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梯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电梯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31325z21
学时数:56学时(其中:理论50学时实践6学时)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开课学期:(第5学期)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开课单位:电气工程系(部)
编写时间:2013年12月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电梯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专业基础课,它有一定的实用性,同时又为其它专业课程做基础,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限选课,它是建筑类各专业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梯系统的构成,掌握电梯曳引系统和操作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初步具备电梯系统设计和选用的能力以及机电设备电器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前续课程: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可编程控制技术
后续课程:综合自动化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
1、了解电梯的各部分结构,了解其作用和机理
2、在理解电梯的速度要求的基础上,掌握电梯的各种不同的电力拖动系统
3、掌握电梯的信号控制系统
课程重点介绍电梯拖动及信号控制系统。课程在讲授电梯的拖动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对不同的拖动系统进行分析。
(一)方法能力培养目标
掌握电梯层门的安装、层门地坎的安装、电梯井道的测量、样板架的制作与放样、导轨的安装、轿厢安装和安全部件安装电梯与调试方法、电梯的维修与保养知识技能等。
(二)专业能力目标
认识电梯的结构、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电梯控制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三)社会能力目标
(1)树立工具、设备使用的安全意识;
(2)形成良好的成本节约意识;
(3)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4)具有随机应变、工学结合的创新精神;
(5)具有爱岗敬业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内容规划
境设计
四、学业评价
(1)课程学业评价由学习过程评价和综合考试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30%、70%。
(2)过程评价即每个学习情境学生完成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自评/小组互评成绩和教师评价两部分,其中自评/互评占70%,教师评价占30%。主要从项目完成情况,规范作业、劳动安全、工具设备正确使用、资料完整规范等方面进行项目考核。
(3)综合考试即在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由任课教师自行组织,一般采用笔试。
(4)考核方式如下表
五、教学资源
(一)课程教学环境
(1)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应能保证教师播放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及图片。
(2)实验设施:应具有一定数量的电梯控制系统器实验台,保证实验正常开出。
(二)课程教材选用与参考资料
1.叶安丽主编,《电梯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2.李惠昇主编,《电梯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3.张汉杰主编,《现代电梯控制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
4.李永东主编,《交流电机数字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5.张忠夫主编,《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6.陈家盛主编,《电梯结构原理及安装维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课件
(2)试题库
(3)教学录像
六、实施建议
(1)师资配备建议
1)师资结构
本课程应配备一只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教学团队总人数应为5名。其中专职授课教师3名(高级职称教师1名、中级职称教师2名);实验教师1名(高或中级职称实验师1名);兼职教师1名(高或中级职称工程师1名),教师双师素质比例应达到60﹪。
2)专兼教师分工协作
专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专职教师承担该门课程的授课任务;实验教师承担该门课程的实验与实训任务;兼职教师承担该门课程现场实践与顶岗实习等教学任务。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学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
(2)教学条件配备建议
1)网络教学环境和硬件资源
本课程将开发课程资源共享网站,通过逐步的改进与完善,课程网络资源能涵盖课程所需的所有理论概念和知识点。包括电子教案、教学计划、讲稿、PPT、录像教学片、实践教学(项目、讲义、指导书与报告等)、学习指南、资料网站链接、网上测试、辅导与答疑等全方位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硬件条件并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与应用。
2)校内实验实训设备与环境
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设备与现场相同,使学生受到模拟职业环境条件下的高技能培训。课程设计题目直接采用实际工程项目。教学过程中以生产实际的规程、规范为指导,严格执行岗位责任条例,注重职业道德和素养的养成。建议与本课程相关实训室如下,全部采用开放式管理,设备、设施利用率100%。
七、其他说明
本课程标准是教师本着现有和近3年预备更新的教学资源进行的说明与描述,具体按课程执行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更新调整:
(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办法,结合督导组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2)本课程教学工作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当综合课堂教学日志、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和成绩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交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3)本课程标准由教研室组织校内外专家定期进行评价,通过对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进行研究与分析,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执笔人:审核人:
系部主任:教务处: