 (20世纪30乃年代末)主要理论:刺激——反应机制、大众社会论(2)第二阶段:“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理论(20世纪40年代起)主要领域:传播流研究,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p199,使用与满足研究(第十章) 代表著作: 政治既有倾向假说强化《人民的选择》选择性接触假说传播效果概括结晶拉扎斯菲尔德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改变《个人影响》选择性接触机制传播流卡兹、拉扎斯菲尔德媒介本身特性三部曲四种中介因素讯息内容受众本身性质《创新与普及》信息流(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罗杰斯影响流(作为效果和影响产生和波及过程)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有限效果论、五项一般定理p198(3)第三阶段:宏观效果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M.E.麦库姆斯和D.L.肖(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p213 认知、态度、行动(三层次)概要和特点p214: 中长期综合宏观效果“环境再构成作业”作用机制:0/1效果知觉模式,0/1/2效果显著性模式,0/1/2…N效果优先顺序模式理论研究议题类型:韦弗个人议题、谈话议题、公共议题媒介不同:报纸——个人议题,电视——谈话议题受众属性:经验程度,信息接触量,人际传播频度,人口统计学属性7理论意义、问题:p217沉默的螺旋理论:诺依曼(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的关系)p219 概要:三个命题p220——三个因素p221——三个要点p221特点:舆论观——“我们的社会皮肤”效果观——“创造社会现实”强大效果p221-222研究与评价:p223-224培养理论:李普曼(大众传播潜移默化效果)p224起源背景:美国暴力研究p225基本观点:共识p226-227外围研究:“文化指标研究”——制度分析,讯息系统分析,培养分析知沟理论:蒂奇诺(大众传播和信息社会阶层分化的关系)P229产生背景:60年代美国教育平等问题p230假说和反命题: “知沟”假说——“上限效果”假说 P230-232应用和意义:卡茨曼的信息沟p2323、传播效果产生过程和制约因素p201(1)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p201信源可信性效果休眠效果(2)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p203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两面提示与免疫效果(接种效果)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警钟效果(恐惧诉求)——认知不和谐理论(3)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p208意见领袖的作用群体归属与群体规范的影响受传者个性与传播效果:个人的可说服性,自信心假说六、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第十三章)1、国际传播 p236-2382、全球传播 p238-2393、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全球信息传播系统的形成影响)p240-2424、世界信息传播秩序争论p242(1)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况p242(2) “新世界信息秩序”争论:三个阶段p244-2471973年《阿尔及尔宣言》——1978年《大众传媒宣言》1978年《大众传媒宣言》——1980年《多种声音一个世界》(又称《麦克布莱德报告》)81981年WPFC组织在法国发表《塔罗瓦尔宣言》导致美国退出教科文组织1984年和1985年美国英国退出教科文组织——现在5、重要课题(1)国际报道中新闻价值问题p248-250——二次把关(2)信息与国家主权问题p250-252——信息主权(3)文化帝国主义问题p252-2569。

考研《传播学概论》思维导图记忆法PPT课件

考研《传播学概论》思维导图记忆法PPT课件

授课:XXX
1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物质载体与精神内容统一)社会信息 ← 传播 → 特点
开放性 子系统 自我创造
自完 双重偶然性
↓ 特点 ← 系统性 → 类型
传播障碍
↓ 结构 功能
↓ 制度 渠道
传播隔阂
↓ 无意误解 有意曲解
人内 人际 群体 组织 大众(5个特点)
马克思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传播观)
结构特点 ↑
定义 ↑
定义 ← 组织 → 组织传播 → 功能
上行 纵向 下行 横向
2021/3/25
组织内传播
组织外传播
正式渠道
非正式渠道

特点
形式 授课作:用XXX
信息输入活动 公关宣传 信息输出活动 广告宣传
企业标识系统宣传
7
第七章 大众传播
媒介 → “便士报”特点;电视特性
↑ 定义 ← 大众传播 → 社会影响
2021/3/25
授课:XXX
5
第五章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
外部环境
定义←
人内传播
→ 特点
社会实践反映 积极能力(创造性思维成果
↓ 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基础)

米德“主我与客我” 布鲁默“自我互动” 米德“内省式思考”(人内传播一种形式)
交流渠道,协作纽带 传承工具,发展途径
功能←
人际传播
→ 动机
渠道、方法
特点
↓ 意义丰富、复杂 双、互、反
定义 非制度化
获取信息
社会协作关系→ 自我认知,相互认知
精神心理需求

库利“镜中我”
2021/3/25
授课:XXX

第4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第4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模式是指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 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双重性质:①模式与现实事物具有 对应关系,但又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单纯描述,而具有某种 程度的抽象化和定理化性质;②模式与一定的理论相对应, 又不等于理论本身,而是对理论的一种解释或素描,因此, 一种理论可以有多种模式与之相对应。模式虽然具有不完 全性,但它是人们理解事物、探讨理论的一种有效方法。
5.反馈 (feedback)
受传播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 是—个多要素互动的动态过 程。
什么是模式?
P59 所谓模式……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其结 构与现实的或预料的现实的结构相同。但模式本身并 非一种解释,只是在表述理论方面有十分重要的、直 接的辅助作用,因为它的特点在于能够体现出各种关 系。”
3、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1)克服了前者单向直线的缺点, 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 道,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 动的特点;
(2)拓展了噪音的概念,认为噪音 不仅对讯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 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 影响。
第三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一、P65 研究的必要性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 统,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普遍联系、相互 作用的,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 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 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 的作用。
1、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 P62
编码就是将意义或信息转化成符号的 过程,这是传播过程中极其重要的 环节。
译码就是将符号还原为信息或意义的 过程,与编码过程相对应。

传播学ppt课件全

传播学ppt课件全

第四节 传播的革命
一、语言传播革命 二、文字传播革命 三、印刷传播革命 四、电子传播革命 五、网络传播革命 六、历次传播革命的反思与总结
第五节 传播的模式
一、优秀传播模式的功能与标准 二、传播模式的典范与评介 1、单向传播模式(五W模式) 2、双向传播模式 3、互动传播模式 三、整体互动模式的要素与特点
拉斯韦尔五个W模式

说什么
通过什么 渠道
对谁
取得什么 效果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丹斯螺旋模式
奥古斯德-施拉姆模式
德弗勒传播与反馈模式
格伯纳传播总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四、传播模式的运用及原则
第六节 传播的功能
一、传播功能的来源与阐释 二、传播的个人功能 三、传播的组织功能 1、告知功能;2、表达功能;3、解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精神内容,是主客体的统 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 构成的统一整体。
信息概念引入,是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重大贡献。
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 运行。
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 2、研究传播,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
重要概念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 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
规律的科学。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 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 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交叉学科。
第三节 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1、研究现状 2、未来趋势 科学化、融合化、鲜活化、操作化、

一份人类高质量《传播学教程》精华背诵框架+考点清单

一份人类高质量《传播学教程》精华背诵框架+考点清单

⼀份⼈类⾼质量《传播学教程》精华背诵框架+考点清单回顾⼲货第⼀弹::⼀份完整的《新闻学概论》精华背诵框架+考点清单嘿哈!俺⼲货⽊⼩铎⼜回来啦! 开始前先来问⼤家⼀个问题:如果⽤⼀⾸歌来评价你和《传播学教程》的关系,你会选择哪⼀⾸?⼀个像夏天,⼀个像秋天?我是不是你最爱的⼈?还是…最熟悉的陌⽣⼈?⾃上次的《新闻学概论》框架和推出之后,后台收到了太多私信,许多宝宝都对《新闻学概论》的⼲货篇好评满满还有许多宝宝盼着这个系列的姐妹篇咱⿇溜的开始吧~这次,铎带着⼤家的期盼,带着《传播学教程》⼲货⼜来啦!⼀、《传播学教程》框架郭庆光⽼师的这本《传播学教程》久经不衰,传播学的许多知识不⽐新闻学,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所以这本书基本没有改版过,这也是最让学⽣觉得安⼼的地⽅吧谈起传播学,你必须⽴即切换思维,——什么思维?请看图将《传播学教程》15个章节全部重新归类后,可以将繁杂的知识点分为以下三个类别:传播学基础知识⼤众传播的5W研究( 超重点)传播的特殊类型看完框架之后有没有变得清晰许多?是不是⽴马觉得整本书轻松了不少?⽊⼩铎还可以帮你更轻松,直接告诉你每⼀章节的重要考点,接着看吧~⼆、《传播学教程》重点复习清单注:本书复习重点按照框架图的逻辑顺序给⼤家排列啦!照着做笔记和背都⾏!传播学基础知识第⼀章 传播学对象和基本问题第⼀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研究对象(具体需要了解传播学的定义,找⼀两个权威代表性的即可)第⼆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规律的科学【 其中,双重偶然性是重点,传播隔阂+传播障碍(重点)】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及启⽰( 马克思主义传播观可考名词解释和简答,但考察较深⼊的学校需要搭配其他教材进⾏补充学习哦~)第四章⼈类传播的过程和系统结构第⼀节:传播的基本过程1)模式:5w模式/拉斯韦尔公式、⾹农-韦弗模式、施拉姆⼤众传播模式、等各⾃特点,以及划分直线模式、循环模式等。

( 这部分名解和简答⼏率较⼤,如果记得图,把图画下来再配以⽂字更佳哦)2)传播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第⼆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掌握主要的⼏个系统:模式赖利,马莱兹克,各⾃特点和不⾜,以及了解循环模式特点循环模式和直线模式对⽐)第五章⼈内传播与⼈际传播第⼀节:⼈内传播( 主我客我理论、⾃我互动理论、内省式思考、基模、基于基模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布鲁默.⾃我互动理论,做到每个传播理论都熟练于⼼,注意区分主客我和⾃我互动理论)第⼆节:⼈际传播( 镜中我理论,⼈际传播动机、社会功能、与⾃我表达)⼈际传播⼈内传播这两个点建议梳理成框架,从定义到涉及的理论到其它的东西都纳⼊框架⾥。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第1~5章【圣才出品】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第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1 知识框架图与重点导读【知识框架】【本章要点】一、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二、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三、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1.2 重难点解读一、传播1.定义传播学:一门“泛化”的科学交叉学(与各学科之间互相影响和互相渗透)。

(1)国外学者对传播的定义①库利(社会学角度):传播是指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评价】强调了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作是人与人的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②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传播即观念或意义(精神内容)的传递过程。

【评价】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③施拉姆: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④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评价】人和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与物质统一体的“信息”。

信息科学的引入,扩大了传播学的视野:传播并不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而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现象(比如动物之间也会存在传播行为,动物的吠叫声就是一种信息)。

⑤戈德的“共享说”: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⑥格伯纳的“互动关系说”: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⑦贝雷尔森和塞纳的“符号说”: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等。

这种传递的行动或过程通常称为传播。

⑧霍夫兰的“目的、影响、反应说”: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2)国内主要学者对传播的定义①郭庆光(本书观点):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邵培仁: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学教程人物框架总结

传播学教程人物框架总结
“使用与满足”研究
①对广播媒介
H.赫卓格
②对印刷媒介
B.R.贝雷尔森
③对电视媒介
麦奎尔
传播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
E.卡兹
竹内郁郎
《读书为我们带来什么》《没有报纸意味着什么》
《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
(对早期“子弹论”的否定)
三种基本心理需求使人们喜爱广播知识竞赛节目
归纳读书的普遍动机;对报纸的六种主要利用形态
定义文化帝国主义
提出“信息主权”概念
受众观③: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麦奎尔(英国学者)
归纳了六种关于传播制度的规范理论(施拉姆四种报刊理论包含在内)
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
驳斥受众观②:作为“市场”的受众
关于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问题主要有三种理论
拉扎斯菲尔德(美社会学家)
(研究受众观①: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开始“有限效果论”)
vs.默顿
王冲(中国青年学者)
《网瘾症的基本问题探析》
网瘾症的五种类型,产生的原因
鲁塞尔·纽曼(美)
4C趋势
库尔特·卢因
(美社会心理学家)
《群体生活的渠道》
提出“把关人”概念
(联想把关过程实质)
J.C.梅里尔R.L.洛文斯坦
《媒介、讯息与人的新视角》
传播媒介发展过程及未来趋势三阶段“精英媒体”“大众媒体”“专业媒体”
(基于儿童成长和认知发展研究)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
(美)
《认知与信息处理过程的基模理论》
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理查德·佩蒂
(社会心理学家)
“详尽分析可能性”理论
(核心路径,边缘路径)
C.H.库利(美社会学家)
社会互动理论创始人

传播学教程课件

传播学教程课件

16
二.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传播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传播学的发展与传统学 科以及信息传播技术有关的20世纪的新兴学科的关系。
1. 欧洲源流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1843-1904)的模仿理论
塔尔德是社会心理学中模仿理论的创始人(《模仿的法则》1890年)。 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 对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传播在人格形成和人的社会化进程中 的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二战中应邀担任美国陆 军部心理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说服效果研究。 研究军内教育电影对提高士气的作用和效果, 重点在于揭示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
《大众传播实验(1949)》整理战时的研究成果。《传播与说服》(1953)。 贡献:
1)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定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 依据。 2)将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
辨证关系:具有独立性和能动性。
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之际,精神生产的状态会成为制约社会 发展的主要矛盾。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具有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不 同的特殊规律。
精神交往理论提供了科学的传播观,既不能(经济基础还原论),也 能(头重脚轻)。
14
3.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
(1)批判与借鉴 (2)本土化中国化 (3)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25
四.信息论和控制理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1946-宾夕法尼亚大学工学院-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计算机革命
的开始。 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技术。 194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威纳出版《控制论》,几乎同时,贝尔实验
室的香农提出他的《信息论》。 1、香农(1916-)的信息论与传播学 美国传播学家坎贝尔指出,信息论是 一位工程师的发明。这位工程师就是香农。 1948年,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学刊》 系统提出信息论观点。 香农认为何谓信息: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内在的属性或规律,这些属 性和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或能量的型式表现出来 信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 或不选择某种行为的概率。(264)

传播学教程框架图

传播学教程框架图

传播学教程框架图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传播学教程》框架图1、国外1)共享说互动说符号说影响说一、传播定义2、郭氏二、传播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三、传播功能:1、国外学者—————1)拉斯韦尔“三功能说”2)赖特“四功能说”3)施拉姆“功能观”(社会功能)4)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功能观”2、传播的正面功能——1)传播信息2)引导舆论3)教育大众4)提供娱乐什么是传播3、传播的负面功能——1)混淆是非2)麻醉精神3)信息过量4)丧失自由5)审美弱化6)影响健康7)国家主权二/四四、传播模式:1、概念、内容、类型五2、线性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1)拉斯韦尔模式2)香农—韦弗数学模式六/七/十三3、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1)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2)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3)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4、系统传播过程模式1)赖利夫妇模式2)马莱茨克模式3)德弗勒模式五、传播进程: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六、传播现状:1、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1)概念2)影响和冲击2、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1)历史背景2)“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三个阶段3、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问题1)国际新闻选择的价值标准2)信息主权3)文化帝国主义……………………………………………………………………………………………………………………………………………………………………一、传播的符号1、信息——1)实质与特征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2、符号——1)定义2)特性3)类型二、传播者1、传播者2、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1)互动关系2)施拉姆《报刊四种理论》①集权主义②自由主义③社会责任④苏联共产主义3、传播者与把关——1)“把关”“把关人”概念2)把关的原因:信息差异性—传者差异性—受众差异性3)把关的过程:收集信息—过滤信息—制作信息—传播信息4、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1)政治、法律2)经济3)社会、文化4)技术5)信息传播的过程6)信息7)组织8)受众9)传者三、传播媒介1、媒介、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三/八2、认识媒介1)意义:认识传播手段、改进传播工作、认清发展方向九/十2)观点:取长补短十一/十二3)角度: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时效性、媒介的持久性、受众的参与度4)类别: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其人2)其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3)意义和局限四、受众1、受众:定义、分类、权利和动机2、主要的受众观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2)市场的受众3)权利主体的受众3、受众与信息1)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2)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①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文化背景②心理因素—选择性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4、有关受众的主要理1)个人差异论2)社会分化论3)社会关系论4)文化规范论5)社会参与论五、传播效果1、传播效果概念2、传播效果研究历程1)枪弹论:概述——宣传研究——缺陷2)有限效果论:概述│①霍夫兰与耶鲁研究——传播来源方面研究:知名度、可信度、休眠效果、动机│传播方式方面研究:“一面理”VS“两面理”、“先说”VS“后说”│“结论由传播者提出”VS“结论由受众得出”│“情感诉求”VS“理性诉求”│传播对象方面研究:听从性、警钟效果、防疫论│评价:劝服艺术与说服效果;拘泥于实验性数据;人工实验环境│②两级传播理论——A、伊利研究B、舆论领袖C、两级传播与多级传播—评价有限效果论的缺陷3)适度效果论:概述①使用与满足理论——理论概述、主要观点、评价②创新与扩散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③议程设置理论——理论概述、主要观点、理论应用、评价④教养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⑤知沟假说——背景、理论提出、基本观点、原因分析、理论发展与改进、意义4)强效果论:概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5)传播效果研究的普遍理论:个体社会化——群体整合——社会变革……………………………………………………………………………………………………………………………………………………………………一、传播学的产生确立1)产生的背景: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社会环境——社会科学的发展2)为何诞生美国:政治——经济——社会3)早期学术思想源流:①欧洲源流②美国源流4)四大先驱与施拉姆5)信息论与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传播学是什么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三、传播学的主要学派:1)经验学派一/十四/十五2)批判学派①政治经济学派②文化研究学派③意识形态“霸权”理论④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⑤法兰克福学派3)两者的比较:研究目的——研究焦点——研究方法——社会观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两种方法系统:定性研究、定量研究2)具体研究方法:①抽样调查法②内容分析法③控制实验法。

传播学教程ppt全书

传播学教程ppt全书

约哈里窗格
3、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C·吉尔兹曾经给文化下 过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即“人类为 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 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 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这个定义,强 调的是文化的符号性和象征性。
现代商品的象征意义:可口可乐→青春、活 力;耐克→运动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1、符号的定义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
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2、信号与象征符
符号 (sign)分为信号(signal)和象征符 (symbol)两大类。
“信号是对象事物的代替物,象征符是对象事物之 表象的载体。”
(通)用、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 口语的局限性:近距离传播;记录性差
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 播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文字传播时代
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 •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
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根据布鲁默的说明,象征性互动理论的核心问 题是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个基本前提是:
(1)人是根据“意义”(关于对象事物的认识) 来从事活动的;
(2)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2、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 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 程。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一页纸搞定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版理论框架分析

一页纸搞定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版理论框架分析

《传播学教程》广1、国外1)共享说互动说符号说影响说一、传播定义2、郭氏、传播类型:人内一一人际一一群体一一组织一一大众三、传播功能:(社会功能)国外学者什么是传播?二/四五六/七/十三四、传播模式:五、传播进程:'六、传播现状:传播的正面功能一一传播的负面功能一一i)4)1)1)5)、概念、内容、类型线性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3、L4、传播的过程?三/八九/十十一/十二四、受众五、传播效果传播学是什么?一/十四/十五拉斯韦尔“三功能说”2)赖特“四功能说”3)施拉姆“功能观”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功能观”传播信息混淆是非审美弱化2)引导舆论2)麻醉精神6)影响健康3)3)7)教育大众4)提供娱乐信息过量4)丧失自由国家主权1)1)3)1)香农韦弗数学姆大众传播模式系统传播过程模式口语一一文字一一印刷一一电子「1、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2、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13、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问题拉斯韦尔模式,..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韦斯特利一麦克莱恩模式赖利夫妇模式2)马莱茨克模式3)德弗勒模式概念2)影响和冲击历史背景2)“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一三个阶段1)国际新闻选择的价值标准2)信息主权3)文化帝国主义1、信息2、符号一--1)实质与特征1)定义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2)特性3)类型/、传播者2、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一一1)互动关系2)施拉姆《报刊四种理论》①集权主义②自由主义③社会责任④苏联共产主义3、传播者与把关一一1)“把关”“把关人”概念2)把关的原因:信息差异性一传者差异性一受众差异性一、传播的符号二、传播者3 )把关的过程:收集信息一过滤信息一制作信息一传播信息14、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一一1)政治、法律2)经济3)社会、文化4)技术5)信息6)信息7)组织8)受众9)传者广1、媒介、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2、认识媒介1)意义:认识传播手段、改进传播工作、认清发展方向2 )观点:取长补短S 3)角度: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时效性、媒介的持久性、受众的参与度4)类别: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其人2 )其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3)意义和局限1、受众:定义、分类、权利和动机2、主要的受众观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2)市场的受众3)权利主体的受众<3、受众与信息1)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2)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①社会文化因素一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文化背景②心理因素一选择性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4、有关受众的主要理1)个人差异论2)社会分化论3)社会关系论4)文化规范论5)社会参与论「1、传播效果概念-2、传播效果研究历程1)枪弹论:概述一一宣传研究一一缺陷2)有限效果论:概述①霍夫兰与耶鲁研究一一传播来源方面研究:知名度、可信度、休眠效果、动机传播方式方面研究:“一面理” VS “两面理”、“先说” VS “后说” “结论由传播者提岀” VS “结论由受众得岀” “情感诉求” VS “理性诉求” 传播对象方面研究:听从性、警钟效果、防疫论评价:劝服艺术与说服效果;拘泥于实验性数据;人工实验环境I ②两级传播理论一一A、伊利研究B、舆论领袖C、两级传播与多级传播一评价有限效果论的缺陷3)适度效果论:概述①使用与满足理论一一理论概述、主要观点、评价②创新与扩散理论一一理论提岀、主要观点、评价③议程设置理论一一理论概述、主要观点、理论应用、评价④教养理论一一理论提岀、主要观点、评价⑤知沟假说一一背景、理论提岀、基本观点、原因分析、理论发展与改进、意义4)强效果论:概述沉默的螺旋理论5)传播效果研究的普遍理论:―― 理论提岀、主要观点、评价个体社会化——群体整合——社会变革一、传播学的产生确立[1)产生的背景: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社会环境一一社会科学的发展I 2)为何诞生美国:政治——经济——社会} 3)早期学术思想源流:①欧洲源流②美国源流4)四大先驱与施拉姆V5)信息论与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三、传播学的主要学派:1)经验学派2)批判学派①政治经济学派②文化研究学派③意识形态“霸权”理论④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⑤法兰克福学派3)两者的比较:研究目的一一研究焦点一一研究方法一一社会观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两种方法系统:定性研究、定量研究2)具体研究方法:①抽样调查法②内容分析法③控制实验法。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11拉斯韦尔19021980的宣传与传播研究?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倡始人之一?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27全面分析了一次大战中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三功能五要素形成了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传播学概论
.
1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米德(1863-1931) 芝加哥学派的二号领袖人物,社会心理学的互动理论的创
始人之一。 主要影响在课堂教学。 提出主我和客我理论,以及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和
社会自我理论。 后人整理出版《精神、社会与自我》
19
Hale Waihona Puke ●李普曼(1889-1962) 美国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
《自由与新闻》、《舆论》 较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分析。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 作),马恩把 交往作为与生产力与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看待。
物质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
精神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
精神交往理论是马恩的传播观。
与行为主义传播学区别:行为主义传播学,基本上以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
的开始。 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技术。 194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威纳出版《控制论》,几乎同时,贝尔实验
室的香农提出他的《信息论》。 1、香农(1916-)的信息论与传播学 美国传播学家坎贝尔指出,信息论是 一位工程师的发明。这位工程师就是香农。 1948年,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学刊》 系统提出信息论观点。 香农认为何谓信息: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内在的属性或规律,这些属 性和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或能量的型式表现出来 信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 或不选择某种行为的概率。(264)

传播学

传播学

美国的经验学派(管理学派) -------西方传播学的主流学派,以美国 学者为代表
特点:1、在方法论上坚持经验性实证研究立场 2、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 3、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著作《传播学原理》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沙莲香:从最一般的意义说,传播是社会信息 的传递
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奥运研究 中心研究员、央视市场研究公司媒介研究总 监 研究领域:社会政策,企业文化,传播学, 电视受众、节目、频道,广告营销
西方学者对“传播”的定义
“交流说”----强调“传播”是有来有往的、
创立了“场论”和“群体动力论”
人的行为环境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动力整体,人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任何个人的心 理活动和行为都由此情境和所属群体决定,这观 点暗示传播者,要通过传播改变一个人的态度、 认识和行动,不仅要考虑受传者的个人特性,而 且要考虑他所属的群体的特点和环境因素
提出 “把关人”概念
在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 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 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把关人在信道里可以 控制信息流通,可以扣压信息、构成信息、 扩展信息或重复信息
卡尔•霍夫兰
出生在美国芝加 哥,1936年在耶鲁大学获 得博士学位后,曾担任该 校心理学系讲师、助理教 授、教授,是著名的实验 心理学家,也是宣传与传 播研究的杰出人物。
(3) 心理学为传播学提供了研究范例和实 验法等。 一方面,传播学借用了许多心理学研 究范例。有: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和模仿 理论;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动力论范例; 社会心理学中的知行不和谐范例;实验社 会心理学中的态度改变范例等。另一方面, 传播学从心理学中借鉴了实验法等研究方 法。 (4)“三论”为传播学提供了新的价值和 意义。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必备)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必备)

找了好长时间的资料然后自己整合一遍,重点无一遗漏,格式都调整完毕,完美主义和强迫症患者请放心使用。

——Hiason传播学教程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泛化:①传播学学科影响力的扩大,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进程中,传播学为人文社会科学众多学科的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提供新的动力;②寻求传播学学科的相对独立性和核心理论体系 , 应回归其学术原点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20世纪初,“传播”成为学术考察的对象库利(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互动理论创始人)——社会学的传统1909 年《社会组织》中定义传播:“传播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皮尔士(美国学者符号学的创始人)——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1911 年《思想的法则》中论述传播:“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唯一手段是像(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

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由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

”icon )。

或者说是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库利和皮尔士对传播的描述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一个是社会学的传统,一个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个传统逐渐发生了融合,学者定义传播“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或“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传播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信息科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 ,, 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传播学基础教程课课件

传播学基础教程课课件

03
传播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传播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及发 展趋势,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网络公司等从事信息采集、 加工、发布和管理工作。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当时的思想 家和哲学家已经开始探讨信息传递和影响的问题。
在20世纪初,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开始更加 关注信息传播的效果和影响,从而推动了传播学的形成和 发展。
品牌认知度
衡量受众对品牌的认知程度,通常通 过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等指标来评 估。
广告效果
衡量广告的传播效果和营销效果,通 常通过广告收视率、广告点击率、销 售额等指标来评估。
05 传播与社会
总结词
传播与文化相互影响,文化通过传播得以传承和发展,传播 也塑造了文化的面貌。
物 质的总和,它通过传播得以传承和发展 。传播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传递 了文化的各种元素,还塑造了文化的面 貌和形态。在传播过程中,文化被选择 、强调、重构和再创造,从而形成新的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媒介形式和传播方式相互融合,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
信息传播生态。
04 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效果理论
01
02
03
04
子弹论
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抗拒的 强大力量,受众只是被动接受 媒介信息,没有选择的余地。
有限效果论
认为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 的,受众具有主动选择和过滤
信息的能力。
适度效果论
人工智能与信息传播
1 2
人工智能在信息传播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信息过滤、内容推荐、语 言翻译等方面,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改变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效果, 使得信息传播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bbskaoyancom-传播学理论知识框架图

bbskaoyancom-传播学理论知识框架图

Bling!bling!先看最后一页!纵观传播学史欧洲源流:达尔文、弗洛伊德、马克思;△斯宾塞;源流△孔德、△涂尔干、西梅尔、塔尔德;①诞生之前美国源流:芝加哥学派——杜威、库利、米德、帕克;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卡尔•霍夫兰;李普曼;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之父)传播学诞生在美国的原因②正式诞生传播学的学科背景:社会学、三论、心理学、新闻学等纵观传播学在世界的发展④当代传播纵观传播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及发展【夏日之阳】这部分内容很多都是批判学派,比较难。

但将这部分啃下来,接下来就好办的多。

就像单词表的“C”部分,又臭又长。

但跨过这个坎,你会发觉其实背单词也没什么嘛~~就算骑自行车下坡很爽,你还得先吭哧吭哧爬上坡呢……乖,慢慢看完这部分,你会发现以后的知识都是小菜一碟~Plus:这里列出的人物比较重要,可能直接出现在考卷上,或者需要在论述题中用到。

因此大家要深刻理解。

研究方法篇早期认识普遍认识类型宏观:传播过程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互动一、研究对象微观: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to Whom with What effect结构功能主义认知行为主义五个认识层面相互作用观点阐释观点批判观点理论体系二、方法论体系成分构成体系方法类型体系话语分析——①话语;②主体性;③语境①符号分析;②再现分析;文本分析③叙事分析;④类型分析;⑤互文性分析;⑥意识形态分析定性分析人种学民族志学符号互动论焦点小组座谈法投影技法外在信度三、方法体系信度内在信度效度外在效度定量分析内在效度个案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差异与结合传播篇中国古代传播思想传播的思考西方古代传播思想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精神交往论)定义:共享说、互动关系说、符号说、目的影响反应说传播特征:共享说、互动说、关系说、符号说、行为过程系统说人内传播——人类传播人际传播——类型社会传播群体传播——(横向)非人类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感觉、知觉、表象形式概念、想象、感情催眠、做梦(异常)人内传播特征:实践性、能动实践性+ 系统性、基础系统性自我意识(自我形象+自我认同)相关理论自我互动—布鲁默自我觉醒(内省式思考)G·H·米德主我-客我理论—G·H·米德特征:直接性、随意性、私密性、易走形社会化社会功能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关系人际传播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动机成本-效益理论(社会交换论)·罗洛夫动机总结:自我认识、获取信息、建立关系、情感需要镜中我理论·库利相关理论基础自我表露约哈里之窗符号互动论过程一致论循环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分类:初级群体、次级群体、参照群体、偶然群体社会功能正功能:获取信息、自我实现、自我表现负功能:压抑个性、拒绝社会分工群体传播群体意识(群体感情、群体认同、群体规范与目标)群体网络·巴弗拉斯&莱维特相关理论群体动力、群体压力、群体规范、社会认同群体效果社会关系论、社会分化论结构性压力发生条件突发性事件集合行为正常大众媒介系统功能减弱群体暗示、群体感染、群体模仿与匿名性心理流言自上而下↓组织内传播自下而上↑正规组织传播横向传播←→类型组织外传播信息输入:POS系统信息输出:广告、公关、宣传(CIS)非正规组织传播人际传播:葡萄藤小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功能: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内部协调、形成共识、情感交流(职位论)科学管理学派(关系论)人际关系学派功能主义学派相关理论社会系统论·组织网络(文化论)社会文化学派批判学派发展历程: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古腾堡印刷机→便士报→广播→电视特征旧:专技产众属单制新:双向、近用、主公、分众①三功能观·拉斯韦尔:环境监视、社会协调、社会遗产传承②四功能观·赖特: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提供娱乐③两大经济功能·施拉姆·《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社会功能显性功能(功能主义)隐性功能:社会地位赋予、社会规范强制④拉氏&默顿大众传播正功能负功能:麻醉精神假说、社会顺从总结正功能:提供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负功能:拟态环境、消费主义、大众文化、媒介暴力、媒介依存症、知沟、充裕主义、民族凝聚力下降人与环境的互动相关理论:信息环境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信息环境的环境化乐观主义:布莱士、塔尔德、库利;电子乌托邦社会影响理论悲观主义: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波兹曼怀疑主义技术反驳:控制革命论·贝尼格、批判学派实践二战时法西斯宣传二战后黄色浪潮注:按“定义—分类(渊源流变)—特征—功能—相关理论—意义影响”来排序以减少记忆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教程》
1、国外1)共享说互动说符号说影响说
一、传播定义2、郭氏
二、传播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
三、传播功能:1、国外学者—————1)拉斯韦尔“三功能说”2)赖特“四功能说”3)施拉姆“功能观”
(社会功能)4)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功能观”
2、传播的正面功能——1)传播信息2)引导舆论3)教育大众4)提供娱乐
什么是传播?3、传播的负面功能——1)混淆是非2)麻醉精神3)信息过量4)丧失自由
5)审美弱化6)影响健康7)国家主权
二/四四、传播模式:1、概念、内容、类型
五2、线性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1)拉斯韦尔模式2)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六/七/十三3、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1)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2)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3)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4、系统传播过程模式1)赖利夫妇模式2)马莱茨克模式3)德弗勒模式
五、传播进程:口语——文字——印刷——电子
六、传播现状:1、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1)概念2)影响和冲击
2、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1)历史背景2)“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三个阶段
3、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问题1)国际新闻选择的价值标准2)信息主权3)文化帝国主义……………………………………………………………………………………………………………………………………………………………………
一、传播的符号1、信息——1)实质与特征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2、符号——1)定义2)特性3)类型
二、传播者1、传播者
2、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1)互动关系2)施拉姆《报刊四种理论》①集权主义②自由主义
③社会责任④苏联共产主义
3、传播者与把关——1)“把关”“把关人”概念2)把关的原因:信息差异性—传者差异性—受众差异性
3)把关的过程:收集信息—过滤信息—制作信息—传播信息
4、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1)政治、法律2)经济3)社会、文化4)技术5)信息
传播的过程?6)信息7)组织8)受众9)传者
三、传播媒介1、媒介、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
三/八2、认识媒介1)意义:认识传播手段、改进传播工作、认清发展方向
九/十2)观点:取长补短
十一/十二3)角度: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时效性、媒介的持久性、受众的参与度
4)类别: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
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其人2)其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3)意义和局限
四、受众1、受众:定义、分类、权利和动机
2、主要的受众观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2)市场的受众3)权利主体的受众
3、受众与信息1)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2)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①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文化背景
②心理因素—选择性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
4、有关受众的主要理1)个人差异论2)社会分化论3)社会关系论4)文化规范论5)社会参与论
五、传播效果1、传播效果概念
2、传播效果研究历程
1)枪弹论:概述——宣传研究——缺陷
2)有限效果论:概述
│①霍夫兰与耶鲁研究——传播来源方面研究:知名度、可信度、休眠效果、动机
│传播方式方面研究:“一面理”VS“两面理”、“先说”VS“后说”
│“结论由传播者提出”VS“结论由受众得出”
│“情感诉求”VS“理性诉求”
│传播对象方面研究:听从性、警钟效果、防疫论
│评价:劝服艺术与说服效果;拘泥于实验性数据;人工实验环境
│②两级传播理论——A、伊利研究B、舆论领袖C、两级传播与多级传播—评价
有限效果论的缺陷
3)适度效果论:概述
①使用与满足理论——理论概述、主要观点、评价
②创新与扩散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
③议程设置理论——理论概述、主要观点、理论应用、评价
④培养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
⑤知沟假说——背景、理论提出、基本观点、原因分析、理论发展与改进、意义
4)强效果论:概述
沉默的螺旋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
5)传播效果研究的普遍理论:个体社会化——群体整合——社会变革……………………………………………………………………………………………………………………………………………………………………
一、传播学的产生确立1)产生的背景: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社会环境——社会科学的发展
2)为何诞生美国:政治——经济——社会
3)早期学术思想源流:①欧洲源流②美国源流
4)四大先驱与施拉姆
5)信息论与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传播学是什么?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三、传播学的主要学派:1)经验学派
一/十四/十五2)批判学派①政治经济学派②文化研究学派③意识形态“霸权”理论
④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⑤法兰克福学派
3)两者的比较:研究目的——研究焦点——研究方法——社会观
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两种方法系统: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2)具体研究方法:①抽样调查法②内容分析法③控制实验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