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环节二:

饵料生物的培养

海蜇以小型浮游生物为食,摄食量很大,摄食活动昼夜连续不断,一次饱食之后经4 ~5小时被消化。以卤虫无节幼体为例,个体的伞径达20mm时日摄食量为0.6万个,伞径达70mm时为l0万个,伞径达l10mm时为26万个,伞径达230mm时为290多万个。海蜇生长异常迅速,体重3mg的蝶状体幼体经过2个月生长,体重可达l0kg以上,增重300多万倍,其生长速度与水体中饵料生物的密度密切相关。

(1)培育养殖水体中的天然饵料生物

池塘施用有发酵机肥料,如鸡粪、牛粪、猪粪等,必须经过充分发酵分解。在养殖过程中,视水质、池水透明度及生物量的多少每隔10~15天左右追加1次有机肥或无机肥,

以提高养殖水体中天然饵料生物的丰度。

投术环节三:

养殖管理

1.前期管理(1~20)

幼蜇入池约l0天内不换水,因为养殖前期肥水后池水内的饵料生物比较丰富,不换水有利于苗种适应池塘环境;l 0天后,每天向池塘注水,每次注水约达到池塘水体的l0%~20%;20天后,幼蜇已生长到伞径约l0cm,在进排水时不要快排快灌,水流要缓,防止在闸口的防盗网对海蜇造成伤害。注意:在换水前应该对所要换的水的温度和盐度进行测量,和池内的水不能差别太大。盐度变化幅度不能超过5度,超过这个数则不能换水。在适宜的区间内保持相对较低的盐度对海蜇的生长是有利的。透明度在40cm左右发上。

2.中期管理(养殖20~45天)

养埴中期是海蜇进入快速生长的时期,这时已进入雨季,天气、海况变化比较大,此时养殖池换水要注意外海海况,条件不好不要换水。

有淡水注入途径的池塘,要注意雨季池塘的淡水注入量,因为温度、盐度的大幅度变化会

对海蜇造成伤害。

要定期对海蜇养殖池进行日常的温度、盐度检测,尽量把盐度控制在海蜇生长的最适范围内,以有利于海蜇的快速生长。同时,要加强巡池,在早、晚海蜇易起浮时观察海蜇的生长情况,若发现有被阻挡在岸边防护网的海蜇,要送回池塘中去。

没有配套的饵料生物培养池,每天换水后再进行投喂;此时,要特别注意池水的透明度与水色,水位要逐渐加深到1.5 米以上,并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5cm~40cm左右,水色长期保持茶褐色、褐绿色或黄绿色。

海蜇养殖池的池水透明度达到50cm~70cm时,说明池塘水体较瘦,饵料生物少,这时浒苔等藻类的繁殖会加快,应追加施用经过发酵的有机肥和无机肥,泼洒肥料的类型视池塘

具体情况而定。

当发现池水透明度过大(以30厘米为界,30厘米~40厘米透明度最好,浮游动物数量大)、水质不肥时,可用干鸡粪每亩5公斤追肥,每半个月追肥1次;若透明度小于30

厘米,这时的单胞藻数量多,容易发生“水华”,且海蜇是以浮游动物为食,单胞藻并不是适宜饵料,这时就要少量进水,生物制剂调理水色,增加透明度。

施用有机肥需注意三点:

首先,有机肥必须经过彻底发酵后(腐熟后)方可使用,否则会污染水质,

二要依据水色、水质变化来确定施肥的时间、方式和数量。

三要加强水质监测,掌握好适宜的换水时间和换水量,即要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又可使水体中具有丰富的饵料生物供给海蜇摄食。在缺乏或不适宜施入有机肥的池塘,可以用无机肥代替,施入尿素lkg/亩~2kg/由、过磷酸钙2kg/亩—4kg/亩,每半月一次。使用方

法少量多次。不可急于把水肥起来。

随着海蜇生长、发育,其个体不断增大,特别是进人养殖中、后期(放苗一个月后海蜇个体重量达3kg以上),海蜇滤水量加大,对水质要求也会日趋严格,生产中,此时极易出现海蜇大量死亡现象,造成养殖回捕率极低。在池塘进、排水条件差时会出现前期海蜇生长良好,当体重达到3kg/片—5kg/片时,由于水质不能满足海蜇的生长、生存要求,而生长速度减缓,甚至缺氧死亡。—般地,在养殖中,后期,当池塘内海蜇存池量达到10片/亩时,日换水量小潮时要保持10%—20%,大潮时应达到30%,增大换水量是保证提

高产量和回捕率的主要技术关键之一。

3.后期管理(45~60天)

海蜇在适宜环境中生长60天后,体重可生长到5kg以上而达到上市商品规格,这时可用

手操网捕获海蜇,捕大留小。

个体体重在5kg以上的海蜇食量惊人,若养殖池中饵料生物不丰富则最好起捕。值得注意的是:海蜇摄食量不足不但不生长,反而会退缩,有些养殖户养殖到3k~4kg后,过一段时间发现海蜇消失,除水质底质影响外,饵料生物供应不足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因此,养殖海蜇的起捕时机要视养殖池塘的具体情况而定,以免造成损失。

技术环节四:

海蜇的混养

(1)海蜇与对虾混养5月初,水温达到18℃时即可投放虾苗;6月初,水温稳定在20℃时,对虾已生长到体长4cm~5cm,此时放养伞径1.5cm~2.0cm的幼蜇(或投放5Cm以上的海蜇苗),既有利于海蜇生长,又不会伤害对虾。

(2).海蜇与贝类混养通过几年海蜇与缢蛏、杂色蛤、文蛤的混养,发现养殖效果较好,但要求必须肥水,同时控制贝类的放养数量。水色透明度控制在30cm~40cm 之间。

(3)幼蜇暂养

5月中旬~6月中旬自然水温升高而海蜇螅状幼体不断释放蝶状幼体,出苗量集中,培养水体有限,每立方水体达到2万尾~3万尾,使培育幼蜇的规格偏小。为提高放养战活

率,可进行幼蜇暂养。

购进lcm左右的苗种,价格比较便宜,但下塘成活率低,对环境适应性差,有条件的可在闲置的育苗池中进行水泥池暂养,每天投喂3~4次,每次换水1/2~1/3,控制放养密

度住1000尾/m2~1500尾/m2。

网箱暂养采用规格6m×6m×2m的网箱。浮子为80cm×60cm的塑料泡沫浮子4个。框架用l寸钢管焊接而成,上下框架相同,用网目5cm 的网衣缝合而成。设置在池塘有微流水处,呈“一”字型排列,箱距2米。网箱用黑塑料网遮阳,于海蜇幼苗进箱前7天下水,

每天投喂3~4次。

池塘圈养一般在池塘肥水不好的情况下采用,或第二茬、第三茬苗种暂养采用,其方法是在池塘一角圈围约5亩水面,视水体中生物量的多少采取补充投喂的办法。

技术环节五

水色的处理

(1)澄清色:水中有大量青苔或含大量残毒物质或重金属、PH值过低。

处理方法:有机酸解毒+多效底改两天后加氨基酸培藻精,降低水体的透明度。透明度保持在30公分左右后提高水位可抑制青苔生长。

对放苗前青苔过多的养殖池首先杀死青苔,用芽孢杆菌分解枯死的青苔。对池中青苔过多时少用或不用没有发酵的鸡粪等有机肥或化肥。建议用液体氨基酸+豆浆的方法肥水。对

青苔的处理是养殖海蜇的关键。

(2)水呈黑褐色黑褐色与酱油色:主要含有鞭毛藻、裸藻、褐藻等,这种水色是池塘管理失常,如投喂量过多,残饵增多,底质恶化老化等原因造成的,养殖动物易中毒死亡。

处理方法用活水解毒安解除毒素、底改+复合芽孢杆菌或EM。

(3)、水呈紫红色水体富营养化,肥水过量,甲藻吸收大量N、P元素、繁殖过盛.对策:底改+活水解毒安+液体芽孢杆菌,每二天使用一次活水解毒安,三天后用氨基酸肥水(4)水分层连续阴天造成部分藻类死亡或藻相老化而形成分层。复合芽孢杆菌调水+氨基

酸培藻精

(5)白浊色:一方面可能主要含有轮虫、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及有机碎屑和粘土微粒,另方面水质不良。对策:水中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或对氨氮、亚硝盐高引起的水体白浊可选用底改类产品复合芽孢杆菌,最后肥水。

可捞除过多的浮游动物。有害微生物过多可用生物制剂制剂调理.

(6)暗绿色:主要含有蓝绿藻,老化池易发生,养殖动物发病率高,但存活尚佳。对

策:改底、调水

(7)、黄色水:主要含有金黄色鞭毛藻,池中积存太多的有机物,经细菌分解池水酸碱度下降,不适养殖。用多效底改改良底质,引进新水后用氨基酸培藻精培养藻类.同时定期用复合芽孢杆菌或利生素、光合菌、EM调理水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