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ppt(说课) 人教课标版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一个自然 因素-水。所以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是自然地理不可 或缺的一环。
•而自然界的水循环又将自然界的四大圈层紧密相连。 所以这节内容在本章中、在整个自然地理中都占 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五、说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 (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由对李白诗句 的思考引入课题)
• 1由耳濡目染的诗句引起同学的好奇心,学 生进入状态快,然后带着问题去学这节课, 更有针对性;
• 2通过与语文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学科之 间综合的能力,从其他学科发现地理)
(二) 推进新课
• 1用动画分步讲解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的海 陆间循环的运动过程,突出教学重点。其 他两个类型的循环请学生来说明,锻炼他 们的知识迁移能力。
1人工催云、人工降雨改变降水这一环节。 2还可以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 改变地表径流。 3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增加下渗环节,从而 增加地下径流。
• 人工催云、人工降雨改变降水这一环 节。
• 还可以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如南水 北调工程)改变地表径流。
• 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增加下渗环节, 从而增加地下径流。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 1~2 题。
1.如果这是在我国,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 C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
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C
A.①
B.④
C.⑤
D.⑥
六 课后活动:
“水资源是可以更新的,所以它是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并完成一篇小论 文,课后评比。
四 总结
自然界的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 1形成过程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 画出海陆间水循环简图解答李白诗人的困惑。
五 练习巩固
• 1、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 A、冰川和地下水 C、河流水和地下水
B、河流水和湖泊水 D、淡水湖泊水、浅层
地下水和河流水Dຫໍສະໝຸດ 五 练习巩固四、说学法
• 教学对象:学生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已具有一定
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主要问题是学生还未上 升到理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自然界的水循 环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 理解,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 知的建构。 • 所以这节课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展开 合作讨论,学会利用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 进一步提高读图绘图能力。
• 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 和交际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同看法锻炼 他们的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
1形成过程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学生画的水循环简图)
情景创设——穿越
如果让你穿越到唐朝那个年代,你站在浩瀚黄河边,站 在李白旁边听着他吟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 海不复回......”这个时候你会怎么用你所学的地理知识去 告诉他这其中的道理呢?
谢谢大家
5 、人往往是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可是为时已晚,即使是哭干眼泪也换不回曾经的拥有。多少人都是这样的感叹:拥有时不知道珍惜,失去时已无可挽回。 10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只有勤奋刻苦,努力拼搏的人才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平庸,取得最后的胜利。 6 、只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事情,即使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功。 8 、我自信,我出色:我拼搏,我成功! 12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 、成功如同谷仓内的金表,早已存在于我们周围,散布于人生的每个角落,只要执著地去寻找,就一定能找到。 16 、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7 、面对人生的磨难,请用你的毅力创造生命的奇迹吧! 8 、永远别渴望做个任何人都不得罪的人,有人反对,有人支持,然后自己做出决定才是精彩的人生。 3 、人生需要耐心,需要勇气,需要激情,更需要信心。 15 、机遇是难求的,失去了就不会再来,把握好现有的机会,努力进取,那么你将会得到不菲的收获。 16 、万事提前做好周全的准备,是很有必要的,不然,等到事情发生,你再去应付,可能已来不及了。 6 、低调是永恒的美德,缺心眼的话就要学会沉默。 5 、成功的三宝 :第一件那就是雄心,雄心是激发潜能的第一动力,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第二件那就是毅力,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第三件那就是 责任,责任比能力更重要,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 地表径流
• 2014年6月18日济南玛瑙泉出现断流 ,地下水位降至27.71米
• 济南近几十年来的泉水断流现象,也主要与人为 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泉眼枯竭。
• 地下径流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必然对水循环产生不合理 的影响,那么,人类能否通过改变水循环的 某些环节,促进水循环的形成呢?(举例)
• 1.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 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 2.通过阅读材料,能够让学生解释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一些 实际问题,从而用科学的理念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 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 3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找出人类影响水循 环的环节,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 突破难点。
(三) 总结
• 对课前李白诗句进行解释,让学生动手画 出海陆间循环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动 手能力
(四)巩固练习
• 通过选择题和读图题,及时检查学生当堂 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读图能 力。
(五) 课后活动
这句话告诉我们自然界中的水是在不断地运动, 但它 是怎样运动的呢?黄河的水是不是真的是奔流到海不复回呢?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凝结
降 水
水汽输送
凝结 蒸发
一、海陆间循环过程
下渗
地下径流
三、人类对水循环过程施加影响的环节
• 20世纪90年代末,黄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断流现 象,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是黄河沿河地区, 特别是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造成的。它对下游 依靠黄河供水的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断流给沿岸地区人们生产和生活 用水造成极大困难,此外也对黄河下游的自然生 态环境带来极大影响。
• 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 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运用水循环 的有关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 1.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 节。
• 2.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 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 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三、说教学方法
•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 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1、创建问题情境,引导探究式学习 • 2、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引导合作学习 • 3、多媒体教学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一个自然 因素-水。所以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是自然地理不可 或缺的一环。
•而自然界的水循环又将自然界的四大圈层紧密相连。 所以这节内容在本章中、在整个自然地理中都占 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五、说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 (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由对李白诗句 的思考引入课题)
• 1由耳濡目染的诗句引起同学的好奇心,学 生进入状态快,然后带着问题去学这节课, 更有针对性;
• 2通过与语文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学科之 间综合的能力,从其他学科发现地理)
(二) 推进新课
• 1用动画分步讲解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的海 陆间循环的运动过程,突出教学重点。其 他两个类型的循环请学生来说明,锻炼他 们的知识迁移能力。
1人工催云、人工降雨改变降水这一环节。 2还可以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 改变地表径流。 3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增加下渗环节,从而 增加地下径流。
• 人工催云、人工降雨改变降水这一环 节。
• 还可以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如南水 北调工程)改变地表径流。
• 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增加下渗环节, 从而增加地下径流。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 1~2 题。
1.如果这是在我国,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 C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
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C
A.①
B.④
C.⑤
D.⑥
六 课后活动:
“水资源是可以更新的,所以它是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并完成一篇小论 文,课后评比。
四 总结
自然界的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 1形成过程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 画出海陆间水循环简图解答李白诗人的困惑。
五 练习巩固
• 1、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 A、冰川和地下水 C、河流水和地下水
B、河流水和湖泊水 D、淡水湖泊水、浅层
地下水和河流水Dຫໍສະໝຸດ 五 练习巩固四、说学法
• 教学对象:学生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已具有一定
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主要问题是学生还未上 升到理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自然界的水循 环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 理解,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 知的建构。 • 所以这节课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展开 合作讨论,学会利用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 进一步提高读图绘图能力。
• 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 和交际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同看法锻炼 他们的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
1形成过程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学生画的水循环简图)
情景创设——穿越
如果让你穿越到唐朝那个年代,你站在浩瀚黄河边,站 在李白旁边听着他吟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 海不复回......”这个时候你会怎么用你所学的地理知识去 告诉他这其中的道理呢?
谢谢大家
5 、人往往是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可是为时已晚,即使是哭干眼泪也换不回曾经的拥有。多少人都是这样的感叹:拥有时不知道珍惜,失去时已无可挽回。 10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只有勤奋刻苦,努力拼搏的人才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平庸,取得最后的胜利。 6 、只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事情,即使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功。 8 、我自信,我出色:我拼搏,我成功! 12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 、成功如同谷仓内的金表,早已存在于我们周围,散布于人生的每个角落,只要执著地去寻找,就一定能找到。 16 、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7 、面对人生的磨难,请用你的毅力创造生命的奇迹吧! 8 、永远别渴望做个任何人都不得罪的人,有人反对,有人支持,然后自己做出决定才是精彩的人生。 3 、人生需要耐心,需要勇气,需要激情,更需要信心。 15 、机遇是难求的,失去了就不会再来,把握好现有的机会,努力进取,那么你将会得到不菲的收获。 16 、万事提前做好周全的准备,是很有必要的,不然,等到事情发生,你再去应付,可能已来不及了。 6 、低调是永恒的美德,缺心眼的话就要学会沉默。 5 、成功的三宝 :第一件那就是雄心,雄心是激发潜能的第一动力,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第二件那就是毅力,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第三件那就是 责任,责任比能力更重要,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 地表径流
• 2014年6月18日济南玛瑙泉出现断流 ,地下水位降至27.71米
• 济南近几十年来的泉水断流现象,也主要与人为 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泉眼枯竭。
• 地下径流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必然对水循环产生不合理 的影响,那么,人类能否通过改变水循环的 某些环节,促进水循环的形成呢?(举例)
• 1.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 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 2.通过阅读材料,能够让学生解释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一些 实际问题,从而用科学的理念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 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 3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找出人类影响水循 环的环节,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 突破难点。
(三) 总结
• 对课前李白诗句进行解释,让学生动手画 出海陆间循环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动 手能力
(四)巩固练习
• 通过选择题和读图题,及时检查学生当堂 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读图能 力。
(五) 课后活动
这句话告诉我们自然界中的水是在不断地运动, 但它 是怎样运动的呢?黄河的水是不是真的是奔流到海不复回呢?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凝结
降 水
水汽输送
凝结 蒸发
一、海陆间循环过程
下渗
地下径流
三、人类对水循环过程施加影响的环节
• 20世纪90年代末,黄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断流现 象,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是黄河沿河地区, 特别是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造成的。它对下游 依靠黄河供水的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断流给沿岸地区人们生产和生活 用水造成极大困难,此外也对黄河下游的自然生 态环境带来极大影响。
• 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 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运用水循环 的有关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 1.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 节。
• 2.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 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 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三、说教学方法
•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 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1、创建问题情境,引导探究式学习 • 2、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引导合作学习 • 3、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