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ppt课件
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自我、超我](https://img.taocdn.com/s3/m/8d49cd6d01f69e314332946f.png)
弗洛伊德认为整个人格由三大系统组成,它们是本我、自我、超我。
在一个精神健全的人身上,这三大系统形成一个统一、和谐的组织结构。
当人格的三个系统相互冲突时,人就会处于失调状态,即不满意自己也不满意社会,活动效率随之降低。
一、本我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本我是生长进化的产物,是生理遗传的心理表现,自我是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较高级精神活动的领域。
那么超我就是社会化的产物,是文化传的运载工具。
一个人饿了,他需要食物;一个人冷了,他需要穿衣服;一个男人有了性的冲动,他就是需要一位女性;有人羞辱了你,你就会愤怒;一个人眼睛受到了强光的刺激,他就要闭上眼睛;这些活动都是人原始本能的需要,而且这些话动都是无意识的,无论你是圣贤哲人还是卑鄙小人都存在这个本能。
人为什么会些本能,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人做为一个机体,由于机体内部或外部的刺激会产生兴奋(紧张),这种紧张感会让人感到不舒服,比如一个人饥饿了,他的胃部就会产生痉挛,他必须进食才能消除这种紧张感,本我的目标是消除这些紧张,紧张是一种让人痛苦的和让人不舒服的体验,消除紧张以后人才会感到快乐,本我的特点是不能容忍紧张状态,希望立即得到满足。
本我为了解除紧张而产生了两种活动过程:1、行成意象一个人饥饿了,他的脑子里就会产生食物的意象,一个口渴的人首先想到的是水,这都是由于人的本能需要所产生心理活动,这些意象的产生有效缓解了紧张的压力。
这种由于本能需要而产生意象的心理过程叫原发过程。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为减轻紧张(饥饿是一种紧张)而产生的对所需事物(食物)的记忆意象或联想的心理过程叫原发过程。
产生这些意象是无意识的,是自动产生的,没有经过思考加工的,一个人的眼睛受强光刺激后会不由自主的闭上,这也是无意识的行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PPT课件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63474bdd36a32d72758142.png)
24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人在不同的年龄,力比多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 获得满足,弗洛伊德称这些部位为性感区,并 以性感区的变化来划分人格发展的阶段。
人生全程可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25
人格发展的五阶段
口唇期(oral stage,0—1岁) 肛门期(anal stage,1—3岁) 性器期(phallic stage,3—6岁) 潜伏期(latent stage,7岁至青春期) 两性期(genital stage,青春期以后)
另一方面,自我还要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关系。
21
自我
自我支配、管理、控制着人格。 生活中,那些能以建设性方式处理问题的人,
那些注意调节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间关系的人, 那些能与他人友好合作的人,那些能有效处理 人际关系的人,那些能保持持续成长的人,通 常都是有较强自我的人。
22
本我、自我与超我三者的关系
28
肛门期
这一时期的孩子普遍接受排便训练。 这个阶段的快感主要来自排泄时肛门扩约肌的伸
缩。 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包括学习独立,接受个人的
力量,学习表达消极情绪,如愤怒和攻击。 肛门性格:表现为过于守秩序、爱清洁,吝啬,
固执,报复心强等。
29
性器期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而且触摸 自己的性器官以获得快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最全面的人格理论, 但引起的评论与争议也是最多的,既有肯定的, 也有否定的。
弗洛伊德的理论对20世纪的思想文化的很多方面 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一些概念,如潜意识、 压抑、恋母情结等早就进入人们的日常话语。
自我超我本我最全PPT
![自我超我本我最全PPT](https://img.taocdn.com/s3/m/431a3028da38376bae1fae5a.png)
• 弗洛伊德认为: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性本能(libido)是人 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支配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力 量;并把人格区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三个部分。其学说 被西方哲学和人文学科各领域吸收和运用。
个座位吧。 193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通讯会员。
行调节。 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运作,维持个体的道德感、回避禁忌
在车上遇到一个老太太,我坐的位置是那么舒服,谁想会让座,可是那老太太就站你旁边,要是车子一停,似乎那副身体就会被挤倒 ,我的本我告诉我,这个位置我坐着很舒服的,但是超我让我想起了那些道德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所以还是自我的起来给老人让 个座位吧。 本我(英文id)是在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 自我要驾御本我,但马可能不听话,二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个本我意识,我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在饭桌上就表现精彩的自我,我不想去敬酒的,但是还是敬酒了,我还是要把他讨得好好的,这 都是掩饰了本我的存在,而表现出对别人的特别热情。
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 对于它们的关系,弗洛伊德有这样一个比喻: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
曾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193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通讯会员。
详细介绍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精神分 析学派创始人。曾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 学博士学位。次年起作为临床精神病学家私人开业。早期 从事催眠治疗工作,后创用精神分析法。1936年当选为英 国皇家学会通讯会员。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 避难,不久因颌癌逝世。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PPT课件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75291f02020740be1e9b73.png)
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一:意识层次说
• 意识层次结构理论阐述了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 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 次里发生和进行。
• 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 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藏在水 下的绝大部分前意识和无意识却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 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 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 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 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 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 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 原则”。
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三:性理论(利比多)
• 口欲期 • 1岁以前的儿童就处于这个时期。这时,口腔 是其性器官,儿童通过口腔吸食自己的手指头, 脚趾头等来使性需要得到满足,甚至可以伴有性 高潮。 • 肛欲期 • 1岁半-2岁之间。这时,幼儿从大小便时得到 性满足,所以,他们往往不愿意排便,或者排下 后爱盯着便看。
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三:性理论(利比多)
• 性蕾期
• 2岁-4岁。这时,孩子开始注意自己的性器官,男孩 子往往因为有了一个突出的阴茎而骄傲,喜欢露出来,这 个年龄阶段的女孩子则会羡慕,嫉妒男孩子。 4岁-5岁期间。这时,母亲就成了孩子的性对象,男 孩总想独占母亲的爱,并因而仇恨父亲。这种对母亲的性 爱来自于在母亲怀里吸取乳汁时所得到的快感。女孩开始 也是这样,但后来就将性对象转为父亲了,变为父情恋。 这时,男孩会幻想将来娶母亲为妻,而女孩会幻想长大后 嫁给父亲。俄狄普斯情结阶段对儿童一生的心理发展至关 重要,如果儿童能随年龄的发展出正常的心理人格。如果 不能,长大后则易患精神病。
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课件
![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a508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8.png)
超我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超我的道德判断
超我负责道德和伦理的判断,对 个体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
超我的理想化
超我追求完美和理想化,激励个 体追求更高的目标和价值。
超我的内疚感
当个体的行为违背超我的价值观 时,超我可能引发内疚感,促使
个体反思和改正行为。
04
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关系
本我与自我的关系
本我与自我的相互作用
根据本我的需求,设定合理的目标,既不过于追求完美,也不过 于放任自流。
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通过自我控制,适当调节本我的冲动,使其与现实相适应。
平衡自我的方法
增强自我认知
01
了解自己的需求、价值观和情感状态,以便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02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增强自我认同感和安全感,提高自我价值感。
本我特点
本我包含人的基本生物需 求,如饥饿、口渴、性欲 等,不受逻辑、理性或社 会规范约束。
本我与自我关系
本我通过自我来实现欲望 的满足,自我常常在本我 和超我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自我理 论
自我定义
自我与本我、超我关系
自我是现实中的我,遵循现实原则, 通过理性、逻辑和经验来处理现实生 活中的问题。
自我试图在现实和本我、超我之间找 到平衡,以满足本我的需求,同时不 违反超我的道德标准。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这些部分相互作用,影 响着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和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02
本我、自我与超我理论
本我理 论
01
02
弗洛伊德培训PPT课件
![弗洛伊德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bfb14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18.png)
3-6岁,对性器官产生兴趣,出现俄狄浦斯情结和伊莱克特拉情结。
口欲期
0-1岁,以口部活动获得快感,如吸吮手指。
肛欲期
1-3岁,以排泄获得快感,如控制排便。
03
CHAPTER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是驱动人类行为的心理能量。
力比多
潜意识中包含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通过梦境、口误等途径表现出来。
弗洛伊德在职业生涯中,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认为人类心理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构成,并提出了防御机制、梦的解析等重要概念。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潜意识在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中的作用。
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在对神经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神经心理学研究大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为精神分析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解释。
神经心理学的融合
06
CHAPTER
弗洛伊德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精神分析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是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深入探索患者的潜意识,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它鼓励患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受任何限制,从而揭示出患者潜意识中的冲突和压抑。
方法
移情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移情是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将对过去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治疗师身上。
05
CHAPTER
弗洛伊德理论的争议与批判
03
理论内部的矛盾和模糊性
弗洛伊德的理论存在一些内在矛盾和模糊性,使得其科学性受到进一步质疑。
01
经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详解PPT课件
![经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详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f4374c700abb68a882fba2.png)
19
凝缩
凝缩:指显梦的内容比梦的隐意简单,好象显梦是隐梦的一个微
缩版本。梦的隐意非常细致具体,显梦则是概括而精练。即把隐梦 中几种共同成分结合成一样东西,以象征性的东西表现出来。
如1.弗洛伊德梦到“写了一本关于植物学的书”:园丁、医生和 他美丽的夫人,名叫Flora的患者,和他夫人所爱的花;2.“数人合 为一人”:将A的相貌、B的衣服、C的职业、D的性格、E的爱好, 统统汇集到一个人身上。在梦中也将许多事情压缩,比如时间、地 点、人物、事件、语言等等。在梦的工作中,各个部分经过压缩合 成之后就会在人的头脑中形成一个非常晦涩难懂的印象。
11
人格动力
生本能:具有正向的,积极地,建设性的作用 。与生的本能相联系的一切心理能量称为力比 多
死的本能:指黑暗的,具有破坏性的行为。
12
人格发展阶段
1.口唇期:口腔部分是能够引起他快乐的主要 部分。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靠吸吮获得口 腔的满足感。第二阶段他开始用啃咬来获得满 足感。
2.肛门期:肛门冲泄型:肮脏浪费奢侈,肛门 堆积型极端,整洁节俭。
的道路上建筑了防线)、潜意识(生物本能,欲望的 储藏库) 前意识与意识之间有界限可以逾越,因而前意识之 中的内容与意识之中的内容的相互转换非常容易。 但是,无意识部分的东西要进入意识中来则非常困 难。 无意识心理是不能轻易就回忆起来并到达意识领域 的,但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例如强迫性洗手的患者。
走廊—门厅—暗室 8
3
基本理论
(一)人格结构理论 (二)人格动力理论 (三)人格发展阶段
4
1、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潜意识理论)
意识:
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心理部分。由个人当前觉知到的心理内 容组成。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2.弗洛伊德主义自我心理学 PPT课件
![2.弗洛伊德主义自我心理学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c5decb360cba1aa811dad6.png)
——自我心理学
弗洛伊德发现了浩瀚无垠、复杂广袤的无意 识精神领域以及幼儿期的秘密。 在弗洛伊德继续探索这个令他着迷的精神领 域时,聚集在无意识挖掘现场的一部分追随 者开始对弗洛伊德挖掘出来丢弃一边的东 西——自我心理学——感兴趣。 自我的主要功能是为了表征现实,筑起防御, 引导和控制内驱力所带来的压力。 自我心理学家关注的是,自我是通过什么阶 段获得这种能力的——
2018/8/12 12
海因兹·哈特曼:朝向适应的转变 哈特曼在其《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一书 中,提供了一个支持临床探索、实验研究的 理论框架,并最终从理论上支持一种崭新而 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目标不在是揭露人类内心中被压抑的原 始冲动,而是修复心理结构本身。 哈特曼强调,通过适者生存的过程,动物被 打造成高度适应自身的环境,所以“有机体 和环境之间”应该存在一种持续的“交互关 系”——生理和心理自体与环境相适应。
2018/8/12 14
这些源自冲突的反向形成,最终却可能成为 整体人格中的一种高度适应功能,比如干净 整洁会带来真正的愉悦享受,因而逐渐拥有 了冲突以外的作用,成为“次级自发性”。 哈特曼提出了一种称之为“中和”的过程, 他认为,中和改变了驱力本身的性质,与升 华不同,而是象水力发电站一样,把浑浊汹 涌的河流转变成纯净可用的电能。 这种转变,就是无冲突自我功能的真正自发 的作用,通过这一过程,自我清除了性与攻 击的成分,这种能量已经不带有原始的驱力 性质。。。。
2018/8/12 8
情感隔离 在情感隔离的防御中,冲突的想法被允许以理 智化的形式进入意识;与其相关的混乱感受就 被阻隔。 自我可能允许想法涌现,看上去好象是“自由” 联想,但这些想法与相应的内在感受分离。 比如,病人可能热烈地谈性事,但是却以一种 置身世外的冷静方式——自我防御方式。 安娜在其《自我和防御机制》一书中列举了自 我的2018/8/12 18
自我本我超我-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自我本我超我-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https://img.taocdn.com/s3/m/3afea672daef5ef7ba0d3cea.png)
自我本我超我-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是时候把心剖开了,或许这样才能治愈痛苦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
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压抑――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就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遗忘和抑制。
如很多人宁愿相信自己能中六合彩而不愿想像自己出街时遇车祸的危险,其实后一种的概率远比前者大,这是一种压抑机制的不自觉运用,因为当人意识到每次出街都要面临车祸的威胁时就会感到焦虑,人为了避免焦虑故意将其遗忘。
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ppt课件
![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5294a6b9d528ea81c7793e.png)
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表现出来会被 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 致反向形成。如有些恐人症的病人内心是渴望接解 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恐惧。
Libido 理论
弗洛伊德把性的本能和欲望所具有的心理能
量称为“Libido”。Libido 能够给人的全部 活动,本能和欲望提供力量。 由Libido的基 本概念开始,弗洛伊德把人类的一切生活活 动都认为与 Libido 的性欲有关,所以推断幼 儿要求别人向他表示亲善和体贴 ‧及依偎别人 的行为,理解为狭义的“性行为”表现,同 时借用希腊神话,伊底帕斯的故事去解释恋 母情结和恋父情结。男孩会恋母仇父,女孩 会恋父仇母。
无意识,是指那些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能变为意识
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 望。正是所谓“冰山理论”:人的意识组成就像一 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 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却对其余部分产生影响(无意 识)。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主动 地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施加压力和影响。弗洛伊德在 探究人的精神领域时运用了决定论的原则,认为事 出必因。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如做梦、口误和笔 误,都是由大脑中潜在原因决定的,只不过是以一 种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
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分歧
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是性能量,早年里比多
冲动受到伤害会引起终生的后果。荣格认为 里比是一种广泛的生命能量, 在生命的不同 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二点分歧在于荣格反对弗洛伊德关于人格
为童年早期经验所决定的看法。荣格认为, 人格在后半生能由未来的希望引导而塑造和 改变。
人格的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美国心理 学史家波林曾写道:“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 内写出一部心理学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名 字,那就不可能自诩是一部完整的心理学通 史了。” 不止在心理学,对于整个西方社会历史,弗 洛伊德也是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历史人物 -他的《梦的解析》一书,曾被誉为「改变人 类历史的书」之一。他在心理学史至于整个 西方社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乃是毋庸置疑 的。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课件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a8ad2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e.png)
本我
01
本我定义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是人格结构 中最原始的部分,包含了个体的 本能和欲望。
本我特点
02
03
本我与自我关系
本我追求即时的满足和快感,不 考虑道德、社会规范或现实限制。
本我提供原始的冲动和驱力,自 我则在本我的基础上进行现实的 检验和调整。
自我
自我定义
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现实部分,遵循现实原则,负责协调本我和现 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体现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许多文学作品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与融合。
艺术家们也从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深刻心理洞察的作品,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表现形 式。
THANKS
弗洛伊德的人格 理论课 件
目录
• 弗洛伊德简介 • 人格理论概述
•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现代应用与
弗洛伊德简介
生平简介
1860年
举家迁往维也纳,随后在那里 接受教育。
1882年
与玛莎·伯奈斯结婚,并成为维 也纳综合医院的神经科医生。
1856 年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出生于奥地 利帝国摩拉维亚省的弗莱堡。
临床应用
发展出自由联想、释梦、移情等精神分析技术,为现代心理治疗奠定 了基础。
人格理论概述
什么是人格
总结词
人格是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情感、动机、需求和价值 观等。
详细描述
人格是个人独特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的基础,它影响着我们如何与世界互 动,以及我们如何理解世界。人格由个人的特质、需求、动机和价值观等构成, 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久性。
弗洛伊德-优秀-PPT
![弗洛伊德-优秀-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309aa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a.png)
童年经历的影响
成功人士的童年经历往往塑造了 他们的性格和价值观,这些经历 在潜意识中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 决策。
优秀团队的构建与维护
1 2
团队成员的互补与协作
一个优秀的团队通常由不同特点和能力的成员组 成,他们能够互补和协作,共同实现团队的目标。
团队文化的建设
一个健康的团队文化能够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 力,使团队成员更加投入和忠诚于团队。
优秀的自我实现
自我认知
自我发展
优秀的人通常具有良好的自我认知能 力,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 足,并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计划。
优秀的人通常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 识,能够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自己 的能力和素质。
目标设定
优秀的人通常具有明确的目标设定能 力,能够制定具体的、可衡量的目标, 并采取有效的行动计划来实现这些目 标。
总结词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由三个部分组成:自我、本我和超我。自我是现实中的我 ,本我是原始欲望的我,超我是道德和社会规范的我。
详细描述
自我负责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关系,尽可能满足本我的欲望,同时遵守超我的规范 。本我是人的原始欲望和冲动,它追求快乐和满足。超我则代表道德和社会规范 ,它限制本我的冲动,使人符合社会标准。
生本能与死本能
总结词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本能,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是追求生命、成长和快 乐的冲动,而死本能则是追求死亡、破坏和毁灭的冲动。
详细描述
生本能和死本能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生本能是推动人追求生命、 成长和快乐的原动力,而死本能则可能导致人表现出攻击、破坏和自我毁灭的 行为。
自我、本我、超我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了解潜意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可以帮助个人提高沟通技巧和人际关 系能力,促进个人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弗洛伊德优秀 PPT课件
![弗洛伊德优秀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9d0d1d03d8ce2f00662336.png)
主要理论:
• • • • • • 精神层次理论 人格结构理论 性本能理论 人格发展理论 焦虑、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释梦理论理论:精神 Nhomakorabea次理论:
(早期) 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释梦理论(手段)
本能理论 (来源)
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结构理论:
(后期)
自我 本我 超我
焦虑和心理机制防 御理论(人格适应)
精神层次理论
焦虑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 弗洛伊德认为焦虑主要来源于本我、自我、超我间的冲突。 焦虑可以 分为以下类型: • (1)现实性焦虑:自我感知外界环境中真实的威胁,由此引发的焦虑 称为现实性焦虑。 • (2)神经性焦虑:本我和自我之间的冲突,担心本我冲动会战胜自我 引起的恐惧感称为神经性焦虑。 • (3)道德性焦虑:超我和自我的冲突,即自我受道德良心指责引发的 罪疚羞耻感称为道德性焦虑。
人格理论——人格发展理论
• 2、肛门期 • (anal stage,1~3岁) • 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 此时期卫生习惯的训练,对幼儿言是重要关键。如管制过严,可 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肛门性格者,在行 为上表现冷酷、顽固、刚愎、吝啬等,可能就是肛门性格的特征。
人格理论——人格结构理论
• • • • •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 本我(id) 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 自我(ego) 是个体出生后,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 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 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 • 超我(superego) • 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 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 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 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
(Freud,Sigmund 1856~1939)
生平
著作
主要理论 评价 应用
家族
生平
1、1856年5月6日生于奥地利 ,4岁时全家 移居维也纳。在那里生活了将近80年。 2、17岁那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可是 他足足花了近8年的时间,才学完4年的医 学和科学研究课程。 3、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并因重整旗鼓问 题而开始私人营业。1882年弗洛伊德与马 莎﹒伯莱斯订了婚,但是直到1886年她们 才最后完婚。生有三男三女,女儿安娜后 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的著作
《梦的解析》(1900年)
《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1901年) 《性学三论》《少女杜拉的故事》(1905年)
《精神分析引论》(1910) 《图腾与禁忌》(1913)
《超越快乐原则》(1920) 《自我与本我》(1923) 《文明及其缺陷》(1930)
主要理论 概述
三 人格的结构
本我与无意识相一致,包括性欲和攻击本能,
也包括无价值判断,追求实时满足和缓解紧 张,它服从快乐原则。
自我与理智相一致,介于本我和外部世间之
间,使本我寻求享乐的要求置于它的控制之 下,它服从现实原则。
超我与良心道德相一致,朝着完全压抑本我
的方向发展,使自我实现达到完美的状态。
无意识,是指那些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能变为意识
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 望。正是所谓“冰山理论”:人的意识组成就像一 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 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却对其余部分产生影响(无意 识)。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主动 地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施加压力和影响。弗洛伊德在 探究人的精神领域时运用了决定论的原则,认为事 出必因。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如做梦、口误和笔 误,都是由大脑中潜在原因决定的,只不过是以一 种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
体潜意识,就是由于它的存在不像后者那 样来自个人的经验,因此不是个人习得的 东西。个人意识主要是这样一些内容,它 们曾经一度是意识的,但因被遗忘或压抑, 从意识中消逝了。至于集体无意识的内容 则从来没有在意识里出现过,因而不是由 个体习得的,是完全通过遗传而存在的。 个体潜意识的内容大部分是情结,集体无 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
其他与有一些不同于弗洛伊德的看法,例如 荣格把潜意识分为个人潜意识及集体潜意识 ;阿德勒就觉得潜意识中最核心的不是弗洛 伊德提出的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而是自卑 感与优越感。比较后期的精神分析学者弗罗 姆就提出了社会潜意识。使精神分析学更全 面。
集体无意识是心灵的一部分,它有别于个
而被压抑的欲望。(如癔病的发作)
前意识,指无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
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是无意识和意识之间 的中介环节。无意识很难或根本不能直接进 入意识,前意识则可能进入意识,所以从前 意识到意识尽管有界限,但没有不可逾越的 鸿沟。前意识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担负 着“稽察者”的任务,不准无意识的本能和 欲望侵入意识之中。但是,当前意识丧失警 惕时,有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会通过伪 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4、1885年从学于沙可。1896除名于医学会。
5、从1900年到1910年。在这一段时间内他连续 发表《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少女杜拉 的故事》和《性学三论》三部重要著作,使 弗洛伊德的学说逐步地在世界各地的学术界 中发生影响。
6、1908年与阿德勒、兰德和荣格努力成立了维 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精神分析小组因自身学 术观点的冲突和争论而瓦解。兰德被开除出 弗洛伊德圈子,阿德勒于1911年离开,1914 年荣格也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 7、1909到克拉克大学生讲座受到国际承认。 8、1938年不愿离开被纳粹占领的维也纳 9、1939年12月23日,死于伦敦。
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Ps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1932年 《午后之死》 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
在大洋上的冰山,“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 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 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 家写得真实,会强烈的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 像作者写出来似的。” 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 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 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 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 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 思想意义。
二 本能及其特征
生之本能。产生多种多样的机体本能,包括性爱
本能,它们是为数很多,最初互不依赖在较晚期 才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综合体,每一种生之本 能的目的都在于使个别器官得到享受,它们结合 起来,起着保存存种族生存的力量。 死之本能。表现为残忍、攻击、自杀、杀人甚至 体育运动和战争毁灭,它是受人类死之本能的欲 望所驱使。死之本能的结局,必然是使有机体的 自然界变为无机体,使生命变为死亡。弗洛伊德 还指出,生存本能可以使死之本能转向,由指向 自己转变为指向别人,于是变而为攻击别人的形 式。
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美国心理 学史家波林曾写道:“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 内写出一部心理学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名 字,那就不可能自诩是一部完整的心理学通 史了。” 不止在心理学,对于整个西方社会历史,弗 洛伊德也是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历史人物 -他的《梦的解析》一书,曾被誉为「改变人 类历史的书」之一。他在心理学史至于整个 西方社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乃是毋庸置疑 的。
意识与无意识 本能 人格结构 自我防御机制
力比多理论
人格发展与心理性欲
一 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认识自己、环境,注意焦点的心理过程。 前意识,介于两者之间,属于意识的一部分,虽然
此时此刻想不起来,但集中注意、认真回忆还是可 以回忆起来的。
无意识,不被自己所意识到,由于社会标准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