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千与千寻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千与千寻的》人物形象
我看过《千与千寻》这部电影两遍吧,第一次是在比较小的时候,记得那时看完后感觉故事挺有意思的,画面很有趣,但不太
懂故事的内涵式什么。而第二次看是再高中的时候,那次看得挺认真的,感悟也挺深的,就是看懂了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设置的隐喻和故事背后所表现的主题,让人感受到这部电影内在的深刻。
首先想总体说说宫崎骏的作品,宫崎骏的绝大多数作品虽然是关于小孩子的故事,但内容涉及冒险、乡村生活、神奇生物、魔法、战争等。在共性之外,其题材有着极大地丰富性。在主题上,宫崎骏一直关注成长与环保的问题,借助童话般的奇幻故事,以及形形色色人物的内在隐喻,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宏大主题。这些构成了宫崎骏动画电影老少咸宜、享誉世界的原因。
宫崎骏的作品也就很值得让人反复品味,特别是每个故事之中众多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配置,似乎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现实世界的人们的特点,这让故事内容更加充分。《千与千寻》中的千寻、千寻的父母、白龙、汤婆婆与钱婆婆、无脸男等等都是塑造得很有特色的角色。首先谈谈千寻的父母。通过千寻与父母的交流以及其行程中的表现,看出千寻的父母是只看重自己快乐的人,他们看自己的风景,不懂得自己孩子千寻的孤单。他们代表着普通的城里人,不知道害怕,同时却贪婪,连孩子都知道要询问主人才能吃那里的东西,而他们却毫不犹豫地大吃起本奉给神明的东西,最终落得变成猪的下场,这便是人性的贪婪的表现。
白龙原本是河中的神明,赈早见琥珀川。他是引领千寻进入神隐世界汤屋的第一个关键人物。作为“河神” ,他代表的是自然,他与千寻的友谊象征宫崎骏所向往的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白龙身上也体现一种自我迷失,在他的“本体”——河,被人类建筑物取代之后,他用自己的名字作为交换条件跟随汤婆婆学习魔法,以至于失去过去,同样迷失自我。
汤婆婆与钱婆婆的形成一对对比。作为双胞胎,两人性格不同,追求更是不同。钱婆婆居住在沼底类似农庄的简朴小屋中,勤恳劳动,安享平淡质朴的生活。汤婆婆经营汤屋,对于金钱的欲望永不满足。但她同样肯定劳动,千寻出色的接待了“腐烂神”,汤婆婆也没有吝惜赞扬。这些虽然体现了她见钱眼开、利欲熏心的一面,但宫崎骏没有把她塑造成压榨劳动人民的“黄世仁” 式形象。因此我不认为汤婆婆是绝对的反面角色,而且汤婆婆对宝宝的关爱表现出令人捧腹的可爱一面。
无脸男是《千与千寻》中最值得品味的角色了。他的初次亮相是在千寻会面白龙所路过的桥上,悄无声息地出现又悄无声息地
消失。这一偶遇使无脸男对千寻产生莫名的好感。第二次千寻与他相遇,千寻为淋雨的无脸男留了一扇门。无脸男为千寻偷药
浴牌子是出于报答和讨好。之后他效仿河神用假金子犒赏汤屋的人大吃大喝、沐浴享受,千寻用河神的丸子使他吐出食物和佣人、青蛙。恢复原貌的无脸男跟随千寻去钱婆婆的住处,默默完成纺线的工作,并同意留在钱婆婆身边。
无脸男偷牌子赏假钱,其实是十分孩子气的讨好旁人的行为,他实际是最天真无邪的。若说他代表贪欲,那么剧中千寻通过与他交朋友而使他觉悟是不合逻辑的。他讨好千寻和其他人是为了得到关怀和陪伴,钱婆婆给了他温暖的归宿。因此我想无脸男代表的是人类内心恒存的没有归属感的寂寞。
主角千寻,初登场时与现实中10 岁小女孩别无二致,甚至不那么可爱。她任性地发着牢骚,胆子小小地过分依赖父母。但相对
父母她身上有守规矩、无贪欲的品质。在为了拯救父母历险中,她渐渐勇敢起来,懂得责任心,懂得感恩,收获了友谊,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成长为少年榜样般的角色。
《千与千寻》其中还有很多令人发醒的角色。锅炉爷爷和魔法油屋的天条,每个人都得工作,不工作就得变成猪;腐烂大人,
人类污染环境的罪恶;小玲,最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等等。神隐的世界里无不时时跟随着现实世界的影子,通过充满童真和趣味的世界给人们以深刻的思考现实世界的机会。
以上便是我对《千与千寻》人物形象的一点分析,其实宫崎骏的作品在很多方面都是很优秀的,特别是其始终贯彻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总能用一种较为生动而让人发省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很多地方能让人产生共鸣。每次看《千与千寻》或其它宫崎骏的作品,如《龙猫》、《天空之城》、《哈尔的移动城堡》,似乎让我拾回童时的那份天真,很有一种浮想联翩的感觉,即使到现在,在听到有关《千与千寻》的音乐时,也会满怀着纯真的心情回想起那些美好的一切。
主题一: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
纵观宫崎骏的电影作品可以发现,环保是导演最爱表现的主题。日本本土的传统民族宗教是崇拜自然、泛神的神道教,大和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体现在其艺术的许多方面。以文学为例,与西方文学将视角聚焦于个体人不同,日本文学家更愿意将人物置身于自然大背景中,进行远景式描述。如川端康成在〈〈雪国〉〉中将驹子化于茫茫雪原,〈〈古国〉〉中的孪生姐妹置身于京都城镇与山
林的四季景致中。
宫崎骏的电影继承了日本民族传统,并承载着导演自身的崇高信仰。研究宫崎骏电影的人都知道,宫崎骏憎恨现代社会对自然地破坏。这点最突出的体现在〈〈风之谷〉〉和〈〈幽灵公主〉〉中,环保成为最重要主题。〈〈幽灵公主〉〉甚至表露出导演的悲观主义倾
向。
而〈〈千与千寻》在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时避免了激进论调,以更为平和的方式表达。
河神是被破坏的自然的第一个代表。因为体内沉积了大量的垃圾,河神浑身恶臭,被汤屋的人误会为腐烂神,直到千寻帮助他排出污物才恢复真身;白龙最初也是琥珀川的神明,从剧情推测,曾经的琥珀川被人类的建筑物所取代,才迫使他化身少年白龙与汤婆婆学习魔法;千寻刚刚进入汤屋时,人类的味道很容易被识别。在那个世界,人类的气味被形容为“臭味”,这一设置也是导演对人类的嘲讽。
宫崎骏批判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借助千寻与白龙的友谊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千寻幼时溺水,得琥珀川神力未死。多年后身为白龙的琥珀川忘记自己的名字但仍认识千寻,并帮助千寻拯救父母。白龙受诅咒,千寻为报恩勇敢挺身,白龙得到钱婆婆的原谅,也记起了名字。两人弥足珍贵的友谊使各自得到拯救。
宫崎骏在〈〈千与千寻》中没有把人类与自然放到绝对的对立面,更没有像〈〈幽灵公主》那样将二者的冲突尖锐化,使矛盾结局不可调和,而是让千寻(人类的代表),与河神、白龙(自然的代表)成为互相理解和帮助的朋友。导演放弃悲观阴暗的表述,期许自然与人类的和解,留给观众更为积极的结局,也许还是对人类抱有一丝希望吧。
主题二:讽刺人类的贪欲,强调劳动的价值
这一主题在片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千寻的父母因贪吃变成猪,汤屋的员工们见钱眼开最终得到的只是泥土变成的金子,汤婆婆是利欲熏心的“典型”,这些都是宫崎骏着意批判的对象。相比之下,没有贪欲的千寻保持了人形,拯救了父母,她拒绝接受无脸男的金子,也使无脸男最终醒悟。
宫崎骏是否定人类贪婪欲望的。他的很多电影表现纯真的小孩子,排斥一个现实的利欲社会,而〈〈天空之城〉〉中受权力诱惑的穆斯卡成为宫崎骏电影中最大的反派,无疑表现导演对贪婪人性的鄙视。
讽刺贪欲的同时,宫崎骏肯定了劳动的价值。千寻初到汤屋,白龙让她求汤婆婆给她一份工作,“你要说再辛苦也愿意等工作的机会,这样她就没有办法对你下手。”汤婆婆也说“如果你抱怨想回去,我就把你变成猪。”汤屋辛苦工作让千寻更快成长,她
的尽责得到河神的奖励,那颗丸子也成了拯救无脸男和白龙的关键。坚持朴素生活的钱婆婆请千寻一行人帮助她纺线,说魔法做出来的东西一点用都没有,靠朋友的劳动做出的头绳能为千寻带来力量。
在〈〈魔女宅急便〉〉中,魔女琪琪也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劳动,自食其力,才能真正成长为魔女,〈〈天空之城〉〉的少年巴鲁在矿场
工作养活自己……宫崎骏认为在劳动中人类才能自我实现其意义,获得成长。
主题三:让孩子独立成长,肯定“同伴精神”
关注日本动漫的人都知道,日本专门有一类“少年动漫”,最具代表性的是岸本齐史作品〈〈火影忍者》。其故事简单概括,就是“吊车尾”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成长为英雄。可见日本人所信仰的价值观既是通过坚定不移的努力定能取得成功,获得认可。成长,也是宫崎骏电影的另一关键词。
宫崎骏电影的大部分主角也是少男少女,他不会把主人公设置为完美的强大的存在,而且父母角色经常是是缺失的。比如《魔女宅急便〉〉的琪琪要离开父母独自修炼,这就将儿童主人公置于独立的境地,宫崎骏会在故事中让主角经历困难,最终得到能力的提升,思想的成熟。
千寻最初是个任性、爱哭鼻子、不懂礼貌的女孩,在汤屋的工作让她学会独立,懂得尊重,并通过自己的善良和决心拯救了父母和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