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辨识

合集下载

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差分方程

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差分方程
?用差分方程描述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由实际问题直接得到差分方程?由微分方程导出差分方程?由系统框图写差分方程?差分方程的特点一
一.用差分方程描述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
线性:均匀性、可加性均成立;
x (n) 1
离散时间系统
y (n) 1
x 2 ( n ) 离散时间系统
c x (n ) + c x (n )
x1n+ x2n
x2 n
乘法器:
x1n x1n+ x2n
x2 n
x1 n
x1n x2 n
x2 n
系统框图
乘法器
xn
延时器
axn
a
yn
1
yn 1
E
xn a axn
yn
yn 1
z 1
五.差分方程的特点
(1)输出序列的第n个值不仅决定同一瞬间的输入样值, 而且还与前面输出值有关,每个输出值必须依次保留。
11
22
离散时间系统
y2 (n )
c y (n ) + c y (n )
11
22
时不变性
xn yn,xn N yn N 整个序列右移 N位
x(n)
y(n)
1 1 0 1 2 3 n
1
系统
1 o 1 2 3 4 n
x(n N )
y(n N )
1
1
系统
1 0 1 2 3
yt ynT yn
f t f nT f n
yn yn 1 ayn+ f n
T
yn 1 yn 1+ T f n
1 aT
1 aT
当前输出 前一个输出 输入

16秋北交《自动控制原理》在线作业一

16秋北交《自动控制原理》在线作业一
C. 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输入和干扰有关
D. 它始终为0
正确答案:
20. 典型的时间响应有( )。
A. 单位阶跃响应
B. 单位斜坡响应
C. 单位脉冲响应
D. 单位时间响应
正确答案:
北交《自动控制原理》在线作业一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根轨迹法是通过开环传递函数直接寻找闭环根轨迹。
正确答案:
7. 二阶振荡环节乃奎斯特图中与虚轴交点的频率为( )。
A. 最大相位频率
B. 固有频率
C. 谐振频率
D. 截止频率
正确答案:
8. ω从0变化到+∞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 ).
A. 圆
B. 半圆
C. 椭圆
D. 双曲线
正确答案:
9. 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GC(s)=(s+1)/(0.1s+1),则它是一种( )
B. 给定元件
C. 反馈元件
D. 放大元件
正确答案:
5. 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 )
A. 给定元件
B. 放大元件
C. 比较元件
D. 执行元件
正确答案:
6. 主导极点的特点是( )。
A. A距离虚轴很近
B. 距离实轴很近
C. 距离虚轴很远
D. 距离实轴很远
北交《自动控制原理》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系统已给出,确定输入,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称为( )
A. 最优控制
B. 系统辨识

自动控制原理第7章离散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第7章离散控制系统
差分方程描述了系统在离散时间点的行为,通过求解差分方程可 以预测系统未来的输出。
Z变换
01
Z变换是分析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 的有力工具,它将离散时间信号 或系统转化为复平面上的函数或 传递函数。
02
Z变换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将离散时 间信号或系统进行无限次加权和 ,将其转化为一个复数域上的函 数或传递函数。
离散状态方程
离散状态方程是描述离散控制系统动 态行为的数学模型,它的一般形式为 $mathbf{dot{x}}(k) = Amathbf{x}(k) + Bu(k)$,其中 $mathbf{x}(k)$表示在时刻$k$的系 统状态向量,$u(k)$表示在时刻$k$ 的输入向量,$A$和$B$是系统的系 数矩阵。
稳态误差主要来源于系统本身的结构 和参数,以及外部干扰和测量噪声。
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分析
动态响应定义
动态响应是指系统在输入信号作 用下,系统输出信号随时间变化 的特性。
动态响应的描述方

动态响应可以通过系统的传递函 数、频率特性、根轨迹图等方式 进行描述。
优化动态响应的方

通过调整系统参数、改变系统结 构、引入反馈控制等方法,可以 优化系统的动态响应。
离散控制系统的仿真工具与实例
仿真工具介绍
离散控制系统的仿真工具用于模拟和测试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常见的仿真工具包括MATLAB/Simulink、 LabVIEW等。这些工具提供了丰富的数学函数库和图形化界面,方便用户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
仿真实例分析
通过具体的仿真实例,可以深入了解离散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特点。例如,可以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系统,通过调整 系统参数和控制算法,观察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响应特性和稳定性。通过对比不同方案,可以评估各种参数和控 制策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信号与系统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1.1 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
为激励信号,
为响应信号
离散时间系统 将激励序列转换为响应序列的系统,其 输入输出都是离散信号。在数学上,离 散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可表示为
离散系统可以用差分方程来描述 差分方程 由输入序列、输出序列以及它们的差分所组
成的方程。 例如:
无反馈差分方程 某ຫໍສະໝຸດ 时刻的输出只与输入有关,而余 ,月利率为1%。写出结余 与净存款

关系式。
解: 当月的净存款
月末结余
月末利息
所以有

例5.3.2 试写出第k 节点电压 的数学模型。
解: 整理得
例5.3.3 假设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求其传输算子
解:算子方程为 即
所以
离散系统的模拟框图表示
差分方程的基本元算符号
例5.3.4 某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与该时刻之前的输出无关 。
有反馈差分方程 某一时刻的输出不仅与输入有关,还 与该时刻之前的输出有关。
系统的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 :
前向差分方程
后向差分方程
差分算子 离散系统的传输算子
差分方程 算子方程
传输算子
系统的输入-输出模型
1.2离散时间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例5.3.1 某一银行按月结余。设第 个月末的结
试用模拟框图表示此系统。 解:系统的差分方程可化为 框图来表示为
信号与系统

§7.3 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差分方程

§7.3 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差分方程
i =−∞ n
2n − 1 ∇ sin nω = sin nω − sin(n − 1)ω = 2 sin cos ω 2 2
ω
∑δ (i ) = u(n)
n
i =−∞ n
∑ u(i ) = (n + 1)u(n)
2
n
1 ∑ iu(i ) = 2 n(n + 1)u(n) i =−∞
i =−∞
1 ∑ i u(i ) = 6 n(n + 1)(2n + 1)u(n) i =−∞
n代表序号
注意:微分方程近似写作差分方程的条件是样值间隔T 注意:微分方程近似写作差分方程的条件是样值间隔T 要足够小, 越小,近似程度越好。实际上, 要足够小, T越小,近似程度越好。实际上,利用计算 机来求解微分方程时,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完成的。 机来求解微分方程时,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完成的。 返回
返回
(四)稳定系统
有界输入、产生有界输出的系统称为稳定系统。 称为稳定系统 有界输入、产生有界输出的系统称为稳定系统。 稳定系统的充要条件:∑ h (n ) < ∞ 稳定系统的充要条件:
n = −∞ ∞
即:单位脉冲响应绝对可和。 单位脉冲响应绝对可和。
lim 注意: 注意: h( n ) = 0,只是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 只是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
n→∞
而非充分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
返回
二、差分方程
在连续时间系统中, 在连续时间系统中,系统内部的数学运算关系可归结 为微分(积分)、乘系数、相加的关系, )、乘系数 微分方程。 为微分(积分)、乘系数、相加的关系,即:微分方程。 在离散时间系统中,基本运算关系是延时(移位)、 在离散时间系统中,基本运算关系是延时(移位)、 乘系数、相加的关系, 差分方程。 乘系数、相加的关系,即:差分方程。 这是由于系统的组成以及所处理的信号的性质不同, 这是由于系统的组成以及所处理的信号的性质不同, 因此描述系统的数学手段也不同。 因此描述系统的数学手段也不同。 (一)数学模型的基本单元 数学模型的基本单元 (二)差分 (三)差分方程 (四)差分方程的建立 (五)差分方程的特点

离散控制系统的系统辨识技术

离散控制系统的系统辨识技术

离散控制系统的系统辨识技术离散控制系统的系统辨识技术是在离散时间下对系统进行建模和参数估计的一种方法。

通过系统辨识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到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参数,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本文将介绍离散控制系统的系统辨识技术及其应用。

一、系统辨识的基本概念系统辨识是指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推导出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参数的过程。

在离散控制系统中,由于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变量是按照离散时间采样得到的,因此需要采用特定的辨识方法进行处理。

常见的离散控制系统的系统辨识方法包括:参数辨识、经验模型辨识和神经网络辨识等。

参数辨识方法通过对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进行数学建模和参数估计,得到系统的差分方程或状态空间模型。

经验模型辨识方法则利用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建立经验模型,这种方法不需要对系统做具体的建模,适用于复杂系统。

而神经网络辨识方法是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来拟合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从而得到系统的模型和参数。

二、离散控制系统的参数辨识方法参数辨识是离散控制系统中常用的系统辨识方法之一。

参数辨识方法假设系统的数学模型已知,但其中的参数未知或者不准确,通过实验数据对这些参数进行估计。

在实际应用中,参数辨识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基于频域的辨识方法和基于时域的辨识方法。

基于频域的辨识方法主要利用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来识别参数,例如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法等。

而基于时域的辨识方法则是利用系统的时序数据来进行参数估计,例如递推最小二乘法、扩展卡尔曼滤波法等。

三、离散控制系统的经验模型辨识方法经验模型辨识方法是一种不需要假设系统的具体数学模型的系统辨识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从中提取系统的特征,建立经验模型。

常见的经验模型辨识方法包括: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和动态线性模型(DLM)等。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对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建模,从中获得系统的经验模型参数。

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解 :k 0 y(1) ay(0)bu(0)
k 1
y(2) ay(1)bu(1) a2y(0)abu(0)bu(1)
k1
y(k) ak y(0) ak1ibu(i) 通 解特 解
i0
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解法二:解析法——差分方程通解求法
y ( k n ) a 1 y ( k n 1 ) a n y ( k ) b 0 u ( k m ) b 1 u ( k m 1 ) b m u ( k )
➢第二种形式:称为 (n,m) 阶差分方程,其中 m≤n,是在输入 输出的最低阶上统一。
y ( k n ) a 1 y ( k n 1 ) a n y ( k ) b 0 u ( k m ) b 1 u ( k m 1 ) b m u ( k )
连续定常系统的 n 阶微分方程(m≤n)
m0 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例 3-3-1 已 知 离 散 系 统 脉 冲 响 应 h(k),求 在 u*(t)1*(t) 作 用 下 系 统 的 输 出 y*(t)。
1,k0 u*(t)1*(t) 0,k0
解: 由卷积和公式:
k
y(k) u(k)* h(k) u( j)h(k j) j0
k
3.2.2 差分方程解 =通解+特解
➢ 通解是齐次方程的解,为零输入解,代表系统在无外力 作用下的自由运动,反映了离散系统自身的特性。
➢ 特解是由非零输入产生的解,对应于非齐次方程的特解, 反映了系统在外作用下的强迫运动。 差分方程求解有两种方法:解析法与递推法。
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解法一:递推法——从初始值递推求解
数 学 模
连续系统 微分方程 脉冲过渡函数
—— ——

数学模型之离散模型

数学模型之离散模型

离散模型的应用领域
计算机科学
离散模型在计算机科学中广泛 应用于算法设计、数据结构、
网络流量分析等领域。
统计学
离散模型在统计学中用于描述 和分析离散数据,如人口普查 、市场调查等。
经济学
离散模型在经济学中用于描述 和分析离散的经济现象,如市 场交易、人口流动等。
生物学
离散模型在生物学中用于描述 和分析生物种群的增长、疾病
强化学习与离散模型
强化学习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来学习最优策略。离散模型可以用于描述环境状态和行为,为 强化学习提供有效的建模工具。
离散模型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1 2
决策支持系统
离散模型在决策支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 过建立预测和优化模型,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和解决方案。
推荐系统
离散模型常用于构建推荐系统,通过分析用户行 为和偏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
03
分布式计算与并行化
为了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离散模型需要结合分布式计算和并行化技术,
以提高计算效率和可扩展性。
机器学习与离散模型的结合
集成学习与离散模型
集成学习通过结合多个基础模型来提高预测精度。离散模型可以作为集成学习的一部分, 与其他模型进行组合,以实现更准确的预测。
深度学习与离散模型
深度学习具有强大的特征学习和抽象能力。将深度学习技术与离散模型相结合,可以进一 步优化模型的性能,并提高对复杂数据的处且依赖于过去误差项的平方。
GARCH模型
定义
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Model)的简称,是ARCH模型的扩展。
特点

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Y (z)
z2
z 3z
2
(z
z 1)( z
2)
利用反演积分法求出z反变换,得 y(k) 1 2k k 0,1, 2,
y(t) (1 2k ) (t kT ) k 0
1.2 脉冲传递函数
1.脉冲传递函数定义
在线性定常离散控制系统中,当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离散输出信号的z
变换与离散输入信号的z变换之比,称为线性定常离散控制系统的脉冲传递函
R(z) 1 G1 (z)HG2(z)
自动控制原理
例1-13 试用z变换法求解下列二阶前向差分方程 y(k 2) 3y(k 1) 2y(k) 0
其中,初始条件为 y(0) 0, y(1) 1 。
解:对方程两端取z变换,得
z2Y (z) z2 y(0) zy(1) 3zY (z) 3zy(0) 2Y (z) 0
即 (z2 3z 2)Y (z) y(0)z2 ( y(1) 3y(0))z 代入初始条件,得 (z2 3z 2)Y (z) z
(2)串联环节之间无采样开关时
设开环离散系统如图1-18所示,在两个串联连续环节G1(s)和G2(s)之间没 有理想采样开关。此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s) G1(s)G2 (s)
上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z变换,由脉冲传递函数定义得
G(z)
Y (z) R(z)
G1G2 (z)
图1-18 环节之间无理想采样开关的开环采样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
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1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
对于线性定常离散控制系统,一般可用n阶后向差分方程描述,即
n
m
y(k) ai y(k i) bir(k j)
i 1
j 1

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10(0.368z 0.264) K (1 e Ts ) 10(1 e s ) G( z ) 2 G( s) 2 2 s ( s 1) s ( s 1) z 1.368z 0.368 G( z ) 3.68z 2.64 ( z ) 2 1 G ( z ) z 2.31z 3
X ( z ) 1 z 1 z 2 z n
利用幂级数求和公式得
z X (z) z 1
(n 0,1,2, )
连续信号e(t)=Ae-t,采样周期为T,采样信号Z变换的求和式.
e (nT ) Ae
nT
X ( z ) A(1 e T z 1 e 2T z 2 e nT z n )
求误差脉冲传递函数e(z)
用终值定理计算稳态误差 图所示系统
e (z)
*
2、求出的是采样瞬时的稳态误差。 3、离散系统的稳态误差还与T有 关。
E (z) 1 R( z ) 1 G ( z )
z2-(1.368-0.368K)z+(0.368+0.264K) =0
4、进行W变换(双线性变换) (2.736-0.104K)w2+(1.264-0.528K)w+0.632K=0 5、利用劳氏稳定判据 w2 2.736-0.104K w1 1.264-0.528K w0 0.632K 为使系统稳定,须有 0.632K 0
G (s ) H (s)
C
找出需离散化的信号 C ( z )
G(z) R( z ) 1 GH ( z ) G ( z )
离散系统的综合计算—离散系统输出响应
R 1、求系统脉冲传递函数 连续部分的传递函数 1 e Ts s

离散控制系统中的模型控制设计

离散控制系统中的模型控制设计

离散控制系统中的模型控制设计离散控制系统是现代控制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它涉及到对离散时间信号进行采样、量化和控制的技术。

离散控制系统的模型控制设计是对这些系统的建模和控制器设计的过程,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1. 离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模型在离散控制系统中,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

常见的离散控制系统模型包括差分方程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

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可以使用差分方程模型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

而对于非线性或时变系统,常常使用状态空间模型来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2. 模型控制设计的目标离散控制系统的模型控制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控制器,使得系统的输出能够满足预期的性能指标。

通常的性能指标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抗干扰能力。

在模型控制设计中,需要根据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控制器结构和参数,以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3. PID控制器设计PID控制器是离散控制系统中最常用的控制器之一。

它由比例(P)、积分(I)和微分(D)三个部分组成,通过对系统的误差信号进行加权运算,调节系统的输出。

PID控制器的设计可以通过经验法则或者优化算法来实现。

常用的经验法则包括Ziegler-Nichols法则和Chien-Hrones-Reswick法则。

4. 线性二次调节器设计线性二次调节器(LQR)是离散控制系统中一种优化控制方法。

它通过最小化系统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误差的平方和,设计一个线性状态反馈控制器。

LQR控制器采用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策略,通过对状态变量进行测量和调节,实现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的优化。

5. 系统辨识与模型预测控制系统辨识是离散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通过对实际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确定系统的数学模型。

基于系统辨识得到的数学模型,可以应用模型预测控制(MPC)方法进行系统控制。

MPC控制器通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系统的状态进行预测,计算控制信号,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和优化。

《自动控制原理》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自动控制原理》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K (t) L1[G(s)]
(7-55)
再将 K (t) 按采样周期离散化,得加权序列 K (nT ) ;最后将 K (nT ) 进
行 z 变换,按式(7-53)求出 G(z) 。这一过程比较复杂。其实,如果把 z 变
换表 7—2 中的时间函数 e(t) 看成 K (t) ,那么表中的 E(s) 就是 G(s) (见式 (7-55),而 E(z) 则相当于 G(z) 。因此,根据 z 变换表 7—2,可以直接从 G(s) 得到 G(z) ,而不必逐步推导。
本章所研究的离散系统为线性定常离散系统。 注意 zx:离散系统有本质连续和本质离散两种情况
本质连续的离散系统:如液位 炉温采样控制系统中的被控对象 本质离散的离散系统:如计算机。系统直接进行离散计算 问题:如何建立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c(n) F[r(n)] F 的具体形式? 分析:本质连续的离散系统的方框图, 能否 G(s)?G(z)=?
众所周知,利用传递函数研究线性连续系统的特性,有公认的方便 之处。对于线性连续系统,传递函数定义为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 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对于线性离散系统,定义类似。
设开环离散系统如图 7-22 所示,如果系统的初始条件为零,输入信号
为 r(t) ,采样后 r*(t) 的 z 变换函数为 R(z) ,系统连续部分的输出为 c(t) ,
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类似,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EX]*也要求出齐次方程 的通解和非齐次方程的一个特解,非常不便。这里仅介绍工程上常用的 后两种解法。
(1)迭代法 又称递推法 若已知差分方程(7-49)或(7-50),并且给定输入序列和输出序列的初 值,则可以利用递推关系可以一步一步地算出输出序列。 例 7-14 已知差分方程

7-4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7-4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例7-16 已知系统差分方程、初始状态和r(k)如下
n
c(k ) 5c(k 1) 6c(k 2) r (k ); r (k ) 1(k ); c(0) 0, c(1) 1。
试用递推法计算输出序列c(k),k = 0,1,2,…,10。
解 采用递推关系 c(k+2) = 1+5c(k+1) - 6c(k); 得 c(0) 0;c(1) 1;
7-4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1. 离散系统的数学定义
2.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及其解法
3. 脉冲传递函数 4. 组合环节的等效脉冲传递函数 5. 闭环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计算
6. Z变换的局限性及修正Z变换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与连续系统类似,单输入单输出线性时不变 离散系统数学模型有三大类:差分方程 ( 时域 ) 、 脉冲传递函数 ( 复数域 ) 和状态空间模型。本节重 点讨论差分方程及其解法、脉冲传递函数的基本 概念、开环和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建立方法。 1. 离散系统的数学定义
k 1
2
z c(kT ) ( z 2)( z 3)
z k 1 ( z 1)( z 2) z 3
z 1
z ( z 1)( z 3)
k 1
z 2
0.5 2
k 1
0.5 3 ,k 0;
k 1
c(2) 6; c(3) 25; c(10) 86526;

k
c(0) 1; c(1) 1 0.5 1.5;
lim c(k ) 1.0;
这两个示例表明,用递推法求解差分方程, 计算过于烦琐,不易得到c(k)的通项表达式。
(2) Z变换法(例7-17 )

最新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最新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23
四、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20)
⑶ 有零阶保持器时的开环系统脉冲传递函数 设有零阶保持器的开环离散系统如下图 所示。 Y*(t) r*(t) TS 1 e r(t) G1(s) Y(t) s
由脉冲传递函数的定义有
1 eTS G( z) Z G1 ( s) s
C( z) G( z) R( z )
c(nT ) z
n 0 n 0
n
n r ( nT ) z
11
四、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10)
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散系统的输出采样信号为 c * (t ) Z 1 C( z) Z G( z)R( z) 然而,对大多数实际系统来说,其输出往往是连续信 号 c(t ) ,而不是采样信号 c (t ) ,则在系统输出端虚设一 个理想采样开关,它与输入采样开关同步工作,虚设的采 样开关是不存在的,它只表明了脉冲传递函数所能描述的, 只是输出函数 c(t ) 在采样时刻上的离散值 。
8
四、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8) Z 3c(k 1) 3zC( z) 3zc(0) 3zC( z) Z 2c(k ) 2C( z )
得Z代数方程 ( z 2 3z 2)C( z) z
z z z C( z) 2 z 3z 2 z 1 z 2
r(t) r*( t )
y*( t ) y(t)
10 s ( s 10)
求脉冲传递函数。 解 由式(5-61)可知
G (z) = Z[G ( s )]
10 1 1 G( z) Z Z s ( s 10) s s 10
z z (1 e ) z 10T 10T z 1 z e ( z 1)( z e )

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T
G1(s)
X * ( s)
G2(s)
C (s)
•采样开关使脉冲传递函数的零点发生变化。
5、闭环系统脉冲传递函数
r* (t ) R( z)
r (t )

e(t )
e* (t )
c* (t ) C ( z)

T
E( z)
G (s)
c(t )
H (s)
E (s) R(s) H (s)C (s)
G( z)
G1 ( z)
例7-20
X (s)
G2 ( z)
C * ( s)
R( s )
R* (s)
1 a z az 传递函数G1 ( s ) , G2 ( s ) G1 ( z ) , G2 ( z ) s sa z 1 z e aT az 2 G1 ( z )G2 ( z ) ( z 1)( z e aT ) az 3 C ( z ) G1 ( z )G2 ( z ) R ( z ) ( z 1) 2 ( z e aT ) a z (1 e aT ) G1G2 ( z ) Z 2 aT s ( s a ) ( z 1) ( z e ) z 2 (1 e aT ) C ( z ) G1G2 ( z ) R ( z ) ( z 1) 2 ( z e aT ) G1 ( z )G2 ( z ) G12 ( z )
c(nT ) ai c[(n i )T ] b j r[(n j )T ]
i 1 j 0 n m
z变换得:C ( z ) ai C ( z ) z b j R ( z ) z j
i i 1 j 0

离散控制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

离散控制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

离散控制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离散控制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是近年来自动控制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PID控制器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广泛应用,其设计方法和参数调节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离散控制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参数调节技术。

一、离散控制系统概述离散控制系统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将连续时间的控制系统离散化处理后得到的控制系统。

它的特点是系统状态和输入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

离散控制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控制对象组成。

二、PID控制器原理PID控制器是一种经典的反馈控制器,它由比例项、积分项和微分项三部分组成。

比例项通过调节输出量与误差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实现对系统的稳态性能的控制。

积分项通过对误差的积分来实现对系统的静态稳定性能的控制。

微分项通过对误差的微分来实现对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的控制。

PID控制器根据系统的误差信号和参考输入信号计算控制输出信号,进而对控制对象进行调节以实现系统的稳定控制。

三、离散PID控制器设计方法离散PID控制器设计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即经验法和优化方法。

1. 经验法经验法是根据系统的经验和启发性规则来设计PID控制器的方法。

常见的经验法包括Ziegler-Nichols方法、Chien-Hrones-Reswick方法和Cohen-Coon方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试验和实际应用经验总结出的规则来确定PID控制器的参数,具有设计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

2. 优化方法优化方法是通过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来设计PID控制器的方法。

常见的优化方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和模型预测控制等。

这些方法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优化算法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优控制效果。

四、离散PID控制器参数调节技术离散PID控制器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数的选择和调节。

常见的离散PID控制器参数调节技术包括试验法、频率域法和模型辨识法。

1. 试验法试验法是通过对系统进行特定的输入信号激励,然后根据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来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

离散系统数学模型

离散系统数学模型

零阶保持器的幅频特性及相频特性
sin(T / 2) 2π sin( π / s ) Gh ( j ) T T / 2 s π / s
h ( )
π
s

sin( π / s ) π / s
---零阶保持器有无限多个 截止频率c=ns(n=1, 2,…),在0s内,幅值 随增加而衰减。 ---零阶保持器允许采样信 号的高频分量通过,幅 值是逐渐衰减的。 ---零阶保持器是相位滞后 环节,相位滞后与信号 频率及采样周期T成正 比 T π , 0 T / 2 2 s h ( ) ( T ), T / 2 2 2
理想采样信号的时域描述
1)理想采样开关的数学描述 用函数来描述 理想采样开关---其时域数学表达式为
T
k


(t kT )
(t kT )
---表示延迟kT时刻出现的脉冲,定时作用.
理想采样信号x*(t)可以看作是连续信号x(t) 被单位 脉冲序列串T调制的过程。
f (k 2) 2 f (k 1) f (k )
n 阶向前差分-- 一阶向后差分--二阶向后差分--n 阶向后差分---
n f (k ) n1 f (k 1) n1 f (k )
f (k ) f (k ) f (k 1)
2 f (k ) [f (k )] f (k ) 2 f (k 1) f (k 2)
数字 调节器
u (kT )
D/ A 转换器
u * (t )
u * (t )
保持器
u (t )
e(t )
e * (t )
e(kT )

基于离散系统模型的系统辨识技术研究

基于离散系统模型的系统辨识技术研究

基于离散系统模型的系统辨识技术研究作者:杨峰辉,孔令哲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第09期摘要:系统传递函数是系统模型的数学形式,广泛地应用于自动控制领域。

但由于通过数学建模的形式得到的系统传递函数多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在多数工程中极少运用。

通过已知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采样结果,利用矩阵运算与系统辨识技术,客观地求出了系统真实的传递函数并利用Matlab仿真对其进行了验证。

经过大量的实践,该技术现已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之中。

关键词:系统辨识; 系统仿真; 数字模型; 矩阵运算中图分类号:TN91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1)09-0153-03System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Discrete System ModelYANG Feng-hui,KONG Ling-zhe(Northwest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Equipment,CET C,Xi’an 710065,China)Abstract: The system transfer function is the mathematical form of system model,which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automatic control. However,the system transfer functions got by the form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 are in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most cases,so they are rarely used in most projects. With the known input signal and output signal sampling results,the true transfer function of system is derived objectively by using matrix operations and system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and verified by means of Matlab simulation. It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Keywords: system identification; system simulation; digital model; matrix operation0 引言系统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讲,系统是指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的集合。

7-1 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7-1 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e*(t) A(t) τ
e*(t)
理想化后: τ→0
t T t
T
矩形面积:s=A(t)×τ
τ :脉冲宽度 A(t):幅度
由定义: B(t ) (t )dt A(t )
0-

0+
由脉冲函数定义,在0-~0+脉冲强 0 度B(t)可视为不变数。而 0 (t )dt 1

所以:B(t)= A(t)×τ
a.开环采样系统:采样器位于系统闭合回路之外, 或系统本身不存在闭合回路。 b.闭环采样系统:采样器位于系统闭合回路之内。 而在实践中用得最多的是:误差采样控制的闭环系统。 误差采样:采样开关设在误差比较点之后。 s:采样开关,τ→0
r(t) e(t) S e*(t) eh(t) c(t)
Gh(s)
e*(t)
e*(t) 信号复现滤波器
(保持器)
eh(t)
e*(t)(t) eh
保持器输入信号
t
保持器输出信号
t
图7-3 保持器的输入与输出信号
保持器可把脉冲信号e*(t)复现为阶梯信号eh(t); 当采样频率足够高时,eh(t)接近于连续信号。
(2) 采样系统的典型结构图
根据采样器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构成各种采 样系统。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7-1 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7-2 信号的采样与保持 7-3 z变换理论 7-4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7-5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 7-6 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7-7 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
学习目的
由于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 发展,数字控制在许多场合取代了模拟控制器,作为 分析与设计数字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离散系统控制 理论发展也非常迅速。 离散控制系统与连续控制系统既有本质上的不同, 又有分析研究方面的相似性,利用z变换法研究离散 系统,可以把连续系统中的许多概念和方法推广到线 性离散系统。 通过本章学习,建立有关离散控制系统的概念, 掌握数字控制中采样和保持这二个信号变换过程及数 学描述,了解z变换理论,建立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掌握离散系统的分析和校正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模型的辨识与仿真摘要:系统传递函数是系统模型的数学形式,广泛地应用于自动控制领域。

通过已知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采样结果,利用矩阵运算与系统辩识技术,客观地求出了系统真实的传递函数并利用Matlab仿真对其进行了验证。

经过大量的实践,该技术现已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之中。

关键词:系统辨识;系统仿真;数字模型Identification And Simulation Of System Model Abstract:The system transfer function is the mathematical form of system model,which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automatic control. With the known input signal and output signal sampling results,the true transfer function of system is derived objectively by using matrix operations and system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and verified by means of Matlab simulation.It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Keywords:system identification;system simulation;digital model0 引言系统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讲,系统是指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的集合。

系统的数字模型则是用抽象的数学方程描述系统内部物理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系统的数字模型的研究可以揭示系统的内在运动和系统的动态性能。

对于一些简单的系统,可以通过基本定律如牛顿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建立数字模型,这种建模方法通常称之为“机理建模法”。

而对于很多系统,由于系统的复杂性,难于写出用数学表达式表示的数字模型,则必须利用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数据,通过系统辨识技术建立数字模型。

因为数字模型是系统仿真的研究依据,所以数字模型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

凡是需要通过实验数据确定数学模型和估计参数的场合都要利用辨识技术,辨识技术已经推广到工程和非工程的许多领域。

1理论基础数字模型的基本形式多为传递函数形式,所谓传递函数是基于拉氏变换引入的描述线性定常系统或线性元件的输入一输出关系的一种最常用的函数。

传递函数全面反映线性定常系统或线性元件的内在固有特性。

假设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在输入信号x1t与输出信号x2t间的内在特性可用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表示,在信号x1t与x2t的初始条件为零的条件下,通过拉氏变换则有式(1):G s=X2sX1S =b m s m+b m−1s m−1+⋯+b1s+b0a n s+a n−1s+⋯+a1s+a0(1)在初始条件为零时,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式X2s与其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式X1S之比,称为该系统或元件的传递函数,通常记为G s=X2sX1S。

离散系统的广泛应用形式是以数字计算机,特别是以微型数字计算机为控制器的所谓数字控制系统。

也就是说,数字控制系统是一种以数字计算机为控制器去控制具有连续工作状态的被控对象的闭环控制系统。

因此,数字控制系统包括工作于离散状态下的数字计算机和工作于连续状态下的被控对象两大部分。

数字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1所示。

当然,在输入与输出之间,可以建立一个基于“特殊傅里叶变化”的传递函数来仿真此过程,这个传递函数就可以认为是“离散系统模型”。

这里不妨设它为G F(z),对于客观存在的实际系统,此模型存在通式,通式为式(2):C z=G F(z)•R(z)=b0+b1z−1+b2z−2+⋯+b n z−n1+a1z+a2z+⋯+a n z(2)这就是“基于离散系统模型的系统辨识技术”的基础模型,即将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z变换,将差分信号转换化简单的代数方程,使进一步的求解简单化。

其中,G F(z)为“离散系统模型”,R(z)为输入信号,C(z)为输出采样结果。

傅式变换的目的是求解时域信号的频域组成成分,将时域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为进一步分析,求出的即是传递函数。

拉氏变换是傅氏的反变换,目的是为了快速求解常系数微分方程。

离散傅立叶变换为傅立叶变换的特殊形式,就是要分析的时域信号是离散的。

z变换就是对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差分方程转化为简单的代数方程,使求解简单化。

前两个针对连续的,后两个针对离散的。

傅式是时频域变换,拉式是求解方程。

2 理想系统验证以经典模型为例,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度。

数字控制系统方框图如下图2所示:通过z变换,根据开环传递函数:G s=1−e−T0ss •ks(s+a)(3)求取开环脉冲传递函数:G z=z G(s)=1−z−1•z1s •ks s+a(4)转化后有:G z=k aT0 −1+e−aT0z+1−e−aT0−aTe−aT0a2z−1z−e−aT0(5)当R(z)为单位阶跃信号,参数a,k与T0取1时,可算得式(6),式(7):C(z) R(z)=0.368z+0.264z−z+0.632(6)C z=0.368z2+0.264zz3−2z2+1.632z−0.632(7)由此可知,对于单位阶跃信号R(z),通过此系统后的采样输出为C(z)。

现在,仅依靠单位输入信号R(z)与采样输出信号C(z),应用“基于离散系统模型的系统辨识技术”方法,利用已有的程序,通过参数估计,不难求得:C z=0.3680z2+0.2600zz3−2.0002z2+1.6321z−0.6319 (8)与原始模型高度吻合,在工业控制与仿真中可以应用。

因此,此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且精准度较高。

3实际工程应用此思想经过系统仿真和详细计算,取得了较为完整的数据,并将它应用到某系列天线伺服系统中,实际控制分析结果和预期十分吻合,现将设计过程介绍如下。

3.1 结构分析要研究面向对象控制,先要对对象体有较为完整的认识,针对某型号单电机伺服天线,简化的数字控制系统基本模型如图3所示。

若将“ACU”部分看为一个整体,设传递函数为G1s;设“保持器”部分传递函数为G H(s);“PDU”视为反馈环节,设传递函数为H(s);“ADU”、“伺服电机”和“被控对象”与“电流环路”、“速度环路”归为一体,设传递函数为G0s。

则系统方框图可简化为图4。

实际上,观测到的并非是真实的天线位置C,而是通过轴角编码器处理过显示在ACU上的的数字信号C0。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真实的控制对象并非是天线,而是轴角编码器上报给ACU的数字信号。

当然,前期的测量与校验工作充分证实了在误差容许的范围之内,C与C0在空间范围内等同,即,控制轴角编码器的数字信号等同于控制天线的空间姿态。

因此,在测试中可以将系统理想化为单位负反馈系统,也就是认为PDU的传递函数H(s)为常量1。

同时,为了方便测试,不给系统环路带来更多的微分、积分与惯性环节,在测算过程中,人为地将G1s作成单纯的比例调节器K。

而由于z变换的需要,G H(s)与G0s在变换中将归为一体,设变换后的传递函数为G(z),系统方框图可进一步简化,如图5所示。

这样简化的优点是使复杂的系统具有了简单明了的传递结构,但同时,非线性因素介入其中,为后期的参数估计带来不便。

3.2 采样由于“基于离散系统模型的系统辨识技术”对数据的依赖性极高,因此,采样过程相对比较规范。

首先,要定性采样,即要保证被测模型间关系相对稳定。

以方位采样为例:在对方位采样时,起始转角、转向、天线状态(如俯仰角度,使能状态)等要基本相同。

其次,要定量采样,即通过改变比例系数K完成多状态采集。

采样内容要覆盖面广,必须包括欠阻尼、过阻尼过程。

如天线条件允许,甚至可以包括振荡过程(或阻尼系数善较小的)。

丰富的采样数据可以展现出模型的各个性能,揭示非线性状态,这样有利于模型的建立。

最后,要符合概率统计的基础原理,即针对同一状态对此采样。

因为采样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概率事件,大量的数据有利于揭示数据本质。

3.3数据处理面对大量数据,要归一化处理。

以顺时针转动,比例系数为0.3,2倍单位阶跃触发信号采样数据结果为由此可见,各曲线基本吻合,趋势一致,这可以说明数据较为客观真实且天线线性度较好,可以用于系统辨识。

3.4 系统辨识基于离散系统模型的系统辨识技术利用已有的程序,通过参数估计,可以求得式(9):G z=0.0208z2+0.3498z(9)(z−1.2712z+0.3651z−0.0919)(z−1)3.5 综合处理由于非线性因素的存在,还需将各组数据统一处理后需汇总统算,以求出最大的模型。

经反复试验后可求出开环传递函数G(z),形式为式(10):G z=0.0330z+0.5697(10)z−1.2712z+0.3651z−0.0919此传递函式广泛使用于采得的各组数据,且吻合度较高。

分别以比例系数为0.5,0.3,0.15三组数据为例。

仿真结果对照图如图7所示。

图7中黑色线为仿真结果,浅灰线为采样结果。

模型客观地展示了对象的主要特征。

同时对比曲线,可清晰地看到非线性所带来的偏差。

4结束语模型优于实体,因为模型能够更深刻地反映实际系统的主要特征和运动规律,它是对实际系统更高层次的抽象,本身就是对实体认识的结果。

就模型本身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被控对象主体机能的体现(如转动惯量、电磁特性等),因此它能为研究被控对象的特性提供依据(如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带宽、截止频率等)。

同时,在调节控制方面,可依托模型实现仿真,完成最优PID调节甚至是最优信号控制。

当然,非线性始终是理论模型的难题。

但鉴于此方法是“基于离散系统模型的系统辨识技术”,滞后环节是可以通过运算式辨析于传递函数的。

而如死区、迟滞等环节,因为它们同样通过采样数据作用于原始模型中,因而在系统辨识过程中,它们就显现出来了。

虽然在综合处理中将其忽略,但在深度研究中也可以此为依据展开分析。

绝对的非线性是不存在的,可以利用分段函数或高阶传递函数逼近非线性环节,甚至可以利用函数来完成非线性环节的仿真。

通过使用Matlab下Simulink非线性环节模块,结合现行模型,定能获得更逼真的仿真模型。

系统辨识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除了控制理论基础与数学能力外还需要积累丰富的经验。

只有在进一步辩证的研究过程中才能完善此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