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肠病的外科治疗

合集下载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全文版)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全文版)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全文版)我国自1956年开始认识IBD之后,相继于1978年、1993年、2001年、2007年和2012年分别制定了中国IBD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这些共识意见的颁布和推广极大地规范了我国IBD的临床诊治行为并提高了治疗水平。

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黑龙江省大庆市IBD的标化发病率为1.77/10万,广东省中山市的IBD标化发病率为3.14/10万[1,2],不难看出IBD在我国仍属少见病,但近20余年来其就诊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3]。

同时随着对IBD认识的加深,我国临床和基础研究更趋标准化和规范化,因而可用于制定共识指南的中国疾病人群数据也越来越多。

鉴于此,IBD 学组在借鉴国外最新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研究成果和实际情况,对我国2012年IBD诊断和治疗共识意见进行了修订[4,5,6,7,8]。

力求使新的共识意见更能反映当前进展,内容更为深入、全面,更具临床指导价值。

本共识主要是针对成人IBD的诊治意见,关于机会性感染、生物制剂方面的问题已经在2017年发布了相关的共识意见[9,10]。

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进行本次共识修订[11]。

具体步骤如下:(1)IBD专家分为4个工作组,每组组长进行文献检索、筛选、评价,确定共识意见中要修改解决的问题(patients-intervention-comparison-outcome,PICO);(2)各工作组成员通过网络或会议进行讨论;(3)IBD学组全体委员在会议上针对每个工作组提出的PICO问题进行讨论,之后23位教授通过面对面计票器投票,21位教授通过电子邮件投票;(4)由4个工作组组长分别撰写各自负责部分的全文,由总负责人进行汇编,由病理学和影像学方面的专家审阅相关辅助检查部分,并请循证医学领域专家审阅方法学部分后定稿,达成本共识意见。

本共识中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分为3级指标(A级、B级、C级),达到A级和B级指标的意见加入共识中,C级指标放弃,具体评分指标和推荐指标见表1和表2。

炎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炎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运动 锻炼、呼吸训练、放松技巧等,帮助患者逐步恢复生理功 能和社会功能。
长期随访与管理
建立长期随访制度,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确保患者获得持续有效的治 疗和管理。
XX
PART 07
研究与展望
REPORTING
XX
PART 03
鉴别诊断
REPORTING
与其他肠道疾病的鉴别
感染性肠炎
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 ,症状与炎性肠病相似,但病程较短 ,且抗感染治疗有效。
缺血性肠炎
肠道肿瘤
如结肠癌、直肠癌等,可引起肠道狭 窄、梗阻等症状,与炎性肠病相似, 但肿瘤标志物检测及影像学检查可协 助鉴别。
由于肠道供血不足引起的炎症,常见 于老年人,疼痛部位较为固定,且伴 有便血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
X线钡剂灌肠检查
可显示肠道黏膜的炎症、溃疡和狭窄等病变。
腹部CT或MRI检查
有助于评估肠道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以及发现肠外并发症。
内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
是诊断炎性肠病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病变, 并取活检进行组织学检查。
小肠镜检查
对于怀疑累及小肠的炎性肠病患者,可选择小肠镜检查以明 确诊断。
XX
炎性肠病的诊断和治 疗方法
汇报人:XX
2024-01-23
REPORTING
• 引言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法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与展望
目录
XX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炎性肠病的定义和分类

炎性肠病的治疗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炎性肠病的治疗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累及胃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一般指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

UC病变部位局限于结肠粘膜,以溃疡糜烂为主,多累及远端结肠,可向近端结肠蔓延及全结肠。

CD最常见的病变部位在回肠及盲肠部位,可影响到胃肠、结肠、食道等消化道各个部位,目前有关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及精神因素有关。

二者都以反复发生的肠道溃疡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解粘液脓血便,甚至出现各种全身并发症,如关节痛,皮疹、视物模糊等症状。

目前临床普遍认为药物治疗是IBD的首选疗法,外科手术则主要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需外科处置的并发症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有西医药疗法、中医药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3种。

给药途径有口服、保留灌肠和口服加保留灌肠。

西医的药物治疗仍以抗炎及调节免疫反应为主,治疗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和以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ASP,SAZ)为代表的5-氨基水杨酸(5.aminosanicylic acid,5-ASA)类药物。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中的柳氮磺胺吡啶(SASP)第一个应用于临床,早在40年代就开始应用,目前仍然为治疗炎症肠病的首选药物。

SASP是磺胺吡啶与5-氨基水杨酸(5-ASA)以偶氮键相结合的产物,口服后大部分在结肠内被细菌的偶氮还原酶裂解为磺胺吡啶和5-ASA,5-ASA为SASP的主要有效成份,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肠黏膜释放炎性介质,减少局部炎症细胞浸润,抑制炎症细胞趋化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而达到治疗作用,其滞留在结肠内,与肠上皮接触,发挥其药效作用,对于轻~中度UC,无论诱导缓解或维持缓解,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效果肯定、安全、耐受性良好,有资料分析表明对远端UC,局部给予氨基水杨酸(5-ASA)是最佳方法。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
(3)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结肠镜检查 或钡剂灌肠典型改变者,可以诊断本病 (4)临床表现有典型症状或有典型既往史 而目前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 查并无典型改 变者,应列为“疑诊”随访
溃疡性结肠炎
完整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 复发型 (临床分型) E2 (左半结肠,病变范围分类) 活动期中度 (严重程度)



诱导缓解 5-ASA/SASP 2~4g/d 远段结肠炎以美沙拉秦局部用药为主,加上口服氨 基水杨酸制剂更好 维持缓解 疗效与剂量正相关,一般 2 ~3g/d; 或起始剂量一半 副作用:SASP 因有磺胺较 5-ASA大,主要是血白 细胞和肝肾功能
各种5-氨基水杨酸类药特点与用量
名称 柳氮磺吡啶(SASP) 结构特点 释放特点 制剂 口服:片剂 推荐剂量* 3-4g/日、分 次口服 5-氨基水杨酸与磺 结肠 胺吡啶的偶氮化合 物 5-ASA前体 巴柳氮 5-氨基水杨酸与P- 结肠 口服:片剂、 4-6g/日、分
炎症性肠病的疗效评定(1)

规范定义

临床疗效的评判得以通过评分系统标准化

UC CD
Truelove和Witts , Mayo score CDAI

与激素治疗相关的疗效评价


激素抵抗/无效:相当于0.75mg/kg/d治疗超过4周, 仍处于活动期; 静脉足量激素3-7天症状无改善 激素依赖:1)虽能保持缓解,但激素治疗3个月后泼 尼松仍不能减量至10mg/d;2)停用激素3个月内复发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
在排除菌痢,阿米巴痢、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 性结肠炎及克隆氏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 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之1,2,3三项中之一项 及/ 或粘膜活检可以诊断本病 (2)根据临床表现及钡餐灌肠有 (1)(2)(3)之一项 者可以诊断本病

2024炎症性肠病的肠外表现(全文)

2024炎症性肠病的肠外表现(全文)

2024炎症性肠病的肠外表现(全文)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两种主要亚型。

高达50%的IBD患者至少合并一种肠外表现(EIM),可能涉及全身的各个系统,其中原发硬化性胆管炎(PSC)或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IBD患者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从广义上说,经典的EIMs可源于肠道远端器官的炎症病理反应或全身的炎症反应,其中潜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本指南根据ECCO标准化方法制定,由ECCO指南委员会遴选的20名胃肠病学专家组成专家组,并邀请皮肤病、风湿病及血管病等多学科专家进行MDT讨论。

对每一主题相关内容进行文献检索和系统综述后,共识小组就每个专题内容起草了声明及对应的支持性文案。

随后进行两轮在线投票和修改,以及一轮会议表决,对每条声明的证据等级(evidencelevel,E1.)和共识程度进行评价,最终形成本指南。

血液、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静脉血栓栓塞症声明1【发病率】旧D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两倍以上,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在UC和CD中的发生率相似[E1.2]o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活动性疾病、住院和手术旧1.2]。

[共识:100%]声明2.1【预防】建议在IBD患者因急性内科疾病或大手术住院期间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或磺达肝素[E1.I]。

接受大手术的IBD患者应该接受预防性剂量的低分子肝素,直到出院后至少3周[E1.3]o对于住院后或重症IBD的门诊患者,可以考虑血栓预防[E1.4]0[共识:100%]声明2.2【治疗】对于出现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IBD患者,建议按治疗剂量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E1.I]。

应调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以指导抗凝时间[E1.I]。

[共识:100%]心血管疾病声明3与普通人群相比,IBD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E1.2]>缺血性心脏病[E1.2]>肠系膜缺血[E1.4]、房颤[E1.3]和心力衰竭[E1.3]的风险略有增加,这些疾病的发生风险与IBD治疗相互独立。

炎症肠病的诊断及治疗

炎症肠病的诊断及治疗

首批报道Infleximab治疗UC有效的医生
He joined Mount Sinai in 2010 as Chief of the Henry D. Janowitz Division of GI. … was Medical Co-Director of the Crohn's & Colitis Center at MGH in Boston, where he most recently served as the hospital's Acting Chief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Unit as well a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Medicine 组织ACCENT II study的主要研究者 at Harvard Medical School. A longtime advocate for the continued translational research in CD and UC, among the first to report the efficacy of infliximab-a drug used to treat autoimmune diseases-in UC, … principal investigator for the landmark ACCENT II study, an international project that demonstrated the efficacy of the .. infliximab as a long-term treatment for fistulizing CD. Mount Sinai Hospital
【2007版本:UC初发型、中度、活动期、直乙状 结肠受累】

炎性肠病的症状及治疗

炎性肠病的症状及治疗

便血颜色
02
便血颜色可因出血量、出血部位及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不同而异

伴随症状
03
便血时可能伴有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
其他症状
全身症状
炎性肠病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贫血 、消瘦等全身症状。
肠外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炎、结节性红斑、 口腔溃疡等肠外表现。
并发症
炎性肠病可能并发肠梗阻、肠穿孔、中毒 性巨结肠等严重并发症。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炎性肠病的具体发病原因尚不完 全清楚,但遗传、免疫、环境等 因素与其发病密切相关。
危险因素
家族遗传、不良饮食习惯、吸烟 、肠道感染等是炎性肠病发病的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特点
地区分布
炎性肠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病 ,但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存在差异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较高 ,而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发病率
06
心理干预与康复辅导
心理问题筛查及干预策略制定
定期进行心理评估
通过专业心理评估工具,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制定个性化干预策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策略,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康复辅导内容和方法介绍
康复辅导内容
包括疾病知识教育、心理调适技巧、生活习惯改善等方面。
生物制剂在IBD治疗中的应用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
通过特异性结合并中和TNF-α来减轻炎症反应,适用于对传统治疗无效或不耐受 的中重度患者。
整合素受体拮抗剂
通过阻止白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来减轻炎症反应,适用于对传统治疗无效或不耐 受的中重度CD患者。
手术治疗适应证与术式选择
手术治疗适应证
药物治疗无效、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肠穿孔、大出血等)、 存在癌变风险等情况。

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3 参考病程和过去治疗情况确定治疗药物 方法 及疗程;尽早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4 注意疾病并发症;以便估计预后 确定治疗终点 及选择内 外科治疗方法 注意药物治疗过程中 的毒副作用;随时调整治疗
5 判断全身情况;以便评估预后及生活质量
6 综合性 个体化处理原则:包括营养 支持 心 理及对症处理;内 外科医师共同会诊以确定内 科治疗的限度与进一步处理的方法
3 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①粘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 ② 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③ 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4 粘膜病理学检查: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
活动期: 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 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 粒细胞浸润; ②隐窝有急性炎症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 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 有膜; 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 ④可见粘膜表层糜烂 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2 临床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 中度和重 度
轻度:患者腹泻每日4次以下;便血轻或无; 无发热 脉搏加快或贫血;血沉正常;
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重度:腹泻每日6次以上;明显粘液血便; 体温>37 5℃;脉搏>90次/分;血红蛋白 Hb<l00g/L;血沉>30mm/h
UC 的症状程度分级
症状
二 病理活检 CD可有结节病样肉芽肿 裂隙状溃疡
淋巴细胞聚集;但无干酪样坏死 肠结核的 肠壁病变活检可有干酪样坏死;粘膜下层 闭锁
对鉴别有困难者建议先行抗结核治
疗 有手术适应证者可行手术探查;除切除 的病变肠段需作病理检查外;还要取多个 肠系膜淋巴结作病理检查
治疗
UC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患病率高达35~ 100/105;其诊断 治疗已形成规范 国内近 年有关UC的报道明显增加;累计病例己超 过2万例;需要形成我国自己的治疗规范; 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炎性肠病

炎性肠病

炎性肠病炎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复发性的肠道炎性病变的疾病。目前认为,肠道内稳态的破坏可能是IBD发病和病程迁延的诱因。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稳态的维持依赖于肠道微生物、肠道上皮屏障和免疫系统三者之间的相互平衡作用。相应的,炎性肠病的治疗策略必须兼顾微生态重建、免疫系统调节及肠屏障功能恢复。由于患者对不同诱因和不同治疗存在反应差异,或处于不同阶段的病程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行为,这种不确定性强调多学科协作的必要性。本中心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形成了以微生态治疗、免疫治疗、肠内营养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五联整合”治疗策略,并围绕深度缓解(临床缓解与黏膜愈合)的目标持续监测疗效和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大可能地改善预后和改变疾病自然病程,使患者最大受益的目的。

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组慢性、复发性的肠道炎性病变,主要包括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CD) 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这两种疾病在临床和病理特征上既有重叠又有区别。目前IBD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但是已有大量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microbiota)、肠道上皮细胞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以及固有免疫 (innate immunity) 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广泛参与了IBD的发病发展过程[1]。现阶段单用生物制剂治疗CD的缓解率在30%~50%之间,且临床缓解的CD患者中仅56.9%达到黏膜愈合[2]。来自渥太华的队列研究表明,生物制剂上市后,CD的总住院率及肠切除率并无下降[2]。提示炎性肠病的治疗策略必须兼顾微生态重建、免疫系统调节及肠功能的恢复。而当疾病出现梗阻、瘘管、脓肿、出血和癌变等并发症时,需要科学把握手术指征、营造最佳手术时机、尽可能减少患者总手术次数、保留小肠长度、术后早期恢复肠功能、适时重启原发病治疗及监测并预防疾病复发,这就要求内科与外科治疗达成广泛的深度协作。本中心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形成了以微生态治疗、免疫治疗、肠内营养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五联整合”治疗策略,并围绕深度缓解(临床缓解与黏膜愈合)的目标持续监测疗效和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大可能地改善预后和改变疾病自然病程,使患者最大受益的目的。一、肠道微生态治疗1.肠道生态失调(dysbiosis):是IBD患者的一个典型临床特征。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

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 • • • • • • • 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的鉴别 细菌性肠炎(bacterial colitis) 肠结核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血吸虫病 (schistosomiasis), 肠阿米巴病(amiba disease) 缺血性肠病(ischemic colitis) 放射性肠炎 (irradiation colitis) 肠道肿瘤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克罗恩病光镜下表现
• 全壁炎(transmural inflammation) • 隐窝脓肿(crypt abscess) 是活动性的标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淋巴细胞聚集(lymphocyte aggregate) 溃疡往往 发生在集结上方 • 上皮样肉芽肿(epithelial granuloma) 较具特征 的病理改变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laboratory examination
• 血液检查 轻或中度贫血(anemia),白细胞计数 升高,血沉(ESR)加快 • 粪便检查 UC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脓细胞, 还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CD以糊状便 多见,粪便隐血(occult blood test)试验常阳性 • 小肠吸收不良者粪脂(stool fat)含量高 • 应反复细菌培养或细菌学检查,排除细菌感染
治疗 treatment
• 卧床休息,高营养少渣饮食。严重者禁食使肠休 息,经静脉营养治疗 • 腹痛可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胆碱能药 • 腹泻可用考来烯胺、硫醣铝或思密达等 • 贫血宜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或可输血 • 血清白蛋白过低,可输入白蛋白或血浆 • 注意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

炎症性肠病与功能性胃肠病

炎症性肠病与功能性胃肠病
临床表现为病情急剧恶化,毒血症明显,鼓肠, 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
X 线腹部平片见结肠扩张,结肠袋形消失
易致急性肠穿孔,预后差 ( 2 )直肠结肠癌变:多见于广泛性结肠炎、幼年
起病而病程漫长者 ( 3 )其他并发症:结肠大出血发生率约 3% ;肠
穿孔多与中毒性巨结肠有关;肠梗阻少见
克罗恩病: 肠梗阻( 25% )(最常见并发症,多为不全
其他: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硬化 性胆管炎、淀粉样变性、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 病等
( 4 )临床分型 临床类型:
初发型:是指无既往史的首次发作
慢性复发型:是指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
慢性持续型:是指症状持续,间以症状加 重的急性发作
急性暴发型:急性起病,病情严重,全身 毒血症状明显,可伴中毒性巨结肠、肠穿 孔、败血症等并发症
6 )血吸虫病:有疫水接触史,常有肝脾肿 大,粪便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毛蚴孵化 阳性。
7 )大肠癌:多见于中年以后,直肠指检常 触及肿块,结肠镜及活检可确诊。
8 )肠易激综合征:粪便有黏液但绝无脓血, 镜检正常,隐血试验阴性。
6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 1 ) 5- 氨基水杨酸( 5-ASA ):几乎不被吸收, 可抑制肠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和炎症介质白三烯 的形成,对肠道炎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1 、病理特点:
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呈连续性 弥漫分布
自直肠开始→逆向近段发展(可累及全结肠甚至 末段回肠)
活动期:结肠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 单核细胞浸润,黏膜糜烂、溃疡、隐窝炎、隐窝 脓肿
慢性期:隐窝结构紊乱、腺体萎缩变形、排列紊 乱、数目减少,杯状细胞减少,出现潘氏细胞化 生及炎性息肉

炎症性肠病诊治指南

炎症性肠病诊治指南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指南
炎症性肠病的概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 病因不清的慢性肠道炎症,包括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表现: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全身及肠外表现 结肠镜:

相对指征:
内科最大剂量治疗无效的重型结肠炎患者 伴巨结肠的重型结肠炎患者 病情顽固,内科治疗不能缓解者 不能耐受内科治疗药物的副作用者
UC患者的手术
• 1/5患者需行结肠切除术 • 患病10年的手术切除可能19.4% • 患病25年的手术切除可能 30%
• 男性、90年代后发病者手术可能性更大
癌变的检测
4. 如果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或经7-10天的住院治疗,病情无明显缓解 者,应考虑结肠切除术[EL5, RG D]
治疗策略
Therapeutic Pyramid for Active UC
Severe
Surgery Cyclosporine Infliximab Infliximab Systemic Corticosteriods Oral Steroids Topical Steroids AZA/6-MP
活动期的诱导缓解治疗
轻、中度直肠炎:
1.首选局部治疗。对于轻度、中度的直肠炎患者优先选用5-ASA栓剂, 1g/d[EL1b, RG B]。另外也可选择5-ASA泡沫灌肠剂[EL1b],栓剂>泡 沫灌肠剂[EL3, RG C] 2. 局部应用5-ASA联合口服5-ASA或局部应用类固醇激素的疗效明显 优于单一应用[EL1b, RG B] 3. 单一口服5-ASA,疗效很差[EL1b]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医生应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如减少药物剂量、更换药物等。
对症处理
对于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症状,如恶心、呕吐等,可 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对症处理。
06
总结回顾与未来发展趋势 预测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诊断准确性有待提高
目前IBD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和内镜检查,但这些方法存在 一定的主观性和误差,需要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新型生物标志物在早期筛查中应用
01血清学ຫໍສະໝຸດ 志物如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等,
可用于IBD的早期筛查和鉴别诊断。
02
粪便标志物
如粪便钙卫蛋白(FC)、乳铁蛋白等,可反映肠道炎症程度,具有无
创、便捷等优点,适用于IBD的早期发现和病情监测。
03
微生物组学标志物
通过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分析,发现与IBD相关的特定菌群或代谢产物
骨密度检测
炎症性肠病患者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以评估骨质疏松 和骨折风险。
补充钙和维生素D
患者应注意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以保持骨骼健康。
药物治疗
对于已经出现骨质疏松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如双膦 酸盐等,以增加骨密度和降低骨折风险。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应对
定期随访
炎症性肠病患者应定期随访,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 生情况。
治疗手段有限
尽管有多种药物可用于IBD的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对现有治疗手 段不敏感或存在副作用,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患者生活质量受影响
IBD患者常常面临腹痛、腹泻、营养不良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
新兴技术在IBD诊疗中应用前景

儿童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儿童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儿童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指原因不明的一组非特异性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未定型IBD(IBD unclassified,IBDU)。

IBDU是指一种结肠型IBD,根据其表现既不能确定为CD,又不能确定为UC。

近年随着对儿童IBD研究的深入,发现年龄小于6岁的IBD儿童有其独特的表型,这类IBD被定义为极早发型IBD(very early onset IBD,VEO-IBD)[1]。

VEO-IBD中还包含新生儿IBD(小于28日龄)和婴幼儿IBD(小于2岁)。

VEO-IBD中被报道最多的是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及其受体基因突变。

VEO-IBD因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病例数相对少、缺乏诊断金标准而导致诊断困难。

当遇到发病年龄早、病情重、影响生长发育、伴严重肛周疾病、常规治疗难控制、一级亲属有类似疾病史时,应高度怀疑VEO-IBD。

在北美及欧洲国家,儿童UC的发病率为(0.10~5.98)/100 000,儿童CD的发病率为(0.15~12.00)/100 000[2,3,4]。

在我国,儿童IBD 发病率在近年显著升高,从2001年的0.5/1 000 000上升至2010年的6.0/1 000 000[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儿童IBD协作组曾于2010年发表了"儿童炎症性肠病诊断规范共识意见"[6]。

近年来,国内及国际对儿童IBD诊治的研究进展很快,IBD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欧美国家、日本及我国成人消化学组均出台IBD的诊治指南或指导意见。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和临床营养学组专家借鉴国外最新共识以及国内儿童IBD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在更新完善原有诊断规范共识意见上增加治疗内容,经过3次会议开放式讨论和多次函审修改,形成"儿童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为IBD患儿的临床管理提供指导意见。

2020版:炎症性肠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炎症性肠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炎症性肠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全文)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近年来IBD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迫切需要适合我国国情的IBD诊疗方案。

目前IBD的治疗主要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内科治疗进展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并发症和药物治疗无效的问题,因此外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共识采用Delphi程序制定,首先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外科俱乐部组织部分IBD外科专家,按照CD、肛周CD、UC 3个部分分别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筛选、整理、评价,确定共识意见需阐明的问题及推荐方案,参考国外共识并根据国内多位IBD外科专家的临床经验完成初稿;然后广泛征求国内IBD权威专家学者对初稿的意见并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初步共识意见;最后由《中华炎性肠病杂志》组织IBD领域专家对共识逐条讨论修改,进行投票并由第三方计票。

投票等级分为a完全赞成(必不可少);b部分赞成,但有一定保留;c赞成,但有较大保留;d不赞成,但有一定保留;e完全不赞成。

本共识意见中的推荐等级根据投票结果分为A级指标(强烈推荐),即a得票数为80%及以上;B级指标(推荐),即a和b得票数相加为80%及以上;C级指标(建议),即a、b和c得票数相加为80%及以上;未达C级指标则删去。

最终由专家审阅定稿形成本共识意见。

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及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和"建议"3个等级。

第一部分CD一、手术适应证1.对CD肠狭窄导致反复或慢性肠梗阻者推荐手术治疗,炎性狭窄和无症状的肠狭窄可暂不手术。

推荐等级:推荐对于无临床症状的肠狭窄和炎性狭窄,诱导和维持疾病缓解是主要治疗目标。

以纤维性狭窄为主或药物治疗无效的狭窄,可导致反复腹胀、腹痛,伴狭窄近端肠管明显扩张,影响患者进食,恶化营养状况,降低生活质量,推荐择期手术治疗[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可能诊断: ①乙状结肠镜、全结肠镜或钡灌肠结果支持,但病史不典型; ②病史典型,但乙状结肠镜或全结肠镜改变不典型(即只有粘膜红斑或有不
肯定的前述任意改变),而且未进行钡灌肠; ③病史典型,但钡灌肠不典型(如只有结肠袋消失),没有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
报告; ④手术或尸体解剖标本的肉眼表现具有特征性,但显微镜下表现不确定。
3.当前推崇的术式:机器人或腹腔镜下微创手术
• 腹腔镜技术在UC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结直肠的游离、切 除和吻合都可在腹腔镜下完成,因为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 势,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主流术式。
4.全结肠切除加回直肠吻合术
• 该术式需相对正常的直肠粘膜来保障吻合口的安全,因此严重 的直肠炎或直肠膨隆功能不全者忌行该术式。此外合并肛管 会阴疾病(在UC中罕见)或结直肠发育不良及结直肠癌者亦不 宜行该术式。
CD的诊断
确诊: 手术或尸体解剖标本具有特征性病理和组织学表现:节段
性、全壁层病变、裂隙样溃疡、非干酪样肉芽肿和肠道粘膜 固有层和粘膜下层淋巴聚集,切除标本或肠系膜淋巴结内未发 现干酪样肉芽肿。
IBD的外 科治疗
UC手术适应证
1. UC有并发症:结肠穿孔或即将穿孔、大量便血、结肠狭窄、 已发生或可疑发生癌变
2. 中毒性巨结肠 3. 爆发性发作,经内科治疗效果不满意 4. 慢性或反复发作,内科治疗效果不佳 5. 肠外并发症,特别是关节炎,且不断加重
内科治疗效果不好者!
病变太重,内科 治疗效果不佳!
癌变!!!
癌变处
UC的手术方式主要有
1. 最传统的手术方式:结直肠全部切除,回肠造口,是 手术治疗UC的金标准及衡量其他手术的基础
Incidence / 100,000 population
亚太地区发病率低,近三十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
Annual Incidence: Japan
N35 30 25 20 15 10
5 0
<85
Ulcerative colitis n= 121
Crohn’s disease n = 80
炎性肠病的外科治疗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 Ulcerative colitis(UC) • Crohn’s disease(CD)
患病率
北美、西欧及北欧是高发地区: UC: 患病率为50~80 /10万 发病率为3~10 /10万 CD: 患病率为20~100 /10万 发病率为1~10 /10万
• 尽管该术式相对简单,但其长期疗效欠理想,研究表明其6年以 上的失败率为12% ~50%,而且术后残留直肠理论上存在癌变 的可能性,虽然癌变率很低(0~6% ),但术后仍应每年行内镜监 测。
• 不主张结肠部分切除
5.次全结肠切除加回肠造口加Hartmann远端封闭
• 该术式多用于急诊手术(中毒性巨结肠时),手术切除了大部 分病变肠道,同时避免了盆腔的分离与吻合口的出现,在尽可 能恢复患者健康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同时,保留再次手术重建 消化道的机会。
Brooke回肠造口
节制性Kock回肠造口
全结直肠切除加回肠造口术
• Brooke回肠造口对那些具有贮袋失败高危因素(肛管括约肌功 能减弱、既往有肛门阴道疾病)的患者仍为首选。
• 节制性回肠造口术本身的并发症较多已使得该术式现已很少 应用,目前节制性回肠造口仅用于肛管括约肌功能不良、 IPAA手术失败需再次手术者以及不愿行Brooke回肠造口者。 术后有25%的患者可出现早期并发症如感染与梗阻;其晚期并 发症的发生率更是高达50%,主要为继发于活瓣破裂或功能失 调的大便失禁和肠梗阻,其中有60%的患者需行活瓣修复
性脓皮病、口腔溃疡、游走性关节炎等。 区别: • UC主要累及结直肠,病变主要位于粘膜及粘膜下层,腹泻症状
重,可发生大量便血,有恶变风险。 • CD可累及从口腔、食管到直肠、肛门各处,以回盲部最为多
见,侵犯全消化道且病变呈全肠壁性,最后出现粘膜鹅卵石样 改变,还引起全层肠壁纤维化,导致肠腔狭窄、内瘘、不全性 肠梗阻、穿透性炎症,出现腹痛、包块。
IPAA术是目前最常采用的手术方式
术式评价 该术式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为19% ~27%, 手术死亡率仅为0. 2~0. 4%,术后生活质量接近正常人。年龄 并不是IPAA术的禁忌,老年患者行IPAA术也是安全有效的,但 需考虑患者的精神状态及括约肌功能。IPAA术具有结直肠手 术的一般并发症,其中由于盆腔分离,术后不孕及性功能障碍 发生率升高,此外尚有与贮袋有关的特异性并发症如贮袋炎。
2.标准术式: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
① 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 IPAA)
②结肠切除、直肠上中段切除、直肠下段粘膜剥除,回肠经直 肠肌鞘拖出与肛管吻合术
全结直肠切除标本
UC Surgery
• 1978 Parks 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PAA) 目前治疗UC的标准术式
Ulcerative colitis: 1.2 per 100,000
Crohn’s disease: 1 per 100,000
86-89
90-92 93-95
Year
96-98
99-01
UC及CD的区别
相似之处: • 反复发作的肠道炎症表现,腹泻、粘膜炎症性溃 疡等。 • 都可有肠外表现,如虹膜炎、葡萄膜炎、结节性红斑、坏疽
UC的诊断
确诊: ①腹泻或便血史,或两者皆有,病史持续数周; ②伴以下检查中至少一项:乙状结肠镜或全结肠镜检查提示下列一项或多项
异常:粘膜脆性增加伴接触出血,瘀点状出血,溃疡形成伴粘膜弥漫性炎症; 或钡灌肠检查有溃疡形成或结肠狭窄缩短的表现;或外科手术切除标本、 活检标本或尸体解剖标本有特征性的肉眼表现和显微镜下改变。
86-89
90-92 93-95 Year
96-98 99-01 Leong Inflamm Bowel Dis 2004
Annual Incidence of IBD in Hong Kong
Annual Incidence per 105
1.4 1.2
1 0.8 0.6 0.4 0.2
0
<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