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肿块的B超诊断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腔肿块的B超诊断价值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盆腔肿块

我们对经B超诊断且有手术及病理对照或治疗前后对照资料的57例盆腔肿块患者进行分析,探讨B超诊断盆腔肿块的价值及方法,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8月至2007年8月我中心收治的盆腔肿块患者57例,不包括明确诊断的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6~55岁,平均39岁。临床表现:持续性或间断性下腹疼痛,阴道不规则出血,体检时发现腹部肿块等。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ATL公司超4型B超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患者取仰卧位,膀胱适度充盈,腹部暴露至耻骨联合上方,皮肤涂以耦合剂。先在耻骨上至脐下做横向扫描,找到子宫横断面后再纵扫,找到子宫纵轴时,向左右扫查子宫。平位、后位子宫时,探头重压宫底部,以

便能观察到较为完整的子宫。必要时可采用逐次排空膀胱对比法和直肠充盈法。

2 结果

57例B超诊断的盆腔肿块中,经治疗性诊断和手术病理证实52例,其中炎性肿块6例,宫外孕10例,畸胎瘤3例,子宫肌瘤23例,卵巢囊腺瘤1例,卵巢囊肿8例,子宫腺肌病1例。炎性肿块误诊为异位妊娠2例,子宫肌瘤误诊为卵巢肿块2例,急性阑尾炎误诊为卵巢囊肿扭转1例。误诊率为8.8%。

3 讨论

B超诊断盆腔肿块可以了解肿块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来源脏器与周围组织关系等,根据动态观察肿块内部回声特点,结合临床还可估计肿块的病理性质。

盆腔肿块结构复杂,病种繁多,须仔细观察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每一种病灶都有其特征,要根据不同点加以鉴别诊断。宫外孕破裂常有急腹症症状,一般有闭经史,尿HCG(+),超声多在一侧宫旁发现混合性包块,外形不规则,呈包裹状,内部回声不均匀,多与一侧卵巢粘连成团,于子宫周围、双髂窝及肝肾隐窝可见不规则液性无回声区。卵巢肿瘤多数为囊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囊性畸胎瘤均为赘生性囊性肿瘤,卵巢囊肿宫旁均可见无回声或低回声区,大部分透声较好,形态规则,包膜光滑整齐,部分囊肿内可见分隔回声或絮状、点状回声。卵巢畸胎瘤是由皮脂样物、毛发、骨骼、牙齿等三胚层的不同结构组成,由于各种成分的含量不同,使肿瘤内

部回声复杂化,但仍具有一定的特征。其声像图表现可包括囊性、类实质性和混合性3类,常为单房、壁厚,可见脂液分层征及强弱不等的细点状回声,典型者可见面团征、乳头征及杂乱结构征等。卵巢恶性肿瘤,肿瘤轮廓模糊,边缘不规则,壁厚,内部回声多样化,强弱不一,多为实质性或混合性。盆腔炎性包块,声像图一般呈实质不均质性,边缘模糊,内部回声增强粗大,分布杂乱,当有坏死液化时,在相应部位出现暗区,由于粘连,外形常不规则。临床表现为下腹疼痛、腹膜刺激症状,急性盆腔炎可有高热、寒战,经抗炎治疗后,症状消失,包块消失或缩小。

B超对盆腔包块的鉴别诊断及误诊分析。①子宫肌瘤:主要是浆膜下子宫肌瘤容易与卵巢肿块混淆,本组有2例浆膜下子宫肌瘤,因肌瘤较大,形态不规则,未发现相连的蒂,而误诊为卵巢实性肿物。②急性阑尾炎与卵巢囊肿扭转的鉴别:前者腹痛多从上腹或脐周开始,然后局限于右下腹部,常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体温升高,白细胞增高,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而卵巢囊肿扭转,有下腹肿块及腹痛史,子宫直肠陷凹可有少量渗出液,突发下腹剧痛。但低位阑尾及右侧卵巢囊肿扭转很难鉴别。③盆腔炎性包块与宫外孕破裂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时在声像图上难以区别,须结合临床。宫外孕破裂常有急腹症症状,一般有闭经史,声像图子宫增大,宫腔内见有蜕膜反应所形成的光团回声。卵巢内膜异位症与月经周期有关,而炎性包块随着病情发展可以形成炎性浸润、水肿、粘连、包裹性积液、积脓等病理过程。④具有典型声像图特点的卵巢囊肿诊断率高,但其与巧克力

囊肿较难鉴别。月经期前后卵巢囊肿有规律性变化,经期肿块增大,月经期后肿块变小或消失,根据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多可以明确诊断。

以往腹部B超探测盆腔占位性病变,会受到腹壁脂肪过多、肠气过多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降低诊断的准确率。我们在此基础上采用了直肠、膀胱双对比法,通过两个声窗来增加对比度,这对确定盆腔肿块,尤其是对活动度大或单纯体外超声不易与子宫分离的肿块、子宫体后壁的肿块,帮助很大。另外,直肠充盈法通过超声还可排除一些直肠甚至降结肠下部的占位性病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超声对于妇科盆腔肿块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以及辅助检查综合分析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降低误诊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